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部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部分:中学教育概述1.1 中学教育的定义与目标中学教育是指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学科教育和综合培养的教育阶段。
它是由小学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
中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以及塑造他们的品格与价值观。
通过均衡的学科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活动,中学教育旨在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1.2 中学教育的主要特点中学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广泛知识面:中学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学科基础。
2.素质教育:中学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养。
3.选修课程:中学教育提供了广泛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发展。
4.分层教学:中学教育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兴趣,实行分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3 中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中学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
1.初中教育:初中教育是中学教育的第一阶段,通常为三年制。
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小学知识基础,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是中学教育的第二阶段,通常为三年制。
高中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升学和未来职业发展做准备。
1.4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中学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自参与并探索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1.5 中学教育的评价方式中学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
•考试评价:通过统一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进行评价。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广泛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在教育领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需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能。
本文将围绕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展开讨论,从知识储备、能力要求和专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知识储备1.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知识。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了解教育理论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常见的教育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2. 课程与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能力。
这不仅包括制定教材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 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 教育测评教育测评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测评能力,包括测评工具的选择、测试的设计与实施、测评结果的分析与反馈等方面的能力。
5.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检索、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这有助于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二、能力要求1.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 学生管理能力学生管理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管理能力包括课堂管理、学生情绪管理、学生行为管理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分析学生行为的能力,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
3. 团队协作能力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涉及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创设条件,对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和促进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内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的总称。
•教育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
2. 学习理论•传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接受外界刺激和机械重复来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性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馈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奖惩机制,以及通过模仿和反应来促进学习。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来理解世界和获取新知识。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社会互动的结果,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对话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3. 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机构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教育测量: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特征和发展过程进行度量。
•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使用的量化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包括成绩、行为表现、态度、情感等维度。
•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如考试、问卷调查、观察等。
4.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研究学习过程、动机和条件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等问题。
•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揭示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转折点。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格与情感发展理论:研究个体人格、情绪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探讨个体发展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5.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环节。
•教育领导:以教育为目的,通过影响他人行为来实现组织教育目标的过程,包括领导风格、沟通和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1.教育心理学: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活动提
供科学依据。
知识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等。
2.教育原理: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任务,理解教育制度和教育
安排的合理性,能够分析教育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3.教学设计与评价: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学生的特
点和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4.教学方法与技能: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
法等,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灵活
运用。
5.课堂管理与教育管理: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有效地组
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了解学校管理和教育管理的基
本原则和方法。
6.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伦理规范,能够依
法办事,保护学生的权益,提高教育活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7.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内容:掌握中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教学内容,了解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
8.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发展:了解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要求,掌握学生
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方法,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工作。
9.学生评价与学生素养发展:了解学生评价的目的和方式,能够科学
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0.教育与研究:了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关注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研究能力,为教育和发展作出贡献。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整理版)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整理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它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教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教师需要熟悉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内容,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育学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学理论等,从而指导教学实践。
3. 教学方法知识:教师需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了解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等。
4. 教学资源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技术设备、教材和参考书籍等。
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设计教学方案和课程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 课堂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维持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全面、准确评价的能力,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具备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改革。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 学历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学历的学习,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和理论。
2. 培训进修:教师可以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更新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 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教育教学相关书籍、论文等,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和经验。
4. 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由来(单选,次重点)1、最早出现: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最早解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概念1、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2、狭义:就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单选,重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育人)(二)教育的社会属性(单选,次重点)1、永恒性:教育永远存在,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阶级性:阶级社会教育有阶级性。
3、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各有其特点。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单选,次重点)(一)教育者-主导(二)受教育者-主体(三)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工具、手段四、教育的起源(单选,次重点)(一)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神创造的(不考)(二)生物起源说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观点: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本能生利息)(三)心理起源说观点: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心理仿梦露)(四)劳动起源说观点: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单选、次重点)(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单选)(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没有阶级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产生)1、奴隶社会(单选)(1)中国①夏: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序、校)。
②西周: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国学和乡学之分。
六艺教育:礼(伦理道义教育)乐(音乐)射(射技)御(军事技术)书(写字)数(计算),核心是礼乐③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2)欧洲(单选)①斯巴达:培养军人和武士②雅典: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2、封建社会(1)中国(单选)①西汉:文教政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宋代:教育内容,四书五经作为封建社会中国的教育内容(2)欧洲(单选)①教会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僧侣教育内容:三科四学(七艺)②骑士教育:教育目的:培养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3、古代教育的特点(单选)(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单选、简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单选)(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四)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单选、简答)1、教育的终身化:提出者: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单选)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六、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非重点)(一)我国古代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二)我国近现代1、近代小学的开端:1878 年张焕伦上海正蒙书院最早公立小学:1897 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2、清末小学3、民国小学七、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2 上已考简答,简答备考)(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口诀:意面特饥渴本节简答题汇总1.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
识点
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 研究与教育的关系
- 研究过程及其主要理论
- 研究动机与兴趣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2. 教育学知识点
-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 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 教育法学知识点
- 基本法律和法规
-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定
- 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 教育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 教育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4. 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知识点
- 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课程设计的过程和要素
- 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5. 教育评价知识点
-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 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方法
-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6. 教育统计学知识点
- 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教育统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 教育统计的表达和分析
- 教育统计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高中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完整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在教育领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
教育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而教育教学能力则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的基础。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只有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师才能应对各种教学挑战,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表现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的引导与激励。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以及与同行交流经验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
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的来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的重要素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教育知识与能力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
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3、教育学≠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实践经验偏重于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4、教育学萌芽阶段:乐正克《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著作。
比西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教育》早300多年。
独立阶段: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康德把教育学在大学正式讲授;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教育》。
5、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阶段:杨贤江《新教育大纲》6、现代发展阶段:赞科夫《教育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布鲁纳《教育过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学生学习的形成和终结性评价分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7、调查研究法:重点考察教育现实问题、严密性、受语言制约强;观察法: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观察过程受研究者个人因素影响大、可获得以外资料实验研究法:重点在于论证因果关系、研究者可主动控制某些条件、具有可重复性。
行动研究法:实践者参与、研究过程民主化、已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历史研究法: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8、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是指学校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9、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教育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等其他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
(历史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10、神话起源说:教育是有神创造的;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详解导言:教育教学是一门复杂而且广泛的领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这些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定义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
这包括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与反馈等教育教学技能。
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1. 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需求和学习特点,从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
2. 提升教学效果: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使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培养综合素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使教师能够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和工作评价。
三、如何提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 持续学习: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以及教学科研成果,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 反思与实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参与教学研究与交流:教师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和教学方法,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同时,还可以加入教研组织,参与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4. 建立教学档案: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包括教案、教学设计、学生评价等,用于总结和反思。
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是培养与发展人类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教育知识与能力则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
本文将对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
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1.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等各个阶段。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针对性地开展相应教育活动。
1.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如何获得、组织和应用知识与技能。
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习理论的指导,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智力与智能智力与智能是学生在认知方面的重要能力。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智力类型和测试方法,以便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育教学法教育教学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教育教学法方面的知识点:2.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工作者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要素、原则和步骤,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2.2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评估方法和工具,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2.3 教学沟通教学沟通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能力,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以下是几个与课程与教材建设相关的知识点:3.1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构建有机整合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含义和属性1.(一)教育的含义●《孟子•尽心上》—孟轲,最早使用●《说文解字》—许慎,最早解释●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二、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2.社会属性●民生恒长阶独史继3.相对独立性●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超前于,落后于●三、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四、教育的功能1.教育功能的概念2.教育功能的分类●根据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作用的性质:正向功能、负向功能●作用的呈现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提纲补充)●社会流动功能●文化传递功能●社会改造功能●人口控制功能●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和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教育形态1.非制度化、制度化教育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社会教育●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古代教育1.原始形态的教育●教劳结合●没有阶级性●内容很简单,方法单一2.古代学校教育●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物质条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专门的知识分子●文字的产生和传递—间接经验的传递●国家机器的产生—对知识分子的需求●中国●夏:庠●西周:政教合一、学在官府(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汉代●隋唐●宋代●明代●清末●西方●古埃及●印度●古希腊●雅典●斯巴达●西欧●培养僧侣和统治阶级接班人,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大主教学校●僧院学校●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世俗教育●教区学校●骑士教育:家庭教育●宫廷教育●古代教育学校的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知识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偏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现代教育1.现代学校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法国仪式”●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教劳结合●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科学化水平和教育水平提高2.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世界教育改革趋势(了解)1.“全民现身多个星球”●第四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的教育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8条)●《学记》●地位●教学原则●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墨子:兼爱、非攻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培根2.夸美纽斯3.卢梭4.裴斯泰洛齐5.赫尔巴特6.洛克7.杜威●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主要流派1.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知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批判教育学●教育学在当代的发展1.布鲁姆2.布鲁纳3.瓦•根舍因4.赞可夫5.苏霍姆林斯基6.巴班斯基●中国近代教育家的思想1.蔡元培2.陶行知3.晏初知4.陈鹤琴5.梁漱溟●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与人口●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提高人口素质的促进作用●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制约着教育结构发生变化3.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技术与教育1.人力资本论●第三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教育目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促进作用●第四节: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性●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构成●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2.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教化功能●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规律●人身心发展的含义●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互补性●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1.社会化功能2.个性化功能●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1.遗传2.环境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原因●主导作用的表现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关于人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调和论●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我国现代学制的沿袭●教育制度的含义1.广义2.狭义3.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4.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旧中国的学制1.壬寅学制2.癸卯学制3.壬子癸丑学制4.壬戌学制●新中国的学制改革1.两个必须教育方针●我国的现行学制1.纵向:学前、初等、中等、高等2.横向:普通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1.双轨制2.单轨制3.分支制●第二节:义务教育概述及其特征●义务教育及特征1.产生2.特征●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第三节: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重视学前教育并加强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向综合同一方向发展●高等教育普通化大众化,促使高等教育发展多元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3.教师的教育目标4.课程目标●教育目的确立的价值基础1.社会本位论2.个人本位论3.教育准备生活说4.教育适应生活说●我国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1.主观依据2.客观依据●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实现●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变●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第三节: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主观依据)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唯一)途径是教劳结合●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1.概述2.关系●第六章:教育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比较法●历史法●第二节:几种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质性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模块二:中学课程理论●第七章:课程与课程理论●第一节:课程的含义●课程内涵的几种定义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学习经验3.课程即文化再生产4.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课程内涵1.广义2.狭义3.最狭义●课程理论1.课程理论的萌芽2.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技发展水平3.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4.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课程理论●课程开发的模式1.目标模式2.过程模式3.情景模式●第三节: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1.代表人物2.●活动中心(经验主义)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第八章:课程的组织●第九章: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00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00题1. 什么是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指在教育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对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00题下面是100个和教育知识与能力相关的题目,供您进行学习和复习:1.什么是教育学?2.什么是教育心理学?3.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4.如何进行学生评价?5.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6.什么是教育法律法规?7.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8.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9.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10.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1.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2.什么是教育技术?13.如何使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14.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15.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讨论?16.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7.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18.如何进行学习者的个性化教育?19.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评价?20.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2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2.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23.如何运用游戏化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24.如何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这只是100个教育知识与能力相关的题目的一小部分,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题目,请参考相关的教育学习资料和书籍。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希望您能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祝您学习进步!。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1.强化法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这是中小学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例如,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生好的学习态度、行为的鼓励表扬,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生因撒谎而遭家长训斥或批评,使他以后不敢再撒谎了。
真题再现1.2016年上半年中学真题】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同老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
偶有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于表扬。
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
杨老师改变晓玲行为的方法属于() A。
强化法B。
自控法D放松法C。
脱敏法【答案A。
解析:强化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表现出良好行为后,老师给予肯定属于强化法。
(二)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学东普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系统脱敏法包含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松机肉二是建立焦层次(从最轻微的焦患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②离学校还有100米;③离校还有50米:④离校还有10米:⑤跨进校门;⑥进入走廊;⑦走进教室8入座;⑨考试铃响;0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
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里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弛练习,放松全身肌肉。
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
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
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再紧张为止真题再现2012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心理铺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面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铺导的方法是(B。
系统脱敏法A。
强化法C。
理性一情绪疗法D。
来访者中心疗法【答案】B。
解析:系统脱敏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真题材料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
我常常想到高考的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燥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
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伦次而且声音发颤。
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经常因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
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
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适方法。
(18分)【参考答案】(1)具体表现: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池下来。
(2)中学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学校方面:考试升学带来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
②家庭方面: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
③学生方面: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
(3)针对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措施①引导学生进行肌肉放松训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肌肉的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
②采用系统脱敏方法。
首先,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考试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其次,训练来访者放松肌肉;最后,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彪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引起恐恨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岀现为止③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
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有较好的效果三从认知疗法1。
认知疗法的含义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认知治疗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2。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认识过程是个体情感和行为的中介,适应不良的情感和行为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
认识治疗特别注重改变不良的认知,即不合理的、歪曲的、消极的信念和想法,认为不良的认知是引发自我挫败行为的根本原因,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
3。
认知疗法的四个基本辅导过程第一,建立求助的动机。
在此过程中,要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情感一行为类型。
来访者和心理医生对其问题达成认知解释上意见的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并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
比如,可让病人自我监测思维、情感和行为,治疗医帅给予指导,说明和认知示范等。
第二,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
此过程中,要使来访者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
比如,治疗医师指导病人广泛应用新的认知和行为。
第三,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
此过程中,要让来访者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应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
比如,可使来访者先用想象5。
关于咨询的内容,不是把重点放在来访的公6成功的咨询表现为来访者生活能力不断提高,能妥善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缓解了情绪困扰与内心者现在的情况,尤其是当前的情绪困扰。
的紧张和焦虑;变得更有信心;与他人的关系更融洽,行为也更成熟。
此外,来访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也增强了,能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
(五)理性一情绪疗法理性-情绪治疗( 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T),也称为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1概述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
理性-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2。
理论基础理性一情绪治疗(RED)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这一理论又被称作ABC理论在ABC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 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s)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是A引起。
RET 的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即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真题再现1(2015年下半年中学真题]中学生晓阻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A。
放松训练法B。
系统脱敏法C。
理性情绪法D代币强化法【答案C解析:心理学家艾利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结,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ABC理论。
题干中,晓阳认为自己是个完美的人,而事实表现不是如此,说明晓阳对自己的认是不正确的,想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改变对自己的认知,也就是建立合理的情绪2015年上半年中学真题】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
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A。
主观要求B。
相对化C。
賴糕至极D。
片面化答案1C。
3。
(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晓颖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容许有任何差错,因而平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情绪。
这种心理辅法属于()A。
强化法B。
系统脱敏法C。
消退法D。
合理情绪疗法答案】D4【2014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扰。
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观念,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
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1。
行为分析法B。
合理情绪疗法C。
条统脱敏法D。
来访者中心疗法【答案】B。
简答题1.简述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2.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3.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5.简述学校文化的特征。
6.简述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7.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8.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0.简述教育目的的意义。
11.智育的任务有哪些?12.简述美育的任务。
13.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4.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5.观察研究法的优缺点有哪些?16.实验研究法的性质是什么?参考答案:1.(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3.(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5.(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6.(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3)促进人口迁移。
7.(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