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合集下载

第一章引言、整除的概念、带余数除法

第一章引言、整除的概念、带余数除法

定理 4 (带余数除法 ) 若 a, b是两个整数,其中 b>0, 则存在着两个 整数 q 及 r , 使得 a bq r , 0 r b. 成立,而且 q 及 r 是惟一的. (2)
证明思路
存在性: 构造序列 ,-3b, 2b, b,0, b,2b,3b, 惟一性:设 还有两个整数 q1 与 r1 满足 a bq1 r1 ,0 r1 b.只要证明r1 r , q1 q 即可。
陈景润1933-1996,主要研究 解析数论,他研究哥德巴赫猜 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 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其 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
潘承洞,在解析数论研究方面 有突出贡献。主要成就涉及算 术数列中的最小素数、哥德巴 赫猜想研究,以及小区间上的 素变数三角和估计等领域。
王元1930-50年代至60年代初, 首先在中国将筛法用于哥德巴 赫猜想研究,并证明了命题3+4, 1957年又证明2+3,这是中国学 者首次在此研究领域跃居世界 领先地位.
初等数论
黎琳 lilin@ 2015.03.11

授课教师:黎琳 E-mail:lilin@, 办公地点:九教北310,
电话:51688637

课件: 思源教学平台 / 教务处课程平台/
定 理 3 若 a1 , a2 , q1 , q2 ,
, an 都 是 m 的 倍 数,
, qn 是 任 意 n 个 整 数, 则 q1a1 q2a2
qn an 是 m 的 倍 数.
例1 证 明 : 若 3 n 且 7 n , 则 2 1 n . 由 3 n 知 n 3m, 所 以 7 3m . 由 此 及 7 7 m 得 7 (7 m 2 3m) m . 因 而 有 2 1 n . 例 2 设 a 2t -1. 若 a 2n , 则 a n . 由 a 2t n 及 2t n an n, 得 a (2t n an) , 即 a n .

多媒体通信教材全套——第1章

多媒体通信教材全套——第1章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2. 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 (1) 吞吐量 吞吐量 网络故障。 网络拥塞。 瓶颈。 缓冲区容量。 流量控制。 (2) 差错 差错 位出错。 分组丢失和乱序。 (3) 延迟 延迟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1.3.2 多媒体通信的性能需求 多媒体通信的性能需求
1. 吞吐量需求 高传输带宽需求。 大缓冲容量需求。 流量需求。 2. 可靠性需求 3. 延迟需求 延迟需求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为了更好地支持多媒体通信, 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都呈 现出高速化的发展态势。目前, 网络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10 Gb/s, 为多媒体通信提供了高带宽的保证。 对于局域网, 可提供100 Mb/s及以上传输速率的高速网络技 术 有 : 快 速 以 太 网 (100BASE-T) 、 千 兆 位 以 太 网 、 光 纤 环 网 (FDDI)、 100VG[CD*2]AnyLAN以及ATM网络等, 这些网络都是 标准化的, 在实际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外, 万兆位(10 Gb/s)以 太网已经研制成功, 不久将出台有关的国际标准。从支持QoS的 角度, 100VG-AnyLAN、 FDDI以及ATM等网络都具有一定的支 持能力,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其中,ATM对QoS的支持最为充分。 各种以太网都不提供QoS支持能力。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由于局域网通过高速交换式网络技术能够较容易地解决网络 带宽和延迟问题, 对多媒体通信的支持比较充分,因此多媒体通 信技术的重点是解决广域网支持多媒体流的综合传输和QoS问题。 近几年, 相继推出了一些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广域网, 如同步光纤 网(SONET)、 同步数字序列(SDH)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等, 其传输速率已达10 Gb/s, 大大改善了广域网的拥挤状况。 随着Internet的发展, 大量的话音和视频信息需要在基于分组 交换的数据网上传输, 这就需要在网络基础结构上解决数据、话 音和视频流的综合传输和资源协调问题, 实现各种应用的有机集 成, 使整个广域网络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开放性和可伸缩性。

1 第一章 引言wan

1 第一章  引言wan

第一章引言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全球每天发生50次左右的局部有感地震,几天有一次能使建筑物遭受破坏的地震。

全世界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20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预计21世纪将有1500万人死于地震。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活跃区的居民一般都有切身体验,甚至是出生入死的亲历险境。

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约8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强烈的地震会直接或间接造成破坏。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震虽然是一种自然灾害,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来自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信息,因为地球的不可入性,我们不可能在地球内部进行直接的观测,其内部结构只能靠地震激发的地震波来研究,地震相当于一盏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

它使我们发现了我们所居住的行星的许多性质。

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一门科学,其英语单词seismology是由希腊语seimos(地震)和logos(科学)两个词组成的。

地震学在地球物理和地球科学的更广阔领域里占有显著的位置。

它涉及了许多有趣的理论问题,包括分析弹性波在复杂介质里传播的问题,但它又可以作为一种工具被简单地用于对所感兴趣的不同区域进行探查。

应用范围从地下几千公里的地核的研究,到为寻找石油所进行的浅层地壳结构的勘测。

许多基本的物理过程没有超出牛顿定律(F=ma),但实际的震源和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必须做很复杂的数学处理和广泛使用高性能的计算机。

观测及仪器的改进促进了地震学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已经使我们在地震学理论及对地球结构的认识上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地震学所提供的信息正广泛地改变不确定性的程度。

有些参数如经过地幔的压缩波的平均走时,可能百分百地得知。

而另一些参数如在地核里能量的耗损,我们的了解则是相当粗略的。

在过去50年里,对地球的平均的径向速度结构已有了相当好的了解。

现在,地震定位和地震辐射图像已经作为日常的测定工作,但对地震物理过程本身的许多重要方面,仍然没有搞清楚。

第一章引言1

第一章引言1

(三)货币职能的内在历史及逻辑联系 • 的(三)货币职能的内在历史及逻辑联系
• 货币必须首先完成价值尺度的职能,才能进而执行流通手 段的职能。只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发展了,才会 出现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不仅是流通 手段职能发展的结果,而且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 提。而世界货币的职能,则显然是以货币的前四个职能在 国内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货币必须首先完成价值尺度 的职能,才能进而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只有价值尺度和 流通手段的职能发展了,才会出现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 手段职能的产生,不仅是流通手段职能发展的结果,而且 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而世界货币的职能,则 显然是以货币的前
现在人类经济生活之中,直至现在。
一、货币与现代经济生活
•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世界各国,不论其政治、 经济制度如何不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每一家 企业、每一个机关、团体与组织,几乎天天都要 与货币打交道。
• 货币不仅与社会现实经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货 币量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高度相关。人类社会的 实践经验教训表明,货币量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的 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重大。
三、我国货币供给的结构
•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货币层次划分的口径
如下:#
➢ M0=流通中现金; ➢ M1=M0+活期存款; ➢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
义货币供应量,M2与M1之差是准货币
•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一)五分法
• 马克思阐述了货币的五个职能。#
➢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指用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 的价值。
➢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的职能,其作用是实现商品的价值。

第一章引言1

第一章引言1

口腔期


年龄:出生到1岁左右 性敏感区:口、嘴唇、舌头。像摄入、 吸吮、撕咬、吐出、紧闭 主要任务:断奶 固着导致的成人性格特点:嘴部行为, 如抽烟、过度饮食;被动性和易上当
肛门期


年龄:2至3岁的幼儿 性敏感区:肛门 主要任务:控制排泄 固着导致的成人性格特点:


肛门滞留型:经过严格训练,就过分整 洁、 小气、过分控制行为 肛门排除型:儿童大便受夸奖,就慷慨大方、 乐善好失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 人生下来时的心理状况,由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是生和死 两种本能储藏库,并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 遵循快乐原则行事。立即消除紧张状态,满足肉体需要。 自我 由本我分化而来,其能量也来自本我。 遵循现实原则。 阻止本我能量的立刻释放,整合超我、自我和本我。 超我 父母向儿童灌输的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的一个人格结构。 主要功能用良心和自豪感等去指导自我,限制本我的冲动。 遵循道德原则.
心理动力

本能


生的本能:力必多:食、性、爱欲 => 爱 神 (Eros) 死的本能:攻击本能:冲突、攻击性、死亡 => 死神 (Thanatos)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由个人当前觉知到 的心理内容所成。 前意识:加以注意,便能 觉察到的心理内容,它更 象意识。 潜意识:个人不可能觉察 的心理现象,它对个人的 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它 是精神机构中最初级、最 简单、最低级、最基本的 因素。
心理学导论
主讲:方学梅 email: fangxuemei0111@ 2010.9
第一章 引

本章代心理学的发展

经典著作: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第2版)

经典著作: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第2版)

第1章引言本书介绍了有关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加剧的竞争和数字技术的引进在内的诸多因素给无线应用市场带来了空前发展。

本章,我们将讨论驱动这一新兴的电信革命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本书连同本书的Web站点,为读者提供了诸多的材料。

按照讨论惯例,这一章仅对全书做一个概述。

1.1无线通信时代的到来古列尔默·马可尼在1896年发明了无线电报1。

他在1901年把长波无线电信号从康沃尔(Cornwall,位于英国的西南部)跨过大西洋传送到3200公里之外的圣约翰(St.John,位于加拿大)的纽芬兰岛(Newfoundland)。

他的发明使双方可以通过彼此发送用模拟信号编码的字母数字符号来进行通信。

一个世纪以来,无线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无线电、电视、移动电话和通信卫星。

现在,几乎所有类型的信息都可以发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近年来,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卫星通信、无线网络和蜂窝技术。

通信卫星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射的,那时它们仅能处理240路语音话路。

今天的通信卫星承载了大约所有语音流量的1/3,以及国家之间的所有电视信号[EVAN98]。

现代通信卫星对所处理的信号一般都会有1/4 s的传播延迟。

新型的卫星是运行在低地球轨道上的,因而其固有的信号延迟会较小,这类卫星已经发射用于提供诸如Internet接入这样的数据服务。

无线网络技术使商业企业能够发展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而无需电缆设备。

IEEE开发了作为无线局域网标准的802.11,蓝牙(Bluetooth)工业联盟也在致力于能提供一个无缝的无线网络技术。

蜂窝或移动电话是马可尼无线电报的现代对等技术,它提供了双方的、双向的通信。

第一代无线电话使用的是模拟技术,这种设备笨重且覆盖范围是不规则的,然而它们成功地向人们展示了移动通信的固有便捷性。

现在的无线设备已经采用了数字技术。

与模拟网络相比,数字网络可以承载更高的信息量并提供更好的接收和安全性。

通信原理第1章

通信原理第1章

1.5.1 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码元传输速率通常又可称为码元速率、数 码率、传码率、码率、信号速率或波形速率。
码元速率:指单位时间(每秒钟)内传输码
元的数目,用符号RB来表示。
➢码元速率:RB - 波特(B) 码元速率RB与信号的进制数无关,只与 码元宽度Tb有关:
RB
1 Tb
通常在给出系统码元速率时,有必要说 明码元的进制,多进制(N)码元速率RBN与二 进制码元速率RB2之间,在保证系统信息速率 不变的情况下,相互可转换,转换关系式为 :
象等 6. 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固定与移动 7.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TDM、FDM、CDM
1.3.2 通信方式
1.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
A
信道
B
(a)
A
信道
B
(b)
A
信道
B
(c)
(a) 单工方式; (b) 半双工方式; (c) 全双工方式
2. 按数字信号排序分
101
发 送 设 备
接 收 设 备
解: 信源输出的信息序列中,A出现23次,B出现14次, C出现13次,D出现7次,共有57个。
该信息源总的信息量为 :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速度~质量) 模拟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 可靠性指标:均方误差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传输速率 可靠性指标:差错率
一种前所未有、方便快捷的通信手段。
(10)因特网。因特网的出现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到 来,地球变成“地球村”。
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
1)融合趋势:PSTN、CATV、计算机网络三网业务 融合;语音和数据融合;电域与光域融合;移动与 WLAN融合

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引论第一卷第一分册PPT模板

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引论第一卷第一分册PPT模板
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引论第一卷第一分册
演讲人 202x-11-11
目录
01. 目录 02. 第一章引言 03. 第二章积分学和微分学的基
本概念
04. 第三章微分法和积分法
01
目录
目录
02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引言
1.1实数连续统
a.自然数系及其扩 充.计数和度量
c.十进小数.其他进 位制
e.不等式
b.实数和区间套 d.邻域的定义

05
e.复合函 数.符号 积.反函数
第一章引言
1.4序列
第一章引言
1.5数学归纳法
第一章引言
1.6序列的极限
a.α<sub>n</sub >=1/n
c.α<sub>n</sub >=n/n+1
e.α<sub>n</sub>= α<sup>n</sup>
b.α<sub>2m</sub>= 1/m;α<sub>2m- 1</sub>=1/2m
h.微分学中值定理
j.函数的线性近 似.微分的定义
第二章积分学和微 分学的基本概念
2.9积分、原函数和微积分基本定 理
a.不定积 分的导数
c.用原函数 计算定积分
b.原函数及 其与积分的 关系
d.例
04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章微分法和积分法
数第 的一 微部 分分 和初 积等 分函
01
3.1最简单 的微分法则
数)
d.x<sup>α</sup>的
04 积 分 ( α 是 不 等 于 - 1 的 有

第1-2章 引言-原生动物门

第1-2章  引言-原生动物门

Toxoplasma gondii
孢子虫的结构
孢子虫的生活史
环状体
滋养体
早期的裂殖体
发育中的裂殖体
裂殖体
雌பைடு நூலகம்子体
雄配子体
红内期疟原虫各阶段
孢子纲的特征
全为寄生性。 细胞内寄生阶段一般无运动细胞器,如有伪足则是摄 食作用。 生殖方式包括无性和有性两类。无性生殖有裂体增殖 (schizogony)产生裂殖子,以及孢子增殖 (sporogony)产生具感染性的子孢子(sporozoite); 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配子结合进行的配子生殖 (gametogony)。 以上两种生殖方式或可在一个宿主或分别在两个宿主 体内完成. 有或无宿主更换。
1. 鞭毛纲(Mastigophora) 鞭毛纲(Mastigophora)
鞭毛虫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Euglena sp.
Peranema sp.
鞭毛虫的运动
鞭毛纲的特征
虫体具鞭毛,为运动胞器;同时具有感 觉;捕食或附着功能。 具有三种营养方式。 繁殖分为无性(纵向的二分裂)和有性。 自由生活或寄生。 多数种类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
二 原生动物门的分纲和代表动物
根据传统分类系统, 原生动物门分为四个 纲, 它们分别是鞭毛纲(Mastigophora), 肉 足纲(Sarcodina), 孢子纲(Sporozoa)和纤 毛纲(Ciliophora)。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分类系统,原生动物 为生物五界系统中的一个亚界(原生生物 界,原生动物亚界); 下有7个门。
三 原生动物的作用
1 原生动物是各种水体中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型生物, 它们为其他动物提供了食物;如鱼虾的开口饵料。 2 由于它们可以捕食水中的微生物,利用水中的各种营养 物,故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3 一些种类的壳可以长期保留,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和油 气资源开发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4 由于它们个体细小,培养简单,是细胞学、遗传学和分 子生物学研究的极好材料; 4 部分种类是人类和动物的病原体,危害极大;还有些种 类是引起海洋“赤潮”的元凶。

广告策划与设计作业指导书

广告策划与设计作业指导书

广告策划与设计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5)1.1 广告策划与设计概述 (5)1.2 广告策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5)1.3 作业指导书的目的与意义 (5)第2章广告策划前期准备 (6)2.1 市场调研 (6)2.1.1 行业现状分析:分析广告所在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市场竞争格局、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等。

(6)2.1.2 市场趋势预测:研究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市场的需求变化、技术创新、政策导向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6)2.1.3 市场规模及增长:调查并分析市场总体规模、区域市场规模以及近年来的增长情况。

(6)2.1.4 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需求、消费习惯、地域等因素,对市场进行细分,以便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市场。

(6)2.1.5 消费者行为分析: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观念、购买决策过程等,为后续广告策划提供依据。

(6)2.2 竞品分析 (6)2.2.1 竞品识别:明确竞争对手范围,包括直接竞争者和间接竞争者。

(6)2.2.2 竞品定位:分析竞品的品牌定位、产品特性、优势与不足等方面。

(6)2.2.3 竞品广告策略:研究竞品在广告传播方面的策略,包括广告创意、传播渠道、广告投放等。

(6)2.2.4 竞品市场表现:分析竞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如市场份额、销售业绩、消费者评价等。

(6)2.2.5 竞品优劣势分析:总结竞品的优势与不足,为自身广告策划提供参考。

(6)2.3 消费者洞察 (6)2.3.1 消费者需求分析:研究消费者在产品或服务方面的需求,挖掘潜在的痛点。

(7)2.3.2 消费者心理分析:探讨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如认知、情感、态度等。

(7)2.3.3 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消费场景、消费频率等行为特征。

72.3.4 消费者触点研究:调查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关注点以及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

(7)2.3.5 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消费者对现有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为改进产品或服务提供依据。

化妆品新原料安全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

化妆品新原料安全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

化妆品新原料安全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第2章化妆品新原料概述 (4)2.1 化妆品原料分类 (4)2.2 新原料的定义及特点 (5)2.3 新原料的法规要求 (5)第3章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5)3.1 化妆品安全评价相关法规与指南 (5)3.1.1 我国化妆品安全评价法规 (5)3.1.2 国际化妆品安全评价指南与法规 (5)3.2 国内外安全评价体系现状 (6)3.2.1 我国化妆品安全评价体系 (6)3.2.2 国外化妆品安全评价体系 (6)3.3 安全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6)3.3.1 科学性原则 (6)3.3.2 系统性原则 (6)3.3.3 预防性原则 (6)3.3.4 动态调整原则 (6)3.3.5 透明度原则 (6)第4章化妆品新原料毒理学评价 (6)4.1 毒理学评价方法 (6)4.1.1 经典毒理学评价方法 (6)4.1.2 非经典毒理学评价方法 (7)4.2 毒理学试验项目 (7)4.2.1 急性毒性试验 (7)4.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7)4.2.3 慢性毒性试验 (7)4.2.4 致癌性试验 (7)4.2.5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 (7)4.3 毒理学评价标准 (7)4.3.1 急性毒性评价标准 (8)4.3.2 亚慢性毒性评价标准 (8)4.3.3 慢性毒性评价标准 (8)4.3.4 致癌性评价标准 (8)4.3.5 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标准 (8)4.3.6 综合毒理学评价标准 (8)第5章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风险评估 (8)5.1 风险评估基本概念 (8)5.2 风险评估方法 (9)5.2.1 危害识别 (9)5.2.2 危害特征描述 (9)5.2.3 暴露评估 (9)5.2.4 风险表征 (9)5.3 风险评估程序 (9)5.3.1 资料收集 (9)5.3.2 危害识别 (10)5.3.3 危害特征描述 (10)5.3.4 暴露评估 (10)5.3.5 风险表征 (10)5.3.6 风险管理 (10)5.3.7 风险沟通 (10)第6章化妆品新原料安全评价方法 (10)6.1 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10)6.2 安全性评价指标 (10)6.2.1 基本评价指标 (10)6.2.2 高级评价指标 (10)6.3 安全评价方法应用 (11)6.3.1 传统安全性评价方法 (11)6.3.2 现代安全性评价方法 (11)第7章化妆品新原料安全评价数据库 (11)7.1 数据库构建意义与目标 (11)7.1.1 构建意义 (11)7.1.2 构建目标 (11)7.2 数据库架构与设计 (12)7.2.1 数据库架构 (12)7.2.2 数据库设计 (12)7.3 数据库应用与维护 (12)7.3.1 数据库应用 (12)7.3.2 数据库维护 (12)第8章化妆品新原料安全评价案例分析 (13)8.1 案例一:植物提取物 (13)8.1.1 案例背景 (13)8.1.2 安全评价流程 (13)8.1.3 案例分析 (13)8.2 案例二:生物技术来源原料 (13)8.2.1 案例背景 (13)8.2.2 安全评价流程 (13)8.2.3 案例分析 (14)8.3 案例三:化学合成原料 (14)8.3.1 案例背景 (14)8.3.2 安全评价流程 (14)8.3.3 案例分析 (14)第9章化妆品新原料安全评价体系应用与优化 (14)9.1 体系应用现状 (14)9.1.1 化妆品新原料安全评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

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第一章_2011

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第一章_2011

32
第一章 引言
Proton Irradiation Facility at U of Michigan
33
第一章 引言
34
第一章 引言
35
MeV He irrad.
第一章 引言
High dpa irrad.
2*6 MV Tandem
H/He/HI co-irrad. Chamber
4.5 MV Van de Graaff
Jiali Li, et al. / Nature,2001,Vol. 412(12)
Z. Siwy, et al. Phys. Rev. Lett, 2002 Mara A, et al. Nano Lett, 2004
A. J. STORM, et al./Nature Materials,221003, Vol. 2
第一章 引言
nature materials | VOL 2 | AUGUST
2003 |
22
第一章 引言
Nano Lett., Vol. 6, No. 12, 2718(2006)
24
第一章 引言
Appl. Phys. Lett., Vol. 83, No. 17, 2003
25
第一章 引言
在向物质世界更深层次进军的同时,核物理学家同其它领域的 科学家们结合起来,利用核物理的知识及加速器这一工具,向原子分 子物理、固体物理以及材料、能源、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面渗透 与发展。这不仅大大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和进化,也形成了一些生 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
3
第一章 引言
例如:
材料科学:半导体注入及光刻、载能束(离子束、电子束、X射线/同步辐射、 中子源)材料分析、金属(陶瓷、高聚物等)材料改性、核材料辐照损伤、纳 米材料及结构制备。 航天:单离子翻转、位移电流、电荷积累。 化学:离子/电子/光子束高分子接枝、电子/光子束辐照(固化、消毒)等。 环境:电子束辐照脱硫脱硝等。环境样品检测(AMS、PIXE)。 农业:载能束诱变育种等。 医学:诊断与检测;常规放疗及质子、重离子治癌等。微量元素分析。 地学:测年(AMS、裂变径迹)。 考古:测年(AMS)。 ……

清洁生产导论-第一章引言

清洁生产导论-第一章引言

欧洲专家倾向于下列提法:清洁生产为对生
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 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来说,包括 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 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 要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处理的产品的整个生 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上述定义 概括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为减少 风险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但比较侧重于企 业层次上。
1998年,在韩国汉城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上, 代表实施清洁生产承诺与行动的《国际清洁生产宣 言》出台。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的部长及其他 高级代表与9位公司领导人共64位与会者首批签署 了《宣言》。清洁生产正在不断获得世界各国政府 和工商界的普遍响应。 清洁生产着眼于污染预防,全面地考虑整个产品生 产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 能源的消耗,降低生产和服务的成本,提高资源和 能源的利用效率,使其对环境和危害降到最低。大 量的清洁生产实践表明,清洁生产是资源持续利用、 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可以达到环 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计划活动中心 (UNEP IE/PAC)根据UNEP理事会会议的决议,制 订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 产。这一计划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①建立国际清洁生产信息交换中心,收集世界范围 内关于清洁生产的新闻和重大事件、案例研究、有 关文献的摘要、专家名单等信息资料。 ②组建工作组。专业工作组有制革、纺织、溶剂, 金属表面加工、纸浆和造纸、石油、生物技术;业 务工业组有数据网络、教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策以及战略等。
1992年6月联合国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推
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中,确认了“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 “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整体 组成部分”“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 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此,清洁生产被作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措施正式写入 大会通过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纲领 《21世纪议程》中。自此,在联合国的大力 推动下,清洁生产逐渐为各国企业和政府所 认可,清洁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

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

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引言分析本章引言分为四段:第一段指出从17世纪开始,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二段指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殖民主义的本质在于侵略和掠夺。

这句话揭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蚝驼獬≌秸男灾省Q黄秸灾泄缁嵊跋炀薮蟆T谘黄秸校逭桨埽泄纱丝悸傥胫趁竦匕敕饨ㄉ缁幔谎黄秸曛咀胖泄返目肌?/SPAN 第三段指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被鸦片战争惊醒了的先进的中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再一个是鸦片战争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终于酿成了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反侵略”这点,是鸦片战争以后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新内容和新意义。

第四段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又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句话不仅概括了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而且揭示了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

俄国趁火打劫,蚕食鲸吞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第一节鸦片战争(上)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和对外扩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严重危害;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侵占广东香港岛;中国爱国军民奋起抵抗侵略者;清政府屈服,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PPT报告撰写-第一章引言

PPT报告撰写-第一章引言

PPT-第一章 引言
第一步:提取内容
PPT-第一章 引言
第二步:搭建骨架
职业生涯规划定义
先择业VS先就业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 择业的影响因素
父母老师意见:先就业再择业 专家意见:就业择业同时进行 当前的经济状况 亲人和朋友的意见 社会环境、竞争环境对择业决策的影响 个人志向对择业决策的影响 自我评价 确立目标 环境评价 职业定位
大家喜欢什么样的PPT
2. 板式——简洁大方
PPT-第一章 引言
大家喜欢什么样的PPT
3. 动画——恰到好处
163 172
%
Sale 销量 Income per person 人均收入
%
PPT-第一章 引言
8步玩转PPT
PPT-第一章 引言
第一步:提取内容
PPT-第一章 引言
第一步:提取内容
PPT报告撰写
第一章 引言
Vicky潘
PPT-第一章 引言
大家喜欢什么样的PPT
PPT-第一章 引言
大家喜欢什么样的PPT
1. 内容——准确清晰
PPT-第一章 引言
大家喜欢什么样的PPT
1. 内容——准确清晰
PPT-第一章 引言
大家喜欢什么样的PPT
2. 板式——简洁大方
PPT-第一章 引言
PPT-第一章 引言
第七步:精细化加工
PPT-第一章 引言
第八步:PPT制作完成之后
1. 内容审查:有无错别字?逻辑是否清晰?
2. 字体嵌入:低版本:【文件】-【选项】-【保存】-【将字体嵌入文件】 高版本:【文件】-【另存为】-【工具】-【保存选项】-【将字体嵌入文件】 3. 兼容性检查:用于展示的电脑上PPT是什么版本? 4. 备-第一章 引言

《《自由马戏团》(第1-6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自由马戏团》(第1-6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自由马戏团》(第1-6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篇一《自由马戏团》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第一章:引言本报告主要介绍了关于《自由马戏团》的英汉翻译实践。

这是一部富有情感色彩和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其翻译实践的记录和总结,旨在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翻译任务概述《自由马戏团》是一部以马戏团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马戏团中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变化。

本次翻译任务主要是将英文原版翻译成中文,并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对文化背景的准确理解和对情感表达的准确传递。

第三章:翻译准备在翻译前,我们首先对原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还查阅了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术语,确保对原文的理解准确无误。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翻译计划,包括分配翻译任务、确定翻译时间和进度等。

第四章: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我们注重对原文的理解和对情感表达的准确传递,同时也注意了对文化背景的准确理解。

在遇到难点和疑点时,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第五章:案例分析在本报告中,我们将结合具体的翻译案例,对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技巧进行分析和总结。

例如,在翻译人物对话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文化背景时,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并传递文化内涵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提高翻译质量。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自由马戏团》的英汉翻译实践,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质量,还对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注重对原文的理解和对情感表达的准确传递,同时也会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和水平。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新的翻译领域和方向,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6-7 10
NUDT 12.6
Chap.01
三、复合材料力学与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复合材料力学 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和宏观力学特性、包括刚 度、强度、破坏机理、断裂、疲劳、冲击、损 伤、应力集中、边界效应、环境响应和力学测 试等力学问题。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研究复合材料结构的应力、变形、稳定和振动 等问题
2011-6-7
12
NUDT 12.6
Chap.01
五、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材料轻、耐腐蚀、抗 疲劳性能、减振性能和高温性能好意即可设计等特点 它最早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近 年来,汽车、造船、建筑、化工石油、体育用品、生物、 医疗、娱乐等部门也推广使用复合材料 全复合材料汽车——汽油之后的变革 全复合材料汽车——汽油之后的变革 高性能体育器械高性能体育器械-网球、棒球、高尔夫球、赛车、滑雪、 鱼杆 人造器官 输油管道、储罐、压力容器等
四 四个工程弹性常数:拉伸模量EL、压缩模量 T、泊松比 LT、剪切模量 GLT 五个基本强度参数:纵向拉伸强度 纵向压缩强度X 五个基本强度参数:纵向拉伸强度XT、纵向压缩强度 C、横向拉伸强度 YT、横向压缩强度 C、剪切强度 横向压缩强度Y 剪切强度S 剪耦合, 扭耦合, 拉—剪耦合,弯—扭耦合,拉—弯耦合效应 剪耦合 扭耦合 弯耦合效应
2011-6-7
22
NUDT 12.6
第一章 引言
Chap.01
1.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 1.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
三、具有可设计性; 具有可设计性; 组分种类、含量, 组分种类、含量,铺层方向和顺序 四、力学性能有别于传统材料的一些特点。 力学性能有别于传统材料的一些特点。
2011-6-7
2
NUDT 12.6
Chap.01
课程简介 目的 内容: 内容 内容: 考核 复合材料力学:包括细观力学和层合板理论,以 复合材料力学:包括细观力学和层合板理论, 参考书
及静力、动力和稳定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典型 及静力、动力和稳定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
2011-6-7
2011-6-7 18
NUDT 12.6
Chap.01
十、复合材料的性能包括
强度 刚度 耐腐蚀性 耐磨性 重量
疲劳寿命 与温度有关的性能 绝热性 导热性 隔音性
2011-6-7
19
NUDT 12.6
Chap.01
十一、复合材料特性: 十一、复合材料特性:
复合材料是非均质 各向异性的 复合材料是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的。 非均质和 非均质——物质在各处有不同的性能 非均质——物质在各处有不同的性能, 物质在各处有不同的性能, 即物体的性能随物体内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即物体的性能随物体内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各向异性——在物体内一点的各方向上表现有不同的性能。 各向异性——在物体内一点的各方向上表现有不同的性能。 在物体内一点的各方向上表现有不同的性能 一般都是正交各向异性 一般都是正交各向异性
2011-6-7 13
NUDT 12.6
Chap.01
六、复合材料的制备
传统意义上的复合材料的制造,目前使用最广、 效果最好的是纤维增强: 采用熔铸、浸渍、层压等方法,把玻璃纤维、 有机纤维、碳纤维及其织物嵌入树脂基体中; 采用熔铸、轧压等方法把硼纤维、高强度钢丝、 晶须等嵌入铝、镁、钛合金中 这样形成了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和纤 维增强陶瓷。 除了纤维增强以外,还广泛使用已有工艺制造 复合材料,如喷涂、离子注入、层叠及骨架复 合等
效益 选材 结构形状、尺寸 结构形状、 校核 合格 结束
稳定性
2011-6-7
25
NUDT 12.6
第一章 引言
Chap.01
1.2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特点
p
各 向 异 性 材 料
L
p σ b :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 σb = k A K: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 p A=k = π r 2 P:外加载荷; :外加载荷;
NUDT 12.6
Chap.01
复合材料力学
NUDT 12.6
Chap.01
课程简介 目的 目的: 内容 目的: 考核 (1)了解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书
(2)复合材料性能设计的基本方法, 复合材料性能设计的基本方法, (3)掌握对复合材料及其典型结构进行力学 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011-6-7
11
NUDT 12.6
Chap.01
四、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
复合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自古以来,人们就会使用天然的复合材料——木材、 自古以来,人们就会使用天然的复合材料——木材、 竹、骨骼等。最原始的人造复合材料是在粘土泥浆中 掺稻草,制成土砖;在灰泥中掺马鬃或在熟石膏里加 纸浆,可制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近代复合材料最早的有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如酚醛树 脂、环氧树脂等)——玻璃钢。 脂、环氧树脂等)——玻璃钢。 原子能、航空、航天、电子、化工等的发展,对材料 的轻质、高强、高模、高韧性、耐高温、耐磨、耐腐 蚀、电性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现代先进复合材料 蓬勃发展起来——高性能纤维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复合 蓬勃发展起来——高性能纤维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复合 材料
2011-6-7 8
NUDT 12.6
Chap.01
3)局部增强的混合结构:是在常规材料所组成的结构的 局部增强的混合结构: 关键部位增用一些复合材料。如在加筋件的凸缘上采用单 关键部位增用一些复合材料。 向纤维复合材料,形成混合结构。 向纤维复合材料,形成混合结构。
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可设计的材料: 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可设计的材料:复合材料显著区
L
p σ b :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 σb = k A K: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 p A=k = π r 2 P:外加载荷; :外加载荷;
σb
r
A:横截面积。 :横截面积。
p
24
NUDT 12.6
第一章 引言
Chap.01
1.2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特点
均质材料结构设计流程: 均质材料结构设计流程:
3
NUDT 12.6
Chap.01
课程简介 内容: 内容: 第一章 目的 第二章 内容 第三章 考核 第四章 参考书
2011-6-7
引言 应力- 应力-应变关系 单向板的刚度分析 层合板的刚度分析 第五章 复合材料的强度 第六章 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 第七章 复合材料一维受力构件分析 第八章 复合材料梁分析 第九章 复合材料板分析 第十章 复合材料壳分析 第十一章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第十二章 复合材料连接设计
2)网络分析:认为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只有纤维在沿纤维方 网络分析:认为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
向提供承载能力,在分析中完全忽略基体的作用。其适用于纤维缠绕 向提供承载能力,在分析中完全忽略基体的作用。 成型的内压容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 成型的内压容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
2011-6-7
21
NUDT 12.6
Chap.01
二、比强度、比模量高; 比强度、比模量高; 常见几种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
材料 钢 铝 钛 高强度碳纤维/ 高强度碳纤维/环氧 高模量碳纤维/ 高模量碳纤维/环氧 比强度( 比强度(×107cm) 0.13 0.17 0.21 1.03 0.67 比模量( 比模量(×109cm) 0.27 0.26 0.25 0.97 1.5
2011-6-7
20
NUDT 12.6
Chap.01
第一章 引言
1.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 1.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
一、复合材料是一种结构; 复合材料是一种结构; 层合板和复合材料结构件一次完成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 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和聚合物两种组分材料组成, 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和聚合物两种组分材料组成,两者之间有 明显的界面,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如以层合的形式制成, 明显的界面,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如以层合的形式制成,就 是一种层合结构
别于常规材料的地方是,它是一种性能可设计的材料,因 别于常规材料的地方是,它是一种性能可设计的材料, 而它赋予结构设计者的自由度要大得多。 而它赋予结构设计者的自由度要大得多。
2011-6-7
9
NUDT 12.6
Chap.01
二、复合材料: 二、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是指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 原材料不同、但又保持某些有效功能的新材料。复合 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其他材料作为增强剂 两种以上材料 宏观尺度上的组合 微观尺度上的组合(合金) 具有各组分最好的性能,是单个组分所没有的 具有各组分最好的性能,是单个组分所没有的 复合材料是材料家族中最年轻、最活跃的新成员。所 谓“复合”,是在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 非金属材料自身或相互间进行,从而获得单一材料无 法比拟的、具有综合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大飞机制 造)
2011-6-7 14
NUDT 12.6
Chap.01
七、复合材料的分类
复合材料包括三要素:基体材料、增强剂及复合 方式(界面结合形式) 按增强剂形状不同,可分为颗粒、连续纤维、 短纤维、弥散晶须、层状、骨架或网状、编织 体增强复合材料等 按使用功能不同,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 复合材料等 按照基体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基 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 等 热固性、热塑性 碳碳复合材料
2011-6-7
17
NUDT 12.6
Chap.01
九、增强纤维与基体的作用与贡献
增强材料是决定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延 伸率的关键组分,增强纤维的种类、机械性能和 物理特征,以及增强材料的体积含量、纤维的取 向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性质 树脂基体则是粘接并包容纤维,使纤维免受摩擦 损伤,均衡和传递构件所承受的载荷的主要组分, 树脂基体的种类、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决定了复 合材料的剪切强度、横向拉伸强度(非纤维方 向)、压缩强度、耐化学腐蚀等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