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20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1-3 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分进出口商品金额(2019)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及统计指标

第二章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本章重点介绍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
学生在学习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时,有必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其本类型和分类;在分析和研究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基本的统计数据。
这些都是学习、研究国际经济贸易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章希望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介绍,能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例如中国与日本、美国、英国、韩国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对中国而言所有这些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部分。
对全世界各个国家而言,都存在着此类的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货物或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世界各国来说,这些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交换活动,都是他们对外贸易的一部分。
当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国家之间发生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时,我们便称之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因此,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常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而国际贸易也常被称为世界贸易。
一国的对外贸易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不同的类型。
以下介绍一些基本的分类方法。
一、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对外贸易可分为: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出口贸易是指把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及本国化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
所谓“本国化产品”是指外国货物经过结关进入国内后,未经加工改造,又输出国外的现象。
这一现象也称为复出口(Re-export Trade)。
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进口贸易是指把外国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往本国国内市场销售。
有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出口退货、或未能售出的寄售商品等,本国出口的货物出口后在国外未经任何加工或改造便又被运回国内,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复进口(Re-import Trade)。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方法

商品分类[中国对外贸易指数编制说明]海关总署按协调编码制度( HS )分类,分为 HS4 位编码指数和 HS2 位编码指数;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初级产品、工业制品两大项及下一级子项分别计算其指数;按广义经济分类( BEC ),分为消费品、中间品和投资品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为农林业、采掘业、制造业等。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缩写 HS ,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 CCCN )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的基础上,参酌国际间其他主要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2002 年版《协调制度》有 22 类 99 章。
货物按其加工程度,依原材料、未加工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顺序排列。
例如,活动物在第 1 章,动物生皮和皮革在第 41 章,而皮鞋在第 64 章。
章内和品目内也同样按此排序。
我国从 1992 年开始采用《协调制度》编制对外贸易统计,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实际情况,在《协调制度》原 6 位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第 7 位和第8 位编码,以便计税、统计及贸易管理。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缩写 SITC) , 由联合国统计局主持制订、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 , 旨在统一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对比。
SITC 采用经济分类标准,按照原料、半制品、制成品顺序分类,并反映商品的产业来源部门和加工阶段。
SITC 第 3 版采用 5 位数编码结构,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按经济类别划分为 10 大类:食品和活动物,饲料和烟草,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腊,化学和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商品。
主要经济指标有哪些

主要经济指标有哪些经济指标是用来衡量和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表现的重要依据。
这些经济指标反映了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发展水平和潜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经济指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经济领域的指标体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增长率反映了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态势,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
二、劳动力市场指标1. 就业率(Employment Rate)是指就业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
就业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市场的状况和劳动力利用率。
2.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未能就业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市场供求关系。
三、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常用的物价指数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Price Index, PPI)。
1.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是衡量通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胀率的高低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2.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生产领域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格的指标,它反映了生产环节的价格变动情况。
PPI的上升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价格上涨的压力,从而影响消费行为和经济增长。
四、外贸指标外贸指标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情况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 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货物和服务贸易中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支出的差额。
贸易顺差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状况。
2.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持有的外国货币和黄金等国际支付手段。
国际贸易分类与统计指标

2、按商品流向划分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 场销售。一国出口收入的全部金额为出口总额。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一国 进口所支出的全部金额为进口总额。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凡A国经过C国向B国运送商品,对C 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一般来说,货物通过C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 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比如内陆国与不相邻的国家之 间的商品交易,就必须通过第三国国境,对第三国海关来说,就会把 这类贸易归入过境贸易。
包括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 ——直接过境贸易,即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在海关直接监管下,
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无形商品贸易(Intangible Trade):“有形贸易”的对称,指劳务或其 他非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是那些不具备自然属性的、 无实体形态的国际贸易活动。 主要包括:
——和商品进出口有关的一切从属费用的收支,如运输费、保险费、商品加工 费、装卸费等;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转口贸易在于 商品的所有权在转口贸易中先从生产国出口 者那里转到第三国(或地区)商人手中,再
间接贸易存在的原因
在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绝大多数是以直接贸易方式进行。但仍有部分 商品是以间接贸易方式进行的。这主要是由于:
——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或国际贸易的 垄断组织的垄断,或历史上形成的习惯,或政治上的原因。
——某些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结算方便、贸易限 制较少等,适合做商品集散、销售中心。
国际贸易的基本统计指标与分类

但如果商品是途经本国/地区而运往 其他国家/地区,对本国/地区而言 ,这就是过境贸易。
复出口与复进口
(2)区域贸易:从几个国家/地区出 发来看这种交换活动可称他为区域贸 易。
5、外贸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 国(地区)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地区)国 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6、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又称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就一国 (地区)对外贸易而言,可表示该国一单 位进口商品与其所需出口用以交换的商品 数量的比率。
一定时期内,如一国(地区)一定数量商品 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该国 (地区)的贸易条件便得到改善,或变得 有利,贸易利益亦随之增大;相反,则贸 易条件恶化,或变得不利,贸易利益亦随 之减少。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 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 口贸易额之比,以比重表示。
在国际贸易中通常把进出口商品分为两 大类:初级产品和制成品。
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有关国家(地区 )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 科技发展水平等。
4 、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 布或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 家(地区)或集团在一国(地区)对 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他们 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 的比重来表示。
3、按参加方: (1)直接贸易
指商品直接从生产国/地区销往消费国/地区,不 通过第三国/地区而进行的贸易。
直接进口与直接出口
(2)间接贸易
指商品生产国/地区与消费国/地区通过第三国/ 地区进行商品买卖的行为。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方法范文

商品分类[中国对外贸易指数编制说明]海关总署按协调编码制度( HS )分类,分为 HS4 位编码指数和 HS2 位编码指数;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初级产品、工业制品两大项及下一级子项分别计算其指数;按广义经济分类( BEC ),分为消费品、中间品和投资品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为农林业、采掘业、制造业等。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缩写 HS ,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 CCCN )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的基础上,参酌国际间其他主要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2002 年版《协调制度》有 22 类 99 章。
货物按其加工程度,依原材料、未加工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顺序排列。
例如,活动物在第 1 章,动物生皮和皮革在第 41 章,而皮鞋在第 64 章。
章内和品目内也同样按此排序。
我国从 1992 年开始采用《协调制度》编制对外贸易统计,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实际情况,在《协调制度》原 6 位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第 7 位和第8 位编码,以便计税、统计及贸易管理。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缩写 SITC) , 由联合国统计局主持制订、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 , 旨在统一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对比。
SITC 采用经济分类标准,按照原料、半制品、制成品顺序分类,并反映商品的产业来源部门和加工阶段。
SITC 第 3 版采用 5 位数编码结构,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按经济类别划分为 10 大类:食品和活动物,饲料和烟草,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腊,化学和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商品。
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

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第一个指标是贸易总额。
贸易总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和进口总值的累加。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交换量。
贸易总额通常以货币形式表示,并且可以根据不同货币的兑换比率进行换算。
第二个指标是出口额。
出口额是指一个国家出口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值。
出口额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出口能力。
较高的出口额通常意味着一个国家的产业和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较大的份额。
第三个指标是进口额。
进口额是指一个国家进口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值。
进口额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程度。
较高的进口额通常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市场需求较大,并且从其他国家进口了更多的产品。
第四个指标是贸易平衡。
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如果出口额大于进口额,那么该国家具有贸易顺差;如果出口额小于进口额,那么该国家具有贸易逆差。
贸易平衡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收支平衡情况。
第五个指标是贸易结构。
贸易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和进口中不同产品和行业的比重。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例如,较高比重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可能意味着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第六个指标是贸易伙伴。
贸易伙伴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最多贸易的国家。
贸易伙伴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
通过了解一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和合作情况。
最后一个指标是贸易关税。
贸易关税是指一个国家对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费。
贸易关税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和贸易的规模。
较高的贸易关税可能导致贸易壁垒和贸易限制,而较低的贸易关税则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反映,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规划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多元综合性比较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因此,建立包括经济活动、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三大层面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统一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活动指标(一)经济成长指标。
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投资收益率、外贸出口总额、消费品价格水平等指标。
(二)经济结构指标。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比重(农业、工业、服务业)、投入要素比重(劳动、资本、能源)、市场结构比重(外贸、国内贸易、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投资比重、收入结构比重等指标。
二、社会发展指标(一)人类发展指标。
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人口质量(健康水平、教育水平、职业分布等)、资源环境损失、社会保障覆盖率、科技进步等指标。
(二)城乡社会发展指标。
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支出、消费行为、城乡基础设施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等指标。
三、社会公共服务指标(一)公共服务可及性指标。
包括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综合指数)、公共服务产品质量(可用性、便捷性、安全性、质量)等指标。
(二)公共服务发展指标。
包括公共服务配置比例、国民福利总量、社会保障投入比例、扶贫投入比例等指标。
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系统为了做到全面、系统地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把握发展趋势,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在具体制定具体指标方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指标系统要全面、完备、精确,要确保每一项指标含义准确、范围充分,要能够反映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变化和内容的完备性;(二)指标体系要搭建在经济社会问题的客观框架内,从政策角度、行政管理角度和科学研究角度统一考虑,要能够更好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形成发展战略;(三)指标体系要同步反映社会发展不同层面的实际,要有利于全面评价成果,有利于检验不同层面问题的发展水平;(四)指标体系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的发展需求,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社会发展,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要有利于开展局部区域及全国性长远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5 56.02 471.23
12189.51 176.82
23919.12
20784.09 7299.52 807.35 4.98 187.40 60.37 157.49 64.20 148.60 17.36 19.63 45.35 101.98 76.61 57.56 19.05 2849.41 15.12 384.33 101.33 206.22 190.56 87.38 70.30
1768.48 25.69
3472.33
煤、焦炭及煤砖 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 天然气及人造气 电流 动、植物油脂及蜡 动物油、脂 植物油、脂 已加工的动植物油、脂及动植物蜡 工业制品 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有机化学品 无机化学品 染料、鞣料及着色料 医药品 精油、香料及盥洗、光洁制品 制成肥料 初级形状的塑料 非初级形状的塑料 其他化学原料及产品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皮革、皮革制品及已鞣毛皮 橡胶制品 软木及木制品(家具除外) 纸及纸板; 纸浆、纸及纸板制品 纺纱、织物、制成品及有关产品 非金属矿物制品 钢铁 有色金属 金属制品 机械及运输设备 动力机械及设备 特种工业专用机械 金工机械
143253.69 50294.76 5567.71 34.32 1295.07 416.23 1086.72 442.44 1022.34 119.87 135.49 312.11 703.13 527.85 397.13 130.72 19632.22 103.99 2649.75 698.67 1418.47 1311.14 599.84 484.04
187.30 2809.96
136.07 109.40
79.59 13.46 25.48 40.65 163140.69 11137.70 3378.54 1147.81 519.87 1188.95 620.45 490.60 1179.24 1136.00 1476.22 28030.73 136.38 1417.95 883.28 1455.14 8240.05 3332.36 3790.15 1812.26 6963.16 82453.79 2773.51 3481.54 636.12
27.33 408.29
19.74 15.87 11.54
1.95 3.70 5.90 23655.13 1617.65 490.94 166.72 75.50 172.67 90.01 71.34 171.39 164.74 214.35 4067.33 19.79 205.87 128.12 211.06 1195.75 483.06 550.81 263.15 1009.72 11954.44 402.63 505.23 92.29
1617.38 18697.07
3591.82 12.86
647.86 32.38
601.24 14.23
92958.93 15066.64
3925.36 668.27 338.78
2461.90 1272.52
242.95 3670.89
879.22 1606.75 9652.96
222.20 342.03
11-3 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分进出口商品金额(2019年)Fra bibliotek商品分类
亿元 人民币
出口
亿美元
亿元 人民币
进口
亿美元
总额 初级产品
食品及活动物 活动物 肉及肉制品 乳品及蛋品 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 谷物及其制品 蔬菜及水果 糖、糖制品及蜂蜜 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 饲料(不包括未碾磨谷物) 杂项食品
8482.07 13770.59 21136.51
1231.75 1997.31 3059.05
3555.54 3910.26 4499.78
515.97 567.37 650.67
24598.95 5445.94 2128.54
饮料及烟类 饮料 烟草及其制品
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 生皮及生毛皮 油籽及含油果实 生橡胶(包括合成橡胶及再生橡胶) 软木及木材 纸浆及废纸 纺织纤维及其废料 天然肥料及矿物(煤、石油及 宝石除外) 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 其他动、植物原料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172373.63 9232.95 4484.92 35.20 180.03 18.88 1374.49 159.97 1702.18 164.73 292.95 193.60 362.91 239.23 141.20 98.03 1186.48 2.12 88.86 57.00 41.37 9.21 244.28 224.25
133.51 385.89 3242.72
24994.82 1339.70 650.00 5.10 26.13 2.74 199.37 23.24 246.30 23.88 42.50 28.13 52.62 34.68 20.48 14.20 172.24 0.31 12.88 8.28 6.00 1.34 35.50 32.56
96.68 352.06 1081.26 1368.14 1753.51 3350.85 1086.24 54245.83 1731.22 3651.74 725.02
235.71 2713.43
521.33 1.86
93.83 4.69
87.07 2.06
13484.57 2187.33 570.58 96.94 49.15 357.09 184.51 35.38 532.96 127.55 233.16 1400.42 32.29 49.64 14.01 51.09 157.12 198.56 254.17 485.90 157.65 7866.38 251.18 530.24 105.39
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 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 设备 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 陆路车辆(包括气垫式) 其他运输设备 杂项制品 活动房屋;卫生、水道、供热及 照明装置 家具及其零件;褥垫及类似 填充制品 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 服装及衣着附件 鞋靴 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和装置 摄影器材、光学物品及钟表 杂项制品 未分类的其他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