(四川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第3讲 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十一章化学实验第四节实验探究与设计教学课件
(3)探究H2SO3的部分性质。选用图2的装置和药品探究H2SO3与HClO的酸性强弱。①甲同学认为按照A→C→F→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装置,可以证明H2SO3与HClO的酸性强弱,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②丙同学采用间接法证明,实验方案为按照A→C→ → → → (填字母)→尾气处理顺序连接装置,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ClO的实验现象是 。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教材素材变式
教材素材变式
2.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试剂a
试剂b
试剂c
实验目的
A
亚硫酸钠
98.3%浓硫酸
品红溶液
验证亚硫酸钠变质
B
大理石
浓硝酸
硅酸钠溶液
验证非金属性: N>C>Si
C
高锰酸钾
浓盐酸
紫色石蕊溶液
验证氯水的漂白性
D
生石灰
浓氨水
酚酞溶液
NH3·H2O是弱碱
(1)明确实验目的,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如何达到该实验目的。
(2)根据实验原理,结合实验材料及已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3)根据题给信息,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关注实验细节。
(4)注意实验的简约性和安全性。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题的解题要点
1.解题策略:保持单一变量,且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
2.控制变量分析模型
教材素材变式
(1)B中试剂是 。 (2)通入Cl2前,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对比实验Ⅰ、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 。 (4)根据资料ⅱ,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导练测 第十一章 第讲 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
苯酚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③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显 紫 色,利用这一反应可检验苯 酚的存在。
深度思考
1.
互为同系物吗?
答案 两者不是同系物关系。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 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结构 相似是指官能团的种类、数目、连接方式均相同,醇 和酚的官能团连接方式不同,两者不是同系物。
2~3个H 生成醛:如R—CH2OH ―→ R—CHO
氢
原 子
1个H 生成酮:如
个
数
没有H 不能被催化氧化,如
题组三 醇、酚与有机综合推断
6.化合物甲、乙、丙有如下转化关系: 甲(C4H10O) ―条――件―①→乙(C4H8)―条――件―― ②→ 丙(C4H8Br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羟__基____,甲属___醇____类物质,甲
解析 依据分子式C7H8O知A和B均为不饱和化合物。由于A、 B均与Na反应放出H2,且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氧原子,故A、 B中均有—OH,为醇和酚类。A不溶于NaOH溶液,说明A为
醇,又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为
B溶于NaOH
溶液,且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为酚,结合其分子式,
故B为甲基苯酚,它有三种结构:
2.怎样鉴别苯酚溶液与乙醇溶液?
答案 方法一:用小试管分别取溶液少许,滴加浓溴 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苯酚溶液。 方法二:用小试管分别取溶液少许,滴加FeCl3溶液, 溶液呈紫色的原溶液是苯酚溶液。
3.以C7H8O为例,分析醇与酚的同分异构关系。 答案 酚类与芳香醇,当碳原子数目相同时,可存在 类别异构,例如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类有机物可以有 下列几种同分异构体: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34讲 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课后作业课件
12/11/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6)待 A 中反应完全后,打开活塞 K1,再次通入 N2,若定量分析所取蓝 绿色固体质量为 27.10 g,装置 C 中使用 Ba(OH)2 溶液,实验结束后,B 的 质量增加 2.70 g,C 中产生沉淀 19.70 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12/11/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解析
7.(2018·合肥市质检一)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 组 制 备 硫 代 硫 酸 钠 晶 体 (Na2S2O3·5H2O) 的 实 验 装 置 如 图 所 示 ( 省 略 夹 持 装 置):
12/11/2021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4)若丙同学的观点成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12/11/2021
第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5)文献显示:Ksp(CaCO3)=2.8×10-9,Ksp(BaCO3)=5.1×10-9,经过 讨论认为需要用 Ba(OH)2 代替 Ca(OH)2 来定量测定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 其原因是________。
12/11/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答案 (1)87.5 100 mL 量筒 (2)关闭 K1、K2,打开 K3 (3)NO- 2 +NH+4 ==△===N2↑+2H2O (4)A 中蓝绿色固体变黑,B 中白色固体变蓝,C 中溶液变浑浊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物质的制备》精品课件(精)
• 5.2 判断原则
6、排水量气装置
标准 装置
注意事项: 左端水位与右 端水位相平
变化 装置
注意事项: 量筒内的水位与 水槽中水位相平 .
[例1]:
(1)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 下图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
据气体燥的碱性气体;
选择 干燥剂
碱性干燥氧剂化(、如还碱原石性灰、生石灰、固体NaOH等)不能用
干燥剂来状干态燥酸性气体干如燥C装l2。置
有气氧体化的性酸的碱干性燥剂保(持如一干致浓燥硫剂酸的)酸不碱能性干燥有还原性气体 (如H2S、HI等)。
3、气体的净化装置
• 3.2 干燥装置 • 3.2.2 干燥剂的选择
大家好
1
化学实验总复习
物质的制备
常见气体的制备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
掌握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包括 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 收集方法
常见的气体
H2、O2、Cl2、HCl、H2S、 CH4、 C2H4、C2H2 、NH3、 SO2 、 NO、 NO2、CO、CO2共14种气体
固体 +
固体
加热
固体 +
仪器 连接
查气 密性
装 药 品
防倒吸 防氧化 措施
3、气体的净化原则:
①要分析杂质气体的性质
②要分析被净化气的性质;
仪器 拆卸 等。
4、实验操作的先与后
A、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B、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 C、实验开始时:先查仪器的气密性, 再加药品,后点酒精灯; D、有些实验为防倒吸,往往最后停止加热或最后停止通气 ; E、有些实验为防氧化往往最后停止通气。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10.3 物质制备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课件 新人教版
•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 合;
应条件等,灵活选用气
(3)有关气体的收集、干
体的发生装置。
燥、净化、尾气处理等装置的
• 3.能对所制得的气体进行 选择;
净化、干燥,对有毒气
(4)气密性检查及实验安全
体进行尾气处理。
问题。
• 4.能根据试题要求设计、
(5)以化工生产、生活实际
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为命题背景,将本理论、元素
• 1.实验室制CO2 •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 (2)净化方法:用__________________除去HCl。
• (3)收集方法:用________法收集。
• (4)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证明CO2已收集满。 • 2.工业制CO2: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方程式为:
力仍是命题的方向。
课前
知识梳理·打基础 01
夯实基础 厚积薄发
• 一、O2的制备
• 1.实验室制O2 • (1)制备方法
• ①用KClO3和MnO2或用KMnO4制取 •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 (2)碱石灰 (3)向下排空气 (4)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高温、高压
浓 盐 酸 白 烟 (5) 稀 H2SO4 2.N2 + 3H2
催化剂
2NH3
• 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 1.科学性:________准确、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 正确。
• 2.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________药品 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 第3讲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 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 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 产物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停 止 CO 和 CO2 混 合 气 体 的 通 入 , E 内 放 置 Na2O2 , 按 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 乙醇。此时,活塞a应________,活塞b应________,需要加 热的仪器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装置
适用的气 H2、O2、NO、 Cl2、HCl、CO2、
体
CH4、C2H4
NO2、H2S、SO2
H2、NH3、CH4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4.尾气处理 通常有毒和有污染的尾气必须适当处理,常用尾气处理装 置有: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2.评价类型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制备氧气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 制备氧气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如分离空气法;加热方 法如加热分解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常温方法如双氧水的分 解、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电解法如电解水。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③还原性杂质,可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来吸收或转化;氧化 性杂质,可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来吸收。例如CO2(CO),可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灼热CuO的e来除去杂质。 ④选用能与气体中的杂质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或可溶性物质 的试剂做吸收剂来除去杂质。如O2(H2S),可将混合气体通 过盛有CuSO4溶液的a除去杂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流程设计式实验学案
学案51 流程设计式实验[考纲要求] 能将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应用。
热点1 检验物质组成、性质验证实验的流程设计在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中,有关检测物质组成的实验设计是最为常见的一类考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离子检测、气化后的成分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掌握离子检测、气体成分检测的先后顺序,防止各成分检验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解题策略1.解答有关检测物质组成实验的流程设计问题,常见的解题思路如下:方法一:取少量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检测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得出实验结论。
方法二:取少量固体试样→在氧气流等中反应→检测所产生的物质(如气体)→得出实验结论。
方法三:取少量试样→加酸(或碱)溶液使其气化→检测气体的成分→得出实验结论。
2.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有水蒸气生成的,先检测水蒸气,再检测其他成分。
②对于需要进行转化才能检测的成分,如CO的检测,要注意先检测CO中是否含有CO2,如果有CO2,先除去CO2,接着对CO实施转化,最后再检测转化产物CO2。
③若试题只给出部分药品和装置,则应需要给出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
④如采用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做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
⑤要十分重视药品的名称,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这类问题很难回答准确,如有些药品的准确描述为: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等。
此外也应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
典例导悟1(2010·四川理综,27)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
碘酸钾(KIO3)是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剂,它的晶体为白色,可溶于水。
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单质碘。
以碘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碘是________(填颜色)固体物质,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全国近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实验第3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限时规范特训(2021年整理)
(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实验第3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限时规范特训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实验第3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限时规范特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实验第3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限时规范特训的全部内容。
第3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板块三限时规范特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9分,共81分)1.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 NH3H2O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稀硝酸Cu NO2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答案解析由题给装置可知,本装置可以用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型、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防倒吸型尾气处理方式的气体的制取。
A项,NH3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不符合;C项,铜和稀硝酸反应不能产生NO2,且NO2的吸收不能用水,可以用NaOH溶液;D项,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需要加热,本装置不能满足.2.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A B C D海水蒸馏得到淡水测量Cl2的体积过滤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答案B解析海水淡化,利用水的沸点低,选择蒸馏法,而图中冷却水的方向不合理,应下进上出,A错误;氯气不溶于食盐水,可排饱和食盐水测定其体积,则图中装置可测量Cl2的体积,B正确;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C错误;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NaOH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仪器的使用不合理,视线应注视锥形瓶,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013·宜宾模拟)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A.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方法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B.用加入浓溴水的方法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C.用灼热的铜丝网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D.用燃烧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解析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A项错误;浓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中,B项错误;氧气能与灼热的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除去,氮气在加热条件下不能与铜反应,C项正确;因CO2中混有少量的CO,此混合气体不能燃烧,D项错误。
答案 C2.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
其中连接顺序合理的是( )。
A.a—a′→d′—d→e B.c—c′→d—d′→gC.b—b′→d—d′→g D.d—d′→c—c′→f解析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除氯化氢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干燥用浓硫酸,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 B3.(2013·郑州摸底)下图的实验装置用来分离CO2和CO气体并干燥。
图中a为止水夹,b为分液漏斗的活塞,通过Y形管和止水夹分别接c、d两球胆,现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
为使实验成功,甲、乙、丙中盛放的溶液分别是( )。
A.NaHCO3饱和溶液、12 mol·L-1盐酸、18.4 mol·L-1硫酸B.Na2CO3饱和溶液、2 mol·L-1硫酸、NaOH饱和溶液C.NaOH饱和溶液、2 mol·L-1硫酸、18.4 mol·L-1硫酸D.18.4 mol·L-1硫酸、NaOH饱和溶液、18.4 mol·L-1硫酸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中所盛试剂用于吸收混合气中的CO2,可排除A、D两项;丙中所盛试剂用于干燥CO和CO2气体,排除B项。
答案 C4.(2013·潍坊二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B项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项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稀释;D项易发生倒吸现象。
答案 A5.(2013·自贡摸底)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 )。
解析 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氨气时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NO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 2且和空气密度相近,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时导管应“短进长出”。
答案 D6.某地污水中含有Zn 2+、Hg 2+、Fe 3+和Cu 2+4种阳离子。
甲、乙、丙3位同学设计的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铜的方案如下。
甲:污水――→+过量NaOH 溶液,过滤①沉淀――→△②CuO ――→+H 2,△③Cu 乙:污水――→+过量铁粉,过滤①滤渣――→△②CuO ――→+H 2,△③Cu 丙:污水――→+过量铁粉,过滤①滤渣――→+稀盐酸,过滤②滤渣――→△③CuO ――→+H 2,△④Cu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三种实验方案中都能制得纯净的铜B .乙方案中加过量铁粉可以将4种阳离子全部还原C .甲方案中的反应涉及置换、分解、化合、复分解4种反应类型D .丙方案会产生环境污染解析 甲实验得到的沉淀中含有Fe(OH)3、Cu(OH)2和Hg(OH)2,加热后得到Fe 2O 3、CuO 和HgO ,HgO 进一步分解变为汞蒸气,通H 2还原后得到Fe 和Cu ;乙实验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含有汞、铜以及过量的铁粉,最后也不能得到纯净的铜;丙实验中用盐酸溶解了滤渣中的铁,加热汞变为蒸气,最后可以得到纯净的铜。
因为锌比铁活泼,所以方案乙中加入的铁不能还原Zn2+。
甲方案中没有涉及化合反应。
丙方案有可能产生汞蒸气和酸性废水,从而导致环境污染。
答案 D7.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223粉中混有的CuO,应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稀盐酸等),B错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应向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若颜色无变化,再滴入氯水溶液变血红色,C错误。
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8.(14分)(2013·泸州模拟)某同学想利用图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
测得反应前C管的质量为m1g,反应后C管的质量为m2g,反应后装置D质量增加了n g。
请分析:Ⅰ.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对C中固体产物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只有Na2SO3,假设2:只有Na2SO4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Na2O2反应完全,为确定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将C中的固体配成溶液,加Ba(NO 3)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得出结论:产物是Na 2SO 4。
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假设1成立,某同学以反应前后C 管的质量差(m 2-m 1)g 为依据推断生成Na 2SO 3的质量为(m 2-m 1)×12664g 。
老师提示推算不合理,请你分析其中的缘由,________。
(3)若假设2成立,则参加反应的Na 2O 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列计算式)。
解析 Ⅰ.过氧化钠能与水蒸气反应,装置B 的作用就是干燥二氧化硫,装置D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C 中。
Ⅱ.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Ⅲ.假设3为Na 2SO 3和Na 2SO 4两者的混合物;(1)该方案不合理,因为硝酸有氧化性,即使产物为亚硫酸钠,生成的亚硫酸钡也被氧化成硫酸钡;(2)若假设1成立,则发生反应2Na 2O 2+2SO 2===2Na 2SO 3+O 2,(m 2-m 1)g 不等于参加反应的SO 2的质量,故该推算不合理。
(3)若假设2成立,则发生反应Na 2O 2+SO 2===Na 2SO 4,二氧化硫的质量为(m 2-m 1)g ,n (Na 2O 2)=m 2-m 164mol 。
答案 Ⅰ.干燥SO 2气体,防止水蒸气与Na 2O 2反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 装置与Na 2O 2反应;同时吸收过量的SO 2,以免污染空气Ⅱ.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 ,观察其是否复燃Ⅲ.有Na 2SO 3和Na 2SO 4(1)否 HNO 3有氧化性,可将BaSO 3氧化为BaSO 4,据此不能确定产物是Na 2SO 3还是Na 2SO 4或二者兼有(2)因为该反应中吸收SO 2的同时有O 2产生,所以(m 2-m 1)g 不等于参加反应的SO 2的质量,故该推算不合理(3)m 2-m 1649.(14分) (2013·德阳模拟)如图所示是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甲用图A 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写出该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出的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来收集,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做干燥剂。
(2)学生乙用图B 所示装置也制出了氨气,他选用的制取试剂可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学生丙用图C 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内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向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丁将装置C 误认为装置D ,但经同学讨论后,认为也可引发喷泉。
请说明用该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生戊用装置E 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过加热的铂丝插入E 装置的锥形瓶内,看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铂丝保持红热,同时瓶内生成了红棕色的气体。
写出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 装置是固体和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气的装置,应选用的试剂是NH 4Cl 和Ca(OH)2固体。
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密度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干燥氨气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
(2)B 装置是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时反应制氨气的装置,可选用浓氨水和生石灰(或固体NaOH)混合反应。
(3)氨气极易溶于水,用C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时,先要打开止水夹,然后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即可形成喷泉。
(4)对于装置D ,可以设法使烧瓶受热,瓶内气体膨胀,排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瓶内氨气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5)本实验的原理:氨在受热时被催化氧化为NO ,NO 与O 2反应变成红棕色的NO 2。
答案 (1)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等)(2)氧化钙或固体氢氧化钠浓氨水(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4)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催化剂(5)4NH3+5O2=====4NO+6H2O,2NO+O2===2NO2△10.(15分)(2013·济南联考)实验室有NH4HCO3和NaHSO3的干燥粉状混合物,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NH4HCO3的含量,设计了在混合物中加酸的实验方法来测定其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