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知识创造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小苗: 大树,你好高啊!我才刚刚发芽,还很小呢。
大树: 哈哈,小苗,你好!是的,我已经生长了很多年了,所以才变得这么高。
小苗: 你是如何变得这么高的呢?我也想像你一样茁壮成长。
大树: 哦,那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我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需要土壤的滋养和阳光的照射来生长。
小苗: 噢,我明白了。
那我也要好好照顾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
大树: 很对,小苗。
你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耐心,因为成长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不要急于求成,慢慢积累经验和
力量。
小苗: 好的,大树,我会努力的。
谢谢你的建议!
大树: 不用谢,小苗。
记得,没有一种植物是一天就能长成大树的,所以你要保持勇往直前的态度,相信自己的潜力。
小苗: 我会的!我要像你一样扎根在土地上,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大树: 很好,小苗!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棵美丽而强大的大树。
祝福你!
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本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通过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
故事开始的时候,小苗还是一个认识不多的小孩子,他不懂事的把大树当作了玩具,毫不在意地践踏着她,甚至还在大树的身上涂鸦。
然而,大树并没有生气,反而平静地与小苗对话,教育他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和对大树的关爱。
大树告诉小苗,她为了环境和人类付出了很多,她愿意成为大家的庇护所,给予大家遮蔽。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保护大树和环境,才能保护我们自己。
故事的结尾,小苗对大树表示了感谢,并且发誓要保护大树和环境。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深刻意识到了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大树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她给予了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空气、水和食物。
我们应该感谢大树,保护大树。
我们不应该肆意砍伐大树,破坏自然环境。
只有保护大树,保护环境,我们才能够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本故事让我深深感悟到,我们人类和自然世界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没有了自然,我们将失去生存的基础。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随意破坏自然,而应该积极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互依存。
通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自然界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必须保护并对其充满敬畏之情。
同时,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保护开始,宣扬绿色环保的理念,为保护大自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的责任,让我正视自然,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共存共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时间:1999年8月21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在广袤的大地上,一颗小苗正在努力生长。
突然,一棵巍峨的大树
出现在小苗的旁边,两者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小苗:你好,大树!你长得真高大,我好羡慕你啊。
大树:嗨,小苗!谢谢你的夸奖。
不过,你也会像我一样长得高大的。
小苗:真的吗?可是我现在还这么矮小,怎么可能变得像你这样高
大呢?
大树:别担心,小苗。
你知道吗,成为一棵大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曾经像你一样小,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才有了今天的身高。
小苗:那我该如何努力呢?我总觉得自己长得太慢了。
大树:首先,你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勤奋学习,不断吸收营养和阳光。
其次,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
茁壮成长。
小苗:听起来好像很困难,但是我会尽力的。
大树:很好,小苗!只要你有决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棵
高大的大树。
记住,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相信自己,努力向着目标
前进。
小苗:谢谢你的鼓励,大树!我会好好努力的,争取早日长成一棵高大的大树,像你一样稳固挺拔。
大树:加油,小苗!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两者的对话渐渐淡出,小苗和大树在各自的领域中努力成长,迎接着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愿他们的对话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段动人的成长故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内容理解。
2. 分析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3. 讨论如何关爱生态环境,保护植物。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小苗与大树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如何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行动。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文本。
2.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卡片或海报纸。
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谈谈他们对植物的了解。
2. 阅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
第二课时:1.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2. 小组讨论:如何关爱生态环境,保护植物。
第三课时: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第四课时:1. 学生分享家庭作业成果,互相交流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
第五课时:1. 组织一次校园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植物的过程。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小苗与大树的具体生长情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关爱生态环境的方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让学生理解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
3.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关爱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植物的方法。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小苗:你好大树,你是怎么长得这么高的?大树:哈哈,小朋友,我是从一颗小种子慢慢长大的。
小苗:真的吗?那你是怎么变得这么粗的?大树:是的,我每年都会长出新的树木,一点一点地变得更粗壮。
小苗:太厉害了!那你是怎么长出那么多叶子的?大树:每年春天,我会长出许多嫩绿的叶子,它们给我提供养分和能量。
小苗:我也想像你一样长出高高的身子,粗粗的树干,和绿绿的叶子。
大树:只要你好好照顾自己,吃好喝好,也会长得高大有力的。
小苗:谢谢你大树,我会好好努力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对话,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好奇心;3.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大树和小苗的图片;2. 课堂展示板;3. 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中小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他们在春天学到的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
2. 出示大树和小苗的图片,让学生提问和猜测他们之间的对话内容。
二、阅读原文(10分钟)1. 阅读原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再整理学生观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引导他们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和需求。
3. 学生们可以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探究交流(15分钟)1. 学生们分组,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小苗要问大树这些问题?”,“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等等。
2.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陈述他们的答案和观点。
四、激发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生长过程,他们是如何从婴儿变为现在的样子的。
2.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和发言,帮助他们得出结论: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只需要好好照顾自己。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绘制一幅描绘植物生长过程的画册;2. 邀请一个植物学家来学校进行分享,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小苗:大树,你好高啊!我好想长得和你一样高。
大树:小苗,你不要太着急。
每一棵树都有它自己的成长过程。
只要你努力,也一定能够长得高大。
小苗:可是大树,我觉得成长好慢,我等得好着急。
大树:小苗,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我们每天都要接受阳光、空气、水分的滋养,才能够茁壮成长。
你也要耐心等待。
小苗:大树,你好厉害啊!我看你能够为鸟儿提供栖息的地方,还能够为我们提供阴凉。
我也想变得有用。
大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小苗。
你现在是嫩芽,将来一定能够长出叶子、开出花朵。
不要放弃对自己的希望和信心。
小苗:谢谢你的鼓励,大树。
我会努力成长的,希望有一天能够像你一样高大。
大树: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小苗。
加油!教案:课程目标:通过让学生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培养学生的成长意识和耐心等待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中的对话,领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提取寓意,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准备:课文原文、教学反思单。
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棵树的特点。
2. 介绍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背景,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3. 让学生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小苗为什么想长得和大树一样高?- 大树是如何回答小苗的问题的?- 大树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 小苗对大树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有什么想法?4.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并和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即成长和耐心等待。
5. 让学生讨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如何培养耐心等待的品质。
6. 结合教学反思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的短文。
7.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短文,并互相给予鼓励和反馈。
8.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耐心的价值。
扩展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画一幅关于成长和耐心等待的插画,并在班级内展示和分享。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大树和小苗之间的对话内容,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故事文本。
2.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中大树和小苗的对话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3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正确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4.2 阅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对话内容。
4.3 理解故事: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4 应用练习: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运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思考和回答的情况。
5.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词汇运用和句子结构的准确性。
5.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中的表达能力和对故事主题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材料:《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故事文本。
图片或实物展示自然环境。
6.2 教具:投影仪或白板。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第七章:教学预习7.1 学生预习内容:让学生预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故事文本,提前了解故事情节。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篇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不过,全文内容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放手让学生交流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几个问题,然后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抓住看闲书以及还要看哪些书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研读交流,学生说得很好,学得也很深刻。
我想这与课前的准备是分不开的,因为课前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上的阅读理解题,这样学生在家思考时间就比较充裕,思考得也会比较深,课堂上交流也自然而然地流畅、深入。
从这里,我受到启发,我们的孩子都很懒,你让他自己提问,并思考不懂的地方,学生往往会把这个作业吃掉。
所以我想我们是否可以先牵一点,先设计几个问题带回家作为预习的要求,要学生回答并写下来,而不仅仅停留在疏通字词等基础上。
这样的话,就能提高学生预习的深度,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表达、揣摩这样表达的好处,以及更多地落实语文实践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不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吗?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篇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行文完全口语化。
我原以为可放手让学生自渎、自悟,提高自学的能力,于是开课就让孩子们自由读,找一找季羡林和苗苗的对话中一共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抛出,读过之后竟然无人能回答,这是我意料之外的。
有些气恼,一番责问之后,我反省自己,是不是问题给的太大,学生还没有透过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于是,我换种方式说:“苗苗提了些什么问题?季羡林爷爷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然后根据回答再分类,看看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们纷纷举手,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似乎如释重负……突然感悟: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完全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等层面上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才是合理有效的。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问题,即指引线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简化,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学生才能学得有信心,课堂也不会陷入一潭死水的尴尬局面!因材施教是不变的真理啊!这就是我对《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的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10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篇一1、课文中苗苗提出了在数学课上看《水浒传》,而且还看得非常入神。
这一问题正是全文展开的核心,“正课与闲书”、“三贯通”等的“鸿篇大论”就是依此展开的。
季老的回答(若真是原文而不是改编的话)却顾左右而言他,长篇大论地谈他在课外看闲书(放学后和在家里),只字不提在课堂上看闲书对不对。
这种纯“外交辞令”式的语言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也许还不引人注意,但季老毕竟是我国学术界的泰山北斗,树高风大,课文的改编者们(姑且看作改编)借季老的嘴说出这样的“外交辞令”,有着明显的舆论导向——上课的时间可以看闲书。
若是老师或家长反对,学生们会把你反驳的哑口无言:你们比季羡林还高明吗?人家季羡林都提倡看闲书,不论课内还是课外(起码没反对课内看)!我不知道课本和教参的编写者们是否是一套人马。
但教参的编者起码是发现了课文的这一误导作用,他们在教参中明确提出了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在课堂上读闲书对不对这一问题,只是碍于情分面子,不好意思直接点出来而已。
但是,他们这一充老好人,可就惨了几千万小学生了,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偏远山区的苦孩子。
2、三贯通的要求是否过高了?放眼全国,“国宝”的精英们,尚且没几人达到,何况小学生?不知道季老达到了没有,尤其是文理贯通。
小学生们天真活泼,对他们的要求应当实实在在,切实可行。
不切实际的理想只能是美丽的幻想,这个幻想一旦破灭,留在孩子们心中的只有被骗的感觉。
3、至少背二百首诗,五十篇古文,有什么科学依据吗?为什么不是一百首、一百篇,三百首、八十篇,或者其它。
这是季老的意见,还是改编者自己的意思?4、“爷爷,您懂那么多种外语”……,“多种外语”这种病句都可以出现在教科书中呀!这样的教科书不误人子弟才怪呢!翻阅《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书,他们对“外语”一词的解释几乎相同,都是泛指外国的语言。
既然是泛指,哪来的多种?正确的应该是“您懂那么多国家的语言”。
五上《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五上《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理解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内容。
2.能通过绘图和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能根据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推理。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图画故事卡片等。
3.大树和小苗的卡通图片(可用PPT或者图片卡片展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先向学生展示大树和小苗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界中的植物。
然后给学生播放一段自然景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树、小草的生长和变化。
2.故事导入:提前将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讲给学生听,或者播放故事录音。
让学生先听完故事并做简单记录,了解故事大意。
4.情感鉴赏: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苗和大树的心情感受。
5.表演与解决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人扮演小苗,一个人扮演大树,其他同学扮演观众。
让小组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全班学生观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6.图画故事展示:让学生准备一块画纸,使用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绘制《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图画故事。
每位学生完成后,可以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说自己的图画故事。
7.总结回顾: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图画故事,并请他们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让全班学生共同回顾故事中的内容,并总结出教育意义,如: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成长的重要性等。
8.作业布置:布置一篇《我是小苗》的作文,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感悟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反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告诉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来理解故事,并进行思考和表达。
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交流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语文交流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苗与大树之间的对话所传达的寓意。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阅读与理解。
2.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寓意。
2. 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PPT或黑板。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 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材料。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 准备个人发言稿。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Step 2:阅读理解(1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 教师提问:“课文中小苗和大树之间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所传达的寓意。
Step 3: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小苗或大树),讨论如何扮演该角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Step 4: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 表演结束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个小组的表演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评价和交流。
Step 5:口语表达训练(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准备好发言稿。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口语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
讲了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WTT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时间:1999年8月21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用14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用14篇)2022-12-15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用14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篇1学习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苗苗的见解我的感受季先生的见解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积累运用.培养能力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篇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三江西南昌市船山路小学郑广南学习目标①认识本课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课前准备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质疑问难①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②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③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2024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二篇)
2024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本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小苗和一棵大树之间的对话与成长过程。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它所传达的思想却非常深刻。
故事中,小苗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生命,他从土壤中萌发出来,渴望着与大自然相连。
而大树则是一棵经历了岁月沧桑的巨人,他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小苗希望通过与大树的对话,能够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指导。
大树则通过与小苗的对话,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在帮助小苗的过程中找回了曾经失去的那份纯真。
故事的背景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植物们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惑。
这里的花草树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而小苗和大树却是最特别的存在。
小苗代表着成长和探索的勇气,他希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而大树则代表着经验和智慧,他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教导小苗,帮助他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小苗和大树的对话中,他们讨论了很多关于成长和生命意义的问题。
小苗提出了他的困惑和疑惑,大树则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给予了他指导和建议。
他们的对话不仅让我深思自己的成长和生活,也让我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是因为有了大自然的滋养和指引,我们才能够成长和进步。
与自然对话,不仅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沟通和理解。
故事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大树的故事。
大树告诉小苗,他曾经年轻时也是一个小苗,经历了生命的考验和挫折后,才变成了一棵强大的巨人。
他经历了风吹雨打,经历了孤独和痛苦,但他从不放弃。
他告诉小苗,生命有时候是残酷的,但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们每个人都像小苗一样,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然而,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故事也告诉我,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切,尊重大自然,与之和谐共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优秀6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优秀6篇】篇一:《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篇一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文中的“小苗”是指小学生苗苗,也暗指苗苗在学习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需要汲取营养的小苗;文中的“大树”指的是著名学者季羡林,也暗指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根深叶茂的大树。
文章通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告诉我们了如何写好文章以及学习要文理贯通等内容。
我从文中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季爷爷告诉我们:“想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也就是要大量的阅读课外的有益的书籍。
”但是在文中小苗在上课时间看闲书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所谓的“闲书”就是在课外用来打发时间看的书。
阅读闲书不仅打发了休闲时光,还增长了课外识知,提高了写作水平,真是一举多得!季爷爷还告诉我们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我们不应该偏科,喜欢语文,就只学好语文是行不通的,而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全面发展。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意味深长,使我受益匪浅。
篇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篇二今天,我学过题为《小苗和大叔的对话》的文章,我感受很深。
文章写了季羡林和苗苗的对话,季羡林主张我们小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1、多看课外书2、不偏科3、早学好外语4、小时要多积累古诗文。
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很深,我们现在条件很好,家里的课外书堆积如山,我很喜欢阅读并且积累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但是我的眼睛总会“关键时候掉链子”我近视了!所以我的读课外书的时间被妈妈控制了!没办法,我只好躲着妈妈偷偷看书,在妈妈睡着的时候坐起来看书,在厕所里看书,一看就是几十篇,当然免不了发现后免不了招来妈妈的一顿臭骂。
现在每天不看书心里就不舒服,就觉得憋得慌,总克服不了自己,所以我的视力每况愈下。
说到偏科,我也有点偏科。
我喜欢数学,不喜欢语文。
我争取达到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
说到学外语,我的英语非常好,已经上到剑二了,老师说,我学英语有很大的潜力,我会努力学好英语,发挥我的潜能。
通用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解读附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教材解读本文是访谈录,季羡林老先生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二)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背景资料作者简介1.张钫(1989-)原名张苒,笔名张苗,2003年5月改名张钫。
1989年1月12日出生于北京。
张钫出生于一个文学艺术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诗人,母亲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张钫自幼对文学、美术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幼年时期起,她就在巴金、冰心、胡絜青等文学大师的关怀下成长。
2001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中记录了她与巴金、冰心、季羡林、臧克家、丁聪、王蒙、胡絜青等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们的一次次精彩的对话,发行了好几万册,在海内外引起相当的轰动。
全国几十家电视台和重要媒体,对其做了专题报道。
2003年,受香港《明报》出版社的邀请,她和另外三位内地小作家与文学巨匠金庸先生在香港会面交谈,被港人戏称为四小侠和查大侠“香江论剑”。
会谈后,《明报》出版社出版了繁体版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内增加了她的近作:《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等文章,在海内外继续引起一定的轰动。
她的一篇采访季羡林先生的文章,被选入新编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她还是全国的十佳小记者;从小学到初中,曾多次获得市、区作文及美术方面的奖项。
2.主要作品《等待》、《荷塘——论金庸武侠作品<笑傲江湖>》、《天坛公园》、《梦的世界——论漫画》、《我喜欢做梦》、《那大片、大片的四叶三叶草》、《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1)对词语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读 课文,并思考:
A: “闲书”指的是什么书?”正课”指的是什么书?
B: “三贯通”指什么?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 通。) 2 想想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1 小组分角色朗读 2 全班分角色朗读
交流读后的感受或启发
(感受:如,季老谈笑风生中的平易近人、 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格魅 力)
综合性学习(任选其一做)
1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 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 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在你的读书 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请 写下来,可以谈你和书的故事, 也可以谈你读 书的体会。 2 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 你可以和同 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再根 据采访时做的笔记,仿照课文整理出采访记录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 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 起义英雄形象。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 代侠义小说,一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古文观止》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 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 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 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 的大体轮廓。
访谈录
同学们,童年时的“窃读”,让“我” 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习 的这篇文章,摘自一个小女孩同一位学者的 对话。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扫清文中的生字、词。
一、生 字:彭 二:多音字:传
侠
嗯
绿
将
三、词语解释:
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起码: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
(启发:如,要加大课外阅读,以促进 习作的提高;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 加强古诗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
品味题目的寓意:
表面上课题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 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 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 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 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 茂的大树。“小苗”和“大树”交流的正是 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 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长的内容。
一百零八个好汉。 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滚瓜烂熟: 偏科: 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 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 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小 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 治之争,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再现了 这一历史风貌。
赠给同学们:
如果你想学好语文, 先爱上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