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及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答:马克思在《莱恩报》时期最苦恼的就是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该问题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影响如下:(1)辩证唯心主义早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
他认为只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就能使得人类向前发展。
马克思在这时期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属于辩证唯心主义。
(2)转向社会主义《莱茵报》同官方以及其他报刊的论战是推动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也是推动他研究法国社会主义的原因。
(3)批判形而上学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哲学对时代、对人民的依赖性。
在《第179号“科隆日报”社论》中,他批判了形而上学和现实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
尽管这时马克思仍然把哲学看成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但是注重哲学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预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而且马克思这时期哲学思想的进展还导致他与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
(4)转向唯物主义《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使马克思的思想已发生变化。
他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尽管当时马克思还是从理性原则出发,力图用“普遍理性”战胜私人利益,但是现实社会生活却总是私人利益占了上风。
宣传“普遍理性”的《莱菌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个人的实践生活才是历史的本源,形而上学的发展不能代替现实的发展。
这时期马克思完成了他同形而上学真正的决裂,逐渐向唯物主义转变,并第一次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
2.简述“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佘化了的人类”这句话的内涵。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及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答:马克思在《莱恩报》时期最苦恼的就是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该问题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影响如下:(1)辩证唯心主义早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
他认为只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就能使得人类向前发展。
马克思在这时期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属于辩证唯心主义。
(2)转向社会主义《莱茵报》同官方以及其他报刊的论战是推动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也是推动他研究法国社会主义的原因。
(3)批判形而上学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哲学对时代、对人民的依赖性。
在《第179号“科隆日报”社论》中,他批判了形而上学和现实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
尽管这时马克思仍然把哲学看成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但是注重哲学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预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而且马克思这时期哲学思想的进展还导致他与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
(4)转向唯物主义《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使马克思的思想已发生变化。
他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尽管当时马克思还是从理性原则出发,力图用“普遍理性”战胜私人利益,但是现实社会生活却总是私人利益占了上风。
宣传“普遍理性”的《莱菌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个人的实践生活才是历史的本源,形而上学的发展不能代替现实的发展。
这时期马克思完成了他同形而上学真正的决裂,逐渐向唯物主义转变,并第一次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
2.简述“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佘化了的人类”这句话的内涵。
中南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南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单选题]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正确答案)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单选题]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答案)3.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单选题] *A、社会性B、历史性C、系统性D、实践性(正确答案)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单选题]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5.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单选题]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确答案)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能被人们所认识D、实际存在的实物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单选题]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正确答案)7. 在哲学史中,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单选题] *A、黑格尔B、费尔巴哈C、康德(正确答案)D、苏格拉底8. 下列论断或寓言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 [单选题] *A、刻舟求剑(正确答案)B、过犹不及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滴水穿石9. 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区分() [单选题] *A、唯理论和经验论B、反映论和先验论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正确答案)10.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单选题] *A、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C、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11. 时间和空间是() [单选题] *A、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正确答案)C、人类认识世界的先天形式D、人类认识世界的先天形式12.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单选题]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正确答案)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13.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单选题]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的诡辩论D、唯心主义(正确答案)14.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单选题]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正确答案)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5.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中山大学806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目录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4)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5)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6)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7)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8)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9)中山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1)中山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7)中山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3)中山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4)中山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5)反馈及奖励为了使您更有效地复习备考,如果您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本书有任何出入(如错别字、考点解析不准确、答案错误)或其他疑问、编写建议等,可将具体内容(所购买的图书名称、章节、年份、题目、页数、或其他)发送至我们的纠错反馈专用邮箱或直接致电我们的客服。
纠错邮箱:********************客服咨询电话:400-666-0985扫码加研途售后老师,立即享受研途福利我们将高度重视您的反馈,第一时间组织老师进行校对审核,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您。
您的反馈一经采纳,我们将向您赠送价值10-500元不等的图书或辅导班抵用券。
版权说明近年来,在市面上出现了大量恶性盗版研途宝考研辅导系列丛书的侵权行为,侵权机构或个人的盗版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对考生的正常复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维护本书之著作权,切实保障考生利益,研途宝现郑重声明:1、由研途宝出版发行的《复习精编》、《冲刺宝典》、《模拟卷》等各类图书,版权为研途宝独家所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保护;2、未经研途宝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的任何内容进行非法复制、篡改、抄录、传播、销售,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3、凡侵犯研途宝知识产权的仿冒、翻印、复制等盗版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据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不仅要求其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公安部门、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将严肃处理上述不法行为;对于数额较大或性质恶劣构成犯罪的,保留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权利。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考研真题详解(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第7章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7.1 复习笔记一、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马哲认为,人是以实践为本质的存在,人在实践活动首先是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实践既是人从动物分化出来形成为人的基础,也是社会从自然分化出来形成为社会的基础。
因此,对于社会的本质和特征,必须从实践入手并以实践为基础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1.人类社会的产生(1)人类社会产生的条件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必要的自然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产生问题上的伟大贡献,就在于它提出并确立了劳动实践的观点,从而揭示了由自然向社会、由猿向人转变的基础和机制。
②劳动生产是人及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性基础,人就是在劳动生产中形成的。
(2)劳动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分界线。
人类的生成也起源于需要与环境的矛盾。
①由于劳动,使古猿的不适于抓和握活动的爪,逐步变成了适合劳动的人手;②劳动提出了交流信息的需要,由此逐步形成了人类语言;③由于劳动和语言,促进了大脑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人类独有的思维器官,发展出了人类的意识、精神;④劳动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正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了人类的文化和文明。
2.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人和人类社会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劳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要了解人和人类社会,首先就必须了解人类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最为基本的观点。
马哲认为,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
(1)实践活动的特点①实践是具有客观现实性的感性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人之所以能够把观念存在变成现实存在,就因为他是作为感性实体与感性实体发生关系,并以和感性对象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外部感性对象的。
②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动活动。
人是有思想,有理性的动物,人的活动的实践性就在于它是有目的性的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意志和要求得到改造,从而使自然对象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
③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活动。
2018年中山大学《65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8年中山大学《65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及答案一、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恩格斯在致拉法格信中说“近两三年来,许多大学生、著作家和其他没落的年轻资产者纷纷涌入党内。
他们来得正是时候,在种类繁多的新报纸的编辑部中占据了大部分位置,到处是他们的人;而他们习惯性地把资产阶级大学当作社会主义的圣西尔军校,以为从那里出来就有权带着军官军衔甚至将军军衔加入党的行列。
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然而他们属于10年前你在法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请你谈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
2、“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请对以上加以材料分析。
3、辨析: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4、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5、辨析:经济基础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二、论述题(共4题,每题25分,共100分)6、马克思说:“‘农业公社’的构成形式只可以有两种选择: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集体因素,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
”先验地说,两种结局都是可能的,但是,对于其中任何一种,显然都必须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环境。
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俄国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农业公社保存到今天的欧洲唯一的国家。
它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
同时,它也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
一方面,土地公有制使它有可能直接地、逐步地把小地块个体耕作转化为集体耕作,并且俄国农民已经在没有进行分配的草地上实行着集体耕作。
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机器。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
中山大学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第一部分(全校统考部分)系-----------专业-----------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纸单选题答案的表格中,否则不算分数。
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是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5、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进化论的观点D.激变论的观点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8、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的是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1、人们对森林的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气候恶劣化,生物物种减少。
2013年中山大学624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624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山大学624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任选10题,每题8分,共80分)1.与命与仁答:与命与仁出自《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谈及“利”、“命”、“仁”三者的关系,集中表达了他的思想结构,即不太谈及“利”,而认可“命”与“仁”。
对“命”的认可是指在人之外的主宰力量,是盲目的、客观的和必然的,人人都要遵守。
承认“命”并不意味着消极等待、放弃努力,还要遵守仁道,主要表现为对人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2.齐物论答:《齐物论》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齐物”是指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和道理,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庄子认为的“齐物”是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表面上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而“齐论”是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
“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齐物论》的主旨。
3.贵无论答:“贵无论”是魏晋玄学的观点。
魏晋时期以“无”为天地之本。“贵无”语出裴頠《崇有论》:“阐贵无之议,而建贱有之论。”王弼等人提出“以无为本”,遂为名士们广为谈论和传播,贵无之说风靡一时。贵无论的基本论点是把“无”当作世界的根本,当作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诠释了老子、道家“无形无象”的观点。
4.四法界答:“四法界”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华严宗的观点。
该派认为全宇宙系统都在于人心,若由现象与本体观察之,可以把法界分为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四种。
这四种法界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对世界的不同层次的认识,事法界是指普遍的现象世界,这是凡夫的认识;后三种属于佛智,理法界是无差别的宇宙真理,理事无碍法界是说事理相互依存,而只有达到了事事无碍法界,即各种事物之间都互相包容而无妨碍,才是佛智的最高境界。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典型题考研真题详解(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圣才出品】
第5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1 复习笔记唯物辩证法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实践活动的辩证法。
作为客观辩证法,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各个基本环节之间是无所谓先后顺序的。
主观辩证法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是人的认识和思维活动中的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作为形式的主观辩证法和作为内容的客观辩证法是同一的。
一、整体与部分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1)整体与部分或哲学史上的一与多,是一对既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辩证法范畴。
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和局部。
(2)整体是指若干对象(或单个客体的若干成分)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3)部分是指相对于这种整体来说的个别对象。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一与多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互相对立和互相依存。
具体表现为:(1)整体与部分的互相包含。
①整体包含部分是没有疑义的;②部分包含整体的含义除了上面所说部分蕴涵整体而外,还指部分包含整体的基本因素,部分是一具体而微的整体。
(2)整体与部分的互相转化。
整体与部分的互相转化实际上是讲整体与部分区分的相对性。
①最简单的转化是地位的转化,即一个整体对包含着它的更大的整体来说就是部分,一个部分对它的组成部分来说则是整体;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真实的互相转化是一个部分变成与它的整体并列的另一整体,一个整体变成与它的部分并列的另一部分。
(3)整体不一定等于部分之和。
如果从哲学上加以全面概括,这里有三种情况: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不是功能大小问题;②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③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作为思维形式的整体与部分(思维形式的辩证关系即主观辩证法)整体与部分是一对重要的逻辑范畴,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综合和分析的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
正是由于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因而在思维中可以把整体分析为各个部分,又可以把各个部分综合为整体。
2012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
答:这一命题需要从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人的本质①人与动物的区别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劳动创造了人,把人与动物相区别。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的重点,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
人们创造历史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②人与人的区别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人不仅作为“类”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
社会关系把人与人区别开来。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
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中。
不同社会关系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这是人的本质的根本内容。
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抽象、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变化、发展的。
(2)社会关系对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为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因而对人的本质的把握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社会关系,但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着支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
因此,在探讨现实的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3)总述对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是其具体性、历史性。
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必然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推动的,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发展史。
考研_2012一2016年广东中山大学思想政治考研真题
2021一2021年广东中山大学思想政治考研真题2021年广东中山大学思想政治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2、为什么说近代西方国家的外来侵略使得中国难以走上近代化道路?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哪些显著特点?4、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哪几种?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什么?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二、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答复以下问题:(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材料1971年10月,在亚非拉众多国家的支持下,中国进入联合国并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9月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4年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指出我国要联合广阔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
问题:1.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的根本含义是什么?2.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分析。
3.毛泽东这一理论的意义分析。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趴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2、结合实际论述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
3、国际经历说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开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开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2021年广东中山大学思想政治考研真题专业综合根底:一、简答题1、思想政治教育任务2、思想政治教育内涵3、思想政治教育标准4、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理解5、从严治党的理解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开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二、论述题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和主导权关系2、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理解3、建立文化强国的理解4、经济社会开展与人的全面开展的关系马克思原理:一、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说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2、马克思晚年跨域卡夫丁峡谷的思想理解3、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客观性4、认识的实践的主观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论述题1、提纲的根本思想2、其他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理想论述和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论述3、其他哲学家关于社会的本质理解和马克思关于社会本质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人类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区别。
2.简析“新唯物主义”的特征。
3.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形态“三阶段论”。
4.简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全球化思想。
二、文本解读(30分)
请指出下列文字出自哪一位作者的哪一部著作,并分析其基本思想,然后简要做出自己的评价。
“价值形式和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完全无关的。
这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我们只有在宗教世界的幻境中才能找到这个现象的一个比喻。
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特殊躯体的、同人发生关系并彼此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这可以叫拜物教。
劳动产品一旦表现为商品,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拜物教是同这种生产方式分不开的。
”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剖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的“异化劳动”思想。
2.请从与费尔巴哈“类本质”、施蒂纳“惟一者”的比较出发,谈谈如何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的“现实的人”概念。
四、研究动态述评(20分)
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领域有许多热点问题(讨论和争议较为集中的问题)和前沿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标志学科最新进展的问题)。
请就其中你了解最多的一个加以介绍和评论。
首先是介绍,必须包括如下信息:问题的名称和内涵、主要论者和论著(文)、主要观点和分歧、讨论的过程、相关预期;然后加以评论。
答:(1)问题的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网络危机事件研究。
(2)内涵:作为现实政治事件的网络映射,网络危机事件本质上是发生于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交向互动的政治现象或政治事件。
它具有快速传播性、焦点关注性、双重互动性、身份隐秘性、非直接利益性和公共相关性等基本特征。
从政治哲学视域出发,可以将网络危机事件分为权力指向型、权利指向型和公共指向型三种类型。
当代中国网络危机事件频发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制度原因,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现实政治现状的必然产物。
其中公民意识成长为网络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主体基础,社会矛盾凸显是网络危机事件发生的直接根源,而公共行为失范是网络危机事件发生的内在诱因,现实表达不畅则是网络危机事件发生的体制诱因。
现代网络发展为网络危机事件提供了传播平台,政府公信力弱是形成网络危机事件的外生刺激,表达和求证成本不对称为网络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先天优势。
(3)主要论者:郑大兵、封海东、封飞虎、方益权、李金龙、万颖
(4)论著(文):《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下的
网络危机事件研究》、《网络危机事件中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等
(5)主要观点和分歧:关于网络危机事件的特点,不同学者的阐述各异,但总体而言存在很大相似性,主要说明网络危机事件具有多发性、变异性、虚拟性等热点。
如郑大兵等认为,网络危机事件具有传播迅速、更容易被激发冲动、管理空白等特点(郑大兵,2006);代群等人认为,网络危机事件具有针对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的“涉腐”、“涉富”、“涉权”等问题的特点(代群等,2009);揭萍、熊美保认为网络危机事件既具有多发性、预谋性、变异性等一般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又有虚拟性、广域性、变异超常性、身份不确定性、虚实互动性、法规滞后性等特点(揭萍,2007)。
(6)讨论的过程:持续不断的网络危机事件对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极大冲击,削弱和降低了党和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对党和政府的回应能力与公共管理能力形成巨大挑战。
如何有效应对和治理网络危机事件,正确发挥网络危机事件的积极作用,治理和降低网络危机事件的消极影响,以网络危机事件治理为抓手,带动政府网络舆情管理创新已经成为当代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此,学者们开始从网络危机事件的现象、成因、影响、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来探讨网络危机事件的政治哲学意蕴,这对正确认识网络危机事件这一政治现象的成因和本质,有效治理网络危机事件等都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7)相关预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对网络危机事件及其治理作出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力图揭示网络危机事件的政治学本质,总结和梳理国内网络危机事件治理的现有模式和基本框架,进而提出网络危机事件治理的政治路径,预期达成如下目标:
①界定网络危机事件的基本概念。
网络危机事件相关基本概念在学界还存在很大争议,一般被称作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焦点事件或网络热点事件等。
而学界对网络危机事件基本概念的认识存在很大模糊不清之处,这显然不利于网络危机事件的深入研究。
②建构网络危机事件及其治理的政治哲学分析框架。
分析工具是研究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的政治哲学分析文献并没有提出系统明确的政治哲学分析框架。
这一方面使政治哲学文献呈现多彩多姿的色彩,但另一方面也导致政治哲学分析文献和学术研究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
③梳理总结现有网络危机事件治理模式。
通过典型案例的实证考察和比较研究,运用建构的政治哲学分析框架,梳理分析国内现有网络危机事件治理的典型模式,从公平与正义、自由与民主、权利与权力的视域考察其治理主体、治理行为、治理规范等方面的运行绩效和优劣得失,为优化国内网络危机事件治理模式和治理路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借鉴。
④构建网络危机事件治理的政治路径。
在厘清网络危机事件的政治哲学本质的基础上借鉴国内网络危机事件治理模式的优劣得失,改变政府和社会网络危机事件治理理念,打破现实网络危机事件单一治理主体格局,改革和调整“第一定义者”等网络危机事件治理的错误策略,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构建网络危机事件治理的政治学路径,提出网络危机事件治理的政治学框架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
(8)评论:作为一种现实政治事件的网络映射,网络危机事件本质上不过是公民言论自由和参政议政、监督公共权力的网络表现形式,它关乎公平正义、自由民主、权利权力等政治哲学的基本价值问题,将网络危机事件过程中的网络舆情视作洪水猛兽式的传统观念既无必要亦不可取。
事实上,在现实政治表达不畅的情况下,网络危机事件正好为公民宣泄政治情绪提供了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有益于现实政治稳定。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之,网络危机事件是一种政治事件。
现实政治问题是导致这种政治事件的直接根源,要实现网络危机事件的有效治理,必须从现实政治问题治理入手,通过政治途径解决现实政治问题。
当前正在推进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治理和消解网络危机事件提供可能和契机,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我国政治改革的逐步深入,网络危机事件治理将会有更
为全新的治理理论和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