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及实践的探索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及实践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及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中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实践。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体育教育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提供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一生都能受益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本文将从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入手,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体育教育中,并提出一些实践方法。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终身体育理念应该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
传统的体育教育过于注重竞技性,更关注学生的短期表现而忽视了长期影响。
校园体育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长期发展的需求,包括增加有益健康的体育项目、引入普及性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的指导与规划。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中,可以开设有关健身锻炼、运动技能培训、体育保健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运动习惯和意识。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真理性的最好方法。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加深对体育理论的理解,同时实践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运动会、比赛、健身训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体育的魅力,增强体育兴趣和锻炼意愿。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还需要与社会资源结合,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机会。
学校可以与当地体育协会、俱乐部等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通过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专业化的体育活动选择,让学生在校园之外也能有机会参与到丰富的体育活动中。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融入终身体育教育理念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的过程。
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习惯,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实践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高职院校在未来的体育教育中能够更加重视终身体育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对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 生课余 锻 炼情 况 问卷调 查 结 果 中可 以发 现 现
位的是场地器材,占3 . 其 4 %, 1
零导高种体。誊革教蔷 美釜. 囊 育索适想种育教霉改育 妄繇 篓薮 思 院因因应, 实 詈 矗 ” 的 素此 箕 。 赢 指 ,体 学探 合 职 校 , 学 模式 研究 的
师资及场地相 对不足 我 国大 多 数
高 . 费 投 入 较 大 . 为 教 学 内 容 的 比例 经 作 较低 也 有 少 数 院 校 开 设 了 保 健 体 育 课 和专 项体 育 课 . 因 对 教 师 要 求 较 高 . 但 开 课 比 例相 对 很 低 体 育 教 学 特 色 不足 多 数 高 职 院校 的体 育 教 学 是 照 搬 照 学 本 科 院 校 .体 育 教 学 模 式 陈 旧 . 学 内 容 、 法 、 式 等 教 方 形 仍 沿 用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采 用 “ 程 中心 课
教 学时数 不足
调 查结 果显 示 . 高
职 院校 中开设 四个学 期体 育课 的 占 1. . 8 开 设 三 个 学 期 体 育课 的 占 4 . , 开设 36 % 两 个 学 期 体 育课 的 占 3 . . 尚 有 8 % 78 % 0 的 高 职 院校 体 育 课 教 学 时 数 达 不 到 《 纲
在必行 。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 ) 究 对 象 一 研 浙 江 省 部 分 高 职 院 校 体 育 教 师 与 在
校学生 。
从 教学 内容看 . 篮球 、 球 、 球 、 以 足 排 武
术 、 美 操 、 毛 球 、 乓 球 、 径 等 作 为 健 羽 乒 田 教 学 内容 的 院校 较 多 . 网 球 、 泳 、 而 游 健 美 与 轮 滑 等 由 于 对 场 地 和 器 材 的 要 求 较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与探析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与探析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探讨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实用身体,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任务训练手段1 高职院校职业体育教育的必要性(1)高等职业学院是培养新时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的人才基地。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将完善身心健康和增强职业体职作为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自我需要和必备条件,自觉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努力锻炼身体,塑造健全的体格。
要达到此目的,首先要认清职业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在课内、课外体育锻炼中,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2)职业体能素质是学生在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体能素质。
技术人员及其他人员要有适合劳动的体能才能就业,体能是技能的基础。
结合专业特点教学,这不是什么新课题。
但满足于按传统模式上课,满足于少数尖子运动员成绩提高,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体育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更多的毕业生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使广大学生的体能能够满足于不同行业、不同专业对他们的需要。
(3)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服务,这就确定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不能仅仅模仿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模式进行。
但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是沿袭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
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应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上,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体育与专业服务为一体的特点。
2 确定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体育、锻炼身体的良好时机。
我们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和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基础课,限定选项课和非限定选项课(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征,形成课内外一体化大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解析
.
高 职 院 校 体 育 课 程 教 学 目 标 解 析
陈 文 明
( 东 省 水 利 电力 职 业 技术 学 院 , 东 广 州 广 广 摘 要 :文章 运 用 文 献 资 料 法 、 辑 分 析 法探 讨 解 析 我 逻 国 高职 院校 的体 育教 学。 高职 院校 体 育课 程教 学 为 国 家培 养 出既 具 有 专 业文 化 知 识 ,又 具 有 强 壮 体 魄 和健 康 心 理 素 质 的
14 3
保 健 知 识 和 技 能 是健 身运 动 的必 备 ,它 在 健 身 运 动 中起 着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 不论 是 什 么 样 的 运 动都 有 可 能 发 生意 外 . 即使 是 最 安 全 的 走路 , 有 可 能 崴 脚 , 保 健 学 的 角 度 讲 就是 也 从 踝 关 节 扭 伤 , 么 如何 去预 防 、 理 、 疗 这 种 简 单 的运 动 损 那 处 治 伤 对 于 健 身 运 动来 说 就 显 得 尤其 重 要 了。 4 高职 院 校 学 生 的 思想 教 育 目标 . 41 养 学生 团 结协 作 、 . 培 互相 帮 助 的 团 队精 神 。 在 体 育 教 学 中 , 育 活 动 多 数 是 以集 体 形 式 出 现 . 和 体 人 人 之 间 发 生 着频 繁 的 横 向 联 系 。在 集 体 合 作 学 习 中 , 生 个 学 人 所 追 求 的 结 果 不 仅 有 益 于 他 自己 , 而且 有 益 于 小 组 的其 他 成 员 。 过 共 同制 订 学 习计 划 , 作 互 补 , 同努 力 , 同提 通 协 共 共 高 , 而 提 高 整体 优 势 , 种 优 势 能 充 分 体 现 学 生 的 集 体 观 从 这 念 , 互 协 作 、 长 补 短 、 势 互 补 。 因此 , 体 育 教 学 中 , 相 取 优 在 应 该 努 力创 设 合作 式 学 习 环 境 ,不 断 树 立 学 生 的 合 作 意 识 , 为 学 生 合作 意 识 的 养 成 与 交 往 能 力 的 发 展 搭 建 舞 台 , 学 生 体 让 验 到 为 了完 成 某 个 任 务 或 达 成 某 个 目标 .必 须 具 有 协 作 意 识 , 在 学 习 中不 断 增 进 相 互 问 友 谊 , 结 互 助 . 同完 成 学 并 团 共 习 目标 。 : 过 篮 球 、 球 的 小 型 比赛 、 组 对抗 赛 等 , 生 如 通 排 分 学 在 充 满 合 作 机 会 的 个 体 与 群 体 的交 往 中 , 验 到 人 与 人 之 间 体 互 相 沟 通 、 相 支 持 、 相 帮 助 、 相 协 作 的 重 要 性 及 其 个 人 互 互 互 价值 。 4 培 养 学生 的 组 织 纪律 性 。 . 2 在 体 育 教学 活动 中 , 师 面 向 的是 整个 班 集 体 , 教 如果 学 生 不 听招 呼 , 律 性 差 。 任 何 教学 活动 都 不 能 正 常实 施 。因此 , 纪 则 教 师首 先 要保 证 教学 的组 织 及 学 生 的纪 律 ,使 教 学 活动 顺 利 进行 。 因此 , 生组 织 纪 律 性 的培 养 应 贯 穿 于 每一 堂 课 。 先 , 学 首 应 当让 学 生 明 白遵 守 纪 律 的重 要 性 和 必 要 性 ; 次 , 其 让学 生看 到 、 会 到 通 过 遵 守 纪 律 得 到 的 鼓 励 、 励 , 及 通 过 有 序 的 体 奖 以 学 习过 程 . 现 在 自身 的 教学 效 果 。 且 教 师 可 以故 意 制 造 出 体 而 段 纪 律 不 好 的课 堂 教学 , 学 生 对 两 种教 学 效 果 进 行 比较 , 让 充 分体 会 到 遵 守 纪律 带 来 的 好 处 。 43 养 学生 吃 苦 耐 劳 . .培 克服 困难 、 耐挫 折 的 能 力 。 体 育 活 动 的 竞争 性 , 定 了 参 与 者 必 须 勇 敢 、 强 、 决 顽 在行 动 中 果 断 作 出决 定 . 时还 需 在 恶 劣 的环 境 下 作 战 , 田径 、 有 如 足球 赛 的风 吹 日晒 . 野 赛 的 艰 难 险 阻 , 求 参 与 者 必 须 具备 越 要 很 好 的毅 力 和 克 服 困难 的 意 志 才 能达 到 目标 。 5高职 院校 学 生 的 能 力培 养 . 51 .裁判 能 力。 竞 技 运 动 的 规 则 和 裁 判法 是 更 深 入 地 了解 和 参 与 竞 技运 动项 目的基 础 了解 了这 方 面 的 知识 ,学 生 不 仅 可 以 参 与 比 赛 、 赏 比赛 , 且 可 以组 织 比赛 , 是 体 育 教 学 目标 实 现 的 欣 而 这 高层 次 的要 求 . 是 学 生 能力 提 高 的 表 现 。 也 52 .掌握 自我 健 身 , 学锻 炼 的技 能 。 科 在 体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 生 的 学 习 、 习通 常 是 在 教 师 的指 学 练 导 下 完成 的 . 去教 师 的指 导 . 失 学生 往 往 无 所 适 从 。而 掌 握 自 我 健 身 、 学 锻 炼 的技 能 , 科 即使 在 没 有 教 师 指 导 的情 况 下 , 也 能进 行 自我 锻 炼 , 到 健 身 的 目的 。 达 53 养 终 身体 育 能 力 。 _ 培 素 质 教 育 观 下 的 体 育 教学 .已经 不 仅 仅 是 在 校 期 间 的 体 育教 育 活 动 ,还 是把 在校 期 间 的体 育 效 益 与 学 生 终 身 受 益 相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占l 0 . 2 %, 无所 谓 的 占2 5 . 1 %, 不 感兴 趣 的 高 达 6 4 . 7 %, 其 中 女 生 就
占 了 大半 以 上 。 这 一数据使 我们也大 吃一惊 , 学 生 对 体 育 如 此 淡
专, 但 这 种 培 养 模 式 已逐 渐萎 缩 。 按 照 国 家 教 育 部规 定 , 高职 院 校 漠 , 这是一个 值得深思和警惕 的重要问题 。 对 以 上 出现 的 问题 , 究其原因比较复杂, 有 主 观 因素 也 有 客 观 半 体育课 , 其 中1 年 为普修课 , 半年 为选修课 。 而 选 修 课 受 人 数 限 因素 , 主要 出现 在 中 学 阶段 , 概 括起 来有 以下 七 个 方 面 。 ( 1 ) 高 中课 制, 大 部 分 学 生选 不到 体 育 课 。 这样 , 未能 选 修 到 体 育 的学 生 , 实 际 程 表 上 的体 育课 往 往 成 为 “ 聋子的耳朵” , 一 学 期 内 学 生 很 难 上 到
高 职 院 校 是 我 国 高等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社会各集 点主 要 表 现 在 学 制 短 、 体 育课 时
司和企业单位技能型人才培养输送基地和综合 培训基地 , 与 本 科 少 、 体育师资缺 、 体育设施差 、 经费投入少 、 女学生多等方面 。 这 些 院校一样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高级专 门人才的任务。 而 到 情 况 的 存 在 , 势 必给 高 职 院 校 的 体 育教 育工 作 增 加 了压 力 , 带 来了 目前 为 止 , 我 国 关 于 高 职 院 校 体 育 教 育 方 面 的 论 述 和 文 章 尚 不 多 不 少 困难 。 但 这 并非 是 件 坏 事 , 也 同时 给 高 职 院 校 带 来 了难 得 的机 见。 因此 , 研 究 和 探 讨加 强 高 职 院 校 的 体 育 教 育 工 作 , 努 力 提 高 体 遇 和挑 战 。 困 难再 大 也 是 暂 时 的 , 而 人 是 第 一 因素 , 没有克服 不了 育 教 育 质量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现 实意 义 和 社 会价 值 , 势在必行 , 责 无 的 困 难 。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更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健康意识。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当前体育课程教学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提出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对改革策略和实施效果的评估,为未来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2.探讨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方法;3.研究改革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改革效果;4.深入探讨教学改革的难点和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推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高职高专院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程作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革体育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还可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创新。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尝试的研究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朝霞(6),女,河南项城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学。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尝试的研究王朝霞(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摘要:为探讨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目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层次性和体质的差异性等实际情况,通过对体育课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实践“三个自主”的开放型体育课,对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构建终身体育体系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丰富多彩、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 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60(2008)0420145203Study on the Reform of P .E.Tea ch i n g i n H igher Voca t iona l C ollegesW ang Zhaoxia(Ba sic Depart m ent of Zhou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 l College 466001,China )Abstra ct:In o rde r t o ex p l ore t he charac teristics,laws and objec tives of hi gher vocati onal physi ca l educati on,based onstudents ‘interests and hobbies ,and co m bi ning the students ‘hie rarchi ca l and t he physique diffe rence etc.ac tua l sit uati on ,this arti c le carries on the ex p l ora ti on to the ne w ti m e P.E .teaching constructing li felong physi ca l cult ure syste m educati on 2a lmode l by inn ovating teaching idea,refor m ing educati onal model ,and p rac ticing “three independence ”open -ty pe p hysica l educa ti on.This is of adv antage t o dis play students ‘individuality and inn ovati on abilit y fully,and for m richly col o r 2ful,the positive initiati ve study a s pect .Key wor ds:teachingi dea;teaching refor m;teaching mode l ;P.E .teaching1 问题提出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大范围扩招,学生体质差别越来越大,体育教学不能还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而终身体育思想观念正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推动高职体育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①——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推动高职体育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①———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王伟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广西柳州545036)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在体育教学课堂上,体育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体育项目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更要在体育教学中,挖掘体育项目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精神内涵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元素,使学生在身体与精神、运动技能与思想品德高度融合,相互促进。
我们在体育课程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要从过去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向注重学生体育精神与思想品德的挖掘转换。
在“显性”的体育运动技能学习和展示中,把蕴含着的“隐性”体育精神也一并呈现,而且要逐渐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授课、讲解和组织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环节,成为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所遵循的原则,更是体育教师在课堂实践的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学校体育工作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以体育智、以体育心”,提升“立德树人”的工作水平,构建体育课程新模式,形成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特色的体育课程育人机制,增强学生体育课程服务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民族体育课程为例,通过分析、研判,进一步夯实育人的工作实效,从解决民族体育课程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思想教育结合、聚合、融合“三个合力不足”的问题入手,构建“三精三层三度”的模式,探索和实践民族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为其他课程提供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现状分析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成立之时就明确了“民族化、国际化”的办学宗旨,多年来,学院体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加强民族体育教学工作力度,把民族体育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和实践,现已开设有高抛绣球、背篓投绣球、武术等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同时,在第二课堂上实施了板鞋竞速、高脚马运动队的训练,组建有民族体育社团,多方位、多渠道、多举措开展民族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社团建设拓展育人的路径、阵地和呈现的效果。
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探索
因为 中国高职教育很晚才开始 ,同时设置的体育课程大多 数都是按 照本科院校的模式进行的 ,所以现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 目标 还尚不清 晰。虽然在高职教育里 ,体育教学属于其 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但是 中国 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 ,没有建立 明确 的教育理念 与 目标定位。最近几年 ,在教育改革的作用下 ,中国很多高职 院校 已经 对体育教学的体系整体 目标进行了调整 ,改变原有的一味重视标 准考核 的体育教学理念 ,开始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引导学 生形 成 良 好的兴趣与运动观念。但是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依然没形成科 学 的 教学 目标 ,没有充分结合高职教育观念 ,特别是没有有效结合 高职院校 中的能力本位教学思想。 2 .体育教学 尚未充分结合职业特性 在培养人才的 目标方面 ,本科 院校与 高职 院校 有着本质 上 的不同 , 所 以二者的体育培养 目标方 面也应该存 在着不 一样 的教 育重点 。但是 , 现在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 ,仅仅重视 传授体 育教学 的基 本技 能与知识 ,尚未充分结合职业特性 。很难 在学习专业中融人体育基 本知 识, 使 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灵 活运用 学过的知识 。 3 .缺少教学理论依 据 由于人们 长期局限于传统竞技 教学模 式 , 错误 的觉 得体育教学 就是 技术演示 学习 ,学生仅仅模 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就 可以 ,不必获得理论 指 导 。在此类 片面观念 的影响下 ,高职院校 的体育教 学只是一味 的重 视传 授技术 、技能知识 ,没有 进行 科学 的理 论知识 指导 。在进 行体 育教 学 时,学生 只是 一味的反复进行 简单 的模仿 ,缺乏科学 的理论指导 。因此 导致学生无法合 理领 悟其进行 的体 育活动 , 从而 降低学 生对体育锻炼 的 兴趣与积极性 。 4 .教 学过程 中存在 严重问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方法 以及教 学形式 都属 于教 学环 节 的主要 组成 部 分 。大部 分高职院校 的体育 教学依然 是类似 于本科类 院校采取 的教学 模 式 ,致使教学模 式比较 落后 ,没有 高职院校 的特色 ,因此高职 院校无 法 得 以顺利 发展 。在教 学方法 方面 ,高职院校 总是过分重 视教师地位 ,主 要采取教 师对 知识进行 灌输 的方式 ,忽略学 生的主体身 份。此类传统 的 教学方式 ,无法 充分 提高学 生学习能力 , 使其将理论知识 与实 际操作 相 脱离 。借 助硬性 的指标 对不 同学生进行统一考核 , 太多 的重视规律性 与 致性 ,导致学 生对 考核产 生厌恶 心理 , 进 而反感体育 运动 ,学 习积 极 性普遍较低 。在 体育教 学内容上 ,高职院校具有类似 的教学 内容 ,基 本 上都是一些传 统体育项 目,如田径 、排球 、足球等 ,不 仅无法紧跟 时代 潮 流,而且针对 性较 弱。由于高职 院校体 育教学 尚无 明确 的教学计 划 , 而且教材 比较 落后 ,因此无法 充分重 视防范一些职业疾病 的功能 以及 体 育运动 的作用 。 二 、在就 业导向的基础 上进行 高职 院校体 育改革 1 .改变基 于职业导向的体 育教 学 内容 高职 院校 的体育具 有显著 的职业定 向性质 的培养 目标 ,所 以在设 置 其体育教学 内容 的时候 ,必须格外重视培养学生 的职业 技能 。必须充 分 发挥体育课程开发学 生能力 与思想 的作用 。对高职 院校 的体育教学 内容 进行改革 ,必须 以学生 以后 的职业要求为 目 标 ,充分将体 育课程特点 与 就业需求结合起来 ,保证体育教学 内容具有职业特点 、实 践意义及多种 类型 。例如对 于旅 游 、策划 及 营销专 业 的学生 ,能够 主要 为其设 置街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探讨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探讨摘要随着这些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教学模式,在也不能适应如今的教学需求,因而它们对原来的课程和教学都做了一定的改革,体育也同样成为这次改革的对象。
因此,了解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需求的体育教学模式才是当务之急,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1.1 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意识不强由于高职院校都是由原先的中专或技术学校升级或合并而来,尽管在升级后,办学层次上来了,但是大部分学校在其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方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由于学校领导的体育意识不强,把更多经费投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并不够。
使得高职体育教学仍然处于中专或技术学校那种老的,教学大纲时代的观念。
从而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身体锻炼及其效果,忽视了当今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思想,致使体育教学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发挥其更大的效能。
1.2 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因而他们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工作,要承受来自机械的振荡、噪声干扰,要经得住特殊气味、冷热空气的侵袭。
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特定的职业身体素质。
而我们很多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和普通中学乃至于高校并无差别,完全脱离了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
1.3 体育教材编写不合理,缺乏针对性翻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不难发现与其它类型学校的教材并无太大差异,主要围绕的还是篮球、足球、健美操以及田径等内容,缺乏针对性,这些项目可以说并不能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服务。
首先,这些项目的开展需要特定的场地或器械,这对他们工作以后来说,不太容易实现。
对高职院校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进 人 2 世 纪 以来 , 国高 职教 育 事 业 得 到极 大 发 展 , 职 1 我 高 教 育教 学 质 量 在不 断 提 高 。 《 国 普 通高 等 学 校 体 育 课 程 教 学 全
有限 , 所开设的运动项 目内容 比较单一 , 给学生 自主选项 的机
会少 , 学 内 容 主 要停 留在 球 类 、 教 体操 、 术 、 武 田径 等 传 统 项 目
学职业性的特点 , 也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劳动 所需的体能和智力的需要 。因此 , 高职 院校 的体育教育如何 紧 密结合高职学生 的职业 特点 , 改革课程结构 、 教学 内容 、 教学形 式、 考核方法 , 以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劳动需要 , 是当前高职院校 体育课改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 院职业体育素质课程教学 的 我
推进高职院校体 育教 学的关 键是调整课程结构, 建立具有 职业特色 、 适应素质教育 的课程体 系。 教育部《 国普通高等学 全 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规定 , 普通 高等学校 的一 、 二年级必 须开设体育课程 ( 四个学期共 1 4 学时 )学院是普通高职院校 4 3 年制教学 , 依此体育课程开设第 12 3 、 、 学期 , 共计 1 8 0 学时 ,
指导纲要》 颁布并实施 以来 , 高等职业 院校对体育课教学开展 了一系列改革, 努力使体育课教学与社会体育 、 职业体育 、 竞技 体育接轨 , 并纳入终身体育、 生活体育的轨道 。学院根据《 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 程教学指导
纲要 》 教 育部 《 校 体 育工 作条 例 》 、 学 等文 件 精 神 , 体 育 教 学 改 把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害的 。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 的组成部分 , 属
于群众体 育 ,是为劳动者 和专 门人 才打好身体 健康 的物 质基础 ,使他们在 各 自的生 活和工作 岗位上能 够愉快地生活 、 神饱满地工 作 , 精 这是 学校体育教 学的任务 ,也是 学校体育 课程改革 必须遵循的原则 。 由此可 见,在 进行高职 院校体育 课程教学 改革 在过程 中 , 时刻 以“ 要 健康第 一 ” 这一 原则 为指导思想 , 并努力完成相应 的教学 目标 , 通过 体育教育增 强学生体质 , 善体格 ; 完 掌握 体育与 卫 生 保健 的知识 、 术 、 能 , 进学 生身 心全 技 技 促 面和谐发展 ; 培养学生 自学 、 自练的 良好 习惯和 能力 , 促进个 性发展 , 为终身 体育打下坚 实地基
的需要 。
根据 纲要 的指 导思 想 和高职 教育 的特点 ,
高职 院校健身 , 重 以培养学生 的终身体育 意识和
目标 ; 还有 , 在确立 教学 目标时 缺乏前 瞻性 , 对
合性 的原 则 , 使过程考核 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 学生 白评 、 教师对学 生评价 、 教师对小 组评价 、 小组 问互评 相结合 ; 采用 笔试 、 口试 、 作 、 辩等 方法 操 答 伞面 、 客观 、 真实 的评价 每一名学生 。这样 的评价形式 可以促进学生 不仅 对 自己组 的T 作任务能够按 任务单完成 ,同时利用工作 之余 对其他 组的
关键 词 : 高职院校 ; 育; 学改革 ; 身体 育 体 教 终 ■
高等 职业 教育作为 高等教育发 展 中的一 个
类 型 , 负 着 培 养 面 向 生 产 、 设 、 务 和 管 理 肩 建 服
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优化路径
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优化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优化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置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应当紧密贴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
可以在课程设置上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比如增设健美操、游泳、羽毛球、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与实际职业能力相关的体育项目,比如体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还可以将体育与职业技能相结合,设立一些特色课程,比如体育舞蹈、体育按摩等,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应当倡导“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化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
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体育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体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还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比赛、集体活动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以职业导向作为改革方向
、
我 国 高 职 教 育 起 步 较 晚 ,但 其 在 高 等 教 育 巾具 有 重 要 地 位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与 社 会 对 人 才 的 需 求 的 专 业 性 是 相 互 吻 合 的 。学 生 专 业 性 质 的 差 异 形 成 了 对 学 生 体 能 、 技能, 甚 至 性 别 的不同要求 , 与 普 通 高 校 的体 育 教 学 不 同 . 高 职 院 校 体 育 教 学 要 结 合 自身 特 点 做 出 相 应 改 革 , 从 而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 为 社 会 培 养 更 多 的 人 才 。 以职 业 导 向 为教 学 目标 对 高 职 体 育 教 育 的课 程 提 m了 新 的 要 求 ,高 职 院校 体 育 课 程 的 现状 及 问 题 主 要 有 以下 几 方 面 1 . 体 育教 学 思 想 相 对 滞 后 。受 传 统体 育 教 育 思 想 和 观 念 的影 响 , 目前 高 职 院 校 的体 育 教 学 仍 然 采 用 “ 以教师 为巾心 . 以 课堂 为 巾 心 , 以教材为 巾心” 的传统教学模 式 , 片 面 强 调 传 授体育知识 、 体育技能 、 增 强 体 质 的 重要 性 。 这 种 教 学 模 式 忽
关 键 词 :职 业 导 向 高职 院校 体 育 课 程 对 策研 究
高 职 院校 课程 建 设 , 应该 突 出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力 , 始 终 以 培 养 应 用 型 专 门人 才 为根 本 任 务 。体 育 课 程 作 为 学 校 _ T 作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不 能 脱 离 职 业 教 育 的 总体 培 养 目标 和 学 生 未 来 岗位 的实 践 性 和 实 用 性 。 职 业 导 向就 是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以能力为本位 , 以 国 家 职 业 技 能 鉴 定 标 准 为依 据 , 以 职 业 活 动 的 学 习 领 域 为 内容 . 运 用 行 为 引 导 的 教 学 方 法 组 织 教 学 ,培 养 具 有 综 合 职 业 素 质 的 技 能型人 才 。 其实 质就是 让学生在 教学过 程 中参与学 习 、 体 验 学习 、 最终 学会学 习 , 存 提 高 学 习 能 力 的 同 时 提 高 综 合 职 业 素质。 当今 社会 的 发 展依 靠 人 才 ,而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院 校 正 是 国 家 为 了 满 足 高 等技 术应 用人 才 的 需 要 而设 置 的 。 伴 随 着 社 会 的发展 , 各 行 业 选 择 人 才 的标 准 逐 步 提 高 . 这对高职教育提 出 了 新 的 要求 。 选 择 人 才标 准 的提 高 , 对 高 职 院校 来 说 是 把 双 刃 剑 ,一方 面能 加 速 促 进 高 职 院 校 的 改 革 以适 应 社 会 发 展 对 人 才 的 需 要 ,另 一 方 面 由于 人 才 的 培 养 需 要 较 长 的 时 间 和灵 活 的培养方法 。 所 以高 职 教 育 改 革 面 临很 大 的 困难 高职 院 校 体 育 课 程 的 现 状 及 问题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习 、 解 和 消 化 。 当前 有相 当 多 的高 校 体 育 教 师 只 顾 埋 头 教 学 . 理
观 念 较 陈 旧 . 教 学 改 革 的重 要 性 、 要 性 认 识 不 足 . 想 上 习 对 必 思 惯 于 原有 的模 式 。 硬 灌 输 、 生 机械 学 练 知 识 技 能 的传 统 教 学 观 念 和 教 学模 式 根 深 蒂 固 , 成 了 一 种难 以扭 转 的 巨大 惯 性 。 教 学 形 在 思 想 、 学 方 式 转 变 的 处 理 上都 显得 比较 困惑 . 教 显得 自身 知 识 技
|j
司振 艳
( 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基础部 河 河南 平 顶 山 470 ) 6 0 0
摘 要 : 育教 学改 革 要 树 立 “ 康 第 一 ” 体 健 的指 导 思 想 , 学 生 健 康 发展 为 中心 ,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以 激 重视 学 生 主体 地 位 。 通 普
1 淡 化 运 动 技 能 , 自主 变 成 “ . 3 把 放羊 ”
一
些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一 度 忽 视 运 动 技 能 的 教 学 .片 面 强
调 学 生 的 主体 性 , 切 围着 学生 的兴 趣 转 , 为 让学 生 体 验运 动 一 认 乐 趣 ,只要 学 生 玩 得 痛 快 ,获 得愉 快 和 成 功 的 体 验 就 可 以 了, 不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2 1 7 (0 99 0 7 — 2 1 7 — 5 8 2 0 )— 0 5 0
建 立 学 生 选 课 制是 适 应 高 校体 育课 程 新 ~ 轮 课 改 需 要 的举
11 育 参 与 意 识 弱 化 .体 许 多 学 生参 与 体 育 的 目的只 是 玩 玩 而 已 ,造 成 说 起 来 体 育 的 重 要 , 做 起 来 又 可 做 可 不做 。 与 意 识 的弱 化 一 直 左 右 着 对 但 参 高 效 体 育 偏见 的思 维 模 式 , 高效 体 育 发 展 艰 难 的 因素 之 一 。 是
高职院校体育“三结合”教育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4注重文化 的差异 比较 , . 强调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英语 文化和汉语文化有共 同之处 ,但在含义和应 用上
生学 习和运用英 语的渠道 , 让学生立 体 、 象 、 动地 了解 形 生
英 、 等国家 的地理概况 、 活习惯 、 美 生 社交礼仪 、 宗教 信仰 、
存在很大差异 , 因此教师在进行语篇分析 的同时, 还应 指导
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 学。
和体育 比赛 , 帮助学 生合理 宣泄不 良情绪 , 消除 紧张 心理 ,
文章和段落 ; 等等。 这种实际交际不仅能激发学生学 习语言 和文化的兴 趣 , 能极 大地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强学 还 增 生的求知欲望 。 另外 , 师还可 以鼓励 学生 与外教联 系 , 教 与 有英语文化背景 的人交谈 ,从而学会处理在跨文化交际 中
系成为正 面的 、 积极 的体 系 , 英语成 为显 性 的 、 使 易于感受 和理解的知识 , 从而产生正向迁移 。 教 师在制定教学 目标时 , 了明确教学点和语言点 , 除 还
要 明确能够渗透的文化知识点 ,并对 这些 文化知识点加 以
介绍和解释说明 。文化知识点的选择 主要 围绕 影响语义和 语用 的各种文化因素进行 ,其中包括影响语 言意义的文化
『 韩红. 4 1 全球化语 境 下外语 教 学中的跨 文化 意识m 外语 学 . 刊, 0 ,) 2 2f_ 0 1
与语言功能项 目的呈现 和操 练同步进 行 , 二者相互交融 、 有
教学 艺术
高职院校体育“ 三结合 ” 教育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左 明 星
( 津工程技师学 院, 天 天津 摘
305 ) 0 2 0
要: 为应对 国际金 融危机给 高职 院校毕 业生带来的就业难 问题 , 高职 院校体 育教 育教 学应与就业 心理健 康教 育和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在体育教学方面也会面临一些独特的问题。
本文将会谈谈我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首先,由于高职院校是面向职业方向的办学机构,因此在体育教学方面要特别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这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做到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很多专业,像体育、舞蹈等需要将一些体育理论与之搭配,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还有一些专业像工程施工、机械制造等则需要强调体育技能的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是基础,而实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其次,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还需要注重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因为它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顺利地从学生阶段过渡到社会工作中。
近年来,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也需要考虑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
一方面是根据社会对于体育教育,并且将身体素质导向价值观传递,另一方面是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就业方向来调整课程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
此外,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一种,但毕竟学生在大学的阶段还是需要接受相对充分的教育。
爱好体育的学生不一定要从事体育工作,而是需要一个较为开阔的视野,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课程、活动等形式进行拓宽,推动全体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还可以培养其自信心、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
总结一下,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根据不同职业方向的要求灵活调整课程内容,考虑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并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通过开设课程、活动等形式拓宽学生视野。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使学生在学院获得包括知识、技能、素质等全方位的培养,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探索
高 等职 业 技 术 教 育 是 集 职 业 技 能 、 想 品质 、 体 素 质 思 身 等 为 一 体 的德 智 体 全 面 发 展 的 教 育 , 的 教 学 目的 , 为 社 它 是
会 培 养 实 用型 技 术 人 才 , 毕 业 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 如 今 庞 大 而 艰 难 的 高 校 其
的 自身 规律 , 面 向 全 体 学 生 开 设 多 种 类 型 的 体 育 课 程 , 应 可 以打 破 原有 的系 别 、 级 建制 , 新 组 合 上 课 , 班 重 以满 足 不 同层 次 、 同兴 趣 的学 生 的 要 求 。并 把 学 校 的运 动 队训 练 纳 入 到 不 体 育 课 程 之 中 , 实 行 “ 项 体 育 课 ” 专 项 体 育 课 教 学 体 即 专 。 系, 有助 于 调 动 学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利 于 完 成 “ 功 体 育 ” 有 成
第 8卷
第 5期
漯 河 职 业 技 术学 院学报
J u na fLu h c to a c noo y Col g o r lo o e Vo a in lTe h l g le e
V0 . NO 5 18 . Se . 0 p 2 09
20 0 9年 9月
高职 院校体 育教 学 改革方 向探 索
就业 市 场 占有 重 要 的 一 席 之 地 。体 育 教 育 作 为 学 校 教 育 的
一
部 分 , 高 等职 业 技 术 教育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如 果 沿 用 原 在
来 的体 育 教 学 模 式 , 必 不 能 满 足 不 同 专 业 学 生 的 就 业 需 势
赋 予学 校 体 育 的任 务 ; 助 于 培 养 学 生 “ 身 体 育 ” 意 识 ; 有 终 的 对 一所 学 校 整体 的竞 技运 动 水 平 的 提 高 有 很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 根据 《 要 》 指 导原 则 , 合 当前 的 国 情 和高 职 院 校 的 实 际 纲 的 结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研究
三、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设想 高职体育教学指 导思想是体育教学活动 的根本方向和 目 。 标 教学思想
的确立应与学校教 育发展方 向和社会 的需求相 一致。随着现代社会 的发 展, 我们要立足现 实、 向社会 、 面 更新观念。高职 体育 教学将确立 以全面育 人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终身体 育是现代体育 的一种思潮 , 以它为指导 是深化高职体育 改革 , 是高职体育科学化 、 社会化 、 生活化 的有效途径 因 此, 终身体育必将成 为我 国高职院校体育 教学 的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和现代化 大生产 的不断发展 , 人们 的物质生活和 文化生活将 日益 改善、 劳动时间缩短 、 余暇时 间增多 , 体育将逐渐成为人们 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内容 。高职体育教学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点 。在体 育教学 中以终身体育为指导 , 重增 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 注 培养 学生终 身从 事体育锻炼的兴趣、 态度 、 爱好和 习惯, 以及 自学 自锻 的多种 能力 , 能为 就 终 身体 育打 下 牢 涸 的基 础 。
的意 识 , 断 促 进 个 体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时 , 养 良好 的体 育 道 德 , 过 运 不 同 培 通 动表现 自我, 发展社 交能力, 促进对 能力各异 的学生的理解 , 培养竞 争精 神, 强调培养学生互助友爱意识以及 团体学习精神 。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及实践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及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终身体育教育已被认为是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备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和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也需要将终身体育教育理念融入到体育教育中去。
终身体育教育是指在个体的一生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和加强身体健康、体育保健、自我锻炼、竞技技术、运动创造和运动审美等方面的素养,终身不断地进行身体活动。
终身体育教育需要强调的是普及性、科学性、个性化和社会性。
一、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应该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竞技水平,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方式。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设计出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既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多元的体育项目体育项目应该多元化,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体育素养,不仅限制在传统的球类运动,也可以涵盖一些户外运动、舞蹈和瑜伽等项目。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体育创新课程,鼓励学生通过科技手段开发新型运动项目,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健康教育与运动保健在体育教育中,除了在学生运动技术、竞技水平、体质等方面进行培养,也应该倡导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育学生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沉迷于电视、网络和游戏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隐患。
四、志愿者服务高职院校可以培养一批体育志愿者,他们是身体健康的、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学生,可以为大学校园内及周边小区、企业提供有偿的体育健身服务,同时也是一种体育文化的传播,这样的举措也能够增加社会的参与度,推广体育运动,推动终身体育教育的普及。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必须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让学生懂得体育知识、培养体育兴趣、养成健康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永远保持过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自己和家庭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及实践的探索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
而体育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特点的分析,明晰了体育教学目标,并对实现目标提出了遵循三个特点,四项实践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育教育;体质;职业生涯
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中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有特定的教学培养目标,有特定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践途径。
1 高职院校体育的教学培养目标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通过进行健身(体育)理论等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保护和促进身体发展,保证身体锻炼的教学时间,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积极自我锻炼、学会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在保证具有健康身心完成高职教育学习的前提下,为将来终生健康,延续职业生涯添砖加瓦,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和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此为指导,明晰高职体育教学培养目标可包含以下几层涵义:
1.1 培养具有育健康身心的人
身心的健康、体质的强壮是每个高职学生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保证。
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一线的生产、服务、管理岗位的特殊职业人才。
时代发展的特征也给各项社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高强度脑力劳动的心力消耗等职业活动对个人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
因此,身体素质、体育素质必然会成为检验能否胜任工作和评价员工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促进身心持续健康和延长职业生涯是现代体育教学和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预备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职学生必须树立终身体育、终身健康的思想,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既可以提高未来工作和生活质量,又可以延长职业生涯,还可以对我国全民健身及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所以高职体育
教育首先要把“育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这一目标放在首位。
1.2 培养具有一般担任社会体育工作能力的人
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高职生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企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凝聚企业精神,发扬企业风尚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对于促进提高工作效率产生积极作用。
因此将高职体育定位于培养能从事社会体育的人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高职体育的特点是要紧扣职业培养目标,从“职”字着眼,有计划的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掌握组织策划体育活动开展的能力,增强体质,为将来投身于基层工作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从“职”字着眼,还要求通过对学生的职前培训,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了解体育在人的生活、企业文化及企业生产、服务建设中的作用,从而增强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3 培养具有优良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竞争意识的人
体育的特点之一是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旦扩大到世界舞台或生活中,就体现了其特有的普及性和生活的现实性,会对人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反响。
运动场上的合理竞争,能培养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参与社会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体育可以通过自身学科特点、环境和优势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在体育的队列教学中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法规意识;在参与锻炼过程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品格;在运动竞赛中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等。
2 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应遵循体育教学的“三个特点”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实现培养目标,须遵循诸多原则,如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等原则,此外,在体育教学中还必须高度重视把握体育教学的“三个特点”。
2.1 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态性
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动态性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的育人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即身体练习,在直接参与的动态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思想。
这种直接参与的动态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书育人的根本特点之一。
体育的教书育人,是让学生在动态中亲身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的目的。
如跑步可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艺术体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教学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作用各有所长。
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特点,通过直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意识、动机、注意等方面进行导向和熏陶,寓育人于体育教学活动中。
2.2 高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高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是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不同。
其特点在于:高职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服务性特点。
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立足于“职”字,要根据各职业岗位类型的要求,强调有针对性的选用体育教学内容;强调突出职业需要的实用性、针对性、终身性原则;强调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这要求高职体育教师要充分把握高职体育教学的育体功能,把握高职体育与未来基层企业工作中的特殊功能,通过体育教育,将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精神、品质、身体素质转化为自身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合格人才。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充分适应基层岗位工作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才能提高学生未来的生活质量、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甚至有利影响学生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发展等。
2.3 高职体育教学的示范性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示范性是指体育教学的教师在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同时,还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以坚定的教育信念、科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坚持锻炼身体,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学会锻炼身体技巧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体育场地、体育文化环境、开展体育活动的风气以及教师以身作则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作用,这种作用甚至超过了体育理论知识及强制的指导,因为具体形象而又富有情感的人物、事物往往比相对抽象、严肃的理论更能打动学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