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作业1
(完整版)发酵工程_题库及答案.doc
1、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及其产生菌的特点?A.蛋白酶表达产物一般分泌至胞外,能利用廉价的氮源,生长温度较高,生长速度快 ,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安全性高,得到 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白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能利用廉价的培养基或生产废物。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
安全性高,得到 FDA的批准的菌种。
C.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温度较低,安全性高,能利用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D.抗生素生产性能稳定,产量高,不产色素,,能利用廉价原料 F.氨基酸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2、工业化菌种的要求?A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B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C.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D.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E.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F.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4、讨论:微生物(包括动、植物)可以生产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及到工业化生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为何只有特定的微生物才具有大量表达的潜力?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对遗传信息作选择性的表达,实现代谢的自动调节。
代谢的协调能保证在任何特定时刻、特定的细胞空间,只合成必要的酶系(参与代谢的多种酶)和刚够用的酶量。
一旦特定物质的合成达到足够的量,与这些物关系支持细胞自身的增殖(生产细胞),不支持(人的)目的产物的过量生产(生产特定的初级代谢产物)。
而工业化生产要求特定表达某种或某类物质,只有正常代谢被打破,代谢协调失常的微生物才能达到要求5、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 6、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发酵工程作业
发酵工程作业玉米酒精发酵工艺一、酒精发酵是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如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等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在高等植物中,存在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并习惯称之为无氧呼吸.二、机理酒精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的是属于厌气性发酵,进行着无氧呼吸,发生了复杂的生化反应。
从发酵工艺来讲,既有发酵醪中的淀粉、糊精被糖化酶作用,水解生成糖类物质的反应;又有发酵醪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小分子的蛋白胨、肽和各种氨基酸的反应。
这些水解产物,一部分被酵母细胞吸收合成菌体,另一部分则发酵生成了酒精和二氧化碳,还要产生副产物杂醇油、甘油等。
三、酒精发酵的生产流程特点在投产前必须先经过破碎处理。
目前在国内上有一部分产量较小的酒精厂,采用间歇蒸煮,原料不经粉碎,就直接将块状或粒状原料投入生产,但大部分中等规模以上的酒精厂,原料多经二次粉碎,然后进行高压连续蒸煮,有利原料的受热面加大,更有效地达到蒸煮的要求。
在高温高压过程中,引起原料细胞的组织破裂,使存在于细胞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
蒸煮温度由于原料的品种与规格不同而有差异,通常为130—150℃,但经过粉碎的原料,其蒸煮所须的温度较低,大约120—130℃。
高温处理除了使淀粉糊化,便于淀粉酶起糖化作用外,还可把附着的有害杂菌杀死。
根据发酵醪注入发酵罐的方式不同,可以将酒精发酵的方式分为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三种.(一)间歇式发酵法间歇式发酵法就是指全部发酵过程始终在一个发酵罐中进行.由于发酵罐容量和工艺操作不同,在间歇发酵工艺中,又可分为如下几种方法:1.一次加满法此法是将粉浆或糖化醪冷却到27-30℃后,接入糖化醪量10%的酒母,混合均匀后,经60~72小时发酵,即成熟.2.分次添加法生产时,先打入发酵罐容积三分之一糖化醪,接种发酵,隔2—3小时后,加第二次糖化醪,再隔2—3小时,加第三次糖化醪.如此,直至加到发酵罐容积的90%为止.从第一次加糖化醪直至加满发酵罐为止,其总时间不应超过l0小时.3.连续添加法此法适用于采用连续蒸煮、连续糖化的酒精生产工厂.先将一定量的酒母打入发酵罐,然后流加.一般从接种酵母后,应于6-8小时内将罐装满.4.分割主发酵醪法此法适用于卫生管理较好的酒精工厂,其无菌要求较高.将处于旺盛主发酵阶段的发酵醪分出1/3—1/2至第二罐,然后两罐同时补加新鲜糖化醪至满,继续发酵.(二)半连续发酵法半连续发酵是指在主发酵阶段采用连续发酵,而后发酵则采用间歇发酵的方式.在半连续发酵中,由于醪液的流加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一组数个发酵罐连接起来,使前三个罐保持连续发酵状态.第三罐满后,流入第四罐.第四罐施加满后,则由第三罐改流至第五罐,依次类推.第四、五罐发酵结束后,送去蒸馏.洗刷罐体后再重复以上操作.第二种方法是由7—8个罐组成一组罐,各罐用管道从上部通入下-罐底部相串连.第一只罐加入1/3体积的酒母发酵,随后在保持主发酵状态下,流加糖化醪.满罐后,流入第二罐,第二罐醪液加至1/3容积时,糖化醪转流加至第二罐.第二罐加满后,流入第三罐,然后重复第二罐操作,直至末罐.最后从首罐至末罐逐个将发酵成熟醪蒸馏.(三)连续发酵1、连续发酵工艺由于具体操作方法的不同,连续发酵工艺可分为如下三种:(1)循环连续发酵法(2)多级连续发酵法(3)双流糖化和连续发酵2、连续发酵的优点(1)提高了设备利用率(2)提高了淀粉利用率(3)省去了酒母工段(4)便于实现自动化酒精发酵生产流程下面以博大生化公司玉米发酵制酒为例分析其(1)调控原理(2)调控指标(3)调控方法(4)异常生产现象及其处理方法。
2023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发酵工程 作业(浙江版)
2023届一轮复习浙科版发酵工程作业(时间:40分钟)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需要适宜的条件1.(2022·温州三模)下列有关实验中无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涂布器在使用前只需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B.动物细胞培养基中的血清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过滤灭菌C.含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的培养基用500 g/cm2压力灭菌30分钟D.实验操作前,打开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和过滤风进行灭菌,30分钟后一起关闭答案B解析涂布接种时,将保存在75%酒精中的涂布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待涂布器上火焰熄灭后使用,A错误;动物细胞培养基中的血清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过滤灭菌,以保证不被杂菌污染,B正确;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通常采用500 g/cm2,112 ℃灭菌30分钟,防止葡萄糖焦化;含有尿素的培养基,不能加热灭菌,高温会使尿素分解,通常使用细菌过滤器进行除菌,C错误;实验操作前,打开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和过滤风进行灭菌,30分钟后关闭紫外灯,D错误。
2.(2022·柯桥适应性)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杂菌的污染。
下列有关无菌操作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超净工作台处于紫外灯和过滤风打开状态时,人必须离开B.高压蒸汽灭菌时,只要压力达到设定要求锅内就可达到相应温度C.密闭空间内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在照射前可喷洒消毒液D.用乙醇和次氯酸钠处理过的外植体需经无菌水清洗后才可用于组培答案B解析当超净工作台处于紫外灯和过滤风打开状态时,人必须离开,以免造成伤害,A正确;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需要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尽后,才能关闭排气阀,以保证锅中的高压只来自于水蒸气,从而能随着加热的进行将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若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则会出现锅内压力达到要求,而温度并没有达到相应要求的现象,B错误;紫外线能破坏DNA结构,照射前,适量喷洒消毒液,可强化消毒效果,C正确;用乙醇和次氯酸钠处理过的外植体需经无菌水多次冲洗后才可用于组培,D正确。
肇庆学院发酵工程作业题附答案电子版(2012年10级生技用)
第一章发酵:泛指培养生物细胞(含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来制得产物的所有过程。
包括:1)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
2)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
发酵工业: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酶、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酶加工,以获得产品的工业。
发酵工程: 是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生物技术: 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发酵工业的范围:1、以微生物细胞为产物的发酵工业2、以微生物酶为产品的发酵工业3、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产品的发酵工业4、生物转化或修饰化合物的发酵工业5、微生物特殊机能的利用第二章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诱变育种:利用各种被称为诱变剂的物理因素和化学试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航天育种:利用空间环境高真空、微重力和强辐射的特点,在宇宙射线辐射的作用下,使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异,从而选育出优良菌种杂交育种: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的方法原生质体融合:就是把两个亲本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用加以瓦解,使菌体细胞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膜包裹着的球状体(称原生质体)。
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使之混合,由聚乙二醇(PEG)作为助融剂,使它们互相凝聚,发生细胞融合,接着两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DNA重组技术:是指按人的意志,将某一生物(或供体)的遗传信息在体外经人工与载体相接(重组),构成重组DNA分子,然后转入另一生物体(受体)细胞中,使被引入的外源DNA片段在后者内部得以表达和遗传1、什么是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2、试述从自然界中筛选工业微生物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调查研究,试验方案设计,标本采集,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方法:1)采样2)样品的预处理3)纯种分离4)生产性能的测定3、简述诱变育种的主要程序。
发酵工程试卷及答案
发酵工程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葡萄糖效应:1942年Monod在讨论大肠杆菌利用混合碳源生长时,发觉葡萄糖会抑制其它碳源的利用,例如大肠杆菌在含乳糖和葡萄糖的培育基中,优先利用葡萄糖,并只有当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头利用乳糖,这就形成了在两个对数生长期中间的第二个生长停滞期,即消失了“二次生长现象”,用山梨醇或乙酸代替乳糖,也有类似的结果。
2、次级代谢:微生物在肯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3、组成酶:在正常培育条件下,不管有无诱导物,能合成的酶。
如参加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的酶类。
4、微囊化:是固定化的一种,通常用一层亲水性的半透膜将酶、辅酶、蛋白质或细胞包围在微珠状的微囊内,实现固定化的目的。
5、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产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并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
6、实罐灭菌:将培育基置于发酵罐中用蒸汽加热,达到预定灭菌温度后,维持肯定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温度,然后接种发酵,这叫做实罐灭菌,又称分批灭菌。
7、单细胞蛋白:主要指酵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蛋白质资源。
是具有应用前景的蛋白质新资源之一。
8、协同反馈抑制: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抑制反馈调整方式。
例如多粘芽孢杆菌在合成天门冬氨酸族氨基酸时,天门冬氨酸激酶受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协同反馈抑制。
假如仅是苏氨酸或赖氨酸过量,并不能引起抑制作用。
9、固体发酵:是利用各种植物性原料,按生产的要求和菌种的特性进行适当的配比,经过灭菌接入预先培育好的菌种,在曲室或发酵池进行发酵。
10、恒化培育保持培育液的流速不变,使培育罐内的养分物质浓度基本恒定,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度的条件下进行繁殖,这种连续培育方式称为恒化培育。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按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将发酵分成三种主要类型,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半连续发酵。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发酵工程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发酵工程作业1.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解析:选D在高压灭菌的操作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待压力表的指针指到零时,打开放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
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完全取下放到一边。
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用其挑取菌落。
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一般将培养皿倒置,在皿底上用记号笔做标记。
滨州模拟)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
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2.(2019·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请分析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③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④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⑤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⑥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⑥解析:选D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和灭菌。
需进行消毒处理的有植物的外植体及操作人员的双手等,需进行灭菌的有器皿、培养基、添加剂(指示剂或染色剂)等。
煮沸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属于消毒;为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家庭制作葡萄酒时所利用的微生物是葡萄表面的酵母菌,故不能灭菌;培养基常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故④⑥操作错误。
3.(2019·乐山联考)下列关于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以洗得彻底B.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C.豆腐上长满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D.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解析:选C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葡萄,然后再去除葡萄的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不能多次反复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发酵工程》练习题题集
《发酵工程》练习题题集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发酵工程的基本过程?A. 培养基的制备B. 菌种的扩大培养C. 发酵产物的分离与纯化D. 发酵产物的市场销售答案:D。
发酵工程的基本过程包括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扩大培养、发酵产物的形成以及发酵产物的分离与纯化,市场销售不属于其基本过程。
2.以下哪种微生物常用于啤酒发酵?A. 乳酸菌B. 酵母菌C. 醋酸菌D. 大肠杆菌答案:B。
酵母菌是啤酒发酵中的关键微生物,通过其代谢作用将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3.发酵过程中,pH值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形成有何影响?A. 无显著影响B. 影响微生物酶的活性C. 只影响产物形成D. 只影响微生物生长答案:B。
pH值是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它影响微生物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形成。
4.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A. 降低温度B. 减少氧气供应C. 优化培养基组成D. 增加污染物答案:C。
优化培养基组成是提高发酵产物产量的常用技术,通过调整营养成分的比例和种类,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5.在发酵工业中,哪种设备常用于大规模的液体发酵?A. 摇床B. 发酵罐C. 培养皿D. 试管答案:B。
发酵罐是发酵工业中常用的设备,特别适用于大规模的液体发酵,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混合效果。
6.下列哪种因素不是影响发酵产物纯度的主要原因?A. 发酵时间B. 提取方法C. 发酵温度D. 发酵液的pH值答案:A。
发酵时间主要影响产物的产量,而不是纯度。
纯度受提取方法、发酵温度和发酵液pH值等因素的影响更大。
7.在发酵过程中,为了维持无菌环境,常采用哪种技术?A. 高温灭菌B. 低温保存C. 紫外线消毒D. 化学消毒答案:A。
高温灭菌是发酵过程中常用的技术,通过高温处理杀死或去除培养基和发酵设备中的微生物,以维持无菌环境。
8.下列哪种发酵产物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应用?A. 青霉素B. 乙醇C. 柠檬酸D. 胰岛素答案:C。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发酵工程一、名词解释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剂,从而使菌体细胞与絮凝剂结合形成絮状沉淀,降低发酵液的上粘度,利于菌体的收获。
(2)固液分离方法:常用到过滤、离心等方法。如果欲提取的产物存在于细胞内,还需先
对细胞进行破碎。沉淀提取法、色谱分离法、萃取法、膜分离技术
(3)精制:初步纯化中的某些操作,如沉淀、超滤等也可应用于精制。大分子
( 蛋白质 ) 精
5、青霉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
6、培养基的连续灭菌称为空消(×) 7、在微生物杀虫剂中,引用最广泛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他用来毒杀鳞翅目和双翅目的害
虫。(√) 8、在分批发酵中,最好的收获期是指数生长期。 (×)
9、奶制品的发酵主要是一种叫大肠杆菌的微生物的作用。
(×)
10、固体垃圾进行填埋处理时,必须留有排气孔。 (√) 11、目前,人们把利用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
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等几类。(√) 18、发酵产物的产量与成品的质量, 与菌种性能及 孢子和种子的制备情况密切相关。 (√) 19、在发酵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 pH,对于需氧微生物还要进行搅拌和通气。(√) 20、通用式发酵罐和自吸式发酵罐是机械搅拌式发酵罐。(√)
四.简答
1、工业上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加热至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 程称为实罐灭菌,也叫间歇灭菌。
在冷却到接种温度, 这一工艺过
10 、种子扩大培养 :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
面活化后, 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 ,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②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能耗少,设备较简单;
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可以是农副产品、工业废水或可再生资源,
专题8 生物技术与工程之发酵工程 一、基础考法全面练
专题8 生物技术与工程之发酵工程一、基础考法全面练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酒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B.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酸的原理C.制作泡菜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和CO2的原理D.家庭制作泡菜无需灭菌是因为泡菜汤中的亚硝酸盐可杀死杂菌解析:选A果酒发酵后期,酵母菌无氧呼吸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A正确;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其发酵产生乙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错误;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没有CO2,C错误;家庭制作泡菜无需灭菌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D错误。
2.老坛酸菜,古称殖,《周礼》中就有其名。
土坑酸菜是将芥菜倒到土坑里,这些芥菜并不清洗,放置好后加水、盐等,用薄膜包上,盖上土直接腌制。
下面关于酸菜的制作叙述正确的是()A.土坑酸菜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因为制作前没有清洗灭菌B.老坛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密封C.真空包装的酸菜会因为乳酸菌的大量繁殖而发生胀袋D.由于酸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硝酸盐,因此酸菜腌制需要控制好时间解析:选B因为卫生不达标等原因,土坑酸菜涉及食品安全问题,A错误;酸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故老坛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密封,B正确;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不会产生气体,不会胀袋,C错误;酸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D错误。
3.(2022·德州三模)日常生活中的泡菜、酸奶、果醋等许多食物和饮品都是由发酵技术获得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泡菜、酸奶、果醋发酵的微生物均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B.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坛内增加的液体主要由微生物代谢产生C.家庭自制瓶装酸奶时,需对鲜奶进行高温灭菌,并定期拧松瓶盖D.制作果醋时,可利用果酒作为醋酸菌发酵所需要的碳源解析:选D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增殖方式,进行泡菜、酸奶发酵的菌种为乳酸菌,进行果醋发酵的菌种为醋酸菌,均为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A错误;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坛内增加的液体主要是植物细胞中的水,B错误;高温灭菌会破坏酸奶中的营养成分,且自制酸奶时利用的是乳酸菌,其代谢不产生气体,无需拧松瓶盖,C错误;果醋发酵的菌种为醋酸菌,可以利用酒精产生乙酸,D正确。
发酵工程(1)
一、工业化菌种的要求: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能够利用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不易感染其它种类微生物或噬菌体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二、发酵过程pH变化的原因及其控制:原因:1、基质代谢(1)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
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2)氮代谢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NH3利用后pH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氮源当碳源利用pH上升。
(3)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降2、产物形成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
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洁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
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洁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3、菌体自溶,pH上升,发酵后期,pH上升。
控制方法:1、调节好基础料的pH。
基础料中若含有玉米浆,pH呈酸性,必须调节pH。
若要控制消后pH在6.0,消前pH往往要调到6.5~6.82、在基础料中加入维持pH的物质,如CaCO3 ,或具有缓冲能力的试剂,如磷酸缓冲液等3、通过补料调节pH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糖氮消耗需要进行补料。
在补料与调pH没有矛盾时采用补料调pH如(1)调节补糖速率,调节空气流量来调节pH(2)当NH2-N低,pH低时补氨水;当NH2-N低,pH高时补(NH4)2SO44、当补料与调pH发生矛盾时,加酸碱调pH三、发酵过程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菌分解基质产生热量,机械搅拌产生热量,而罐壁散热、水分蒸发、空气排气带走热量。
这各种产生的热量和各种散失的热量的代数和就叫做净热量。
发酵热引起发酵液的温度上升。
发酵热大,温度上升快,发酵热小,温度上升慢。
发酵工程试题1
发酵工程一、名词解释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1、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2、发酵生长因子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3、菌浓度的测定是衡量产生菌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菌体量的变化,一般前期菌浓增长很快,中期菌浓基本恒定。
补料会引起菌浓的波动,这也是衡量补料量适合与否的一个参数。
4、搅拌热: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中,由于机械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产生可观的热量。
搅拌热与搅拌轴功率有关5、分批培养:简单的过程,培养基中接入菌种以后,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除了空气的通入和排气。
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营养成分的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都随时间变化。
6、接种量:移入种子的体积接种量=—————————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7、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 O2•g菌-1•h-18、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9实罐灭菌实罐灭菌(即分批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加热至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在冷却到接种温度,这一工艺过程称为实罐灭菌,也叫间歇灭菌。
9、10、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发酵工程作业
发酵工程作业发酵工程作业11、再分批发酵过程中,按细胞生长与生产形成的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举例说明。
Ⅰ型:生长偶联产物生成——菌体生长、碳源利用和产物形成几乎在相同时间出现高峰。
产物形成直接与碳源利用有关。
Ⅱ型:生长与产物生成部分偶联——在生长开始后并无产物生成,在生长继续进行到某一阶段才有产物生成。
产物形成间接与碳源利用有关。
Ⅲ型:非生长偶联产物生成——在生长停止后才有产物生成。
产物形成与碳源利用无准量关系。
2、在单级连续发酵过程中,μ=D意味着什么?稳定状态,此时可通过稀释率调节比生长速率3、生物热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生物热大小与如下因素有关:(1)生物热与发酵类型有关: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热比厌氧发酵产生的热多。
(2)培养过程中生物热的产生具有强烈的时间性,生物热的大小与呼吸作用强弱有关:a、在培养初期,菌体处于适应期,菌数少,呼吸作用缓慢,产生热量较少。
b、菌体在对数生长期时,菌体繁殖迅速,呼吸作用激烈,菌体也较多,所以产生的热量多,温度上升快,必须注意控制温度。
c、培养后期,菌体已基本上停止繁殖,主要靠菌体内的酶系进行代谢作用,产生热量不多,温度变化不大,且逐渐减弱。
(3)培养基营养越丰富,生物热也越大。
4、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的选择有哪些依据?根据菌种以及生长阶段选择、根据培养条件选择、根据菌生长情况、5、为了确定最佳的PH值,我们该如何实验?配置不同初始PH的培养基,考察发酵情况6、如何确定发酵罐中的溶氧以及发酵罐的KLa?基于极普原理的电流型测氧覆膜电极;平衡法KLa (Ca-cL)=Qo2X7、对于粘稠的发酵液应选择何种类型的消泡液?较稀的呢?GP的亲水性差,在发泡介质中的溶解度小,所以,用于是稀薄发酵液中要比用于粘稠发酵液中的效果好。
其抑泡性能比消泡性能好,适宜用于基础培养基中,以抑制泡沫的产生。
如用于链霉素的基础培养基中,抑泡效果明显,可全部代替食用油,也未发现不良影响,消泡效力一般相当于豆油的60~80倍。
发酵工程课后作业
1.论述发酵工业染菌的危害、染菌原因分析及染菌如何控制?(1)发酵工业染菌的危害①•生产菌和杂菌同时生长,生产菌丧失生产能力;•在连续发酵过程中,杂菌的生长速度有时会比生产菌生长得更快,结果使发酵罐中以杂菌为主;•杂菌及其产生的物质,使提取精制发生困难;•杂菌会降解目的产物;•杂菌会污染最终产品;•发酵时如污染噬菌体,可使生产菌发生溶菌现象;•消耗营养;•合成新产物;•菌体自溶、发粘等造成分离困难;•改变pH;•分解目标产物;•细菌发酵污染噬菌体导致发酵失败;•杂菌分泌较多蛋白质杂质时,对发酵后处理过程中采用溶媒萃取的提取工艺非常不利,使水相和溶媒之间极易发生乳化。
②对不同菌类的影响:A.细菌谷氨酸:发酵周期短,培养基不太丰富,较少染杂菌,但噬菌体威胁大;肌苷:缺陷型生产菌,培养基丰富,易染菌,营养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菌生长和合成代谢产物;B. 霉菌青霉素发酵:污染杂菌可能导致青霉素水解酶上升,青霉素被破坏,发酵失败;柠檬酸:pH2.0,不易染菌,主要防止前期染菌;C. 酵母菌:易污染细菌以及野生酵母菌;D. 疫苗:无论污染的是活菌、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E.丝状菌发酵被产酸菌污染:pH不断下降,菌丝大量自溶,发酵液粘度增加,过滤困难。
(2)染菌原因分析①种子带菌②无菌空气带菌③设备渗漏④灭菌不彻底⑤操作失误⑥技术管理不善从污染时间看:a)早期污染可能与①②④⑤有关b)后期污染可能与③⑤及中间补料有关从所染杂菌种类看:c)耐热芽孢杆菌:与④有关d)球菌、无芽孢杆菌:与①②③⑤有关e)浅绿色菌落的杂菌:与水有关,即冷却管道渗漏f)霉菌:与④⑤有关,即无菌室灭菌不彻底或操作问题g)酵母菌:与④⑤有关,糖液灭菌不彻底或放置时间较长从染菌幅度看:h)各个发酵罐或多数发酵罐染菌,且所污染的是同一种杂菌,一般是空气系统问题,若个别罐连续染菌,一般是设备问题。
存在发酵罐“死角” :由于操作、设备结构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屏障等原因,使蒸汽不能到达预定的灭菌部位或该部位的冷空气不易在加工过程中排净,从而不能达到彻底灭菌要求。
发酵工程作业
《发酵工程》作业第1次文献综述(字数要求:600—800字,注明文献):发酵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第2次1氮芥是一种化学诱变剂,由于氮芥极易挥发,通常使用它的盐酸盐。
甘氨酸在碳酸氢钠参与下具有解毒功能,请说明其原理并写出解毒化学反应式。
2 微生物选择性分离可分为哪五个步骤?3简述氨基酸产生菌初筛的基本操作。
4 诱变育种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5 简述基因工程菌不稳定性的对策。
6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中聚乙二醇的作用。
7 菌种采用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时添加保护剂的作用。
第3次1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一般采用哪些措施?2如何控制柠檬酸发酵,使之大量积累?3说明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甘油的原因?第4次1某厂发酵生产60000单位/ml的青霉素G,需要多少苯乙酸前体?若苯乙酸前体单耗为:0.337(kg/10亿青霉素),请计算其实际转化率。
(注:1单位/ml的青霉素G相当于0.6微克/ml)2分别计算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青霉素的理论得率。
3 计算红霉素发酵过程中发酵单位为4000U/mL时,理论上需加入丙酸前体多少?(已知红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33,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4 在发酵过程中,当发酵液pH值和氨氮含量都很低时,可通氨来调节pH值和补充氨氮。
试问工业生产中为何避免使用铜制的通氨设备?5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对铁制发酵罐内壁的处理是涂生漆或耐热环氧树脂,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第5次1某发酵罐,内装培养基40m3,在121℃下进行分批灭菌,设每毫升培养基中含耐热的芽孢为107个,不考虑升温阶段的灭菌作用,求理论灭菌时间?若采用连续灭菌,灭菌温度为131℃,此温度下的灭菌速度常数为0.25s-1,求灭菌保温时间?2某发酵罐,内装培养基40m3,在121℃下进行分批灭菌,设每毫升培养基中含耐热的芽孢为107个,已知升温阶段培养基从100℃升到121℃需要20min,考虑这一阶段的灭菌作用,求保温时间?3在121℃下,枯草杆菌FS5239的比死亡速度常数为0.050s-1,梭状芽孢杆菌PA3679的比死亡速度常数为0.030 s-1,嗜热脂肪芽孢杆菌FS1518和FS617的比死亡速度常数分别是0.013 s-1和0.048 s-1,请列出上述微生物在121℃热灭菌时的受热死亡容易程度顺序并分析原理。
发酵工程实验
发酵⼯程实验发酵⼯程实验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实验⼀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的活菌计数(5学时)实验⽬的:1、学习并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法。
2、了解市售酸奶的⽣产⼯艺。
3、掌握乳酸菌活菌计数⽅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乳酸菌在乳中⽣长繁殖,发酵分解乳糖产⽣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在其等电点附近发⽣凝集。
乳酸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物,在⽆氧条件下⽣长繁殖较好,实验室条件下利⽤混菌培养的⽅法,尽可能让乳酸菌在⽆氧条件下⽣长,每个单菌落代表⼀个微⽣物细胞。
实验内容:(⼀)酸奶制作1、10%脱脂奶粉溶解于热⽔(80℃左右)中,充分搅拌均匀,配成调制乳;2、添加蔗糖:为了缓和酸奶的酸味,改善酸奶⼝味,在调制乳中加⼈4-8%的蔗糖。
3、灭菌:⽅法有两种:将乳加热⾄90℃,保温5min;4、接种:往冷却到43-45℃灭过菌的乳中加⼊乳酸菌,接种量为2%-5%。
5、分装:酸奶受到振动,乳凝状态易被破坏,因此,不能在发酵罐容器中先发酵然后再进⾏分装,须是将含有乳酸菌的⽜乳培养基先分装到⼩容器中,加盖后送⼊恒温室培养,在⼩容器中发酵制成酸奶。
6、发酵:发酵的温度保持在40-43 ℃,⼀般发酵时间为3-6h。
发酵终点的确定有两种⽅法:1)检测发酵奶的酸度,达到65-70 T°。
2)倾斜观察,瓶内酸奶流动性差,⽽且瓶中部有细微颗粒出现。
7、冷却:发酵结束,将酸奶从发酵室取出,⽤冷风迅速将其冷印到10℃以下,⼀般2 h,使酸奶中的乳酸菌停⽌⽣长,防⽌酸奶酸度过⾼⽽影响⼝感。
8、冷藏和后熟:经冷却处理的酸奶,贮藏在2-5℃的冷藏室中保存。
9、感官指标1)⾊泽:⾊泽均匀⼀致,呈乳⽩⾊,或稍带微黄⾊。
2)组织状态:凝块稠密结实均匀细腻,⽆⽓泡,允许少量乳清析出。
3)⽓味:具有清⾹纯净的乳酸味,⽆酒精发酵味,⽆霉味和其他外来不良⽓味。
(⼆)乳酸菌活菌检测①、检测培养基:蛋⽩胨15g,⽜⾁膏5g,葡萄糖20g,氯化钠5g,碳酸钙10g,琼脂粉20g,⽔1000ml,115~121℃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浴52℃保温备⽤。
发酵工程习题
发酵工程习题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复习思考题1.发酵的传统概念与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是指什么?2.发酵工程的概念是什么?3.试述微生物工业发酵的基本过程4.发酵工程与传统酿造化学工程相比有什么特点?5.试述微生物发酵技术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特点。
6.分析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同时存在哪些不足?7.发酵工业中使用的发酵罐有什么特征?8.什么是气升式发酵罐,有什么优点?9.发酵过程的优化概念,目的,内容分别是什么?10.工业发酵常见的发酵方式有哪些?其中主流发酵方式是什么?为什么?11.什么是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分析两种发酵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12.连续发酵的特点及不足有哪些?13.什么是固态发酵和混合发酵?14.什么是发酵工程的后处理?发酵工程后处理技术有什么要求?发酵液的特点?15.下游工程中的目的产物有什么特点?16.用图表示发酵工程下游技术的过程。
第二章微生物菌种选育复习思考题1.工业化菌种的要求有哪些?2.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有哪些?3.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4.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是什么?5.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是什么?6.什么是正突变?什么是负突变?什么是结构类似物?7.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8.什么是种子的扩大培养?9.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有哪些?10.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有哪些?11.在大规模发酵的种子制备过程中,实验室阶段和生产车间阶段在培养基和培养物选择上各有何特点?12.菌种复壮的方法或措施有哪些?13.如何防止菌种衰退?第三章发酵机制及发酵动力学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能荷、糖酵解、TCA循环、HMP途径、甘油发酵、初级代谢、次级代谢、反馈抑制、阻遏、同工酶、协同反馈抑制、营养缺陷型、抗性突变株、分解代谢阻遏、代谢控制发酵2.比较糖厌氧发酵和糖好氧甘油发酵的机制3.简述微生物柠檬酸发酵机制4.说明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氧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杨映丽 姓名: 班级:080922 班级: 序号:31 序号:
纤维素酶简介
纤维素酶 (Cellulase):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 (Cellulase): 组酶的总称。 组酶的总称。 应用领域(Applications):食品、 饲料、 纺织、 农 应用领域(Applications):食品、 饲料、 纺织、 ):食品 产品加工、石油开采和资源再生等方面。 产品加工、石油开采和资源再生等方面。 应用前景(Prospect):特别是在利用废弃秸秆生产酒 应用前景(Prospect):特别是在利用废弃秸秆生产酒 ): 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精的生物能源开发方面 ,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研究意义(Research Significance):合理利用与转化这 Significance) 研究意义( 些纤维素资源对于解决工农业原料来源、 能源危机、 些纤维素资源对于解决工农业原料来源、 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层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提供了基础的实验依据. 提供了基础的实验依据.
图片说明
从表 6看 ,无机盐等因子对 CMCp ase的影响 ,通 ase的影响 >D,最佳配方为 过极差分析其影响顺序为 C >B >A >D,最佳配方为 C3B3A1D1 ;方差分析的显著性顺序与极差分析一致. 从表 7看 ,无机盐等因子对 FPA酶活性的影响 ,极 FPA酶活性的影响 >D,最佳配 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影响顺序则为 B >C >A >D,最佳配 方为 B3C3A1D1. 产纤维素酶最佳组合为: 产纤维素酶最佳组合为: KH2PO4 0.01g/mL, CaCl2 g/mL,二级产酶发酵时间 h,聚醚不加 聚醚不加. 0 .006 g/mL,二级产酶发酵时间 120 h,聚醚不加.
3
结论
(1) 采用摇瓶平行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研究培养基的优化组成问 415菌在发酵罐中进行稻草液 题 ,对于以后利用里氏木霉 HC2 415菌在发酵罐中进行稻草液 体深层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工业化试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体深层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工业化试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优 化后的培养基组合能明显提高纤维素酶的活性并缩短发酵时间. 化后的培养基组合能明显提高纤维素酶的活性并缩短发酵时间. /N对纤维素酶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 对纤维素酶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 ].由 (2) 底物浓度及 C /N对纤维素酶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 7 ].由 2 . 415菌对稻草培养基固形物的浓 1实验结果 ,可知里氏木霉 HC2 415菌对稻草培养基固形物的浓 05~ g/mL.超过 g/mL时 度要求为 0 . 05~0 . 07 g/mL.超过 0 . 09 g/mL时 ,酶活性 显著降低. 显著降低.产酶培养基中稻草粉与豆粕粉最佳用量比例为 4∶ 1~6∶ 1 . 2及 3实验结果 415菌利用 (3) 综合 2 . 2及 2 . 3实验结果 ,可知里氏木霉 HC2 415菌利用 培养基的通气量、 稻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时 ,培养基的通气量、 无机盐 KH2 PO4、 2和二级产酶发酵时间对纤维素酶的生成具有显著 PO4、 CaCl 2和二级产酶发酵时间对纤维素酶的生成具有显著 性的影响. 性的影响.优化后的稻草培养基最佳产酶时间能缩短 2 d . 415菌利用稻草液 (4) 表面活性剂聚醚在本实验中对里氏木霉 HC2 415菌利用稻草液 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不显著,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不显著,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2 一级种接种量等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正 交试验
2 . 1
表 2
实验因素水平安排
一级种接种量等正交试验因子及水平安排表
表 3
一级种接种量等因子摇瓶正交试验 CMC酶活性结果分析 CMC酶活性结果分析
表4
一级种接种量等因子摇瓶正交试验 FPA酶活性结果分析 FPA酶活性结果分析
从表 3看 ,一级种接种量等因子对 CMCp ase的影 ase的影 C,最佳配方 响 ,通过极差分析其顺序为 D >B >A > C,最佳配方 方差分析的显著性顺序与极差分析一致. 为D1B3 A2 C1 ;方差分析的显著性顺序与极差分析一致. FPA酶活性的影响 酶活性的影响, 从表 4看 ,一级种接种量等因子对 FPA酶活性的影响, >A,最佳配 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顺序均为 D >B >C >A,最佳配 方则为D 方则为D1B3 A2 C1. 产纤维素酶最佳组合: 产纤维素酶最佳组合:一级种接种体积分数为 15% , h,一级种培养时间 h,通 二级产酶发酵时间 168 h,一级种培养时间 24 h,通 mL.对比 气装瓶量 50 mL.对比 9号实验数据 ,两者结果基本 吻合; ase酶活性最高平均为 吻合; CMCp ase酶活性最高平均为 85 . 56 U /mL; FPA酶活性最高平均为 FPA酶活性最高平均为 11 . 78 U /mL.
2 . 3
无机盐等因素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正交试验 实验因素水平安排
2 . 3 . 1 表 5
无机盐等正交试验因子及水平安排表
2 . 3 . 2
表 6
实验结果及分析
无机盐等因子摇瓶正交试验 CMC酶活性结果分析 CMC酶活性结果分析
表 7
无机盐等因子摇瓶正交试验 FPA酶活性结果分析 FPA酶活性结果分析
1
1.3
材料和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722S分光光度计 电热恒温水浴锅; 722S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 台式冷冻离 分光光度计; 心机; 全温摇瓶柜. 心机; 全温摇瓶柜. 1.4 酶活性测定方法 羧甲基纤维素酶与滤纸糖酶活性 FPA)活 1.4.1 羧甲基纤维素酶与滤纸糖酶活性 ( FPA)活 性 (CMCp ase)测定 ase)测定 DNS 1 ] WOOD TM, MCCRAE S l . Sinergis m bet ween enzymes involvement in the s olubilizati on of native cellul ose[ J ]. Adv Chem Ser,1979, 18 (1) : 1812 209 . [ 2 ] LEE R L, PAUL J . Micr obial cellulase utilizati on: fundamentals and biotechnonlgy[ J ]. Microbi olMol Bi ol Rev, 2002, ( 9) :5062 577 . [ 3 ] 谭 宏 ,谢小保 ,莫 勇. 里氏木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 究 [ J ].工业微生 物 , 1996, 26 (1) : 72 11 . ].工业微生 [ 4 ] 蒋传葵.工具酶活力测定 [M ].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 1982 . 蒋传葵. ].上海: [ 5 ] 陈和利.正交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简便计算法 [ J ].药物流行病学 陈和利. ].药物流行病学 杂志 , 1998, 7 (1) : 402 42 . [ 6 ] 黄彬汉. 聚醚对提高纤维素酶的活力初步研究 [ J ].微生物学通 黄彬汉. ].微生物学通 报 , 1987, 14 (1) : 62 8 . [ 7 ] J I RKU V. Effect of C /N rati o and cellul ose type on the cellul olytic activity of free and i mmobilized Trichoderma reesei[ J ]. ProgBi otechnol, 1996, (11) : 1362 139 .
1
1、1 1、2
材料和方法
菌种 里氏木霉 (Trichoderma reesei) 培养基 1、2、1 斜面培养基 PDA培养基 PDA培养基. 培养基.
1、2、2 麸皮0.02g/mL, 一级种摇瓶培养基 麸皮0.02g/mL, 葡萄糖0.03g/mL, 5.5葡萄糖0.03g/mL, (NH4)2SO40.0015g/mL, pH 5.5-6.0 1、2、3 二级产酶摇瓶基础培养基 pH5.5豆粕粉 ,无机盐等 , pH5.5-6.0 稻草粉 ,
2
结果与讨论
2 . 1 二级产酶培养基稻草粉与豆粕粉的 用量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表 1 二级产酶培养基稻草粉与豆粕粉用量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从表 1可知 ,稻草粉与豆粕粉的质量比为 4∶ 1时 , CMCp ase 酶活性较高 ,平均为 85 . 88 U /mL;当 6∶ 1时,FPAase的活性 /mL;当 FPAase的活性 较高。平均为9.8U/mL。 较高。平均为9.8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