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锌(毕业论文写作模式参考范文)---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参与法律程序积极性
农村居民参与法律程序的积极性不高,对诉讼等法律程序的认知和 了解不足。
守法自觉性
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但对于一些具体规定和 细节方面的了解和执行存在不足。
法律教育程度和需求
教育程度
农村居民的整体教育程度相对较 低,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
力有限。
教育需求
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的学 习有需求,希望能够了解更多与 生产、生活和权益保护相关的法
鼓励自我学习
通过提供学习资料、推荐阅读书籍等方式,鼓励 农村居民自主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 养。
05
调查结论与展望
调查结论
1.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普遍较低
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了解较少,缺乏主动学习法律 知识的意识。
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程序和规定存在误解,对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认 识不够清晰。
展望与建议
2. 增加法律宣传和咨询渠道 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力度。
在农村设立法律咨询中心或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展望与建议
3. 培养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通过开展法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 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法律活动,如旁听案件、参与 调解等,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和作用。
片等手段,向农村居民传递法律信息。
建设法律宣传栏
03
在农村公共场所设置法律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方便农村居
民随时了解法律动态。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建立农村法律服务站点
在农村设立法律服务站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为 农村居民解决法律问题。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农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农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农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摘要:农村问题是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最基本的问题,“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农村的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主要环节。

而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又是实现农村法治化的关键和核心,没有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法律意识的支持,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农村法治化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法治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总的说来,现状还不尽人意,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本文立足于对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考察,从构成农民法律意识的法律知识水平,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对权利和义务的看法,在调研的基础上,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加强农村立法和执法工作、创新农村法律宣传、加强村民自治建设等方面综合分析如何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促进农村法治化发展。

目录:一.内容摘要(1)二.农民法律意识概述(2)三.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及分析(3-6)四.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思考与途径(7-8)五.结语(9)农民法律意识的概述:从社会主体的法律认识程度来看,法律意识可以划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

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及其法律现象认识的感性阶段,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直观的、表面的、零散的认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法律实践紧密相关。

法律思想体系是人们对于法律现象反映过程中所形成的系统化、理性化、自觉化的知识体系,表现为系统化、理论化的法律思想、观点和学说,具有明确的概括性、指导性和体系化的特征,是人们对法律认识的理性阶段,处于法律意识结构中的高层次。

农民的法律意识体现其对法律现状,主要是对现行法律制度内容的了解、把握程度,对各种与法律有关的事物、行为、状态及其因果关系的认知。

以及自觉地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体现为主体面对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因此培养农民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的法律意识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农村与城市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的不同,农村居民对法律的了解与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地区的法律意识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职业的农村居民。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首先,我们发现农村居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其中,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居民对法律的了解更加有限。

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有关。

在农村地区,很多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主要依靠口口相传和社会经验的积累。

因此,提高农村地区的法律教育水平,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法律宣传和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我们发现农村居民对法律权益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在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表示,他们对自己的法律权益了解不多,对于自己遇到的法律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这种现象与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机构相对较少,法律援助资源不足。

因此,加强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帮助农村居民解决法律问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调查还发现农村居民对法律的信任度不高。

在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表示,他们对法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存在一定的怀疑。

这可能与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有关,例如土地问题、农民工权益保护等。

因此,加强农村地区的法律监督和司法公正,打击腐败现象,维护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是提高农村居民对法律的信任度的关键。

最后,我们发现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除了加强法律教育和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外,还需要注重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

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农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认知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和服务。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成为制约市民法律素养提高的瓶颈,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了对于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希翼能够帮助到大伙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脚部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

劳动力市场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速度别断提高。

与此相反,传统市场体制仍未得到全然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许多制度扔阻碍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淌,农民是合法权利得别到充分有效地爱护。

由于历史级制度为得到全然改进,有些地区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显著。

农民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祖国的以后和民族的希翼,农民惟独知道得怎么运用法律武器,才干在现实日子中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别受侵犯。

农民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过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笔者与小组成员深入调研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咨询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据了解,新农村建设后农民越来越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为了了解安义石鼻镇居民的法律意识特进行此次对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研,本次调研以调研咨询卷形式为主,非结构式拜访的方式为辅,在发出的100分咨询卷中,回收率为76 % ,其中有效率为65% ,其中年龄分布比较平衡。

于此可见,此次调研的结果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随着各界坚持别懈地开展普法工作以及媒体对以案说法的报道越来越多,公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维权意识开始加强,农民也越来越注意到了法律的重要性。

尽管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别尽人意。

具体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

尽管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进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别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咨询题时普通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咨询题,情在处理咨询题是在某种程度上占了极大的比重。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状况调查报告关于 __ 乡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调查一、前言农村问题是我国的发展和建设中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农村的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主要环节。

而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又是实现农村法治化的关键和核心,没有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法律意识的支持,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农村法治化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法治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总的说来,现状还不尽人意,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本文立足于对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考察,在调研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p 如何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促进农村法治化发展。

二、基层农民的法治基本情况(一)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开始信仰法律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都在有形、无形之中有了一种意识,就是遇到纠纷、权利受到侵害时,会多考虑集中解决方法,而很多时候会想到运用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

河口村的一位陈姓建筑工,他是农民工,年龄 54 岁,家里负担也比较重,还有个上大学的孩子要他供着,对于这种农民家庭,供一大学生是比较困难的,就靠这么一点工资,据他说,也幸好现在建筑工资提高了些,因此还算不是很穷。

到年末了,其工资还有被拖欠的,为了拿回拖欠工资,他们已经不像以前建筑工人那样把建筑工地上的东西全部拿走,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带了一大堆的人去跟老板闹事了,索回工资。

而是,先跟建筑老板商议、交涉之后,见未果就去找区政府,请求政府出面干涉要回了拖欠工资。

当时,他们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如果实在不行就是会去法院对建筑老板提起民事诉讼。

基于这种认识我相信,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相信法律是解决争议,维护权利的重要方式,便开始信仰法律了。

对这点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们国家封建时间太长,受历史影响,能够树立法治意识,即使不是很深已经很不错。

(二)对法律知晓不够,认识不足农村人基本是不知道多少法律的,只是通过电视,或者一些法律宣传活动,普法教育活动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关于农村农民法律意识地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农民法律意识地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则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

我根据自己工作所在村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沟通,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

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结构。

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是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盛行。

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但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有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

笔者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

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三是权利意识淡薄。

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比较浓重,而忽视了法律维护农民权益这一功能。

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

权利1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

为了解当下居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和法律意识的形成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居民法律意识调查,以下是调查报告的详细内容。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居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法律意识的形成情况,以及居民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的应对方式。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希望能够为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群体。

问卷内容包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情况、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以及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的应对方式等。

三、调查结果1. 法律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

仅有3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法律常识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时间、《婚姻法》的适用对象等。

而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如法律的效力和法律的适用范围等,更是有很多人存在误解或者不了解的情况。

2. 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主要是通过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此外,家庭教育和社会交往也对法律意识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对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不明确或者缺乏相关的教育和宣传。

3. 面临法律问题时的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的应对方式是求助于专业人士,如律师、法律顾问等。

少部分居民会主动寻找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自助解决。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在面临法律问题时常常感到无助和困惑,不知道如何应对或者寻求帮助。

四、调查分析和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居民的法律意识普及和提高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法律知识的普及仍然不够,需要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提高居民的法律素养。

其次,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需要多样化,除了媒体渠道,还可以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在不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时,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

如何把调查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20xx年6月。

调查地点:农村、乡镇、就业办事处等地方。

调查方式:采用收集材料、电话、网聊、面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及法律援助的途径,深入剖析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前言: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犯,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2013年春节期间,对大通县的农民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通过调查大通县外出的农民工在外主要涉及建筑业、餐饮服务、批发零售、车辆修理、轻工业等行业。

一、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及法律援助的途径调查显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这些传统媒体仍然是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54.64%;通过法制宣传橱窗获取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占到了总数的25.24%;以互联网为载体获得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只占到了总数的1.6%。

在农民工认为在哪里咨询法律问题比较可靠这一问题上,有48%的人选择了政府相关部门,44%的人选择了法律服务所,33%的人选择了律师事务所,还有13.5%的人选择了熟人介绍。

在有效解决法律问题途径这一项目上,有66.51%的人选择了依法解决,另外还有9.57%的人选择了上访,这说明大部分农民工已有了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而少部分把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

在农民工是否了解法律援助具体条件的问题上,有84.07%的人选择了了解一些。

关于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简介农村法律意识建设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此为依据制定农村法律意识推广计划,本文报告了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设计本次调查目标人群为农村居民,随机抽取了4个省份10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中包含了以下5个问题:1.您认为个人应当遵守哪些法律?2.您是否知道相关部门会严格执法?3.您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法律问题?4.您是否能够自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您对所属村委/居委会的法律服务满意度如何?共计发放了200份问卷,其中18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

调查结果个人应当遵守哪些法律?根据问卷结果,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认为个人应当遵守的法律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同时也有个别居民认为遵守法律是为了应付监管机构的审核,有些法律规定限制了个人权利,应当有所改善。

相关部门会严格执法大部分农村居民表示知道相关部门会严格执法,这也是他们遵守法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也有不少居民认为执法机关效率低下,处理问题缓慢。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问卷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基础设施建设补偿问题•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分配问题还有少数居民遇到了劳动保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自主维护合法权益大部分农村居民认为可以自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表示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保障。

少数居民表示自身能力有限,需要通过行政或司法渠道来解决问题。

对所属村委/居委会的法律服务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所属村委/居委会的法律服务满意度较高。

但也有部分居民认为村委/居委会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有待提高。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

针对农村居民承包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法律问题,我们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社会法律宣传计划,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关于农村农民法律意识得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农民法律意识得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得调查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得《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得自觉性”。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制得有力保障,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则就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得基础性环节。

我根据自己工作所在村得实际情况,深入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得法律意识,并与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得法律知识进行沟通,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得武器维护自己得利益。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得现状虽然农民法律意识得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得现状却不尽人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就是农民法律知识水平得匮乏。

虽然经过多年得普法教育,农民得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得提高,但就是由于历史传统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得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得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得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得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得法律知识与法律心理结构。

这种对法律得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就是拒法律于门外得,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就是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盛行。

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得治国方略,但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有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法无法一个样得法律虚无主义观念。

笔者在农村调查得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得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就是犯法,但就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得法律知识了。

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得社会行为基本上就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得。

三就是权利意识淡薄。

受传统人治思想得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得着眼点都就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得政治统治功能,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比较浓重,而忽视了法律维护农民权益这一功能。

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得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得功能。

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得意识与实践活动。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农村法律意识仍然相对较低。

为了解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地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一、调研背景:农村地区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农村地区也面临着新的法律问题和挑战。

了解农村居民对法律的认知和意识水平,对于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以某农村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法律意识相关问题。

调查对象通过填写问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调研结果分析:1.基本信息:调查对象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在40岁以上占比较大,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职业主要是农民。

2.对法律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较低,特别是在劳动法、土地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对法律意识的认同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意识的运用不够深入。

4.法律纠纷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面对法律纠纷时,主要依赖村委会或相关机构的调解和解决,很少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五、存在问题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居民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特别是在劳动法、土地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2.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意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和深入,特别是在涉及到合同、土地等方面的问题上,缺乏法律意识的引导和保护;3.对法律纠纷处理方式存在依赖性,过于依赖村委会或相关机构的调解和解决,很少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六、建议和对策:1.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特殊法律知识,如劳动法、土地法等;2.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3.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机构,提供农村居民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为他们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4.加强农村村委会和相关机构的法律职责培训,提高他们对法律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法律意识。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标题: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普遍较低的问题。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应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改善法律服务条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法律援助工作。

一、引言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了解、认知、遵守和维护的程度,是评估一个社会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对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33份,有效回答率为86.6%。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法律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的农村居民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如合同法、劳动法等,而70%的人对这些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或毫不了解。

这说明农村居民的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较低。

2. 法律意识的实践水平仅有10%的农村居民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而大部分的居民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甚至会采取非法手段来解决问题。

3. 法律服务需求与满足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但目前法律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村地区法律服务资源的匮乏、法律援助机构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居民法律服务的满足度。

四、建议与措施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针对农村居民法律知识缺乏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利用村级广播、电视、手机APP等媒体,普及农村居民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2. 改善法律服务条件应投入更多资源,改善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条件,提高法律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并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3. 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增加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站点,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服务,确保农村居民在法律权益保护方面能够获得及时支持和援助。

五、结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低,需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改善法律服务条件,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法律援助工作。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对法律的认同与需求
法律援助与咨询服务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于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的需求较大,仅有不足20%的 受访者表示了解相关渠道。
普法教育与培训
多数农村居民对于法律知识普及类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认为这有助于自 身维权和规避风险。
04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面临的问 题与挑战
主要问题
缺乏法律知识
许多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难以维护自 身合法权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 查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调查概述 • 农村居民法律知识状况 •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状况 •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提高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01
调查概述
调查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意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普及变 得尤为重要。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本次调查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农村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法律知识。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建立法律服务机构
在农村地区建立法律服务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帮 助他们解决涉及法律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 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
提高法律服务水平
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农村居民对法律持怀疑态度,缺乏对法律价 值的认同。
法律教育不足
农村地区缺乏法律教育资源,居民难以获得法律 知识。
面临的挑战
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农 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完善法律服务
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村 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 。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通常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在调查结束后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

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在目前全国上下进入法治建设的新时代,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态又如何呢?为了解现今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更好地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我们选择几个乡镇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农民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多年的普法教育,全县农民法律知识贫乏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农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总体来看全县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相对淡薄,传统意识较浓,农村法制宣传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法律素养低,害怕打官司,对法律缺乏信任,薄情优先于法。

从走访的人员和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来看,在一部分农民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或者想寻求法律保护,确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也有一些像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朋友,不会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法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浅薄。

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

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选举中我们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选票,候选人用金钱买选票的事情屡屡发生。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精选5篇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精选5篇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精选5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结束一段工作时。

都会使用到报告,写报告时,要明确的讲清楚自己的逻辑,层次方面要分明,逻辑要严谨。

以下是为您收集的“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供您参考,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好就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篇1在目前全国上下进入法治建设的新时代,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态又如何呢?为了解现今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更好地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我们选择几个乡镇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农民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多年的普法教育,全县农民法律知识贫乏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农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总体来看全县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相对淡薄,传统意识较浓,农村法制宣传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法律素养低,害怕打官司,对法律缺乏信任,薄情优先于法。

从走访的人员和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来看,在一部分农民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或者想寻求法律保护,确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也有一些像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朋友,不会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法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浅薄。

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1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

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大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

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

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

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1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A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B.不太了解——65.3%C不了解——21.9%2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A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B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8.3% C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1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现代化法治进程直接影响了我国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而现实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多数法律意识淡薄,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这一历史性命题面前,农民的法律意识无庸讳言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从总体上讲,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是以淡漠为其表象特征的。

一.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

人们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法律,依然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解决问题,农村秩序的型构与维持所需要的具体素材是长期的乡间生活所供给的,诸如“族外交涉”、“差序格局”和“爱有等差”,除非万不得已,它一般不会主动邀请国家正式法律的介入。

与轻法意识“相映成趣”的是,在农民心中既“轻法”又“畏法”。

这不能不说与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法律的刑罚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鲜明特色。

这种传统法律文化反映到人们的意识观念上,导致了对法律的狭隘认识。

时至今日,仍有老百姓把“被告”视为“罪犯”的同义语,而国家倡导法治,老百姓想到的并不是通过法治,实现权利,而是想到“严打”,要“从重、从快、从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苛刑的畏惧心理。

“知足者长乐,能忍者自安”是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格言。

在他们看来,遭遇不幸怨不得别人,而是自己的命苦。

诉讼是道德败坏的表现,为好人所不耻。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诉讼观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把打官司看作不光彩的事,遇到纠纷逐渐倾向于诉诸法庭。

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成因与提高(2006-06-27 09:55:30)转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成因与提高一定社会的公民特别是乡土社会农民的高素质,是法律得以高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

而农民的素质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农民的法律意识素质的高低。

因此,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我国从1986年开始相续进行了“三五”、“四五”、“五五”普法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民法律意识距法治社会要求仍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据此,笔者对提高农民法律意识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民法律意识现状第一,农民更多地依靠道德、习惯、风俗,来调解相互之间的行为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一旦发生冲突与纠纷,往往是请乡里声望较高的长者以及有地位的族长出面,以礼俗、道德、习惯为基础,通过以家庭地位和相邻关系为人情来进行调解和缓和,注重的是相互之间的忍让,以及对当事人双方的利益都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好处,以达到双方利益的协调,保持乡土社会秩序的安宁而排除通过法律来进行诉讼达到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

这就造成法律被“束之高阁”的尴尬的局面。

可以用费正清先生的一句话采证明“法律是正体的一部分,它始终是高高地超越农村日常生活的表面上的东西。

所以,大部分纠纷是通过法律以外的调停以及根据风俗习惯和地方上的意见来解决的。

”第二,农民权利意识非常淡薄在工作中,我发现农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不违法,干嘛要学呢?”虽然,在法律上,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是个成文法国家,但由于大多是刑法,因此,法律也就成了防民的工具。

中国古代不允许农民具有什么基本权利观念,所以农民对任何自身权利被剥夺蹂躏的事实很少从法的角度去考虑其中是非。

因此,当农民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更无法运用法律这种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们来说,法律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东西,但离他们很遥远。

久而久之,他们已根深蒂固地养成对法律的恐惧和蔑视的心理,自然不去亲近法律,寻求法律的保护,只要不违法,就不会与法律发生任何关系,这就造成农民权利意识淡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开福区捞刀河镇广胜村为例(长沙分校2010年春季开放教育专科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周德锌)指导老师:杨舜尧【内容摘要】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

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

自八五年以来我国普法宣传已经深入基层,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状况如何呢?笔者于2011年8月对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广胜村部分居民就各种法律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

【关键词】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法律知识调查分析一、引言(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

同时希望这样的调查可以给政府的普法工作提供一些实际参考,能使得法律知识在农村普及,进而使农村居民能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由于笔者是在捞刀河镇广胜村村委工作,借助这一有利条件,所以调查地就选择为广胜村。

调查对象是在广胜村生活的农民和村干部。

所被调查的农民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大专之间,年龄在20岁到55岁之间。

因此他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因为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所以采用的是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因为采用了当场收回式,所以50份问卷全部收回。

但是在农民卷中有1卷并未按要求答写,因此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9份。

二、调查内容广胜村共有村民1260人,分为9个村民小组。

笔者分别到9个村民小组进行了走访,就问卷的七个内容与村民组长及老、中、青村民进行了交谈。

本次调查问卷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七部分,分别是:法律知识及获得途径部分;法律理念部分;对法律援助的认识部分;对法律实施的评价部分;对法律的信任程度部分;纠纷解决途径部分;对村委会的认识和评价部分。

为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被调查者的思想和观点,我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到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尽量做到文字的浅显易懂,有些问题的设计旨在确定被调查农民的初步的法律知识水平及他们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从而观察出政府在农村普法宣传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找出可以更好的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方法。

三、调查结论由于法律意识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和外延,要想准确把握农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特征,是比较困难的。

这里只是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对我村农民法律意识的总体特征,作一些大致评估与分析。

广胜村是中国湘绣艺术之乡之一,过去一直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属于小农经济。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型。

尤其近年来长沙向北发展的方针政策,广胜村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也正因为如此,在目前这样新形势下农民遇到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包括邻里纠纷,婚约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土地征收补偿纠纷及进城务工农民劳动争议纠纷等等。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素质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部分村民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村民的法律意识较强,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应有权利,但大部分村民尤其是35岁以上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村民,他们中的大多数分不清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具体职责,他们长期受着“避讼”思想的影响,“私了”是他们争议纠纷中最常用的解决方式;他们对礼俗、习惯的重视超过了法律,存在着对法律不信任的心理态度,甚至当提到法律时便认为是履行义务,并无权利可言。

综合各项调查内容后,笔者认为造成这大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法律知识表一题目选项调查结果问题1:您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是什么?A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B互联网C法律培训或法律课程D其他途径选AB的问卷有42份,占总人数的86%;选C的问卷仅有3份,占总人数的6%;选D的问卷有4份,占总人数的8%。

问题2:您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A保护公民权利B处罚违法犯罪C规定公民义务D保护当官的E维护政府部门F说不清选A、B和C的问卷有12份,占总人数的24%;选D和E的问卷有15份,占总人数的31%;选F的问卷有22份,占总人数的45%。

问题3:您认为法律与政策一样吗?A一样B不一样,法律重于政策C不一样,政策重于法律D说不清选A的问卷有8份,占总人数的16%;选B的问卷有12份,占总人数的24%;选C的问卷有7份,占总人数的14%;选D的问卷有22份,占总人数的45%。

问题4: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吗?A知道,我的行为就是根据这个来确定B大体知道我有什么权利义务C我只是知道不犯法D不知道,做人靠良心,那些无所谓选A的问卷有9份,占总人数的18%;选B的问卷有13份,占总人数的27%;选C的问卷有19份,占总人数的39%;选D的问卷有8份,占总人数的16%。

从表一可以看出,有近45%的农民不明白政策与法律的区别,甚至认为国家制定的政策文件就是法律,而76%的农民根本搞不清法的主要作用;还有55%的农民完全不知道他们有哪些权利义务,只是认为我不犯法就可以了。

他们中94%的人都是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互联网获取法律信息,没有接受过法律培训等系统的学习。

大多数的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他们对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的抽象的法律法规条文较难理解和把握,这就导致他们的法律知识严重缺乏。

也正因为如此农民们才会对法律有很多的不解与迷惑,也导致了他们不信法、不用法。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很严重的恶性循环:由于不懂法而不用法,越不用法则更加导致了农民不去学法,不去了解法,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甚至根本了解的就是错误的信息。

(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法律保护意识薄弱表二题目选项调查结果问题1:农村中的纠纷常常通过“私了”解决,您同意这种做法吗?A同意B不同意C不能肯定,看情况而定选A的问卷有19份,占总人数的39%;选B的问卷有6份,占总人数的12%;选C的问卷有24份,占总人数的49%。

问题2:当您与他人发生经济纠纷时,您首先会选择哪种解决方式?A打官司B找村干部解决C私下解决D找村里有威望的老人解决选A的问卷有5份,占总人数的10%;选B的问卷有28份,占总人数的57%;选C的问卷有6份,占总人数的12%;选D的问卷有10份,占总人数的20%。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遇到纠纷或麻烦时,农民们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找村干部解决,法律方式往往是他们迫不得已的最后一招。

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不受侵害在农民的意识中仍然是一片陌生的领域。

相较法律而言,它们似乎更相信人的力量,只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可以解决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去通过法律解决。

即使走法律途径,就尽全力去“走后门”,寻求权力的青睐而非法律的帮助。

(三)农村司法资源不足,执法不严,农民对法律失去信心表三题目选项调查结果问题1:如果您不愿选择法律手段,那么是出于什么原因?[多选题] A时间太久拖不起B害怕遭到报复C不信任法律D担心费用问题此题为多选题,四个选项的问卷均超过了40份,比例为82%。

问题2:您认为现阶段我国的司法状况如何?A公平公正B打官司就是打关系C判决执行难D从不相信法院选A的问卷有3份,占总人数的6%;选B的问卷有25份,占总人数的51%;选C的问卷有18份,占总人数的37%;选D的问卷有3份,占总人数的6%。

问题3:您知道什么是法律援助吗?A非常清楚B基本了解C不太了解选A的问卷有4份,占总人数的8%;选B的问卷有12份,占总人数的24%;选C的问卷有33份,占总人数的67%。

问题4:您接受过法律援助吗?A曾经受过援助B没有选A的问卷有4份,占总人数的8%;选B的问卷有45份,占总人数的92%。

从表三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的村民不愿选择法律途径去解决纠纷,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担心去法院耗费的时间长、费用贵,另一方面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而且90%以上的村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法律援助,也没有接受过法律援助。

这样的调查结果,也同样一方面体现有些执法人员执法不公、执法违法、越权执法、滥用执法权等不良行为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和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体现农村司法资源严重不足,没有建立完整又贴近农民的法律援助体系,司法效率低下。

因此对农民来说高昂的诉讼费用和相对漫长的诉讼过程,且掺杂着复杂的人情和权力关系,造成农民对法治的不信仰和不信任,最终导致农民对法律失去信心。

四、进一步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建议与思考:通过调查显示,部分农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整体看来还是十分淡薄的。

笔者认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既是直接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这样历史的新时期,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并以法律和制度保障新农村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动力,确实是一个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努力建设健全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农民对法律的信仰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要努力建设一个公平有序、健康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法律完全可以充分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例如,司法部门可以在执法过程中示范典型案件,这样既可以使农民学会有关法律的实体规范,还可以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到其中有关的程序规范。

另外,还要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增强其自身法律知识储备和执法经验以及灵活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减少直至杜绝司法不公、滥用权力的损害司法机关形象和法律权威现象的出现,增强农民对法律的信仰,从而自觉提高自已的法律意识。

(二)深入普法,使农民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政府应当加大农村的普法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开展“送法下乡”、张贴宣传栏、进行法制文艺表演、播放法制录像、开展法律咨询等活动,深入农民内部讲授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使农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三)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体系,帮助贫困农民维护合法权益政府应完善各层级法律体系,依法建立农村基层法律援助机制和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及时调处农民因工伤、劳资、人身伤害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从而使法律能在农村有效实施,让农民树立起信心,这样才能激发农民对于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以至于最终信任法律、依赖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