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必修二物理功教案
![高中必修二物理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0239a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2.png)
高中必修二物理功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概念和性质。
2.认识光的传播方式。
3.掌握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光的性质。
2.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
2.应用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科书《高中物理必修二》。
2.投影仪、教学PPT。
3.凸透镜、光源等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光的性质以及传播方式。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介绍光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2.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教师进行凸透镜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焦距的变化,加深对焦距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学生进行凸透镜焦距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焦距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练习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光的概念和传播方式,掌握了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a2bc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d.png)
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第一课:力和平衡
学习目标:
1. 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物体平衡的条件
3. 能够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受力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力的思考
2. 讲解力的概念和种类,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3. 介绍物体平衡的条件,如受力平衡和受力不平衡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5. 引导学生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体平衡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搜索一些实际场景中的力的应用例子,并分析其中的力学原理
评价标准:
1. 能够准确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
2. 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 能够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场景和练习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力和平衡的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9c6c4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e.png)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投影仪、实验仪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
1. 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原理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三、实验操作
1. 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3. 总结实验结果,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应用练习
1. 练习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五、课堂讨论
1. 学生提问和解答
2. 教师引导讨论,澄清问题和加深理解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复习相关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验和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3cc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e.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一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来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主要内容是: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比较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一个前提.因此,本节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教学中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画三视图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视图”是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图.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正视图”,自左向右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侧视图”,自上向下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俯视图”.用这三种视图即可刻画空间物体的几何结构,这种图称之为“三视图”.教科书从复习初中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出发,要求学生自己画出球、长方体的三视图;接着,通过“思考”提出了“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学习任务.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高中阶段的新任务,这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需要,应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因此,教科书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展示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三视图的作法,体会三视图的作用.对于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在作三视图之前应当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教材中的“探究”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后,再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交流.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多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析它们是平行投影下的图形还是中心投影下的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共19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共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7c261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c.png)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共19篇〕篇1: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使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问题.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问题及卫星问题.3、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开展情况并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近几年在航天事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如: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风云一号、风云二号、神州一号、二号、三号等).才能目的通过图片或自制教具展示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方法,浸透科学发现与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教育.情感目的通过理解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过程,使学生理解卡文迪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攻克难关、战胜困难的.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过程设计:本节是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主要通过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该局部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
二、教学过程:(一)讲解例题例题1:地球的半径为,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为。
在赤道上空有一颗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通讯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解:关于同步卫星的知识请学生答复:1、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h;2、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相等;3、同步卫星必须在赤道上空;(追问学生为什么?)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在解决此题时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和充分理解,让学生建立一个明晰的卫星绕地球的轨道。
例题2:地球的质量为,地球的半径为,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为。
求万有引力恒量是多少?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学生在解决此题后,老师提出问题:1、万有引力恒量是谁首先测量的?学生答复后,老师可以补充说明:卡文迪许是最富有的学者,最有学问的富翁,并对卡文迪许加以较详细的介绍。
亨利·卡文迪许是英国出色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的一生为科学的开展作出了重要的奉献。
也许这位科学家在生活中不是一个出色者,但在科学研究中不愧为一颗闪亮的明星。
1731年10月10日,卡文迪许生于法国尼斯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是英国公爵的后裔,因为他的母亲喜欢法国的气候,才搬到法国居住。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76a6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e.png)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课题:热力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热量、温度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热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热力学概念与物体间的热交换关系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热力学基本概念的介绍
2. 热量、温度、热平衡的概念
3. 热力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热力学基本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热力学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热量、温度的概念,并讨论热平衡的条件。
3. 锻炼: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4. 实践:设计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反馈。
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例子,了解热力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热力学的发展历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
但在实践环节,需要更多互动和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5f795e6294dd88d1d26b47.png)
课题 5.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分析和判断.2.理解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的具体意义.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图示方法和教学方法求解位移,速度合成、分解的问题.(二)能力训练点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三)教育渗透点辩证地看待问题(四)美育渗透点学生在学习过程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能体会到物理学科中所渗透出的逻辑美.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2.难点认识分运动和分运动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同时性.理解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教学准备教材实验装置课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略)(二)整体感知本节的地位比较特殊.为知识的学习,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为方法的介绍,体会把较复杂的运动看作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成;作为能力的培养,提高观察和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什么是分运动、合运动?演示实验(具体操作见课本)学生观察蜡块的运动:由A到B沿玻璃管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由A到D随玻璃管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蜡块实际的运动是上述两个运动的合成.即由A到C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2所示.②定量分析,在x 方向有x =21a 2t ,在y 方向有y =y v t ,约去时间t 得 k y a v x y y222=故2y =kx .此为抛物线型方程,表明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定量分析可结合学生情况留给学生课后思考)(2)一个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既然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一个曲线运动可以用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也就是说,分别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楚分运动是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作 业 布 置练习二 (1)(2)(3)(4)课堂总结1.在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时,一定要明确合运动是物体实际的运动.分运动是假想的,这与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有区别的,如图5-3所示.通过一定滑轮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是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物体实际运动即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水平的,沿绳方向的速度是分运动的速度;如果是讨论力的合成和分解,沿绳方向的拉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沿水平方向的力是拉力的分力.图5-32.合成和分解的精髓是“等效”的思想.学习时要深刻体会,可以结合课本“思考和讨论”进一步说明.动,而同时B 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必修二全册物理教案
![必修二全册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3c8a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3.png)
必修二全册物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必修二全册物理教案》是一本高中物理教育的教学辅助资料。
全书共分为6个单元,分别是:力学、热学、振动与波动、电学、光学和现代物理。
每个单元都包括基础概念实验方法、典型题目等多个板块。
教案的内容涵盖了高中物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基础实验操作,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
1、力学单元力学单元包括了物理世界中最基本的物理学科——力学。
整个单元包括物理学中的力、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等内容,以及牛顿三定律、等加速度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
此外,还包括了各种机械振动和波动形式的内容,如机械波、波的传播、波的特性等方面内容。
2、学单元热学单元是高中物理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单元。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学习到有关物质、能量和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传热过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内容,这些都是高中物理教育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3、振动与波动单元在振动与波动单中,学生将会学习到机械振动、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包括了如何描述振动的形式,如何计算频率,如何在实验中测定振动的指标以及共振和衰减的相关现象等测量方法。
4、电学单元电学单元将介绍静电学、电动力学及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等基础概念。
学生将学会怎样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路问题。
同时还会介绍电势差、电磁感应和电介质等方面的知识点。
5、光学单元在光学单元中,学生将研究物理中的光的性质、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的各种现象和实验设备。
包括:光的干涉、衍射、色散等现象和光的成像原理,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光学传播的基本原理。
6、现代物理单元现代物理单元包括许多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例如,原子核的结构,核反应和电子学等。
在此单元中,学生将熟悉会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高级物理概念。
以上就是《必修二全册物理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单元划分,详细介绍了每个单元所包括的知识点和学习重点。
这本教案涵盖了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是高中物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
2017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doc
![2017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01329afbb4cf7ec4afed089.png)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课时】1课时【探究学习】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再看两个演示第一,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第2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第2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8bdc0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3.png)
高中物理必修第2册教案
课题:电荷与电场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荷的性质和基本知识;
2. 掌握电场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荷的性质和种类;
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3. 电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电场的计算方法;
2. 运用电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电荷的性质和种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20分钟)
1. 电荷的性质和基本知识;
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3.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示范演示(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并引导学生理解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四、讨论互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电场的计算和应用,练习电场的相关计算方法。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电场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电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84385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e.png)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全册优质教案
该教案适用于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全册内容,共分为六个单元,具体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与量
子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等。
每个单元都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
有详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步骤。
该教案采用了简明易懂的语言,能
够清晰表达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优质教案的特点
- 目标明确,能够指引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 内容丰富,符合材标准和课程要求;
- 操作性强,结合实际情境提升学生研究兴趣;
- 知识点详尽,覆盖全面但不冗长;
- 教师准备时间短,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教案编写的重要性
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供教学步骤和指导,使教学更加有条理和系统。
一份优质的教案还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因此,编写一份优质的教案尤其重要。
总结
该教案是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全册优质教案,具有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操作性强、知识点详尽、教师准备时间短等特点。
教案编写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有条理和系统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集(33份)人教课标版7(实用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集(33份)人教课标版7(实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8f5e05be23482fb4da4cb3.png)
.重力势能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使学生体会知识建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对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观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得到物理结论,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水力发电站是利用水来发电的,水是利用什么来发电的呢?高处的石头欲落下,你为什么害怕,急于要躲开呢?说明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
怎么样认识重力势能呢?功与能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物理量。
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重力势能发生变化,重力要做功。
我们认识重力势能,不能脱离重力做功的研究。
本节课将定量地学习与重力势能有关的问题。
[新课教学]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重力要做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
因此,认识这种势能,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
一、重力的功设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从高度是的位置,竖直向下运动到高度是的位置,如图,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再看另一种情况。
质量为的物体仍然从上向下运动,高度由降为,但这次不是沿竖直方向,而是沿着倾斜的直线向下运动,如图。
物体沿倾斜直线运动的距离是,在这一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0 •= = —这两种情况下,尽管物体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高度的变化是一样的,而重力所做的功也是一样的。
思考:斜面是否光滑对计算“重力的功”有影响吗?假设这个物体沿任一路径由高度是的起点,运动到高度是的终点,如图。
我们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lA,4, ..............由于每一段都很小很小,它们都可以近似地看做一段倾斜的直线。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3dc3a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1.png)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
3. 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4.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和特点、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和分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示意图。
2. 实验材料: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3. 教学素材:练习题、实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电路或者电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兴趣。
然后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电流和电路。
二、讲授(20分钟)
1. 介绍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
3. 介绍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实验一:测量电流和电压。
2. 实验二:组建串联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3. 实验三:组建并联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四、讲解与讨论(10分钟)
1. 总结实验结果,讨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 解答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1. 在实验环节中,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并能够准确测量电流和电压。
2. 要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电流和电路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册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0205bd63968011ca30091f0.png)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案[整套]第五章第1节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他们与力的合成与分解一样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他们等效的合运动的进程叫做运动的合成,而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他们等效的分运动的进程叫做运动的分解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那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他们都是矢量,因此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①两分运动在同一直线上时,同向相加,反向相减.例如,竖直抛体运动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v 0t)和自由落体运动(21gt 2)的合成,下抛时v t =v 0+gt,x=v o t+21gt 2,上抛时, v t =v 0-gt,x=v o t-21gt 2②不在同一直线上时,依照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进行合成,如下图:③两分运动垂直或正交分解后的合成a 合= 22y x a a + v 合= 22y x v v + x 合= 2221x x +(4)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和运动的几种可能情形 ①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②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与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必然是曲线运动③ 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必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合运动的方向,即两个加速度合成的方向④ 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初速度的合速度方向与两分运动的合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不然,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例1]小船在200米宽的河中横渡,水流速度为2m/s,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4m/s,求: (1)当小船的船头始终正对对岸是,他将在何时、何处抵达对岸? (2)要使小船抵达正对岸,应如何行驶,历时多长?[思路分析]小船参与了两个运动,随水漂和船在静水中的运动,因为分运动间是互不干扰的,具有等时的性质,故(1)小船渡河时刻等于垂直河岸的分运动时刻: t=t 1=船v d=200/4=50s, 沿河流方向的位移 s 水=v 水t=2×50m=100m 即在正对岸下游100米处靠岸.(2)要小船垂直过河,即合速度要垂直河岸,如 图6-2-1所示,那么 cos θ=船水v v =2142= 因此θ=600,即航向与岸成600角,渡河时刻 t=t 1=合v d =θsin 船v d=060sin 4200= [答案](1)经50s 抵达正对岸下游100m 处; (2)船头与岸成(向上游方向),历时.[总结]解决这种问题的步骤(1)明确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 依照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及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求解; 在解题时应注意画好示用意.[例2]两河岸平行,河宽d=100m ,水流速度v 1=3m/s ,求:(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 时,欲使船渡河时刻最短,船应如何渡河?最短时刻是多少?,船的位移是多大?(2)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6m/s 时,欲使船航行距离最短,船应如何渡河?渡河时刻多长? (3)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5781b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2.pn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篇1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篇2高一物理教案: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课时】1课时【探究学习】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引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再看两个演示第一,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第二,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一、曲线运动1.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学生思考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点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V 0实验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 学生实验结论: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的正前方或正后方放一条形磁铁,小球将如何运动? 学生实验结论:小球讲做加速直线运动或者减速直线运动。
实验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一侧放一条形磁铁,小球将如何运动? 学生实验结论:小球将改变轨迹而做曲线运动。
总结论: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四、曲线运动的性质问题: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学生思考讨论 问题引导:速度是 (矢量、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 ,也就具有 ,因此曲线运动是 。
结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课堂训练】例题1、已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 的方向及受恒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则图中可能正确的运动轨迹是:解析:例题2、一个质点受到两个互成锐角的F1和F2的作用,有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中保持力的方向不变,但F 1突然增大到F 1+F ,则此质点以后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题3、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v 做曲线运动,已知运动过程中只受一个恒力作用,AF V 0V 0 B C V 0D F F F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自M 到N 的过程速度大小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做图分析:【课堂小结】1. 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速度的有可能变化,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
2.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所以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也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板书设计】第一节 抛体运动1、 曲线运动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曲线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始终在变化,因此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训练答案】例1 、B 例2、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3、自M 到N 速度变大(因为速度与力的夹角为锐角)FMM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在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
2、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3、知道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三、德育目标:使学生明确物理中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将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
教学重点: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行合成和分解。
教学难点:具体问题中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教学方法:训练法、推理归纳法、电教法、实验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CAI课件、玻璃管、水、胶塞、蜡块、秒表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它比直线运动复杂,为研究复杂的运动,就需要把复杂的运动分为简单的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用的一种方法——运动的合成各分解。
【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能在具体实例中找出分运动的合运动和合运动的分运动。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
3、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
4、理解合运动是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分运动合成的。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合运动和分运动(1)做课本演示实验:a在长约80—100cm一端封闭的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由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R(要求它能在水中大致匀速上浮),将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金。
b,将此管紧贴黑板竖直倒置,在蜡块就沿玻璃管匀速上升,做直线运动,记下它由A 移动到B所用的时间。
C:然后,将玻璃管重新倒置,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到它是斜向右上方移动的,经过相同的时间,它由A运动到C:(2)分析:红蜡块可看成是同时参与了下面两个运动,在玻璃管中竖直向上的运动(由A 到B )和随玻璃管水平向右的运动(由A 到D ),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A 到C )是这两个运动合成的结果。
(3)用CAI 课件重新对比模拟上述运动 (4)总结得到什么是分运动和合运动a :红蜡块沿玻璃管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做的水平方向的运动,叫做分运动。
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做合运动。
b :合运动的(位移、速度)叫做合(位移、速度) 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叫做分(位移、速度)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例题分析】1、用投影片出示课本例12、出示分析思考题(1)说明红蜡块参与哪两个分运动(2)据实验观察知道,分运动和合运动所用的时间有什么关系? (3)红蜡块的两个分速度应如何求解? (4)如何分解合速度3:分析解答上述几个问题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解题过程解:竖直方向的分速度s m smv /045.0209.01==水平方向的分速度s m smv /04.0208.02==合速度:s m v v v /100.622221-⨯=+=分运动 合运动 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4、同学们看课本的解题过程,并说明是如何求解的。
【巩固训练】1、飞机以速度v斜向上飞行,方向余水平方向成30o角(1)分析飞机的分运动个合运动(2)求出水平方向的v x和竖直方向的v y2、分析: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他们的合运动不是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它们的合运动是直线运动?【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1:什么是合运动和分运动2:什么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4: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作业】本章练习二【板书设计】运动的合成分运动合运动运动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开定则具有等时性第三节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设计思路】《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这节课属于理论性的内容,重点是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因此本节课就是围绕这一重点内容来展开的。
在前面同学们已学过自由落体运动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本节课只不过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竖直抛体时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特点及初末状态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写出竖直下抛和竖直上抛的规律即公式。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对这两种运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
在进行竖直上抛运动教学中,用整体法分析并解决物理问题对学生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并画出草图,确定正方向,然后再把各物理量(含方向)代入合适的公式求解,并明确结果正负含义。
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一、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课标要求】1、掌握竖直抛体运动的规律2、能够运用学过物理规律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后所学的一节算是巩固性的内容,因此难度不大,而且在内容安排上是先易后难,由简到繁,能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两个例题两种处理方法,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认识物理规律、灵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是具有竖直方向的初速度,并且在受重力作用时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2)理解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会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分解为匀减(加)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交流与讨论,知道竖直方向上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通过对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掌握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步处理和整体处理的方法。
(3)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比较,得到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学习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将竖直下抛和竖直上抛运动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比较思维得到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