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油藏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石油地质学与油藏开发技术
石油地质学与油藏开发技术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能源来源,其地质学和油藏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石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石油地质学和油藏开发技术两方面论述,探讨其关键概念和应用。
一、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地质体的形成、分布、运移和储集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地球历史、沉积岩特征、油气源岩、生烃作用、构造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石油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条件。
1. 地球历史与沉积岩地球历史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并伴随着不同地质事件的发生。
石油沉积是受到沉积环境、沉积物供应和构造作用的影响。
根据地球历史和沉积岩特征,可以确定石油富集的地质时代、区域和类型。
2. 油气源岩与生烃作用油气源岩是石油的组成来源,它主要由有机质组成,并具有一定的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
生烃作用是指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时间条件下的热解反应,产生石油和天然气。
研究油气源岩和生烃作用,对于确定油气富集的形成条件和潜在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 构造演化与油气运移构造演化是指地壳和岩石在地质历史中的变形和运动过程。
地壳运动和断裂构造会影响石油的运移和储集。
研究地壳运动和断裂构造,可以揭示油气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的选区和钻井的布置。
二、油藏开发技术油藏开发技术是指为有效开发和生产油气资源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和方法。
它涉及到勘探、开发、生产、增产和采收等多个环节,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应用,以实现石油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
1. 勘探技术石油勘探是确定石油资源的地理位置和分布规律的过程。
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勘探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和数据分析等手段,确定勘探目标和勘探区域。
地球物理勘探则利用重力、磁法、地震和电磁等方法,获取地下地质信息,进一步确定石油资源的存在和规模。
2. 开发技术油藏开发是指为了提高油气产量和延长油田寿命而采取的工程措施和方法。
常用的开发技术包括注水开发、人工提高采收率、水平井开发和压裂技术等。
GPTPlan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与生产决策系统软件
GPTPlan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与生产决策系统软件------让动态工作更轻松GPTPlan是以多学科油藏研究为基础的油田开发动态工作平台,主要基于油藏精细地质数据及模型、油藏动态数值模型、生产动态数据、生产测井、钻井、完井、试井、岩石物理特性数据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进行油田生产动态分析、开发方案设计与调整及优化、综合调整方案设计及优化。
功能包括油田开发规划、油田开发调整、生产动态分析、油田综合调整、开发效果评价等模块。
为油田开发单位(采油厂/采油公司、矿/区)的决策、管理者和科技人员提供了按业务划分的流程化的生产动态监测、潜力分析、效果评价、开发决策、方案编制一体化软件平台。
软件通过剩余油量化分析优化开发调整方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整合厂、矿、队三级油藏管理流程提高协作性从而降低管理成本,使油田开发业务工作模式化、自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GPTPlan主要功能■数据管理■图形管理■流程管理■油田开发规划■开发方案调整■生产动态分析■油田综合调整■开发效果评价■潜力分析■集成化综合分析环境■方案生成■指标分解■运行安排■运行跟踪■辅助工具GPTPlan软件平台模块结构图GPTPlan软件平台工作流程图GPTPlan主要特点■动态业务内容流程化、自动化通过软件整合厂、矿、队三级油藏管理流程,可提高各业务部门间的协作性,促进油田油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统一化,推动油田管理模式的发展。
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动态分析、措施潜力分析功能,提高分析结果和决策制定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科学、规范、实用、灵活的工作流和数据流油田开发规划、开发方案调整、生产动态分析、油田综合调整和开发效果评价等工作流程紧密贴合油田动态工作实际情况,科学、规范,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宏观后微观,先地面后地下,先井筒后油层的原则和分析顺序,减少数据调用和动态分析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并且,可根据实际需求,用户自己进行流程定制,灵活跳转,提高工作效率。
油藏动态分析实例应用
采油指数=日产油 / 生产压差
5、采收率
驱油效率:驱油剂波及范围内,所驱出的原 油体积与总含油体积的比值(%)
Np ER N EV ED
波及系数:驱油剂在油藏中波及到的孔隙体 积与油藏总孔隙体积的比值(%)
无 因 次 产 液/油 指 数
含水(%)
采出程度10%左右时含水上升率、递减率 与初期采油速度关系曲线
各年度投产井递减率情况表(单位:%)
投产时间 (年)
井数 (口)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1995及以前 766
12.6 13.3 12.6 13.5 15.9 13.6 15.3
聚驱、深调、压裂
6、吸水指数
两种工作制度下日注水量之差
吸水指数= 两种工作制度下流压之差
日注水量
视吸水指数= 井口压力
7、开发方式和开发井网
开发方式:水驱开发 开发井网:面积井网
二、动态分析简介
1、我厂油田开发的几个基本规律 2、单井分析方法 3、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统计规律
不同油田产液、产油指数与含水关系曲线
储层岩石 Cf:1—2×10-6/MPa 地层原油 Cf:10—140×10-4/MPa 地 层 水 Cf:3.7—5× 10-4/MPa
4、地层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Pi):与油藏形成的条件、埋 深及地表的连通状况有关。
压力系数(αp):原始地层压力/同深度静水柱 压力。
压力梯度(Gp) :地层海拔高程每相差一个 单位,相应的压力变化值。
油气田开发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油气田开发技术的研究新进展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油气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而油气田开发技术一直是行业的研究热点,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进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勘探技术、钻井技术、油藏开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介绍油气田开发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一、勘探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新的勘探技术如地震正演、反演、激励源等技术相继出现,提高了勘探的质量和可靠性。
例如,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的出现,能够精确地模拟地质构造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从而达到高精度的成像效果。
此外,3D/4D成像技术也成为勘探技术的研究热点。
3D/4D成像技术结合了地震波传播、地质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有效提高了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通过3D/4D成像技术,可以直接获取油气藏的结构和性质,并能够定量地描述地下储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流动性质,为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精确的依据。
二、钻井技术作为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钻井技术的研究也一直是热点。
在钻井技术领域,导向钻井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目前已成为石油行业钻孔的主流技术之一。
通过导向钻井,可以实现深钻、横向钻井等特殊钻井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储层的提高、井眼的规范等问题。
另外,新型完井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行业界的广泛关注。
油气开采中,完井是将井筒封堵并实现井壁与储层直接的联系。
最近,新型完井技术如水泥化和封孔技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更好地控制油气井开采效率和产量。
三、油藏开发技术油藏开发技术领域的研究主要探索如何高效安全地开采油气资源。
一方面,提高提高提高单井产率;另一方面,则是实现油藏的整体效率提高的问题。
多相油藏的开发技术一直是油气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多相油藏开发技术方面,模拟技术和优化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油气开采效率提供了支持。
例如,模拟技术能够模拟多种开采方案和几种基本开采工艺的优化方法,对于油藏数据的准确性和多学科协同作用非常重要。
学习资料:大庆油田开发“五个不等于”潜力认识观
从“精细注水”看大庆油田解题低成本开发编者按:大庆油田的“五个不等于”潜力认识观:油田高含水不等于每口井都高含水,油井高含水不等于每个层都高含水,油层高含水不等于每个部位、每个方向都高含水,地质工作精细不等于认清了地下所有潜力,开发调整精细不等于每个区块、每口井和每个层都已调整到位。
从会战时期的“注水三年,水淹一半”到如今的特高含水期、“水淹至脖”,大庆油田的开发一直在与水较量。
目前,大庆油田综合含水率达91%以上。
含水量达90%以上的油田,被石油专家形容为人被淹过了脖子,岌岌可危。
按照水驱油田的一般开发规律,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超过50%就将进入产量递减期。
目前,大庆油田喇萨杏等主力油田的可采储量采出度高达80%以上,且剩余油分布复杂,水驱开发面临诸多挑战。
像抓原油产量一样抓注水,像重视原油产量一样重视注水,使精细注水成为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庆油田解题低成本开发,离不开精细水驱。
水驱如何精细“逆袭”水中找油、水中捞油,以“控递减、控含水”为核心,大庆油田提出“四个精细”,即精细油藏描述、精细注采关系调整、精细注水系统挖潜和精细日常生产管理,进一步增加水驱动用程度,深挖剩余油潜力,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从而使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得到有效控制。
“四个精细”中的精细油藏描述,有助于擦亮看清地下的眼睛。
精细油藏描述掌控地下的精细程度好比医学检查从“B超”发展到“核磁”。
利用精细化、数字化和可视化技术,能精准地找到剩余油在哪里、有多少。
以精细地质建模和油藏模拟为主要手段的多学科油藏研究,使大庆油田对剩余油描述精度超过80%,技术总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分层注水为例,传统的模拟只能模拟笼统注水,分层注水要设置大量虚拟井,模拟不准确。
目前,大庆油田实现了多层砂岩油田分层注水模拟功能,大大提高了模拟精度。
利器在手。
2013年,大庆油田水驱油藏模拟已在长垣150个区块应用,占长垣面积的86.2%,同时,在外围油田45个区块实施,覆盖外围油田面积的34.8%。
石油工程中的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石油工程中的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石油资源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工程中,油田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油田开发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分析其对石油工程的影响。
油田开发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从地下岩石中提取石油资源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勘探阶段、开发阶段和生产阶段。
勘探阶段主要是通过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估来确定潜在的石油储量和开发价值。
开发阶段则是通过建设各种设施,包括钻井和生产设备,以确保石油的有效生产。
生产阶段旨在维持和增加石油的产量,并持续监测油田的状态。
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油田开发技术方面,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更高效、更经济的方法。
首先,水平井技术是当今油田开发中的重要突破之一。
传统的油井多为垂直井,仅有相对较小的接触面积与地下油藏接触。
而水平井则通过在地下水平方向钻探,大大增加了与油层接触的面积,提高了有效采收率。
水平井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地质条件下,尤其适应于复杂油藏的开发。
通过应用水平井技术,可以减少井眼间的冲突、提高采收率以及减缓油田的生产后期衰竭速度。
其次,增产技术是油田开发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油井逐渐进入整体或部分油藏衰竭期,最初的油井产能逐渐下降,因此提高油井的产能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石油工程师们通过应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工程方法等手段,研究和开发新的增产技术。
例如,聚合物注入技术通过在油藏中注入聚合物改变地层渗透性,阻挡了水的流动,增加了油井的采收率。
另外,射孔和酸化技术也是常见的增产技术,能够清除油井孔道中的堵塞物,提高石油的产量。
此外,油藏开发优化技术在油田开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油藏开发优化意味着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整体采收率,并减少开发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在现代石油工程中,优化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应用最佳储层描述与建模方法,优化生产策略以及选择适当的工程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油田油藏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其开采和管理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则是现代油田油藏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会从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模拟方法以及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基于理论模型的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油藏的数学模型转换为计算机的数值模型,利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对油藏动态进行精细的模拟计算。
油藏的数学模型通常包括地质学、储层物理性质、流体性质等多个方面的参数,数值模拟的目标就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油藏内部的流动状态、压力分布以及物质的运移规律等信息,为油田采油作业的优化和管理提供依据。
2. 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模拟方法油田油藏数值模拟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建模、数值解法与模拟计算。
建模是模拟的第一步,要求对油藏地质结构、储层参数等进行精细化的描述和建模,以便进行后续的计算分析。
数值解法则是决定油藏动态计算精度与计算速度的关键因素,常用的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谱元法等。
在模拟计算过程中,还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和校正,保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 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案例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作为现代油藏开采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应用范围涉及到石油勘探开发、油藏评价和采油设计等多个方面。
以下列举几个优秀的应用案例:案例一:东淮低渗透油田强化采油模拟东淮低渗透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产区之一,其塔河油田采油难度大,生产水油比较高,在此前提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强化采油模拟分析。
结果显示,通过有针对性的采油方式,采出潜在储量约1.2亿桶,取得了卓越的技术经济效益。
案例二:渤海湾盆地高压气藏开发数值模拟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区之一,其中高压气藏开发难度大,需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
因此,借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建模与数值解法,对高压气藏进行了模拟计算,为盆地的开发提供了实用的技术支持,有效地提高了勘探的效率和开采的质量。
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新进展及发展方向1. 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概述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胜利油田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石油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胜利油田对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的油气储层分析方法,通过对油藏地质、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实现对油藏储层结构、渗透率、流动状态等方面的高精度预测和优化调控。
胜利油田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和稳定性,为油气藏开发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二是拓展了油藏数值模拟的应用领域,如油藏动态监测、产能评价、压裂方案设计等;三是加强了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促进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胜利油田将继续加大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力度,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一是进一步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和稳定性,满足油气藏开发的需求;二是拓展油藏数值模拟的应用领域,实现与油气田开发的全过程融合;三是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我国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整体水平。
1.1 数值模拟技术的定义与意义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复杂物理现象进行建模、求解和预测的方法。
它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问题的解答。
在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中,数值模拟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油藏的物理特性,通过对油藏进行数值模拟,我们可以研究油藏的压力、流速、物性等参数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油藏的内部结构和行为特征。
这对于优化油藏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X油田Y断块油藏多学科研究
曲线及其他 参数 的调 整并不是很大 。 全 区的 日 产油量拟 合曲线 , 模 拟末 期累计产 量总体误差3 . 2 %, 含水 总体 误差为4 . 1 %。 本次 单井 拟合主要拟合单井的压力和 含水 , 产 油等 , 最重要 的是拟 合含水 。 经过对模 型的修 改, 单井 已经做 到了初步拟合。 ‘ 为了使最终 的模 型更好 的符合地下的地质情况 , 调参 过程中尽可能 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 考虑 多个参数 对模 型的影响 , 使得 参数变化 不致 太 大, 从而影响最终 的模型和剩 余油分布 。 4 . 结 论 认识 ( 1 ) 剩 余油 主要分布 在地 层上部 , 即葡 I 1 . 一葡 I 6 , 小层, 而 下部 的 葡I 7 , 一 葡I l 1 小层剩余 油分布相 对较少。 其中, 葡I 1 , 、 葡I 3 , 、 葡I 4 葡 I 5 , 小层剩 余油储量 最大, 是剩余油 挖潜最有力的层位 。 ( 2 ) 葡I 1 , 、 葡I 3 , 、 葡I 4 , 、 葡I 5 , 这4 个小 层剩余油分布较 多的主要原 因有: 1 ) 水 驱效率低 , 注 入水波及 系数较 低 。 水 驱效率低 , 水洗 后较大部 分剩余油残存于注水未波及区或者注水波及较弱地区, 导致这几个小 层剩余 油含量 高・ 2 ) 小层原始 储量较 大, 采 出程度不 高, 导 致剩 余油储 量大 , 3 ) 窄、 薄、 孤立砂体较 多, 井 网控制 不住 , 导致残 存较多剩余油 。 ( 3 ) 水洗 后的河道砂 内尚留有原始 储量6 0 %- 7 0  ̄ / o  ̄ E 右的剩 余油 , 分别呈分 散状、 片状 、 集合块状或 连续层状分布于砂体不 同部 位 。 ( 4 ) 验 证了葡南油 田一 断块油藏 多学科 研究 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 有 利的说 明的 多学 科研 究 对油 田开发 开采 、 预 测剩 余油分 布与提高 油 田产量 所发挥的 巨大作用。
(完整版)油藏工程技术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是功不可没的。
如今,石油的开采逐渐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瓶颈,这也给油藏工程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在油藏工程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将众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到了其中.有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储层自动识别技术、多学科油藏描述技术、剩余油综合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描述技术以及油田开发规划方案优化技术。
本文主要以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多学科油藏描述技术为主,介绍它们的应用和发展。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主要内容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1 ] 。
其主要任务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静态和动态资料,研究油藏范围内井间储集层参数和油藏参数的三维分布,以及水驱过程中储集层参数和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建立精细的油藏属性定量模型,并通过对水驱油规律、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为下一步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2 ] 。
发展前景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是全球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自油藏地质师和工程师们集中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此油藏描述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用“精细化"来形象地概括。
“精”就是要定量化和提高精确度;“细”是描述的内容和尺寸愈来愈细,也就是分辨率要求愈来愈高.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动下,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向微观、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历程。
现状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井间储集层分布及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 ②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③开发过程中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④剩余油分布特征,关键问题是建立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
1。
2 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水平由于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也各有侧重,故形成的研究技术也各有特点。
油藏的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油藏的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应用油藏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等烃类能源的储层地层。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数值模拟技术一直在油藏勘探和开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概述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实际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将地质、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模拟出油藏中各种岩石、流体和气体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目前,在油藏勘探、开采和生产等多个领域,都广泛使用数值模拟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油藏物理过程,预测油藏的产量和开采效果,优化油田开发方案,提高油田开发效率。
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原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井下注水、注气压力、地震勘探等实验和数据采集。
这些实验和数据的结果,再结合油藏地质和物理特性的分析,构建出一个油藏的数学模型。
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有限差分法、随机漫步法等数值计算方法,模拟油藏物理过程。
最终,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可以预测油藏的产量、油田的开发效果等信息。
三、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1) 勘探: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能够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预测油藏的分布、含量和类型等信息。
基于模拟结果,可以优化勘探方案,避免无谓的勘探费用和时间浪费。
(2) 生产: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生产阶段,可以实时模拟油藏产量和水剂量等数据,帮助生产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油田生产管理。
此外,数值模拟技术还能够帮助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对油藏进行调剂,避免过度采油和储量损失。
(3) 开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开采阶段,最主要的应用是优化开采方案。
在采油过程中,常出现水、气、油等流体叠加的情况。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能够模拟出油藏中不同流体的运动规律,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合理的开采方案。
四、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面临的挑战(1) 学科交叉难度大:油藏数值模拟需要涉及地质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进行跨学科的整合。
油藏地质学的研究与应用
油藏地质学的研究与应用油藏地质学是石油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研究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演化过程,并应用于石油勘探开发以及油田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油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油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在油藏地质学的研究中,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勘探是两种主要的方法。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是指通过测量地下物理场(如重力、磁场、声波、地震波等)来了解地下结构和物性分布的一种勘探方式。
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地震勘探、地电勘探、重力、磁性测量等方向出发,对目标区域进行多参数综合勘探,以寻找目标区域产状结构、岩性分布、储集体特征等地质信息。
此外,地球物理勘探还可以应用于油田快速评价、油藏储量估算等方面。
另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地质勘探,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地质体和岩石的形态、组成、构造和结构等进行观测和分析,了解地质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厚度、孔隙度等特征。
例如,在对油气田进行勘探时,地质勘探经常通过以钻探为主的方式,对井壁岩心、地层划分、岩心实验、矿物学等多角度深入分析采样标本,从中获得地下储层岩石的物理、力学及物化特性等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为油藏地质学的分析研究及储量评价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二、油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油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油气地质和沉积学。
其中,油气地质主要研究油气藏的地质形成条件、岩石类型、储层特征、流体特性以及油气运移演化等;而沉积学则是研究沉积盆地、古地理环境、沉积作用、储集层发育及优势储层类型、粒度特征等。
具体而言,在油气地质研究中,需要关注油气藏的地质构造类型,包括构造(断层构造)型油气藏、岩石(天然致密储层)油气藏、裂缝型油气藏等;同时,要研究储层物性特征和流动特性(如孔隙度、渗透率、孔喉曲率和密度、相对渗透率等)及油气组成(含沥青质等)等。
此外,还需要探讨油气藏的形成机理,以及在储层形成演化、化学成因等方面所反映的过程。
而沉积学则需要对沉积地质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包括盆地构造、沉积动力、物源及其特征、环境与相序、岩石储层特征、烃源岩条件、非生物因素等多个因素。
海拉尔盆地复杂断块油藏多学科油藏技术应用研究
以来 , 通过 以增 产增 注 和 注水 调 整 为 主的综 合 调 整措
施 , 该断块 产油 量 基 本 保 持稳 定 。经 过 近三 年 的注 使
水开 发试验 , 已经 取 得 了 较好 的开发 效果 。但 由 于储 层结 构复杂 , 注水 开发 过 程 中 已逐 渐暴 露 出以下 几 在 方面 的尔盆 地地 质特 点 , 用地 震一 地 质一 油 藏一 经济 等 多 学科 协 同研 究 的 方 式 , 采 实现 储 层 建模 与 生产 动
态的 有机 结合 , 用动 态分 析 与 数 值 模 拟 技 术 , 利 对地 质 研 究 中沉 积 微 相 、 体 规 模 、 层封 闭性 进 行 了重 新 研 究 和 认 识 , 水 断
学科 协同研究方法 在 开 发 调整 方 案 中的应 用 , 为海 拉
尔复 杂断块油 田的注 水 开发 、 开发 调 整 与 挖潜 工 作 提 供一套切 实有效 的研 究方 法 , 提高 了海 拉 尔复 杂断 块 油藏 的预测精度 , 同类 油藏 的精 细 研究 具有 重 要 的 对 借 鉴意 义。
油藏 描述所应 用 的技术 、 法 涉及 多种学 科 , 代 方 现 油藏描述研 究 的特 点 是将 精 细 油 藏 地质 、 测井 三 次解 释、 开发地 震 、 岩石力 学 、 地质建 模 、 生产 测井 、 试井 、 油
1 断层发 育 , 层 物性差 , ) 储 砂体空 间展 布形态不稳
定, 油层 连通 状况 差 ;
2 地 质研 究 中存 在 不确 定 因素 , ) 断层 封 闭性 等 问 题认 识不 清楚 ; 3 井 组间水 井 吸水能 力 、 井产量 、 ) 油 注采 比存在较 大差 异 ; 4 储层 动用 不均 衡 , 液 和吸水厚 度 比例下 降 ; ) 产 5 局部 地 区注采 系 统 不 完 善 , 成水 驱控 制 程度 ) 造 偏低 。
大庆油田多学科油藏研究一体化平台研制
随 着大 庆油 田精 细 油 藏 描述 研 究 的广 泛 开 展 ,
主 流地 质 建 模 、 数值 模 拟 软 件 已在 油 藏 工 程 师 中得
到普 及 应 用 , 因此 I S r . R P Ve 2 0需 尊 重 用 户业 已养
件 的综 合化 , 油藏 工程 师 工 作效 率 有可 能提 高 2 5 至 5 , 息系统 的 成本 降低 4 。 O 信 0
量 大 , 以需 合 理 设 计 数 据结 构 , 化 程 序算 法 , 所 优 提 高软 件 的有效 性 、 壮性 。 健
2 I S r. R P Ve 2 0总体 思 路 和开 发环 境
余 油 的 空 间分 布及 其 饱 和 度 变 化 规律 , 为挖 潜 增 产
和优 化设 计开 发 调整 方案 提 供可 靠 的决策 依 据 。研
2 1 年第 300 期
内 蒙 古石 油化 工
3
大 庆 油 田多学 科 油 藏 研 究 一 体 化 平 台研 制
石 亮
( 大庆油 田有 限责任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黑龙江 大庆 131) 6 7 2
摘
要 : 学科 油藏研 究一体化 平 台是 基 于 Wid w 多 n o s操 作 系统 、 以局 域 网络 为传 输 通道 、 以开 发数
成 的软 件 使 用 习惯 和 工 作 流 程 , 供 与 主 流商 用 软 提 件 接 口 , 充 分 利 用 现 有 软 件 资 源 的 优 势 。I P 以 RS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关键议题。
其中,低渗透油藏作为全球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采技术和渗流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以及这些机理在石油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安全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全球石油资源中的地位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后,文章将详细阐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性,包括渗流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现象,以及影响渗流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包括渗流动力学、渗流场分布、渗流阻力等方面,揭示低渗透油藏渗流过程的内在规律。
本文还将探讨渗流机理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具体而言,将分析渗流机理在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增产措施制定以及开采过程优化等方面的应用,以实例说明渗流机理在石油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将总结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的理解,推动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全球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二、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低渗透油藏,通常指渗透率低于某一特定阈值(如10×10-3μm2)的油藏,其渗流机理与常规油藏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其渗透率低,流体在孔隙中的流动受到更大的阻力,因此,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过程更为复杂。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孔隙尺寸小,渗流阻力显著增加。
流体在通过这些微小孔隙时,必须克服由于固体颗粒间狭窄空间造成的阻力。
毛细管力在低渗透油藏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流体的流动方向和分布。
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往往不符合达西定律,即流速与压力梯度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
这是由于在低渗透率条件下,流体与孔隙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导致渗流速度对压力梯度的响应变得非线性。
油藏工程原理
油藏工程原理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油气储存和开采的学科,涉及到油田勘探、油井设计、油藏开发和油气生产等方面。
其原理是基于油气地质学、岩石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油藏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油气地质学原理:通过对油气藏地质特征的分析,确定油气的分布规律、储集机理和运移方式。
根据地质构造、岩性、孔隙结构和岩石物性等因素,评估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开发价值。
2. 岩石物理学原理:通过测井和地震勘探等技术手段,获取岩石的物理特征,包括孔隙度、孔隙结构、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油气储集条件的分析和预测至关重要,有助于确定油藏的类型和规模。
3. 流体力学原理:研究油气在岩石孔隙中的流动规律,包括渗流、扩散和分离等过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模拟实验,预测油气在油藏中的分布和流动动态,优化开发方案和生产操作。
4. 油井设计原理:根据油气储藏特点和开采需求,设计合理的井网布置、井眼直径和井筒结构等。
通过井筒修建、钻井和完井等工艺,实现油气的有效采集和输送。
5. 油藏开发原理:确定油田的开发阶段和开采方式,包括常规开发和增产技术应用。
常规开发主要通过自然压力和人工提升手段提取油气,而增产技术则包括水驱、气驱、聚合物驱和热采等方法,提高油气采收率。
6. 油气生产原理:通过对油井的调控和管理,实现油气的稳定产出和持续供应。
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油气的压力、温度、流量和物质组成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措施控制油井产能和生产效率。
总之,油藏工程的原理是通过综合应用地质学、岩石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等知识,研究油气的储存特征和开采规律,以实现对油气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
这门学科在油气行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油田开发中的新型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
油田开发中的新型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在当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油田开发作为重要的能源获取途径,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新型材料与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油田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型材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1、高强度耐腐蚀合金材料在油田开发的恶劣环境中,如高温、高压、高腐蚀性的油井条件下,传统的金属材料往往难以长期稳定运行。
高强度耐腐蚀合金材料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例如,镍基合金和钛合金具有出色的抗腐蚀性能,能够在富含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腐蚀性介质的油井中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延长油井管柱和井下工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和生产中断的风险。
2、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油田开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向油藏注入特定的聚合物溶液,增加驱替液的黏度,改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
此外,高分子聚合物还用于制作防砂筛管、堵水材料等,有效地解决了油井出砂和水窜等问题。
3、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油田开发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纳米级的催化剂能够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例如在重油加氢裂化过程中,纳米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条件,提高轻质油的收率。
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制备防腐涂层,能够提供更优异的防护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纳米级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油藏的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等参数,为优化油田开发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陶瓷材料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陶瓷内衬油管能够有效地抵抗磨损和腐蚀,提高油管的使用寿命。
陶瓷压裂球在水力压裂作业中表现出色,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环境,实现准确的分层压裂。
此外,陶瓷膜过滤器在油田污水处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滴。
二、新型应用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1、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是近年来油田开发中的重要突破。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11-06T18:46:15.9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作者:刘雯婧[导读] 摘要:油田开发过程中,各种油藏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为得到最佳的油田产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油藏描述,经过三维地震测井技术措施的应用,使油藏的情况更加清晰明朗。
尤其达到油田开发的中后期,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通过先进油田开发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得到最佳的效益。
鉴于此,本文对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大庆第三采油厂第一油矿地质队化验室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油田开发过程中,各种油藏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为得到最佳的油田产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油藏描述,经过三维地震测井技术措施的应用,使油藏的情况更加清晰明朗。
尤其达到油田开发的中后期,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通过先进油田开发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得到最佳的效益。
鉴于此,本文对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油田开发;油藏工程;技术方法一、油藏工程的泵抽开采技术泵抽开采技术是油藏工程开采技术之一,在实际运用油藏工程的泵抽开采技术过程中,采取的泵有如下几种:其一,电动潜油泵。
电动潜油泵是机泵组,将电动机与一套多级离心泵直接连接起来,拥有动力的电缆将电能向井下的电机输送,进而达到驱动离心泵的效果,再用泵将井下的流体向地面输送。
因为机泵必须在套管上使用,因而机泵的直径具有局限性,应当采用细长的形状,为了避免井下的水与其他液体流入到电机中,应该泵体加以密封,从而防止水进入其中。
其二,水力活塞泵。
运用水力活塞泵时,在地面泵体中所注入液体的作用下,进而达到驱动井下液压马达带动井下泵工作的效果,通过将井下的液体从地面抽出。
对于水力活塞泵的工作原理而言相对简单,做比较简单的往复运动,通过换向阀与液压马达实现。
其三,水力射流泵。
对于水力射流泵来讲,其是一种带有扩散器与泵嘴抽油泵,由于水力射流泵并没有运动零件,所以结构简单,成本也比较低,因而便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学科油藏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X卢海涛(大庆油田海塔指挥部开发技术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311) 摘 要:油田经过多年开发使层系、井组的调整及措施井选井选层难度不断加大,聚合物驱后剩余油高度分散,同时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水平井成为厚油层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
以细分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应用多学科研究技术,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挖潜方法;运用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定量描述河道砂体内部隔夹层在空间展布,提出适用的后续水驱阶段剩余油挖潜配套技术;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并确定水平井开采层位优选原则及水平井轨迹设计方法,这些措施都有效的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关键词:剩余油;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T E319+.1∶T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9—0127—04 多学科油藏研究是将精细油藏地质、测井一次解释、开发地震、岩石物理、地质建模、生产测井、试井、油藏模拟、经济评价和方案设计等多学科、多专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1],这样可使油藏描述更加准确[2],能更好地实现剩余油精细挖潜,以最少的成本费用获取更高的采收率。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藏动态系统环境日趋复杂化,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趋于零散,原来单一学科各自为战的研究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必须综合多学科协同作战,利用多学科一体化油藏研究的方法,开展精细地质研究,为剩余油挖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1 多学科研究技术在水驱综合治理中的应用1.1 建立沉积相模型,精细研究储层沉积特征,提高对储层的认识表1北一、二排东萨+葡Ⅱ组油层沉积类型通过建立精细地质沉积相模型[3],将北一、二排东萨+葡II 组油层细分为50个沉积单元,将高台子油层细分为79个沉积单元,分别概括总结出7种砂体沉积模式,并对每个单元的砂体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区域内各类砂体的储量分布状况进行评价,确定了储量潜力(表1)。
1.2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确定剩余油潜力通过数值模拟运算绘制了精细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图和含水等值图,从各单元剩余油饱和度和含水等值图分析看,北一、二排东纵向上动用、水淹程度不均衡,其中萨Ⅱ7、21、4葡Ⅱ2、101、8、萨Ⅰ4+52等单元动用程度相对较高,平均含油饱和度变化20.0%,采出程度均大于36%,单元含水高,但剩余油仍然较高,占整个区块的40.81%;大部分高台子油层和萨Ⅰ1、21、31、21、32、葡Ⅱ1等单元动用程度相对较低,平均单层含油饱和度变化13.0%,采出程度均小于31%,单元含水较低,但剩余油只占整个区块的36.33%。
1.3 剩余油类型一是注采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二是成片分布差油层受层间干扰型;三是厚油层顶部及井网控制不住型;四是油层局部变差平面干扰型形成的剩余油[4~6]。
通过三维相控建模[7]和精细数值模拟研究[8],定量分析了储层剩余油潜力井层。
同时制定了区块挖潜潜力标准,筛选出475井7680层可调潜力,并根据潜力大小分年安排,其中2006年确定补孔、压裂、127 2012年第9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X收稿日期35作者简介卢海涛(3),男,工程师,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物探专业,现任职大庆油田海塔指挥部开发技术中心。
:2012-0-1:197-199堵水措施42井208层。
1.4 综合治理效果北一、二排东综合治理采油井方案已实施了116口,累积增油2.5743×104t 。
其中压裂24口,平均单井增油4.0t ,比治理前高0.7t ,含水下降1.16个百分点;补孔15口,平均单井增油3.3t,含水下降3.5个百分点;换泵28口,平均单井增油2.3t,含水下降0.38个百分点。
措施效果均好与综合治理前措施(表2)。
表2北一排东部萨葡高油层措施对比表通过执行区块综合治理方案,不断优化注水及产液结构,加强注水井方案调整和管理,采取细分注水、测试调整及压裂、补孔、换泵、调参等措施,各项指标均完成较好,提高了北一、二排东部综合开发效果。
2 多学科研究技术在聚驱后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探索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识别方法,北一区断东在进入后续水驱开发以来,在充分研究油层沉积特点和目前聚驱后剩余油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精细描述聚驱后剩余油,并将聚驱后剩余油再认识成果应用于措施挖潜中,进一步完善聚驱后剩余油挖潜的新方法。
2.1 隔夹层空间展布对剩余油的影响在曲流河点坝体内部建筑解剖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新钻井目前含油饱和度解释资料,对原井网注采关系条件下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即使在聚驱后,曲流河河道砂体顶部仍在存在一定的剩余油,点坝体边部的废弃河道及点坝体内部的侧积夹层的遮挡作用是造成剩余油的存在主要原因,由于废弃河道的宽度及侧积夹层平面延伸宽度仅为几十米,在原井距条件下无法形成完善的注采关系。
利用三维建模确定隔夹层在空间展布特征隔夹层在空间展布的预测需要依靠三维地质建模及三维显示来实现,依据是夹层倾角的解剖与夹层平面的井间预测结果,建模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隔夹层与隔夹层间储层的数据整合;二是建模数据的分析与前处理;三是基于侧积夹层的三维地质建模及显示。
四是数据体的输出,提供VIP 格式的数值模拟数据体[9]。
2.3 剩余油分布类型剩余油受夹层遮挡作用影响,顺着夹层走向注采关系较容易完善,而垂直于夹层走向,不易形成完善的注采关系,存在剩余油;废弃河道部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存在剩余油;两个点坝砂体间(两个河曲间)的浅滩部位,剩余油成因复杂,两个河曲间的浅滩部位,由于点坝砂体的相互叠加,无法进行单砂体边界的准确识别,因此,其内部夹层的展布无法进行精确描述,从新井解释资料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剩余油潜力。
通过对九注十六采井区解剖,点坝体侧积夹层遮挡造成驱替波及不到的位置形成高渗透、厚油层顶部的剩余油,可作为挖潜的又一可靠依据,综合以上剩余油研究成果,针对不同存在类型挖潜措施建议如表3。
表3挖潜聚驱后剩余油技术方法2.4 聚驱后厚油层层内挖潜效果例如北1-丁5-P34井,相渗透率改善剂压裂,措施前后氯离子、矿化度明显上升,氯离子措施前537.9mg/L 上升到措施后的904.5mg/L,矿化度由措施前的4115.7mg/L 上升到措施后的4956.5mg/L ;注入压力明显上升,说明注入水流线改变,注水井在措施前后注入压力明显上升,四口水井平均注入压力由措施前的10.0MPa 上升到10.6MPa,说明注入水流线改变,扩大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动用程度提高;产液剖面得到改善,从措施前后产液剖面看,厚油层顶部产液量增加,含水下降,底部注入的改善剂起到了封堵作用,产液量明显下降,含水也下降,该井措施后含水下降2.5个百分点,日增油4.4t 。
3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平井开发中的应用3 建立沉积相模型和构造模型描述研究区地质特征南一区西部葡油层沉积时期,物源来自西128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9期 2.2:.1121部,发育的河流系统为萨西河流系统,属中等弯曲度的曲流河沉积,不同曲流带的侧向摆动和砂体间的相互连接,形成平面上大面积连片分布的厚砂体,主要有三个区域河道砂体大面积连片发育,分别位于区块北部、中部和南部。
其中北部区域河道砂体宽度约1300m,中部区域河道砂体宽度800m,南部区域河道砂体宽度2500m 。
通过建立模型,清晰展现研究区目的层葡121油层构造情况和各种属性分布状况。
研究区域地层倾角为6°,油层顶部微型构造比较发育,顶面构造略有起伏,呈东南高西北低形态,无断层发育(图1)。
研究区面积0.65km2,井数84口,井网密度为129口/ km2。
根据研究区废弃河道识别及废弃河道平面与剖面组合关系,综合厚度及渗透率分布特征面位差,对研究区单一点坝体进行了精细识别,识别出2个单一点坝体,组合关系为相向型点坝体组合,两个点坝体基本对称。
点坝砂体一宽度为650m,曲率为1. 3- 1.6,平均砂岩厚度6.3m,有效厚度5.7m,宽厚比为95;点坝砂体二宽度为700m,曲率为1.2- 1.5,平均砂岩厚度6.9m,有效厚度6.2m,宽厚比为110。
3 层内夹层建模,描述目的层内夹层发育状况根据井点处钻遇夹层的统计结果,点坝体一垂向夹层密度,夹层频数3;点坝体二垂向夹层密度,夹层频数6,分布状况,葡Ⅰ油层内部夹层分布形式为侧击夹层,夹层的展布性较差,夹层分布面积在3/5左右。
在研究区单一点坝体识别结果基础上,选择井距小于30m的对子井N1-3-25井和N1-3-F25井,对侧积夹层的倾角进行了精细解剖,两井井距21m,夹层位差2.2m,计算出侧积夹层倾角为6°。
3.3 精细研究目的层渗透率分布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状况三维地质模型统计结果表明,油层顶部渗透性以低、中渗透为主;油层中部渗透性以中、高渗透为主,油层底部渗透性以中、高渗透为主,中部与底部的渗透性差异不明显。
葡Ⅰ21油层为正韵律沉积,油层顶部渗透率较低,渗透率小于200×10-3L m2的区域面积占到1/2左右;葡Ⅰ21油层剩余油分布零散,顶面含油饱和度大于55%的区域面积仅为1/3左右(图2);葡Ⅰ21油层比较发育,平均有效厚度5. 7m,局部区域高达9m(图3)。
3.4 水平井轨迹设计及开发效果在水平井轨迹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水平段轨迹与点坝体侧积夹层的关系,新设计的水平井轨迹尽量垂直于侧积夹层,有利于轨迹穿越更多的侧积体;二是新设计的水平井轨迹与已完钻的南平5井轨迹的相对位置关系,新设计的水平井要与南平5井形成注采关129 2012年第9期 卢海涛 多学科油藏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20.070.10.10.4211-2-21-2-2系,为使水平井段注采井距相对均匀,注采井的轨迹应尽量平行;三是为保证水平井的开发效果,以及油层顶部油层的动用程度,水平井轨迹设计距离油层顶面1.25m 处。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充分应用油藏精细地质建模成果,设计单井水平段轨迹,水平井的轨迹参数基本上分水平段起始点坐标、海拔深度,实钻轨迹与设计轨迹如图4。
3.5 南1-2-平25井开发效果经实际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的验证,该井630m 的井段钻遇砂岩比例100%,含油砂岩比例达到76.3%,整个水平井段位于目的层的中、上部位,夹层的预测精度达到了76.3%。
2004年12月24日投产,初期日产液123t,日产油110t,含水10.6%,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水平井轨迹地质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结论4.1 通过多学科研究技术精确描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可以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水平和工作效率。
4.2 应用三维地质建模对侧积夹层发育的曲流河点坝体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挖潜聚驱后厚油层顶部的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