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地球科学概论B卷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一、归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花岗岩、坡积物、流纹岩、糜棱岩、矽卡岩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花岗岩岩、流纹岩、熔岩被。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矽卡岩、片麻岩、糜棱岩。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
(×)2.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依次是氧、硅、铝等。
(√)4.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5.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
(×)6.在花果山见到的侵入岩的SiO含量为61%(质2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浆岩类。
(√)7.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8.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9.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10.在褶皱中,背斜两翼的年龄比核部新。
(√)11.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12.岩浆岩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13.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14.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15.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地球的形状为( 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一、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一)基本特征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H最大;4.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50;6.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子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7.7.偶极子磁矩的衰减,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向漂移;8.8.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9.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起源假说1.永磁体假说:磁体在它的周围产生磁场,因而很早就有人设想,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大的永久磁体。
但这种假设不能成立。
从实验中知道,铁磁质的磁化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磁化能力将逐渐减小,当温度升到一定温度时,铁磁性就完全消失了,这个温度被称为 居里温度。
这时铁磁质中的磁性将消失殆尽。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
已知铁的居里温度是770!,而地核的温度在2200!以上。
如果地核曾有过磁性,那么由于地核内的温度升高并超过居里温度,这种磁性也早就消失了。
而且有资料表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性至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倒转。
通过对各地岩石所属地质年代和它们化石磁性的精密测定可知,在距今约450万年的时间里,地磁场的极性曾发生过9次倒转,最晚的一次极性倒转发生在约60万年前。
利用永磁体学说是很难解释地磁场的倒转和其他观测到的一些长期变化特性现象的。
2.电荷旋转假说:根据电流周围产生磁场,而且已测出外地核可能是液态的,这是因为在那里测出地震波横波消失。
地核的温度又很高,外地核可达4000!左右,于是有学者提出,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外地核流动起来形成了强大的电流而产生磁场。
按照这种假设,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但在高温下,电离了的液体状态必然同时存在着正负离子,且两种电荷的量值相等。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二、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
第二章地球一、名词解释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指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实测值经过校正后减去磁场的正常值,其差值为正称正异常,其差值为负称负异常。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
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二、填空题1、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2、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
3、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
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3、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
4、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doc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1、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 H最大;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 50o ;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了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
7.偶极了磁矩的衰减,非偶极了磁场的西向漂移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1)永磁体学说,是最早提出的一神学说,认为地球(2)(3)电荷旋转学说(公元1900年),认为地球表面和(9)磁力线扭结学说(1950),认为在地球磁场磁力线的张力特性和地核的较差自转,会使原始微弱的地球磁场放大,由此产生地球磁场。
(10)霍尔效应学说(1954),认为在地球(12)自由电子旋转说(2006),是唯一由中国人王金甲先生,根据分子、原子学,结合地震波提供的地球深虚高清牌I像提出的崭新学说1、天气与气候有何区别与联系,试述广东的气候特点与成因(提示:从地理位置、温度、水分的时空分布、大气环流等方面考虑)天气和气候都是用来表述大气的运动状况,但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及其变化,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特征。
天气与气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概念。
天气是代表一个较短时间,一般具有多边性,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
而气候是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地理位置:广东位于北回归线周围,并纬度较低,位于大陆东部,因此属于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少部分属于热带气候。
温度: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C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C左右。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
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
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
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
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
2004-2005年《地球概论》-B卷答案
地理系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球概论》试卷 (B)(参考答案)专业:年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秒差距;2、科里奥里力;3、沙罗周期;4、食限;5、太阳潮;二、填空(每空1分,共35分)1、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自由落体物的落点偏东竖直抛物的方向偏西。
2、太阳系的结构具有某些统一的特征,包括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3、太阳的回归运动,半年向北,半年向南;其运动周期为1回归年。
4、由于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太阳赤经变化于0 度至360 度之间,太阳赤纬变化于23.5 度至-23.5 度之间,而太阳的黄纬则是不变的。
5、在23°26’N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以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春(秋)分日为平均值,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 2 次直射阳光。
6、某地真太阳中天的北京时间为10时50分,此日时差为6分30秒,此地经度为135°52’30”。
7、地球绕日公转的证据有恒星周年视差,光行差和多普勒效应等。
8、影响地球四季变化的主要是半球性因素,包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9、已知某恒星的周年视差为0.1’’,其视星等为0.1等,那么它的距离为10 秒差距,它的绝对星等为0.1等。
10、已知恒星时S= 4 h 40 m,再过2 h20 m某恒星上中天,那么该恒星的赤经为105度。
11、真太阳日长或短于平太阳日期间,视午逐日推迟或提前,时差逐日变小或变大。
12、一位老人在1980年度过他的第21个生日(出生那年不算),那么他诞生在公元1892 年2 月29 日,1988年他满96 岁。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快,地球的扁率将会:(A)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2、南半球向西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转方向为:(A)A、向南;B、向北;C、向东;D、不偏;3、从地球的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A、逆时针;B、顺时针;C、无法确定;4、当北半球的观测者面对南方天空观察星空时,天体周日运动的方向是:(B)A、逆时针;B、顺时针;C、无法确定;D、不动;5、某恒星距天北极为30°,它是否永远位于上海(31°N)的地平之上?(D)A、是;B、不是;C、无法确定;D、不一定;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月相为:(C)A、上弦月;B、下弦月;C、满月;D、娥眉月;7、下列各地一年中太阳有两次直射,且水平运动方向右偏的是:(B)A、50°N;B、23°N;C、20°S;D、40°S;8、1984年7月4日北京时间12 h29 m 42s,在郑州太阳上中天,已知当天的时差为-4 m18s,郑州的经度应为:(C)A、122 °40’ E;B、109 °58’ E;C、113 °39’ E;D、114 °43 ’30 ”E;9、艘轮船10月12日(星期三)驶离旧金山,经16昼夜到达上海,这艘船到达之日是:(A)A、10月29日,星期六;;B、10月28日,星期五;C、10月30 日,星期六;D、10月28日,星期六;10、当黄赤交角减小时:(A)A、热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扩大;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幅增大;C、各地昼长的年变幅减小;D、南、北半球热量分配的差异将增大;11、如果地球轨道的扁心率为零,那么:(C)A、全球各地一年中所获热量仍不均匀;B、北半球冬夏温差将减小;C、南半球冬夏温差将减小;D、太阳的视半径将变大;12、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C)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B、在北回归线上;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D、在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13、纬度越高的地方:(B)A、出没星的范围越大;B、恒隐星的范围越大;C、恒隐星的范围越小;D、恒显星的范围越小;14、按现行公历,如果某年5月1日是星期日,那么同年10月1日必定是:(D)A、星期二;B、星期四;C、星期六;D、星期日15、黄道同地平圈(纬度为Ф)的交角等于:(D)A、Ф;B、90°-Ф;C、ε;D、90°-Ф±ε;四、计算与问答(共35分)1、计算二分二至时太阳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填下表:(5分)2、绘图说明,在月球上的一个“恒星日”与一个“太阳日”相差多少时间?(5分)(略)(2.2天)3、说明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B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B答案《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一、填空(每个空格0.4分,75个空格,总共30分)1.列举国外或国内地质学史上三位著名的学者:(lyell)、(wegerner)和(李四光)。
2.中国探月计划可分为(绕)、(落)和(返)三个阶段(每空格用一个字概括)。
3.以下描述的可能星球是:无任何生命迹象,也没有任何有机物,表面没有大气层(月球);可能30多亿年前曾经发育过生命,有流水冲积的痕迹(火星);繁茂的生物圈,存在巨大的海洋(地球)。
4.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可分为12个时期(以代码表示),如(∈), (o),(s),(d),(c),(P),(T),(J),(k),(E),(n)和(q)。
5.摩氏硬度计的10种标准矿物从软到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和(金刚石)。
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o)、(si)、(al)、(fe)、(ca)、(na)、(k)和(mg),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7.火山喷出物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8.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
9.应变的三种类型为(拉张)、(剪切)和(挤压)。
10.节理的两种类型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1.面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L)波;另一种是(R)波,其中粒子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后者做椭圆运动。
12.从地球地表到地心,共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界面(康氏面)、(莫氏面)、(岩石圈和软流圈界面)、(古登堡面)、(内、外核之间的界面)。
13.风化可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14.河流侵蚀作用的分为(旁蚀)、(下蚀)和(溯源侵蚀)三种类型。
15.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6.风的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17.自晚元古代以来,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和第四纪分别发生了三次主要的冰川期。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一、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一)基本特征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 H最大;4.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50;6.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子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7.7.偶极子磁矩的衰减,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向漂移;8.8.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9.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起源假说1.永磁体假说:磁体在它的周围产生磁场,因而很早就有人设想,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大的永久磁体。
但这种假设不能成立。
从实验中知道,铁磁质的磁化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磁化能力将逐渐减小,当温度升到一定温度时, 铁磁性就完全消失了,这个温度被称为居里温度。
这时铁磁质中的磁性将消失殆尽。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
已知铁的居里温度是770!,而地核的温度在2200!以上。
如果地核曾有过磁性,那么由于地核内的温度升高并超过居里温度,这种磁性也早就消失了。
而且有资料表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性至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倒转。
通过对各地岩石所属地质年代和它们化石磁性的精密测定可知,在距今约450 万年的时间里,地磁场的极性曾发生过9 次倒转,最晚的一次极性倒转发生在约60 万年前。
利用永磁体学说是很难解释地磁场的倒转和其他观测到的一些长期变化特性现象的。
2.电荷旋转假说:根据电流周围产生磁场,而且已测出外地核可能是液态的,这是因为在那里测出地震波横波消失。
地核的温度又很高,外地核可达4000!左右, 于是有学者提出,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外地核流动起来形成了强大的电流而产生磁场。
按照这种假设,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但在高温下,电离了的液体状态必然同时存在着正负离子,且两种电荷的量值相等。
石油大学(北京)20042005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A)姓名:班级:学号:成绩:(第二、三题答案写在试卷上题目行预留的括号内,其它题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风化作用2.岩石圈3.莫霍面4.走向二、是非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每题1分,共20分)1. 岩浆岩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火山岩三类。
()2. 矿物受外力后沿一定方向裂开的性质称为断口。
()3. 地层层序律既能确定同一地区相互叠置在一起的地层新老关系,又能对比不同地区地层间的新老关系。
()4. 地壳中元素的丰度也称克拉克值,是指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百分数。
()5. 平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气流以水平方向运动为主;气温与地面辐射有关。
()6. 花岗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长石。
()7. 风化壳的风化程度自地表向下逐渐减弱,可划分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层和未风化的基岩层。
()8. 潮汐是海水在地球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面升降现象。
()9. 如果某河流发育三级阶地,那么,一级阶地先于三级阶地形成。
()10. 沉积岩的抗风化能力大于火成岩和变质岩。
11. 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
()12. 地壳均衡原理表明:地势高的地方,莫霍面低;地势低的地方,莫霍面高。
()13.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两的部分。
()14. 主动大陆边缘也称离散型边缘,其突出的构造标志是伴有强烈的地震活动和岩浆变质作用。
()15. 羊背石是典型的冰水地貌。
16. 固体内部单位体积所受的内力称应力。
()17. 某地层的产状为150°∠30°,则其走向为60°或240°。
()18. 平卧褶皱的两翼地层都是倒转地层。
()19. 同一次地震,距震中区越近,烈度愈小,反之越大。
()20. 断层的上盘只发生上升运动。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倾角相差较大,这种接触关系为()A.平行不整合接触B.角度不整合接触C.假整合接触2. 轴面倾斜,两翼地层正常,倾角不等的褶皱为()A.斜歪褶皱B.倒转褶皱C.平卧褶皱3. 橄榄岩和玄武岩分别为()A.超基性和基性侵入岩B.基性和中性侵入岩C.中性和酸性侵入岩4. 斜长石和黑云母分别发育解理()A.一组和两组B.两组和一组C.三组和一组5. 元古宙和太古宙的代号分别为()A.Pt、PzB. Mz、ArC. Pt、Ar6. 古登堡面是的分界面()A.地壳和地幔B. 地幔和地核C. 低速层和上地幔7. 化石燃料能源包括()A.石油和天然气B.煤和风能C. 地热8. 雅丹地貌是()A.风蚀地貌B.风积地貌C.冰蚀地貌9. 褶皱构造是岩石变形的结果()A弹性 B. 塑性 C.脆性10. 是化学风化作用()A.氧化作用和水化作用B.水解作用和生物作用C.溶解作用和冰劈作用四、问答题(共30分)1. 褶皱要素包括哪些内容(5分)?2. 简述岩石圈板块构造体系的核心内容(7分)。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和答案①试题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显生宙划分为代、代和代。
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冰川和冰川两个基本类型。
3.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纪。
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岸进行侵蚀,在岸进行沉积的主要原因。
6.地球上的内能包括、和。
7.海洋环境可分为带、带、带和带。
8.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和三种。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变质作用;2.岩石圈;3.层间水;4.地质构造;5.岩浆作用;6.冲积物;7.潮汐;8.风化作用;9.泻湖;10.冰川。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2.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主要类型有哪些?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
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②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和。
2.地面流水根据流动特点可分为、和三种。
3.类地行星包括、、和。
4.岩浆岩按SiO2含量划分为、、和。
5.岩层产状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含盐度小于18%的湖和含盐度为1—35g/L的湖。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作用;2.潮汐;3.滨海带;4.熔浆;5.沼泽;6.矿物;7.三角洲;8.冰川;9.构造运动;10.地缝合线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
2.何谓冲积物?其有哪些特点?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那几大类?5.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
6.简述土壤污染源及其主要物质。
③试题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和。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3.单向环流可使河流在凸岸,凹岸。
4.洋壳在增生(离散),而在消亡(会聚)。
地球科学概论 习题 与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天体、星际物质、总星系、天球、潜水面、莫霍面、古登堡面、软流圈、地壳、地幔、地核、地温梯度、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岩石、结构、构造、表层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成岩作用、正断层、逆断层、褶皱、震源、震中、震中距、平行不整、角度不整合、天文地质、陨击作用12. 风的沉积作用产物主要有和。
13.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和,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14. 火山喷出物包括、和。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和。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和三种。
三、判断题1.太阳系行星可分为类地和类木两类,前者半径小、密度大,自转速度相对较慢;后者半径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
()2. 相对于年代地层单位宙、代、纪、世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
()3. 出现在晚志留世后期的最早陆生植物是真蕨植物。
()4.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属逆断层。
()5. 冲积物的磨圆度比冰碛物高。
()7. 酸性岩浆的流动性大于基性岩浆。
()8. 花岗岩中常含橄榄石等次要矿物。
()9. 产状为315°∠60°的断层为北东向断层。
()10. 背斜总是形成山地,向斜总是形成谷地。
()11.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含义相同,都可以表示地震的强烈程度。
()12. 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P波,其次是S波,这说明 P波传播速度比S波快。
()13. 陆壳下的莫霍面深度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14. 海沟、岛弧都是聚敛运动的结果。
()15. 大陆漂移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漂移机制问题,但大陆漂移说却是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诞生序曲。
()16. 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17. 冲积物的分选性比冰碛物好。
()18. 心滩是河流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19. 冰碛物的磨圆度比冲积物高。
地球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2012-2013
黄冈师范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球概论考核类型:考试B卷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黄勇奇考试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考试班级:地理2012级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本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就是所在地的。
2.是纬度度量的自然起点所在,是地理坐标系的横轴;是经度度量的人为起始所在,是地理坐标系的纵轴;二者的交点即为地理坐标系的原点。
3.就是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天文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4.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起来,地外的天空,包括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
这种视运动被叫做。
5. 举出下列天球大圈的两极:地平圈_____ ______天赤道_____ ______黄道_____ ______6. 在天文学上,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表示天体光度等级的叫。
7. 、、和,被称为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
8.现代宇宙学所研究的宇宙或科学上的宇宙,是指“观测到的宇宙”,即现在能够观测的现象的总和,实质上就是。
9. 太阳大气可分、和三层。
10. 黑子极盛时,意味着太阳活动特别强烈,天文学上把这个年份称为;黑子最少时,太阳显得最宁静,是。
11.彗星由、和三部分组成。
12. 傅科摆偏转的方向,因南北半球而不同:右偏,左偏。
13.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以致太阳日长度发生季节变化:每日赤经差愈大,太阳日便愈长;反之,则愈短。
这种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叫;其全年平均值,叫。
作为时间单位的太阳日是。
14. 在,只有恒显星和恒隐星,没有出没星;在,没有恒显星和恒隐星,只有出没星。
15.在通常情形下,行星在恒星间自西向东运行,叫。
但是,当行星在其轨道上接近地球的时候,即下合前后的地内行星和冲日前后的地外行星,在天球上转变为向西运行,叫;经过短暂时间后又恢复顺行。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科学概论试卷B【考试试卷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卷B 【考试试卷答案】 1《地球科学概论》试卷B一、名词解释(共20分、5分/个) 1、日食: 2、喀斯特作用: 3、风化作用: 4、生物圈: 二、判断题(共10分、1.0分/个、对的打“√”、错的打“×”) 1、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宇指无限的时间,宙则表示无限的空间。
( ) 2、生物圈中90%以上的生物都生活在地表到200米高空以及水面到水下200米的水域 空间内。
( ) 3、约有46亿年的寿命,是根据地表上最古老的化石测定的。
( ) 4、酸雨就是PH<6.5的酸性降水。
( ) 5、有壳动物的出现,6亿年前的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群最具代表性。
( ) 6、矿产资源是岩石圈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利用价值的物质,是不可再生资源。
( ) 7、内部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成岩作用。
( ) 8、岩浆中SiO 2含量越高,粘度越小,越容易流动。
( ) 9、人们可到现场观看的火山为宁静式火山,具有代表性的是夏威夷群岛的火山。
( ) 10、陆地水的运动状态包括层流和紊流,最常见的是环流和涡流。
( ) 三、填空题(1分/空、共20分) 1、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有 、 、 。
2、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 ,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
3、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 、 、 、 。
4、我国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 、 、 三个方面。
5、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是 、 、 、 。
6、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有水平构造 、 倾斜构造、 、 。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地球科学概论试卷B【考试试卷答案】四、简答题(共30分)1、简述我国耕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级《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题(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
2、矿物:自然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
3、地温梯度:常温层之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
4、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
要求、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恒星:由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炽热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6、自然资源: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各种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
7、“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反推过去地质作用的地质学类比方法。
8、分选性:碎屑物质在运动介质的搬运过程中,其成分和粒度大小趋于均一化的程度。
9、天文单位:天文学上将地球至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
10、承压水:发育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_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_三种类型。
2、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浊流。
3、土壤的组成主要包括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
4、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等4种基本
类型。
5、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大类。
6、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类。
7、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5个圈层。
9、冰川的主要侵蚀地貌有冰蚀谷、冰斗、角峰、刃脊。
10、地震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
三、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
2、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
3、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
(×)
4、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
5、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处最大。
(×)
6、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 ×)
7、从地表至地心,地球的密度、温度、重力和压力都是逐渐增大的。
(×)
8、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
9、判断断层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断层面产状和上、下盘相对运动方向,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
降者称为正断层,而不能称为平移断层。
(×)
10、通常,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
岩。
(√)
四、读图题(共10分)
仔细阅读以下地质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
序(4分)。
答:自老到新的顺序为:D-T地层→ 褶皱 → 角度不整合 → K地层 → 花岗岩体→断层→平行不整合
2.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3分)。
答:花岗岩体形成于K之后,N之前;角度不整合形成于T之后,K之前。
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3分)。
答:褶皱形成于T之后,K之前;断层形成于K之后,N之前。
五、简答和论述题(共40分):
1、论述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其产物。
(12分)
回答要点:(1)答出河流下蚀作用的概念;(2)叙述河流下蚀作用的过程;(3)河流下蚀作用过程
中涉及的概念,如(最终)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河流的袭夺等;(4)产物主要由使河谷加
深、加长、造成河流的袭夺和形成“V”字形河谷等。
河水以其自身的动力及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进行破坏,使其加深、加长的过程称之为河流的下
蚀作用。
2、简述板块构造说的基本思想和岩石圈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划分。
(10分)
回答要点:(1)板块构造说的基本思想为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岩石圈板块边界可划分出3种类型。
即1)汇聚型边界,其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在板块边界造成挤压、对冲或碰撞。
可进一步分为俯冲型,如太平洋两侧,碰撞型,如喜马拉雅地区;2)离散型,其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
如大洋中脊、大陆裂谷等;3)平错型,其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
如,转换断层等。
3、简述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
(10分)
回答要点: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简述如下:①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露天采矿破坏土地;废石、尾矿堆放占用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矿山井下开采,由于岩石易落、地面发生大面积变形塌陷和积水,致使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
②对水环境的影响:矿井突水;海水入侵;地域地下水位下降;矿渣、选矿废水等对地表及地下水污染。
③斜坡效应,引起滑坡、崩塌灾害。
④对大气的污染:包括开采矿石、运输矿石等的粉尘颗粒以及释放的气体物质等。
⑤海洋矿产开发造成的污染:如油井漏油、喷油等,固体矿产开发也会危害环境。
4、论述学习地球科学概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8分)
回答要点: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