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第一首是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疑问探究: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5《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共14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5《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共14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5《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师生共同赏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导入新课: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师生齐背)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抱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禹锡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文坛佳话。

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而被贬到连州,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

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之,刘禹锡因诗获罪,再次被贬到更荒远的播州去当刺史。

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

据说本诗再次引起执政者的不悦,刘又遭贬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重音。

⑴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⑵请两位同学播放课前自行制作的配乐朗诵带,其余学生听读并点评。

⑶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这是朗诵的前提,本诗中注意“柯(kē)”的读音。

把握节奏。

节奏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音乐划分,一种按意义划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材分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目的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五首诗。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并加以鉴赏。

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景激趣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

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

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而被贬到连州,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以“轻薄桃花”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

刘禹锡因诗获罪,再次被贬到更荒远的播州去当刺史。

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

据说本诗再次引起执政者的不悦,刘又遭贬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

两人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中自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25《诗词曲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5《诗词曲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

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

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由千古唐诗引入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3、思考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参考: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5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1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吟诵古诗名句,导入新课: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3、思考探究:教师点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从而为下文铺垫。

教师点拨: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5、研读《题乌江亭》,辅佐加深对《赤壁》的理解。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一)导人新课。

(二)学习《过零丁洋》1.分小组学习古诗:你们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兀。

宝坻区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宝坻区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 诗词曲五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 诗词曲五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 诗词曲五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诗词曲五首课题诗词曲五首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方法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设计一、导入新课: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

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杜牧的咏史名作——《赤壁》。

2.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韵一、前置作业展示:1、简介作者与背景杜牧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

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却处在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二、检查前置作业三、研习诗歌1、会读2、会说(体会诗情)3、会品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准备默写2、预习下一首律及感情基调.3.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从“反说其事”的角度谈谈诗句里蕴含的道理。)
反说其事,以东 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暗示自己生不逢时,无法施展才能的惆怅之情。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说说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随堂检测】
阅读王磐(明朝)的曲《朝天子·咏喇叭》,完成下列题目。
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这首诗 借咏物来抒发感情,请问,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歌唱喇叭来揭发、讽刺宦官(太监)横行霸道的罪行,表达人民群众对他们的痛恨情绪。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不同的艺术风格。(重点)
2.激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难点)
3.通过反复诵读,激发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默读五首诗歌,参照课下注释,填写下表
篇目
体裁
2.不同的诗作有不同的风格,请将下列诗歌与对应的诗作风格连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抑 郁豪爽
《赤壁》 乐观旷达
《过零丁洋》沉郁豪放
《水调歌头》深沉感慨
《山坡羊·潼关怀古》 激昂慷慨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课堂探究】
1.品诗,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朝代
作者
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诗词曲五首四、合作探究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明确:坎坷遭遇。

被贬生活的辛酸与愤懑。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明确:用典。

写归来感慨,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你悟出了一个一种怎样的道理?【这是本诗的名句,形象而含义深刻。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明确: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赤壁》一、导入赤壁,向来是英雄云集的地方,就连唐代诗人杜牧看到赤壁之景也不禁感慨万千。

这里曾经发生过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周瑜在这里大败曹操,一举改写东吴的历史。

后人评价此战,似乎不约而同的站在了周瑜一方,但是诗人杜牧的观点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赤壁》。

二、了解作者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

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

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2、介绍写作背景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某某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某某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
5、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思考并提示: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5)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教学札记
25、诗词曲五首(2)
课题
25、诗词曲五首(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
2、学习如何欣赏作品。
3、熟读并背诵全文。
重点
熟读并背诵全文。
难点
学习如何欣赏作品。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复习导入。
背诵并默写《酬乐天某某初逢席上见赠》。
二、赏析《赤壁》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一、背诵导入
全班齐背已学的前三首古诗。
二、学习·点拨
(一)学习《明月几时有》
1、放录音歌曲《明月几时有》
2、齐读整首词
3、了解写作背景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某某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4、品析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陡然发问,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当然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作者把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词曲。
2、完成《指导用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把酒问天 不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上阕 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
欲归又恐 起舞弄影 情景交融
《水调 月照无眠 不应有恨 情趣盎然
歌头》 下阕 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
人有离合 千里婵娟
凭吊潼关估计————峰峦、波涛、宫阙成土
《潼关怀古》
(咏史诗) 抒发深沉感慨————兴、亡,百姓苦

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3.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品读后两句: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准备默写
2、预习下一首诗歌
一、导入新课: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杜牧的咏史名作——《赤壁》。
2.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一、前置作业展示:
1、简介作者与背景
杜牧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却处在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些,都影响他的诗风。
5.学生齐读诗歌,再次体味诗人的胸襟和气度。
6、小结:《赤壁》是杜牧的一首即物兴感的咏史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物感兴,借赤壁之战的遗物而发怀古幽情:铁戟未销,人事已非,感慨深沉,这种以小示大、抚今忆昔的手法,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处。诗的后两句尤其巧妙,它引用史实,却不拘泥史实,而是替它安上想像翅膀,创造出飞腾的意象来。
诗词曲五首
课题
诗词曲五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二)课前预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三首诗,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查阅资料,了解三首诗的作家及作品背景。

3.填表:项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作者朝代体裁名句押韵韵脚修辞表达的感情(三)课内导学:1.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作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受到人们深深的喜爱。

⑵我国古代诗、词、曲三种体裁,习惯统称为古代诗歌。

古诗从形式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⑶学生朗读以前学过的绝句、律诗、如:李白《秋蒲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⑴朗读全诗,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⑵作家作品背景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诗。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水调歌头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水调歌头教案 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之《水调歌头》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诗词曲五首》中的一词——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苏轼的作品。

也是初中阶段作为精讲课文的第一篇词作。

本词的内容结构是:小序:点明创作的时间,背景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愤世独立、自现孤高下片:用月衬情、旨在怀人、意境豁达、以理遣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落实背诵。

2、能力目标: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3、情感目标: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创意美读品味积累为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意境,提高审美情趣,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分四个步骤完成:唱月——读月——品月——说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唱月(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关于“明月”歌曲。

看你们听后,能不能告诉我歌曲的名称是什么?懂唱的同学也可以跟老师一起唱,好吗?师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生说出歌曲名称:——2、板书课题:水调歌头——苏轼(北宋)3、简单了解作者、作品。

(1)、请学生说说:“我所知道的苏轼”。

(教师简明板出相关信息。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

他的词一洗柔弱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新人耳目,又不拘格律的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

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

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2)、请说说宋词在结构形式上与唐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明确。

)词: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

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椐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1)这首诗以地名为题,实为怀古咏史之作。诗人借 一把沉沙的 折戟发表对赤壁之战的看法:当时周瑜如不得东风之助,战争的胜败,吴国政权的存亡都会成为未知数。诗人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胜得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
板书设计
赤壁
兴感之由折戟
磨洗
借题发挥东风
二乔
教学反思
诗词曲五首
课题
诗词曲五首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五 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生字词检测
3、概述文意
4、初读感悟
二、学生读课文,配乐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2)请两位同学播放课前自行制作的配乐朗诵带,其余学生听读并点评。(3)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4)学生练读。
(5)全班齐读。
三、(学生讨论)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四、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5.学生齐读诗歌,再次体味诗人的胸襟和气度。
6、小结:《赤壁》是杜牧的一首即物兴感的咏史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物感兴,借赤壁之战的遗物而发怀古幽情:铁 戟未销,人事已非,感慨深沉,这种以小示大、抚今忆昔的手法,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处。诗的后两句尤其巧妙,它引用史实,却不拘泥史实,而是替它安上想像翅膀,创造出飞腾的意象来。
3、会品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准备默写
2、预习下一首诗歌
一、导入 新课: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 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 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杜牧的咏史名作——《赤壁》。
2.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 基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方法
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 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 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设计
二、检查前置作业
三、研习诗歌
1、会读
2、会说(体 会诗情)
3.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品读后两句: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 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一、前置作业展示:
1、简介作者与背景
杜牧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却处在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些,都影响他的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