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ppt课件
一、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变化
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脐血管的改变:在脐带结扎6-8周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血管与母体以 完全闭锁,形成韧带
弥散方式完成物质交换 胎盘血液循环停止:肺循环建立 只有体循环,无有效的肺循环 卵圆孔关闭:生后5~7个月形成
病因
遗传因素:大多为多基因遗传缺陷,也可由于单基因遗传缺陷 或染色体畸变,如21-三体综合征患儿,40%合并心血管畸形
孕母因素:较重要的是宫内感染,特别是母孕早期患病毒感染。
预防:加强孕妇保健
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
避免与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接触,慎用药物
二、先天性心脏病
作,早产儿PDA可试用吲哚美辛或阿
司匹林口服能促进动脉导管关闭 导管介入治疗:PDA患儿的首选治疗 方法,部分VSD、ASD亦可 外科手术治疗:VSD、ASD通常于3-
5岁手术,但分流量大、症状重,并
发心衰者,可不受年龄限制。PDA一 般1-6岁。TOF轻症于5-9岁,症状明
显者可在生后6-12月行根治术。
X线检查
左、右室增大 房室增大 心电图检查左心房也大 右房、右室大 心影呈梨型
凸出
左室大 左房可大
凸出 充血 有
右室大 心影呈靴型
凹陷 清晰 无
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段
肺门“舞蹈”
凸出
肺野 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等 充血 充血
有 有
二、先天性心脏病
6.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内科治疗:对症、控制感染,防治并 发症。TOF患儿应预防和处理缺氧发
房间隔缺损血流示意图
二、先天性心脏病
儿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心脏、血管及相关组织和器官所出现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这些疾病对儿童的生活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儿科护理师在对循环系统疾病患儿进行护理时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管理。
首先,对于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护理师需要了解患儿的病情和病史,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患儿的身体状况、体重、生长发育情况、心肺功能等。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和护理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其次,护理师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和心电图等监测结果,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例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师需要观察患儿的喂养情况、心肺功能、肢体发绀程度等。
对于心肌炎患儿,护理师需要监测患儿的体温、心肌酶谱等指标。
另外,护理师需要帮助患儿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通过保持室温适宜、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患儿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减轻患儿体力消耗。
对于血液循环不良的患儿,可协助家属进行康复训练,通过肌肉锻炼和呼吸训练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护理师还需提供患儿的健康教育。
例如,对于心脏病患儿,护理师需要指导患儿及家属合理饮食,控制食盐摄入,减少盐分对心脏的影响。
同时,还需向家属解释心脏病的发作诱因,引导他们注意避免触发该病情况的因素。
最后,护理师还要与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
与儿科医生、心内科医生、康复医生等进行沟通和协作,制定出更全面和系统的护理计划,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对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需要护理师进行全面评估、密切观察、维持血液循环、提供健康教育和与多学科团队合作等。
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其身体康复。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期前收缩
心脏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 ,导致心脏提前收缩。
阵发性心动过速
突发突止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常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系统受损,导致心房 与心室之间传导延缓或中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抽搐等症 状。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是心律失常的主要诊断方法,可明确心律失常类 型及严重程度。
安排适当活动
根据患儿病情和年龄,安排适当的活 动,如绘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 减轻不良情绪。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 感染机会。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患儿受 凉或出汗过多。
营造温馨氛围
安全防护措施
保持家庭氛围轻松、和谐,避免过度关注 患儿的病情,减轻其心理压力。
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
治疗原则: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及严重 程度,选择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
消融等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引起的并发 症。
心理护理:安慰患儿及家属,减轻其 焦虑和恐惧情绪,配合治疗。
生活护理:保持患儿安静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合理饮食,保 持大便通畅。
01
02
03
04
循环系统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心律、血 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心 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
呼吸系统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 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伤口护理
定期检查伤口情况,更换敷料 ,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
关爱患儿,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情绪,促进康复。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得护理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脏1、心脏得胚胎发育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第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四腔得心脏。
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得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得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二)心率小儿得心率相对较快,主要就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得血液供给,只有增加心脏得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得需要。
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
(三)血压1岁以内得婴儿收缩压80mmHg(10、67kPa),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公式计算,小儿得舒张压=收缩压×2/3。
1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2、67~5、33kPa),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就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得畸形,就是小儿最常见得心脏病。
发病率为活产婴儿得5‰~8‰左右,年龄越小,发病数越高。
致病因素可分为:①遗传因素,特别就是染色体畸变,房、室间隔缺损与动脉干畸形等与第21号染色体长臂某些区带得过度复制或缺损有关。
②环境因素,重要得原因有子宫内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与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孕母缺乏叶酸、与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抗癌药、甲苯磺丁脲等)、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或能造成子宫内缺氧得慢性疾病。
二、先天性心脏病得分类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与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3类:1、左向右分流型在左、右心之间或与肺动脉之间具有异常通路,正常情况下,体循环得压力高于肺循环得压力,左心压力高于右心压力,血液从左向右侧分流,故平时不出现青紫。
当剧烈哭闹或任何原因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室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血液
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为身体 各部位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同时带走代谢 产物。
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先天性心脏病
指胎儿时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 畸形,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后天性心脏病
指出生后获得的心脏病,如心肌炎、风 湿性心脏病等。
高血压
指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可引起心、 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特殊护理措施
1 2
控制血压
密切监测患儿血压,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控 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心率
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如有心律失常,遵医嘱使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3
心理护理
给予患儿及家长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他们正确面对疾病。
,1心电监护
监测心电图
通过心电监护监测患儿心电图的变化,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
合理饮食
02
根据医生的建议,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以
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监测生命体征
03
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心律、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
现病情变化。
特殊护理原则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增强患儿的治疗信心。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进行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心率增快
由于心脏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引起。
心音异常
可出现第一心音增强或减弱,或出现额外心 音等。
心脏杂音
心包摩擦音
由于血流加速或瓣膜关闭不全等引起。
由心包炎引起,常提示有心脏压塞。
03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原则
一般护理原则
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生后循环途径的改变: 胎儿出生后,肺呼吸建立,胎盘循环中断,血循环相应方 式一系列变化:
1、卵圆孔封闭 胎儿出生后——肺循环血量——回左心 房血量——右心房左心房——第一房间隔和第二房间隔紧 贴——卵圆孔功能关闭——解剖关闭(1年) 脐带结扎,胎盘血液循环停止。呼吸建立,在肺脏开始 进行气体交换,由于肺泡的扩张,肺小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 化、管壁变薄、扩张,肺循环压力降低,从右心室流入肺内 的血液增多,以致回流到左心房的血液增多,左心房压力因 而也增高。 当左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压力时,卵圆孔的瓣膜则 发生功能上的关闭;生后5~7个月时,卵圆孔解剖上
3.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约占先天
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20%,女性较多见。 小儿出生后, 随着呼吸的开始,肺循环压力降低,血氧分压提高,动脉导管 于生后10~15小时在功能上关闭。 多数婴儿于生后3个月左右 解剖上亦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出现左向右分流者即为动脉 导管未闭。
第三节
【病理生理】 1.左向右分流型
几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⑴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小儿先 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根据缺损位置:分干下型、膜部和肌部。 根据缺损的大小分:小型缺损:无明显症状,Roger病, (0.5cm)室间隔肌部,,仅活动后有疲劳感,生长发育一般 不影响。 中、大型缺损:分流量大,生长发育落后,
问答题
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简述动脉导管未闭的病理生理。 法洛四联症有几种畸形组成?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侵犯心肌所引起的、以心肌局灶 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护师考试练习题与解析:儿科护理学之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专业知识-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A11、下列哪项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A、脑血栓B、心力衰竭C、肺炎D、急性肺水肿E、喉返神经麻痹2、③法洛四联症患儿青紫的严重程度取决于A、室间隔缺损程度B、卵圆孔是否关闭C、肺动脉狭窄程度D、右心室大小E、主动脉骑跨程度3、③护理法洛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保证入量,防止脱水,其目的是A、防止便秘B、防止休克C、防止血栓栓塞D、防止心力衰竭E、防止肾衰竭4、③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位是因为A、心脑供血量增加B、缓解漏斗部痉挛C、腔静脉回心血量增加D、休息,缓解疲劳E、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血量5、③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支气管肺炎B、感染性心内膜炎C、脑栓塞D、脑脓肿E、心力衰竭二、A21、男孩,3周岁。
平时易乏力、气短、多汗,生长发育稍缓,多次患支气管肺炎。
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最可能的诊断为A、动脉导管未闭B、室间隔缺损C、房间隔缺损D、法洛四联症E、主动脉狭窄2、2岁患儿,体格发育落后,生后易患肺炎。
护理查体:脉压增宽,下半身青紫较上身明显。
胸部X线检查示:肺淤血,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最可能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狭窄3、患男,2岁,出生后即发现心脏有杂音,婴儿期喂养困难,经常咳嗽,患过3次肺炎。
查体:消瘦,心前区隆起,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Ⅳ级粗糙收期杂音,P2增强,应考虑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征E、肺动脉狭窄4、患儿女,2岁半,生后3个月出现青紫,哭闹、活动后青紫明显加重,该患儿生长发育落后,喜蹲踞,有杵状指,心前区有明显杂音,患儿可能为A、室间隔缺损B、动脉导管未闭C、房间隔缺损D、肺动脉狭窄E、法洛四联症三、A3/A41、③患儿,男,2岁,体格瘦小,平日口唇、甲床青紫,活动、哭闹时加重。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E.完全性大血管错位
动脉导管未闭当有显著肺动脉高压时发生青紫的部位是
A.左侧肢体
B.右侧肢体
D
C.上半身
D.下半身
E.全身
第二节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生理
法洛四联症
❖包括以下4种畸形
➢肺动脉狭窄(最关键)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厚
法洛四联症血流示意图
法洛四联症
临床表现
1、发绀:出生后发绀逐渐加重为主要表现。
预期目标。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胚胎第2周:形成心脏 ❖胚胎第4周:有循环作用 ❖胚胎第8周:形成四腔心 ❖妊娠第2~8周是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预防先天性心血
管畸形的重要时期。此期间受到某些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的影响, 导致心血管发育畸形,导致先天性心脏病。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2岁: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侧1cm。 ➢ 3~7岁: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 ➢ >7岁: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lcm处。
心率:年龄越小,心率越快。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 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但心脏每搏输出量有限,所以只能通 过增加搏动次数来满足需要。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进食、 活动、哭闹和发热可影响导致心率增快,一般体温每增高1℃, 心率每分钟可增加15次。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 脐带结扎
3 动脉导管
关闭
2 卵圆孔 关闭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 脐带结扎:出生后脐带结扎,脐带胎盘血液循环停止。脐血管在血流停 止后6~8周完全闭锁,形成韧带(肝圆韧带和膀胱脐韧带)。
❖ 卵圆孔关闭:婴儿出生后肺循环建立,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液增多 ,左心房压力因而也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压力时,卵圆孔则 发生功能上的关闭,出生后5~7个月,卵圆孔解剖上大多闭合。
护师考试辅导:儿科护理学之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胎儿血液循环生后血液循环(一)心脏1.心脏的胚胎发育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第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四腔的心脏。
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2.心脏位置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变化。
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
2岁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5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
(二)心率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的生长发育的需要。
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
(三)血压动脉血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每搏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的阻力。
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70~80mmHg(9.3~10.67kPa)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2/3。
1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2.67~5.33kPa),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5‰~8‰左右,年龄越小,发病数越高。
致病因素可分为:①遗传因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干畸形等与第21号染色体长臂某些区带的过度复制或缺损有关。
②环境因素很多,重要的原因有子宫内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孕母缺乏叶酸、与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抗癌药、甲苯磺丁脲等)、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或能造成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所以,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是胎儿周围的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先天性心脏病右向左分流型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是A心脏杂音D发育迟缓C持续发绀(青紫)D心前区隆起E活动耐力下降答案:C2.以下哪种先天性心脏病属右向左分流型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狭窄答案:D3.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最易并发A脑脓肿B肺炎C体格发育障碍D脑血栓形成E细菌性心内膜炎答案:B4.患儿6个月,急性心力衰竭,现用强心苷药物治疗。
当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应及时停用强心甙药物A尿量增多B心动过缓C肝脏回缩D水肿消退E呼吸减慢答案:B解析:心动过缓考虑强心甙药物中毒应立即停药。
5.患儿5岁,自幼口唇发绀,生长发育落后,活动后喜蹲踞。
今晨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惊厥,可能发生了A颅内出血B化脓性脑膜炎C高血压脑病D法洛四联症脑缺氧发作E低血糖答案:D6.使用洋地黄药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准确计算洋地黄制剂剂量B用药前测心率,婴儿<100次/min停药C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心律不齐D可同时服用氯化钙E可同时服用氯化钾答案:D7.下列不符合室间隔缺损的说法的是:A可闻及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B杵状指C小型缺损能力自然关闭D护理中应避免过度激动和剧烈哭闹E常发生心力衰竭答案:B8.下列先天性心脏病中,哪种属于五分流型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右位心答案:E9.患儿,3岁。
自1岁时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常喜下蹲位,发绀,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可见杵状指,首先考虑A房间隔缺损B动脉导管未闭C法洛四联症D室间隔缺损E右位心答案:C解析:活动后气促、乏力,常喜下蹲位,发绀,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杵状指为法洛四联症的典型症状。
10.法洛四联症患儿脑缺氧发作时,应采取的体位是A?俯卧位B?平卧位C?半坐卧位D?膝胸卧位E?侧卧位答案:D11.下列疾病中,最早出现青紫的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狭窄答案:D12.先天性心脏病出现下半身青紫,应考虑为A房间隔缺损B室内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征E二尖瓣狭窄答案:C13.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不相符的饮食护理是A给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食物B经常调换品种增进食欲C鼓励小儿每餐多进食以纠正营养失调D适当限制食盐的摄人E供给适量的蔬菜、水果答案:C14.关于小儿血压及测量方法,以下提法哪项是错误的A血压与心搏出量及外周血管阻力有关B小儿血压较成人为低C测量血压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3D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E下肢血压比上肢高答案:C15.脉压差增大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房间隔缺损B动脉导管未闭C室间隔缺损D法洛四联症E右位心答案:B16.护理法洛氏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保证人量,防止脱水。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练习题 相关专业知识-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6
2020相关专业知识-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A11、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辅助检查不正确的说法是A、左房左室扩大B、肺动脉段突出C、主动脉结缩小D、肺动脉压增高时右室增大E、可见肺门“舞蹈征”2、X线检查示肺动脉段凸出的先天性心脏病不包括是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法洛四联症D、动脉导管未闭E、主动脉狭窄3、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X线检查的主要区别点是A、肺门血管影增粗B、肺门“舞蹈征”C、肺动脉段突出D、主动脉结影不缩小E、右心室增大4、法洛四联症轻症患儿,手术年龄宜在A、1~2岁B、3~5岁C、3~4岁D、5~9岁E、7~10岁5、下列哪种先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为脑血管栓塞、脑脓肿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心力衰竭6、用药物治疗可以治愈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大动脉转位7、法洛四联症脑缺氧发作立即取A、平卧位B、健侧卧位C、端坐位D、膝胸卧位E、中凹卧位二、A21、2岁患儿,发现心脏杂音1年余。
生长发育缓慢,无明显气促、发绀。
胸骨左缘3~4肋间闻收缩期杂音,要鉴别该患儿的心脏病青紫类型,既简单又经济的检查A、心电图B、心脏X线照片C、心脏彩超D、心导管检查E、心血管造影2、6个月女婴,生后反复患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平时常有哭闹后口唇发绀,生长缓慢,已确诊为室间隔缺损,缺损直径为12mm。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患儿已合并有肺动脉高压B、1岁后再行手术治疗C、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D、容易并发脑脓肿E、患儿已失去手术机会三、A3/A41、患儿男,4岁,生长发育落后,活动后气促。
查体:右心房、心室增大,肺血增多,肺门舞蹈征。
<1> 、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是A、预防感染B、手术修补C、强心D、扩张血管E、口服吲哚美辛<2>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心力衰竭2、患儿两岁,经常出现奔跑后蹲下的动作,唇部发青,今早患儿突然晕厥来院急诊。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 肺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支气管、肺部感染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黏稠有关。 3.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脓胸。
第五节 肺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一、调整环境、休息与饮食 二、改善通气及给氧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降低体温 监测体温变化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其降温方法参 阅本章第二节。 五、密切观察病情
以下为: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
学习目标
• 掌握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含义; • 掌握护理专业的特征、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 掌握护士的角色特征; • 熟悉护理概念的演变; • 了解专业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护理的概念
• 护理(nursing)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utricius”,原 义为哺育小儿,包含保护、养育、供给营养、照顾等 这种照顾方式后来扩展为对老人和服务对象的照顾。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治疗原则】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为主。对症治疗。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有关。 2.体温过高 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维持正常体温
• 健康:1948年WHO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 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
• 护理:1955年美国的莉迪亚.海尔(L.Hall)提出责任制 护理的概念;护理学家提出了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护 理程序,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 “护理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 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脏的胚胎发育胚胎早期22天左右由胚胎腹面两侧的原始基所形成的两个血管源性管状结构在胚胎中轴两侧向中线融合,形成原始心管。
胎龄22~24天,在一系列基因的调控下,由头至尾,形成了动脉干、心球、心室、心房与静脉窦等结构,与此同时心管发生扭转,心球转至右尾侧位,心管逐渐扭曲旋转,心室的扩展和伸张较快,因此渐渐向腹面突出,这样使出自心球、原来处于心管前后两端的动脉总干和静脉窦都位于心脏的前端。
心脏的流人及排出孔道并列在一端,四组瓣膜环也连在一起,组成纤维支架。
至胚胎29天左右,心脏外形基本形成,但此时心脏仍为单一的管道,由静脉窦流人的血液由动脉干流出。
房和室的最早划分为房室交界的背面和腹面长出心内膜垫,背侧内膜垫与腹侧内膜垫相互融合成为中间的分隔结构,将房室分隔开。
心房的左右之分起始于第三周末,在心房腔的前背部长出一镰状隔,为第一房间隔,其下缘向心内膜垫生长,暂时未长合时所留孔道名第一房间孔。
在第一房间孔未闭合前,第一房间隔的上部形成另一孔,名第二房间孔,这样使左右心房仍保持相通。
至第五、六周,于第一房间隔右侧又长出一镰状隔,名第二房间隔,此隔在向心内膜垫延伸过程中,其游离缘留下一孔道,名卵圆孔,此孔与第一房间隔的第二房间孔上下相对。
随着心脏继续成长,第一房间隔与第二房间隔渐渐接近而粘合,第二房间孔被第二房间隔完全掩盖,即卵圆孔处第一房间隔紧贴着作为此孔的幕帘,血流可由右侧推开幕帘流向左侧,反向时幕帘遮盖卵圆孔而阻止血液自左房流向右房(图13—1)。
心房内分隔形成时,由心室底部突出室间隔基胚并向房室管方向生长,使心室分成左右两半,至胚胎第7周时室间隔上缘的结缔组织、漏斗部及心内膜垫融合成膜部室间隔使室间孔完全闭合。
心室间隔的形成有三个来源:①肌膈,由原始心室底壁向上生长,部分地将左右二室分开;②心内膜垫向下生长与肌膈相合,完成室间隔;③小部分为动脉总干及心球分化成主动脉与肺动脉时的中隔向下延伸的部分。
后两部分形成室间隔的膜部。
室间隔发育过程中任何部分出现异常即可出现室间隔缺损,其中以室间隔膜周部缺损最常见。
二尖瓣、三尖瓣分别由房室交界的左右侧及腹背侧心内膜垫及圆锥隔所组成原始的心脏出口是一根动脉总干,在总干的内层对侧各长出一纵嵴,两者在中央轴相连,将总干分为主动脉与肺动脉。
由于该纵隔自总干分支处成螺旋形向心室生长,使肺动脉向前、向右旋转与右心室连接,主动脉向左、向后旋转与左心室连接。
如该纵隔发育遇障碍,分隔发生偏差或扭转不全,则可造成主动脉骑跨或大动脉错位等畸形。
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后,约于第4周起有循环作用,至第8周房室间隔已完全长成,即成为四腔心脏。
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就是在这一时期。
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脐静脉从胎盘经脐带至胎儿肝。
脐静脉血富含氧和营养,大部分血液经静脉导管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小部分经肝血窦入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还收集由下肢和盆、腹腔器官来的静脉血,下腔静脉将混合血(主要是含氧高和丰富的血)送入右心房。
从下腔静脉导入右心房的血液,少量与上腔静脉来的血液混合,大部分血液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与由肺静脉来的少量血液混合后进入左心室。
左心室的血液大部分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分布到头、颈和上肢,以充分供应胎儿头部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氧;小部分血液流入降主动脉。
从头、颈部及上肢回流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与下腔静脉来的小部分血液混合后经右心室进入肺动脉。
胎儿肺无呼吸功能,故肺动脉血仅小部分(5%~10%)入肺,再由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肺动脉大部分血液(90%以上)经动脉导管注入降主动脉。
降主动脉血液除经分支分布到盆、腹腔器官和下肢外,还经脐动脉将血液运送到胎盘,在胎盘与母体血液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再由脐静脉送往胎儿体内二、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胎儿出生后,胎盘血循环中断。
新生儿肺开始呼吸活动。
动脉导管、静脉导管和脐血管均废用,血液循环遂发生一系列改变。
主要变化如下:①脐静脉(腹腔内的部分)闭锁,成为由脐部至肝的肝圆韧带;②脐动脉大部分闭锁成为脐外侧韧带,仅近侧段保留成为膀胱上动脉;③肝的静脉导管闭锁成为静脉韧带,从门静脉的左支经肝到下腔静脉;④出生后脐静脉闭锁,从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的血液减少,右心房压力降低,同时肺开始呼吸,大量血液由肺静脉回流进入左心房,左心房压力增高,于是卵圆孔瓣紧贴于继发隔,使卵圆孔关闭。
出生后约一年左右,卵圆孔瓣方与继发隔完全融合,达到解剖关闭,但约有25%的人卵圆孔未达到完全的解剖关闭;⑤动脉导管闭锁成为动脉韧带,出生后3个月左右成为解剖上的关闭三、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1、心脏(1)心脏的容积四个心腔的容积出生时为20~22ml,至1岁时达2倍,2岁半时增加到3倍,7岁时增至5倍(100~110ml),以后增长相当缓慢,20岁左右时为240~250ml。
(2)心脏的位置小于2岁时为横位,随着年龄的增长,站立行走、胸廓和肺的发育及横膈的下降,心脏逐渐转为斜位。
2.血管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粗。
动、静脉内径之比在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10岁以前肺动脉较粗,直径较主动脉宽,到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
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毛细血管不仅相对的,而且绝对地比成人粗大,因此这些器官供血良好,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有良好作用。
3.心率小儿心脏神经以交感神经占优势,迷走神经兴奋性低,且心排出量有限,为满足生长发育及旺盛的新陈代谢,只有增加心率来提高排出量,故小儿心率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
新生儿每分钟120~140次,1岁以内每分钟110~130次,2~3岁每分钟100~120次,4~7岁每分钟80~100次,8~14岁每分钟70~90次。
4.血压(1)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高低取决于心排出量及外周血管的阻力,婴幼儿心排出量较少,外周血管口径相对较粗,动脉壁柔软,动脉血压较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推算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新生儿收缩压平均700mmHg),舒张压=收缩压的2/3。
收缩压高于或低于此标准20mmHg可考虑为高血压或低血压;(2)静脉血压:静脉压的高低与心排出能力、血管的功能及循环血容量有关。
学龄前儿童静脉压为40mmH2O左右,学龄儿童约为60mmH2O。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和预防(et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CHD)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一、概述【病因】在胎儿心脏胚胎发育时期2~8周或3月内,若有任何因素影响了心脏发育,使心脏在某一部分发育停顿或异常,即可造成先天畸形。
(1)遗传因素(内在因素)①单基因突变:1%-2%,可致心外畸形。
马方综合征,Hurler综合征,先天性成骨不全症。
②染色体畸变:4%~5%,多伴心外畸形。
21-三体综合征,13,15-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
染色体4或5号短臂缺失症。
③多基因病变:多为心血管畸形,不伴其他畸形。
④先天性代谢紊乱:基本缺陷为某种酶缺乏。
Ⅱ型糖原累积病,同型胱氨酸尿症。
(2)环境因素(外界因素):先心病母亲10%孕3月内感染过病毒。
①风疹感染。
②柯萨奇病毒感染(多见于B3、B4)。
③孕妇摄取锂盐。
④患糖尿病、酗酒、高原缺氧。
⑤过量辐射。
⑥药物(孕酮、苯丙胺)。
⑦高龄孕妇(接近绝经期)。
2.预防:加强孕妇保健,避免接触药物、辐射等高危因素,特别是在妊娠早期适量补充叶酸,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
【分类(classification)】1.先心病根据血流动力学、解剖特点、分流方向分为三大类(1)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正常情况下体循环压力大于肺循环压力,只有左向右分流而无青紫,当屏气或病理情况使肺动脉或右心压力大于左心压力,出现右向左分流引起暂时性青紫。
出现梗阻型肺动脉高压时称肺动脉高压型右向左分流综合征(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s Syndrome)。
见于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因心脏结构异常右室血不全氧合直接进入左心室出现紫绀。
见于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
二、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一)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发病率占先心病的50%。
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分四种:嵴上缺损(干下型)、嵴下缺损、三尖瓣隔瓣后缺损、肌部缺损,中间两部分又称膜部缺损。
【血流动力学】正常人右室收缩压仅为左室的1/4~1/6,肺循环阻力为体循环的1/10。
因缺损处两侧压差是左心大于右心,左向右分流,一般情况无青紫。
但分流增加了肺循环、左房、左室工作。
小分流量可无血流动力学变化。
大分流量时,左向右分流,QP/QS=3~5,随着病情进展,高压血冲向肺动脉,导致肺动脉痉挛,产生动力型肺动脉高压。
长期高压使肺小动脉中层、内膜层病理性增厚,导致梗阻型肺动脉高压,此时左向右分流量显著减少,最后引起双向或反向分流出现青紫。
当显著肺动脉高压时,右向左分流,导致艾森门格综合征。
【临床表现】(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青紫,有时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
(2)肺循环充血:易患呼吸道疾病。
(3)体循环减少:生长发育落后。
(4)听诊:(杂音由室缺缺损处产生)①LSB3-4可闻3~4/6级粗糙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周围广泛传导,可伴震颤。
②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闻舒张期杂音。
③右向左分流时,两侧压差减少,杂音减轻,P2亢进。
3.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衰,肺水肿,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在室间隔右侧面,压差低处)。
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 ASD)【血流动力学】心房之间压力阶差不大(左房压力超过右房几个mmHg),分流量与右室顺应性有关。
新生儿早期,右房压稍高于左房压,可以暂时性青紫。
当肺循环增加时,左房压大于右房压,左向右分流,分流量随缺损大小及两侧心室顺应性而不同。
因右室壁薄,顺应性好,故左向右分流量较大。
右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右室、右房大,肺循环血增多。
大量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同上)。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室大。
【临床表现】(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青紫,有时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
(2)肺循环充血:易患呼吸道疾病。
(3)体循环减少:生长发育落后。
心电图鉴别:继发孔房缺——电轴右偏,原发孔房缺——电轴左偏。
(4)听诊:(杂音来源于相对性RVOT狭窄,而不是来源于房间隔缺损)①LSB2-3可闻2~3/6级柔和收缩期喷射音,无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