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2课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卷(1)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卷(1)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徙倚..驱犊.采薇.燕.然荆.门没.马蹄贾.亭沙堤.2.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
黄鹤楼上,崔颢高歌“,”,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公共区域等地。
(将“、公共区域等地”改为“等公共区域”)B.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
(在句末加上“的重要途径”)C.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
(删去“逼得”)D.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
(将“教育方式”改为“教育模式”)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句子。
我们循着古人的脚步,游历祖国山河,黄鹤楼上,看悠悠白云,结烟波乡愁;,,;,,。
5.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品析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说说最后一句的言外之意。
6.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12.唐诗五首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2)诗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月下飞天镜”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图。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尤其是“”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2)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9.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王绩北场芸藿②罢,东皋刈黍归。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同步作业试题及答案
《唐诗五首》习题检测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ɡāo)徙倚欲何依(xǐ)B.萧关逢候骑(qí)都护在燕然(yàn)C.渡远荆门外(jīnɡ)孤山寺北贾亭西(jiǎ)D.牧人驱犊返(dú) 长歌怀采薇(wēi)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野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
B.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C.《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白居易。
D.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有“诗佛”之称。
4.根据课文填空。
《野望》一诗中描写山间傍晚秋色的句子是:5.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下列问题。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
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三、填空题
16. (2分)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 心。
15. (3分) 下列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 化,意境深远
(1)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
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3.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人(李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_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C.“怜”故乡水的原是诗人,却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巧妙的构思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真所谓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且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和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题
1.
【答案】
记叙,地点,目的
【考点】
赏析关键诗句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
本题考查诗歌首联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记叙,“渡远荆门”交代远渡的地点,“楚国游”写的是此行的目的。
【解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总之,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12.《渡荆门送别》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2.唐诗五首含答案
12.唐诗五首A组理解性默写1.《钱塘湖春行》中写诗人对西湖之春的喜爱,而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突出“野花飘香、芳草如茵”之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草软绵绵的。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话可用《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的初期,私营企业刚刚起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钱塘湖春行》中的句子回答)。
可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新局面。
4.《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抓住莺、燕的争吵,忙碌的细节突出早春特点,将诗人发现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自然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6.《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8.《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9.《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2课唐诗五首习题
部编版八上第12课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解析】D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B卷(精编)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B卷(精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4题;共8分)1. (2分)读课文《马说》,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A . 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 . 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 . 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 . 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2. (2分)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 . “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 . 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 . 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3. (2分)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4.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陶渊明是晋朝著名的田园诗人。
他在《饮酒》中描绘了归隐田园之后悠然自得的心境。
B . 《雁门太守行》属古体诗,诗中描绘了边塞战斗生活,显得悲壮、惨烈。
C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属于绝句,整首诗清新、自然,运笔细腻传神,勾勒了一幅颇具特色的早春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唐诗五首》 《野望》同步练习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二、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诗词五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应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簪()燕脂()..携带戟。
尹()。
秦()长湖。
2.解释下列单词。
(1)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在陶渊明的《饮酒》中,以问答形式表达的内心平静可以远离喧嚣的句子是。
(2)《春旺》中的这首诗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燕门知府行》中,暗示官兵有一种“风吹,水凉,壮士不归”的豪烈自豪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民的骄傲中,诗人翻阅了旧的经文,提出了新的观点。
他用九万英里的风力把船吹到三座山上。
这首勇敢而境界崇高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病态判决的错误修改之一是()a.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
(将“首个”移至“获批”前)b、在西班牙东南部阿尔梅里亚的海滩上发现了一只搁浅的海豚,但游客争先恐后地与它合影,导致它死亡。
(删除“原因”)c.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广州的“第一站”。
(在“国内外”后面加上“旅客”)d.《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不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且数量在增加,展现着大国的经济实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
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你加以描绘。(不超过
100字) 诗人乘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伴随小舟而展开,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心_情__也__喜__悦__开__朗__了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唐诗五首 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
(一)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______, 颔联叙、事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___绿__杨__阴__里__白___沙__堤___”终。以“_最__爱___湖__东__行__不__足_______”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 味。(请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_争___、__啄____。 (2)赏析: _一__个__“__争__”__字__,__运__用__了__拟__人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让__人__感__到__春__光_ _的__难__得__与__宝__贵__。__一__个__“__啄__”__字__生__动__地__描__绘__出__燕__子__那__忙__碌_ _而__兴__奋__的__神__情__。__这__两__句__使__全__诗__洋__溢__春__天__的__活__力__与__生__机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徙倚..()()驱犊.()采薇.()燕.然()荆.门()没.马蹄()贾.亭()沙堤.()2.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
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公共区域等地。
(将“、公共区域等地”改为“等公共区域”)B.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
(在句末加上“的重要途径”)C.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
(删去“逼得”)D.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
(将“教育方式”改为“教育模式”)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2课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卷(4)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日期:2019/4/4 1 6:53:29; 用户:qgjyus er105 88;邮箱:qg jyus er10588.2195 7750;学号: 21985598
第5页(共5页)
(6)日暮乡.关.何处是
(7)属.国.过居延
(8)仍怜.故乡水
。
3.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
,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
真情感人。
。 ,
”,写登楼所见,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
,
”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
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
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
,
。
4.“烟波江上使人愁”“江入大荒流”中的“江”指的是
指的是
;“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湖”指的是
云生结海楼; 4.长江;黄河;西湖;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6.
;
二、阅读理解
7.B; 8.B; 9.D; 10.C; 11.C; 12.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
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运用了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
依然繁华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
第4页(共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 12 课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卷(4)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
《唐诗五首》同步习题一、过基础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gāo)薄(báo)暮望,徙倚欲何依。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ō)春泥。
D.晴川(chuān)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答案:D解析:A项,“薄”应读“bó”。
B项,“燕”应读“yān”。
C项,“啄”应读“zhu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芳草萋萋鹦鹉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征蓬出汉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来从楚国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仍怜故乡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接近(2)草木茂盛的样子(3)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4)往(5)喜爱(6)刚刚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B.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答案:B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填空。
(1)《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野望”的意思是_______。
(2)《黄鹤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黄鹤楼和_______、_______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字_______,有“诗佛”之称,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_______合称“王孟”。
(4)《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被后人誉为“_______”,与_______合称“李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_唐诗五首》1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卷一.诗歌阅读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___,时间:________。
事情___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6)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11)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历历:②乡关:(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五首》《野望》同步练习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二、1.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东皋薄暮望3.皆、惟色、晖4.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三、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四、1.(1)“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
(2)“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作用:(1)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
(2)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2.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黄鹤楼》同步练习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悠悠:2.晴川:3.历历:4.萋萋:5.鹦鹉洲:6.乡关:7.烟波:二、根据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6.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三、赏析诗歌,回答问题。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8.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参考答案一、1.飘荡的样子。
2.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3.清楚可数。
4.形容草木茂盛。
5.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6.故乡家园。
7.暮霭沉沉的江面。
二、1.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2.岳阳楼、滕王阁。
3.寂寞、惆怅。
4.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5. A.√,B. ×,C. √,D.×。
6.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三、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5.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6.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7.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8.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同步练习一、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萧(xiāo sù)蓬(péng féng)属(shǔyú)候(hóu hòu)二、选一选,填一填。
萧箫()条、笙()蓬逢()勃、适()三、解释下列词语。
征蓬:萧关:四、翻译下列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五、学习了这篇课文,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
六、读诗回答下列问题。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3.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七、课外拓展。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3.用原文回答问题。
(1)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这劳(形)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0.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11.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13.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