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5.1.1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小学数学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今天我讲的课题是体积和体积单位,它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8~40页的内容。
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选定、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背景分析二、1.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也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3.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等知识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而活动无疑是这个过程的再现。
大量的活动又为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本班学生特点:基础知识较好,初步具备了理论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自主分析问题。
二、教学目标确定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确定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概况的能力,扩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方法选定体积和体积单位属于概念教学,要展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虽然前面已经学过了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但是由面积概念过度到体积概念,由面积单位到体积单位,由认识平面图形上升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知识跨度大,难度高,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这部分教学要加强对体积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本节课我首先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生活应用等体验手段来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单元的说课稿。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的单位,通过实践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分析教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章节,是学生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计算物体的体积,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2.教材内容的结构和特点:–第一节:体积的概念。
通过对盒子、长方体等物体的观察,引入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体积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长方体的体积。
介绍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巩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第三节:立方体的体积。
引入立方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加深学生对立方体的理解与运用。
–第四节:非规则物体的体积。
通过实际物体的体积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和估算的能力,理解非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的方法。
3.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立方体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中应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话语对体积进行解释。
–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分享的精神,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出发,激发学生对体积的思考。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体积吗?体积和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并通过实际例子引入体积的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1)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策略: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观察法和自学交流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出示课题)(二)目标引领:(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三)问题导学:1、建立“体积”概念。
以小组进行实验,然后汇报:(1)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2)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3)结合课本理解体积的意义。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4)橡皮、铅笔盒、书包。
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生:发现不好比较。
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
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5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冀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所讲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页到43页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属于新授课,授课时数为1课时。
学情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中,虽然已经接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但那只是直观现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有关的体积单位。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学习一些测量计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根据前面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应当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来源,理解它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两部分内容应当以第一部分为重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中.重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图形填表,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可以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让学生独立地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我只安排了复旧引新、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揭示课题.操作想象、推导、公式。
依据规律、归纳公式、利用关系.类推公式、巩固练习、运用公式、全课总结六环节。
(一)谈话引新、创设情境。
通过谈话拉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空间观念为这节课做好铺垫。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体的体积单位。
2.理解体积的概念。
3.能够计算简单的立方体体积。
4.在生活中实际应用中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体积的概念。
2.掌握立方体的体积单位。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以冰块为例,问学生:什么是冰块?体积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冰块的体积?3.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一个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4.提问:体积的单位是什么?步骤二:讲解体积的单位1.展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以及1立方米的图示,帮助学生感受不同单位的大小。
2.解释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以及1立方米的定义和缩写。
3.让学生说出其他的体积单位,并挑选几个单位展示其图示和定义。
步骤三:讲解立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1.制作立方体模型,并询问学生其长、宽、高的长度。
2.引导学生求出此立方体的体积。
即V=长×宽×高。
3.给学生发放计算体积的练习题,让他们自行计算答案并核对。
步骤四:综合练习1.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使用体积单位的场景,如购买家具、购买食物等,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计算体积,并写出计算式。
2.发放小组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画出简单的立方体,并计算其体积。
步骤五:作业布置1.练习册P70~P71的①②③。
2.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体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在生活中的接触并不是很密切,需要通过多个途径来引导学生理解。
在本课中,我们用了多个例子来引导学生巧妙地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掌握了立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继续巩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体积和体积单位》张媛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体积与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实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借助熟悉的物体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体积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出示课件,通过“土豆和草莓”的实验。
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
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
导入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两个量杯完全相同,液面初始高度相,草莓和土豆分别进入后,观察液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变化不同的原因。
2.建立体积概念课件展示火柴盒、铅笔盒、箱子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由此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二)、引出体积单位出示两个体积大小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请学生判断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
由于无法直接判断,引导学生得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三)、认识体积单位教师展示课前所做棱长是1厘米、1分米正方体的实物,PPT展示13cm,棱长dm的正方体,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3 cm、13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3dm,教师板书体积单位的写法,演示读法。
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到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所占空间的大小。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体体积接近于它们体积的例子,如手指尖的部分、一颗蚕豆、计算机键盘的按钮、小骰子;一个拳头、一个粉笔盒、魔方,进一步巩固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对于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学生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这里我采用游戏操作的教学策略,借助米尺在墙角围成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然后请学生钻进架子里半蹲着,充满框架,看能钻进几个小朋友,让全班同学亲身体会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并感受1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五年级数学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
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杯、水、、书包、橡皮擦等
教法学法:实验法、讨论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
3、积极参与实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借助熟悉的物体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借助熟悉的物体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
三、现代教学手段1、PPT2、音、视频,Flash动画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利用音、视频,Flash动画播放“乌鸦喝水”】1、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知道)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2、乌鸦怎样就喝到水了?(石头放入瓶中,占了瓶子的地方,把水挤出来了。
)3、总结:石头占了瓶子的地方。
(二)新授1、小实验(1)老师这儿有两个杯子,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水一样多,杯一样大......)(2)猜猜如果把这个土豆和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会发生什么变化?(3)验证一下和你们猜的一样吗?谁来说说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放土豆的水面升高的多,说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师:土豆占的地方大,就说明土豆所占的空间大。
板书:空间师:石头占的地方小,就说明石头所占的空间小,空间有大小。
2、实物比空间。
火柴盒、文具盒、鞋盒(1)认识这些东西吗?(2)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哪个所占的空间小?师: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3)齐读(4)出示课件冰箱、彩电。
【PPT展示,直观比较】师:哪个物体的体积大?(5)再出示不容易看出的两个长方体。
【PPT出示】师:哪个体积大?不容易看出,那么分割成同样大小的立方体呢?数一数哪个体积大?师:看来要想清楚地表达物体的体积,必须要有统一的体积单位。
(板书)3、体积单位教学(1)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2)教学1cm3①那么1cm3有多大呢?出示课件,边说边指实物。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5.1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一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56~57页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表象。
课前准备: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头(比土豆小)、一只火柴盒、一个文具盒、一只鞋盒,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一个,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4个。
学生每人准备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学具准备:长方体物体一大一小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都学过乌鸦喝水的语文课文吧!你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吗?生:乌鸦衔来小石子,放进瓶子,放的越多水面就升的越高。
师: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小石子占据了空间,水面就上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熟悉的课文,自己分析原因,渗透本课的知识点。
二、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土豆和石块。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生:土豆和石块。
师:相比之下,哪个大?哪个小?生:土豆大,石块小。
师:你能用手比一比,土豆和石块分别有多大吗?学生用手比一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出示装有同样多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
师: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
师:如果,我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杯中,请大家猜一猜,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生1:两个杯中的水面都会上升。
生2: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的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上升的低。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给学生动脑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师:同学们猜想得对不对呢?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杯中,让学生观察。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与同学们猜想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生1:我观察到两个杯子的水面都升高了。
生2:我观察到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升得矮。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1)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已有一定基础前提上进行教学的。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比较生疏,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亲手制作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寻找生活中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的小大来教学。
让学生制作模型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表象。
并找出生活中一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表象。
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操作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教学方法1..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非常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模型,形成表象。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验,运用迁移类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学体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体积大小很接近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学生出现了犹豫不决的为难情绪,从而陷入了认知矛盾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在争辩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体与面的区别,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
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在认识体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观察、初步感受,再通过亲手制作1立方厘米、1立方米的模型,并使之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估测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即估体积的大小。
整个教学过程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3.以练习为手段,多元设计,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练习设计层次明显,突出与生活的联系。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件
探究新知
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吗?
返回
方法 把土豆和石子放在杯子里
01
水杯 子
同同 样样 多大
02
什水 么面 变会 化有
水
返回
升的高一些
升的矮一些
返回
说明
这个实验说明每个物 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土豆 占据空间大一些,石子占据 空间小一些。
体积单位间的进 率
求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
长、宽、高的 单位是什么?
洗衣机包装箱 的长是80厘
米……
也可以说洗衣机包 装箱的长是8分 米……
80×50×90 =360000(立方厘米)
80厘米= 8分米 50厘米= 5分米 90厘米= 9分米 8×5×9 = 360(立方分米)
哇,360000立方厘 米等于360立方分米!
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 单位。例如,下图中的第一个长方体是用4个1立方厘米的 小正方体拼成的,它的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
河北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练一练 下面的立体图形是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 方体搭成的。
体积是 13立方厘米
体积是10立方厘 米
河北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河北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1dm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3 。
1立方米有多大?
河北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用3把1m长的直尺在墙角围一个正方体框架( 如下图)
让同学们在正方体框架里 站着,估计可以站下几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1体积和体积单位 |冀教版 (2014秋)
《体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单位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观察,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通过学生对常用体积单位的探索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认识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物各一个,米尺1根。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导入课题1.复习体积的概念。
2、比较物体的大小。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出示课件)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生:不好比较。
)师: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二、教学体积单位教师出示“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课件,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生:能,黄色的长方体比绿色的体积小。
师:为什么?生:因为黄色的长方体是由16个小正方体拼成的,而绿色的的长方体是由1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绿色的比黄色的大。
师:如果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分的小正方体块不一样大,行不行?生:不行。
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在学习体积单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师:那我们今天学习的体积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呢?(1)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自学57—58页的内容,自学后请回答。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②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请举例说明。
(2)组织汇报交流: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用单位?1立方分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请用手势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1)、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吗?其实动画片里也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你们是不是很好奇动画片里怎么还包含着数学知识啊?那就让我们赶快去看个究竟吧!(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
)指明学生看图讲故事(2)、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逐渐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3)、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2.实验证明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①你观察到了什么?②同样大小的杯子,为什么第二个杯子却装不下这些水?(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师:石头占有了一定的空间,其他物体是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呢?下面来做个游戏师:先把书包从桌斗里拿出来,用手摸桌斗的空间,再把书包放进书桌再摸摸有何感觉?师;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桌斗空间变小,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师:出示图片火柴盒、医药箱、电脑主机,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师引导说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火柴盒的体积?什么是医药箱,电脑主机的体积?它们三者相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观察得到的)二、引出体积单位师:生活中有些差别较大的物体我们可以用观察的方法比较出他们体积的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通过观察比较出他们体积大小吗?(不能)师:如果想比较它们体积大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讨论)生:电脑演示分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二、新授:1、体积的意义。
(1)、小实验: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
把一个土豆和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杯中。
猜一猜: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观察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一样吗?(2)、说一说:两个玻璃杯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放土豆的玻璃杯水面升的高,说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间大。
)〔3〕、议一议:下面的火柴盒,文具盒和鞋盒,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哪个占得空间小?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
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
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板书)认识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可以分别写成m³dm³cm³( 2)、认识立方厘米: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和体积单位》。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反思等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及地位作用。
本课选自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
这节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小学阶段进一步学习容积,学习圆柱体、锥体等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还是逐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要“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根据《课标》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拟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概念,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体积。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实物模型,经历建立体积概念,感受体积单位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掌握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少不了对重难点的处理。
本节课重点在于理解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难点在于了解体积的意义,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二,说学情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对学生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对于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可以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把新知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
三、说教法: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本节课我选定以下教法:运用“创设情境法”激趣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
运用“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
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体积的意义,体会“体积单位”的作用与意义,进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第【1】篇〗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面积单位,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之后学习的,它将为学生以后计算物体的体积做下铺垫,同时,也为学生利用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基础。
对于这节课,教材是借助两个大小不同的牛奶包装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两个问题,逐步学习体积的含义和体积单位。
学情分析: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教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生活经验去进行教学,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生活中对物体的“体积”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学习面积单位已积累了探究“体积单位”的方法。
并且,五年级的孩子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还需要我们适时的引领和指导。
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如下:1、理解体积的含义。
借助教具,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的观察、分析、操作和概括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认识体积单位。
说教学过程:为了较好的完成说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需要准备的教具是:两个一样的杯子、水、石块、木块、沙子,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等教具。
可以采用直观演示为主、谈话交流为辅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技能,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的说教学过程我设计了4个环节来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尊敬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的第一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56-57)。
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后,并且在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对以后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与圆锥体积的计算有着铺垫作用,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教材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感知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间大,石头占的地方小,就是石头占的空间小。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火柴盒、文具盒和鞋盒的大小,说明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接着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迁移类推,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且迁移到单位选择需要从形状和大小两方面考虑。
由此指出: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
通过观察和活动,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以上的基本理念及对教材的理解与学情的分析,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实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借助熟悉的物体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第三部分教法与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确定了以下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比较法、媒体演示法);学法:(动手实践、观察发现、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对话交流、导入新课
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初步理解石头占了一定的空间,初步感知体积的意义。
二、挖掘生活经验,得出结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分小组做实验:(1)取两个同样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可在水中滴一滴墨水)(2)把一个土豆和一个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
猜一猜: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际操作,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一样吗?观察玻璃杯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板书:空间、大小)由此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物体真的占了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2.出示火柴盒、文具盒和鞋盒,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小,进一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是有大小的。
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迁移类推,理解体积单位的意义。
出示两个体积大小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纸盒,要求学生判断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
由于无法直接判断,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回忆计量物体的长度和面积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沟通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内在联系。
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认为体积的测量标准是什么形状?小组讨论。
正方形和正方体两种意见,说理争辩过程中学生真正明白正方形测量的是表面积,所以要用正方体测量的才是体积,引出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2.游戏操作,想象举例,进一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空间观念。
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有多大,在头脑中对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形成模型,并根据头脑中对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表象用手指比划。
举例生活中一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如手指尖的部分、计算机键盘的按钮、小骰子都是1立方厘米;一个粉笔盒、魔方都是1立方分米,进一步巩固建立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对于1立方米空间观念的建立,学生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这里我采用游戏操作的教学策略。
我借助三把米尺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10个)实验:让学生钻进1立方米的框架内,看能钻进多少人,来感受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并感受1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
再让学生估一估1m3的水能装多少个饮料瓶?(2000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四、全面练习、巩固提高。
第一题,下面的立体图形都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每个图形的体积是多少?
让学生分别数一数有几个小正方体,并在图下面写出体积。
重点说一说右图是怎么数的。
第二题,让学生看图,先讨论一下:怎样算得快?再自己解答。
4×2×2=16(立方厘米)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打下基础。
第三题,提示学生先想一想:两箱粉笔摞在一起是多少盒?再解答。
24×2=48(立方分米)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总之,在《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中,我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操作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为理解“空间”“体积单位”等抽象的概念奠定了基础,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1、实验是丰富学生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
新课的开始,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玻璃杯中放入土豆和石头的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实验中加深了对“空间”的感知,对“体积的意义”的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
2、迁移类推是学生认知飞跃的跳板。
小学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段。
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面、体不分,把1平方厘米与1立方厘米混淆的情况。
如何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帮助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二维向三维提升呢?教学体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了体积大小很接近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学生出现了犹豫不决的为难情绪——用目测的方法不行了,从而陷入了认知矛盾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在争辩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体与面的区别,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
3、直观感受是建立表象的基础。
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是教学难点,本课教学设计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三个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观察、触摸中建立相关的表象,为建立单位体积的概念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用这句古诗提醒自己,重视学生自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的需求适时安排一些直观操作活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跳动在学生指尖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