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考纲说明】《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具体分解为:1理解。

能力层级为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能力层级为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能力层级为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提示】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即将升人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材料包括“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里将着重探讨对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要求。

在高考试卷中,一般社会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

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知识”。

新知识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接触到的知识。

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选这样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这些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具有较高的效度和区分度。

【应试对策一】一、科技文阅读步骤科技类文章以传递信息为主,其结构一般为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并从来源、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_发展、评价诸方面加以阐释j根据这一文体特点,遵循以下思路阅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1读——通读全文。

在读的过程中,将难以理解的语句.用笔勾画下来,然后结合上F文,认真揣摩,以图达到把握基本内容之目的。

2筛——筛选信息。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对新科技知识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修饰和限制语;有指代意义的诸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词语。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适用学科高中语文适用年级高中三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120知识点1.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常考题型2.能够分析高考现代文短路作用题的分类并且能够运用课堂所学方法解决对应题型。

教学目标1.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制定指导计划。

2.通过检测和评讲,使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水平有清醒的认识,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教学重点1.端正态度,认真测试。

2.讲清检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教学难点1.系统了解学情。

2.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江苏卷在这一考点上主要命题特点有:①命题切入口小。

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

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

二、复习预习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行文线索(1)明线索。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现代文阅读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共3篇

现代文阅读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共3篇

现代文阅读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共3篇现代文阅读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1现代文阅读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一、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

2. 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3. 能够进行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2.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3. 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三、教学重点1.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的理解2.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的掌握3. 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的培养四、教学难点1.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的深入理解2. 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2. 小组讨论法3. 师生互动法4. 案例分析法5. 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1. 讲授法:讲解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

2. 学生评析: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的现代文作品,发表对于作者表达情感方式的评论,并解读内涵。

第二课时:现代文的阅读技巧1. 案例分析法:以某一名作家的作品为例,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技巧进行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并汇报。

第三课时: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1.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解读某一名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评价。

2. 师生互动法:通过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评价1. 期中考试;2. 课后作业,包括阅读作业及写作业;3. 课堂讨论,包括小组讨论及师生互动;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现代文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并掌握阅读和评价技巧。

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

它通过2019-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一)说明文一、说明文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 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 演变等。

二、分类及方法与顺序(一) 、分类1、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二)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一一次、原因一一结果、现象一一本质、特征一一用途、- 般一一个别、概括一一具体、整体一一局部。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列 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坐(作)下摹画打分数1.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 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 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 )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 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 )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禾U 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 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 喻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 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 貌。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现代诗歌【单元解读】一.高考目标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单元复习本单元课文所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些诗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

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可供鉴赏诗歌时参考。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鉴赏现代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与概括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与概括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与概括人教版【能力目标】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把握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地归纳和概括。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整体结构层次、段内结构层次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教学流程】一、考点解读这一部分主要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三个知识点: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

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分析与概括是两个相对应的思维方式。

分析是从复杂到简单,将事物分解为若干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弄清彼此间的差异;概括是从简单到复杂,将若干事物依据其共同特征归结在一起,以体现彼此间的关系,实现对整体的认知。

二、复习指导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

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

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

阅读科技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阅读社科文,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等。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如何安排情节与线索,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手法等。

(一)怎样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结构。

阅读文章,应当把握住它的框架,看出作者“编织”文章的基本路数,弄清文意的来龙去脉。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与概括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与概括人教版

【能力目标】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把握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地归纳和概括。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整体结构层次、段内结构层次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教学流程】一、考点解读这一部分主要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三个知识点: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

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分析与概括是两个相对应的思维方式。

分析是从复杂到简单,将事物分解为若干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弄清彼此间的差异;概括是从简单到复杂,将若干事物依据其共同特征归结在一起,以体现彼此间的关系,实现对整体的认知。

二、复习指导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

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

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

阅读科技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阅读社科文,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等。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如何安排情节与线索,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手法等。

(一)怎样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结构。

阅读文章,应当把握住它的框架,看出作者“编织”文章的基本路数,弄清文意的来龙去脉。

理清结构,首先要着眼于全篇,即弄清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是怎样渐次展开和步步推进,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表达。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关于论述类文本的考察要求。

2、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探究。

3、训练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

重点难点: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

【考点解读】2011年《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典题导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高三语文文阅读 分析文章的结构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阅读 分析文章的结构复习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信丰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第36讲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的构造文章的构造,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构造,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展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构造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才能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构造,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分析构造的目的目的主要有两点:1.分清层次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者者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一样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表达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

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构造特点也不一样。

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那么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

表达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者者逻辑顺序展开。

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

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亲密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

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者者句子,如标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者者转折的句子,或者者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

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详细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

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构造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譬如2000年全国卷第23题问最后一段“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021年综合赏析题“A.本文以不会退色的乡土情节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明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照应。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分析作品结构-散文1教学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分析作品结构-散文1教学案
回答这些作用,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回答,如答“铺垫”,须答出“为下文某某 内容作铺垫”。
(三)演练体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 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 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 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 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
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 种久违的幸福。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 该题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有很强的综合性。解答本题,需要着眼于 全文的结构和思路,紧扣内容主旨,又要注意这三个问句自身的表达特点。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 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 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 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 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019-2020
分析作品结构(一)
――题型与方法课时
1、掌握“分析作品结构”题的题型和做题方法;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分析作品结构-散文5教学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分析作品结构-散文5教学案
我热爱那不受抑制的永恒的美。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
标题的作用题
作业
布置
教学
心得
.
1.文章题为“成都滋味”,却为何从北京写起并多次提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答:①作为引子,引出成都。②因为作者在北京生活时间长,对北京的滋味感受较深,提到北京应属自然。③北京和成都有相似点:作者认为它们作为城市性格的源流可能相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相似之处,如易满足、较乐观等。④意在对比,通过两相比照,可使读者更鲜明地感受成都的滋味,同时也印证了作者所说的“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滋味”。⑤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文化内涵更为深厚。
那一天,从“勤俭人家”出来,来到熙熙攘攘的宽窄巷子,擎一把布伞,流连于古风浓郁的街区,一边赞叹成都建设者的匠心独具,一边思索着成都性格的源流。渐渐的,一幅发生在北京,一幅发生在成都的历史图景拼贴到了一起。在北京,因民国的到来而断了钱粮的八旗子弟们不得不放下架子,到天桥的游艺场唱起了单弦岔曲儿,尽管他们都说不过是来玩玩,言语中却已经开始了落魄者的不甘和失意者的自嘲,这就是北京滋味的开始。而几乎是在同一个时代,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后永留成都少城生息的八旗兵遗少们,也不能再靠习武骑射领取钱粮为生,他们养成的少城子弟的安逸洒脱之风,渐渐由宽窄巷子吹向了里闾街肆……这会不会又是成都滋味的一个源头呢?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适用类文本阅读- 人物列传复习教课设计新人教版教课目的: 1、掌握人物列传中传主的精神质量;2、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3、商讨研究题的答题技巧。

教课重点:掌握适用类文本列传中“挑选整合及归纳重点”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导语:阅读列传,能够追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能够体悟一个人的感情世界,能够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能够分析一个人成败的缘故,还能够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斑驳陆离,丰富你的经历,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识见。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商讨高考试题中适用类文本阅读——人物列传阅读和答题方法。

一、列传的文体特点:列传的文体特点是真切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切性是列传的第一特点,因为列传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址、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一样意随意虚假。

但列传不一样于一般的乏味的历史记录,它拥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感情在内;它经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感情;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列传的阅读要求:依据列传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列传的阅读要求是:1.理清作品陈说的基本领实,掌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掌握传主的性格、感情与基本领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议论、思想,4.经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点等艺术形式,认识作者这样办理的企图;5.商讨文本反应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看法和艺术办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所以,学生在阅读列传时,除了达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掌握文章构造和归纳中情意思的要求以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

三、列传考察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说的基本领实,掌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掌握传主的形象,归纳传主的精神质量。

2、怎么写和为何这样写?掌握文章构造,分析列传的语言特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分析结构的目标目标主要有两点:1.分清层次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

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

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

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

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

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

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标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

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

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譬如2000年全国卷第23题问最后一段“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003年综合赏析题“A.本文以不会退色的乡土情节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这样的试题大致上是属于对文章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

二、分析结构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应注意明确结构分析的目的。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还拿2000年的高考试卷所选《长城》来说,当年第24题: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①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第①小题上文已说过,这里只说第②小题。

当年这一小题大多数考生都答得不好,得分率很低。

“联系全文看”,文章主体部分先写“历史上”的长城,说它是“一卷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后写开放的长城,说它开放而充满自信。

但在倒数第三段提出两个问题:你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倒数第二段写“你不语”、“群山不语”、“长天也不语”,即都不回答。

作者提出的问题还要不要回答呢?要!这最后一段就是作出回答: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解承受历史的再冲荡,因此这最后一段就表现出一种民族的自信力和自豪感,而这种自信力和自豪感即来自于历史和现实,又表达了对未来的态度。

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原来作者写历史上的长城,实际说的是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写现实的长城,既反映新的形势,又表现对发展趋势的看法。

而最后一段实际是写未来的“长城”。

如果考生能作这样的分析和探究,这一小题就会答得很好。

2002年所选《话说知音》、2003年所选《乡土情结》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事实上,高考试题直接考查结构分析的试题并不多见,而需要凭借结构分析来正确回答试题的频率是相高的。

三、典型题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奥地利]斯•茨威格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a)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树荫里。

(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新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h)(l)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信怕、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1)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

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选择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a)(b)(c)(d)→(e)(f)(g)(h)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a)→(b)(c)→(d)(e)(f)(g)(h)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a)(b)(c)(d)(e)(f)(g)(h)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a)→(b)→(c)→(d)(e)(f)(g)→(h)这是高考全国卷的一道试题。

这道题指导段内层次分析和思路分析结合在一起考查。

按标示的序号,全段共8句话。

(a)句总说对托尔斯泰墓的感受,(b)(c)两句介绍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

(d)句以下用“他的外孙女跟我讲”作转接,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直至埋骨于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全段分三个意群,即三个层次。

可见本题答案为B。

A项“先叙述参观过程”,明显错误,“两层”之说与段中意群不合;C项“将来”、“现在”、“过去”之说明与思路不合;D项“五层”之分,与意群不合。

因此这三项全不正确。

四、练习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

杨柳(节录)丰子恺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儿。

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持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 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一)①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

②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棵大杨柳树。

③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和美丽。

④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

⑤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

⑥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

⑦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

⑧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缘故。

⑨杨柳不要吃人家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做“贱”的。

(二)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而千万条细柳,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亲吻。

杨柳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三)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题材。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

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杨柳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

(四)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一时兴起的感想。

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边上的杨柳。

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

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五)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杨柳“美丽可爱”的?把每一方面概括成一个句子,并标上序号。

2.段(二)句⑨是对哪些话作小结?答:。

(只要写出序号)3.段(四)说,杨柳“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

与这个意思相照应的具体描写的语句子是(摘录原句作答)4.段(三)与段(四)“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中的“贪婪”照应最紧密的一词是。

5.在段(四)末尾的空格中加一个短语,使全句成为对全段内容的概括。

这个短语是。

(只能4个字)6.本文由五段组成,已标上序号。

用“ ”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应该划分在哪里?(一)(二)(三)(四)(五)(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谢天(台湾)陈之藩①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

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我们家饭吃。

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

”②刚上小学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

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

我曾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了。

祖母的话,老天爷什么的,我觉得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③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来的,这家确实是他们建立的。

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④祖父长年在风雨里辛劳,祖母每天在茶饭里刻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可为什么却要谢天呢?我,一个小孩子,混吃混玩,我为什么却不感谢老天父?——这个问题,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个谜。

⑤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敦,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见的世界》,才得到一种新领会。

⑥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

比如:在与原子始祖波耳的争辩中,爱因斯坦不忘赞美波耳;在数学大师劳伦兹的纪念会上,他谦卑的致词更使人动容。

我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人一个印象,即相对论不是甲发明的,就是乙发明的,好像与爱因斯坦本人不相干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