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1)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鲁科版必修一教案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鲁科版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掌握物质性质的计量方法;3.熟练掌握测量溶解度、融点、沸点的方法和程序;4.掌握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5.能够应用所学方法和程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2. 教学内容2.1 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物质性质的概念•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特性和分类2.2 物质性质的计量方法•计量方法的概念•物质量的计量•物质的浓度计量•摩尔计量2.3 测量溶解度、融点、沸点的方法和程序•溶解度的测量方法和程序•融点的测量方法和程序•沸点的测量方法和程序2.4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分子量、原子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摩尔质量的计算实例2.5 研究物质的性质•应用所学方法和程序研究物质的性质•案例分析:以盐酸为例,研究其基本性质、溶解度、融点、沸点和摩尔质量等。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力求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掌握物质性质的计量方法和测量方法,熟练运用所学方法和程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4. 教学流程4.1 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讲授:物质性质的概念•讲授:物质的物理性质•讲授:物质的化学性质•讲授:物质的特性和分类4.2 物质性质的计量方法•讲授:计量方法的概念•讲授:物质量的计量•讲授:物质的浓度计量•讲授:摩尔计量4.3 测量溶解度、融点、沸点的方法和程序•实验:测量盐酸的溶解度•实验:测量苯酚的融点•实验:测量乙醇的沸点4.4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讲授:分子量、原子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讲授: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讲授:摩尔质量的计算实例4.5 研究物质的性质•案例分析:以盐酸为例,研究其基本性质、溶解度、融点、沸点和摩尔质量等。
5.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分为两部分:平时作业和实验成绩。
1.平时作业: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作业,并按时提交;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室成绩进行评估,实验报告评分占总分的30%。
高一化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_1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必修一第1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响〕,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进一步纯熟药品的取用,加热等根底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反响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教学重点、难点】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2.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探究、比照法【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程度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消费、生活效劳。
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对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能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性质的研究,制成了汽车平安气囊……由此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本节我们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投影]考虑以下问题: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展?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评价与概括]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媒体展示实例]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展?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可例举氧气、盐酸或者者二氧化碳〕观察物理性质预测化学性质验证或者者探究预测的性质分析现象并解释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过渡]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省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学习目标:1. 了解研究物质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并体会它们的意义。
2. 了解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研究钠的性质。
3. 掌握金属钠及其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学习难点:掌握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咱们初中学过很多金属,铁是典型的代表,在研究以下性质时,用到了哪些方法?Fe外观性质观察法Fe化学性质实验法Fe与Cu异同点比较法金属的通性分类法[阅读]课本第9页,最后一段[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板书]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讲解]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教学环节二:观察法[板书]二、观察法(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
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3.通过实验观察,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等物理性质。
4.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内容]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
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
研究报告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研究报告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性质的定义和分类;2.学习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判断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1.物质性质的定义和分类;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难点:1.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2.对不同性质的物质进行分类和归纳。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 (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差异,引起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如何研究物质的性质吗?Step 2:讲解物质性质的定义与分类 (10分钟)教师讲解物质性质的定义和分类,如: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
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不同性质的物质的特点和应用。
Step 3: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5分钟)教师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并结合实例详细讲解。
1.实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测量等方法,获取物质的性质数据。
2.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判断物质的特性。
如:密度测量实验中,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物质的密度,并判断其是固体还是液体。
3.观察和比较: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形状、颜色、透明度等特性,并与已知物质进行比较,判断物质的性质。
Step 4:实践探究 (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锌和铁为例,进行密度实验和化学性质实验。
1.密度实验:学生根据已给出的实验步骤,利用密度计对锌和铁进行密度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2.化学性质实验:学生将锌和铁与盐酸接触,观察其反应,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Step 5:数据分析与结果验证 (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并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锌和铁的物质性质,并与实验目的和结果进行比对。
Step 6:总结归纳 (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Step 7:课堂小结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与巩固。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第一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一、教学目标:1.认知性学习目标:(1)知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钠跟水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2)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的过程中,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2.技能性学习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初步学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2)学习药品的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3.体验性学习目标:体验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视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教学重点:1.知识上重点和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2.方法上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重点和难点:培养科学思想方法三、教具与学具:1. 仪器:小刀、滤纸、镊子、石棉网、培养皿、玻璃片2. 试剂:金属钠、酚酞试液、水、硫酸铜溶液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们学习了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什么是化学科学呢?[学生回答]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引课]回答的很好!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要想科学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第一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投影]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设问]其实大家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并不陌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用到了这些方法。
我们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认识了哪些物质呢?[学生交流]我们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认识的物质有: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硫酸、盐酸、氢氧化钠、铁、硫酸铜、氯化钡等[小组讨论]现在让我们以大家熟悉的硫酸、氢氧化钠为例,分小组讨论,说说它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组间交流]第一组学生: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运用观察法研究硫酸的物理性质;稀硫酸能与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反应,我们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硫酸的化学性质第二组学生: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易潮解,我们运用观察法研究它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钠能与指示剂作用,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反应,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它的化学性质通过学习几种碱而总结出碱的通性,这用到了分类法将酸的通性与碱的通性对比,用了比较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
Na → Na2O
→
NaOH Na2CO3
→
Na2CO3·10H2O →
课后作业
1.课本19页习题3 2.思考·实验: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能否置换出铜?
课堂练习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共同之处是( A 均是淡黄色固体 B 与水反应生成物中均有碱 C 均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
B)
课堂练习
3.按右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 这种方法属于( B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课堂练习
4.将一小块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 请描述可能出现的现象,写出可能发生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氧化钠的性质
1.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2.与CO2 反应 CO 2Na2O2+2CO2==2Na2CO3+O2↑
(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思考
3.金属钠通常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 实验室中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室中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反应, 其理由是Na很易跟水 氧气反应 Na很易跟 其理由是Na很易跟水、氧气反应,而煤 油不与Na反应,并且比Na的密度小, Na反应 Na的密度小 油不与Na反应,并且比Na的密度小,Na 可沉没于煤油中。 可沉没于煤油中。 4.金属钠着火,能否用水灭火? 不能。 不能。一是因为钠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气 能燃烧; 能燃烧;二是因为钠燃烧产物过氧化钠 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能助燃。 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能助燃。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2.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2.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现
⑴ ⑵ ⑶ ⑷ ⑸
浮在水面 熔化成液态小球 在水面四处游 在水面四处游动 发出嘶嘶的响 发出嘶嘶的响声 溶液变成红 溶液变成红色
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教案教案名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教学目标:1.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掌握物质性质的观察、实验和总结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运用物质性质的观察、实验和总结方法;2.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巧。
教学准备:实验室设备、试剂、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提出问题:物质有哪些性质?学习物质性质有什么意义?2.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解释物质性质的概念,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熔点、化学反应等;2.介绍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和总结。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演示观察法:选择一种物质,观察其外观、形状、颜色等性质,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2.演示实验法:选择两种物质,进行一种化学反应实验,并观察反应前后的变化;3.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规范。
四、小组合作实验(30分钟)1.分学生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研究其性质;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质性质特点。
五、实验报告和讨论(25分钟)1.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等;2.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讨论,交流不同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进行总结;2.学生进行小结,复习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物质性质的研究实践,提出更多的问题和设计更复杂的实验;2.学生可以扩展学习其他的物质性质,如导电性、可燃性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鲁科版必修一教案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鲁科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性质研究的方法和程序;2.掌握物质性质研究相关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物质性质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三、教学重难点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2.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上课讲授: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物质性质研究的方法和程序;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和程序;3.讨论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物质性质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物质本质的重要性。
第二步:讲授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教师介绍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通过实验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得出物质的性质;•推理法:根据已知的物质性质以及推理方法,推断出未知的性质;•比较法:将不同物质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研究它们的性质。
2.实验方法和程序接下来,教师会讲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法,包括:•熔点测定法:通过测量物质的熔点,了解物质的热稳定性等性质;•沸点测定法:通过测量物质的沸点,了解物质的挥发性等性质;•相对密度测定法: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了解物质的重量和体积等性质。
教师会讲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第三步: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物质,通过比较法,研究它们的异同点和性质,并列出实验步骤和观测结果。
第四步:实验操作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验操作,进行结果的观测和记录。
第五步: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完成本节课的总结。
六、教学评估1.实验操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评估;2.思维水平评估: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情况,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1.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研究方法;2.学习常见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及使用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教法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主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色、味、态及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思考与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观察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对氧气与金属钠的反应探究活动,体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条件等变量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解、引导、归纳、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规范学生实验习惯,体验实验条件的改变可能会改变反应的产物。
(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钠的化学性质)。新课程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抓住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性质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应用教材P9“交流·研讨”: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v_show/id_XMTQzNTUyMDY4.html
“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通过观看视频实验,果然是水能生火,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习金属钠性质的欲望
提示:
物质
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物质
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氧气
观察和实验法
非金属(通性)
分类、比较法
氢气
观察和实验法
金属(通性)
分类、比较法
锌和铁
观察和实验法
酸(通性)
分类、比较法
盐酸
观察和实验法
…………
…………
让学生整理与回忆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本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回忆,整理初中学习化学知识积累的已有经验,从而引入新课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和程序。
3.能够应用所学方法和程序进行相关实验和观测。
二、教学内容:1.物质性质的概念和分类。
2.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和程序。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如下问题进行导入:你知道物质的性质有哪些?它们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导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开启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和意义。
2.知识讲解(20分钟)(1)物质性质的概念和分类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物质性质的概念,并详细解释其分类,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机械性质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和程序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物质性质的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测试法,并结合具体实例,解释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步骤。
3.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并讨论如何使用合适的方法和程序来研究物质性质。
例如:如何判断一种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盐类物质?4.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例如:利用观察法,观察不同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5.学生实践(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取一种物质,并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和程序,研究其特定性质。
学生可以选择观察法、实验法或测试法,来得出相应的结论。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习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回顾整个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以及实验操作的要点。
四、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大实验范围,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物质的性质。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究物质性质的更多方面。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估:对学生在讨论与实验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估。
2.实验报告评估: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设计合理性、操作方法准确性以及实验结论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性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使学生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性质的概念及其分类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等。
3. 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选择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性质的概念及其分类,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2. 教学难点: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性质。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合物。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性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物质性质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举例说明各种性质的特点。
3. 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教师讲解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等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讲解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教师阐述选择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性质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程序。
七、课堂练习1. 根据物质性质的概念,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物质性质,并得出结论。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___董治国、柳燕
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⑷ 发出咝咝的响声
⑸ 滴加酚酞水溶液变红 生成了可溶性碱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银、软、轻、低、导
状态 颜色 硬度相 密度(与 熔(填 导电性 对大小 水相比) 高或低) 和导热 性
固体银白 软
小
低
良好
问题思考
1、如何验证气体的成分?
在钠与水反应的烧杯上倒扣一个漏斗,在漏 斗玻璃管上扣一个小试管收集气体,反应结 束后,将试管取下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听到“噗”的 声音或爆鸣声,即为氢气或用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收集满气体的试管中,若能复燃,则为氧气.
2、钠的下列性质中,与钠跟水反应的现象无关系的是(
)
A 钠的熔点较低B钠的密度较小C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D钠的导电性良好 3、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 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易发生化学反应 C.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D. 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链接地址:
观察· 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与水的反应
【目的】 ⑴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⑵通过观察认识钠的色、态、硬度和密度的 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
(3)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钠的化
学性质,认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
• 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 (利用多媒体展示钠与水反应视频:
总结:钠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1)先考虑钠与水的反应 (2)再考虑氢氧化钠与盐的反应
注:钠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 中排在其后面的金属。
练习:
金属钠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 D )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一教案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本节是位于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2节第一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教材通过探究金属钠的性质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教材介绍了四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
教材安排观察金属钠及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和金属钠与氧气的实验对金属钠性质的研究,掌握金属单质的基本性质,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培养他们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为今后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做好准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根据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预测金属钠的性质并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观察金属钠及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2、探究金属钠和氧气反应的实验。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了解一些物质对生活的作用。
2、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
1、知道钠的保存,了解钠的用途。
2、钠与非金属单质,水、盐溶液等的反应。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实验药品:金属钠、玻璃片、小刀、滤纸、坩埚、铁三脚、泥三角、酒精灯、硫酸铜、水等多媒体【引入】通过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
通过叠氮化钠的性质,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通过对燃料性质的研究,制成了火箭推进剂。
【提问】怎样才能更科学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呢?【设计意图】利用身边常见物质的用途,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知道只有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的利用物质,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联想·质疑】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他们的性质的?观察颜色和状态;观察法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分类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实验法【板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过渡】这节课主要学习观察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一起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知道,要想正确使用观察法,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然后在实验中用眼睛、耳朵、鼻子这些感官来观察,在实验室中仪器观察不常用;并在观察中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对观察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和综合。
一中高一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1
课题鲁科版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生在初中认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铁等物质的性质时,已用到了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但教材没有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进行概括和整合。
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它具有金属单质的通性,又具有它的特性,因此非常适合用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的载体。
本节教材编写意图以金属钠的性质为主线,把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贯穿其中,使学生体验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的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为他们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由于高一学生他们往往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无论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都比较有限,探究能力还很欠缺。
因此一开始的探究活动要注意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使学生对实验探究有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学生的分析、对比、归纳等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和提高。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
2、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3、进一步练习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通过实验探究钠跟氧气的反应和氯气性质,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2、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实验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高考考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课型新授课教具实验多媒体教法两先两后一小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思考】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研究物质性质?2、我们应怎样研究物质的性质呢?结合课本实例:利用溴化银的感光性和叠氮化钠(NaN3 )用于安全气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目标]1.通过对钠与氧气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的运用观察方法。
4.以研究氯气性质为例,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1.理解利用观察法探究金属钠及钠与水的反应,理解利用实验法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2.理解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与方法,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1.实验、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该物质的优点,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怎样才能更科学的认识物质的性质?通常我们采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3.分类法:根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
(例:金属,非金属;酸碱盐)4.比较法: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的方法。
(主要是站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二、探究钠的性质【观察】1、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比煤油的密度大的固体2、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切面: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要求】观察操作及现象记录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课本P10填表)3、[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块黄豆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
【要求】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做记录(课本P10填表,补充上表):现象:浮、熔、游、嘶、红【分析得结论】【板书】1、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熔点低,比水的沸点低。
(白、软、低、小、导)2、化学性质:【板书】1、与水的反应结论:有可燃性的气体H2生成,和能使酚酞变红的NaOH生成化学方程式: 2Na + 2H2O === 2NaOH + H2↑【思考】1、钠着火是否能用水灭火?不能,如果用水灭火,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燃烧更加剧烈。
2、能否用手直接取钠?为什么?不能因为手上有汗液。
钠与水反应生成强碱NaOH会把手灼伤。
【讨论】在探究钠与水的化学性质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哪些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过渡】如果我们把钠放入一些盐的水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2、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CuSO 4、FeCl 3 、NaCl ) 【演示实验】CuSO 4溶液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现象:硫酸铜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产生蓝色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
Cu (OH )2 === CuO + H 2O这些过程包括两步:(1)与水的反应。
(2)反应后的产物与盐的反应。
如:2Na + 2H 2O === 2NaOH + H 2↑CuSO 4 + 2NaOH === Na 2SO 4 + Cu (OH )2↓总反应方程式:CuSO 4 + 2Na + 2H 2O === Na 2SO 4 + Cu (OH )2↓+ H 2↑【思考】金属钠放入FeCl 3 溶液、NaCl 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了哪些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何写?1、 钠放入FeCl 3 溶液中:现象:FeCl 3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产生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2Na + 2H 2O === 2NaOH + H 2↑FeCl 3 + 3NaOH === Fe (OH )3↓ + 3NaClFeCl 3 + 2Na + 2H 2O === Fe (OH )3↓+ 3NaCl + H 2↑2、 钠放入NaCl 溶液中: 现象:同在水中的现象化学方程式:2Na + 2H 2O === 2NaOH + H 2↑【过渡】从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出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那它是否可以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呢?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实验:【演示实验】Na + S【板书】3、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板书】 (1)与其他活泼非金属的反应2Na + S Na 2S (纯硫化钠为无色结晶粉末) 注:钠与硫化合时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钠。
2Na + Cl 2 2NaCl(2)与氧气的反应(先将化学方程式补充上去)燃烧燃烧【板书】常温下:4Na + O2 === 2Na2O (白色)△加热:2Na + O2 ===Na2O2 (淡黄色)第二课时3、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演示实验】1、用小刀切开钠的表面,观察到光亮的表面2、将金属放在钠在蒸发皿中加热,燃烧的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反应按要求填下表: 【板书】 常温下:4Na + O 2 === 2Na 2O (白色)【思考】如果将一块钠放在空气中,钠在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分析】用刀切开金属钠,呈银白色(钠的真实面目)→变暗(生成Na 2O)→变成白色固体(生成NaOH )→形成液体(NaOH 潮解)→结成白色固体(吸收CO 2生成Na 2CO 3·10H 2O )→最后变成白色粉末(Na 2CO 3·10H2O 晶体风化成Na 2CO 3)【板书】 加热:2Na + O 2 === Na 2O 2 (淡黄色)【思考】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条件。
2、金属钠通常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使金属钠与空气和水隔离 3、根据白磷,钠的保存方式,试归纳液体保存物质的条件:(1)与被保存物不能反应 (2)不能使被保存物溶解 (3)被保存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所以,水、四氯化碳等都不能用来保存钠。
【过渡】氧化钠、过氧化钠都是钠的重要的化合物,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氧化物: 三、钠的氧化物【演示实验】Na 2O 2与水(滴水生火;试管实验验证气体为氧气,加入酚酞)Na 2O 2与CO 2的反应(吹起生火)△【思考】在研究钠的性质,钠的氧化物的性质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那些研究方法?比较法,实验法,分类法,观察法通过上面对钠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几种基本方法有所了解。
回忆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按什么样的程序来研究钠的性质呢?五、探究氯气的性质【引言】1915年4月22日,黄绿色的“幽灵”飘过伊普尔上空,这股毒浪使战壕里的英法军队感到鼻腔、咽喉疼痛、很快数百名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英法士兵被吓得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德军只用一个小时就攻破了英法盟军曾坚守数月的防线……据估计,这次战役英法军队约有15000人中毒。
其实这种黄绿色气体就是现在在工业生产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氯气。
氯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的性质。
【观察】盛满氯气的集气瓶,瓶后放一白纸,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的氯气飘进鼻孔,问气味。
【演示实验】氯气的溶解性实验 【结论】【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吸入少量Cl 2会刺激鼻腔、喉头黏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的Cl 2会使人窒息死亡),可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氯气)易液化(沸点:-34.6℃),比空气密度大。
【预测】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结合以前学过的O 2(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预测氯气可能会有那些化学性质呢?一定条件下资料:氧气的化学性质:与Fe 、Al 、Cu 、Na 等金属反应;与H 2、S 、P 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演示实验】将两根细铁丝用砂纸打亮,螺旋绕于火柴棍上,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引燃火柴,稍停,待火柴将燃尽,置上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观察描述:铁在氯气里燃烧,产生大量棕褐色的烟→黄色溶液【演示实验】用砂纸打亮铜丝,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集气瓶中。
观察溶液颜色。
观察描述:铜在氯气里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CuCl 2溶于水,溶液呈现蓝绿色。
【板书】 2、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2Fe+Cl 2点燃FeCl 3注意:在常温下,单氯与铁不发生化学反应,故大量的液态氯常用钢瓶做容器储存。
22CuCl Cl Cu 点燃Cl 2 + H 2O === HCl + HClO (次氯酸)NaCl Cl Na 222+小结: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可以和金、铂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
若金属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则该金属在与氯气直接化合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高价。
如Fe 和Cl 2反应化合生成的是FeCl 3而不是FeCl 2,Cu 与Cl 2化合生成的是CuCl 2而不是Cu 2Cl 2。
【板书】(2)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演示实验】将点燃的氢气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板书】(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讲解】磷单质在Cl 2中也可以燃烧,现象:白色烟雾(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组成,雾是液体小液滴组成的)【板书】【讲解】我们经常看到有白色烟雾生成是因为生成了PCl 3和PCl 5的混合物。
【提问】初中所学燃烧的定义是什么?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叫燃烧【思考】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可燃物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反应呢?怎样的现象叫燃烧? 【回答】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
【讲解】对,燃烧是不一定有氧气参与的,比如我们本节课学习的Na , Cu ,H 2等物质均可在Cl 2中燃烧,因而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
【过渡】从以上性质我们可以看出: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因此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元素。
对于氯气,除了具有类似于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外,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预测】氯气与水反应【演示实验】取四支试管,各加入少量氯水,做下面四组实验:记录填表P15【板书】(3)与水的反应HClCl H 222点燃+HClCl H 2 22 + 光照2P+3Cl 2===2PCl 3(液) 白雾 点燃 2P+5Cl 2===2PCl 5(固) 白烟 点燃(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光照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结论】氯水的成分:氯水是含Cl2、HCl、HClO三种溶质的混合溶液,其中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 四种离子:H+、Cl-、ClO-、OH-(极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