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视角下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公平性分析

合集下载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分析与阐述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分析与阐述

第三,较长时间的政策实验可能成
为政策出台的内驱力。
第二,自主招生政策设立途径分析。
第一,长期高考制度改革的巨大呼声是自主招生 政策出台的宏观背景。
政策执行过程
政物策协质实调准验备 政策宣传 和与组推监织广控准备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的重要保障。通过有
效的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者明确认识和充分 了解政策意图和具体措施,才可能积极主动执 行政策;政策对象只有直销政策,才能理解政 策,才能自觉的执行政策。政策宣传是各方了 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当前自主招生认定的“偏才”、“怪才”标准,多集中 于科技创新、文学、道德品质等方面,本身符合条件的
选就拔少成;本过高,效率偏低,高校不满。
中学“推良不推优”
选拔手段落后,仍倚重高考,双重选拔 导致成本增加。
政策制定的背景
1.顺应国家赶超思维、竞争思维战略需求
2.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永恒话题
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的影响
1.促使中学加强素质教育,改革教学制度,培养全方位人才。 2.提高高校知名度,使得高校吸收多方面的人才。 3.促进教育改革,转变人们对应试教育的看法。加强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要。
4.促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在培养孩子有了更多选择。 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存在的问题 以及解决措施
招生必须有自主约束和社会监
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限度???
督(朱为鸿,2006)
“高校仅仅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有限的 自主招生权,招考名额、招考方式与 选拔标准、选拔程序等仍受教育行政
部门的控制”(张林狮,2006)
“自主招生的最大意义在于确立大 学选拔主体的地位,但在当前的条 件下,把招生权完全交由学校,其 后果难以预料”(应望江,2006)

高校自主招生公平性问题探析

高校自主招生公平性问题探析
生试 点总 数统 计如 下 :
年份 北京
1 3 1 9 1 9


2 2
2 8
4 2
5 3
5 9
6 8
7 6
8 0
8 0
高枝
上海

合计
2 8 37

相对“ 大 一统 ” 的传 统 高考模 式 , 自主招 生一 方面 打破 了统 一考 试 的呆板 模 式 , 为考生 特别 是 学 有专长 的考 生提 供 多次入 学考 试和 深 造发 展 的机会 ; 另一方 面 也有 利于 高校适 应 高等 教育 大众 化发 展特 点 , 培 养
“ 北大 系 1 3校 联 招 ” ( 北约) , “ 卓 越 联 盟 7校 联 招 ” 工业 与 信 息 产 业部 、 1所 高校 隶 属 中 国科 学 院 外 , 其 ( 理约 ) 的三 足鼎 立 局面 。 中 国一流 高校 的 “ 三 国杀 ” 再 余全部 为教 育部 直属 重点 院校 。 由于 历 史原 因 , 这 些 度 把 高校 生源 竞争 大战 置于 公众 关注 的焦 点 。 高校 多集 中在经 济相 对发 达 的东 部地 区 , 从教 育 机会
年份 自主
招生
试点
2 o 0 l
2 0 0 2
Ⅻ 3
2 0 0 4
2 o 0 5
2 l J (
2 O 叮
2 O 吣
2 o 0 9
2 0 1 0
∞1
均等 角 度看 , 这 既涉 及 到 起 点 的均 等 , 又涉及 到结 果 的均 等 。 北京 、 上海 、 江 苏三省 ( 市) 的高 校入 选 自主招

高校招生制度与社会公平问题分析

高校招生制度与社会公平问题分析

高校招生制度与社会公平问题分析近年来,高校招生制度已经成为了国内社会公平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既定的高校招生体系下,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面对着不同的晋升机会,而这种现象也引发了社会的争议。

本文将从高校招生制度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角度分析高校招生制度与社会公平问题。

一、高校招生制度的现状高校招生制度是指国家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实施的,基于一定的考试成绩、个人成长经历的选拔机制。

根据国家对高校招生制度的要求,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主要包括高考招生、非高考招生两种方式。

其中,高考招生涵盖全国范围,是目前我国招收本科生的主要方式;而非高考招生则包括自主招生、推荐免试、艺术类招生等多种形式。

虽然高校招生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但其并未实现真正的公正公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高校招生制度问题分析1. 地域差异问题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地域差异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往往会对招生录取造成影响。

以高考招生为例,不同地区的高中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有部分学校和地区的学生非常难以走向更好的大学,也就意味着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会受到限制。

同时,一些典型的高考状元出现在较为富裕的省份,这也反映了地域差异对于高考成绩的影响。

此外,各地方对于高校招生的政策也带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一些区域的推优机制普遍存在,有些地区的学生可以推荐到大学进行面试,此类政策相对于普及度不高的地区存在明显的劣势。

2. 家庭背景问题家庭背景对于高校招生也有致命的影响,优越的家庭背景可以成为某些学生成为优秀大学生的基础条件。

首先,一些优越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术研究,获得更好的成绩和荣誉。

同时,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有限但有针对性的考试辅导。

然而,一些贫困家庭缺乏教育资源和机会,这些学生在竞逐高校招生时难以与其他考生相提并论。

在实际招生中,高校有时也会将优惠政策等捆绑在一些社会背景良好的学生身上,这也反映出高校对于家庭背景的重视程度。

探讨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公平与效率

探讨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公平与效率

探讨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公平与效率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公平与效率的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是指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一种招生方式。

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可以更加灵活地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招生录取效率,同时也能确保选拔出更加符合学校要求的优秀学生。

本文将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平与效率进行探讨。

一、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平性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平等性原则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应遵循平等性原则,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公平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公平性原则体现在招生标准上,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学术成绩、综合素质和特长,而非仅依赖于特定的竞赛成绩或家世背景。

2. 多元化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应鼓励多元化,尊重不同类型的人才选拔标准,确保选拔出的学生能够适应不同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氛围。

这种多元化表现在高校可以从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招生,如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科技创新特长生等。

3. 透明度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应具有透明度,将招生政策、程序、结果等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高校在制定自主招生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期待,尤其是针对那些渴望进入高校的优秀贫困学生,应采取合理的招生政策,确保他们享有公平的竞争机会。

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效率性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效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拔人才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通过选拔优秀的学生,可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效率。

这种选拔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 提高招生录取效率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可以更加灵活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各种创新的招生方式和程序,提高招生录取效率。

例如,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测试评价标准,或者采用不同的面试方式,从而选拔出更符合学校要求的优秀人才。

论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

论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

论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作者:孙玉凤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15期摘要:作为一种新型人才选拔方式,高校自主招生的实施有利于高等教育公平。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自主招生在区域、学校和考试方面产生了公平性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

关键词:高校自主招生教育公平问题应对措施一、高校自主招生有利于教育公平公平的教育既要让所有学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又要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最适合自身的发展[1]。

全国统一高考按成绩录取学生,使一部分在某方面有突出优势的考生因为成绩的限制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这部分考生来说现行高考制度是不公平的。

自主招生是获得自主招生资质的高校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对优秀生源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以确保该部分考生能够顺利考入本校的招生方式。

其作为一种新型人才选拔方式,招生对象、招生范围、考试内容和形式与全国统一高考有很大差别,使高校不再完全按照高考成绩排队录取考生,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定终身的现象。

实施自主招生可以把那些有特殊才能,却因为统一高考分数的限制失去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人才选拔出来,根据他们在自主招生测试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

这样即便高考分数未达到该校在当地的投档线,但仍有可能被录取,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同时,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5%以内,招生名额用学校预留计划,不占用分配给各省市的招生计划指标,既给各地优秀考生提供了参加统一高考之外的机会,又不占用其它考生的名额。

这样,既使每个学生拥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又兼顾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利于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二、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自主招生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录取模式,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公平,但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自主招生的区域公平问题。

论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

论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
■墨
论 高 校

自 主 招 生 的 公 平 性
剥、 凤 玉
( 州大学 教育学院 , 肃 兰州 兰 甘 700 ) 3 0 0
摘 要 : 为 一 种 新 型 人 才 选 拔 方 式 , 校 自主 招 作 高
录取 模 式 , 拔 了 一批 优 秀 人 才 , 一 定 程 度 上促 进 了高 选 在 等教 育 的公平 , 作 为一 种 新 生 的制 度 , 在 具体 的操 作 但 其
据 ; 完 全 自 主 招 生 高 校 以 自行 组 织 的 测 试 成 绩 作 为 录
取 依 据 , 考 成 绩 只 作 为 参 考 。高 校 在 招 生 自主 权 方 面 高
存 在 着 不 公 平 的 现 象 , 能 够 自 主 招 生 特 别 是 完 全 自 主 招 生 的 高 校 , 可 以 根 据 自 己 人 才 培 养 的 特 点 通 过 自行


高 校 自 主 招 生 有 利 于 教 育 公 平
围 , 至 有 些 高 校 只 针 对 当 地 考 生 进 行 , 非 所 有 中 学 和 甚 并 学 生 都 能 获 得 自主 招 生 资 格 , 主 招 生 几 乎 成 了 城 市 考 自 生 的 专 利 。 有 关 统 计 数 据 显 示 ,0 0 获 得 自 主 招 生 资 据 2 1年 格 的 学 生 中 农 村 学 生 所 占 比例 不 足 l % , 旦 、 海 交 大 O 复 上
的 完 全 自主 招 生 只 针 对 上 海 当 地 考 生 进 行 ,完 全 剥 夺 了
公 平 的 教 育 既要 让 所 有 学 生 享 受 平 等 的受 教 育 机 会 , 要 让 每 个 学 生 得 到 最 好 、 适 合 自身 的 发 展 …。 全 又 最 国 统 一 高 考 按 成 绩 录 取 学 生 ,使 一 部 分 在 某 方 面 有 突 出 优 势 的考 生 因为 成 绩 的 限 制 失 去 了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的 机 会 , 这 部 分 考 生 来 说 现 行 高 考 制 度 是 不 公 平 的 。自 主 招 对 生 是 获 得 自 主 招 生 资 质 的 高 校 通 过 自行 组 织 的 考 试 。 对 优 秀生 源 给 予 不 同程 度 的 加分 ,以确 保该 部 分 考 生 能 够 顺 利考 入 本 校 的招 生方 式 。其作 为 一 种 新 型人 才 选 拔 方 式 , 生 对 象 、 生 范 围 、 试 内容 和 形 式 与 全 国统 一 高 招 招 考 考 有 很 大 差 别 ,使 高 校 不 再 完 全 按 照 高 考 成 绩 排 队 录 取 考 生 , 变 了 以往 一 张 考 卷定 终 身 的 现象 。 施 自主招 生 改 实 可 以 把 那 些 有 特 殊 才 能 . 却 因 为 统 一 高 考 分 数 的 限 制 失 去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机 会 的 人 才 选 拔 出 来 , 根 据 他 们 在 自主 招 生 OU ni . ̄中 的 表 现 给 予 不 同 程 度 的 加 分 。 这 样 即 便 高 考 分 数 未 达 到该 校 在 当地 的投 档线 , 仍 有 可 能 被 录取 , 但 使 人 人 享有 平 等 的接 受高 等 教 育 的机 会 。 时 , 主招 生 录 同 自 取 人 数 控 制 在 试 点 学 校 年 度 招 生 计 划 的 5 以 内 . 生 名 % 招 额 用 学 校 预 留 计 划 ,不 占 用 分 配 给 各 省 市 的 招 生 计 划 指 标 , 给 各 地 优 秀 考 生 提 供 了参 加 统 一 高 考 之 外 的 机 会 . 既 又不 占用 其它 考 生 的 名额 。 样 , 使 每个 学 生 拥有 平 等 这 既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校自主招生问题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校自主招生问题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校自主招生问题我国自2003年实行高校自主招生以来,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起公众对于其公平性的广泛质疑。

必须继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改革,完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控制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名额,加强对自主招生的监督管理,扩大农村学生录取名额,保证高考成绩在录取中的权威性,才能确保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公平性。

[标签]教育公平自主招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因其处在探索阶段,相关机制尚未成熟,公众对其公平性颇有不满情绪,所以政府和高校应正视并密切关注、深入研究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积极寻求化解方案。

一、自主招生: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是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

近几年高校自主招生受到了公众的空前关注。

目前国内80所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中,有33所高校组成了4个联盟,展开生源争夺大战。

自主招生所占当年录取生的比例已经超过50%。

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权力的扩大,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自主招生的本源目的是为特长显著和综合素质特别高,但是在高考中不能充分发挥出水平的这两种学生进入名校开出一条绿色通道。

从制度设计来看,它是将特长生考试的覆盖面稍稍扩大了一些。

因此,可以说特长生招生制度是为了弥补统一招生制度的某种缺陷而制定的,是提高生源质量的一一种举措。

自主招生不唯分数论成败,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有利于引导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同时也扩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未来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趋势所在。

二、教育公平:公众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质疑自2003年由教育部推出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后,报刊和网络上每年都有大量文章,指出自主招生考试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社会公众一直未曾中断对其公平性的质疑和抨击。

对自主招生公平性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机会公平性的质疑按照现在的自主招生模式,是只让很少的人进人面试。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与实施效果分析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与实施效果分析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与实施效果分析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自主招生政策不仅对高校的录取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学生的选拔标准和录取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实施效果。

首先,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公平地选拔优秀的学生。

与传统的统一高考录取制度相比,自主招生政策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仅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

通过选拔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高校希望能够挖掘更多有特长和潜力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和科研创新项目。

这样的政策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业之外进行更多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活动,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在面试和评审环节中更加具备竞争力。

然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也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公平的情况。

学校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导致不同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存在差异。

其次,由于自主招生政策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没有特长或能力不足而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此外,自主招生政策对学生的体验和心理压力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评估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可以从录取数据方面来综合评估。

可以通过比较高校自主招生录取率与高考录取率以及学生录取后的表现来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其次,可以从学生的满意度和适应度来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

可以通过对自主招生学生的调查和采访,了解学生对于入学后的学习和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大学环境和学习要求。

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招生政策的对比来评估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效果。

综合来看,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选拔优秀学生的目的。

其通过多元化的选拔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实施成效分析_公平性与效率性的视角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实施成效分析_公平性与效率性的视角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实施成效分析_公平性与效率性的视角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在中国教育改革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选拔优秀学生的能力,并为高校提供更多质量高、具有特殊能力和潜力的学生。

本文从公平性与效率性的角度,对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实施的成效进行分析。

首先,从公平性的角度来看,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可以为一些优秀学生提供额外的选拔机会,扩大高校招生的多样化。

传统的高考制度只能通过标准的考试分数来选拔学生,而自主招生则通过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兴趣特长和实践经历来进行选拔,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这样一来,一些在传统高考中可能表现不突出,但在其他方面有特长和优势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发展和展示的机会,实现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其次,自主招生制度还能提高高校的选拔效率。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大、考生数量众多,仅仅依靠传统高考的分数排名来选拔学生,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而自主招生制度则能够将优秀学生筛选出来,大大缩减高校的选拔范围,提高招生效率。

通过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高校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培养潜力学生,增加高校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然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自主招生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公正现象。

由于自主招生需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判标准相对主观,容易出现评委之间的主观偏见和裙带关系。

这就使得一些学生无法公平地参与竞争,导致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其次,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对高校而言也是一种负担。

高校需要组织考察团队、制定考察方案,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进行选拔。

这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高校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自主招生制度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应加强对考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考察评价的公正性。

通过权威的培训,提高考官的专业素质和公平评价的能力,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合作,共同分担自主招生带来的负担。

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共同选拔学生、共同使用资源,降低成本和工作量。

自主招生的公平分析

自主招生的公平分析

自主招生的公平分析
选拔途径的多元化:自主招生让学生除了高考之外,又多了一条通往
中国顶尖大学的道路
考察内容的多样化:自主招生的高校自主命题,并有面试的环节,考
察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选拔程序的复杂化:目前高校自主招生主要有两种选拔程序:
校长实名推荐制和联校考试+面试+高考的模式。

优势群体:来自东部沿海城市的学生,他们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具备更多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优势。

弱势群体:来自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经济条件、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学习环境都不如优势群体的学生。

由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选拔途径的多元化、考察内容的多样化还是选拔程序的复杂化,对优势群体的学生而言,都是有利的,自主招生为他们在高考之外又开辟了一条通往顶尖大学的道路,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多机会进入顶尖大学;但是对弱势群体的学生而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很难进入到自主招生这条道路上来,因此与优势群体的学生相比较,他们进入顶尖大学的机会更小了,自主招生政策让弱势群体的学生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这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马太效应的出现:优势群体的学生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其优势,巩固其已有的地位;而弱势群体学生则日益被边缘化,更加无力改变其命运。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

国际学 者 常用 它来 分 析 公 共 政 策 的公 共 选 择 理 论 , 和本 文 拟 探讨 的问题 契合 ,遂采 用 这 一理 论 作 为本
文 的一个 分析工 具 。 公 共 选 择 理论 的研究 要 旨在 于探 讨 公 共 政 策制
从公共选择理论视野出发 ,每个 主体都有各 自
最 大 化 ; ( )政 策 主 体 都 在规 避 着 政策 风 险与 损 3 失 ; ( )各 主体 的 “ 4 利益博 弈 ”状况 决定 了政 策 的
成败。
育政 策 的 实施 过 程 ,主体 因素是 一 个 不可 忽 视 的思
考维度 。任何一项教 育政策最终都是 由具体 的 “ 主
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方面 ,作 为一个教育机构 , 其本身有追求升学率 ,增加社会美誉度 ,以吸引优 质 生源 的 内在 利益 。另 一方 面 ,机构 中的个人 也 是 “ 经济人” ,也有各种职称、收入 、地位等利益纠葛 , 还有外来权力与金钱 的腐蚀。所 以,本应肩负诚信 推荐 的重 要 责 任 ,但 现 实 出现 中学 “ 良不 推 优 ” 推 甚至 推荐 不符 合要 求 学生 的现 象 ,提供 虚假 材料 的
本 文 基 于公 共选 择 理 论 这几 个方 面 的假设 作 为 分析框架 ,对高校 自主招生政策进行因素分析。高 校 自主招 生 政 策实 施 过程 涉 及 多个 政 策 主体 ,主要
深入解读政策内部结 构 ,也可以藉此判断政策整体
运行 状 况 。笔 者 在考 虑 理论 分 析 工 具 的时 候 ,发现
有 以下三方主体 :政策制定者 ,即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和 高 校 ;政 策执 行 者 ,即高 中 ( 高 级 中学 ,以 各 下简称高中) ;政策实施对象 ,即考生。笔者对这一 政 策实施 过程 中各 方利益 诉求 及策 略选 择进 行分 析 ,

高校自主招生公平性问题探析

高校自主招生公平性问题探析

高校自主招生公平性问题探析作者:王珊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02期【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里,高校自主招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措施,不管是对于人才的选拔还是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国家的高校自主招生存在公平性问题,这种不公平渗透到起点、过程和结果环节,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对于学生群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是笔者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的具体分析。

【关键词】教育公平高校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是高校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的,必须遵循公平的原则展开,通过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录取的行为,自2003年以来,国家的自主招生政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高一高考模式,但是我国现在的高校自主招生又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是具体分析。

一、高校自主招生起点公平问题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起点的公平性是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前提,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地域性差异等导致偏见较多,实际上扩大了招生社会阶层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充分考虑农村考生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不利于实现教育的均衡性。

事实上,很多高校对于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求较高,我们很多平凡的学生难以达到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不公平性。

而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如果连自主招生的门槛都没有进入就更不用说成功参加自主招生了。

二、高校自主招生过程公平问题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进行高校自主招生时会花费较多的费用,这些成本费用会导致贫困家庭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几率降低,在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时,不仅需要考试费、资料费还需要车旅费、食宿费等,如果再加上家长的陪送,参加一所学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成本动辄上千。

所以很多贫困学生由于经济方面的影响不能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不仅如此,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内容和方式倾向于城市化,很多农村学生由于条件的影响在理解自主招生的考试问题时理解比较狭隘,但是全国统一的试卷和合格线导致这一过程的不公平性。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自主招生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之一。

为了提高高校招生的公平性和多样性,许多高校开始实行自主招生政策。

然而,这种政策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对教育公平产生了影响。

首先,自主招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传统的高考制度,通过标准化考试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全国的考生提供了公平的比较机会。

而自主招生政策则允许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进入自己学校的学生,从而导致了地区间、学校间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背景和社会资源可能成为影响录取的主要因素,而非他们的学术能力和潜力。

这势必会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损害教育公平的实现。

其次,自主招生政策也可能加剧了学校之间的不平等。

由于自主招生政策的实行,一些知名和优质的高校通常会吸引更多的申请者,而一些较为普通的高校则可能面临申请者减少的局面。

这样一来,优质高校可能在录取上更加挑剔,而较普通的高校则被迫放宽录取标准。

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剧学校间的差距,导致一些高水平的学生只能进入普通高校就读,限制了他们未来发展的机会。

因此,自主招生政策可能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剧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另一方面,自主招生政策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自主招生允许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招收更加符合学校要求的学生。

这样一来,学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人才,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自主招生也让学生在录取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往往只能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而忽略了其他潜能。

自主招生政策允许学生通过面试、论文、综合素质等多种评估方式,展示自己的多方面能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公平的机会。

为了解决自主招生政策可能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高校应该公开透明地公布自主招生的录取标准和过程,避免背景和社会资源成为主要的录取因素。

其次,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自主招生政策的监管和指导力度,确保各高校招生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高校如何实现招生公平性和公正性

高校如何实现招生公平性和公正性

高校如何实现招生公平性和公正性高校招生工作关系到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实现招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是高校肩负的重要责任,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招生政策是实现公平公正的基础。

招生政策应当明确招生的目标、原则和标准,确保其具有清晰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教育资源差异,避免因政策漏洞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比如,对于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增加他们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同时,要确保招生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频繁变动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完善招生录取机制是关键环节。

高校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仅依靠高考成绩这一单一指标来选拔学生。

除了学术成绩,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品德修养、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经历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潜力和能力,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性。

在录取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既定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录取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所有的录取信息应当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让考生和家长能够清楚地了解录取的依据和过程。

加强招生信息的公开与透明至关重要。

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官方网站、招生宣传手册、新闻发布会等,向社会公布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录取分数线、录取结果等重要信息。

对于考生和家长的咨询,要做到及时、准确、耐心地解答,消除他们的疑虑。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接受社会各界对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

招生工作队伍的素质也是影响公平公正的重要因素。

参与招生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熟悉招生政策和流程,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要加强对招生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杜绝任何形式的违规操作和徇私舞弊行为。

对于违反招生纪律的人员,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招生公平公正的有力手段。

高校内部应当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招生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探讨高校自主招生:创新与公平

探讨高校自主招生:创新与公平

探讨高校自主招生:创新与公平高校自主招生:创新与公平的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自主招生在选拔人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校自主招生是指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对某些具有特殊潜质的考生,通过面试、测试等环节,给予其一定的优惠或特长生资格,以便选拔优秀的人才。

这一招生方式既体现了高校的自主性,又体现了公平性。

本文将从创新和公平两个方面,对高校自主招生进行探讨。

一、创新性高校自主招生作为一种全新的选拔人才方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新。

传统的科举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选拔人才方面。

而高校自主招生则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设计出更为合理的选拔标准,充分发挥高校的独特优势,选拔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校自主招生的创新性还表现在其选拔方式上。

传统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主要依靠文化考试和体能测试,而高校自主招生则将面试、测试等环节融入其中。

这样的选拔方式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考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让考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高校自主招生还可以通过设置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学生来报考,从而提高招生质量。

二、公平性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也是其吸引力的所在。

虽然高校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自主性,但其本质仍然是选拔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公平性是最重要的原则。

高校自主招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平等权利,为所有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首先,高校自主招生在招生标准上应该公平。

不论考生的背景、家庭和地域等,都应该对其进行平等的对待。

在招生标准上,高校自主招生应该依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设置相应的考试科目和面试项目,以考察考生的特长和综合素质。

其次,高校自主招生的招生过程应该公平。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考生应该有平等的机会了解高校的情况,并且所有考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参加面试和测试。

为了保证公平,高校还应该邀请独立的招生监督委员会,对招生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此外,高校自主招生还应该优先照顾边远、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研究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研究

五、总结
标准与程序、资源配置和监管机制等因素。我们还探讨了自主招生价值对高 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的影响以及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对自主招生的价值影 响。
谢谢观看
四、结论与建议
2、加强监督机制:应建立健全的高校自主招生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不 公平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与建议
3、增加透明度:高校自主招生过程应增加透明度,确保录取结果的公正和公 平。
4、强化政策引导: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教育公 平,特别是在选拔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时给予更多的和支持。
四、结论与建议
5、推广成功经验:对于那些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应 进行总结和推广,以促进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与效率。
四、结论与建议
6、提升公众认知:通过媒体和教育机构等渠道,加强对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 宣传和解释,提高公众对这一制度的认知和理解。
四、结论与建议
7、持续研究与发展: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 持续的研究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变化。
四、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对自主招生的价值影响
声誉和竞争力;其次,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可以提高人才选拔的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程序以及资源配置方式,选拔出真正符合高校培养要 求的学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可以促 进教育公平和社
四、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对自主招生的价值影响
三、自主招生价值对高校自主招 生公平与效率的影响
三、自主招生价值对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的影响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自主招生对于弥补单一评价体系、促进高校 特色发展和激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价值在高校自主招生过 程中也会对公平与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校招生政策与公平性问题

高校招生政策与公平性问题

高校招生政策与公平性问题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如何确保公平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高校招生政策与公平性问题,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招生政策的演变1. 计划经济时期的招生政策在计划经济时期,高校招生主要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政策。

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生的基本权益,但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很多优秀学生无法进入理想的大学。

2. 改革开放以来的招生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高校招生政策逐渐放宽。

自1985年起,我国开始实行自主招生制度,允许部分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需求,自主选拔学生。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高校招生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高校招生公平性问题的表现1. 地域差异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高校招生存在地域歧视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的考生更容易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而欠发达地区的考生则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2. 家庭背景影响家庭背景对高校招生公平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方面。

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更多的机会,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则难以享受到同等待遇。

3. 高考移民现象高考移民是指考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录取机会,选择到其他地区参加高考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域歧视,影响了高校招生的公平性。

三、提高高校招生公平性的对策建议1. 完善招生政策针对地域差异、家庭背景影响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政策,确保每个考生都有公平的竞争机会。

例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当地学校的教学质量;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2. 加强监管力度对于高考移民等违规行为,应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

同时,加强对高校招生过程的监督,确保招生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3. 推广多元化评价体系在高校招生中,应逐步推广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高校招生政策分析

高校招生政策分析

高校招生政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招生政策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人的思维出发,对高校招生政策进行分析。

一、公平与平等在中国文化中,公平和平等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

因此,在高校招生政策中,公平和平等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实行统一的高考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进入高等教育。

这种制度确保了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减少了贫富差距对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影响。

然而,中国的高考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选拔标准,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有些学生可能在其他领域有特长,但由于高考成绩不够理想,无法进入理想的高校。

另一方面,高考制度对学生的压力非常大,容易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二、多元化与特长中国的招生政策逐渐向多元化和特长发展方向转变。

政府鼓励高校在招生时更加注重学生的特长和综合素质。

例如,一些高校通过面试、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等方式选拔学生,以此扩大招生的范围和多样性。

这种转变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综合素质和特长的重视。

中国人普遍认为,学生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术成绩,而应包括思维能力、领导才能、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因此,高校招生政策的多元化和特长导向,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然而,多元化招生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特长招生可能导致一些学生过于专注于某个领域,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学科。

另一方面,特长招生也可能受到一些不公平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

因此,高校在实施特长招生政策时,需要更加公正和透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公平的机会。

三、地区平衡与发展中国的高校招生政策也注重地区平衡和发展。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发展。

这种政策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于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视。

审视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公正性

审视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公正性

审视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公正性沈娜【摘要】自主招生制度本身蕴含着公正原则,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又欠缺公正原则,在“实然”和“应然”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针对这一问题,以公正的视角审视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对其进行公正性解读,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几点保障自主招生制度公正性的建议,以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能日臻完善、成熟。

%While surveying the university autonomous enrollment system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stice, this paper reinterprets the impartiality of this system. Autonomous enrollment system itself contains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 however, it lacks of justic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re still exists a large gap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In view of such a problem, the paper analyzes its causes in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way. Meanwhile, it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tect the fairness of autonomous enrollment system, for this system being perfect and mature day by day.【期刊名称】《扬州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15)003【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公正性;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作者】沈娜【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9.22近年来,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化决 策 。个体 行为 的有 限理 性 引致 自主招 生公 平
缺失。
公 共 选择 理论 以新 古典 经 济学 的基 本假 设 、原 理和 方法 作 为分析 工具 ,分 析 政治 学 问题 。公共 选
1 .政 府 的 “ 经 济 人 ” 范 式 。公 共 选 择 理 论 认 为 ,政 府 官 员 的决 策 是 为 了追 求 自身 利 益 ,如 高 薪 、公 共声 誉 、权力 、提 升 ,与上 下级 或邻 近组 织 比较获 得分 配 预算等 ,而非公 共利 益或 社会 福利 的 完 善 J 。政 府 制 定 高 校 自主 招 生 政 策 ,其 “ 经 济
高校 自主招生 政策 对改 革评 价 和选 拔机 制 ,推 动素质 教 育 ,以及 扩 大高校 办 学 自主权 具有 重要 意 义 。高校 自主招生 政策 ,作 为 教育公 共 政策 ,应 为 公 共利 益 而作 ,体 现 公 正 性 和 公 平 性 的伦 理诉 求 , 使 每个 学 生都 有公 平 的机会 参 加 自主招 生 ,不 因家
择理 论认 为 ,政治 是 经 济交 易 过程 的延 伸 , “ 经 济 学家 们 可 以 根 据 交 易 范 例 来 观 察 政 治 和 政 治 过 程。 ” _ 1 在行 动 能 力 内 ,人 们 被 认 为 是 理 性 利 益 的
最大化者 。政治行为主体也是 “ 经济人 ” ,为 了实
的公 平性 问题 。

公 共 政 策 实 施 过 程 涉 及 的 主体 包 括 政 策 制 定 者 、政 策执 行者 和政 策实 施对 象 ,高校 自主招生 政
公 共 选 择 理 论
策相关主体则包括教育行政部 门、试点高校 、高 中 学 校 、考生 ,各 行为 主体 为追 求 自身利 益 ,采取 个
庭 社会 经 济地 位 、地域 和学 校 的差别 而 受 到不公 平
现 利益 最大 化 ,而进 行理性 行 动 。政治 家在 政府 组
织 中 ,表面 上是 为 了公共 利益 服务 ,实 际上 都 以各
自的利益诉求为 目 标 ,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该
理 论 主要有 以下 四个 方 面 的 假设 : ( 1 ) 政 策 过 程
黄 梦杰
( 华 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 2 0 0 0 6 2 )
[ 摘要 ]在公共选 择理 论视角下 ,高校 自主招生政策相关利益 主体 ,包括政府 、高校 、高中和考生都是理 性 “ 经济人” ,为 了追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 ,采取个人化决 策。各 主体 “ 经 济人 ”行 为范 式 、利 益集 团的非 均 衡 博弈 以及教育寻租 等制 约 自主招生公平性 。因此 ,为 了推 动高校 自主招 生公平 ,需 要权衡 各行为 主体 的利 益 ,使政策 向弱势群体倾斜 ,并建 立和完善有效监督机制 。 [ 关键词 ]高校 自主招生 ;教育公平 ;公共选择理论 [ 中图分 类号 ]G 6 4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6 4 9 3( 2 0 1 5 )0 5— 0 0 5 1 — 0 6
[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2— 0 3 [ 基金项 目]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究 项 目 “ 教 育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视 野下 的 中小 学 班 级 适 度 规模 研 究 与评 价 ” ( 0 9 Y J C 8 8 0 0 3 4 ) [ 作者简 介]黄梦杰 ( 1 9 9 1 一 ) ,女 ,湖北 大冶人 ,华 东师 范大学 教育学部 教育 经济研究 所硕 士研究 生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教育 经济和教育政策 。
第 1 6卷
第 5期
集 美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J i me i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1 6 No . 5
2 0 1 5年 9月
S e p . 2 0 1 5
公 共 选 择 视 角 下 高校 自主 招 生政 策 公 平性 分 析
。 自主招
二 公 共 选 择 理 论 视 角 下 高 校 自主 招 生政 策公 平 性 阐释
( 一) “ 经 济 人 ” 行 为范 式 :高校 自主 招 生 政
策 公平 缺失 的内在原 因
生政 策涉 及 哪些 主体 ?该政 策 如何 在利 益 的博弈 中 产 生 ?利 益博 弈 如何 制 约 自主招 生 政 策 的公平 性 ? 笔者试 图从公 共选 择 理论 的视 角探究 自主招 生政 策
5 2
集美大学学报
第 1 6卷
性 ” 体 现在 以下 两点 :
不及 城市 发达 地 区 的学 生 ,导致农 村 考生 在 自主招
( 1 )高 校 自主 招 生 权 有 限性 。政 府 出 台 高 校 自主招 生政 策 ,迎合 教育 改革 与发 展 的需要 ,表 面 上是 为 了促进 高校 招生选 拔标 准 的多样 化 ,满 足人 才 的个 性 化需求 ,但 从 学校 自身来 说 ,是 为 了缓 解
的待 遇 。根据 公共 选择 理论 ,政策 执行 过程 中 ,每 个 相关 主 体 都 是 理 性 “ 经 济 人 ”,追 求 利 益 最 大
化 。每个主体都有各 自的利益诉求 ,任何一项公共
政 策 的制 定 与实施 是 多方 主体 利益博 弈 的结 果 。 因 此 , 自主 招生 实质 上是 教育 场 域 中的利 益角 逐 ,利
涉 及多 个 政 策 主体 ,每 个 主 体 都 有 各 自的利 益诉 求 。( 2 ) 各政 策 主体 始 终 是 理 性 地 追 求 利 益 最 大 化 。( 3 )政 策 主体都在 规避 政策 风 险与 损 失 。 ( 4 ) 各 主体 的 “ 利益 博弈 ” 结 果决定 了最后 的政 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