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心理过程
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心理机制-2019年文档资料
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心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重要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而且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
不同的接受心理,必然要产生不同的接受结果。
一般认为,心理现象的划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另一方面是个性,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1]。
本文仅就心理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是人接纳、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
认识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动觉、静觉等。
生理学研究表明,相应的感觉必须要达到接受者的感觉阈限才会产生。
而且,感受性会随着接受客体刺激持续作用的时间过长导致感觉适应,即所谓的“审美疲劳”。
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看,感觉这一心理过程主要影响接受的发生启动环节。
对个人来说,单纯的感觉几乎是很少的。
因为许多事物总是由许多属性综合而成一个整体的。
当你在知道这个事物某一属性的同时,往往也就知道了这个事物的整体。
这一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受接受主体心理成分,如动机、兴趣、需要、记忆、语言、思维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接受主体的知识经验。
人们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头脑中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把它归纳到自己已有的经验体系之中。
在接受活动中,接受主体不能仅仅感知客体,还要记住这些客体。
有时需要主体把它再现或回忆出来,这就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及再认几个环节[2]。
记忆过程在接受者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有了记忆,接受者才能把过去的经验作为表象保存下来,经验的逐渐积累推动了接受心理的发展和行为的复杂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综合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1. 社会环境和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不仅取决于个人因素,还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强调社会条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学生认识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培养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以建设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
2. 阶级斗争和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社会阶级分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压迫、不公平和羞辱等,培养学生对社会不平等的敏感性,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正义的实践,以提升心理健康。
3. 劳动和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是人类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强调劳动的积极作用,教育学生重视劳动,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通过与社区、志愿组织等进行合作,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欢乐和价值,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劳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 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精神、道德等各个方面。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此外,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个人的心理健康与整体社会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通过社会环境、阶级斗争、劳动和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论“两课”教学心理接受机制
活跃的状态。
表现为外 显行为上 的一致 ,比如 学生在课 堂上 回答提问 或在答 考卷时 表述 同教材 一致 的观点 ,但 在 内心 深处并
( ) 解 。学 生的 理解 包 括 直接 理解 和 间 接理 解 。 2理
“ 课”教 学的 多数 内容要诉 之于学 生的 间接 理解 。因 非一定认 同教学 的 内容 。认 同,学生对教 学 内容 保持一 两 为 “ 课” 教 学 是 属于 传播 学 中所 说 的劝 说性 传 播 类 致 ,这种一致 并非 只是表现在 外显行 为上 ,而 是在心理 两
型 ,主 要 目的 是传 道 、解 惑 , 改变 学 生 的 态 度 和 行 为 ,
接纳信 息
许多信息 ,但并不 一 定都确信 它 。只有一部 分 由学 生确
接 纳 教 学 信 息 是 学 生 接 受 “ 课 ” 教 学 的 第 一 个 环 信它 已存 入 自己的头 脑 中,并 且把它 作为 自己正确认 识 两 节 ,此心理层次 主要 包含注意 、理 解 和确 信三个 心理 活 外 界的 知 识 的 一部 分 。要 使 学 牛 确 信 , 最 根 本 的 是 要教
动过程。
师讲授 的信 息是真 实的 ,真 实是确 信的 客观基础 。确信
() 1注意 。 注意 是 心理 活 动对 一 定事 物 的指 向和 集 还需教 学信息让 学生感 到是 可信 的。 只有 当学生 对信息 中。注意分 为无意注 意和有 意注意 。一般来 说 ,大众 传 所表征 的事实 的可信度 有 了肯定 的判断 后 ,对信 息的确
上 与教学 内容产生 了一种不可 分的 整体感觉 。认 同的构
论“两课”教学心理接受机制
论“两课”教学心理接受机制摘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播的思想价值信息的反映和择取、整合、内化、外化和践行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是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与学校德育过程的契合。
提高两课教学效果关键是整合学生心理接受机制。
关键词:两课;接受机制;心理“两课”接受过程是指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两课”教学所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是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与学校德育过程的契合。
研究分析学生接受“两课”教学的规律,是提高“两课”教学成效的生长点。
“两课”教学的接受,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两课”教学中教师所传播的思想价值信息的反映和择取、整合和内化、外化和践行。
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心理层次:接纳信息、改变态度、影响行为。
一、接纳信息接纳教学信息是学生接受“两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此心理层次主要包含注意、理解和确信三个心理活动过程。
1.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一般来说,大众传媒以无意注意为主,学生对“两课”教学的注意则以有意注意为主。
不过,“两课”教学不能完全诉诸于学生的有意注意。
因为有意注意需要意志的参与,持续这种注意学生会感到心理上沉重的负担。
应重视对学生注意的调控,既要调动、保持受众的有意注意,也要调动、激发受众的无意注意。
只有二者保持适当的平衡,才能使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纳行为持续较长的时间,并保持活跃的状态。
2.理解.学生的理解包括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
“两课”教学的多数内容要诉之于学生的间接理解。
因为“两课”教学是属于传播学中所说的劝说性传播类型,主要目的是传道、解惑,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传播的内容往往很难完全以直接理解去认识,而只有依靠对该事物产生的背景、原因、作用等分析,才能逐步理解其意义。
因此,“两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了学生对价值知识理解的特点,重视对讲授问题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方法,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如下:
基本原理
1. 社会历史决定论:人类心理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随社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所差异。
2. 辩证法: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心理活动也不例外。
3. 实践性:人的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和改变的。
方法论
1. 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能抽象地推论。
2. 对立统一规律:要研究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矛盾,找到事物发
展的动力。
3. 辩证法唯物主义方法: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方法进行研究。
4. 统一自然科学方法:在研究中结合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
方法。
5. 实践性方法:将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研究的深入。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为我们探索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提供了理
论基础和方法论。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将其应用于具体问题的分析
和解决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发展
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更好地为人类心理健康服务。
教育心理学了解学习和教育的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学了解学习和教育的心理过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和教育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研究学习和教学中的各种行为、情感和认知过程,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学生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过程以及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等方面,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主观内在的心理过程,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的心理过程,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策略。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1. 注意:注意是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它是通过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刺激或信息,以便更好地加工和处理这些信息。
注意力对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教育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提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2. 记忆:记忆是学习的关键环节,它是将信息储存并再次提取的过程。
记忆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类型。
教育者可以通过使用各种记忆策略,如归类、串联和复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复习知识。
3. 思维:思维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思维,如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
教育者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4.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思政教育学习心理机制论述
思政教育学习心理机制论述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本质(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是知、情、行整合的学习从学习心理的百年多的发展历程来看,三种学习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学习的发生发展机制。
行为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发生发展机制是“行”,即从个体外显行为改变来研究学习的发生发展;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发生发展机制是“知”,即从个体如何通过认知结构的改变获得新知识或修正已有知识来研究学习的发生发展;人本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发生发展机制是“情”,即从个体内在的需求、情感来研究学习的发生发展。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学习论为我们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心理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本质。
行为学习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探讨如何形成社会规范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认知学习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探讨如何获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供了理论基础;人本学习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探讨如何体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情感体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不同于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
“知识是关于活动客体或对象的性质与内部的反映,又称之为对象经验,知识学习指向于人类活动的对象,主要解决的是’懂不懂’的问题,强调接受理解,借助于概念、命题、判断进行,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不断地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转化,从而形成个体的认知结构。
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是人类个体动作的主观产物,又称之为主体经验。
技能学习来自活动的主体,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强调熟练操作,关键是形成动力定型,产生自动化的行为反应倾向。
” [11]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旨在使学习者获得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与道德观念,主要解决的是“信不信”、“有没有意义”、“如何才有意义”等问题,强调潜移默化、个体觉悟和行为实践。
它需要在知识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情感上体验并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行为上执行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
因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体现为一种价值学习,通过知情行整合的学习方式获得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通过知情行的整合建立个体的内在调节系统,形成个体的动机系统和行为系统,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调节。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研究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研究现阶段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径为学校理论课教育为主,学校政治思想教育、课外兴趣社团为辅等方式,大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太关心、不重视、不了解。
因此,开发探索新的路径迫在眉睫。
基于此,只有实际地去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近距离地与之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才能真正掌握行之有效的、适合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路径。
标签: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一、问题的提出信仰的形成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熏染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现有的信仰。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某些问题,大家回答得非常明晰。
比如,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是否都来自学校;课余时间您与同学是否有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讨等问题。
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很少或根本没有阅读过相关书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主要是通过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的死记硬背,而形成简单、浅显的皮毛知识。
这些现象不仅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信仰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也会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困难。
二、研究方法本文的立足点在于以大连某高校为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深入的、真实的又具有说服力的调查,如采用访谈、随机问卷等形式获取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再进行比较与分析,最终提出一些真正符合大学生心理和兴趣、能够科学有效地使马克思主义被大学生广泛接受的路径性方法,从而有助于使大学生重新对“两课”、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与共鸣。
三、结果与分析1.现阶段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路径(1)广泛地利用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旗帜鲜明地向广大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的到来,伴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出现,产生一系列新兴的媒体,它们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格局。
党和国家正在以这些新兴媒体为平台,结合传统的宣传方式,有声有色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播撒信仰的种子。
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构建
第37卷第5期YoL37 No.5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 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2018年5月May 2018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构建杨超越1,朱明仕2(1.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2.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32)[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的实效性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效的集中反映。
本文以接受机制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原则及构建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 - 7602(2018)05 - 0001 -03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过 程是一个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互动过程,受教者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完全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情况。
因此,从学生接受 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内涵现代西方接受理论是在全面吸收解释学和传播学思想精髓的基础上,以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姚斯提 出的“接受理论与接受美学”为标志,逐渐发展起来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理论。
[1]“接受”是 一个哲学术语,是关于思想文化客体及其体认者相互关系的范畴,是人们对语言象征符号表征出来的思想文 化客体信息的择取、解释和整合的一种实践。
“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和方法。
[2]接受机制是接受过程中各种活动体系的组织机构、功能状态、运作原理和规律性变化相互作用的 过程。
教育心理学了解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教育心理学了解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教育是人类社会的基石,而学习则是教育的核心。
然而,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心理机制,这些机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这些心理机制的学科,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实现有效的教育。
一、认知发展和学习首先,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思维能力的逐渐发展。
例如,儿童在早期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经验来获取知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开始运用符号和逻辑思维进行学习。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动机和学习此外,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驱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调动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或者选择与学生的兴趣相关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与学习另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是情感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态度以及对教学的反应。
例如,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感到挫败和焦虑,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社会互动和学习此外,社会互动也是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机制之一。
人是社会性动物,学习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推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教育者需要创造合适的社会互动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学习和教育中的心理机制,教育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动机、情感需求以及社会互动,并针对这些心理机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心理的互动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心理的互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代社会心理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心理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种互动关系。
1.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心理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一种社会理论,探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经济结构对个体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观念中,个体的心理状况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
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贫富差距和阶级斗争等社会现象对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分工和劳动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和改造自然,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构建了社会结构。
然而,在当代的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劳动条件的变化下,个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其心理状态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最后,马克思主义注重了社会关系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呈现出竞争和利益关系的特点。
这种竞争和利益关系对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团结等心理因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心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经济条件、劳动环境到社会关系等多个角度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况。
2. 当代社会心理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当代社会心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有了重大突破,也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些挑战。
首先,当代社会心理研究关注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心理需求。
马克思主义更多关注社会结构和经济条件对个体的影响,而较少关注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心理需求。
当代社会心理通过心理测量和心理学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人们的情绪、人格、幸福感等主观感受,挑战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心理的解释。
其次,当代社会心理研究注重个体心理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更注重社会整体的发展规律和普遍性,对个体的差异性关注较少。
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贯穿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而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并探讨其对于人类心理的意义和影响。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持续发展和变化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矛盾。
在心理学领域,辩证唯物主义主张通过观察和分析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以及阶级关系等因素,来解释和理解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心理学另一个关键的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是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并将人的心理过程置于社会历史的背景中来解释。
三、阶级斗争与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将阶级斗争视为推动社会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力量。
它认为,不同阶级的人在社会关系和利益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状态。
经济基础上的阶级差异和社会关系的不平等将引发心理上的冲突和压力。
四、意识形态与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还强调了意识形态对个体和集体心理的影响。
它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中不同阶级斗争的表现,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主要受到所处社会环境和阶级地位的影响。
因此,研究意识形态对心理过程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
五、劳动和满足感的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劳动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它认为,通过劳动,个体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和满足感,同时建立起与社会和他人的联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关注劳动对于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六、社会变革与心理学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强调了社会变革对于人类心理的影响。
它认为,社会变革能够解放人的生产力,改变社会关系和阶级差异,从而提高个体和集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以实现普遍的幸福和心理健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它认为心理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强调人的心理现象受到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根本决定。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应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复习,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一、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本质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首次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这些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代表是俄国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
他倡导了社会历史文化的观念,主张个体的心理发展是通过社会文化交往中形成的,即“文化历史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二、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强调唯物论和辩证法,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受到物质世界的制约和指导。
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坚持心理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强调人的心理现象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紧密联系。
2. 社会历史性观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在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强调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通过社会关系的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特定的心理特征。
3. 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强调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不同社会阶级和群体的心理差异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
通过对社会阶级和群体的心理差异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社会心理问题。
4. 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认为实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强调实践在心理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只有通过实践,个体才能改变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结构。
5. 人的全面发展观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发展和单向发展。
它主张注重人的自由发展,逐步解放个体的潜能和创造力。
三、应用价值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的是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接受信息、进行认知和情感加工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学习和教育效果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认知、情绪、动机等心理过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从认知过程、情绪调节和动机控制三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一、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加工、存储和输出的心理过程。
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通过认知过程来理解、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时,他们首先需要通过感知来获取相关信息,然后通过注意、记忆和思考等认知过程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语言能力、工作记忆容量和创造性思维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二、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对情绪的感知、评估和调控的过程。
情绪对学习和记忆有显著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投入和兴趣,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而得到提高。
教育者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引导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等方式,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调节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三、动机控制动机是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决定了个体对学习任务的投入和持久性。
动机控制是指个体对学习任务的目标设定、行为选择和行为维持的调控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和动机类型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常见的两种动机类型,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和内在满足的目的而参与学习,而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任务、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马克思实践教学基本环节(3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实践教学旨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马克思实践教学的内涵、基本环节、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马克思实践教学的内涵马克思实践教学是指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感悟马克思理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的过程。
马克思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马克思理论。
2. 教育与育人相结合。
马克思实践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3. 自主性与引导性相结合。
马克思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三、马克思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1. 预备阶段(1)确定实践主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主题。
(2)制定实践计划。
教师应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实践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3)组织学生分组。
根据实践主题和学生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
2. 实践阶段(1)实施实践活动。
各小组按照实践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调研、访谈、实验、志愿服务等。
(2)记录实践过程。
学生应详细记录实践过程,包括实践内容、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3)分享实践经验。
各小组在实践结束后,进行经验分享,互相学习、交流。
3. 反思总结阶段(1)撰写实践报告。
学生根据实践过程和经验,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成果。
(2)开展反思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反思讨论,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分析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理论素养。
(3)评价实践效果。
教师根据实践报告、反思讨论等情况,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主体被动学习地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基础。
其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实效性影响和制约着整体教育的效果,对于高校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塑造,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在继承和总结已经形成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创新,分析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接受主体被动学习的矛盾问题,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主体被动学习矛盾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中,调动接受主体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上的拓展。
本文通过对高校青年学生进行问卷式和访谈式调查,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主体被动学习矛盾的现状,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理论,对矛盾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和思路。
本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调查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阐述接受主体被动学习矛盾问题的现状;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对造成按受主体被动学习矛盾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第三部分针对问题原因,探索解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主体被动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主体;被动学习AbstractTheeducationofMarxism’Stheoryisthebaseandcoreofthepoliticalandidealisticeducation.Theimplementandsubstantialresultsofitseducationalgoaleffectandcontroltheimpressionoftheeducation.IthasaveryimportantmeaningnotonlyintrainingoftheWeltanschauung,philosophyandaxiologyoftheundergraduates,butalsointherisingtheMarxism’stheoryinpoliticalandidealisticdiathesis.ThepracticeabouttheeducatiOnofuniversityneedstheincessantlyrethinkingandereations,analyzingthenewsituationandnewproblem,makingprogressintheeducationalenterpriseofMarxism’Stheory.Withthedevelopmentandtransformationofthesociety,theeducationofMarxism’Stheoryisfacingthehugechallenge,theproblemoftheconflictaboutthelearningsubjectpassivestudyimpactseriouslytothesubstantialresultsandgoalofpoliticalandidealisticedueation.TheresearchgoalofthearticleisthroughtheSilldyingofnewthinkingandnewmearlsofcreationandinnovationaboutpoliticalandidealisticeducationaboutthelearningsubjectpassivestudyintheeducationofMarxism’Stheoryinuniversitytogett11edevelopmentoftheoryaboutthego.abeadismandpassivismaboutthelealTlingsubjectintheeducationofMarxism’Stheory.强ewritermadetheproblematicandvisitatoriaIsurveytotheundergraduates,usingthetheoryofphilosophy,sociologyandsocialworkdeeplyanalyzingthereasonoftheconflictsaboutthelearningsubjectpassivestudyineducationofMarxism’Stheory,andbringoutthecountermeasuresandmeanstotheproblemespecially,Therearethreemainpartsinthisarticle:First,expatiatetheconflictsituationsaboutthelearningsubjectpassivestudybasingontheinformationofthesurvey.Second,deeplyanalyzingthereasonoftheconflictofthelearningsubjectpassivestudythroughthreemainineans.Third,trytobringoutthecountermeasuresandmeanstotheproblemespecially.Keywords:EducationofMarxism’Stheory;Learningsubject;Passivestudy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研究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包括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状况、影响因素分析、路径探讨、案例分析和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对马克思主义持积极态度,但存在接受路径不明确的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等。
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如加强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实践等。
研究结论指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的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深层次机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接受路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态度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对策建议、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一直是引发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栋梁,其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接受路径,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此,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不仅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理论体系,对于中国青年大学生来说,正确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至关重要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的路径及影响因素,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有助于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特点,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分析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决策者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教育心理学导论:理解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教育心理学导论:理解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导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与学习中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的学科领域。
它涉及了教育、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旨在提供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策略,并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教育环境中的应用。
1. 教育心理学基础1.1 教育心理学定义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包括课堂、校园和社会)所表现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心理活动的科学,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预测、改变和控制的方法。
1.2 学习与发展•学习类型:传统学习、概念学习、创造性学习等。
•学习观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等。
•学龄期发展: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等。
2. 认知心理学与教育2.1 认知发展•感知与注意力:感觉器官的识别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
•记忆与记忆策略: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以及不同的记忆技巧。
•思维和问题解决:分类、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方式。
2.2 教育应用•教学设计:根据认知原理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学习策略培养:教授学生有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
•智力发展与个别差异:了解智力发展对个体差异的影响。
3. 社会情感心理学与教育3.1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自我概念和身份:人们对自我价值和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
•同伴关系和群体影响:人际交往和群体互动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道德发展和价值观形成:道德选择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3.2 教育应用•学习环境:创设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情感管理与推动:帮助学生理解和管理情绪,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建立良好关系:营造信任、尊重和支持的教师-学生关系。
4.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4.1 教育评估与测量•能力评估:常用的智力测试、成就测试等。
•学校成绩评价:考试设计和分数解读。
•个体差异评估:特殊教育需求、行为问题的识别。
4.2 教育干预与改善•教育咨询与辅导:个人和家庭面临的教育问题的咨询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的中断. 正如洛克在 �人类理解论� 中说 : "在 有智慧的动物中, 记忆之为重要, 仅次于知觉. 我 们如果缺少了它, 则我们其余的官能便大部分失去 了效用. 因此, 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帮助, 则我们 在思想中 , 推论中和知识中, 便完全不能超过眼前 " 的对象 � 可见, 记忆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育接受 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 想象是比记忆更为高级的心理认知活动, 具有 典型的形象性和创造性特征 .具体地说, 想象是指 " 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
收稿日期 : 20 12 - 12 - 13 : ( 19 6 2 ) , ,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 � � , �� , .
获取 知 识和 应 用知 识的 过 程, 或 信息 加 工的 过 "认识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程� 也是人 的头脑形成意识的过程 .通常来说, 认识过程遵循 , , , 着感觉过程 知觉过程 记忆过程 想象过程和思维 过程五个依次"拔高" 的阶段, 依 次逐渐形成人从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认识过程, 既 和一般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有相同之处 , 同时又 有自身特殊的接受机制的内在规律 .说它与一般 人类认识过程相同, 是指它也必然遵循人类认识事 物的一般规律 , 也要经历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 思 维等这几个阶段; 说它特殊, 是指其认识过程的内 , , 容是特殊的 也就是说 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 其接受的对象不是客观事物, 而是一个理论体系, 从性质上说, 它是主观的, 意识的 , 而不是客观实体 的 .这就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提出了 更高层次的挑战, 即教育者要把一个理论的, 思想 的, 意识性的 "东西 " , 转变为受教育者头脑中意识 "东西 " , 的, 思想的, 心理性的 这 是一个从意识到 意识, 从思想到思想的高级过程, 而不是从客观到 . , 主观的过程 从这层意义上说 深入挖掘受教育者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机制的认识过程的特殊性, 具有更为深层的意义.
第 27 卷第 2 期 20 13 年 4 月
J ourna l ofB a i c he n g N orm a l U nive r si ty
V ol. 27, No . 2 A p r. , 20 13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心理过程
李绍杰 ( 辽源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吉林 辽源 136 0 00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接受机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目前研究比较热的一个课题. 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心理过程又是其中 较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 本文试从接受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 : 认识过程 , 情感过程, 意志过 程作为切入点, 分析三者的各自特征和作用以及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 以期能更深刻地揭 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心理过程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理论; 接受 ; 心理 ; 认识; 情感; 意志 41 73 -3118 ( 20 13 ) 0 2-0 0 0 5-0 4 中图分类号 : G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 论指南,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 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 党的十 " 八大报告提出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的历史任务 与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 建设 , 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在此背 景下, 受教育者学习与接受马克思主义, 自觉地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 践行马克思主义, 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 , 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教育的核心 指 向. 要真正做到使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 是一 个复杂而又艰巨的教育任务 .因此, 深挖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心理过程, 掌握受教育者内 , 在心理过程的运行机制 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 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 实际效果 ,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心理过程包 括很多方面, 究其实质主要包括三个过程: 认识过 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其中认识过程是最基本 的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渗透其中 , 并 在其基础之上产生, 三者互相支撑 , 相互作用, 统一 . 于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之中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认识过程 , "是 人们认识事物 , 认识过程也叫 认知过程
5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第 27 卷 第 2 期
1. 感觉 , 知 觉� � �马克思 主义理论教育接 受 机制的初级阶段. 感觉和知觉是认识的开端 , 人类 的一切意识首先来源于感觉 . 列宁说 : "感觉是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着的物质的映像 .不通过感觉, 我们就不能知道 实物的任何形式, 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 ; 感 觉是运动着物质反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引起 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认识过程的起 始阶段� � �一个复杂而又极其关键的阶段 � � �需 , 要教育者创设完备的教育环境 设计最优化的教育 介体 .因为这里既是一个客观环境( 客体 ) 刺激教 育者, 产生感觉意识的过程, 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的起始过程, 是二者的复 杂结合. 这一过程如果做不好 , 直接影响以后受教 育者理论接受的连贯性 .可以说, 教育者的教育启 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的关键 . 受教 育者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 正确, 有效的感 觉, 知觉认识, 才能为更深层次的理论接受打下基 础. 2. 记忆 , � �马克思 主义理论教育接 受 想 象� 机制的加工阶段. 感觉和知觉作为受教育者接受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过程的起始阶段, 起着非常关 键的作用, 但感觉和知觉毕竟还是人类认识的低级 , 阶段 都是对事物刺激的一种直接反映, 一种简单 认识, 在认识层次上属于感性认识范畴 .一旦事物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内消失, 感觉和知觉 也就停止了. 因此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 � � 加工� � �记忆, 也要紧接着进入第二个阶段 � 想 象阶段.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记忆是指 是在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