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绿色发展 推进富民强县
绿色发展引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引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发展方向,也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而在我国,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单元,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绿色发展引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首先,绿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升级的重要支撑。
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
而发展绿色产业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比如,在农业方面,开发绿色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可以减少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在工业方面,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工业废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进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推动绿色建设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传统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而绿色建筑则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人居质量为目标的建筑模式。
通过推广绿色建筑标准、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者,发展绿色交通是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交通运输是连接县城和乡村的血脉,但传统交通方式往往会带来大量的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
而发展绿色交通,如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城市自行车道网、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等,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另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会损害生态环境,引发各种环境问题。
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生态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如加强湿地保护、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等,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是县域经济创新升级的关键。
富民强村实施方案
富民强村实施方案为了实现农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我国提出了富民强村的目标。
富民强村实施方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行动指南,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产业扶持。
1.发展特色产业。
通过挖掘本地资源和特色文化,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提升农民收入。
2.引进优质项目。
引进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和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2.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生态环境保护。
1.推进农村绿色发展。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提高农田产量和抗灾能力。
四、乡村治理。
1.建设乡村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治的有效性和民主性。
2.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村级干部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推动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五、资金支持。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对富民强村实施方案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资金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2.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富民强村实施方案的实施,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推动富民强村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富民强村实施方案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强化考核评估。
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对富民强村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推动工作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富民强村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惠州龙门:争当山区县绿色发展引领者
惠州龙门:争当山区县绿色发展引领者作者:郑秀亮来源:《环境》2020年第08期惠州龙门,典型的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多年来,龙门县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崇高使命和政治责任,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依托山区资源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上作出示范。
2015年,龙门县被评为广东首个省级生态县;2018年,龙门县又成功摘取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坚持“生态立县”理念龙门,既坐山又望水,绿色、优美、文明是它的符号,宜居宜业是它的初心本色。
“各县(区)要因地制宜推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这是惠州市委对惠州市发展提出的要求,同时特别提出不考核龙门的工业产值。
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表示,“这就要求龙门必须奋力冲破发展中的传统路径依赖、思想观念障碍、利益固化藩篱,推动龙门更好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龙门的差异化道路又该如何走?“龙门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突出的底色也是生态。
”陈伟良指出,龙门县历届党政领导都充分认识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龙门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龙门扬生态之长、补发展之短,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先后作出“生态立县”、建设珠三角生态花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决策部署,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生态经济体系、一流的文明形象、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争当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立足珠三角北部生态屏障的功能定位,龙门将全县各乡镇划分为重点拓展区、农业与农村发展区、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区、禁止开发区四类,其中禁止开发区面积163.9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4%。
“划定禁止开发区等,虽然会压缩发展空间,但是保住生态底线,这是值得的。
”龙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发展过程中,守住绿水青山是龙门不可逾越的底线。
从发展现状来看,龙门在全省50个山区县(市)中,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处于中上游水平,但是依托生态优势,龙门在全域旅游发展、生态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持续领先。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生态名县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生态名县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
在实践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生态名县建设,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理念体现到实际行动中。
生态名县作为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生态名县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大力拓展生态产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坚持生态优先,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整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
同时,也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探索利用自然资本的新路子,建设经济可持续的生态产业体系。
绿色发展是生态名县建设的重要目标。
绿色发展意味着向着生态优先、循环发展、低碳环保的方向加速转变。
在实践中,要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发展,深入挖掘和培育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全面发展。
要推进绿色分类和垃圾分类,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环境改善。
推进生态名县建设需要高质量的发展。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推进创新,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
在实践中,要注重抓好“三个革命”,即科技革命、管理革命和制度革命。
“三个革命”是推动生态名县建设的保证。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提高政府治理的效能和民主性,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治理体系体制。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生态名县建设的关键。
只有坚持以生态为先,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长远稳定发展。
树立生态优先发展观念,让公众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形成生态文明社会,助推生态名县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县绿色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
全县绿色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我县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切实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讨论稿),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以绿色崛起、追赶超越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以产业脱贫攻坚为抓手,以建设中国苹果名县和脱贫攻坚为统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科技创新,加速三产融合,统筹推进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加工、绿色旅游、绿色保护协调发展,加快构建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把XX打造成“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二、发展目标按照“培育三绿产业、实施三品工程、推进三产融合”的发展定位,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基础,编制《XX县有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规划到“十三五”末,全县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7万亩,种植优质饲草2.5万亩;发展现代矮砧苹果种植基地20万亩,其中建设有机苹果生产基地1万亩,建成自根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1万亩,建成海升苹果主题公园、“清谷田园”果蔬汁加工厂,培育新型职业果农1000人;奶畜存栏12万头(只),新增奶山羊4000只,建成300—500头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50个,千头现代化奶牛场达到5个;引进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年生产有机肥10万吨;发展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10个、果游结合专业村10个、果园农家乐10户,实现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带动脱贫能力,实现农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
三、主要任务(一)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发展绿色有机农业1.建设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龙头企业+推广单位+基地的模式,以科技为动力,以龙头企业为主、群众广泛参与,引进国内外著名苹果良种苗木品种,进行系列产品的综合开发,稳步扩大繁育面积。
汉江源头谱新篇富民强县著华章
汉江源头谱新篇富民强县著华章作者:暂无来源:《法治与社会》 2020年第1期位于汉江源头的宁强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追赶超越、绿色循环、转型升级、群众满意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乡村振兴、项目带动、文旅兴县、工业强县五大战略,倾力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脱贫奔小康、富民强县、追赶超越步伐,谱写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
坚持解放思想、砥砺前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18 年全县生产总值89.05 亿元,2019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43.77 亿元,增长11.1%,位列全市第1位。
2018年地方财政收入1.2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4.29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01 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78 元;金融机构居民存款120.66亿元,全县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57047元。
先后两次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名”。
2019 年有望实现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均超过100亿元的“三个一百”大关。
秉承质量为上、创新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1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4个,8类农产品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宁强茶叶被认证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跻身“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十大魅力茶乡”行列。
2018年,该县茶叶产量7880吨,出栏生猪25 万头;食用菌产量达到7552吨,中药材面积7.1万亩,被评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名县”“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
工业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92亿元,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确定为“全省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并入选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目录;48户规上企业2019年上半年实现总产值50.19亿元,增长20.9%,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全市前2位。
旅游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从低端旅游接待到全产业链旅游经济的跨越。
开发农村绿色能源拓宽富民强县之路
荣燕 明 李俊 湘
委 、省 政 府 把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纳 入 了 重 要 议 事 日程 ,永 螂 市
委 、市政 府也提 出 了生 态环保效 益 型经 济的 区域经济 发展
战 略 = 江 华 县 作 为 珠 江 、湘 江 两 大 水 系 源 头 县 ,在 全 县 、 全市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中 具 有 重 要 的 战 略 地 位 。 如果 我 们 不 能 帮 助 广 大 林 农 从 靠 砍 树 为 生 中 解 脱 出来 ,彻 底 改 变 广 大 农 民伐 薪 煮 食 取 暖 的 生 活 方 式 ,不 仅 难 以遏 制
式 。 沼 气 的 发 展 , 极 大 地 带 动 了 江 华 县 养 殖 业 和 种 植 业 的 发 展 。 去 年 ,全 县 发 展 生 猪 6 9万 头 ,牛 l 2万 头 ,羊 l 0万
只 ,发展 商 品 蔬 菜 近 , l 亩 、玉 米 8万 多 亩 。 在 水 电 开 发 0万 上 ,全 县 先 后 投 入 资 金 20 4 0多 万 元 ,改 造 低 压 线 路 8 0多 0 公 里 ,使 农 村 电 价 由原 来 的 15元 / 度 降低 到 现 在 的 0 7 . .5 元 /度 。同时 , “ 网二站 三线 ”骨 干输 电网络的形 成 , 一 彻 底 改 变 了 岭 东 林 区 用 电状 况 ,使 林 区 群 众 生 产 生 活 水 平
有 了很 大 提 高 。 2 .开发 农 村 绿 色 能 源 必 须 注 重 能 源 的 转 化 增 值 , 带动 工 业 发 展 , 壮 大 县 域 经 济 实 力 。 在 水 电 开 发 的 指 导 思 想
上 , 江 华 县 明 确 提 出 了 “ 山 育 林 , 以 林 蓄 水 , 以 水 发 封 电 ,以 电兴 工 , 以 工 增 财 , 以财 补 林 ” 的 开 发 思 路 , 目 的 就 是 以 保 护 和 改 善 生 态 条 件 涵 养 水 源 , 以 水 电 开 发 带 动 工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紫阳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探索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紫阳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探索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必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根据这一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新时代乡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聚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生态富民产业,主要解决实现紫阳乡村振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何种产业的问题。
近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紧扣“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重点围绕富硒茶叶、富硒魔芋、富硒林果、禽畜养殖、生态渔业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打造林下经济,不断拓展富硒美食、民歌茶艺、电子商务、修脚足浴等新产业,探索出一条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1、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茶叶是紫阳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唐代即为宫廷贡茶,清为全国十大名茶。
立足紫阳天然富硒的资源禀赋,始终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2021年完成茶园改造2万亩,新建标准化茶园8427亩,培育机采茶园4000余亩,建成可视化溯源基地50个,全县累计建成茶园25.28万亩(其中:脱贫户有茶园11.3万亩);强力推动茶产业创新转型增效扶持政策,截止2021年10月,全县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认证(SC)茶企110家、规上企业28家、茶叶加工厂410个,建成1个县级茶叶交易服务中心,核准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31家、授权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41家,地标品牌辐射全县17个镇,12万人从事地标产业相关行业,开发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调味茶等茶类40多个品种,富硒茶年产量达到9523吨,实现鲜叶产值23.5亿元,人均收入4930元。
富民强国实施方案
富民强国实施方案
为了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以下是我们的实施方案:
1. 制定全面的经济改革计划:通过深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竞争力,为民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财富增长空间。
2. 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水平,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质,以推动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能和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差距的缩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解决民生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福利感和社会稳定性。
5.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大科研投入,优化科研机构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6. 强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子孙留下更好的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施方案,我们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
抓旅游发展 促富民强县
己逐 渐 成 为现 代 人 追 求 时 尚 、 提 高 生 活 的 空 间 。
近 年 来 , 昌县 委 、 政 府 把 握 现 代 家 林 业 局 批 准 建 立 的 丽 水 市 第 一 个 国家 红 叶 等构 成 了 一 幅 幅 极 富 生 机 的生 物 画 遂 县 旅游 发展趋 势 , 足地 处钱 塘江 、 立 瓯江 两 江 级森林公园, 它分三大 区域 , 是依托 原 白 卷 。 区 内 广 袤 的 森 林 也 为 野 生 动 物 栖 息 源 头 ,与 上 海等 大城 市形 成 长 三 角 的区 马 山省 级 森 林 公 园 、 山 省 级 森 林 公 园 、 繁 衍 提 供 了 良好 的 环 境 , 湖 漫步 林 中 , 见 或 位 优 势 和浙 江 省 重 点 林 区 ,全 国 绿 化 先 桂洋林 场及 周边 辐射 的森林 旅游资源 , 松 鼠攀 枝 , 或 遇猴 群 逗 趣 ,或 闻鸟 雀 对 进 县 和 国家 级 生 态 示 范 公 顷 ,公 园 为 中 山地 貌 , 4万 地 鸣 , 宁静 的 山野 增 添 了 不少 生机 。 为 势 , 抓 机 遇 , 势 而 上 , 断 推 进 生 态 形 切 割 强 烈 , 峰 连 绵 、 抢 乘 不 山 陡壁 奇 岩 、 谷 深 旅 游 业 ,特 别 是 森 林 旅 游 业 的 持 续 快 速 幽 洞 、 壑 飞 瀑 、 险 山峡 长 湖 。遂 昌 国 家 森 森林 旅游 发展 现状 发 展 。 目前 己初 步 形 成 以遂 昌 国家 森 林 林 公 园地 形 复 杂 , 域 多 区 分 布 , 且 范 园 并 公 园 、九 龙 山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为龙 头 , 遂 昌县 拥 有 丰 富 的 森 林 旅 游 资 源 , 围辽 阔 , 游 资 源 丰 富 , 中华 山 水 景 观 却 一 直“ 在 深 闺 人 未 识 ” 旅 是 养 。为 了在 新一
富民强县调研报告
富民强县调研报告富民强县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富民强县是指经济发达,居民生活富裕,社会治安良好,教育医疗水平高,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地区。
富民强县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配套的措施。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富民强县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经济发展富民强县的经济发展是富民的基础。
通过对县域经济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1.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该县主要以传统农业和初级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产业链条较为单一,缺乏高端和新兴产业的支撑。
2.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该县的科技人才和研发力量相对较弱。
3.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虽然该县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但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效益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议:1.加强优势产业发展:对于该县的优势产业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3.推动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富民强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该县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1.教育资源不均衡:该县的城乡教育不平衡,城市学校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师资短缺、设施老化等问题。
2.医疗服务不足:医疗资源的配置相对不平衡,城市和县城地区的医疗服务相对充足,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设施不足,居民就医困难较大。
3.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特别是对于农民工和特殊群体的保障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议: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师待遇和教育设施,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2.加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设施,加强对农村地区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实现富民强县步伐
层农技专业 人员 ,提升基层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服务队 伍的整体素 质。实施知识更新 培训 和学 历提升计划 ,对 基层农技服务人 员分类 开展培训 ,提 高基层农技服务人员 专业 水平和业务 素质 。大力培训农 村实用人
才 ,重点培训村 干部 、农业专业合 作社
( )推进美丽 乡村建设 ,加快城 四 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 “ 生态美 、村容美 、 庭 院美 、生活美 、乡风美 ”的要求 ,抓 好新农村建设 。 一是抓好重点乡镇建设 。 率先启动 “ 一城连 四镇”重点乡镇建设 , 鼓励其 他有条件 的乡镇 申请列 为今年重 点 乡镇 。从 今年起 ,连续 三年 由县里每 蜜柚 面 积 5 0 0 0亩 以上 ,新 增 高产 油茶 面积 70 0 0亩 以上 。新建 花 卉苗 木 基地 30 0 0亩 以上 ,重点打造吉福路沿线 ( 固
水 治理 等内容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治理 ,
大力推广 “ + ”的农村垃圾处理模 式 , 35 垃圾 分类 收集达 1 0 0 %,垃圾 无 害化 处
理达 8 %以上 , 5 卫生 改厕率达 9 %以上 。 5
村示范村点 。三是 实施农村清洁 工程。
坚持 “ 减量化 、 资源化 、 无害化”的原则 , 重 点围绕农村垃圾处 理 、卫生改厕 、污
农 民专业 合作社 、到村组 、到农户 ,为
农 业生产 、农 产品销售提 供及 时有效 的
信息服务 。 结合 “ 一村一名大学生” 工程 , 择优充实 一批大 中专毕业 生到基层农技 服务 队伍 ;继 续 “ 三定 向”培养一批基
无公 害蔬 菜产业 ,在一城 连四镇范 围内
重 点打 造 1 —2个 集 中连 片 5 0亩 以上 0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精神解读100分
B.风能、太阳能、地热
C.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源
D.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
自己得分:2.0
26.《报告》提出,要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今后五到十年要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A.翻两番、跨两步、三提高
B.构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
C.构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D.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自己得分:2.0
27.《报告》提出,我区提出要奋力推进“五区”建设,“五区”是指()。
A.中西部经济强区、民族文化强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B.西部经济强区、中国与东盟合作重点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C.西部经济强区、民族文化强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革命教育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D.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
自己得分:2.0
21.《报告》提出的“富民”,就是(),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走共同富裕道路,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A.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B.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
C.坚持以人为本、跨越发展
D.坚持科学发展、脱贫致富
自己得分:2.0
22.《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下面哪些不属于着力打造的()?
29.《报告》提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
A.根本目标
B.本质要求
C.具体实践
D.具体行动
自己得分:2.0
30.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的题目是()。
A.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
B.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富裕文明新广西
发展生态产业 实现绿色富民
古树实行 统一挂牌保护 , 并建立详实档案 。三是加强森林采伐 和 中板原料 材管理 。实行伐前设计 、 中监督 和伐后验 收 , 伐 强化 中
板原料材生产源头管理 , 做到生态公益林 、 胸径大于 8 厘米 以上 林木 、 没有作业 设计 的林 木“ 个不砍 ” 从源头 上堵 住滥伐 、 三 , 盗 伐林木行为的发生 。 四是加强培殖业用材和木材运输管理 。 大力 推广 以草代木 、 循环利用等食用菌栽培技术 , 全面禁止椴木培殖 业种植 , 严格控 制以天然林为原料 的袋料食用 菌生产 ; 实行县 内
兼 用 林 , 逐 步 形 成 优先 发 展 产 业 。加 快 营 造 高 效 林 , 点 建 设 并 重
目标 , 大力推进 “ 生态建设产业 化 、 产业建 设生态化 ” 实现 了壮 ,
大一 批 企 业 、 育 一 批 造 林 大 户 、 设 一 批 林 业 基地 和 实 施 一 批 培 建
短途运输证制度 ,加强木材 流通管理。五是建设县级 自然保护
区 。 以林 相 整 齐 、 为 破 坏 少 的天 然 林 为 主 , 森 林 生 态 系统 组 人 把
坚持生态建设 与产业发 展、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 “ 两个并 重” 将林业工作重点放在保 护和节约森林资源上。 , 一是加强天然
林 和 生态 公 益林 保 护 。 主要 公路 沿 线 第 一层 山脊 线 以 内天 然林 对
9 %以上 , 0 全县形成 了外 商 、 企业 、 职工 、 大户 “ 四轮驱动 ” 良好 的
还林 、世行项 目等一批林业重点 工程 ,争取到林业资金 2亿多 元, 完成人 工造林 6 亩。20 9万 0 8年 , 全县 实现林业 产值 92 . 5亿
元 ; 民人 均 林 业 收 入 2 3 元 , 农 00 占人 均 收 入 的 4 %以上 。 业 在 0 林
富民强县实施方案
富民强县实施方案为了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县域整体实力。
一、产业发展1.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2.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其发展活力,促进就业增加和收入提高。
3.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二、城乡建设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城乡通达性和生产生活条件。
2.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加城市吸引力。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三、教育医疗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居民健康权益。
3.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地区差距。
四、生态环境1.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生态修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3.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执法力度,保障居民健康和生态安全。
五、政策扶持1.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和人才来县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居民获得感。
3.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扶持力度,促进全县共同富裕。
六、文化体育1.丰富文化活动,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县域文化自信。
2.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体育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
七、监督评估1.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各项政策措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落实效果。
2.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凝聚全县发展合力。
以上就是富民强县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我们将按照这一方案,全力推动富民强县的目标实现,努力让每一个县域居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学习《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心得体会范文7月28日,在“2022年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
显示,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郡县治,天下安”。
集中了全国70%以上人口的县域治理,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活力也在县域。
关注经济强县,研究强县特点,不仅是为了激励先进,更为了把好经验好做法复制下来、推广出去,让其他县域学有“标杆”,在“对标”中解决县域经济中“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转型升级难、引进项目难、吸引人才难”等普遍性问题,不断提高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县域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强县之强,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上。
数据显示,百强县总体实力突出,人均GDP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二产业驱动,工业实力已超越发达省份;百强县消费旺盛、要素吸附能力强,不仅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资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也显著提升。
数据是枯燥的,却是强县发展轨迹的客观反映。
透过数据可以看到,强县主要靠实体经济起家的,靠创新驱动越来越强的,靠富民不断激活内动动力的。
如何做强实体经济,如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如何加快创新发展,如何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是中国县域在新形势下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强县之强,“强”在高质量发展上。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百强县之所以能成为县域发展排头兵,最基本的经验就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激发内生动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走在了前面。
生态和产业共建山绿与民富双赢——宁夏彭阳县“四个一”林草产业工程做法和经验
生态和产业共建山绿与民富双赢 ——宁夏彭阳县“四个一”林草产业工程做法和经验发布时间:2021-01-06T15:57:17.63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作者:雷丽萍[导读] 建县以来,彭阳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不动摇,持之以恒改山治水、植树造林,经过30多年的努力,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 %提高到30.6%,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自然资源局建县以来,彭阳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不动摇,持之以恒改山治水、植树造林,经过30多年的努力,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 %提高到30.6%,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成为彭阳生态建设转型升级的新课题。
2018年以来,彭阳县抢抓固原市委、市政府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科学定位,以生态与经济并重,山绿与民富共赢为目标,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脱贫攻坚相结合,按照“政府引导、规划先行、企业引领、科技支撑、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先行试验示范,调整林草结构,推广优新品种,创新发展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着力提升生态水平,推动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山绿与民富双赢的生态发展路径。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发展现状彭阳县把“四个一”林草产业工程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大胆实践、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的具体行动、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抓手,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面推广,积极融入全市“一屏一带一线三区五城”和“四个融合产业”的总体布局,结合我县实际,紧紧围绕“1231”工作思路,走选育科学化、种植规模化、生产现代化、营销市场化路子,3年累计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100万亩(“一棵树”18万亩、“一株苗”0.9万亩、“一枝花”6.5万亩、“一棵草”74.6万亩)。
让绿色产业强县富民
3 2
霞匿国画Βιβλιοθήκη 维普资讯 业开 发 群体 ,辐 射 带动 县 域经 济 项 扶持 资 金 8 0多 万元 ,群众 自 0 发展 。组建 产业 开 发合 作 社和 专 筹 1 O 0多万 元 用 于 林业 产 业 建 5
业社 , 以 “ 司 +基地 +农 户 ” 设 。投 入 3 0万 元 建成 的 3 0吨 公 0 0
形 式促 进 基地 建 设 ,制 定 了 “ 谁 局 和专 业 化 生产 。组 织 专业 技术 、“ 产量 2 5万 公斤 ,产 值 3 2 5万 投 资 , 谁 所 有 , 谁 受 益 ” 承 干 部 发 挥 自身 优 势 , 领 办 、 创 3 5. 0年 元 : 20 0 1年底 , 林 业总 产值 达 包 期延 长 5 不变 ,允 许继承 转 办或 合作 兴 办各 类 产业 开 发服 务
维普资讯
让 绿 色 产 业 强 县 富 民
一 段俊 平 张 怀青
产 业 开 发 实 体 , 形
成 了 以 拍 卖 、 租
赁 、 承 包 、 有 偿 投
资 等 多 种 形 式 、 多
主 体 投 入 、 多 机 制
运 转 、 多 层 次 开 发 的 新 机 制 。 蔡 文 安 , 买 断 党 马 乡 原 娘 娘庙 林场 5 0 0 0亩 山地 5 0年 开发 使用
本 地 优 势 , 培 育 绿 色 产 业 , 走 个 , 使 二 、三 产 业 也 有 了较 快 桃 园 , 抗 旱 建 园 。 4 8万元 , 市 场 路 、 唱 特 色 戏 , 念致 富经 , 发 展 。第 一产 业产 值 7 1 依 靠 科 技 创 新 , 培 育 特 色 25 0 引 导 群 众 发展 林 业 特 色 产 业 , 占 9 . %;第 二产 业产 值 5 7万 产 业 。 为 了 加 大 茶 、 药 、 果 。 元, 占6 3 . %;第 三 产 业产 值 9 绿 色产 业 发展 速 度 ,县 上制 定切 7 万元, 占 1 2 . %。林 业 产 业 结 构 实 可行 的发展 规 划 ,坚 持 因地制 主 导产 业 ,成 为农 民收 入 的主 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绿色发展推进富民强县县政协常委刘树平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我们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夯实转型跨越发展基础的关键一年。
我县“三大战略”的着力点是坚持绿色发展,落脚点是实现富民强县。
为此,结合县情民意,紧紧围绕县委的决策部署,我谈以下五点意见和建议。
一、以扶贫攻坚为统揽,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快永和富民强县步伐,实现“民生殷实”、“百亿永和”,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必须重点实施好“五大增收”工程和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全面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五大增收工程。
一是实施干果林增收工程。
我县红枣、核桃产业,发展快、规模大,但效益不高、品牌不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高标准基地数量少,带动效应不强;二是管理过于粗放,品种老化,效益一般;三是龙头企业太少太小,加工能力低,市场竞争力小。
今后,红枣核桃的发展方向是大而专、大而精、大而特,大力推进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由单打独斗、提篮小卖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化经营转变,真正把干果林建设成“全县一业”的当家产业和千家万户的致富产业,同时着力发展林木育苗产业和养蜂、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培养壮大造林专业队伍,增加林业附加值。
二是实施设施蔬菜增收工程。
我县蔬菜自给率严重不足,在县城近百分之五十以上靠外调,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
要大力推进温室大棚、中小拱棚和露地蔬菜协调发展,实现蔬菜“全年正常生产、四季均衡供应、基本可以自给”的目标。
三是实施特色种植业增收工程。
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粮食直补政策,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重点要抓好特色杂粮产业开发,着力打造玉米、谷子、油料、小杂粮、黄河沙滩红薯五大种植基地,力保粮食产量稳定。
四是实施特色养殖增收工程。
以规模健康养殖为重点,大力培育家鸡、生猪、肉牛、蜜蜂四大养殖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建成几个百头牛场、千只猪场、万只鸡场,大力发展养蜂业,通过养殖业产生的有机肥,养蜂的蜂媒传粉,反过来促进主导产业红枣、核桃干果林的增产增收。
五是实施劳务输出增收工程。
依托国家“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整合农业、扶贫、劳动等部门资源,突出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两大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实施“五大增收工程”,要特别注意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扶持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出3—5个市县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流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三是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发展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提高农业效益。
易地移民搬迁工程。
要围绕我县“大县城+中心村(集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易地移民搬迁力度。
实施移民搬迁要坚持群众自愿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支持有条件的群众进入县城居住,多数群众就近进入集镇或中心村居住,力争每年使1000口农民移出山庄窝铺,到“十二五”末,基本消除100口人以下的自然村。
每年至少新建9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重点从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三个方面入手,按照“四化四改”“六个一”标准,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质量。
二、以资源开发为突破,着力启动新型工业资源开发转化就是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是我们发展新型工业、提升经济实力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目前,全县有登记注册个体户1032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97个,公司制98户,独资58户,生产加工型21户。
当前,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3686万元,而用于本县的同期贷款仅27428万元(不含票据融资),一些金融部门仍然有“不敢放、不愿放、不会放”的思想,缺少灵活的融资方式和途径。
政府要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大力扶持久兴源、四季鲜、顺康醋业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二要加快新型能源开发利用。
在煤层气、风力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上,要按照“探明储量,科学规划,培育产业,有序开发”的思路,高位起步,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要加强与中石油的沟通协调,督促其加快资源勘探进度,增强服务地方经济意识,及早谋划煤层气产业培育,科学设计产业链条,切实搞好资源的深度高效开发利用。
对风力发电项目,要督促依风科技集团加快测风工作,提出项目实施计划,尽快开工建设。
三要全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江苏无锡从澳大利亚引进一个施正荣,几年时间就形成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太阳能产业。
江西新余从苏州引进一个彭小峰,很快就培育出一个大规模的太阳能多晶硅片和硅料生产企业。
可见,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招商是最有效的推动力。
同时要盯紧国家宏观政策动向,不错过任何一个项目机遇。
三、以植树造林为抓手,全民共建生态永和目前,我县生态优势全面凸显,这是长期发展蓄积的最大后发能量,是多少GDP也换不来的招牌。
我们要把生态建设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一任接一任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在实际工作中,要以“1区2带3园4廊”为整体布局,在全县上下形成铺天盖地搞绿化的壮观场面。
“1区”就是永和城区生态功能保护区,“2带”就是城西沿黄红枣经济林带和城东芝河流域核桃经济林带,“3园”就是阁西垣高效农业园区、桑壁综合农业园区和芝河源头生态精品农业园区,“4廊”就是四条出县通道绿色走廊。
要围绕这个布局,按照“规模化、景观化、精细化、产业化”的要求,实施好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木材林、碳汇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补栽补植等绿化工程,保证森林覆盖率每年新增一个百分点。
同时要继续加大封山禁牧和森林防火力度,严厉打击散牧滥养和野外用火行为,着力保护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力争通过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使永和大地满眼是绿色,到处有景点,实现生态建设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四、以县城建设为引擎,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化加快城镇化,改善城乡面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我们要围绕“大县城+中心村(集镇)”的整体布局,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使城乡面貌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率先建设好县城。
目前,县城的“Y”字形框架已经构成,建设任务要由以前的以扩张规模、增大面积为主转变为以完善功能、突出特色为主。
所谓完善功能,就是要精心实施一批市政建设工程,切实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重点要实施好环城绿化,芝河综合治理项目,县城供气、供暖工程、城区道路改造、公厕建设等到市政工程。
在工程实施中,要树立质量意识,高标准设计,严要求施工,打造一流工程。
所谓突出特色,就是要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融入永和文化元素,把我们特有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元素广泛蕴含在城市建设中。
要结合特殊的地形地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设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打造出一个“独具特色、极具魅力、充满灵气”的山水园林县城。
建设好新型集镇。
集镇建设是我们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短板,七个集镇基本都处于沿路而建、聚商成市的小集市状态,规模小,起点低,发展慢,辐射带动能力弱。
从今年开始,建议:我们要对七个集镇分梯次开始重点建设。
首先建设坡头、南庄、桑壁三个出县通道中心集镇,分别以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型、特色农业型进行功能定位,然后按照“统一规划,多元投入,属地监管”的办法开始建设。
县政府要尽快拿出三个集镇建设的整体规划,并整合各类资金向三个集镇建设倾斜。
各乡镇要解放思想,自加压力,克服困难,敢闯敢试,今年先开工建设1—2个标志性工程,然后逐步推进。
争取用3--5年时间,将这三个集镇建成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新型集镇,吸引更多的农民到集镇居住,为其它四个集镇建设作出样板、闯出路子、提供经验,真正在城镇化建设上发挥出承上启下作用,实现城乡融合互动发展。
五、以“文化兴县”为核心,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文化资源是可持续的绿色资源。
永和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是红军东征精神的重点孕育区,“和”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富。
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永和特色的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永和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突出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全覆盖。
今年要扎实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要改造完善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要建立全县通讯报道网络,健全各单位、各乡镇通讯报道机制和通讯员队伍,实施文化“三个一”工程,鼓励和加强文艺创作,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永和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文艺精品;要推动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扩大县有线电视台信号覆盖面,今年力争实现三条主干道沿线村庄全覆盖。
要重视培养引进文化领军人才。
永和人马毅杰的福娃创意曾经走进世界奥过会的赛场。
现在风靡世界的“愤怒的小鸟”游戏,初始开发团队只有4人,一年时间公司价值已达12亿美元。
文化产业真是价值不菲,潜力无限。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要深入研究,找准定位,尽快制定出台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永和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
要加快“一馆一湾,一山一关”的景区开发,今年要力争开工建设1—3个标杆性文旅融合项目,推出1—3日游的旅游热线,把旅游市场炒起来,让人气旺起来。
要围绕“绿色生态游、黄河风情游、红色革命遗址游”这一永和特色旅游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规划、论证、储备一批过千万的文化旅游大项目,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旅游产值占GDP的比重能达到3%,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县转型跨越发展的新亮点,让永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厚重的人文积淀、灿烂的黄河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早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诗风画雨入夏来,百草阳花总斗妍。
永和大建设、大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美好的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勇于担当的胆识气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实力提升、民生殷实、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绿色新永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