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唐诗五首

合集下载

12、唐诗五首

12、唐诗五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诗题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地点: 钱塘湖 时间: 春天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 是河,圆的是落 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 橘红、白烟一缕、 河水闪闪——鲜 明优美
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空间阔 大
这首诗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
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
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渡 荆 门 送 别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 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
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 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使至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意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 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 汉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 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 圆的落日。

12 唐诗五首

12 唐诗五首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译文:传说中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 白云飘飘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 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写作背景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 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 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 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 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 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 “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代表作】《长恨歌》《卖炭翁》《琵琶 行》等。
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自学古诗
1. 了解常识,疏通文意。 2. 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3. 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使至塞上/王维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 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 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 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 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 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 渺大江令人发愁!
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 有关的名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细读感悟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 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12 唐诗五首

12  唐诗五首

语文
首页
末页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最 核心部分,也是全诗最为抢眼的句 子,诗中对句工稳,笔调轻快,语 言酣畅淋漓,具有无比感人的艺术 力量。同时此诗也是描写春光景色, 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使得全诗洋溢着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万里送行舟。 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
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
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语文
首页
末页
默写自测
理解默写
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表现诗人过荆
门入楚地时的壮阔景象的语句是
__山__随__平__野__尽_____,_江__入__大__荒__流____。 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 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__仍__怜__故__乡__水_____,_万__里__送__行__舟___。
隐情。千古自有知己。”
语文
首页
末页
理解默写:
1.诗人对眼前景观进行粗线条的描绘,使人
感觉到山野间光与色的强烈辉映的句子是“

”。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

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完全道出了诗人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语文
首页
末页
二、黄鹤楼 崔颢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黄鹤一去不复返,
昔人已乘黄鹤去, 白云千载空悠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课下注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课下注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课下注释12.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2、《唐诗五首》①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王绩(约589一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②【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

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

皋,水边地。

③【薄暮】傍晚。

薄,接近。

④【徙倚】徘徊。

⑤【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⑥【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⑦【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脸隐居不仕。

①选自《全唐诗》卷一三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

《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②【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③【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④【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⑤【历历】分明的样子。

⑥【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⑦【萋萋】木茂盛的样子。

⑧【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⑨【乡关】故乡。

⑩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⑪【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⑫【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⑬【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⑭【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⑮【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⑯【孤烟】指烽烟。

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⑰【长河】指黄河。

⑱【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⑲【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15.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

15.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

写法探究
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 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 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 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 丽。抓住两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试通过 想象,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
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中的“随”“入”二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 字传神的艺术效果。 从表现手法看:①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 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 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②“月下飞天镜,云 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江水的平静,江 岸的辽阔;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 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
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 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 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 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 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 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 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 好处。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 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 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 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 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 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 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 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 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 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3--唐诗五首完整版

13--唐诗五首完整版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 (今河南开封市)人,唐朝诗人,唐玄 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 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 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 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崔颢中进士做官,从开元年间后期出使河东军幕 始,他一生基本远离京城长安外放做官,他宦游天下, 四处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 使崔颢想念安定的生活,想念起家乡来。在这种背景 下,崔颢途经武昌而登临黄鹤楼,目睹黄鹤楼胜景, 望夕阳在水气中欲坠,触景生情,写作了《黄鹤楼》 这一千古一绝的七律诗。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
晴日里的原野。
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诗意: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
绿长满了鹦鹉洲。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
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知识链接 黄鹤楼 ,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
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 223年)。 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 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 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 自古就有“ 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 岳阳楼、 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 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 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 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 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 《诗经》中“采薇采薇” 的诗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文本。

教学难点: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古典诗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创意:整体阅读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一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在某一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今天,让我们阅读学习《唐诗五首》,在唐诗学习中升华自己。

二、诵读诗歌明韵律。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一)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东皋(ɡāo)徙(xǐ)倚驱犊(dú)萋萋(qī)燕(yān)然候骑(jì)仍怜(lián)没(mò)马蹄(二)读准节奏。

律诗的节奏划分一般是把声律节奏和意义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12唐诗五首

12唐诗五首

郁之情。
3.《使至塞上》王维 属国过居延 (1)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____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漠孤烟直 (2)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护在燕然。 (3)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使至塞上》中以比喻手法来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存诗400余首, 代表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
人物生平
• 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开元九年(721 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 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
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
官半隐。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 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 因其弟王缙[jì n]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 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使至塞上
王维 出使目的 单车欲问边, 轻车从简,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过居延。 我身为使者路过居延。
以物自比,叙事写景, 征蓬出汉塞, 随风 飘飞的蓬草飞出唐朝的边塞, 被排挤的抑郁。
归雁入胡天。 振翅北飞的归雁,又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大漠孤烟直, 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一股烽烟,直直地升起, 长河落日圆。 在长长的黄河的尽头,一轮夕阳缓缓落下。 萧关逢候骑, 在萧关遇上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路途遥远 战事繁忙 都护在燕然。 我唐军前线统帅就在燕然山前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
12 唐诗五首
新课导入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基础形式之一,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
于初唐、盛唐之间。它是古典诗歌中一种有严密格律限制的诗 体。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 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 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藻饰 雕琢之习,著有《王无功集》五 卷。
深入解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 颗颗苍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 非常茂盛。 赏析:颈联写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对仗工整,加以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深入解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尾联由景生情,漂泊异乡的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 今,故乡却为暮霭所隔,表达出对家乡可望不可见而生的无限 愁思。
课文讲授
朗读指导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深入解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交代地点及事由。 “单车”,写自己轻车简从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 “属 国过居延”,写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课文讲授
朗读指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深入解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首、颔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 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秘色彩,丰 富了诗歌的内容。两个“空”,写出了诗人的感慨和惆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翻译、主题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翻译、主题思想

12.《唐诗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3、《使至塞上》王维【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12唐诗五首

12唐诗五首
尾联写夕阳西下之时渺茫的烟波牵连出 的思乡之情,是晚景。
2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6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7。
叙事,写景,抒情结合,浑然一体. 48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49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是中国 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 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 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武宗 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 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 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 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35
品味佳句: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构图美:
长河奔流
——空间阔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 闪闪
——鲜明优美
十分茂盛。是实景、摹象。 末两句诗人在日暮时分,不禁想起了遥
遥不知何处的故乡,顿生出离愁别绪。情景
交融——景随情动,情由景生。
24
崔颢的《黄鹤楼》究竟写得好在哪里?—— 2.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首联写黄鹤楼本身,是近景。
颔联写仙人驾鹤而去的悠悠白云间 ,是 远景。
颈联写晴空朗日下的黄鹤楼周边的自然 美景,是日景。

12唐诗五首

12唐诗五首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 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 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名 句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
• 对仗的意思:
•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 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词语 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 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 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 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使至塞上
(王维)
——五言律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 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 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 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 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 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 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 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 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 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唐诗五⾸》选⼊五⾸唐朝律诗,有五⾔,有七⾔。

《野望》写⽥园风光,抒发诗⼈孤独、彷徨之情;《黄鹤楼》写登临之景,抒发诗⼈吊古伤今、思念家乡之情;《使⾄塞上》描绘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表现对个⼈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渡荆门送别》摹写诗⼈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钱塘湖春⾏》点染西湖早春⽓象,表现诗⼈内⼼的喜悦之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崔颢 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使⾄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随平野尽,江⼊⼤荒流。

⽉下飞天镜,云⽣结海楼。

仍怜故乡⽔,万⾥送⾏⾈。

《钱塘湖春⾏》 ⽩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教案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诗。

2.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热爱祖国古代⽂化的思想感情,提⾼⽂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诗。

2.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本。

教学难点: 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学⽣古典诗歌⽂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创意: 整体阅读教学 教学流程: 第⼀课时 ⼀、导⼊ 中国⾃古以来就是⼀个诗的国度,从最古⽼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在某⼀刻碰撞出智慧的⽕花。

12唐诗五首

12唐诗五首

12唐诗五首12.唐诗五首一.《野望》王绩1.作者了解: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尝为在朝,言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辞归属于河渚间,草庐东皋(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够尝五斗,自并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备注存有《旧》、《庄》。

其诗将近而不深,质而上佳,真率疏放,存有旷怀湲,直逼魏晋低风。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零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抹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见这些人又并不相恋,心情难过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改采薇”的诗句。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盼,徙倚欲何依。

”皋就是水边地。

东皋,所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下薄暮中所见到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抵,猎马拎禽归属于。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无法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出抚慰,所以最后说道:“泯并无相恋,短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诵读并口诀:二.《黄鹤楼》崔颢1.作者了解: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12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

12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 长得茂盛喜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 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 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 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 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 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野 王望

野望 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 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出 身官宦[huàn]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 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 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 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 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 《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 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 《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 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 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 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 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 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 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 中。

12、《唐诗五首》

12、《唐诗五首》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使至塞上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 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 (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734)得宰相张九龄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 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 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 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 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提拔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737)因张九龄受贬,
王维也受排挤。这年春天奉使出塞,在凉州住了一段时间。开元二 十七年从凉州返回长安,任殿中待御史。开元末至安禄山叛乱前, 曾先后在终南山、辋川隐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天宝十五年 (756)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扈从不及而被俘,被迫授伪职。叛乱 平息后,受降官处分。乾元二年(759)迁中书舍人,后转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
初读感知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 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初读感知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 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
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12.《唐诗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唐诗五首

唐诗五首

背景链接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
局1997年版)。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
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
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意:(我)轻车简从, 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 兵,出使途中路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 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 地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 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 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 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 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 “诗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钱塘湖春行
白云重重叠叠, 同湖面上的波澜 白居易 连成一片。看上 去浮云很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比喻
将水中月影比作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 霞之美,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 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仍:仍然,依旧。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怜:喜爱。
思乡之情
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 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
课文解读
乘船。
渡荆门送别
往。 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意:(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
老的楚地漫游。
【品析】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
到楚地游历。

12-唐诗五首

12-唐诗五首

黄鹤楼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
百世情悠悠。今年,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崔颢的 《黄鹤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 愁。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 (重点)
2.品析诗的语言,读出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
借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
作者简介
崔颢(约 704 ~ 754 ),盛唐诗 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 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员外 郎。著有《崔颢集》。
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答案】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
光,一“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 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 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 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 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 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是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野 望
作者简介
王绩 ( 约 589-644)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 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
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因
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
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
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
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
背景资料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 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 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 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 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检查预习
一 读一读字音
昔人( xī ) 萋萋( qī )
yīng鹉( 鹦 )洲
翻译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 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 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 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 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 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 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 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 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 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 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 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 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 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 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 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 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写作背景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 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 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 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 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首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渡远:远渡。 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 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二句点题:诗人远离

整体感知 傍晚
徘徊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泛指猎获的鸟兽 小牛,这里指牛群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祖国、爱自然、爱故乡的深挚的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
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山送别诗人,把李 白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在这一描写中,表现了初 离蜀地的诗人对家乡的深深依恋。

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 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 章法有度。 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像瑰丽。抓住两联 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要求学生通过想像,用一段话展示
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 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 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 人的游踪。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 的白堤。

那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 末两句)
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 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 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 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 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
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 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 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以“蓬”“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刚刚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向阳的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指西湖的白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 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 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 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 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 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细节探究
第三、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
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
山水画。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 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 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 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 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 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 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黄鹤楼/崔颢
走近作者 作者 崔颢 朝代 唐 籍贯 汴州(今河 南开封市)
评价
诗人,才思敏捷,善于写诗,相传李白对《 黄鹤楼》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的赞叹
代表作品
《崔颢集》

整体感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分明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说明特征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 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 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 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 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 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四川,乘船沿江游览楚地。
(叙送别缘起)

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平野:平原。
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
(绘山势,流水,原野) 颈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写水中映月画于天边云霞图)

中间四句对仗,描写景物,描绘长江之水出山之 后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水面宽广,景象雄奇,使
12 唐诗五首
R·八年级上册
野望/王绩
学习目标
1. 了解常识,疏通文意。(重点) 2. 理解诗句,概括内容。(重点) 3. 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难点)

走近作者
东皋 作者 王绩 字 无功 号 朝代 唐 子 诗人,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 评价 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代表作 《王无功文集》 品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
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
悠。
晴日里的平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
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
发愁!

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文?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 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使至塞上/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他 的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 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
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
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
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 里看出来的? 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 浅草看出。

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 骑马。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从
“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赏
他的画,就像读诗。所以称赞
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

使至塞上(结构思路)
首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 远在西北边塞。
(写使者进入边塞)


思想内容:
《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
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渡荆门送别/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 仙”之称。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
具一格。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 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人顿感前程开阔。清晨,玉兔西沉,有如天上飞下的
一面明镜;朝云簇生,云层里出现海市蜃楼奇观。写 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既反映出年轻的李白初离 蜀地寻求理想的志向与热情,又充溢着诗人对故乡的 深深依恋与挚爱。

尾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抒深沉思乡之情) 结尾二句,诗人发出由衷的心声:这长江是故乡的水 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诗人抒发了爱
其画面的壮美。

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
“随”“入”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
效果。 从表现手法看:①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
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
的写法;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 手法写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③“仍怜故乡水,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 何而愁?愁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