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交流与陕西地区亲属称谓语的翻译
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学生姓名 刘少坤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王宝利2012年 5月 22日教学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生学号 20108401S039 编 号 ZW2012HYS039总目录论文正文 (6)一、临潼方言血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7)(一)以血亲亲属中父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7)(二)以血亲亲属中母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1)(三)血亲亲属称谓分析 (14)二、临潼方言姻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15)(一)以姻亲亲属中妻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5)(二)以姻亲亲属中夫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6)(三)姻亲亲属称谓分析 (17)三、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几个典型性语言特征 (17)(一)语音方面 (18)1.有同形词异读别称现象 (18)2.存在连续变调现象 (18)3.儿化音现象 (18)(二)词汇方面 (19)1.对古语的保留现象 (19)2.受外来词汇的影响 (19)3.基本无重叠别义的现象 (19)4.同形异指和异形同指现象 (20)(三)词汇的演变发展 (20)1.从简原则 (20)2.从亲原则 (20)3.规范原则 (21)4.个别称谓语使用频率减小,其趋势是消失 (21)附录1.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25)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27)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28)4.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题报告 (29)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30)6.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记录 (32)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摘要:临潼方言属于广义的西安话范畴,归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在词汇方面有着一定的独特之处,尤其在部分亲属称谓方面。
本文主要调查了临潼区的亲属称谓语。
以血亲亲属父系、血亲亲属母系、姻亲亲属妻系、姻亲亲属夫系四方面的亲属称谓词,按照辈份层次、称谓、称谓释义、背称和面称为顺序通过列举、描述和比较,其中包括与普通话亲属称谓的比较,对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作了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具有与汉语普通话亲属称谓体系一样周密细致的区分。
长辈称呼在全球视角下的比较
长辈称呼在全球视角下的比较在全球各个文化和社会背景中,长辈称呼是人们相互间表达尊重和关爱的方式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长辈称谓,反映了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本文将以全球视角探讨不同地区对长辈的称谓,展示他们对家族、年龄和地位的关注。
亚洲地区在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长辈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族结构和尊重长者的价值观念在这些地方是根深蒂固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长辈称呼:1. 中国:在中国,人们通常会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属称呼来称呼自己的长辈。
此外,一些地方方言也有特殊的称谓,如“外公”、“外婆”、“姥爷”、“姥姥”等。
对年长的非亲属,一般称为“先生”、“女士”或者尊姓称呼。
2. 日本:在日本,人们用“父”、“母”来称呼自己的父母,用“祖父”、“祖母”来称呼爷爷奶奶。
此外,在家族和工作场合中,人们通常用“先生”、“女士”来称呼长辈。
3. 韩国:韩国人常常用“爸爸”、“妈妈”来称呼自己的父母,用“外公”、“外婆”来称呼爷爷奶奶。
对他人,人们通常会用“先生”、“女士”来表示尊重。
欧洲地区欧洲各国的长辈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宗教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长辈称呼:1. 英国:在英国,人们通常用“父亲”(Father)和“母亲”(Mother)来称呼自己的父母,用“祖父”(Grandfather)和“祖母”(Grandmother)来称呼爷爷奶奶。
对非亲属长辈,人们一般使用“先生”(Mister)和“女士”(Missus)。
2. 法国:在法国,人们通常用“爸爸”(Papa)和“妈妈”(Maman)来称呼自己的父母,用“祖父”(Grand-père)和“祖母”(Grand-mère)来称呼爷爷奶奶。
对非亲属长辈,人们使用“先生”(Monsieur)和“女士”(Madame)。
3. 德国:在德国,人们通常用“父亲”(Vater)和“母亲”(Mutter)来称呼自己的父母,用“祖父”(Großvater)和“祖母”(Großmutter)来称呼爷爷奶奶。
英汉亲属称谓
Abstract: The cultur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inship terms lies on the divisi on of patriarchal and non-patriarchal clans, details and omissions of paterchal and maternal ki nships terms, elder-younger relations and seniority order, blood relations by marriage, constru ction of derivatives, generalization. In non-kinship terms (social address forms), Chinese has more complex address words, as well as in the usage of respect and humility. The reasons of s uch phenomenon are the different histories, concepts of bearing, concepts of friendships, as w ell as the different beliefs.Key words: kinship term, social address form, cultural difference摘要: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父系与母系、长幼辈分、姻亲与血亲、派生词的使用、泛化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在社会称谓中,汉语表达的词汇相对丰富,敬语与谦语的使用也更频繁。
造成这种现象的差异是两民族的历史、生育观念、友谊观念和信仰观念结构的不同。
关键词:亲属称谓、社会称谓、文化差异IntroductionThe exact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fascinated, and continu es to fascinate, people form a wide variety of backgrounds. A few words are necessary concer ning what we mean by “culture”. We intend to use it in the sense of whatever a person must k now in order to function in a particular society. Goodenough‟s definition (1957, p. 167): “a so ciety‟s culture consists of whatever it is one has to know or believe in order to operate in a ma nner accept for any one of themselves‟ culture, therefore, is the ‟know-how‟ that a person mus t poses to get through the task of daily living.”One long-standing claim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that the structure of a language views the world and the concept of them. This claim usually associates with the linguist Endward Sapir and his student Benjamin Lee Whorf. Whorfian hypothesis is widely adopted by linguists all over the world.Sapir acknowledge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maintaining that the y were inextricably related so that you could not understand or appreciate the one without a k nowledge of the other: Human being do not live in the objective world alone, nor alone in the world of social activity as ordinarily understood, but are very much at the mercy of the particu lar language which has become the medium of expression for their society. It is quite an illusi on to imagine that language is merely an incidental mans of solving specific problems of com munication or reflection. The fact of the matter is that the “real world” is to a large extent unc onsciously built up on the language habits of the group. (1929b, Language p.207)This thesis aims at illustr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rough the addr ess forms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cluding kinship terms address forms, socia l address forms (non-kinship terms), selection of respect and honorific words and further anal ysis of reasons of such differences in address forms.1.Differences in kinship termsOne interesting way in which people use language in daily living is to refer to various kinds of kin.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literature on kinship terminology, describing how people in vari ous parts of the world refer to brothers, sisters, uncles, aunts, cousins and so on. Kinship syste ms are a universal feature of languages, because it is so important in social organization. Som e systems are much …richer‟than others, but all make use of such factors as sex, age, generatio n, blood and marriage in their society. One of the attractions that kinship systems have for inv estigators is that these factors are fairly readily ascertainable; one can therefore relate them wi th considerable confidence to the actual words that people use to describe a particular kin relat ionship.1.1 Divisions of kinship termsThere are two common point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inship address forms: one is the quantities of both experience a process from more to less; the other is that some basic address words have equal meanings in both language, e.g. father =父亲,mother =母亲,son =儿子,daughter = 女儿,husband =丈夫,wife = 妻子. On the other hand, most of the address word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forms, and such phenomenon reflect the two nations‟ discr epancy.1.1.1 The difference by patriarchal and non-patriarchal clansGenerally speaking, patriarchal clans are regarded as the basic un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 ocial structure. 爷爷(grandpa),奶奶(grandma),侄儿(nephew),孙儿(grandson),孙女(granddaughter)are defied in patriarchal group; therefore, 外公(grandpa on mother‟s side),外婆(grandma on mother‟s side ),外甥(son of one‟s sister),内侄(son of one‟s brother or cousin), 内侄女(daughter of one‟s sister ) etc, are regulated in non-patriarchal group.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 features of Chinese kinship address form is that patriarchal and non-patriarchal clans are strict ly distinguished (various relationships are clearly reflected and not obscured each other).E.g., in Chinese, 外, a morpheme expressing non-patriarchal clans, is usually used to address relati ves on mother‟s,sister‟s or daughter‟s side. According to Analy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 aracters (《说文解字》),the original meaning of 外 in Chinese is “far and away”. The address customs, therefore, just adopt the extended meaning.Kinship terminology, in English, may be certain difficulties in expressing because instead of patriarchal and non-patriarchal clans in addressing, order and position in the family are looke d as the rule. You can ask a particular person what he or she calls others who have known rela tionships to that person, for example, that person‟s father (Fa), or mother‟s brother (MoBr), or mother‟s sister‟s husband (MoSiHu), in an attempt to show how individuals employ various t erms, but without trying to specify anything concerning the semantic composition of those ter ms. You will find, too, in English that your brother‟s wife‟s father (BrWiFa) cannot be referre d to directly; brother‟s wife‟s father is a circumlocution rather than the kind of term that is of i nterest in kinship terminology. Provided you want to emphasize 奶奶or 外婆, the only thing you can do is making an explanation “on my mother‟s side” or “on my fath er‟s side”. Grandfather (=爷爷/外公),grandmother (=奶奶/外婆), grandson (=孙子/外孙),niece (=侄女/外甥女) etc, such words are polysemies. In 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 (Revised Edition), 外祖母is translated into “(maternal)grandmother”, which just proves there is no proper vocabulary c lassifying 奶奶or 外婆 in communication in the west. This illustrates that there i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patriarch al clans in English. “堂”、“表” should belong to different clans, while a single word “cousin” embraces series of Chines e kinship address words, such as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陕西干县方言亲属称谓
语 时期 读作 i, 广韵 》陟 邪切 。羌 人 呼 父 a《 “
也” 。后 来 , 有 的方 言 里 演 变成 了 t , 在 i 在 e
有 的 方 里 演变 成 了 t , i 乾县 方 肓 则读 成 a
乃J J ’ 通
同的礼仪 要求 在 传承 的过 程 中 t 个音 。所 以胡 士 云先 生认 为 : 达是 爹 a这 “ 的俗 字 。 于 “ ” 南北 朝 顾 野 王 的《 ”至 爸 , 玉 篇》“ , : 爸 父也 : 南于 轻 唇 音 的 产 生 使 得 ”
“ ” 本 字 实 际 是 “ ” “ ” 在 中 古 汉 达 的 爹 。爹 字
1父 系 亲 属 称 谓 .
乾 县 方 言 父 系 亲 属 称 谓 亦 有 面 称 和 背 称 之
分 。面称 是称 呼人 与被称 呼 人 面对 面交 谈 时 的直接 称呼 语 . 背称 又 叫间 接称 谓 . 被 是 称呼 并 行 为现场 的 称谓 语 .二者 都 是
皆读 阴平 , 这一点在关中方言 区多有反映。另
外, 背称父亲时还 可称 “ 我大人r Zu 弓l, j l I Yt ’ 称 对方父亲则可 以“ 大人” 这 种 称 谓 不 仅 你 。
兄 弟 姐妹 及 其配 偶 称谓 见 表 三 。其 中
应说 说 “ 夫 ” 姐 。从 “ 夫 ” 姐 的调 查来 看 , 亥 辛
乾
县
方
言
亲
属
称
谓
[ 键 词 】乾县 方 言 ; 关 亲属称 谓 ; 点 。 特 [ 者简 介 ]王 应龙 , 作 陕西宝 鸡文理学院中文系讲师, 文学硕士 , 主要从 事汉语言文字研 究。
亲 属 称 谓 词 反 映 着 婚 姻 家 庭 中 人 与 人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是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汉语亲属关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
现代的血缘称谓系统虽然已经与古代大不相同,但是仍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
汉民族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伦理型文化,对血缘关系的格外关心与注重导致了汉语中以婚姻为经纬由近及远、由内向外的庞杂精细的亲属称谓系统。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之一。
汉语的亲属称谓分血缘亲属关系和婚姻亲属关系,区分父系亲属、母系亲属、长辈亲属、晚辈亲属、同辈亲属;在同一辈亲属关系中还按年龄区分长幼,在直系和旁系亲属中区分性别。
概括说来就是:长幼有序,父系母系,内外有别,男女有别。
研究亲属称谓词,可以看出在它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宗法、社会制度和人伦、道德观念及其对构词词义的影响,具有很深刻的意义,尤其是西北地区,从历史到现在,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在此交汇,语言接触的结果可以反映在语义系统中,这些都有助于揭示亲属称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我国的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江浙方言、湖南方言、江西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广东方言等方言区。
其中北方方言中的陕西方言又大致可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大的方言区。
陕西方言曾被评为中国第五大最难懂方言,主要因其发音相对难懂,音调变化比较频繁。
因调查的局限性及方言特色范围过大,本文主要研究陕西方言中亲属称谓的特点。
为了研究的真实性及现时有效性,笔者走访了五位出生在陕西以陕西方言为主要交际语言的朋友,通过对他们对陕西方言中亲属称谓词的了解的研究,得出了大体的结论:陕西共有十四个方言点,各方言点之间存在大量一致性较强的亲属称谓词,如:“哥、兄弟、姐、妹子、女婿、儿媳妇、孙子、外甥、外孙、舅、妗子、姑、姨”在所有方言点中都表意相同,另外,“外爷、外婆、儿、女子、侄子”即使存在差异,也是由共同的基本语素构成的,如:各方言点表示“外祖父”的亲属称谓词,基本上是由“爷”加上表示非血缘关系的“外家”或“舅家”构成的。
ma'am的用法-定义说明解析
ma'am的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概述: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ma'am" 是一种用于称呼女性的尊称和礼貌语。
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madam",其最早的使用可追溯到17世纪。
"ma'am" 在多种场合中被使用,例如商务场合、教育领域、军事和政府机构以及日常生活中。
它不仅仅是一种尊称,还反映了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本文将对"ma'am" 的定义、用法、语境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进行探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结论部分来深入理解"ma'am" 的普遍使用和接受度以及其在社会中的文化意义和作用。
文章的结构:本文包括引言部分、正文部分、案例分析部分和结论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让读者对"ma'am" 这个主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ma'am" 的定义、用法、语境及尊称和礼貌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ma'am"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便读者了解这一称呼在不同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案例分析部分,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ma'am" 的应用场景,包括商务场合、教育领域、军事和政府机构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总结"ma'am" 的普遍使用和接受度,并探讨其在社会中的文化意义和作用,同时也会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进行讨论。
通过对"ma'am" 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我们将更好地了解这一尊称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
同时,探讨"ma'am" 的使用情况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流和尊重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
网络时代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
网络时代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二、网络时代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描述 (4)2.1 定义与现象 (6)2.2 泛化现象的表现形式 (7)2.2.1 社交媒体中的称呼 (8)2.2.2 在线聊天工具中的称呼 (9)2.2.3 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群的称呼 (10)三、网络时代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11)3.1 社会变迁与技术发展 (12)3.2 人际关系淡薄与虚拟世界的需求 (13)3.3 年轻一代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14)四、网络时代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影响 (16)4.1 正面影响 (17)4.1.1 促进社会和谐 (18)4.1.2 强化家庭纽带 (19)4.2 负面影响 (20)4.2.1 传统家庭观念的丧失 (21)4.2.2 隐私泄露风险增加 (22)五、应对网络时代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建议 (23)5.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24)5.2 完善法律法规 (25)5.3 提高公众认知与自我约束 (26)六、结论 (27)6.1 研究总结 (28)6.2 对未来的展望 (29)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了网络时代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亲属称谓的使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网络时代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语言现象。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时代亲属称谓泛化的背景,然后分析了这种现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接着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内涵,最后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1.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这个背景下,一种被称为“网络时代亲属称谓的泛化”的现象逐渐浮现出来。
这种泛化现象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对于亲属关系的称谓使用变得过于简单和模糊,不再严格遵守传统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称谓体系。
浅谈《祝福》中称谓语的翻译
浅谈《祝福》中称谓语的翻译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英翻译名家杨宪益,戴乃迭对于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称谓语翻译进了分析和研究。
杨宪益,戴乃迭对于鲁迅小说《祝福》中称谓语的翻译,采用了具体、换算、变通、归化和异化等五种方法。
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对当前译者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称谓语翻译《祝福》一、引入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今天,发展翻译事业就是发展本国实力。
翻译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各国都是必要的,尤其对中国更为重要。
近代以来,中国的词汇输入到外国的比较少。
也就是说,中国在近代文化方面对外国的影响是比较弱的。
由于中国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又由于外国人中熟知中文的人比较少,因此,要向世界说明中国,就更加需要翻译。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是如何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
因为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价值观的碰撞。
本文主要研究与两种文化差异相关的汉语称谓语的翻译问题。
二、对于称谓语翻译问题的研究(一)汉语的称谓系统汉语的称谓系统极其复杂,大体上可分为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两大系统。
这两大系统按其社会功能又可分为尊称、谦称与普通称谓三个类别;另外,有些称谓语如亲属称谓语,还有书面与口头或正式与非正式之分。
我国的亲属称谓系统可分两个子系统:父系与母系。
父系包括从父亲向上延伸乃至几代、与父亲平辈的男性、女性、从与父亲平辈的男性女性向下延伸乃至几代;母系包括从母亲向上延伸乃至几代、与母亲平辈的男性、女性、从与母亲平辈的男性女性向下延伸乃至几代。
汉语的亲属称谓有几个特点:一是在亲缘层次上有两个系统:父系与母系;二是在平辈层次上讲究长幼次序,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严格区分;三是在性别层次上区分男女;四是区分口头与书面两个系统:口头称谓与书面称谓系统;五是在礼貌层次上有三个系统:尊称、谦称与普通称谓系统;六是在交际层次上有两个系统:自称与他称系统。
“自称”指称呼自己的父系和母系亲属与自己的配偶,“他称”指称呼他人的父系与母系亲属,一般自称多用谦称或普通称呼,“他称”多用尊称或普通称呼。
中国的主要亲属称谓及释义
中国的主要亲属称谓及释义我国的祖先在几千年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定制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国人亲属之间的称谓,好多称谓被后人沿用至今,它标示了浓重的人文情感和厚重的文明历史。
我国实行“一对夫妇一个孩”的计划生育政策已30余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亲属之间的称谓除直系长辈和晚辈亲属称谓、姻亲亲属的长辈称谓和拟制亲属称谓外,大部分亲属之间的称谓如直系平辈和所有旁系亲属称谓或将消失殆尽,因为一个人没有兄弟姐妹,就意味着他的下一代将没有堂亲、表亲,这些亲属称谓不久的将来必将淹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今将中国主要亲属称谓整理如下,权作留给我们这代人及父辈们的记忆吧!一、直系亲属㈠长辈父亲、爸爸、爹:称自己的父亲。
母亲、妈妈、娘:称自己的母亲。
祖父、爷爷:称父亲的父亲。
祖母、奶奶:称父亲的母亲。
外祖父、外公、姥爷:称母亲的父亲。
外祖母、外婆、姥姥:称母亲的母亲。
曾祖父、太爷:称父亲的祖父,祖父的父亲。
曾祖母、太奶:称父亲的祖母,祖父的母亲。
曾外祖父、太姥爷:称母亲的祖父,外祖父的父亲。
曾外祖母、太姥姥:称母亲的祖母,外祖父的母亲。
㈡平辈哥哥、兄:称自己的兄长。
嫂子、嫂:称哥哥的妻子。
姐姐、姊:称自己的姐姐。
姐夫:称姐姐的丈夫。
弟弟:称自己的弟弟。
弟媳、弟妹:妹妹:称自己的妹妹。
妹夫:称妹妹的丈夫。
㈢晚辈儿子:称自己的儿子。
儿媳:称儿子的妻子。
女儿:称自己的女儿。
女婿、姑爷(ye,轻声):称女儿的丈夫。
孙子:称儿子的儿子。
孙媳:称孙子的妻子。
孙女:称儿子的女儿。
孙女婿:外孙:称女儿的儿子。
外孙媳:称外孙的妻子。
外孙女:称女儿的女儿。
外孙女婿:称外孙女的丈夫。
曾孙子:称儿子的孙子。
曾孙媳:称曾孙子的妻子。
曾孙女:称儿子的孙女。
曾孙女婿:称曾孙女的丈夫。
曾外孙:称女儿的孙子。
曾外孙媳:称曾外孙的妻子。
曾外孙女:称女儿的孙女。
曾外孙女婿:称曾外孙女的丈夫。
二、旁系亲属㈠长辈伯父、大爷(ye,轻声):称父亲的哥哥。
汉语亲属称谓词研究
3、性别差异:汉语中,许多亲属称谓语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分。例如,叔 叔和舅舅,姑姑和姨姨等。而韩语中,类似的区分并不明显。
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场景来分析汉韩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在中国的家庭聚 会中,对于长辈,我们通常会使用正式的称谓语,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对于平辈或晚辈,我们可能使用更亲昵的称谓,如老弟、老姐、小侄子、小侄女 等。在韩国家庭聚会上,对于长辈,他们会使用类似于汉语的正式称谓语,如아 버님(父亲)、어머님(母亲)、할아버님(爷爷)、할머님(奶奶)等。
目前,汉语亲属称谓词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不同地区和方言之间的称谓词存在差异,这需要研究者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比较和 研究。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变迁,汉语亲属称谓词也在不断 地演变和更新,这需要研究者们及时并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总之, 汉语亲属称谓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在交流中用来称呼对方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 反映着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对方的身份地位以及说话人的社交意图。称谓词可细 分为亲属称谓、朋友称谓、职务称谓等,这些称谓词在《水浒传》中都有广泛的 使用。
在《水浒传》中,许多有特色的称谓词被用来称呼小说中的人物。例如, “山大王”通常用来称呼山寨的头领,表现了他们对山寨的统治地位和对朝廷的 反抗态度。“老师傅”则用来尊称有技能或有经验的人,代表了说话人对对方的 尊重和敬仰。而“道儿”这个称谓词,则多用于市井百姓之间,显得通俗易懂, 富有生活气息。
1、直系亲属:指与自己有直接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亲属,如父母、配偶、子 女等。
2、旁系亲属:指与自己有间接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亲属,如兄弟姐妹、堂表 兄弟姐妹、叔伯姑婶等。
3、姻亲关系:指通过婚姻建立的亲属关系,如岳父母、公婆、继父母继子 女等。
论网络称谓中英翻译的可译度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学术论坛89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既密不可分又迥然不同的虚拟空间——网络世界。
网络世界以现实世界为依托,又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无限延伸。
伴随着网络世界的信息扩张,网络语言也随之产生,而这其中有着鲜明特色的一类词汇就是网络称谓。
网络称谓往往有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底蕴,与人们的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现实世界人们的文化素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环境在虚拟世界的折射,有时甚至是被无限放大。
网络称谓一经产生,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常常让人始料不及。
有些网络称谓甚至能轻而易举地突破东西方语言的障碍出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视野里。
1 “犀利哥”网络称谓英文翻译Brother Sharp 的准确性论证1.1 “犀利哥”中英文网络称谓的由来“犀利哥”本名叫程国荣,是一位来自江西鄱阳,在宁波街头流浪有精神障碍的流浪汉。
2010年一篇题为《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乞丐》并附有照片的网贴在网络上走红。
根据这篇网贴,有网友将其命其名为“犀利哥”,短短一周内红透网络。
随后受到了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媒体的关注,英国《独立报》以“Handsome Chinese vagrant draws fans of ‘homeless chic’”为主标题,“Identity of ‘Brother Sharp’—dubbed China’s coolest man—remains a mystery”为副标题,专门刊文报道了“犀利哥”风靡中国网络的事迹,由此便有了Brother Sharp 的英文称谓。
关于“犀利哥”中文网络称谓的由来,众说纷纭,比较可信的说法有以下两种:一种解释是“犀利”是江西南昌方言。
当别人走近与他搭讪的时候,他嘴里就会经常蹦出“哇犀利”“组犀利”,意思是“说什么”“干什么”。
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他放荡不羁、不伦不类、原始版的“混搭”潮流,让有些具有“潮流视觉”的人们 “眼前一亮”,认为他是一个看来很“潮”的人。
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及翻译
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及翻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背景。
汉英称呼语存在诸多差异:汉语亲属称呼语种类繁多,丰富独特,反映了汉民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宗法伦理观念;英语亲属称呼语简洁、明了,是西方重个体、讲平、独立意识的反映。
文章通过对比汉英日常生活中称呼语的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促进对英汉称呼语的了解和跨文化的顺利交流。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亲属称谓语跨文化称呼语(address forms)是人们语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用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
称呼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骑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亲属称呼语是称呼语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是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属之间的相互称呼,它是以本人为轴心来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是由历代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亲族的排列次序所构成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差异——汉英两种语言在表示亲属称谓关系的称谓词上呈现诸多不同,可以看出民族的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折射。
汉民族由于经历了长期宗法文化下的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因此,汉语的亲属称呼语名目繁多,区分长辈、长有秩序、内亲外戚、南尊女卑,体现出宗法制度下影响下的上下有别,长幼有序,亲属分明的等级观念。
孟子:“国之本在家”;“圣人,人伦之至也。
”(《孟子离娄》)可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核心内容是宗族制度;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伦理观念。
而西方国家只经历了短暂的封建宗法制度,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产阶级提倡的“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深入人心,虽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外延家庭的结构模式,但进入工业社会后,这种大家庭急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核心家庭。
这种家庭规模小,家庭成员少,亲属关系也就日趋简单化。
因此,英语亲属称呼语只突出性别,不强调父系母系,血缘及家族关系,对因联姻而产生的亲属一律以法律认可的内涵形式出现,既简洁、命了,又体现了较强的法律意识而不含宗族或本家的亲属观念;胳臂直接爱你的称呼呈线性形式向上下伸展,不想四周扩张,是核心家庭在生活结构上的反映。
称谓文化与汉英翻译
么强烈的宗姓家族观念。相对而言,称谓也体现了
父系血统亲属与母系血统亲属的平等。西方人强调 人格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因此 英语中亲属称谓远没有汉语这么多,使用频率也没 有这么高。
汉语社交称谓
讲辈分,长幼有序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所有的职务:部长、
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 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 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
“Your Honor”(先生或阁下),对红衣主教称
“Your Excellency”( 阁下)。
人们大多 同宗同族 讲内外,系脉分明 而居
大家庭生 活方式
反映了汉 民族传统 的家庭宗 法文化
宗族内的 亲属关系 严格按等 级区分
隐含着宗族 内部的不平 等关系
重土情结
西方语言这方面特点 讲内外,系脉分明Leabharlann 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
敬语和谦语
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如称自己为 “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已方的人为“家父、 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以上为 谦称。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 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 公、……老等”。
称谓文化与汉英 翻译
浅谈对外汉语川方言称谓语
浅谈对外汉语川方言称谓语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5-24 14:19:01 点击:1一档从韩国引进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以亲子互动真人秀的节目形式引发了大众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其间那些天真无邪的萌娃萌语,更是掀起了一番番的追捧热潮。
就爸爸这一称谓而言,用韩语称为,英语国家称作daddy 等,而五组星爸萌娃中,小女孩常以娇嗔的语气叫粑粑,男子汉们则习惯于爽快地喊声老爸或老爹,来自宝岛台湾的小宝贝则唤爸比。
由此可见,仅“爸爸”这一个称谓都并不简单,不仅反映了男女之间的角度差异,也横跨了地域文化差异,还区别着不同年龄层的处世差异。
称谓词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别具地域特色的方言称谓词汇也别有一番风味。
外国友人生活在四川,品尝着四川地区麻辣鲜香的川菜,欣赏闻名天下的蜀锦蜀绣,围观变脸喷火的川剧,坐在到处能见的茶馆,听着那有腔有调的四川话,处处都为浓烈的四川地方味道所影响。
了解承载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既有助于在川国际友人更好生活,也有助于其接触到方言中蕴含的地域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
虽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并不提倡方言教学,但了解简单的方言称谓也是培养入乡随俗的生活技能和增强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乐趣的必要手段。
一、川方言称谓词汇的分类1.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按使用范围中的交际对象是否具有血缘宗亲的关系来说,大致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这是称谓词汇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本文多以“”。
( 1) 亲属称谓亲属称谓就是那些存在亲属关系的对象间对于指称对方的称呼方式。
根据这类称谓所涵盖的不同亲属关系,分类的方式众多,这里仅简略说说四川方言里三代人之间的相互称呼,这包括祖孙之间的称谓有奶奶naǐnai [lai53 lai]、孙女婿sūnnǚxù[sun55 ly53 i213]等,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称谓有老丈人lǎozhàngrãn [lɑu53 tsɑ 213 z n21 ]、幺女yāonǚ[iɑu55ny53]等,父系亲属间叔伯姑父辈与侄儿侄女辈相互之间的称谓有幺伯yāobó[iɑu55 per21 ]、幺妹yāomâi [i ɑu55 meir213]等,于母系亲属的大姨爹dàyídiē[ta213 i21 tiε55]等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嫂嫂s ǎosao [sɑu53 sɑu]、三妹子sānmâizi [s 55mei213 ts ]等等。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榆林话亲属称谓词奶奶语义演变考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榆林话亲属称谓词奶奶语义演变考榆林话亲属称谓词奶奶语义演变考榆林话是陕西省榆林市地方方言中的一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榆林话中的一些词汇的意义也发生了演变。
本文旨在研究榆林话中亲属称谓词“奶奶”的语义演变,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榆林话中“奶奶”的基本意义在榆林话中,最早的时候,“奶奶”是用来称呼祖母的,与汉语普通话中的称谓相同。
当时,“奶奶”一词没有太多其他的含义,仅专指祖母这个义项。
二、“奶奶”的语义扩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的语义逐渐扩展开来,开始用来称呼其他女性亲属。
比如,女儿的妈妈也被称为“奶奶”,女儿的女儿也被称为“奶奶”。
这种用法在榆林话中逐渐普及,并被地方人民广泛接受和使用。
三、“奶奶”的语义演变原因对于“奶奶”的语义演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1. 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变化。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传统的三代同堂的家庭模式逐渐被打破,使得不同亲属关系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改变。
2. 女性地位提高:近年来,女性地位的提高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得到了普遍认可。
这也导致了女性关系称谓的扩展和变化。
3. 语言表达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语言表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亲属关系,人们选择使用“奶奶”这个广义词来称呼不同的女性亲属,以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
四、“奶奶”的语义演变带来的影响“奶奶”的语义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榆林话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它使人们在称呼亲属时更加灵活,能够准确地表达各种亲属关系。
同时,“奶奶”的语义演变也折射出当地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对于家庭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的变化。
然而,随着语义的扩展和多义化,也会带来一些混淆和误解。
对于榆林话使用者来说,很容易弄混各个亲属称谓的具体含义。
例如,如果有人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奶奶”,那么外人可能会产生误解,以为这个人的母亲已经成为了奶奶。
这样的语义歧义可能导致交流不准确,给人们的理解带来困扰。
亲属称谓的分类及与宗法制的关系以及中英对比PPT课件
如父亲、北京话叫“爸爸”,广州话叫“老豆”
第二,从听话对象分析 1、面称,又叫直称或对称; 2、叙称,又叫背称或旁称。
第三,从称呼对象分析 1、自称,只用于上辈对下辈说话时; 2、他称。
第7页/共38页
第四,从修辞角度分析(旧时常用) 1、尊称,令堂,令郎,令爱 2、谦称,贱内,拙夫,犬子,小儿
感谢您的观看。
第38页/共38页
目 录:
1 “亲属称谓”的概念
2
宗法观念
3 亲属关系的分类及称谓
4 汉语亲属称谓与宗法制
5 拓展:英汉两者之间
第1页/共38页
一、“亲属称谓”的概念
第2页/共38页
亲属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 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亲属称谓:对血亲、 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亲关系、姻亲关 系者的互称。
第3页/共38页
第32页/共38页
(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2、英、汉民族政治生活的差异所致 中国是大陆文化、封闭文化,古代宗法血缘关系与
政治关系高度结合; 而西方受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影响较深,认为每
个人生而平等,不分贵贱,有利于形成家庭中的平等关 系、平等权利和民主气氛。
第33页/共38页
(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第25页/共38页
1、“男前女后”的组合排序 如“夫妻、子女、公婆、兄妹、父母、岳父岳
母、夫唱妇随”等等,这种先后顺序实际上就是一 种尊卑观念的体现。
2、同辈亲属称谓男性和女性的不对等 如:父辈的亲属称谓,男性的分别称伯、叔,区
分长幼,女性的则不分长幼笼统地称姑;伯、叔与 姑明显的不对等。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内容摘要】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不仅在语音构词方面独具特色,同时体现出了鲜明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词】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特点发展亲属称谓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族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
同时,考察亲属称谓词的变化能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和人们心理状态等的变迁。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文字初祖”的仓颉就是陕西宝鸡人。
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
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华夏文化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方表的真情实感。
研究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陕西地区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
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
1.从音节上看,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如:爸、妈、爷、婆、姨、姑、哥等等。
还有少数的双音节词,如:老姑、老舅、老姨等。
2.从声调上看,主要以阳平声调为主,如:爸(bá)、姑(gú)、哥(gé)、姐(jīé)等。
3.亲属称谓词主要是采用附加式构词法。
最常见的是前加“老”和“大”。
有的加了之后意义发生了改变。
如:“老姑”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姑母;“老姨”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姨母;“老爷”是指曾祖父。
有的则只是为了增加亲切感。
如:对兄妹中排行最小的弟弟或妹妹常亲切地称之为“老妹”或“老弟”。
二、亲属称谓词的发展。
随着普通话的推行,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方言中有些称谓已被其他称谓所代替,有的则已绝迹。
陕西方言中称“爸爸”为“答”或“爹”,现在这一称谓即将绝迹,但在大龄人中还能听到,常常是一个家庭中,三代对“爸”的称呼均不一样。
“妈妈”则称之为“娘”,现在已不常使用,通常称为“妈”。
陕西方言词汇
1.婆姨陕北方言中称呼妻子或已婚女人为婆姨,民谣中也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把“妻子”称作“婆姨”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所以能看到的文献资料并不多。
有学者认为,“婆姨”一词源于佛教。
佛教称女居士为“优婆夷”。
唐《敦煌变文》:“优婆赛者,近佛男也。
优婆夷者,近佛女也。
”“优婆夷”是梵语upasika的汉音译,在译经里经常简作“阿姨、阿夷”,三国时已有之。
当初佛教传入中国时,信奉的人并不多,但是到了后来佛教兴盛时候,人人信佛、家家女居士,很多人的老婆都被称作是“优婆夷”。
[2](P5)陕北方言中一个基本词汇竟然是来自于佛教外来语,笔者对此有些怀疑。
因为基本词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是本民族语言固有的可能性较大,从外族引进来一个新说法的可能性较小。
汉语词汇非常丰富,指称“妻子”的说法有很多,除了“妻子”之外还有“内人、内助、妻小、媳妇、夫人、孺人、太太、娘子、婆娘”等。
我们认为“婆姨”和汉语词汇中的“婆娘”最为接近。
“老婆、婆娘”用来指称妻子早见于宋代,例如:①西门庆道:“莫非是卖枣糕徐三的老婆?”(《水浒传》第二十四回)②旁边就哭杀了玉英姊妹,喜杀了焦氏婆娘。
(《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封建时代实行一夫多妻制。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能讨几房妻妾。
而古代家庭中为了妻妾和睦,所谓家和万事兴,干脆肥水不流外人田,亲姐妹或者堂姊妹共事一夫,这样妻妾间少了争风吃醋,丈夫也落得个心安,何乐而不为呢?正如《大阪城的姑娘》里唱得那样:“带着你的妹妹、带着你的嫁妆一起嫁给我。
”“姨”原指妻子的姊妹,因为同夫君就如同姐妹,所以后来便成为妾的通称之一了。
后世还称妾为姨娘,如《红楼梦》里那个心如毒蝎、常怀嫉妒之心的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
可见,“婆姨”一词是对妻妾的统称。
后来婚姻制度发生了改变,实行一夫一妻制了,但是“婆姨”称呼“妻子”的叫法仍然沿用下来了。
2.生活陕北老年人把“毛笔”叫“生活”,的确是很有意思,但是分析起来却很令人费解。
文言文曹冲称象
文言文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借助文本,引领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它的可行性,使学生懂得遇事开动脑筋。
教学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所经历的思考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小动画,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你们知道这个聪明的小朋友是谁吗?他就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
曹冲的年龄和你们差不多,在他七岁的时候,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称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曹冲称象》。
(板书课题)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划线作记号看水浮多称几次曹冲为什么要称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指名答。
老师出示大象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帮助学生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并指导朗读本段,读出大象又高又大的特点。
曹冲看到大船上画线的痕迹很高兴,这是为什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你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果然”一词要读出曹冲高兴的心情。
做实验理解船舷意思。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做实验理解水的浮力。
引导学生明白:同样一只船,在同样的水面漂浮,吃水的深浅就一样。
这正是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所在。
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这个办法好在哪里?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文化交流与陕西地区亲属称谓语的翻译作者:耿秀萍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第09期
[摘要] 亲属称谓语往往直接体现所处文化环境中的伦理文化以及道德价值取向。
亲属称谓语的翻译,实质是涉及到其后面所隐含的内涵深厚的跨文化翻译,多元文化翻译和交互文化翻译等多方面的因素。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历史发源地之一。
关中地区更是我国周秦文化的孕育摇篮及其源头所在。
所以了解对亲属称谓语的翻译在陕西对外交流中,有着直接而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亲属称谓语陕西关中
本文为院级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K1085。
翻译的文化转向
文化互动研究正是多元文化语境下翻译的实质所在。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而亲属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称谓语往往传递给对方第一个信息。
不同的称谓语,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和情感好恶等。
因此,称谓问题日益引起社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称谓语作为承载礼仪的重要方面很早就备受重视。
早在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左传》中就有“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的论述。
公元前问世的《尔雅·释亲》是记录中国封建社会人际关系中亲属称谓语最古老,最完备的著作。
清代学者梁章钜所撰的《称谓录》是我国称谓方面的重要典籍;全书32卷,收录称谓语约5000余条,并对各种称谓进行了详尽的语源和严格的历史考释。
国际上语用学家们也逐渐开始关注称谓语的各种语用功能及其内涵和外延。
1988年F.Braum等出版了一部专著《称呼语》(The Collection of appellations),详尽地论述了英、德、法、俄等语言里称呼或者称谓的使用情况。
但是,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和深化,中国文化中的“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传统观念与西方“人为本,名为用”的实用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体系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和冲突。
而被现代人忽视的亲属称谓语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社会内涵及伦理文化和道德价值恰好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
陕西关中地区的称谓语,具有强烈地方文化色彩和文化特征,以此来追溯其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探究称谓语翻译的文化内涵,对弘扬中国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亲属称谓语的翻译
亲属称谓语往往直接体现所处文化环境中的伦理文化以及道德价值取向。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历史发源地之一。
更是我国周秦文化的孕育摇篮及其根源所在。
这里的亲属称谓语文化内涵丰富,称谓语包罗万象,具有较强的文化代表性和民族特征。
1.体现尊卑长幼
在我国,血亲传统上分为“九族”,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其序列为: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以及玄孙等。
如果再加上堂亲、姑表、姨表等兄弟姐妹间的亲属称谓语,长幼尊卑实在是纷繁复杂。
但在英语中,能够与汉语相对应的只有表示祖孙三代的称谓语,而其他的称谓语则需要通过使用相对应的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的重叠方能构成相应的汉语九族称谓语中的某些相应的称谓语。
若是表示转折亲的关系,则需要一些描述性的、能够表明亲属间关系的合成词作修饰语方能构成英语中相应的称谓语。
陕西方言中“爷爷”和“祖父”绝对是同义的,而且指的也是同一个人,即父亲的父亲。
但是这两个不同的称谓却明显表达出人物间的亲密程度和语气的严肃与否。
而这个往往发生在农村或乡下人的称谓语当中的一个单字“爷” ,虽然也指的是父亲的父亲,但则更显得说话双方亲切随和,不拘礼术的关系。
如果要用一个grandpa,或一个grandfather表达出同样多的意和境,没有足够的说明,恐怕的确难以表白得清楚。
同样的,“外公”与“姥爷” 、“外祖父” 、“舅爷”也都指的是母亲的父亲的,但“外祖父”一称尤显庄重与严肃。
而“外公”、“姥爷”、“舅爷”则更显童真与稚气,而且,其间不乏撒娇卖乖之意。
同时,亲属称谓语往往按照一定的规律和传统,分门别类进行排序。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按照“九族”辈分排序;同胞兄弟姐妹间用同类事物的名称排序,如金锁、银锁、铜锁等;也有在称谓语前加数字的,如二哥,三姨,四叔等。
但是难题就在于这些排序是按整个兄弟姐妹中的排序,还是除过所与自己有关系的亲属后的排序。
比如陕西方言中的“二弟”,是在整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还是弟弟中的第二个。
不管是哪一种,英语中都没有相应的称谓习惯,所以在语用功能上达到对等的效果,往往是翻译中要解决的难题所在。
比如在翻译“二弟,这是弟妹么?”如果我们刻意要把“二弟”中的排行“二” 翻译出来,除非有语境或者很清楚这个“弟”的排行和话语人的用意,否则,“ younger brother”应该是很不错的翻译。
2.强调男女性别
英语中,对父、母亲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的称谓是使用共同的一个称谓语,即cousin,即不分父系和母系,也不分年龄和性别,让人觉得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但是汉语中堂亲和表亲就有至少八个称谓,即:堂哥/弟,堂姐/妹,表哥/弟,表姐/妹。
陕西方言中,这种关系的称谓语往往不加“堂”、“表”二字,而是直接用“哥哥、姐姐”称呼,或者在称谓语前再加“姑/姨家的”、或“舅/伯/叔家的”以此表明身份,所以在翻译中如何对“远近”、年龄、性别进行准确地表达,就显得更难了。
那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准确地换算。
比如:“表哥”就不能按照英语表达习惯直接翻译成cousin,而应该在翻译时再加elder 或younger 来区分长幼,brother 或者sister来区分男女。
3.体现宗姻内外
在汉语言文化中,亲属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血亲,一类是姻亲。
“男有其宗,女有其族”宗親称谓和姻亲称谓往往体现了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血统和宗族。
内外有别,泾渭分明。
但是在英语中,却内外不分,血姻含混。
亲属间的称谓语体系非常简单,分类也很粗疏,所以在对应的翻译中就必须在尊重文化传统,遵循表达习惯的前提下,通过具体化和泛化等的翻译技巧及翻译方法对亲属称谓语中的亲属关系准确表达。
比如:在英语中,“宗亲”和“姻亲”是没有区别的,但在汉语中的区分却很是明确的。
陕西方言更显分明。
爷爷,祖父,外公,姥爷,外祖父,舅爷,爷;
奶奶,祖母,外婆,姥姥,外祖母,舅婆,婆(婆)。
paternal grandfather(父系方的祖父)和maternal grandfather(母系方的祖父)。
虽然在词汇上相互对应,但在语用功能上,汉语称谓所反映的民情风俗,恐怕是英语难以企及的。
4.表明远近亲属
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我们陕西地区就夫妻间的称谓就包罗万象,纷繁纷呈:
对丈夫可称作:先生,老公,爱人,亲爱的,女婿,当家的,掌柜的,那口子,孩儿他爸(爹),(我)男人,(我)汉子,老头子,老伴(儿),等等。
对妻子可称为:爱人,老婆,媳妇,太太,夫人,内人,内当家,屋里头的,做饭的,(我)女人,婆姨,老婆子,老伴(儿)等等。
孩儿他爸/爹/他妈/娘表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掌柜的,当家的;内当家,做饭的,屋里头的等则表示一种家庭地位;“老头子”、“老婆子”、“老伴儿”等,则又有一种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深情厚意;“(我)男人”/“女人”这等称谓则表现出一种通俗简单,直截了当的关系。
这么多内涵丰富的称谓,怎一个husband和wife,或者darling,或者sweetheart了得?
结语
翻译的语言内容和文化内涵是不可能分开处理的。
正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样,亲属称谓语的翻译,实质上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翻译,而是涉及到其后面所隐含的内涵深厚的跨文化翻译,多元文化翻译,和交互文化翻译等多方面的因素。
所以,在翻译活动中,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理接受外来文化,尊重原语文化。
尽可能保留原语文化的内涵、风格、和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包惠南,包昂.实用文化翻译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何刚强.英汉口笔译技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