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醉翁亭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2.doc
《醉翁亭记》优质课件
详细描述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 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相关阅读材料,引导 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背景;组织实践活动 ,如演讲、写作等,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 力和综合素质。
05
教学评价与反思
学生评价与反馈
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 评价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 《醉翁亭记》的原文及注释。
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 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人文价值的分析讲解。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含义、体 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是教学重点。
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古代汉语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人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拓展思维
通过案例分析,拓展学生的思路和 视野,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04
教学环节
课前预习与导学案设计
总结词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了解背景
详细描述
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对课文的兴趣;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 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介绍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改进方案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引入案例教学、组织小组 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中考语专题复习 第十五篇《醉翁亭记》PPT课件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18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 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 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古义: 香花 今义:芳香
古义: 开放 今义:散发
8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山.行六七里 原意为:山峰,文中意为: 在山上 。 ②杂然而前.陈者 原意为:前面,文中意为: 在前面 。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原意:翅膀,文中意为: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
9
(2)名词作动词 ①名.之者谁 原意为:名字,句中意为: 取名,命名 。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原意为:名号,句中意为: 起名号 。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 原意为:歌曲,句中意为: 唱歌 。
(4)于① ②泻 有出 亭于 翼.两 然峰 临之 于.间 泉者 上者 从 在
(5)之
① ②醉 得翁 之心 之.而 意寓 不在 之.酒 酒也
助词,的 代词,代“山水之乐”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
6.重点句子翻译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它(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望去,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为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佳木秀.而繁阴 秀: 茂盛、繁茂
13
(8)山间之四时.也 时: 季节
《醉翁亭记》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醉翁亭记》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醉翁亭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醉翁亭记》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醉翁亭记》,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醉翁亭记》的文言文内容。
2. 分析《醉翁亭记》的文言文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醉翁亭记》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2. 领悟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理解文意,标记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的句子的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醉翁亭记》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文言文表达技巧,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
6.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阅读《醉翁亭记》,领悟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醉翁亭记》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课后作业1. 翻译《醉翁亭记》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分析《醉翁亭记》中的文言文表达技巧,选取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进行赏析。
3.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醉翁亭记》中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醉翁亭记》的文言文内容,是否能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文学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 醉翁亭记 PPT(附教案、说课稿)
《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
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 翁,又号“六一居士”。本文 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
“醉翁之意不在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水落石出”:
形容事情真相大白。
作业:
• 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 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 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 文。
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同步说课稿
同步说课稿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它令人流 连忘返,身在其中,一切烦恼与不安都 会被你抛在脑后。
树与花的和谐,山与树的搭配,水 与山的相接,鸟与水的嬉戏,如此之美 景,任谁也不会忘记。(王 萌)
小论文摘录(3)
• 文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短短28个字,淋漓尽 致地描绘出琅琊山的四季美景,准确、生动,极富音乐 之美,韵味无穷,情致盎然,从容宛转,娓娓叙来。
语文 九年级
醉翁亭记
教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9日星期五
目 录
肆 课
堂
小
结 ,
课
课
堂 练
堂
习
, 拓
小
展
延 伸
结
。
叁 细
读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10.1 教学计划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目标。
10.2 进度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讲解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进度顺利进行。
第十一章:教学评价与反馈
11.1 课堂即时评价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12.2 心理安全
营造一个包容、尊重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避免负面评价和批评。
12.3 网络安全
如果使用网络资源,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接触不良信息,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安全。
第十三章:家校沟通与合作
13.1 家长会议
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教学文本
《醉翁亭记》全文
2.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醉翁亭记》的文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练习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
5.1 教学课件
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课后作业评价
醉翁亭记精品教学课件:105页(绝对超一流精品)
朗读正音
yì
qí n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翻译 阅读理解
注释翻译 阅读理解 第一段
7、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所以 在 就 递连, 而且。
• 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喝酒,喝了很 少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情趣
助词,的。
于,在
助词,的。
•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 的山水之间。
陆游《游山西村》中与“峰回路转”意境相似 的诗句是什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 •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取名 命名 代词,它, 指亭子。 称谓 命名 建造 助词,的。
给它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 号来命名的。
《醉翁亭记》flash配乐朗读
预习课文 正确朗读
朗读正音
chú láng yá hè chá n chá n
wè i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 niàng 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zhé
《醉翁亭记》PPT精品教学课件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 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乐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 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充满的云气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 暗或明,变化不一。
主办的宴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丝:弦乐器
觥:酒杯
尽兴地喝酒。
竹:管乐器
下棋
筹:酒筹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
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容颜苍老
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 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 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环绕
副词,都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
草木繁盛的样子。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 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不久
形容枝叶茂盛成荫。 翳,遮蔽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
欧阳修《醉翁亭记》公开课精品课件
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 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 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也 透着淡雅的幽默
任性自得的惬意 舒卷自如的趣味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而
句子更加委婉细致,增添了抒情性。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读来使人感到有种内在的类似诗歌的韵律美。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 公集》传世。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文朗读
字词正音
hè 林壑尤美 yǔ lǚ 伛偻提携
节奏划分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chán 水声潺潺
gōng 觥筹交错
zhé 饮少辄醉
yì 树林阴翳
渐 闻/水 声 潺 潺/而/泻 出 于/两 峰 之 间 者 。 醉 翁 之/意 不 在 酒 , 在/乎 山 水 之 间 也 。 四 时 之 景/不 同 , 而/乐 亦 无 穷 也 。 临 溪/而 渔 , 溪 深/而 鱼 肥 。 人 知/从 太 守 游 而 乐 , 而 不 知/太 守/之/乐 其 乐 也 。
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醉翁亭记》(课件)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详解精练(统编版)
【译文】太守和宾客来 这里饮酒,喝很少就醉 了,而年龄又最大,所 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 “醉翁”。
记 笔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意”:情趣 “得”:领会 “寓”: 寄托
“而”:表顺承
你能找出这句话里 面的一个成语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
拓展
写作 — 镜头法
1.概念解析 镜头法是借鉴电影剧本利用画面来讲故事的创作方式。根据
写作的主题,描写一组画面,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组合起来。
拓展
试试找出这个段文字描 写的景物和描写顺序
琅琊山 两峰间泉
泉上醉翁亭
西南诸峰 环滁皆山也
拓展
3.写法迁移
(1)明确所作的对象或主题。 (2)选取与所写主题相关的景物。
记 笔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用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连接过渡 “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伛偻”: 指老人腰背弯曲。 “提携”: 指的是老人领着小孩子 “伛偻提携”: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记 笔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比喻本意不在此 而另有目的】
记 笔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 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 喝酒上。
记 笔记 讲解1-5
内容理解(第1自然段)
问题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看到哪些景物?
记 笔记 讲解1-5
写作背景
欢喜:
宽简政治,百姓过上平 安定的生活、令人陶醉 的山水风景。
《醉翁亭记》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朗读+精品素材(实验中学名师精品)
读准字音
滁chú 壑 hè 琅琊lánɡ yá 潺chán 酿 niànɡ 僧 sēng 辄 zhé 暝 mí nɡ 弈 yì 朝zhāo而往 伛偻yǔ lǚ 蔌sù 觥筹ɡōnɡ chóu 翳 yì 霏fēi 洌liè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读懂词意
环(环绕,包围)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秀丽)者;
泻(飞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名(给……命名)之者谁;
饮少辄(就)醉;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于泉上者;
得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太守归(回家)而宾客从(跟从)也;
吾谁与归(归依); 云归(聚集)而岩穴暝; 野芳(香花)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荣滋长)而繁阴; 至于负者(背着东西的人)歌于(在)途; 山肴(野味)野蔌(菜蔬);弈(下棋)者胜; 宴酣(尽兴的喝酒)之乐 ;树林阴翳(遮盖); 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 觥(酒杯)筹(酒筹)交错;太守谓(是)谁?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于)其间者;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鸣声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新世纪教育网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实验中学名师精品
醉翁亭 记
欧阳修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 实词。朗读、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教学重点)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 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 法。 (教学难点) 4、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 性和局限性。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确看待挫折。(教学难点)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28.《醉翁亭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6.doc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时间:2010年12月18日下午地点: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大礼堂执教班级:初二(7)班执教者:陈榕教学目标:1.积累“林”、“得”、“寓”、“谓”、“乐”等文言实词,复习判断句式译法。
2.在诵读品味中探究“醉翁之意”,理解“太守之乐”的内涵,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第一课时: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能大致通讲;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问答(教师一边板书):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出自一篇传世散文——《醉翁亭记》,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是他的别号。
引出《醉翁亭记》二、疏通梳理课文(一)朗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读音、节奏、语气。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畅,尽量读出节奏。
(二)疏通落实字词,并梳理课文。
1.问题引导:细读课文,关于“醉翁亭”,你从每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2.请一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余学生认真听读,并思考。
3.学生发言,教师追问获取信息的具体语句,意思,顺势点一点关键实词。
请学生一起朗读相关句子段落。
从第一段可得知醉翁亭的位置、外形、建造者、命名者、得名由来等。
以下几段梳理形式基本同上。
根据情况,“请一学生朗读”环节可改为默读。
从第二段中可得知醉翁亭周边的山水美景(朝暮、四时)从第三段中可得知醉翁亭周围是滁人游山之景象,太守则在醉翁亭中宴客。
从第四段的叙述描写中可得知众人兴尽暮归,离开了醉翁亭,山林里禽鸟欢唱。
3.许多文章是“卒章显志”的,本文即如此。
齐读最后一段议论部分。
有几种“乐”?禽鸟之乐——山林之乐人之乐——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乐其乐落实关键词:从乐其三、品味“乐”(一)说“乐”1. “乐”贯穿《醉翁亭记》的始终,第一到第四段有哪些语句点明了“乐”?学生边找边答。
落实关键词句:得之心而寓之酒(得:得到,领会寓:寄托)这样来看,“太守之乐”中应该包含哪几种“乐”?——山水之乐、乐民之乐(与民同乐)(板书)(二)品“乐”1.问题引导:从哪些具体描写中读出了“乐”?这是怎样的“乐”?朗读传递出“乐”。
28.《醉翁亭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12.doc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单位租用个人充值QQ:448966300醉翁亭醉翁亭位于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记的就是此亭。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
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
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因此得名。
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
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
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
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
事隔数年之后,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三迭”,“有如凤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
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间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未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
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
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
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
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
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怕亭、古梅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
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
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轶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
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呈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28.《醉翁亭记》精品教学资料包(文言文教学的典范·绝对超一流精品)-4.doc
《醉翁亭记》2004—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63个试题(省市按音序排列)(10·8;09·11;08·7;07·6;06·11;05·8;04·10;课外相关文段·2个)1、2010安徽蚌埠一中文言文阅读(20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2分)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山之.僧智仙也吾欲之.南海,何如B.名.之者谁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8、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4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8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1.欧阳修7、C8、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9、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醉翁亭记》课件
4、山间之四时也(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重点积累 三、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重点积累 三、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到
就
命名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给自己起别号
情趣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领会
寄托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僧人智 仙。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 号(醉翁)来命名。太守与客人来到这里饮酒, 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是最大的,所以给 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 于喝酒上,而是在于山光水色之中。欣赏山水 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 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 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为他 们辩护,得罪了当权派,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 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 时写的。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 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 莫逆之交。
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中的 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 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 季景色。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一 样,那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精品教案
11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1、感受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理解“与民同乐”的内涵。
2、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寓于景中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
同学们,你们有过哪些美好的旅游经历?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自由发言)和大家一样,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家也1喜欢纵情山水,并用优美的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到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二、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二、检查预习虚词注解“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2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课醉翁亭记欧阳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⑶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⑷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⑵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⑶组织模拟旅游活动,激发同学的想象力,感受旅游的乐趣。
3、德育目标: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大量运用“也”“而”,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这些都需在反复朗读中体会。
教师宜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讨论点拨法。
3、品评鉴赏法。
4、体验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作者及背景简介。
指导学生朗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节奏韵律;二读课文,疏解文意,要求读得通顺;三读课文,读出“也”“而”的不同语气和轻重音,推究文理,要求读得流畅。
品读课文,鉴赏美点。
比读课文,比较鉴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步骤〗导语设计江西滁州的琅琊山上有一座著名的亭子,因宋代欧阳修而声名远播,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作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醉翁亭简介:醉翁亭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的琅琊山麓,是我国著名古迹之一。
醉翁亭为宋代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所建,欧阳修命名并作《醉翁亭记》。
初建时只有一亭,后来逐浙扩建,现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
醉翁亭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溪水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
亭中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
醉翁亭(配图)醉翁亭(配图)醉翁亭附近的深秀湖(配图)醉翁亭旁的让泉(配图)——醉翁亭闻名暇尔是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芦苇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中进士,因支持范仲淹改革,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拭、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溢“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曾主编《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欧阳修书法(配图)——(他还是个书法家)欧阳修纪念馆(配图)——(江西永丰县)写作背景:庆历五年(1045年)春,“庆历新政”仅实行一年多时间,就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
欧阳修上疏为他们辩护,遭到反对派的忌恨和陷害,被捏造罪名贬于滁州。
本文写于贬官滁州的第二年(1046年) 。
视频:欧阳修简介《醉翁亭记》flash配乐朗读预习课文正确朗读朗读正音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niàng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筹gōng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qín 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翻译阅读理解注释翻译阅读理解第一段朗读: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翻译1、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皆:都。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而深秀者,琅琊也。
..美,望之蔚然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诸:众,各。
壑:山谷尤:尤其,特别蔚然:茂盛的样子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用作状语,沿着山路而:并连泻:倾泻于:从之:助词,的。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见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倾泻下来的,是酿泉啊。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于:介词,在。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啊。
陆游《游山西村》中与“峰回路转”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什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作:建造之:助词,的。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取名,命名之:代词,它,指亭子。
谓:称谓,命名给它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7、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于:在辄:就而:递连,而且。
故:所以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喝酒,喝了很少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情趣之:助词,的。
乎:于,在之:助词,的。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而:顺连寓:寄托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第一段怎样分层?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的命名缘由)这一段按什么顺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由外至内本段出了一个成语,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峰回路转”不是出自这里。
1、出处:欧阳修《醉翁亭记》2、原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3、现在的常用义: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哪位同学知道,根据《鸿门宴》的故事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语,叫什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背诵: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翻译阅读理解朗读: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要说那,像那而:顺连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开,散,散开。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而:顺连暝:昏暗烟云聚拢来,山谷就变得昏暗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晦:阴暗明:明亮之:助词,的。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发而幽香芳:花,香花发:开,开放香:香味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佳木秀.而繁阴秀:开花,这里是滋长的意思。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落而.石出者而:顺连水流减少,石头裸露。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
语出《醉翁亭记》。
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山间之四时也。
时:季节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
朝而往,暮而归,朝:早晨往:去暮:傍晚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时:四季。
而:因连,因而。
穷:穷尽四季的景象不同,因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概括这一段的大意:山间朝暮四时之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这一句写山间之朝暮,请具体指明各句分别所写。
——日出而林霏开(朝);云归而岩穴暝(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一句写山间之四时,请具体指明各句分别写哪一个季节。
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者(冬)“水落石出”原意是什么?现在比喻为什么意思?原意:冬天水位落下去,水中的石头自然露出来。
今义: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背诵: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翻译阅读理解第三段朗读: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