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6.5《宇宙航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二 6.5宇宙航行 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 6.5宇宙航行 教案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五节“宇宙航行”二、教学对象天门高级中学高139班全体学生三、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卫星的运行规律;太空航行的发展史。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重要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学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教材虽然只介绍了根据牛顿的设想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方法及太空航行发展史,但却在其中渗透了发射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卫星运行的规律,以及很多研究实际问题的物理方法。

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探索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另外,学生通过对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中的伟大成就及我国在航天领域成就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特征,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目标:(1)能够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及其意义。

(2)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了解同步卫星的特点。

建立起关于各种卫星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人造卫星由设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体会猜想、外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对卫星运动规律的研究,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推导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参透爱国主义教育。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及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宇宙航行》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宇宙航行》教案

宇宙航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关心国内外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教学重点】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情景导入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和返回地球的轨道示意图经火箭发射,“阿波罗11号”首先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然后加速,脱离地球轨道后,惯性滑行,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最后登月舱降落在月球。

当宇航员在月球上完成工作后,再发动引擎进入环月球的轨道,然后加速,脱离月球轨道,进入地球轨道,最后降落于地球。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不仅解决了天上行星的运行问题,也为人们开辟了上天的理论之路。

现代火箭航天技术先驱、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绝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地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三级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旅行者1号”,人类开始迈入航天时代。

火箭发射那么,多大的速度才能使物体不再落回地面,而使其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呢?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经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的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时,落点就一次比一次远。

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这就是人造地球卫星的雏形,那么这个速度需要多大呢?学习本节内容之后便可解决上述问题了。

二、新课讲解(一)宇宙速度片段一:人造地球卫星课件展示1.人造卫星发射及其在圆形轨道上的运动。

2.演示月球绕地球转动。

问题:1.抛出的石头会落地,为什么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2.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教材“宇宙速度”部分。

高中物理 第六章《宇宙航行》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学案

高中物理 第六章《宇宙航行》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学案

6.5 《宇宙航行》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重点难点】1.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1.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 。

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 ,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 。

2.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________速度,同时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________速度。

3 .①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在 发射成功的,卫星质量为 kg ,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的时间为 。

②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在 发送成功,飞船绕地球一圈历时 。

③世界上第一艘登月飞船是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在 发送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 宇航员登上月球。

④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9时在 发送成功的,飞船绕地球 圈后,于 安全降落在 主着陆场。

成为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探究与生成][问题1] 人造卫星[教师点拨]1.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最终都要落回到地面. 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x =v 0t …………………..①,t=g h 2 ……………………….②。

联立①、②可得:x =v 0gh 2,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 0及竖直高度h 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 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2.如果在地面上抛出一个物体时的速度足够大,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3. 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牛顿曾依据平抛现象猜想了卫星的发射原理,但他没有看到他的猜想得以实现.今天,我们的科学家们把牛顿的猜想变成了现实.例1.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万有引力常量为.求该星球的质量.【解析】要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理清解题思路,根据力学知识求出两者的联系量:重力加速度.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 ,第一次水平位移为x ,则有x 2+h 2=L 2, 第二次平抛过程有2 解得 , 设该行星表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求解力学知识和万有引力定律综合问题的方法:由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求其他的物理量.【拓展与分享】.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9倍,半球约为地球的一半,若从地球表面上高h 处平抛一物体,射程x 为60 m,则在该星球表面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应为多少?【思路分析】已知抛出点的高度为h ,设水平初速度为v 0,在星球上的水平距离为x ',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星,则有星g h 2v x 0=',又由星星星g 2=R GM 得,6x h 261hR 2v x 220==='地地星星GM R GM ,由已知条件可得在星球上的射程为10m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5宇宙航行教案(1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5宇宙航行教案(10)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课标要求: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 学习对象分析1)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们的观察不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具有更深层次的探究愿望。

在思维方式上由初中形象思维为主向高中抽象思维为主过渡。

2)学习者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条件,圆周运动相关知识。

3、学习者在即将学习的内容前已经具备的水平。

学生知道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引导学生把万有引力定律应用在宇宙速度上。

3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先介绍宇宙速度,然后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本节的重点是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难点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会计算第一宇宙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应用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录像片。

3)收集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和前景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集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学习)过程(活动)设计宇宙速度最早研究人造卫星问题的是牛顿,他设想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地面某处平抛一个物体,物体将沿一条抛物线落回地面,物体初速度越大,飞行距离越远.考虑到地球是圆形的,如果初速度很大,抛出的物体总也落不到地面就成了人造地球卫星了.从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要想使物体成为地球的卫星,物体需要一个最小的发射速度,物体以这个速度发射时,能够刚好贴着地面绕地球飞行,此时万有引力F =mg ,提供了卫星运动的向心力,即:mg =m Rv 2我们可以求出这个最小速度v =6104.68.9⨯⨯=gR =7.9×310m /s这个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一个物体,使其成为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若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一个物体,物体将贴着地球表面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将在椭圆轨道上离心运动.若物体发射的速度达到或超过11.2km /s 时,物体将能够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或飞到其他行星上.11.2km /s 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如果物体的发射速度再大,达到或超过16.7km /s 时,物体将能够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外.16.7km /s 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卫星脱离助推火箭后,获得了一定的速度v ,设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运行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G r v m rMm 22= 等式两边都有m ,可以约去,说明卫星的速度与其质量无关,我们得到:rGM v = (1) 由22)2(T m r Mm Gπ=·r 得: T =GMr 324π (2) 由G2r Mm =ma 得: a =G 2r M (3) 从公式(1)、(2)、(3)式中可以看出,地球卫星的运动情况(速度、周期、加速度)是由r 惟一决定的.轨道半径越大,卫星运行速度越小,周期越大,加速度越小;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度越大,周期越小,加速度越大.当卫星运动的半径等于地球半径为R 时,卫星运动速度,周期和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7.9×310m /s ,T =5100s ,a =9.8m /2s .所以所有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v <7.9×310m /s ,运行周期T >5100s ,运行的加速度a <9.8m /2s .问题:1、卫星是用什么发射升空的?回答:三级火箭2、卫星是怎样用火箭发射升空的?学生可以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例题2、1999年11月21日,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收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将重达8.4t 的飞船向上送至近地轨道1,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在轨道1上以速度7.2km/s 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例题(2)(3)(4)问画出图示.(2)轨道1离地的高度约为:A 、8000kmB 、1600kmC 、6400kmD 、42000km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r v m rMm G 22= 解得:r =1600km故选(B )(3)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几周后,在Q 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向外喷射高速气体使飞船加速,关闭发动机后飞船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P 点开启发动机再次使飞船加速,使飞船速率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利用同样的方法使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远,飞船在轨道2上从Q 点到P 点过程中,速率将如何变化?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r v m rMm G 22= 解得:rGM v =所以飞船在轨道2上从Q点到P点过程中,速率将减小.(4)飞船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①飞船在轨道1上的速率与轨道3上的速率哪个大?为什么?回答:轨道1上的速率大.②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回答:一样大③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回答:轨道1上的加速度大.一)梦想成真按小组分工协作,利用互联网络搜集有关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进行交流。

高中物理6.5 宇宙航行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6.5 宇宙航行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第二宇宙速度:大小 。
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
(3)第三宇宙速度:大小 。
意义: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
(2)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飞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3.同步卫星
所谓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和地球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同步卫星必须位于赤道上方距地面高h处,并且h是一定的。同步卫星也叫通讯卫星。
新课讲解
1、牛顿对人造卫星原理的描绘:
设想在高山上有一门大炮,水平发射炮弹,初速度越大,水平射程就越大,可以想象当初速度足够大时,这颗炮弹将不会落到地面,将和月球一样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课件投影。
引入: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速度小,是否发射也容易呢?这就需要看卫星的发射速度,而不是运行速度
2、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2)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
设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 ,
可见: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线速度小。
提出问题:角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呢?

可见: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角速度小,周期长
提问:卫星在地球上空绕行时遵循这样的规律,那卫星是如何发射到地球上空的呢?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11.2km/s,而小于16.7km/s,卫星绕太阳作椭圆运动,成为一颗人造行星。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等于16.7km/s,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

高中物理6.5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6.5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6.5 宇宙航行【整体设计】本节重点讲述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

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节内容涉及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和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在处理有关卫星的问题时,可以按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处理,进而结合向心力公式、向心加速度公式及圆周运动公式,推导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

学习宇宙速度时,要对比记忆,明确其物理意义.应掌握推导过程,体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物理思想,另外,结合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分析卫星轨道如何变化或改变的原因。

【教学重点】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通过实例,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说明物理学的发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2.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关心国内外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飞天梦想:敦煌的飞天壁画嫦娥奔月外国人的飞天梦想课堂探究思考:抛出的石头会落地,为什么卫星、月亮没有落下来?卫星、月亮没有落下来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牛顿的人造卫星原理图:探究问题一:以多大的速度抛出一个物体,它才会绕地球表面运动不会落下来?(已知G=6.67×10-11N·m2/kg2 , 地球质量M=5.89×1024kg, 地球半径R=6400km)法一:万有引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法二:重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若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一、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v=7.9km/s):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6.5宇宙航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II)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6.5宇宙航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II)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6.5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II)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知道环绕速度和发射速度的区别以及人类是怎样探索和发现宇宙的奥秘的。

2、解析: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可结合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推导出第一宇宙速度,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是卫星环绕的最大速度,同时了解第二、三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同样满足一般圆周运动的各量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同步卫星,有哪些参量是确定的.二、目标及其解析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2.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4.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很难区分环绕速度和发射速度。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先让学生区分环绕速度和发射速度,然后才能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同时也是最大环绕速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基本流程复习万有引力公式和向心力公式→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介绍环绕速度和发射速度的区别→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同时也是最大环绕速度”→练习、小结2、教学情景问题1.卫星的绕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r的关系?(1)由G,得v=,得r越大,v越小.(2)由G=mω2r,得ω=,得r越大,ω越小.(3)由G,得T=,得r越大,T越大.问题2.讨论天体(包括人造卫星)运动规律的基本思路?(1)万有引力全部提供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所有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圆心都必定在地心.(2)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它的高度不同.(3)离地面高度不同,重力加速度不同,设离地球表面高为h处,重力加速度为g′,地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则:=mg,G=mg′故g′= g.问题3.什么叫宇宙速度?怎样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方法一: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地,引力常量为G,物体在地球表面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R=R地,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故:v1=.方法二: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那么物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也就等于重力,即mg=m,故v1= (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说明:a、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v1=7.9 km/s,它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最大运行速度.b、第二宇宙速度:v2≥11.2 km/s,又叫做地面附近的逃逸速度,即物体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时的速度.c、第三宇宙速度:v3≥16.7 km/s,即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的空间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例1: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 km/s,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6倍,半径是地球的1.5倍,这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A.16 km/sB.32 km/sC.4 km/sD.2 km/s设计意图:此类题要结合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来计算.解析:由G=m得v=.因为行星的质量M′是地球质量M的6倍,半径R′是地球半径R的1.5倍.即M′=6M,R′=1.5R得:=2即:v′=2v=2×8 km/s=16 km/s.答案为A.思维总结:计算第一宇宙速度有两种方法:(1)由G=得:v=(2)由mg=m得:v=.拓展练习1-1: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速率()A.一定等于7.9 km/sB.等于或小于7.9 km/sC.一定大于7.9 km/sD.介于7.9 km/s和11.2 km/s之间例2:已知一颗近地卫星的周期为5 100 s,今要发射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它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多少倍?设计意图: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所以可以用两种卫星的对称性来求解.解析:对于近地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2R ①对于同步卫星有:G=m′()2(R+h)②联立①②得:即-1又T1=5 100 s,T2=24×3 600 s,所以=5.6.答案: 5.6倍思维总结:地球所有的同步卫星轨道平面均在赤道平面内,同时轨道半径、环行速度运转周期均相同,并且T=24小时,h=3.6×104 km,v=3.08×103 m/s.拓展练习2-1: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步卫星要和地球自转同步,它离地面的高度和环行速度都是确定的B.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但同步卫星的高度和环行速度可以选择C.同步卫星在地球上空的纬度可以选择D.同步卫星的轨道在地球赤道面内例3:2005年10月12日9时,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的时刻,这是我国继“神五”之后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神六”刚入轨时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第五圈变轨为距地面343公里的圆轨道,“神六”的运行可以说是“地面一昼夜飞船十六天”,下面有关“神六”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各自的圆轨道半径的立方和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相同的B.已知飞船的圆轨道半径和周期可以计算地球质量C.飞船圆轨道绕行速度约为7.82 km/s,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其原因是轨道半径太小D.飞船在圆轨道准备返回地面时要沿飞行方向的反方向喷火以使飞船加速做近地飞行设计意图:在分析过程中出现了半径和周期,我们也可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来进行分析计算. 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k,k是一个和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常量,故A项正确;根据G=mr得:若已知飞船的圆轨道半径和周期可以计算地球质量,故B项正确;由公式v=知:半径越大,绕行速度越小,故C项错误;若沿飞行的反方向喷火,则飞船将加速,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飞船将做离心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为AB.思维总结:(1)使飞船加速,飞船将远离地球,再次做圆周运动时的半径变大,线速度减小. (2)使飞船减速,飞船的轨道半径减小,其动能反而增大,再次做圆周运动时的半径变小,线速度增大.拓展练习3-1:一颗人造卫星在地面上以速度v发射后,可绕地球运动,若使发射速度变为2v,则该卫星可能()A.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变大B.绕地球运动,轨道变为椭圆C.不绕地球运动,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卫星D.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六、目标检测1、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 .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 .如果没有,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将围绕地球运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 .2、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是和 .3、要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它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 km/s,并且小于 km/s,要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成为人造行星,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km/s;要想使它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地方去,它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 km/s.4、地球同步卫星的与地球的相同.配餐作业从下列三组题中任意选择两组题完成,建议选择AB或BCA组题1.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B.它是近地圆形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C.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近地点的速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不随运动状态而改变,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也不随运动状态而改变B.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大而增大C.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大而增大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3.在人造地球卫星中,下述哪些仪器不能使用()A.天平B.弹簧秤C.水银温度计D.水银气压计4.用m表示地球通信卫星(同步卫星)的质量,h表示它离地面的高度,R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ω表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则通信卫星所受万有引力的大小为()A.零B.mC.m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设计意图:基础知识练习B组题5.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则()A.速度越小,周期越小B.速度越小,加速度越小C.加速度越小,周期越大D.角速度越小,加速度越大6.人造卫星由于受到大气阻力,其轨道半径逐渐减小,其相应的线速度和周期的变化情况是()A.速度减小,周期增大B.速度减小,周期减小C.速度增大,周期增大D.速度增大,周期减小7.航天飞机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是指这个物体()A.不受地球的吸引力B.地球吸引力和向心力平衡C.对支持它的物体的压力为零D.受地球的吸引力减小了8.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展,现在已成功地把人造天体送到火星上漫步,我国也已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并着手实施登月计划,下列有关人造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的轨道越高,则其运转速度越大,周期越大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载人空间站中,宇航员受力的作用,但所受合外力为零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载人空间站中,宇航员不能通过做单摆的实验测定空间站中的加速度D.若地球没有自转,地球将没有同步卫星9.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圆轨道()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同心圆C.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圆心圆,但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运动的10.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可由r3=求出.已知式中a的单位是m,b的单位是s,c的单位是m/s2,则()A.a是地球半径,b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B.a是地球半径,b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C.a是赤道周长,b是地球自转周期,c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D.a是地球半径,b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C组题11.已知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一半,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若在地球上质量是50 kg 的人到火星上去.求:(1)在火星上此人所受的重力多大?(2)此人在地球上可跳1.5 m高,他在火星上可跳多高?(g取10 m/s2)12.国际通迅“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相对地面静止,若地球的质量为6×1024kg,赤道半径为6 400 km,求:(1)同步卫星高度是多少千米?(2)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速度是多少?设计意图:提高部分学生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6.5宇宙航行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6.5宇宙航行

课题:§6.5 宇宙航行
一、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为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第五节。

本节介绍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地球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以及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领域方面的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航天知识。

通过梳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以激发学生探索太空的兴趣,促进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建模的过程与方法
(2)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梳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以激发学生探索太空的兴趣,促进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及其推导
四、教学难点
对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六、教具
摆球、课件
七、教学过程
八、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学习航天方面的知识。

高中物理6.5宇宙航行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6.5宇宙航行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6.5 宇宙航行(1)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6.5 教学设计 《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6.5 教学设计 《宇宙航行》

《宇宙航行》《宇宙航行》系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五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

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3)会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简单问题(4)通过实例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说明物理学的发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2)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关心国内外航空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1.教学重点: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2.教学难点: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特点、运行特点及对同步卫星的理解多媒体课件(flash 8制作)、投影仪、计算机【新课引入】幻灯片展示图片)浩瀚的宇宙、闪烁的星空,一直牵引着人类无限的遐想。

遨游太空是炎黄子孙们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以及“鲲鹏展翅”“ 九天揽月”的传说。

炎黄子孙们用他们富有激情的超凡的想象力,简单地刻绘着炎黄飞天梦。

现在梦圆了,神舟五号成功飞天,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今朝圆了!神舟六号安全返回,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今朝再圆!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今朝又圆!杨利伟飞向太空,翟志刚太空漫步,那是我们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也来一次《宇宙航行》之旅,进一步探究宇宙的奥妙,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课前预习:1.行星运动向心力的来源和关系式?2.v、w、T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新课教学】问题进一步深化问题1:小球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随初速度的增大,轨迹将如何变化?问题2地球是个球体,如果抛出速度很大时,我们还能将地面看作平面吗?(不能)问题3如果速度继续一直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教师: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作出伟大的发现。

高中物理 6.5《宇宙航行》教案1 新人教版版必修2

高中物理 6.5《宇宙航行》教案1 新人教版版必修2

6.5 宇宙航行★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来看,要求高考试题具有时代气息,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动向,因此有关卫星的问题将继续是高考的热点问题。

解决卫星的运动问题,其依据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相应的方程,就可得出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跟轨道半径的关系.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方法。

★教学片段1、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为什么月亮不会落到地面上来?2、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飞行的距离与飞行的水平初速度有何关系?3、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会怎样?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2、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x =v 0t① h =221gt ② 联立①、②可得: x =v 0gh 2 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 0及竖直高度h 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 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

3、当平抛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答案。

1、卫星绕地球运转时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的动力学方程是:G rv m r Mm 22= 2、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时,火箭须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而做更多的功,对火箭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比较困难。

高中物理 6.5《宇宙航行》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6.5《宇宙航行》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2

第5节宇宙航行新课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宇宙速度师组织学生观看常娥一号发射并到达月球的全过程flsh动画和阅读教材“宇宙速度”。

呈现问题一:1、抛出的石头会落地,为什么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2、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师:演示抛物实验,提出问题。

牛顿的思考与设想:(1)抛出的速度v越大时,落地点越远,速度不断增大,将会出现什么结果?(2)牛顿根据自4、若此速度再增大,又会出现什么现象?5、此抛出的物体速度增大何种程度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师:(1)由上面的第5问求得的抛出的物体速度v=7.9km/s时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一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也是发射卫星能绕地球做环绕飞行的最低发射速度。

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大小。

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讨论猜测:1、平抛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逐渐变大。

2、速度达到一定值后,物体将不再落回地面。

3、物体不落回地面时环绕地面做圆周运动,所受地面的引力恰好来提供向心力,满足4、若此速度再增大,物体不落回地面,也不再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不能提供所需要的向心力,从而做离心运动,轨道为椭圆轨道5、根据万有引力与向心力公式得=7.9km/s生: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入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火箭点火起飞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min,然后重返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地面上,铸就了人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大胆科学猜测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一物理必修26.5《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必修2)一、学习目标⏹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课前预习1、设天体A绕天体B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天体A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加速度的大小分别由哪些量决定?2、请大家看下面的几条卫星轨道,试判断哪几条是可能的,哪几条是不可能的?并总结卫星轨道的特点。

3、关于发射卫星的问题,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

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如图。

请你替牛顿算一算,需要多大的速度物体才能不落回地球,而是像卫星一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4、为什么抛出速度小于7.9km/s时物体会落到地面上,而不会做匀速圆周运动呢?5、如果抛出速度大于7.9km/s呢?6、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当抛出速度v满足7.9km/s<v<11.2km/s时,物体将;当抛出速度v满足11.2km/s≤v<16.7km/s时,物体将;当抛出速度v满足16.7km/s≤v时,物体将。

7、大家可记得在别的什么地方我们也接触到了7.9km/s这个速度啊?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

8、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7.9km/s的速度是卫星在地球表面运动时的速度,即近地卫星的速度。

实际应用中的近地卫星在100~200km的高度飞行,与地球半径6400km相比,完全可以说是在“地面附近”飞行,可以用地球半径R代表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即轨道半径。

9、比近地轨道外层轨道上的卫星的线速度与7.9km/s相比是大还是小呢?10、如果要将卫星发现到外层轨道,发射速度应该比7.9km/s大还是小呢?11、发射速度:;运动速度(环绕速度)。

12、①如右图,四颗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如果卫星3想追上卫星1,应该如何操作?②假设某卫星正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是7.9km/s。

现要想该卫星进入外层轨道,如何操作?③在牛顿抛物设想中,当抛出速度v满足7.9km/s<v<11.2km/s时,物体做什么运动?13、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或“最小”)的环绕速度,同时也是的发射速度。

14、什么是同步卫星?同步卫星有哪些特点?几颗同步卫星就能实现全球通信?三、经典例题例1、如图所示,,试比较四颗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加速度的大小关系。

例2、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1∶8,则轨道把轨道半径之比和运行速度之比分别为( )A.∶=4∶1 ∶=1∶2B.∶=4∶1 ∶=2∶1C.∶=1∶4 ∶=1∶2D.∶=1∶4 ∶=2∶1例3、可发射一颗人造卫星,使其圆轨道满足下列条件()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是共面的同心圆C、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面是运动的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面是静止的例4、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不同的。

“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

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是12h;“二号”是地球同步卫星。

两颗卫星相比号离地面较高;号观察范围较大;号运行速度较大。

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某城市的上空,那么下一次它通过该城市上空的时刻将是。

例5、假设地球质量不变,而地球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从地球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原来的(B)倍A.B.C.D. 2例6、在某一轨道上运行的卫星A在进行过程中突然天线断了,那么卫星及其断了的天线将如何运动?例7、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卫星()A.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B.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下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C.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D.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例8、1968年2月20日,发射升空的“和平号”空间站,在服役15年后于2001年3月23日坠落在南太平洋。

“和平号”风风雨雨15年铸就里辉煌业绩,已成为航天史上的永恒篇章。

“和平号”空间站总质量137t,工作容积超过400m3,是迄今为止人类探索太空规模最大的航天器,有“人造天宫”之称。

在太空运行的这一“庞然大物”按照地面指令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和平号”空间站正常行动时,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大约为350km。

为了保证空间站最终安全坠毁,俄罗斯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对空间站的运行做了精心安排和控制。

在坠毁前空间站已经顺利进入指定的低空轨道,此时“和平号”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为240km。

在“和平号”沿指定的低空轨道运行时,其轨道高度平均每昼夜降低2.7km。

设“和平号”空间站正常运行时沿高度为350km圆形轨道运行,在坠落前高度240km的指定圆形低空轨道运行。

而且沿指定的低空轨道运行时,每运行一周空间站高度变化很小,因此,计算时对空间站的每一周的运动都可以作为匀速圆周运动处理。

(1)空间站沿正常轨道运行时的加速度与沿指定的低空轨道运行时加速度大小的比值多大?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空间站沿指定的低空轨道运行时,每运行一周过程中空间站高度平均变化多大?计算中取地球半径=6.4×103km,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四、巩固练习1、假定宇宙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在空间站上,下列实验不能做成的是:()A、天平称物体的质量B、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量C、用测力计测力D、用水银气压计测飞船上密闭仓内的气体压强2、土星的外层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即土星的“连续群”,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通过测量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来判断:A.若v∝R,则该层是土星的连续群B.若v2∝R,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C.若,则该层是土星的连续群D.若,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3、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月球上第一宇宙速度为多少?4、人造地球卫星与地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1.5倍,卫星正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5、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B、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C、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D、不同通讯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加速度的大小也是相同的。

6、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可由求出,已知式中a的单位是m,b的单位是s,c的单位是m/s2,则:()A.a是地球半径,b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B.a是地球半径。

b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C.a是赤道周长,b是地球自转周期,C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D.a是地球半径,b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7、侦察卫星在通过地球两极上的圆轨道上运行,它的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要使卫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的情况下全都拍摄下来,卫星在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至少应拍摄地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是多少?设地球半径为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8、如图是在同一平面不同轨道上运行的两颗人造地球卫星。

设它们运行的周期分别是T1、T2,(T1<T2),且某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

问:⑴两卫星再次相距最近的时间是多少?⑵两卫星相距最远的时间是多少?9、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运行,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形轨道3运行。

设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⑴比较卫星经过轨道1、2上的Q点的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卫星经过轨道2、3上的P点的加速度的大小⑵设卫星在轨道1、3上的速度大小为v1、v3,在椭圆轨道上Q、P点的速度大小分别是v2、v2/,比较四个速度的大小10、“黑洞”问题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一种特殊的天体。

它的密度很大,对周围的物质(包括光子)有极强的吸引力。

根据爱因斯坦理论,光子是有质量的,光子到达黑洞表面时,也将被吸入,最多恰能绕黑洞表面做圆周运动。

根据天文观察,银河系中心可能有一个黑洞,距离可能黑洞为6.0×1012m远的星体正以2.0×106m/s的速度绕它旋转,据此估算该可能黑洞的最大半径是多少?(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1、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万有引力常量G在缓慢地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较,⑴公转半径如何变化?⑵公转周期如何变化?⑶公转线速度如何变化?要求写出必要的推理依据和推理过程。

12、科学探测表明,月球上至少存在氧、硅、铝、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地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时间开采以后,月球和地球仍看做均匀球体,月球仍然在开采前的轨道运动,请问:⑴地球与月球的引力怎么变化?⑵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怎么变化?⑶月球绕地球运动的速率怎么变化?参考答案1、【答案】:ABD【解析】:本题考察了宇宙空间站上的“完全失重”现象。

2、【答案】:AD【解析】:本题考察连续物与分离物的特点与规律⑴该环若是土星的连续群,则它与土星有共同的自转角速度,,因此v∝R⑵该环若是土星的卫星群,由万有引力定律得:故A、D正确土星也在自转,能分清环是土星上的连带物,还是土星的卫星,搞清运用的物理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同时也要注意,卫星不一定都是同步卫星。

3、【答案】:【解析】:设月球质量为M,地球质量81M;月球半径为R,地球半径为4R。

则有则速度之比为,月球第一宇宙速度为4、【答案】:A【解析】:首先要注意的是卫星轨道半径为1.5+1=2.5R,利用有,又因为,有A5、【答案】:BD【解析】:本题考察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及其规律。

同步卫星运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h,角速度ω一定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知通讯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一定的,离开地面的高度也是一定的。

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了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同步卫星只能以地心为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它只能与赤道同平面且定点在赤道平面的正上方。

故B正确,C错误。

不同通讯卫星因轨道半径相同,速度大小相等,故无相对运动,不会相撞,A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