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歌行》到曹操1
曹操诗词最好的十首
曹操诗词最好的十首1、最气势磅礴的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而归,经过碣石山时写作此诗。
这首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清·沈德潜《古诗源》:“有吞吐宇宙气象。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2、最大气的求贤诗:《短歌行》《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为政治家,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渴求天下的人才来都为自己效劳,实现心中“九合诸侯,一统中国”的政治理想。
他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求贤若渴的心,在此诗中,也展露无遗。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操的渴望,也是曹操的理想。
曹操深知:以边关将士的生命为长城,远远不如以天下人心为长城更为稳妥。
3、最慷慨激昂的诗:《龟虽寿》《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论《短歌行》的“意脉”和“节点”
论《短歌行》的“意脉”和“节点”一、概述《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其中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并无代汉自立之心。
全诗运用比兴的手法,达到了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曹操在其政治和军事生涯中,一直重视人才,善于招揽和任用各种人才。
这种重视人才的思想,在他的诗歌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短歌行》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更是通过其独特的“意脉”和“节点”,展现了曹操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情感。
本文旨在通过对《短歌行》的深入解读,探究其“意脉”和“节点”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1. 简要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曹操。
《短歌行》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的一首诗。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之一。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杰出成就,曹操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其诗作以豪放、深沉、质朴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短歌行》是曹操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正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曹操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考,创作了这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作。
《短歌行》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展现了曹操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英雄理想的追求。
2. 阐述“意脉”和“节点”在诗歌分析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分析中,“意脉”和“节点”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让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两个术语的含义。
意脉,指的是诗歌中情感、思想或主题的脉络,是诗人通过诗歌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节点,则是诗歌中的关键点或转折点,是意脉的连接点或高潮点。
在《短歌行》这首诗歌中,意脉和节点的分析尤为重要。
浅析曹操之《短歌行》
浅析曹操之《短歌行》摘要;《短歌行》作为曹操的代表作,充分表达出其对人生的感悟。
曹操的作品中多是反映政治家的抱负和热情,他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他自己的创造。
《短歌行》为曹操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但又极度渴望广招贤士、建立丰功伟业的宏图大志。
作为建安时期诗歌的代表作,《短歌行》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风格。
关键词:短歌行,曹操,诗歌,贤士一、《短歌行》创作背景《短歌行》创作于曹操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席大宴诸将。
酒至兴处,他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
二、《短歌行》的意象描写和节点在全诗的宣接抒情的各章中,第一章四旬,是最为统一的,“苦”作为意象描写的起始点,其功能是为整首诗定下基调。
从性质上来说,是忧郁的;从情感的程度来说,是强烈的。
接下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把二者结合起来,把生命苦短的感“慨”变成雄心壮志的“慷”,就从实用理性的层次,上升到审美情感的层次。
苦和忧本是内在的负面感受,而慷慨则是积极的、自豪的姿态。
将忧苦上升为豪情,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突破;这在曹操所属的建安风格中,是有标志性的。
在《古诗十九首之十三》中写道“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一首,在意象的两个方面和曹操可能是巧合的。
一是“年命如朝露”,和《短歌行》相比,不但感知生命苦短是一致的,而且喻体“朝露”也是一样的。
二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把苦闷与“酒”相联系也是一致的。
但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意脉,却是不一样的。
《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短歌行【其一】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咽,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字词解释: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
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
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
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及其它
曹操《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及其它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的才华横溢,广泛涉猎诗词,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
其中,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抒情短诗”的《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曹操《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探讨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短歌行》的写作时间。
《短歌行》是曹操在生活的严酷环境下创作的一首抒发心境的短诗。
根据历史资料,目前学界对于《短歌行》的写作时间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致可以确定是在公元三世纪初期。
根据诗中的内容和时代背景,有学者认为这首诗描写了公元195年至198年的军队进击的情景,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写的是公元213年曹操征东方的战争。
然后,我们来研究《短歌行》的内容。
《短歌行》共有六十六字,分为十一首。
整首诗主要描写了曹操在战乱时期的苦楚和对天下百姓的思念之情。
首先,曹操以坚毅的意志和果断的决策,领导军队矢志东征,安抚百姓。
其次,诗中描绘了艰苦的行军情景,展现出曹操的军事才能和勇毅精神。
最后,诗中表达了曹操对天下苍生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贤明君主的胸怀和情怀。
整个诗篇气势磅礴,语言简练,深情表达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责任感和抱负。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短歌行》对后世的影响。
《短歌行》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开创了抒情短诗的新格调,形式简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它的影响力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世流传广泛。
无论是唐代的杜甫、白居易,还是宋代的苏轼、辛弃疾,都受到《短歌行》的启发和影响,他们的作品中都能看到《短歌行》的踪影。
此外,一些现代文学家、诗人也对《短歌行》进行了研究和借鉴,使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总而言之,《短歌行》是曹操创作的一首抒发心境的短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通过分析《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内容和影响,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首诗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曹操《短歌行(其一)》原文、注释、译文
曹操《短歌行(其一)》原文、注释、译文【原文】《短歌行(其一)》三国魏·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①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④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⑦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⑨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⑩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1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1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注释】①去日:过去了的日子。
苦多:犹言很多。
②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
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
③杜康:相传古代最初造酒的人。
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④衿(jīn):古式的衣领。
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
悠悠:绵长,形容忧虑不断。
这两句是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对贤才的思念之深切。
⑤但:只。
君:指贤才。
沉吟:低声吟咏。
所吟咏的,即《诗经》中的《子衿》诗。
⑥呦呦:鹿鸣的声音。
苹:蒿,草名,初生时可食。
⑦嘉宾:尊贵的客人。
鼓:弹奏。
瑟、笙:两种乐器名。
⑧掇(duō):拾取。
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
⑨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
⑩陌、阡:田间小路。
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
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
这是客气话。
存:问候,慰问。
(11)契阔:久别重逢。
䜩:通“宴”。
旧恩:往日的情谊。
(12) 乌鹊:乌鸦。
(13)匝(zā):周,圈。
(14)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来。
(《韩诗外传》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
相传古代周公因忙于接待天下贤士,有时连吃饭都要吃吃停停。
【大意】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从《短歌行》看建安风骨——曹操《短歌行》赏析
286从《短歌行》看建安风骨——曹操《短歌行》赏析南春玉 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摘要: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精神,在展现了诗歌的魅力同时,增强了诗歌的精神力量,而曹操的《短歌行》作为建安时期的代表作,既蕴含了建安风骨的刚健,又展示了诗歌的创作技巧与语言内涵,对诗歌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曹操;《短歌行》;风骨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首颇具政治抱负的诗歌,不但在内容上表达着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在风格上也颇具明朗刚健、慷慨悲壮的气势。
无论是语言运用还是思想表达,都代表着建安风骨的典型特点。
一、风骨与内容风骨这一论断自古有之,其主要用于探讨文章文辞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众人对其理解略有不同,有观点认为,“风”源自《国风》,要求作品具有内在的艺术感染力,与创作主体的气质相关。
“骨”则指作品艺术风格构成的元素,是对文辞结构方面的要求。
[1]总体来说,魏晋风骨便是当时的一种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
《短歌行》全诗每八句为一小节,共四节。
苏轼在《赤壁赋》中曾提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可推测曹操作诗时仍处于大业未成之际。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并非局限于普通人人生的生老病死,而是感叹壮志未酬,追求的精神层面的不朽。
第二、三小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求贤若渴与一片赤诚,感情逐渐深入,对贤才的渴求之感也愈发强烈。
第四小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最后以周公的礼贤下士为“良禽择木而栖”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开首四句直言人生苦短的悲伤,笼罩着挥之不去的悲凉氛围;结尾四句则直抒一统天下的自信,高歌着难以抑制的慷慨旋律。
对人生苦短的感伤悲戚与对完成霸业的激昂自信,构成了这首诗歌总体的美学风格:悲凉与慷慨。
[2]整首诗主题突出,自我个性鲜明,感情气势强烈。
二、风骨与语言钟嵘《诗品》中曾列曹操的诗为下品,评价其“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以《短歌行·对酒当歌》为例分析曹操的人才策略
以《短歌行·对酒当歌》为例分析曹操的人才策略顾实认为:“曹操是建安第一诗人,三国第一英雄,中国史中罕见的豪杰。
”[1]近年来多数学者也认同曹操的诗歌成就和驭才能力。
因此出现颇多研究曹操诗歌和曹操人才策略的文论。
但研究诗歌或研究人才策略的却多分开来谈。
首先研究诗歌方面的:比如孙桂平《曹操<短歌行>诗解辨笺》(《集美大学学报》2008年7月03期)进一步解释短歌行的寓意,探求《短歌行》是“横槊赋诗”还是配合“求贤令”抑或是宾主酬唱说,还是另有其它寓意。
其次研究人才策略方面的:比如赵昆生《析曹操“破浮华交会之徒”与“唯才是举”》(《重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认为在曹魏政权建立、巩固的过程中,“ 破浮华交会之徒”和“唯才是举”是曹操消除汉末士大夫异己势力与选拔人才、构建势力集团的两个重要步骤。
以上仅单方面研究曹操的诗歌或单方面研究曹操的人才策略。
而马克思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本文认为曹操卓越的驭才策略是在其人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本文试着以《短歌行·对酒当歌》为例分析曹操的人才思想进而分析他在这种人才思想的指导下所采取的人才策略。
一、以《短歌行·对酒当歌》分析曹操人才思想(一)求贤若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作者在这里强调他非常的忧愁。
而为何忧愁,愁到“忧思难忘”?一则对一个具有雄才伟略,希望建功立业的雄主来讲,人生苦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日为实现霸业难以预料。
不可谓不愁心。
二则曹操忧愁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为己所用,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这一节曹操不仅将自己焦虑建业的心情寓意在字里行间,更是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思淋漓尽致的表述给天下的才子们知道。
(二)揽天下之才为己所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在这一节里,省略的两句“纵我不在,子宁嗣音?”一句“纵我不在,子宁嗣音?”表面是说服人才投奔他,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见实质上蕴含着曹操揽天下之才为我所用的人才思想。
短歌行曹操全文
短歌行曹操全文短歌行曹操全文《短歌行二首》,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短歌行曹操全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短歌行· 曹操【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全唐诗】《短歌行二首(其一)》曹操古诗赏析
【全唐诗】《短歌行二首(其一)》曹操古诗赏析【作品介绍】《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其中第一首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此诗是政治性很强的作品,而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
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短歌行二首其一对酒当歌(1),人生几何(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
慨当以慷(4),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6)。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7)。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8)。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9)。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10)?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11),枉用相存(12)。
契阔谈?(13),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14),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5)。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以《短歌行》为例浅谈曹操对四言诗的继承和创新
以《短歌行》为例浅谈曹操对四言诗的继承和创新作者:朱洁颖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9期摘要:建安文学史是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开拓者,是“建安风骨”的典型体现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操的诗现存二十余首,全用乐府旧题,诗歌体裁以四言为主且成就最高。
《短歌行》这首诗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建安时期曹操四言诗诗歌风格的作品之一。
本文以这些名篇为例谈谈曹操对四言诗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曹操《短歌行》四言诗继承创新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032-02建安文学史是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开拓者,是“建安风骨”的典型体现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操的诗现存二十余首,全用乐府旧题,诗歌体裁以四言为主且成就最高。
曹操富于革新精神,在四言诗逐渐衰微的时候,他能推陈出新,突破《诗经》束缚,采用民歌乐府形式,继承“国风”、“小雅”的抒情传统,以“慷慨”、“悲凉”之音,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标志着四言诗的复兴,使四言诗在建安文坛上重放光彩,也直接影响了后来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
他的四言诗内容丰富,既有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叹,又有建功立业、实现理想的抱负,还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人才的执著追求等等。
这是曹操创作的诗史奇迹,沈德潜评价“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
”既有汉乐府的精神所在,又能在叙事中饱含深情,抒发自己的情怀,从而达到事理结合、情景交融的境地,并逐步形成一种悲凉慷慨的诗歌风格,这也是曹操的诗歌之所以能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的原因。
《短歌行》这首诗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建安时期曹操四言诗诗歌风格的作品之一。
全诗的主旋律是招贤纳士,诗歌中反复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和愿望。
诗人用诗的形式将自己对贤才迫切追求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诗中包含厚重的情感内容,这样既能牵引当时贤能之士的心,又使得此诗能流传后世,成为不朽的篇目.整首诗的基调是积极的,是充满奋发进取精神的,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混乱的现实中建功立业的艰难及其坚定的信心。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人才意识写文学短评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人才意识短评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深具个人情感色彩的诗歌,它充分展示了曹操在人才意识方面的独到见解。
这首诗的读后感,可以说是对曹操人才观的生动展现。
首先,诗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展示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短暂,时光如梭,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他渴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人才,来共同建立他的天下。
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才的需求,构成了曹操人才意识的基础。
其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四句,抒发了曹操对贤才的渴求。
他以酒比喻贤才,认为只有得到更多的人才,才能解忧。
这种对贤才的渴求,显示了曹操对人才的尊重和珍视。
在接下来的诗篇中,曹操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写求贤即得,故尽礼娱宾。
这两处引用,看似是借用古人之言,实则是曹操对人才态度的微妙展现。
他渴望得到贤才,但又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尊重人才,礼遇人才。
这种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构成了曹操人才意识的核心。
最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四句诗,是曹操对贤才们的呼唤和期待。
他以乌鹊比喻贤才,希望他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也就是找到明主。
这种对贤才的期待和尊重,构成了曹操人才意识的升华。
总的来说,从《短歌行》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尊重。
他的人才意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深深的思考和体验。
他深知人才对于建立事业的重要性,因此他渴求人才,珍视人才。
同时,他也明白得到人才并非易事,需要耐心和时间。
因此,他并不急于求成,而是以酒比喻贤才,以乌鹊比喻贤才,表达了他对人才的深深挂念和期待。
此外,《短歌行》也展示了曹操的个人魅力。
他的诗歌才华横溢,情感深沉,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他的坦诚和直率也使得他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对人才的渴求和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深深感慨,都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深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表达。
在文学史上,《短歌行》无疑是一首经典之作。
《短歌行》创作时间背景与曹操当时心态
《短歌行》创作时间背景与曹操当时心态《短歌行》创作时间背景与曹操当时心态《短歌行》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操所作的一首长诗。
这首诗以游历河东途中的所见所闻为素材,描绘了当时的景色、民情和历史背景。
通过分析《短歌行》的创作时间背景以及曹操当时的心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短歌行》的创作时间背景。
据史书记载,《短歌行》创作于公元204年的冬天。
当时,曹操正在进行对塞外少数民族的战争,这使得曹军连年征战,士兵们非常疲惫。
曹操决定亲自调兵河东,以期在这片地区稳定局势。
在此背景下,曹操开始了他的东巡之旅。
其次,我们需要探寻曹操当时的心态。
曹操在东巡途中,身心俱疲,对于战争的压力和政务的繁忙感到非常疲惫。
然而,作为聪明机智的政治家和将领,他深知解决国家问题的重要性。
所以,他不仅要调兵遣将,稳定河东局势,还要亲自视察各地,了解民情,以便更好地治理。
在《短歌行》中,曹操用诗来表达他内心的郁闷和无奈。
诗的开头就清晰地描绘了曹操的苦恼:“对海而歌,林则徐兮,既替余以蕙纻,又申之以握虎。
葛之覃兮,悉乎襌纻。
”这揭示了曹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身为一国之主,他不得不忍受政治斗争和战争的压力,但同时,他也想过一种简单平静的生活。
除了表达他的心情外,《短歌行》还反映了曹操对社会现实的观察。
诗中描绘了东巡途中曹操所见到的风景和民情,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调描述了河东地区的自然景色和人民的生活境遇。
这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曹操当时对社会和民生问题的关注。
作为一名政治家和将领,曹操在东巡中也接触到了许多有才华的人。
在他的诗中,他提到了袁绍、王匡等人,这些人都是当时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
曹操借此表达了他对于人才的需要和渴望。
最后,我们还需要理解《短歌行》的整体风格和意义。
这首诗以短歌的形式表达了曹操的内心情感,节奏明快而生动。
诗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物的刻画,还有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这首诗,曹操表达了自己对战争和政治压力的无奈,同时也抒发了对简单安逸生活的向往。
从历史角度看曹操《短歌行》中的用典
从历史角度看曹操《短歌行》中的用典从历史角度看曹操《短歌行》中的用典曹操《短歌行》是一首流传于千古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艺术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推崇。
而在《短歌行》中,曹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用典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他丰富的学识和广博的见识。
通过历史角度的探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用典的意图以及他所传递的思想。
首先,在《短歌行》中,曹操运用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典故,以塑造自己的形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曹操在《短歌行》中经常提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飞、关羽、张飞等。
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是被广泛称赞的英雄,曹操的运用典故就是通过与这些人物的联系来提高自己的形象和声望。
同时,曹操对这些人物的称赞与敬仰也表达了他对英雄人物的钦佩之情。
其次,在《短歌行》中,曹操利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策略。
比如,在《短歌行》中,曹操描绘了自己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矛盾心态。
他称自己为“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指孙权的父亲孙坚具有卓越的军事智慧和创新思维,而曹操则将自己与孙坚相提并论,暗示自己在战争中也具备出色的军事天赋。
然而,曹操同时也提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他对于和平的追求和治国理念。
这种运用典故来表达政治理念的手法,体现了曹操细腻的思考和独特的政治洞察力。
此外,在《短歌行》中,曹操还利用了历史事件典故来抒发自己对过去的遗憾和愤怒。
在这首诗中,曹操几乎每句话都涉及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汉家宫阙与天通,凤翥龙蟠四海同”。
曹操用典故描述了大汉帝国的辉煌与荣耀,以及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渴望。
在曹操的心中,这些历史事件代表了一个繁荣而强大的国家,而如今的局势却让他感到失望和愤怒。
通过运用历史事件典故,曹操表达了自己对于大汉帝国日益衰落的无奈与愤怒。
最后,在《短歌行》中,曹操还利用了历史文化典故来丰富诗歌的艺术表达和情感描述。
曹操运用了大量的文化典故,如杜康、九皇庙、甘露寺等,来为诗歌赋予特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形象。
从《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感受三国枭雄曹操
有人说他是奸雄,有人赞他是枭雄,他就是家喻户晓的魏武帝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昏庸无能,大奸臣董卓入朝为官,汉献帝为苟全性命,整日待在曹操身边,曹操初次以献刀为借口刺杀董卓失败后,在和王允吕布练手杀掉了东汉末年第一奸臣董卓。
再后来曹操便开始了他的“奸雄”之路,他劫持着汉献帝,但是并未对其动用过分的手段来折磨他,之后假借汉献帝之名南征北战,在内部铲除了袁绍袁术、吕布、韩遂割据势力,曹操虽然有当皇帝的野心,但是在汉献帝在世时并没有胁迫其退位,曹操更没有像三国演义中那样虐待百姓,曹操反而很同情当时的百姓的生活。
由于《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蜀汉地区的人,所以在写这本小说时,刘备是正面角色,而曹操却成了反派角色。
所以出现了人们认为他是奸雄的错误理解。
曹操同时是一位能在东汉末年,那样的战乱年代独据北方的一位枭雄,曹操在“挟持”汉献帝这些年,他对外降服了南匈奴,鲜卑,乌桓等外来势力,统一了北方,为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曹操生前曾进行改革,例如屯田制就是曹操实行的,曹操还接纳了数以百计流民,曹操的功绩还有开创了建安文学,和提倡薄葬,曹操死去后,被追封为魏武帝。
从诗歌反应社会现实,是古代非常常见的手法,曹操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还反映了当时的士族无能,百姓的痛苦生活,诗歌具有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的特点,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三国第一枭雄的诗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段文字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这几句诗呢,抒发了自己愁,愁得不得了,曹操为什么愁呢,因为得不到众多贤人的支持和辅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段文字,出自曹操的《观沧海》这四句古诗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足以证实曹操是一位兼怀天下的枭雄。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段文字出自曹操的《龟虽寿》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
《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短歌行》【其一】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短歌行【其一】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咽,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字词解释: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
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
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
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
短歌行/曹操 (1)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结果各有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权势、财利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 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及这
节课所拓展的几首诗歌,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谢谢观看!
1.简要分析《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 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的表达技巧及其含意。
这四句诗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来比兴,贤才犹如 天上明月令诗人景仰、向往,在广阔的背景上寄托了求贤之 情。贤才不可招致,正是诗人“忧从中来”的原因,“不可 断绝”更进一步地写出诗人求贤若渴而贤才不致的苦闷。
谢谢观看!
品味风格:
《蒿里行》中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 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 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 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 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 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 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开头,最后折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抑 扬低昂,反复咏叹,大大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短歌行读后感_关于曹操的短歌行读后感
短歌行读后感_关于曹操的短歌行读后感曹操的短歌行读后感篇一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曹操》,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一类的书,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故事,所以我仅花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共209页的书。
当我们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阴险的笑声,想起他那种种恶行。
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曹操了有很多优点,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能求访人才;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这个中队长,也很受启发,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个道理,还知道了不少历史知识。
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要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了,那可是些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向他学习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请大家去读一读曹操写的诗《短歌行》,也许你也会体会到曹操那种求才心切的心情。
曹操的短歌行读后感篇二“对酒当歌”四句,流露了诗人对人生短暂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的浑沉感慨。
“慨当以慷”四句抒写诗人意识到“人生几何”后产生的渴求贤才的忧思。
以下两次引用《诗经》成句: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写求贤即得,故尽礼娱宾。
“明明如月”四句,再写求贤不得忧虑。
“越陌度阡”四句又写既得贤才的欢乐。
“月明星媳四句,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
最后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这首诗跌宕悠扬,吞吐隐约,曲折却很充分地表达了曹操复杂的思想情绪。
诗中两次引用了《诗经》成句,粗看似觉穷兀,却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莫之情。
《短歌行》突出地反映了曹操浑沉博大的思想感情和形象地抒情达意的娴熟技巧。
曹操的短歌行读后感篇三总起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语言能表达心中万般情绪,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使心语具有感动他人的无限力量。
3、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让学生跟读,体会其中情感的勃发和技巧的运用。(学生若能情不自禁的写听读感受,更好)
师:演员鲍国安全心投入地用唱、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的方式为我们诠释了《短歌行》的意韵,我们也应该用心的聆听和欣赏。对比我们的朗读之后,是不是找到了我们语言表达的不足,还不能很好的阅读全诗,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就分小组进入这首诗的探讨当中。
曹操在东汉末年,作为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历来有很多人对他进行过毁誉不一的精彩评价,比如:汝南名士许劭、《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横眉冷对”的鲁迅、一代伟人毛泽东、百家论坛的易中天等。不过,今天我先不想告诉大家这些人是怎样具体的来评价曹操,因为无论是历史典型的事件也好,还是文学的评论也好,都是他人在看曹操,而我想让大家从曹操自己的文学作品开始赏析,文字是最接近心灵的东西,我们都明白“言为心声”的道理,分析曹操的代表性诗歌,让曹操自己来披露自己,可不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些更真实的东西呢?
从《短歌行》到曹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目的性阅读和思考性阅读,在阅读中初步了解《短歌行》的思想情感。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性活动设置中,建立“设问、解惑、质疑、探讨”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掌握《短歌行》的意象、意境、情感,并品味其艺术特色。
3、从《短歌行》的品鉴到了解认知曹操,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调查分析曹操这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
五、配乐,全班同学放声朗读此诗,读出情感。(此处可执笔写出自己的感悟)
六、作业布置(合作探究)
1、出示一道高考作文题。
(2005年高考福建卷)选择下面所列的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问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的后文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此处的表达中隐含了曹操什么样的意图?
问4:从诗句内容来看,曹操是如何对待人才的?从的相关知识,结合本层诗句,分析其使用情况及效果。
第三层
问1:这层的“忧”和第一层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二、有目的、思考性地朗读全诗,整体感知。(基调:慷慨悲凉)
1、学生自由地初读两遍。(准备纸笔,边读,边感悟,边将感受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
1、逐层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营造的意境及动态发展的情感。
2、掌握诗中大量使用典故和比兴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法。
3、对曹操这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学会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评价体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有目的的思考性阅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探究性学习法: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共同研读、讨论。
预习要求:
1、熟读己学相关篇目《龟虽寿》、《观沧海》,了解曹操在其中表现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2、了解“建安风骨”的相关知识。
3、了解“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4、查字典,看注释,解决这首诗的生难字的音、义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这一节课,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段历史,走进一首名诗,走进一个人。
3、解惑的途径指引。当我们脑海里已有的知识经过积极地思考依然无法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时,我们要学会求助能两部,多了,就闲置了,可能出现不合理的使用现象),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场外”求助。
特别强调: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中的我们,对工具书、网络乃至权威都不能盲目迷信,在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后,我们需要整合,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创建自己的独到认知。
三、分小组分层次自主学习全诗,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设问、解惑、质疑、探讨”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活动设计安排:
1、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确定小组责任人,主要负责探研性学习时的学习分工及督导工作。
2、确定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短歌行》分四层内容,每组成员责任本诗的一个层次。好的学习,要从好的设问开始。每个小组有一个老师预设的“问题锦囊”,请各组同学积极思考并解答。
问2: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这段内容中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能说说这几句的含义吗?
问3:曹操面对满座嘉宾,看着众多贤才,他本应该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在这一忧一喜之间,正好深刻地揭示了曹操对人才什么样的心情,流情不自禁地露出了什么样的雄心壮志?
问4:赏析“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一句中艺术手法。
第四层
问1: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问2:“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提示信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问3:本层诗句,哪几句用典?了解该典故相关的知识。
问4:后四句诗,霸气外露。有人读出仁义忠厚,有人读出篡位谋反,结合你自己的理解,请谈谈看法。
(2)两大艺术特色:巧用典故和巧用比兴。
(3)诗歌总结:《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的苦闷和感叹,两只是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的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对于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说,曹操的那种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精神,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
问2:酒常和某种情感相连,在这里,曹操借酒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诗眼)。
问3:结合本层诗句分析这种情感的原因。
问4:分析“朝露”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的特定意义。
问5:分析本层诗歌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第二层
问1:何为“用典”?这种手法,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问2:本层用了几个典故,找到其出处,了解其原来的意思。
这一年的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一望无垠的江面上风平浪静,他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席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见其往南飞鸣而去。他有感于此景而持槊吟唱了一首传世千古的佳作。
这个人就是,曹操。
这篇千古名作就是,《短歌行》。(配乐,营造课堂氛围)
英文中有这样一句中国谚语的翻译,“Speak of thedevil,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到”,是我们生活中屡被证实的定律。Devil指的是恶魔,那么曹操是恶魔的形象吗?
建安十三年,在历史上是让人铭记的一年,54岁的他不断的赢得,也不断的失去。
这一年的夏天,他废三公称丞相,杀掉了孔融,但几乎在此同时,也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
这一年的秋天,他在消除了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以后,挥师南征。他率领号八十万大军(实际上只有二十多万),自江陵沿江东下,直逼夏口,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4、同组的成员,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在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再次质疑,补充问题,进行探讨。
5、每组派一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向全班介绍小组学习成果。(按诗歌层次的顺序,每组三分钟时间)
四、教师总结分析,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补充提问,引导字生阅读理解的深化。
1、从整体的角度,总结本诗的学习要点。
(1)总结本诗的内容和情感
读一篇作品,朗读的人会受到作品中渗透出来的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
师:读这首诗,我读到一片谦恭之气,读到一颗吞吐天下的雄心,读到一种高山深海般的霸气。我相信,心中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2、学生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请两名同学,最好一男一女,在已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可以配乐,酝酿情感)
参考:
强调:我们不是知识的搬运工,我们是知识的创新者,只有独立的思考才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附“问题锦囊”
第一层
问1:这首诗的第一句颇有气势。“对酒当歌”引出了中国酒文化。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这个意象有关的诗文名句。能不能在学过的诗文里,找出一些酒的例子,并进行情感归类?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多少年前,曹操一场“煮酒论英雄”让无数后人望其项背而仰慕不已,作为军事家、政治家、诗人的他,亦正亦邪的个性,也让无数后人津津乐道而成为永远的谜题。是英雄,是枭雄,还是奸贼呢?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学篇章,说说在你心目上,曹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