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 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 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境界,体现社会主 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 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 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可避 免地出现了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样化现象。 • 在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 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 当前形势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在新 的形势下鲜明地亮出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和精神上的旗帜; 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成员的思想独立性 和观念差异性不断增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日益频繁 的情况下,明确地树立一个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相适应的价值准则,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 系。
•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从电视、报纸 看到司法人员进行“权钱交易”的知法犯 法的案例。 • 这种徇私枉法的行为通常会从有关的“私 人关系”、“掌握权力者”或“特殊权利 者”那里得到利益回报。这种以出租司法 权力换取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行为直接损害 着社会的公平正义,违反法律界定与保护 权利的基本原则,极大地影响了特色社会 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 ,阻碍特色社会主义 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 2007年党的“十七 大”,首次将“建 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纳入报告 中。指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辅导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辅导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背景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导价值观念,折射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人心、凝聚社会共识。
在当前社会发生大变革、大转换、大调整的时代,很有必要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性和时代感,把人心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和道德操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树起一座精神灯塔,指引我们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背景1、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支配和调节着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
第一、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及可变性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易改变的。
就整个社会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
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
第二、价值观具有多元性由于每个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以及在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条件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尽相同。
不同的价值主体或同一个价值主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同一件事情会做出多样化的价值选择,这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及其体系。
2、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社会或人的诸多价值观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
(如:自由、民主、尊严、生命、爱国、平等、公平等)3、核心价值体系:任何国家、民族、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都是复杂多元的,但无论人们的价值观分化到何种程度,总有一种价值体系处于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这种价值体系就是这个民族或国家在具体历史时期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
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历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面临着“四个深刻的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经济、文化日趋多元的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态势。
国门打开后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文化,也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带来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和错误思潮。
这是一种客观趋势和显著进步,但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给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带来新的考验。
如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增强其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主流的声音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制约,主流文化也会受到错误思想、思潮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就会泛滥成灾,甚至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任意修改、随意解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会在社会上蔓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经验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首先,富强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富强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保障人民的福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民主是一种政治权利,也是一种社会文明。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
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次,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文明是国家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文明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社会风尚。
只有实现了文明,才能提升国家的文化品位,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
此外,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和谐是社会的基本属性,也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和谐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氛围。
只有实现了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另外,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属性。
自由是一种人权,也是一种社会制度。
只有实现了自由,才能保障人民的个人权利,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平等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理念。
只有实现了平等,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
公正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社会理念。
只有实现了公正,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者,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_欧阳军喜
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有效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非公有制经济为经济发展营造蓬勃生机,激活市场竞争机制,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使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并使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文化制度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既要正视文化多样化的需求,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发展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在社会制度方面,坚持公平正义,倡导和谐互助的社会理念。
正视社会差异,扶助弱势群体,主张机会均等,实现公平,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社会管理创新要探索出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制度。
要强化制度保障,激发社会活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五)提升制度建设自觉,树立制度权威,培育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提升制度建设自觉,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提升制度建设自觉,就是要进一步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提升制度建设自觉,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否则,制度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
提升制度建设自觉,还要注意把握制度建设的规律性。
树立制度权威,是制度能够顺利运行的基本前提。
树立制度权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决不能将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
只有树立制度权威,人们才能自觉遵守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制度也才能发挥作用。
树立制度权威,就是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
培育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是制度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
专升本政治的中国特色核心价值体系
组成部分。
在专升本政治课程中,学习和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国家的根本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在本文中,我将围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主题。
1.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内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这些价值观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精神和价值取向。
2.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对我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产物。
它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了的理论观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时代要求。
3.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与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社会实践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4.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激励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在政治课程中,深入理解和学习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结通过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探讨,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它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在专升本政治课程中,学生应该按照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繁荣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文化解读
的态度 反 应 较 为冷 漠 、 们 彼此 缺 乏 足够 的信 任 的 人 政 治现 象 , 种 现象 非 常 不利 于 凝 聚 在一 个 旗 帜 下 这
共 同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的政治信仰是马克思 主 义、 毛泽 东 思 想 、 小 平 理 论 和 “ 邓 三个 代 表 ” 要 思 重
此 外 , 心价 值 体 系建 设 也 是 对 中 国共 产党 长 核
我认为 : 社会 主 义核心 价 值体 系 的本 质是 一 种 政 治
文化。
第一 ,社会 主 义核 心价值 体 系首 先要体 现 的是
政 治性 原 则。
当前 , 会 上 存 在 一 种 政 治 信 仰 迷 惘 、 政 治 社 对
型 和 变革 , 经济 体 制 深 刻变 革 , 会 结 构 深 刻变 动 , 社
利 益 格局 深 刻 调 整 , 思想 观念 深 刻 变化 。这 种 空 前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建 设 是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收 稿 日期 :0 2 0 — 1 2 1— 3 1
作者简介 : 陈
提 出建 设社 会 主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 是我 们 党 的思 这 想 文化 建设 上 的一 个重 大 的理论创 新 。
( ) 二 市场 经 济下 重视 意识形 态领域 的 必然要 求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最新 成 果 武 装全 党 、教 育 人 民 , 用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共 同理 想凝 聚力 量 , 以爱 国主 用
力 ” 再 到 “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是 兴 国之 魂 , , 社 决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指我国在领导全国人民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这个体系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方面。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提出和确立,为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思想动力和价值动力。
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深度解读,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历史上,我国一直注重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强调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一传统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了延续,体现在对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的强调上。
这种深刻的历史根源,决定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文化底蕴。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广度也体现在其对社会各个领域的覆盖。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来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
在政治上,它强调民主、法治和公正,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导。
在经济上,它强调敬业、诚信和友善,推动了经济发展的道德建设。
在文化上,它强调民族自信、文明交流,促进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在社会上,它强调平等、和谐、爱国等价值,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了基础。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度上是全面的,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具体的指导作用。
它的形成和确立是我国特有的,是我国长期执政实践的结晶,是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定和深入宣传实施,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有利于引导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奋力前行,有利于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
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
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
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
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一是主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明确的主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的内在根据在于它的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倡导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公平正义)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1、社会组织机制健全、2、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3、人民群众安居乐业、4、社会保持安定团结)4、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含义包括(1、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2、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3、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内容是(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2、保护耕地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意义是(保证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思想)道德建设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理想建设)和(道德建设)。
5、公民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6、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7、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8、社会公德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9、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就是(1、真是无欺、2、遵守承诺和契约、3、市场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道德保障之一)10、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核心价值体系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基本概念
1、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一般是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具体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以及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如,人生价值,金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比如,绝大多数人认为奉献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一味索取是无价值的人生。劳动奉献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原因及基本内容
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原因及基本内容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决定”中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要命题。
而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七大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加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原因首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直接原因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样,将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其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原因就是为了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观念。
其中最根本的是树立价值观的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
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了一些陈旧的观念和落后的思想桎梏,形成了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从而使人们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体现了其理论创新的发展要求。
第三,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原因就是为了全党全国人民提供一个统一的精神动力。
在几大文明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根本,其中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这是由其地位、作用决定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四,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原因就是为了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主导思想观念多元化的趋势。
政治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政治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政治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指导思想。
它包含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人民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原则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进行理解。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普遍遵循的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十二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们的基本需要。
首先,富强是国家的根本目标。
其含义是经济富裕、军事强大、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富强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其次,民主是人们的基本权利。
民主价值观表明了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享有平等参与和决策的权利,倡导民主政治、民主法治和民主文化的发展。
再次,文明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追求。
文明价值观强调文化的繁荣和文明的进步,提倡人们的文明行为和文明举止。
和谐是人们安居乐业的新理念。
和谐价值观鼓励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推动社会的稳定、繁荣和进步。
自由与平等是人们的基本权利。
自由价值观倡导个人和社会自由的发展,平等价值观强调人人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公正是社会的基本原则。
公正价值观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法治是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
法治价值观强调法律的权威,倡导根据法律办事,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
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爱国价值观通过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鼓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敬业是对工作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
敬业价值观倡导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提倡追求职业发展和创造价值。
诚信是人们的基本品质。
诚信价值观要求人们秉持诚信的原则,遵守合同、守信用,在社会交往中建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友善是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和和睦的态度。
政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视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二个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立了思想基础。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统一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和行动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价值观指引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推动社会的进步。
它们强调人民至上,注重人民的人权和自由,倡导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全面发展和繁荣。
这些原则不仅在政府决策中起到指导作用,也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和发展,倡导创新和科技进步,提倡劳动创造和合理分配。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着经济发展的规范,促进着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环境,推动着全体人民共享经济成果的目标。
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尊重传统文化,倡导现代文明,推崇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它鼓励艺术和文学作品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家认同感。
它还强调宪法和法律的尊重,倡导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并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指导。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和谐和公正,倡导自由和平等。
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鼓励人们平等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治理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它推动着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促进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增强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
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
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
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体现,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四个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全社会价值取向的根本指针,是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形成了孔孟之道、礼乐之邦、诗画之乡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念,注重的是人伦道德、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强调的是自我修养、人伦关系和社会和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孝道忠孝、仁爱礼仪、谦和谨慎等为核心,强调儒家的“仁者爱人”、“义者治国”、“礼者安邦”等传统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引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涵与精神追求上存在着显著的契合和统一。
在价值取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民主、法治、平等、公正等重要价值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念具有高度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
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一是主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明确的主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的内在根据在于它的先进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内在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内在逻辑作者:邰哈斯其木格张静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4期[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要基于“理论—历史—实践”的三重维度。
相互影响的共存模式彰显两者融合的可能性,历史的经验揭示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反映两者融合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方式具有“内涵—实质—目标”三位一体的功能,并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实现两者融合的关键是协调好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辩证关系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9)04-0044-06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1](P171)。
这一科学论断,为我们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教化与伦理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与继承发展。
两者的高度契合有利于我们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抵制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一、融合根据:基于“理论—历史—现实”的三重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要基于“理论—历史—现实”的三重维度。
就理论维度而言,相互影响的共存模式彰显两者融合的可能性;就历史维度而言,历史经验彰显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就实践维度而言,现实需要反映两者融合的重要性。
(一)理论维度彰显融合的可能性从理论渊源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任何一种核心价值观都是从这一文化的固有土壤中孕育的,无不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