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年秋七上语文:第6课《散步》习题讲评(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知识点及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知识点及习题参考答案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
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二、故事背景《散步》写于1985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三、理解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第②一⑧段):写散步的过程。
五、问题解疑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年老的母亲非常信服“我”,就像“我”小时候信服她一样,这句话表明,随着母子年龄的变化,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熬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6课《散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6课《散步》课时训练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忍受,艰苦支持)B.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形容水的明净)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意见不一致)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徐力维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责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
21·cn·jy·com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仔细观察右边漫画《传承》,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7.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母亲想走大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想走小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第6课-散步习题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第6课-散步习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一次散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生活、人生的一些思考。
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生活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达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散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案:提前准备详细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美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美妙。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对生僻词语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表演,并对表演进行评价。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
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因为走的是小路,所以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
从深层理解来说,这段话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
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祥和、欢乐气氛,为散步这一行为设置了一个美好而幸福的背景。
第二处是母亲顺小路望过去的景物:“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走小路的原因,体现母亲充分理解、疼爱孙儿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怀。
2018年暑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自学案(含答案)
2018年暑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自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品味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重点聚焦】体会“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明确: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家的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
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难点突破】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明确:要尊老爱幼,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走进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拓展链接】关于家的诗句①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②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
——李昂《题程修己竹障》③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④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秋风引》【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煎熬.(áo)分歧.(qí)粼.粼(lín)嫩.芽(nèn)霎.时(shà)散.步(sàn)拆.散(chāi) 委屈.(qū)2.辨清字形背:(bēi )(背着)(bèi)(后背)散:(sàn)(散步)(sǎn)(分散)行:(xínɡ)(行走(hánɡ)(银行)重:(zhònɡ)(重要)(chónɡ)(重庆)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①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编习题:第6课_散步_含答案
6 散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qí) 拆.散(chāi) 熬.过(áo)粼.粼(lín) 桑.树(sāng) 一霎.时(shà)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竞—竟)(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绝—决)(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曲—屈)(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贯—惯)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信服(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
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8.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七年级语文】2018年初一语文6散步练习题(附答案)
2018年初一语文6散步练习题(附答案)
6 散步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
3.请你用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________(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发生了________(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06课散步(提升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06课散步【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散步(sǎn)很累(lèi) 信服(fú) 脚踝(huái)B.嫩芽(lèn) 铺着(pū)煎熬(áo) 水泡(pào)C.分歧(qí) 还小(huán) 拆散(chāi)蹲下(dūn)D.霎时(shà) 鱼塘(táng) 稳当(wěn)粼粼(lín)【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A项应为散步(sàn);B项应为嫩芽(nèn);C项应为还小(hái)。
故选D。
2.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服 挺住 铺着 水泡B.分岐 取决 强壮 拆散C.委屈 桑树 蹲下 鱼搪D.幼小 毕竞 嫩芽 温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岐—歧;C.搪—塘;D.竞—竟。
3.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忍受,艰苦支持。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形容水的明净。
)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意见不一致。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B项理解有误,.“委屈”意思应为“使人受到委屈”,在句中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而使儿子伤心难过”。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 含课后习题答案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
【随意】 【分歧】 【委屈】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粼粼】
相信并佩服。
【信服】
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短时间。
【熬】 【霎时】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各得其所】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要求: 声音洪亮、吐词清楚; 字音正确、停顿恰当; 做到抑扬顿挫。
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 田野上散步。
精读细研
1.细读课文,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母亲、妻子、儿子、 “我”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我
孝顺、善良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 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整体感知
2.根据课文内容抢答。 时间: 初春 地点: 田野 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起因: 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经过: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结果: 我们一家人向前走去,其乐融融。
整体感知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散步的 经历?散步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吗?你有 什么感受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 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6 散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重点)
( lèi )劳累 累 ( léi )累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篇一设计思想: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教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2)ppt教学过程:一。
歌曲导入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
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
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
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
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
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散 步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6课 散 步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委屈.(qū) 散.步(sàn) 蹲.下(dūn) B .一霎.时(shà) 拆.散(chāi) 嫩.芽(lèn) C .分歧.(qí) 粼.粼(lín) 领.袖(lǐnɡ) D .鱼塘.(tánɡ) 水泡.(pào) 信.服(xìn)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B .田里的冬水也沽沽地起着水泡儿。
C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D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①照相师傅一再告诉我,要尽量自然..些。
B .⎩⎪⎨⎪⎧ 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
C .⎩⎪⎨⎪⎧ 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①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 .⎩⎪⎨⎪⎧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①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4.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2)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 )(3)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 )5.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散步》中一家四口人的性格特点。
(1)母亲:(2)“我”:(3)妻子:(4)儿子: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能不能换成“度”,为什么?7.“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8.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三、课外阅读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①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
部编语文七(上)第6课《散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语文七(上)第6课《散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散.步(s ǎn) 很累.(l èi) 信服.(f ú) 脚踝.(hu ái) B..嫩.芽(l èn) 铺.着(p ū) 煎熬.(áo) 水泡.(p ào) C.分歧.(q í) 还.小(hu án) 拆.散(ch āi) 蹲.下(d ūn)D.霎.时(sh à) 鱼塘.(.t áng) 稳.当(w ěn) 水波粼粼..(l ín)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答:(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答: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全国人大代表在谈到大学自主招生时说,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各得其所。
答:(2)纳米材料环保工艺画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消除新房子内的甲醛。
将自己喜欢的工艺画挂在房间里,既优雅别致,又可净化居室环境,真是两全其美之策。
答: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散步》同步练习(二)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散步》同步练习(二)及答案6. 散步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委屈.(qū)鱼塘.(tánɡ)分歧.(zhī)B.熬.过(áo)拆.散(chēi)散.步(sàn)C.粼.粼(lín)霎.时(chà)嫩.芽(nèn)D.铺.着(pū)稳.当(wěn)习惯.(ɡuà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粼粼:(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3.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不是的画“×”。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3)她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绽开的山丹丹花一样。
()(4)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4.下列对《散步》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发生分歧后,作者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C.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散步》一文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5.综合运用。
亲情,是永远道不尽的话题。
为此,班级开展了以“感悟亲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亲情表达】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 , ;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2)【亲情体验】回家后,你想通过做哪些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部编版】2018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时散步导学案含答案
导学案6 散步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走近作者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学法指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画线的字(或多音字)注音.嫩( )芽霎( )时桑( )树水波粼粼( )强( )壮( )起了母亲散步( ) 强散勉强( )( )( )文(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②两全:③各得其所:2、选择填空。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D、一片冬日的阳光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理清全文思路,填空: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⑤→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读6-7自然段(建议你这样读: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思考问题: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体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2.齐读最后一段,(建议你这样读: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编练习第6课《散步》(word文档有答案)
02 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8.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9.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03 拓展阅读(原创)我们是两条兀自流了多年的河范泽木①他是我同母异父的弟弟,比我小十岁。
他出生时,肉嘟嘟的,闭着眼睛,不是睡觉就是钻到母亲怀里喝奶。
我兴奋地抱起他,他居然哇哇大哭起来。
我觉得索然无味,吃过饭就回到外婆家。
②再次见到他已经是第二年寒假。
母亲带他到外婆家小住。
有一回我在吃西瓜,他叫我帮他拿块西瓜,我说你自己拿。
他突然将我手中的西瓜拍落,随即又拿起桌上的西瓜朝我砸过来。
他居然力大无比,且扔得精准无比。
西瓜狠狠地击中我的左眼,我顿时眼冒金星。
我火冒三丈,12.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他夺过我挑着的炊具说:“你快跑到车上等我,我有雨伞,我来挑。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③段第⑦段画线句分别有什么含义?【句子的含义】我们像两条永无交汇的河流,兀自流淌。
我和弟弟,像两条河流,在历经许多曲折后终于一起奔流。
14.说说标题“我们是两条兀自流了多年的河”的妙处。
【标题的含义】04 写作创新15.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将散步时“我”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
请请运用心理描写法写一段话,写出真情实感。
(100字左右)【课文片段在线】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到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写法分析】选句运用心理描写,将“我”选择走大路还是小路时的矛盾心理描绘了出来。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6课散步同步练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6课散步同步练试题基础知识过关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信服.(fú) 熬.(áo)过讷.讷(nè)拆.卸( chāi)松散.(sǎn)后背.(bèi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1)分歧:两个人的意愿不一致。
(2)一霎那:形容时间很短。
(3)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4)粼粼:清澈明净的样子。
3.填空。
(1)《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他的一篇散文,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核心人物,可以是核心事,可以是时间,可以是地点,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变化。
《散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散步这件事。
4.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忍受,耐苦支持。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这里是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使儿子受到委屈。
能力迁移提升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A.鱼塘.(táng)委屈.(qū)分歧.(zhī)B.拆.散(chēi) 熬.过(áo) 散.步(sàn)C.粼.粼(lín)霎.时(chà) 嫩.芽(nèn)D.稳.当(wěn)习惯.(guàn) 铺.着(pū)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密)(2)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
(拆)(3)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竟)(4)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决)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趣味,情趣)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人生的使命)C.后来发生了分歧(意见不一致)D.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答案】D【解析】该项中“委屈”是指不按照儿子意愿选择,使他受到委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