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
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
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
7的乘法口诀之后,学习8的口诀,然后又安排了去商店购物这样一个实际解决问题例题,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9的乘法口诀之后又编排了一个例题。
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课时安排8课时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数学二年级教案反思(精选6篇)
数学二年级教案反思(精选6篇)数学二年级教案反思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3、出示课题:旋转二、新课学习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
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
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
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
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
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在与⽣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
购物是每个孩⼦都经常性接触的⾏为,孩⼦们可以在熟悉的⽣活场景中进⾏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较枯燥、抽象的数字⽣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选择商品的⾃主性较⼤,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的⾃主性选择,⼜增⼤了全体学⽣练习的数量。
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来复习、巩固、提⾼。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
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才能学的⼜清楚,⼜不⼗分紧张。
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算时候⽤了开⽕车的⽅式,不利于⾯向⼤多数学⽣,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 《连加连减》是⼈教版数学⼆年级上册第⼆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教学的,是前⾯所学计算⽅法的综合练习。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计算能⼒。
学⽣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的。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学⽣⾃主探讨学习。
⼼理学家⽪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取得尽可能⼤的结果,⽽⾸先在于教会学⽣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如何学习,让学⽣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一、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先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角同时将角抽象出来(初步认知角的),接下来摸角(感受角),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造出角(创造角),其次再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找找教室周围的角。
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教师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最后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教学的重要知识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其实我也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
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教学想法及教学思路还好,比如用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大小,为了证实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但学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
后来在另一个班我立即作了调整,放手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学生有的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再出示钟面上两个相差不多的两个角,引导学生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有的学生借用一个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来用重叠的方法比。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我先用实物剪刀做示范,把剪刀张开,角变大了,合起角变小了,剪刀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变。
接着,我把黑板上画的一个角的一条边沿长,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没有变,再把另一条边延长,体会角的大小还是没有变。
然后学生思考:如果把两条边缩短呢,这个角的大小会不会变?通过演示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教版⼩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除法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标是通过学习使学⽣初步学会解答“把⼀个数平均分成⼏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个数按照每⼏个⼀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的数学思维能⼒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是使学⽣初步学会解答“把⼀个数平均分成⼏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个数按照每⼏个⼀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是使学⽣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个⽅⾯做得⽐较理想: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性。
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教材,从教材出发却⼜不局限于教材。
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能⼒,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
(1)⼒求进⼊⽣活情景。
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也更愿意学了。
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除法解决的问题。
这是同学们⽣活中经常发⽣的,是符合现实⽣活的。
“每组有⼏⼈?”“可以分成⼏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发现⽣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求体现探究性学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
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
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我执教的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例1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进入课堂本部分内容是本学期的开篇内容,但是解决问题又是学生最困难的问题,因此,有一个好的开端是十分重要的。
我用书本上的情境,以谈话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愿意发现知识。
二、还原课堂,让学生做主人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为已经有了上学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并不是十分困难。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将自己的思路呈现在课堂上。
三、回归实践,让练习伴随练习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或许有人会说,新知才是主题,但是没有了巩固的新知,只是一粒沙子,微不足道,所以适当的练习十分重要,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并没有以量取胜,而是用简单的三道题来完成这一环节,但是难度确实层层递进。
固然,一节课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足的地方,在本节课的处理上我过于放手课堂,让学生发散思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自己并不能够有一个规范的书写方式。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乘法口诀是学生解决乘法运算的重要钥匙,因此,它的教学可算得上是乘法计算教学的奠基石,显得尤为重要。
《表内乘法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
通过表内乘法二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以下几点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有以下反思:1、联系生活实际,产生学习需求。
二年级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二年级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二年级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是在学生学习了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1-6的乘法口诀理解深刻,背诵熟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7、8、9的口诀和解决问题,知识比较简单。
六单元试卷至今没有来到,我们只好找了学生的试卷复印了给全体学生做,其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争论,这道题是这样的:求5个8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式为①5+8②5+5+5+5+5+5+5+5③5×8,应该选第三个答案,但是学生和一些家长都感觉不对,他们说既然求5个8的和,那就应该列加法,乘法是求的积,我只好再给学生重新讲解:求5个8的和,以前没学乘法时我们可以列式为:8+8+8+8+8,现在我们学了乘法了,用乘法表示相同数的加法更加简便,所以求5个8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表示:5×8或8×5,这道题只有5×8这个答案是对的,学生这才明白,这说明学生和家长都非常爱思考,爱质疑,这是非常好的习惯,但是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乘法的意义还没有真正理解。
这几天共复印了三份试卷给学生做,这些试卷题目多数还比较简单,我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我再挑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统一讲解。
通过这几次做题,我发现一些学生做题时读题非常不认真,短短几个字的题目要求,有的学生都漏字,例如有一道题要求是列竖式计算,有一个男生自己大声读着:列式计算,读完马上大声喊:老师,列式计算怎么算,列什么式子?有的学生读题非常不认真,不深入。
有的学生是因为认字少,理解能力差,所以对题意理解错误。
总之,我发现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情况千差外别,这是导致学生成绩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本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一开始从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要点,并进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最后得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试着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数学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而服务,最重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2课时秋游本节课的设计结合具体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循序渐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时会出现在计算时十位退一后,忘记把十位减一的情况,教学时应加强培养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强调相同数位对齐的同时,不要忘记退位减法的正确计算。
第3节星星合唱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星星合唱队》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中,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解决日常生活中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情境,比较轻松地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学生对加法、减法的计算已经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
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从而领悟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运算规律,突破教学重点,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单元购物第1节买文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其实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一起或单独购物的经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
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学习和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
本单元的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 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的计算结果编出乘法口诀,逐步提高要求。
7的乘法口诀是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的;8的乘法口诀以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的;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的。
总体看,逐步提高了抽象程度。
2. 解决问题的编排上也是逐渐加深的。
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
先用摆图形的实例引入,再用摆物与推想来解决计算问题,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8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1个例题。
创设超市的情境直接把学生带入生活画面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9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一个乘车问题,用乘法口诀更加方便快捷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内容编排设计上逐步增强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7、8、9的乘法口诀,乘法竖式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是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起来更加困难。
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其主要知识点:1. 7~9的乘法口诀。
2. 运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已熟练掌握2~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有了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
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对于编制7~9的乘法口诀以及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对乘法竖式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能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使口诀由抽象到具体逐步形成。
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_2
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解决问题,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学生的数学素质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教学本身来看,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引起学生去思考,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或求证性的问题情境,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意义上,解决问题最终的目的是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学生为本,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读统计图表”一课时,可将书中的主题图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课前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并将收集的数据以简洁的方式记录下来。
上课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示同学们收集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由于是全员参与,数据又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真实数据,所以学生情绪高涨,思维的参与度极强。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周围,只要用心就会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常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训练。
其实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很多,关键是学生能否感受到,并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摆脱习惯方法的干扰;引导学生跳出原来的解题模式。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获得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反思第一单元加与减课题:谁的得分高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连加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已经学过,这节是数字变大了,三个数连加的笔算方法尽管在形式上有些变化,但它们的算理是相通的。
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从表中收集数学信息,看哪些学生能找出或找全表中的数学信息,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向学生渗透了观察表格的两种常用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的习惯。
通过让学生观察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展示淘气和笑笑不同思考角度,鼓励学生能够读懂他人的想法,能够与他人对话。
课题:秋游教学反思: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无论是朗读,还是语言表达,抑或是课堂纪律。
这一节课的效果可以说基本达到了。
学生最后的齐读读得很流利,也富于感情,说话训练也能够说出来,写字的时候,在自己的本子上以及习字册上也都写了出来。
但是对于学生的个别朗读,我还需要给更多的学生一些机会。
课题:星星合唱队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针对题目中有关键字如毕业,加入,借出,还回,卖出,运进……大家都能轻松写出加减混合算式,但针对叔叔:我比你大29岁,阿姨:我比叔叔小5岁,淘气今年8岁,阿姨今年几岁呢?这类型学生就有点糊涂了。
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要计算阿姨的年龄,需要知道叔叔的年龄,要计算叔叔的年龄,需要知道淘气的年龄,一步一步推算出我们的问题。
课题:练习一课题:买文具教学反思:《买文具》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上完本节课,部分学生对除法的竖式计算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师应讲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和格式上的要求:1、如果除数大于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一位数;如果除法小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两位数.2、试商时,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来试商,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于除数,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去除,除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表内乘法(一)”,这个单元主要涉及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同时也收获了一些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个单元的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的把握
在这个单元中,我需要对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进行讲解。
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我通过实际例子和直观操作来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和用途。
在讲解2-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比如通过计算卡片、儿歌等方式。
2. 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这个单元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直观操作、游戏等。
通过讲解,我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和用途;通过直观操作,我让学生看到乘法的实际应用;通过游戏,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3. 学生学习的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得比较好,
但是对于2-6的乘法口诀掌握得不够好。
有些学生出现了记忆混淆的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及时复习、加强练习、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等措施。
4. 未来教学的改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加强学生对于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我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此外,我还需要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总之,这个单元的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经验,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帮助。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梨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
如“把15支粉笔、15根圆珠笔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 学生有很多种分法。
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
接下来的环节分扑克牌的设计我觉得很有必要。
在学生们不知道总数的情况下,同学们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种分法,有一张一张的分,有2张2张的分等等。
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3、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
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
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梨这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
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在呈现《花园》一课的情景图时,我不是一下子将图全部展示出来,而是用简笔画依次呈现3种动物及其数量信息,这样学生的情绪极其高涨。
在提问解答之后,呈现草地上的花朵时,我故意只画了2朵白花,然后告诉学生提示信息:红花数是白花的4倍。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课桌有多长》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二课《课桌有多长 》。本节课主要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测量的 知识,由于课桌本身就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物体,会使他们产生亲切感。而 课题的设疑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热情,《课桌有多长》是学 习长度单位的起始课,要让学生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 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 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刻度尺。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先 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 “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哪段长度是1厘米呢?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 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 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 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 长度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 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 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 “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 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 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 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7)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7)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1课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用竖式计算,在学习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时,课上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为学习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做准备。
本课难在计算过程上,连加算式,可将算式用两个分开的竖式计算,或者用连加竖式计算,突出两种方法异同之处,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连加、连减列竖式计算的异同之处,将重复的部分省略,简化写法。
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提醒学生列竖式时规范书写格式。
对于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平时计算时不要求学生必须列连加竖式计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熟练程度确定选用哪种方法。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多边形,课上出示情境图,请学生尝试找出窗格图案上的三角形,并在图案上描出来,利用多媒体辅助,将描出的三角形图案直观演示出来,再让学生依次尝试描出有四条边的图形、五条边的图形、六条边的图形,并请学生进行演示,再一一向学生简介像这样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还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进而接着向学生追问像这样有七条边的图形叫做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识五边形、六边形,知道多边形的命名方法。
对于在钉子板上围出多边形,课前让学生提前准备钉子板,先让学生围出三角形,再依次围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巡视边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感受相同边数的多边形也有很多不同的形状。
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多边形顶点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通过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使学生认识到是几个几相加,每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是几个几相加,再向学生新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帮助学生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教学例题时,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兔有3堆,每堆2只,有3个2只;鸡有4堆,每堆3只,有4个3只。
在例二中,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几个几相加,引导学生观察每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4个2相加可以列乘法算式4乘2或者2乘4,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第【1】篇〗《8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2到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对“乘法口诀的结构”和“口诀与口诀之间的关系”已经有过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学指导的形式。
首先通过主题图的展示,让学生完成表格,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分析表格上,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交流时我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能灵活地在总结、评价中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且评价语言丰富,富有启发性,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使课堂鲜活起来。
在学生分析完表格之后,我将口诀编写的部分交给学生完成,学生能很快的将口诀编写出来,并尝试着背诵。
本节课,我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交流得到结论,并能很好地阐述出来,同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整堂课,教学的气氛很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课后在作业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乘法口诀时经常会把两位数中的“十”字写掉,在课堂上我没有让学生反复的多读几遍口诀,导致他们记忆不深刻,出现漏写现象,这也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第【2】篇〗学生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
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猜谜”及教学课件“算螃蟹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7的乘法⼝诀》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7的乘法⼝诀》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7的乘法⼝诀求商》,在预习作业中安排学⽣⽤1~6的乘法⼝诀求商和⽤7的乘法⼝诀求积,并让学⽣说出所⽤的乘法⼝诀,让学⽣明⽩“⼝诀”在计算乘除法中的作⽤,为学⽣顺利地运⽤7的乘法⼝诀求商做准备,也便于学⽣把⽤1~6的乘法⼝诀求商的⽅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教材有意识的选取贴近学⽣⽣活的做花环的实际问题为素材,让学⽣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中找到有⽤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然后结合⾃学提纲进⾏⼩组交流学习。
学习菜单: 1、观察:⼀共有⼏朵花? 2、如果每7朵扎成⼀个花环,可以扎⼏个花环?你能列式解答吗? 3、如果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朵花?你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 4、在⼩组⾥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让学⽣动⼿操作,通过提出的问题,⼩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从实际操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法,在交流中获得启发,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从⽽利⽤数量关系正确的解决问题。
这样让学⽣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主动探索的热情,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
使学⽣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在活动中去思考、探索、发现、应⽤。
《补充练习》上有这样⼀道题,把42个苹果平均分给明明和他的6个同学,每⼈分到多少个?由于题中隐含了⼀个条件,⼀共有⼏⼈?学⽣读题不仔细,没有看清条件明明和他的6个同学,就是⼀共有7⼈这个数学信息,绝⼤部分的学⽣都列出了:42÷6=7(个)。
讲评时,通过要求学⽣仔细读题,说说把42个苹果平均分给了⼏个⼈?这7个⼈是怎么算出来的?通过引导帮助学⽣理解题意。
教育学⽣读题时⼀定要细⼼体会题意,多读⼏遍,审清题意,才能下⼿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配以多道计算题加以练习。
这样纯粹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强化计算训练,单调重复地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而且信息量少,思维狭窄,未能把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未能通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
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
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
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
本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例如摆学具时,学生能用乘法、口诀、估计、画圈、倍数关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了!
四、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认识余数。
在自主探究中,以租船的情境引入,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
“限乘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了什么是余数。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画、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老师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余数有时候是“进一法”而有时候是“舍余法”。
对比“进一法”和“舍余法”,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问题。
五、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还存在一些不足:
1.在介绍竖式写法时,教师说的过多,语言不够精炼。
2.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调控的不及时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发言评价的不够准确具体。
3.用“进一法”和“舍余法”,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