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沟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6453.4─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16453.4,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2.1 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

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

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
3. 斜坡保护:为了防止沟底和沟坡被冲刷,可以在沟底和沟坡处设置适当的保护措施,如 铺设透水性材料、安装防冲刷石等。
4. 出口设置:临时排水沟的出口应设置合适的出口结构,以确保排水的顺利流出。出口可 以采用挡水板、格栅或其他适当的结构。
5. 沟面清理:临时排水沟应定期清理,以防止沟内杂物堆积和堵塞。清理频率应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
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
6. 安全措施:在临时排水沟附近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以确保施工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安 全。
需要注意的是,临时排水沟的设计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进行临时 排水沟设计时,建议参考当地相关规范和标准,并寻求计标准
临时排水沟是在工程施工或其他需要临时排水的场合中使用的暂时性排水设施。以下是一 些常见的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
1. 尺寸要求:临时排水沟的尺寸应根据预计的排水流量和场地情况进行设计。一般来说, 沟宽应足够容纳预计的最大流量,沟深应保证排水畅通且不易淤积。
2. 斜坡要求:临时排水沟的底部应保持一定的纵向坡度,以确保排水畅通。一般来说,沟 底坡度应大于0.5%(即0.005),但不宜过大,以免流速过快导致沟底侵蚀。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中的道路排水沟设计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中的道路排水沟设计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中的道路排水沟设计道路排水沟设计是市政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道路积水问题,确保道路的正常通行和安全。

根据市政工程规范要求,道路排水沟的设计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排水沟位置的确定道路排水沟应与道路纵坡方向平行,并处于行车道和路缘石之间。

排水沟的位置应合理选择,最好位于道路两侧或中央,以便排除积水,并确保水流能够顺畅地流入排水沟。

2. 排水沟的尺寸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雨水的排放量,排水沟的尺寸应合理确定。

排水沟的深度应能够容纳预计的雨水流量,而且应确保排水沟的高度不会高过路面。

排水沟的宽度也要足够,以允许水流顺畅地通过。

3. 排水沟的横断面形状排水沟的横断面形状应当选取合适的类型,常见的有V形、U形和平底形。

横断面形状的选择应考虑到水流速度、排水量和清理要求等因素,以确保排水沟具备良好的工作效果。

4. 排水沟的倾斜度排水沟的倾斜度应满足水流顺利流入下游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排水沟的倾斜度应大于0.5%,但不宜过大,以免水流速度过快,导致排水沟内石块和泥沙的堆积。

5. 排水沟的材质和防护措施排水沟的材质应选择坚固耐用、耐腐蚀的材料,如混凝土或陶瓷砖等。

排水沟还应配备合适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外部杂物的进入,保证排水沟的通畅性和耐久性。

6. 排水沟的清理和维护为确保排水沟的正常工作,定期清理和维护工作十分重要。

应制定相应的清理计划,并确保清理工作得到及时的执行。

同时,排水沟的维护也要做好,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分,以保持排水沟的良好工作状态。

总之,道路排水沟设计是市政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排水沟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道路积水问题,保障道路的通行安全。

因此,在进行道路排水沟设计时,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市政工程规范要求进行,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建设出更加安全和高效的道路网络,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在坡耕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梯田、保水保土耕作法等措施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时能保护梯田区和保土耕作区的安全。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在坡耕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梯田、保水保土耕作法等措施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时能保护梯田区和保土耕作区的安全。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排水沟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排除雨水和污水,保持道路和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以下是排水沟设计的一些规范要求。

1. 排水沟应根据排水量、坡度和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

排水量是指排水沟每单位时间能够排除的雨水或污水的量。

坡度决定了排水速度,应根据地形和排水需求来确定。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2. 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应根据预计的排水量和流速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宽度应根据排水沟内的水流量和速度来确定,深度则应能够容纳排水沟内的水流量。

3. 排水沟的横截面形状应尽量保持连续平滑,以减少水流阻力和沉积物的积聚。

常用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梯形和矩形等。

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应力分布和沉积物的清除。

4. 排水沟应有足够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以确保水流能够顺畅地进入和离开。

入水口应具有滑坡板等防止波浪溅入排水沟的设备,出水口应设计良好的边缘和排水管道,以防止水流倒灌和积水。

5. 排水沟应具备良好的沉积物处理能力,以保证排水沟的畅通。

设计时应考虑到沉积物的最大尺寸和处理设备的容量,同时定期清理沉积物,以防止堵塞和水质恶化。

6. 排水沟应配备适当的渠化设施,如格栅和沉沙池等,以防止固体废物和沉降物进入排水系统。

这些设施应具备方便清理和维护的功能。

7. 排水沟应具备抗冻性能,以防止在寒冷地区冻结和融化造成的损坏。

应采取合适的隔热措施,如铺设绝热材料或采用地埋式设计。

8. 排水沟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建筑和土木工程标准。

应合理选择材料和工艺,确保排水沟的结构牢固、密封性强,并能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总之,排水沟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设计,以及定期维护和清理,可以保证排水沟的畅通和排水能力,减少排水系统故障的发生。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6453.4─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16453.4,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2.1 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

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在坡耕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梯田、保水保土耕作法等措施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时能保护梯田区和保土耕作区的安全。

排水沟国标07j306

排水沟国标07j306

排水沟国标07j306J306《道路排水设施设计规范》是我国公路行业的一项行业标准,于2007年发布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排水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求,旨在保障公路的排水安全和通行能力。

J306标准规定,道路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雨水篦、雨水口、雨水管和排水渠等建筑物和设施。

本文主要介绍排水沟的相关规定。

一、排水沟的种类和分类排水沟按材质可分为石质排水沟和混凝土排水沟,按用途可分为纵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和过渡排水沟。

1.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一般设置在路面,主要由排水隔板和排水沟组成。

排水隔板的高度应不低于路面,沟底应略高于最高积水面。

2.横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一般设置在路肩,主要由排水沟和雨水篦组成。

该类型排水沟适用于路宽较狭窄或交叉路口等交通节点。

3.过渡排水沟:过渡排水沟用于连接两种不同类型的排水沟,如纵向排水沟与横向排水沟的连接。

二、排水沟设计J306标准规定,排水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排水沟的布置应遵循“先便民、后交通”的原则,应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2.排水沟的横断面应为V形或梯形,便于污水清理和排除。

3.排水沟的坡度应符合道路路面横向坡度的要求,并应避免积水。

4.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应根据设计车速和路面宽度确定。

5.排水沟的排水口间距应根据道路水流量和排水能力确定。

三、排水沟施工J306标准规定,排水沟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排水沟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预先备料,包括沟石、砖块、水泥、排水格栅等材料。

2.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施工现场整洁,避免渣土和废弃物堆放在排水沟内。

3.排水沟底部应夯实并加入适量的钢筋加固,以防止沟底塌陷和破损。

4.排水沟的连接处应采用扣板式连接或焊接连接,避免出现漏水现象。

5.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排水沟并进行测试,确保排水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J306国标规范了道路排水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保障了公路的排水安全和通行能力。

在实际的排水沟设计和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国标要求进行,确保排水设施的安全和稳定。

地下车库排水沟设计标准规范最新

地下车库排水沟设计标准规范最新

地下车库排水沟设计标准规范最新
地下车库排水沟设计标准规范包含以下内容:
1. 设计原则:排水沟应能有效排除车库内雨水和污水,确保车库地面不积水,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

同时,应具备防滑、抗冲刷和耐酸碱腐蚀等性能。

2. 排水沟尺寸:排水沟的尺寸应根据车库面积和预测的最大排水量进行确定。

通常情况下,可按照每分钟排水量不小于10升进行设计。

3. 材料选用:排水沟的材料应选用工程塑料、石膏、水泥等具有耐腐蚀、防滑、耐冲击、耐磨损等性能的材料。

4. 排水沟结构:排水沟通常采用U形或V形截面,底部应设有坡度以便排除污水。

排水沟与地面之间应设有排水格栅,以防止杂物进入排水沟内。

5. 排水系统:排水沟应与车库内的下水道、雨水管道等排水系统相连接。

同时,应确保排水沟与下水道之间设有合适的检查井,便于排水系统的检修和维护。

6. 排水沟布置:排水沟的布置应保证车库内的各个区域均能够顺利排水,通常应沿着墙体或在车库中央进行布置。

布置时应考虑车库内车辆、行人等的通行需求,并确保排水沟的覆盖板与地面齐平。

7. 排水沟维护:排水沟的日常维护包括清理排水格栅、清除排水沟内的杂物、及时修补破损等。

排水沟应定期清洗,以保证畅通。

总的来说,地下车库排水沟设计标准规范主要包括排水沟尺寸、材料选用、结构设计、排水系统、布置方式和维护等内容,以确保车库地面的干燥清洁与排水畅通。

工业排水沟规范标准最新

工业排水沟规范标准最新

工业排水沟规范标准最新一、总则1. 工业排水沟的设计应遵循经济、安全、环保的原则,满足工业生产废水排放的需要。

2. 应根据工业废水的性质、流量和排放标准,合理选择排水沟的类型、尺寸和材料。

3. 排水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二、设计要求1. 排水沟的坡度应根据废水的流速和携带固体颗粒的能力确定,一般不小于0.5%。

2. 排水沟的截面应根据流量和流速进行设计,确保在最大设计流量下不发生溢流。

3. 排水沟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磨损性和抗老化性。

三、施工规范1. 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察,确保排水沟基础的稳定性。

2. 排水沟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水渗漏,保护地下水资源。

四、安全与环保1. 排水沟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护栏杆、警示标志等。

2. 排水沟的排放口应设置过滤网或格栅,防止固体颗粒进入水体。

3. 应定期对排水沟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其畅通无阻。

五、监测与维护1. 应建立排水沟的监测体系,定期检测废水的排放量和水质。

2. 发现排水沟存在问题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改造,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应建立排水沟的维护档案,记录维护和改造的详细信息。

六、结语工业排水沟的设计和施工不仅关系到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也关系到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最新的规范标准进行,确保其安全、高效、环保。

以上内容为工业排水沟规范标准的概述,具体实施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地方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工程中关于路面排水沟的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关于路面排水沟的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关于路面排水沟的规范要求在公路工程中,路面排水沟是非常重要的设施,它起着排水、防止水患和维护道路安全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路建设中关于路面排水沟的规范要求,包括设计、建设和维护等方面。

一、设计要求在公路建设中,路面排水沟的设计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其排水性能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要求:1. 排水能力:路面排水沟应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能够有效地排除降雨和融雪所产生的水。

设计人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预期的降雨强度和道路使用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排水沟的尺寸和坡度。

2. 水流速度:为防止水流积聚和溢出,排水沟的水流速度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来说,在水流平稳无湍流情况下,排水沟的水流速度应保持在0.3至3米/秒之间。

3. 断面形状:排水沟的断面形状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排水效果。

常见的排水沟形状包括V型、U型、梯形等。

设计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形状,并考虑到自洁能力和维护的便利性。

4. 排水沟盖板:排水沟盖板的设计应能承受车辆荷载和维持排水沟的畅通。

盖板应坚固耐用且表面防滑,以防止行车事故和人员滑倒。

二、建设要求在公路建设中,路面排水沟的建设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设要求:1. 施工材料: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进行建设,如混凝土、钢筋等。

材料的使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必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其质量和强度。

2. 坡度控制:排水沟的坡度是确保水流迅速流向排水出口的重要因素。

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控制,保证排水沟坡度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3. 排水沟与路基的连接:排水沟与路面的连接部位要求紧密且牢固,以防止水流泄漏和路基的冲刷。

在连接处使用适当的密封材料和工法,确保连接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排水沟出口:排水沟出口应设有适当的导流结构,以保证排水沟与下游排水系统的衔接。

出口结构的设计和建设应满足相应的排放标准,并考虑到降雨期间的水位变化。

混凝土排水沟标准尺寸规范

混凝土排水沟标准尺寸规范

混凝土排水沟标准尺寸规范一、前言混凝土排水沟是城市排水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收集雨水和污水,并将其引导到污水处理厂或河流中。

为了保证混凝土排水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制定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标准尺寸规范是必要的。

二、标准尺寸规范的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排水沟的标准尺寸,包括排水沟的宽度、深度、坡度、横断面积和排水能力等。

三、混凝土排水沟的类型混凝土排水沟根据其用途和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路边排水沟、市政排水沟、工业排水沟、农业排水沟等。

不同类型的排水沟其标准尺寸也有所不同,本标准主要针对市政排水沟进行规定。

四、混凝土排水沟的宽度混凝土排水沟的宽度应根据其设计流量和施工条件确定,一般不应小于50cm。

对于大型市政排水沟,其宽度应在80cm以上。

五、混凝土排水沟的深度混凝土排水沟的深度应根据其设计流量和地形条件确定,一般应在30cm至60cm之间。

对于大型市政排水沟,其深度应在80cm以上。

六、混凝土排水沟的坡度混凝土排水沟的坡度应根据其设计流量和地形条件确定,一般应在0.5%至1%之间。

对于大型市政排水沟,其坡度应在1%以上。

七、混凝土排水沟的横断面积混凝土排水沟的横断面积应根据其设计流量和坡度确定,一般应在300cm²至1500cm²之间。

对于大型市政排水沟,其横断面积应在2000cm²以上。

八、混凝土排水沟的排水能力混凝土排水沟的排水能力应根据其设计流量和横断面积确定,一般应在0.2m³/h至2m³/h之间。

对于大型市政排水沟,其排水能力应在5m³/h以上。

九、混凝土排水沟的施工要求混凝土排水沟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应采用优质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保证其质量和使用寿命。

十、混凝土排水沟的检测要求混凝土排水沟的检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应对其尺寸、坡度、横断面积和排水能力等进行检测,保证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6453.4─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16453.4,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2.1 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G B/T─199 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16453.4─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16453.4,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2.1 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2.2 在坡耕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梯田、保水保土耕作法等措施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时能保护梯田区和保土耕作区的安全。

同时,小型蓄排工程的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也应考虑梯田和保水保土耕作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

2.3 在荒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中保护林草措施的安全。

同时,小型蓄排工程的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也应考虑造林育林和种草育草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

2.4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还应考虑蓄水利用。

3 规划3.1 总体布局在进行坡耕地或荒地治理规划的基础上,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应进行专项总体布局,合理地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四项主要建筑物,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3.2 截水沟的布设原则3.2.1 当坡面下部是梯田或林草,上部是坡耕地或荒坡时,应在其交界处布设截水沟。

3.2.2 当无措施坡面的坡长太大时,应在此坡面增设几道截水沟。

增设截水沟的间距一般20~30m,应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暴雨径流情况,通过设计计算具体确定。

3.2.3 蓄水型截水沟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排水型截水沟应与等高线取1%~2%的比降。

3.2.4 当截水沟不水平时,应在沟中每5~10m修一高20~30cm的小土,防止冲刷。

3.2.5 排水型截水沟的排水一端应与坡面排水沟相接,并在连接外作好防冲措施。

3.3 排水沟的布设原则3.3.1 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坡面截水沟的两端或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沟不能容纳的地表径流。

排水沟的终端连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

3.3.2 排水沟在坡面上的比降,根据其排水去处(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的位置而定,当排水出口的位置在坡脚时,排水沟大致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当排水去处的位置在坡面时,排水沟可基本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斜交布设。

各种布设都必须作好防冲措施(铺草皮或石方衬砌)。

3.3.3 梯田区两端的排水沟,一般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大致与梯田两端的道路同向。

一般土质排水沟应分段设置跌水。

排水沟纵断面可采取与梯田区大断面一致,以每台田面宽为一水平段,以每台田坎高为一跌水,在跌水处做好防冲措施(铺草皮或石方衬砌)。

3.4 蓄水池与沉沙池的布设原则3.4.1 蓄水池一般布设在坡脚或坡面局部低凹处,与排水沟(或排水型截水沟)的终端相连,以容蓄坡面排水。

3.4.2 蓄水池的分布与容量,根据坡面径流总量、蓄排关系和修建省工、使用方便等原则,因地制宜具体确定。

一个坡面的蓄排工程系统可集中布设一个蓄水池,也可分散布设若干蓄水池。

单池容量从数百立方米到数万立方米不等。

3.4.3 蓄水池的位置,应根据地形有利、岩性良好(无裂缝暗穴、砂砾层等)、蓄水容量大、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等条件具体确定。

3.4.4 沉沙池一般布设在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附近。

排水沟(或排水型截水沟)排出的水量,先进入沉沙池,泥沙沉淀后,再将清水排入池中。

3.4.5 沉沙池的具体位置,根据当地地形和工程条件确定,可以紧靠蓄水池,也可以与蓄水池保持一定距离。

4 设计4.1 截水沟设计4.1.1 暴雨径流设计4.1.1.1 防御暴雨标准,按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

4.1.1.2 坡面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的确定。

根据水土保持试验站的小区径流观测资料,或查阅当地水文手册。

在上述设计频率暴雨下,不同坡度、不同土质、不同植被的坡面,应采用不同的暴雨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

以一次暴雨径流模数W m (m3/hm2)和年均土壤侵蚀模数Ms(t/hm2)表示。

4.1.2 截水沟断面设计4.1.2.1 蓄水型截水沟断面设计。

4.1.2.1.1 每道截水沟的容量(V)按式(1)计算:V=Vw +V s………………………………………………(1)式中:V──截水沟容量,m3;Vw──一次暴雨径流量,m3;Vs──1~3年土壤侵蚀量,m3。

Vs的计量单位,根据各地土壤的容重,由吨折算为立方米(下同)。

4.1.2.1.2 V w和V s值按式(2)计算:V w =M w×F…………………………………………(2)V s =3M s×F…………………………………………(3)式中:F──截水沟的集水面积,hm2;Mw──一次暴雨径流模数,m3/hm2;m s──一年土壤侵蚀模数,m3/hm2。

4.1.2.1.3 根据V值计算截水沟断面面积(A1):A 1=V/L………………………………………………(4)式中:A1──截水沟断面面积,m2;L──截水沟长度,m。

4.1.2.1.4 截水沟断面要素的确定:截水沟由半挖半填作成梯形断面,其断面要素、符号、常用数值,如表1所示。

表 1 截水沟断面要素常用数值m m0.3~0.5 0.4~ 0.6 1∶11∶1.54.1.2.2 排水型截水沟断面设计有两种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断面。

4.1.2.2.1 多蓄少排型。

暴雨产生的坡面径流大部蓄于沟中,只排除不能容蓄的小部。

断面尺寸基本上参照蓄水型截水沟,沟底应取1%左右的比降。

4.1.2.2.2 少蓄多排型。

暴雨产生的坡面径流小部蓄于沟中,大部排入蓄水池。

断面尺寸基本上参照排水沟的断面设计(见4.1.3),同时应取2%左右的比降。

4.1.3 排水沟断面设计4.1.3.1 排水沟断面A2。

根据设计频率暴雨坡面最大径流量,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5)式中:A2──排水沟断面面积,m2;Q──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m3/s;C──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m;i──排水沟比降。

4.1.3.2 Q值的计算:Q=F/6(Lr -L p)……………………………………………(6)式中:Q──设计最大流量,m3/s;Ir──设计频率10min最大降雨强度,mm/min;Ip──相应时段土壤平均入渗强度,mm/min;F──坡面汇水面积,hm2。

4.1.3.3 R值的计算:R=A2/x……………………………………………(7)式中:R──水力半径,m;A2──排水沟断面面积,m2;x──排水沟断面湿周,m。

4.1.3.4 C值的计算:……………………………………………(8)式中:n──糙度,土质排水沟一般取0.025左右。

4.1.3.5 上述设计中应考虑排水沟的不冲不淤流速,尽量减少沟道冲淤(参见17.3.1与17.3.2)。

4.1.4 蓄水池设计4.1.4.1 蓄水池容量设计4.1.4.1.1 蓄水池总容量按式(9)计算:V=K(Vw +V s)……………………………………………(9)式中:V──蓄水池容量,m3;Vw──设计频率暴雨径流量,m3;Vs──设计清淤年(n年)累计泥沙淤积量,m3;K──安全系数,取1.2~1.3。

4.1.4.1.2 V w值与V s值的计算分两种情况:a)蓄水池在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系统之中,与坡面排水沟终端相连,并以沟中排水为其主要水源时,其V w值与V s值根据排水沟的设计排水量和淤积量计算。

b)蓄水池不在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系统中,需独立计算暴雨径流量时,采用式(10)、式(11)计算V w与V s值。

V w =M w F…………………………………………(10)V s =3M s F…………………………………………(11)式中:M w──设计频率一次暴雨径流模数,m3/hm2;Ms──一年的侵蚀模数,m3/hm2;F──蓄水池的集水面积,hm2。

4.1.4.2 蓄水池主要建筑物设计4.1.4.2.1 池体设计。

根据当地地形和总容量V,因地制宜地分别确定池的形状、面积、深度和周边角度。

4.1.4.2.2 进水口和溢洪口设计。

石料衬砌的蓄水池,衬砌中应专设进水口与溢洪口;土质蓄水池的进水口和溢洪口,应进行石料衬砌。

一般口宽40~60cm,深30~40cm。

并用矩形宽顶堰流量公式校核过水断面。

……………………………………(12)式中:Q──进水(或溢洪)最大流量,m3/s;M──流量系数,采用0.35;g──重力加速度,9.81,m/s2;b──堰顶宽(口宽),m;h──堰顶水深,m。

4.1.4.2.3 引水渠设计。

当蓄水池进口不是直接与坡面排水渠终端相连时,应布设引水渠,其断面与比降设计,可参照坡面排水沟的要求执行。

4.1.5 沉沙池设计4.1.5.1 池体尺寸设计。

沉沙池为矩形,宽1~2m,长2~4m,深1.5~2.0m。

要求其宽度为排水沟宽度的2倍,长度为池体宽度的2倍,并有适当深度,以利于水流入池后能缓流沉沙。

4.1.5.2 沉沙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参照蓄水池进水口尺寸设计,并应作好石料(或沙浆砌砖或混凝土板)衬砌。

5 施工5.1 截水沟与排水沟的施工5.1.1 根据规划截水沟与排水沟的布置路线进行施工放样,定好施工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