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_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_说课稿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_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对电磁感应的重要性;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和结果。
2.技能目标:能够利用奥斯特实验进行定性分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和结果。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奥斯特实验进行定性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投影仪、实验装置、实验器材。
2.教材准备: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师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引出奥斯特的发现对电磁感应的重要性。
2. 新知讲解与示例实验(15分钟)1.讲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
(可使用教师课件进行示意图讲解)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奥斯特实验的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装置,学生可发现在改变磁场的方向时,灯泡的明暗发生变化。
3. 实验操作与实验数据记录(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奥斯特实验的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改变磁场的方向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从而影响灯泡的明暗。
4. 实验结果讨论与归纳(15分钟)1.学生围绕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探究磁场改变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奥斯特的发现对电磁感应的重要性,以及对实际应用的意义。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奥斯特实验的拓展应用,如何利用奥斯特实验进行定性分析。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奥斯特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 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和结果- 改变磁场方向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 奥斯特的发现对电磁感应的重要性和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示例实验、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实验结果讨论与归纳、拓展与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和结果。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跟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能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二)能力目标1、探究与体验通电导体和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用右手螺旋定则;2、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三)情感目标: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对自然学科探索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1、通过奥斯特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右手螺旋定则教学难点:右手螺旋定则教学器材:小磁针、电池组、导线、滑动变阻器、通电螺线管演示器、铁屑、开关、条形磁体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用投影打出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特点,分析比较提出问题:以前学了电现象和磁现象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电与磁之间有没有联系?请大家填写问题卡并发表看法引入新课: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奥斯特的发现”二、新课教学(一)、电流的磁场问:如何知道电流周围有无磁场呢?(用小磁针检测)(出示小磁针),在无外磁场作用下,小磁针静止时两磁极指向如何?为什么?演示:分别用条形磁体的两极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转向提出问题:1)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2)小磁针偏转方向为什么会变化?师生讨论归纳微课展示(1):小磁针放在桌上,将导线平行放在小磁针上方,合上开关,小磁针转到一个新的位置;断开开关,小磁针回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归纳: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演示(2):将电源两极对调,闭合开关,小磁针反向偏转学生归纳: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演示(3):改变电流大小,观察小磁针转向是否有变化?学生归纳:奥斯特实验-----奥斯特的发现、简介奥斯特提出问题:一根导线与多根导线通电产生磁场强弱是否一样,不一样则哪个更强?教师:实际应用时都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相当于把多根导线叠加一起,增强磁性,那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又是怎样的呢?师生互动:(1)练习螺线管的绕法画法(2)在画好的螺线管正面标电流方向。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2节,主要讲述奥斯特的发现。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奥斯特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电流磁效应:介绍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解释磁场的分布规律。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探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引入安培力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理解电流磁效应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电流磁效应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滑动变阻器、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导线、电流表、小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磁效应。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4. 知识拓展:介绍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引入安培力定律。
5.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实验原理:电流产生磁场实验现象:小磁针偏转2. 电流磁效应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分布规律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定律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解释实验现象。
画出电流磁场的分布图,标注磁场方向。
应用安培力定律,计算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2. 答案:奥斯特实验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发生偏转。
电流磁场分布图:以导线为中心,磁场方向垂直于导线,向外发散。
安培力计算:F = BILsinθ,其中B为磁场强度,I为电流,L为导线长度,θ为导线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操作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科学的奥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学会使用磁针和电线进行实验。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奥斯特的发现,掌握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
难点: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针、电线、电源、实验桌、实验架。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奥斯特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针和电线在通电时的现象。
4.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 练习:让孩子们设计自己的实验,验证结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奥斯特的发现,掌握磁针和电线的使用方法。
难点: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个别孩子对实验操作的不熟悉,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可以组织科学小组,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进家长对孩子们学习的关注和支持。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本节课圆满结束。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16.2 奥斯特的发现三通电螺线管3、质疑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
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是否跟电流方向有关?4、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5、出示例题例:判断下图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6、右手螺旋定则①让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出右手螺旋定则内容。
②让学生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例题中通学生交流、讨论,提出猜想。
学生观看视频,根据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判断结果及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右手螺旋定则内容,再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通过例题设置,让学生意识到能否总结一种方法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易于引出右手螺旋定则。
通过设置较难的问题,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然后再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仅易于接受,而图15-14三通电螺线管电螺线管的磁极。
③巩固练习1、根据图中的电流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2、在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设置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右手螺旋定则的理解,并能熟练地应用右手螺旋定则。
且乐于接受。
四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学生交流后汇报这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
五作业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2、3、4题。
教学反思:针对新课改理念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科学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讨论相结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对小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认真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来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对于本节的难点“安培定则”,通过课件模拟和实物示范相结合,进行突破,并设计适量的练习,以便学生能初步掌握定则的应用。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及其对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理论的重要性;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勇于探索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工具:实验箱、螺线管、直流电源,U 形铁芯、针磁铁、振荡电源、示波器等实验仪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电路板,电源接线线圈、振荡电路板、示波器、笔记本电脑等。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学习相关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并做好实验记录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有关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知识,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对奥斯特的发现进行讲解,包括奥斯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奥斯特实验中,当导线在磁场中静止时不会感应出电流,而在导线相对运动时就会感应出电流?3. 实验操作•将学生分组,每组两人进行实验。
•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导线连接到振荡电路和示波器上。
•观察示波器的显示,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规律。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导线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观察示波器的显示,进一步验证实验规律。
5. 实验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奥斯特的发现,你认为为什么当导线相对磁场静止时不会感应出电流?6. 拓展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奥斯特实验的应用,如感应电流探测器等。
•学生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奥斯特实验的应用领域和现实意义。
7. 小结与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奥斯特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奥斯特实验在现实中的应用,并总结更多的实例。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和敬仰。
2.通过对奥斯特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3.结合奥斯特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电磁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5.知识拓展与应用:介绍奥斯特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原理:通过图示和动画,讲解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以及磁场对磁针的作用。
3.操作演示:现场进行奥斯特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背后的原理。
4.知识点讲解:讲解电流磁效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3.问题引导:提出一系列问题,如“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奥斯特是如何发现这一现象的?”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教师承诺: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了解到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介绍奥斯特及其贡献:让学生了解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他在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其对磁现象的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过程和结论。
2. 磁现象的研究:介绍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并探讨磁现象的规律。
3. 电磁感应: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概念。
2. 掌握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磁现象的规律。
3.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磁现象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磁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磁现象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磁铁吸引铁钉等,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讲解磁体、磁场、磁极等基本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认识磁现象。
(3)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1)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磁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磁效应和磁现象的规律。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有关电流磁效应和磁现象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2. 磁体、磁场、磁极3.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答案:奥斯特将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题目:请简述磁体、磁场、磁极的概念。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案
第十六章课题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或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用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或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教学难点】用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或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物理学是研究力、热、光、声、电、磁等现象的科学。
我们对这几类物理学的分支都有学习,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电与磁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是否能够相互转换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二、新课学习1.电流的磁场【过渡】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电和磁的基本特征。
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磁体能吸引钢铁类物质;电荷有正负两种,磁极有南北之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它们之间有巨大的相似之处。
【提问】电与磁之间有何关系?是哪位科学家首先研究这种关系?历史上有不少的科学家认为电与磁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丹麦科学家奥斯特经过多年的研究,于1820年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出了电与磁之间的第一个重要联系。
【思考】在学习电流的磁效应之前,同学们如何设计实验去研究电流的磁效应呢?首先研究电流的磁效应就需要有电流通过导线,与此同时也需要通过磁铁去验证。
这就说明在试验时需要电流,也需要磁铁。
请大家想象一下怎么通过实验去验证电流的磁效应?我们来看活动1,将小磁针放置在桌子上,然后在其上方平行放置一段导线,如图16-14所示。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讲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磁场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描述奥斯特实验的现象,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磁场的性质:介绍磁场的方向、强度和分布等特性。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探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以及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了解磁场的性质,能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计算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现象的解释,磁场性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通电导线、磁针、电流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现象。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4. 磁场性质探讨: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规律,并进行实验验证。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现象2. 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3. 磁场的性质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奥斯特实验中,为什么小磁针会发生偏转?(2)请简述磁场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3)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规律,计算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
2. 答案:(1)小磁针发生偏转是因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作用力。
(2)磁场的性质包括方向、强度和分布。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章第2节,主要包括奥斯特实验的背景、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实验的背景:介绍19世纪初科学界对电流和磁铁之间关系的探索。
2. 奥斯特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奥斯特如何进行实验,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
3. 奥斯特实验现象: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电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奥斯特实验结论:阐述实验结果对电磁学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后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过程和结论,理解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基本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学生能够将奥斯特实验结论与后续的电磁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及其观察到的现象。
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难点:对实验结果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如何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电流的磁效应。
将实验结论与电磁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相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奥斯特实验装置(包括电源、导线、小磁针等)。
投影仪或白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学具:实验记录本。
笔。
奥斯特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19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磁现象的研究历史,引入奥斯特实验。
提问:“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之前,有科学家观察到了电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吗?”2. 知识讲解1. 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介绍当时的科学环境和研究氛围。
2. 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包括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 引导学生理解奥斯特实验结论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后来电磁学发展的影响。
3. 实验演示与观察1. 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4. 理论分析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2节,主要包括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以及磁场的性质。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奥斯特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以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教材还介绍了磁场的性质,如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分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性质,能够画出简单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和原因的理解,磁场的性质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操作和观察,磁感线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铁钉、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电流磁效应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2. 知识讲解:讲解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典型例题,讲解磁场的性质,如磁场方向、磁感线的分布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自行绘制简单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2 奥斯特的发现一、实验现象1.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 电流方向改变,磁场方向改变二、实验原因1. 电流产生磁场2.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三、磁场性质1. 磁场方向2. 磁感线分布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原因。
2. 绘制一个简单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并标注磁场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现象和原因的理解程度如何?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的原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c.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d.结合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a.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为什么导体通电时,磁针会发生偏转?
2.这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这个现象在物理学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讲授新知
1.奥斯特实验: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3.安培定则:介绍安培定则的内容,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c.实验演示:现场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d.知识巩固: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认识。
3.教学方法与手段: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奥斯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和磁现象,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奥斯特的发现这一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然而,学生对电流与磁场关系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课题名称《15.2 奥斯特的发现》
分册(模块)粤教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授课时数1节
教学
内容
分析
课程标准的描述
1、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
2、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特点。
3、了解右手螺旋法则。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我先回顾条形磁体的形状,再判断小磁针的N、S极,最后强调:只要磁针偏转就说明它的周围有磁场存在。
这些虽然是旧知但都是在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强化对后知的正干扰,减小对电流磁场的理解难度,给学生搭坡上台。
后边的奥斯特实验学生们一目了然,理解起来就顺理成章、清清楚楚了。
同是,降低了难度,也可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知识结构框架(或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教学
对象
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节磁是什么的学习,对磁现象已有了感性的认识,并自己初步掌握如何探究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强弱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磁体的磁极的方法。
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已被学生认识和接受,但学生对通电导体的周围也存在磁场通常会感到不可思议,因而会产生好奇心,特别是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还有可以用右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螺线管中电流的关系,更能让学生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右手螺旋法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以及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以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和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有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怎样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1.奥斯特的实验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
器材准备奥斯特实验器材一套,通电螺线管,小磁针,投影仪,大头针。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这些是我们已经了解过的知识,大家还想知道关于磁的一些什么样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索有关磁的其他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电流的磁场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9中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初步的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及它的发现者。
接着带领学生看活动一中的内容。
在小磁针上面有一条直导线,当直导线触接电池通电时,你们能看到什么现象?改变电流的方向,又能看到什么现象?现象:当直导线触接电池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
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当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时,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
结论:看来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当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奥斯特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而且,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作电流的磁效应。
这个实验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这两种物理现象对立统一起来。
作为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题。
但是这节课的优点是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现象,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跟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规律及磁场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流周围可以产生磁场,体会不同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养成乐于探究自然奥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和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方法】➢教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学用具】演示小磁针、粗铜导线、连接导线、小灯泡、学生电源、螺线管演示板、小磁针若干、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课前游戏,导入新课课前小游戏:真相只有一个开头: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在课堂上做了一次即兴实验。
他把一根很细的铂丝连在伏打电槽上,细铂丝下搁着一个小磁针,当着许多听课学生的面,奥斯特接通电源。
结尾:学生并没发现什么异常,奥斯特却大喜过望,高兴得竟然在讲台上摔了一跤。
由学生自由推理中间过程得出真相:电流产生了磁场以游戏进入课堂,生动有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创设情境,设下疑问一、电流的磁场活动1 观察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提出问题: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发生转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磁针转动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吗?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小磁针、粗铜导线、连接导线、小灯泡实验步骤:1、连接好电路,在粗铜导线下方平行放置小磁针,接通电源,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2、改变粗铜导线中电流的方向,再接通电源,观察小磁针偏转方向是否发生改变?用形象的奥斯特实验还原引入新课,再创设改变电流方向后观察小磁针转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培养科学探究新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案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有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怎样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猜想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的分布
通过小磁针N极的指向判断磁场的方向
认识右手螺旋定则,
认识通电螺线管的4种情况,练习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极合S极
课堂反馈
幻灯片13---17
应用巩固
巩固,反馈
小结
引导学生从幻灯片中寻找本节课中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师介绍:右手螺旋定则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给出电流方向,判断N、S极.
2.给出小磁针的N、S极,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磁感线方向及电流方向. 3.给出电流方向和螺线管N、S极,画出螺线管的绕法.
4.通电螺线管的四种情况
学生猜想:通电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学生讨论并发言:
(1)通过铁屑的分布判断磁场的存在和分布;
新课教学
(一).电流的磁场
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于1820年4月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
2.多媒体出示问题:
(1)你如何判定小磁针的N极和S极?
(2)直导线如何架在小磁针的上方?
(3)闭合开关,小磁针的指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断开开关时小磁针又指向什么位置?
(5)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的指向会怎样?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幻灯片中寻找并发现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2奥斯特发现课程教学设计
16.2 《奥斯特的发现》教课方案一、教材解析: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有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兴趣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解析、解说的思想过程;第二,想方法使指南针偏转角度更大的实验。
用线圈取代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
二、教课方案(一)教课目标1、科学看法: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可以经过解析建立解说。
3、感情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擅长思虑质量的重要。
(二)教课要点、难点1、教课要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显然实验谈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取代通电直导线)。
2、教课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说。
(三)教课准备小组准备:电池、小灯泡、导线、指南针、线圈等。
老师准备:老师除了一套学生用的器械外,增添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等。
(四)教课过程一、初步感知通电电路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1、复习(1)、出示指南针,谈谈它指示什么方向。
(师:在不碰到它的状况下,它老是指向南北方向,你能想个方法让它偏转方向吗?)依据学生回答,试一试,板书:磁铁、铁能使磁针发生偏转。
(2)、谈谈磁铁为何能使磁针发生偏转(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谈谈铁为何能使磁针发生偏转(磁铁能和铁吸引)教师重申:都是磁性在起作用。
板书:磁性(3)、利用小灯泡、灯座、导线、开关、电池等资料组装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2、小灯泡亮了吗/ ?再试一次,你还发现了什么?3、小磁针真的偏转了吗?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提出实验要求:(1)、在指南针静止不动的时候接通电路,在接通的一顷刻观察磁针能否偏转,偏转了多少(用 1 小格做单位),电路断开后磁针又如何了?(2)、导线的方向与磁针的方向一致4、说一说:你们的实验磁针偏转了吗?偏转了多少?二、解析实验现象,明确原理1、谈谈是谁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提示:通电磁针偏转,断电磁针恢复,说了然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是电使磁针发生了偏转2、再提示:刚刚我们知道磁性能使磁针发生偏转,为何电也能使它发生了偏转呢/ ?生:可能是通电后产生了磁性,使得磁针发生偏转。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2奥斯特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2节“奥斯特的发现”。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奥斯特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磁场方向:介绍如何利用奥斯特实验确定磁场的方向,以及右手螺旋定则。
3. 磁感应强度: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探讨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
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分析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介绍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掌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学会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
3. 认识磁感应强度,了解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
4. 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理解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方向的判断,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计算。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及解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磁场计、铁钉、滑动变阻器、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易电动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周围磁场的分布,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3. 磁场方向的判断:介绍右手螺旋定则,让学生学会用此定则判断磁场方向。
4. 磁感应强度:讲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介绍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
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分析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介绍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概念。
6.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例题,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奥斯特实验2. 磁场方向的判断(右手螺旋定则)3. 磁感应强度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洛伦兹力、安培力)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奥斯特实验,解释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原因。
答案: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是因为电流产生的磁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
2.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特点。
3.了解右手螺旋定则。
教学重点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确定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间的关系。
教学器材:
教师器材:导线,开关,干电池,条形磁铁,小磁针,螺线管,多媒体。
学生器材:导线,开关,干电池,小磁针。
新课教学
提问:我们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那么,只有磁体能产生磁场吗?
教师出示奥斯特实验所需器材,向学生演示没有磁铁,利用电流也可以产生磁场,引入这节课。
(请学生上来帮忙拉直导线)
教师:这个实验叫做奥斯特实验。
奥斯特通过这个实验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下面同学们就沿着伟人的脚步,小组讨论、实验,经历这个探索的过程,认识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1”实验:
(1)取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使导线与小磁针平行,通电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往哪个方向转动。
(2)改变导线中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转动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1)导线通电小磁针偏转说明什么?
(2)电流方向改变以后为什么小磁针转动方向也会改变?
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和结论写在学案上。
教师请学生小组的代表回答本组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出来。
设疑: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如果将导线弯曲成螺线管(展示螺线管实物),通电后其周围是否也会产生磁场呢?如果有磁场,其磁场和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
教师:由于实验室器材不足,这个实验我们改为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
大家观看后填写学案“活动 2”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将铁屑洒在通电螺线管四周玻璃板上,接通电源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
思考:由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联想到哪种永磁体的磁场分布?(利用多媒体展示螺线管周围铁屑分布、条形磁铁周围铁屑分布和蹄形磁铁周围铁屑分布)
教师: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情况,通电螺线管也应该有两个磁极,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它的两极?
多媒体演示: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各放几个小磁针,接通电源观察小磁针的偏转,确定磁极。
(改变电流方向再做一次)
学生填写学案“活动2”的结论,教师请学生回答并投影。
设疑:假如没有小磁针又该如何确定螺线管的磁极?
教师:通过前面的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跟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有关系,人们在发现和表述物理规律时,常常采用一些科学的巧妙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记忆和应
用这些物理规律。
经过研究发现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绕向和螺线管的磁极符合右
手螺旋定则。
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跟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大
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 极。
增加两道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右手螺旋定则。
课堂练习
1、在下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极和S 极。
2、
判断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3、根据小磁针的偏转,标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4、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指针的指向,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
小结并板书:
1.奥斯特实验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相似。
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布置作业:
课本P12自我评价与作业1.2.3题。
S
图2
图1 N 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