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对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影响的相关研究
《2024年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篇一一、引言分离焦虑是幼儿在进入新的环境,尤其是幼儿园时常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新入园的分离焦虑问题尤为突出,它不仅影响幼儿自身的情绪状态,也对家长的送园情绪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 生理因素: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家庭的依赖性强,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会产生不适应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哭闹。
2. 心理因素:对幼儿园的不熟悉和陌生感、对父母的依恋心理以及对新环境的恐惧等都是导致分离焦虑的重要因素。
3. 家庭因素: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加重其分离焦虑。
此外,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的态度等也会影响孩子的适应能力。
三、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1. 家长方面的策略(1)做好准备工作: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了解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师资力量等,以便让孩子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2)积极沟通:家长应与孩子、老师保持积极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
(3)缓解自身焦虑:家长应调整好自身情绪,避免将自己的焦虑情绪带给孩子,影响其心理状态。
2. 幼儿园方面的策略(1)创设温馨环境:幼儿园应营造温馨、舒适的环不仅使孩子们产生归属感,还助于他们放松心情,缓解分离焦虑。
(2)开展适应性活动:在孩子入园初期,组织一些适应性的活动,如亲子活动、游戏等,帮助孩子们熟悉新环境和新伙伴。
(3)提供专业师资: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提供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幼儿园小班为例,通过实施上述应对策略,观察孩子们的适应情况。
实践表明,通过家长的积极沟通和幼儿园的适应性活动,孩子们的分离焦虑得到了有效缓解。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摘要: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环境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
然而,很多小班幼儿在新入园时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给他们和家长带来了困惑和困扰。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表现以及应对措施,为教师、家长和幼儿园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幼儿入园是他们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他们离开了家庭环境,进入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然而,新入园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挑战性的,他们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表现。
分离焦虑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和家长应对新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班幼儿新入园时的分离焦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原因、表现以及应对措施,帮助教师、家长和幼儿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幼儿新入园时的焦虑情况,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第二章分离焦虑的定义和特点2.1 分离焦虑的定义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离开父母或熟悉的照顾者时出现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这种焦虑通常在幼儿三岁左右开始出现,常常在新入园时出现或加重。
2.2 分离焦虑的特点分离焦虑常常伴随着幼儿对于离开父母或熟悉照顾者的恐惧和担心。
幼儿可能出现哭闹、紧贴父母、拒绝与陌生人交流等表现。
这种焦虑情绪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通常在幼儿逐渐适应新环境后会逐渐消失。
第三章分离焦虑的原因3.1 人际依恋幼儿的人际依恋关系对于他们离开父母时的焦虑情绪有重要影响。
如果幼儿与父母的依恋关系较为牢固,他们会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并减轻分离焦虑。
3.2 家庭环境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对于他们的分离焦虑情绪也有一定影响。
如果幼儿在家庭中过度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意识,他们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
第四章分离焦虑的表现4.1 生理表现分离焦虑常常伴随生理上的一些表现,如哭闹、失眠、食欲改变等。
4.2 情绪表现分离焦虑还伴随幼儿的情绪表现,如恐惧、担心、焦虑等。
《2024年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接触幼儿园教育。
然而,新入园的幼儿常常会表现出分离焦虑的情况,这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表现及应对策略。
二、研究背景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时产生的恐惧、不安等情绪反应。
在小班幼儿新入园时,由于环境的改变和亲人的离去,幼儿常常会出现哭闹、拒绝上学等现象。
这一问题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三、分离焦虑的原因1. 环境改变:新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缺乏安全感。
2. 亲人依恋:幼儿对亲人的依赖性较强,离开亲人会产生不安感。
3. 适应困难:部分幼儿由于性格、经验等原因,难以适应新环境。
4. 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也会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
四、分离焦虑的表现1. 哭闹:表现为大声哭泣、挣扎等。
2. 拒绝上学:表现出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
3. 情绪低落:表现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等症状。
4. 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破坏行为等。
五、应对策略1. 家长方面:(1) 提前准备:家长可在幼儿入园前,带其参观幼儿园,熟悉环境。
(2) 积极沟通:家长应与幼儿、教师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3) 鼓励支持:家长应鼓励幼儿面对新环境,给予其支持和关爱。
2. 教师方面:(1) 建立信任:教师需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其安全感和信任感。
(2) 引导适应: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幼儿适应新环境。
(3)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经验等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3. 幼儿园方面:(1) 提供舒适环境:幼儿园应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幼儿的恐惧感。
(2) 开展心理辅导:幼儿园可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
(3) 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园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引言在幼儿园的新生入园过程中,许多幼儿会表现出分离焦虑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由于幼儿从家庭环境转移到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与父母、亲人分离带来的不适感觉所导致的。
本文通过详细研究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表现、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方面,旨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相关参考和帮助。
一、分离焦虑原因1. 生理原因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新环境的不熟悉程度较高。
此外,他们可能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无法适应父母离去的情况,从而产生分离焦虑。
2.心理原因小班幼儿通常具有强烈的亲子依恋关系。
因此,从父母身边分离可能引发幼儿的情感困扰以及不安全感,进而导致分离焦虑的产生。
二、分离焦虑的表现1. 情绪表现幼儿在分离焦虑期间可能会出现情绪激动、哭闹、心情低落、易激动等情绪反应。
他们可能会拒绝参与集体活动,表现出情绪低落、哭泣、失眠等。
2. 生理表现身体方面,幼儿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睡眠不稳定、晕车以及疾病的发作等生理反应。
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这些生理反应是他们无法有效应对分离的结果。
三、分离焦虑的影响1. 学习影响分离焦虑对小班幼儿正常学习的进行产生了积极的干扰。
焦虑情绪会使幼儿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这可能导致幼儿的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2. 社交影响分离焦虑还可能对幼儿与同伴建立友谊和参与集体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焦虑情绪会导致幼儿退缩,害怕与周围同伴交流。
这使得幼儿在新环境中难以顺利建立社交网络。
四、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1. 家长的参与与支持家长在幼儿新入园过程中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幼儿分离焦虑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幼儿园,认识幼儿园的老师和其他孩子。
此外,父母需要关心和支持幼儿,鼓励他们逐渐独立,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2.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新入园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亲切的语言、细心的照顾和友好的行为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并适应新环境。
《2024年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进入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
然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新入园时常常会面临分离焦虑的问题。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后,因不安全感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本文旨在探讨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该现象有助于深入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同时,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情绪变化,提高亲子关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实地观察,记录幼儿在入园初期的行为表现;通过与家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四、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现状及原因1. 现状:小班幼儿新入园时,常常表现出哭闹、不愿意与家长分离、拒绝参加活动等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2. 原因: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环境变化使得幼儿面临新的挑战,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
其次,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差异,使幼儿在适应过程中感到困惑。
此外,幼儿的个性特点、过去的经历以及家长的教养方式等因素也会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
五、应对策略1. 幼儿园方面:(1)提供温馨的入园环境:幼儿园应在入园初期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减少幼儿的紧张感。
(2)开展亲子活动: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幼儿与教师、同伴之间的感情,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3)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合理安排幼儿的活动,从简单的游戏开始,逐步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4)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表现,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帮助幼儿顺利过渡。
师幼互动对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影响的相关研究
2020年16期New Generation师幼互动对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影响的相关研究魏彩娟(通渭县第三铺幼儿园甘肃定西743325)摘要:入园焦虑是很多小班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初期时会出现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主要是因为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中以及与其亲密抚养者长时间分离所导致的。
幼儿的入园焦虑虽然很普遍,但是却十分值得家长和园方引起注意,因为入园焦虑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则可能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发育及智力水平的成长等。
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入园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结合师幼互动对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从师幼互动角度提出了降低幼儿入园焦虑的相关策略,为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降低幼儿入园焦虑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幼儿;分离焦虑;师幼互动小班幼儿在刚开始进入幼儿园进行集体生活的时候,都会出现十分明显的分离焦虑,如果不对分离焦虑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活动,则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发育,甚至可能会对其性格及人格特征产生影响。
因此,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十分值得被重视。
一、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概念及其表现(一)分离焦虑概念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是焦虑的一种,通常出现在与父母分离或与所爱和依赖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
[1]小班幼儿在入园后普遍会出现哭泣,拒绝接触等行为,这就是幼儿在分离焦虑影响下的典型行为。
如果教师不进行适当的干预,则会造成一些孩子因为分离焦虑而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或者心理问题,影响幼儿当下或者未来的生活状态或者心理发育。
(二)幼儿分离焦虑的危害1.引发幼儿身体疾病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除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外,还会对其生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幼儿产生会因焦虑产生失眠、饮食不振或者腹泻感冒等。
2.阻碍幼儿智力发展有分离焦虑的幼儿会在日常活动、学习活动、互动交流活动中表现出萎靡不振、兴致缺失等状态,这些状态会降低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及社交活动的效果,既不利于幼儿的大脑的发育,也不利培养幼儿自主认知的能力,从而影响其智力水平。
《2024年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幼儿园教育中,小班幼儿新入园时常常会出现分离焦虑现象,这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也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表现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时产生的焦虑、不安、恐惧等情绪反应。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新入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因此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表现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2. 描述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3. 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分离焦虑的定义、原因、表现及应对策略进行梳理和总结;2. 选择几所幼儿园,对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3. 分析观察数据,总结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和原因;4. 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结合文献资料和实际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五、研究结果1.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1)环境变化:新环境的不熟悉、新规则的不适应等;(2)人际变化:离开亲人、朋友,与新同伴的交往不适应等;(3)情感需求:需要寻求新的情感寄托和安全感。
2.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1)哭闹、不安、情绪低落等情绪反应;(2)拒绝参与活动、拒绝与教师交流等行为反应;(3)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生理反应。
3. 有效的应对策略:(1)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关心、爱护、陪伴等方式,让幼儿感到温暖和安全;(2)开展适应性的活动:通过游戏、音乐、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3)家园共育: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共同参与教育过程。
幼儿园分离焦虑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
然而,许多幼儿在入园后会出现分离焦虑现象,表现为哭闹、不安、情绪低落等。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度过分离焦虑期,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我园开展了本次分离焦虑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分离焦虑的认识,掌握分离焦虑的成因及表现。
2. 学习有效的分离焦虑应对策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促进家园共育,共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4. 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四、活动地点幼儿园会议室五、活动对象幼儿园全体教师六、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分享分离焦虑相关知识3. 分组讨论:分离焦虑应对策略4. 优秀案例分享5. 总结与反思七、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园长在活动中致辞,强调分离焦虑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教师应如何关注和解决分离焦虑问题。
2. 分享分离焦虑相关知识邀请心理专家为教师们讲解分离焦虑的定义、成因、表现及危害,使教师对分离焦虑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分组讨论:分离焦虑应对策略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分离焦虑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讨论内容包括:(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温暖;(2)如何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使其适应幼儿园环境;(3)如何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4)如何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4. 优秀案例分享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应对分离焦虑方面的成功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5. 总结与反思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分离焦虑问题的严重性,要求教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切实解决分离焦虑问题。
八、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分离焦虑的认识得到提高,掌握分离焦虑的成因及表现。
2. 教师掌握有效的分离焦虑应对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幼儿园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幼儿心理健康得到关注。
4. 家园共育意识得到加强,共同关注幼儿成长。
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观察研究
对策建议
3、开展适宜的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各种适宜的活动,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 的生活和交到新朋友,让他们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对策建议
4、教师方面: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 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 孩子在园中的表现。
五、结果分析:家庭因素与同龄人差异为主因
通过对问卷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主 要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和与同龄人的差异。家庭因素包括家长的教育方式、幼儿的 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与同龄人的差异则包括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社交技能、 生活经验等。
六、对策建议:多维度缓解新入 园分离焦虑
二、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 缓解策略
二、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缓解策略
面对新入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合作,采取有效的缓 解策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减轻焦虑情绪。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二、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缓解策略
1、提前熟悉环境:在入园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观幼儿园,让孩子了解新 环境,减少陌生感。
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观 察研究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目录
02 背景介绍 04 结果分析
05 对策建议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结论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给予了高 度。然而,对于新入园小班的幼儿来说,分离焦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 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伴,往往会感到紧 张、不安和恐惧
对策建议
对策建议
针对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家长方面: 1、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家长应该了解幼儿入园后的变化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缓解自身的焦虑情绪。
《2024年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篇一一、引言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是每个幼儿园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它主要发生在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因环境、人群和制度的改变导致的一种情感困扰和心理不适应,表现出诸如哭闹、拒食、逃跑等情绪化行为。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影响及解决策略。
二、分离焦虑的成因1. 环境变化:小班幼儿从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会产生一种不安和恐惧感。
2. 情感依恋:幼儿对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依恋情感,在离开家庭成员后,无法及时适应新的情感关系。
3. 适应能力:部分幼儿由于年龄、性格等因素,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分离焦虑。
三、分离焦虑的表现小班幼儿新入园时,常见的分离焦虑表现为:哭闹不止、拒绝参与活动、逃避上幼儿园、拒绝进食等。
这些行为都是幼儿情感和心理不适应的表现。
四、影响分析1. 对幼儿的影响:分离焦虑可能导致幼儿出现心理压力,影响其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发展。
2. 对家庭的影响:家长因孩子的哭闹和不愿上学而产生焦虑和压力。
3. 对幼儿园的影响:分离焦虑可能影响幼儿园的教学秩序和整体教育质量。
五、解决策略1. 家长方面:家长应提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准备,通过讲述幼儿园的趣事、展示幼儿园的照片等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的生活。
同时,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 幼儿园方面:幼儿园应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被接纳和关爱。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与同伴和老师的情感联系。
此外,幼儿园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彼此的感情。
3. 心理辅导:对于出现严重分离焦虑的幼儿,可以请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六、案例分析以某幼儿园小班为例,该班级在新生入园时,大部分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
通过采取上述解决策略,如提前与家长沟通、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开展亲子活动等,该班级的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分离焦虑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幼儿园小班分离焦虑教研(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
然而,许多小班幼儿在入园初期会出现分离焦虑现象,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我们开展了小班分离焦虑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原因;2. 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3. 提高教师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识别和干预能力;4.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教研内容1.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原因(1)分离焦虑的表现:哭闹、拒绝入园、依赖教师、害怕孤独等。
(2)分离焦虑的原因:幼儿年龄特点、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幼儿园环境等。
2. 有效的应对策略(1)心理疏导:教师应耐心倾听幼儿的诉说,给予关爱和安慰,帮助幼儿缓解焦虑情绪。
(2)环境适应: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幼儿园环境,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3)情感支持:加强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共同关注幼儿成长。
(4)行为训练: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3. 教师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识别和干预能力(1)观察幼儿在园表现,及时发现分离焦虑现象;(2)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家庭背景和亲子关系;(3)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4)关注幼儿情绪变化,调整教育策略。
4. 家园合作(1)建立家园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2)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增进亲子感情;(3)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应对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4)共同关注幼儿成长,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教研方法1. 集体讨论:教师围绕教研主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共同探讨应对策略。
2. 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应对案例,学习借鉴经验。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分离焦虑案例,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4. 互动交流: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应对幼儿分离焦虑的能力。
关于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
关于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已经成为许多家庭选择的教育机构。
新入园幼儿在刚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
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在与主要照顾者分离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担心、恐惧等。
这种焦虑感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情绪、行为和学习。
分离焦虑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值得引起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视。
了解分离焦虑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对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和影响因素,以及家庭与幼儿园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孩子们踏入幼儿园的阶段经常会出现。
这种焦虑不仅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研究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对于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个阶段,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深入了解幼儿的焦虑表现、家庭与幼儿园应对焦虑的策略以及幼儿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一阶段,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分离焦虑也能够提高家长和教育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对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2. 正文2.1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表现在情绪上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孩子可能会哭闹、拒绝离开家人、出现身体不适等行为。
在行为上表现为幼儿对于熟悉人物或环境的依赖性增强,拒绝与其他幼儿互动,难以适应新的园所生活,可能会表现出行为异常,如摔东西、躲避幼儿园等。
在学习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
幼儿园小班分离焦虑教研(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幼儿园小班阶段,许多幼儿会出现分离焦虑现象,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我们开展了小班分离焦虑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班分离焦虑的认识,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2. 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
3. 增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教研内容1. 小班分离焦虑的定义及表现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与亲人、老师或其他亲近的人分离时,产生的一种焦虑情绪。
小班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不愿离开亲人、拒绝参与集体活动等。
2. 小班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1)生理因素: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
(2)心理因素:幼儿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发展不成熟,对分离缺乏应对能力。
(3)家庭因素:家长过度依赖、溺爱,使幼儿产生依赖心理;家庭氛围紧张,使幼儿缺乏安全感。
(4)幼儿园因素:教师与幼儿沟通不足,导致幼儿对幼儿园环境产生陌生感;幼儿园环境布置不适宜,使幼儿感到不适。
3. 小班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1)教师方面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关爱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②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③针对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④加强家园沟通,了解幼儿家庭情况,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2)家长方面①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②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③了解幼儿园教育理念,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
④在幼儿入园前,做好入园准备,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
4. 小班分离焦虑的预防措施(1)在入园前,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减少陌生感。
(2)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3)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幼儿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小班入园焦虑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
然而,许多小班幼儿在入园初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给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带来了挑战。
为了有效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我们特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入园焦虑的认识,了解入园焦虑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2. 探索有效的干预策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
三、活动时间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上午9:00-12:00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五、参与人员幼儿园全体小班教师、园长、保教主任六、活动流程(一)开场致辞(9:00-9:10)1. 幼儿园园长致辞,介绍活动背景及意义。
2. 保教主任简要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主题讲座(9:10-10:00)1. 邀请学前教育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内容围绕“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干预策略”展开。
2. 专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分组讨论(10:00-10:50)1. 将全体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观察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 如何与家长沟通,共同应对幼儿入园焦虑?- 如何在幼儿园环境中营造温馨的氛围,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 如何开展家园共育,缓解幼儿入园焦虑?2.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经验分享(10:50-11:30)1. 邀请几位在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2. 分享内容包括:- 在园内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 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 如何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幼儿缓解焦虑情绪。
(五)总结与反思(11:30-12:00)1. 保教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教师应关注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小班分离焦虑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情感发展。
小班幼儿正处于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关键时期,分离焦虑是小班幼儿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特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分离焦虑的认识,了解分离焦虑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2. 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
三、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五、参与人员幼儿园全体小班教师六、活动流程(一)活动导入(15分钟)1. 由教研组长简要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播放一段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视频,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幼儿在分离时的情绪反应。
(二)主题讲座(30分钟)1. 邀请心理学专家或幼儿园心理教师进行主题讲座,内容如下:- 分离焦虑的定义、成因及表现。
- 分离焦虑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 应对分离焦虑的策略与方法。
(三)分组讨论(60分钟)1. 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 讨论话题:- 小组内分享本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情况及应对措施。
- 分析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
- 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四)经验分享(30分钟)1. 各小组代表进行经验分享,介绍本组在应对分离焦虑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
2. 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和讨论,共同完善应对策略。
(五)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分离焦虑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
2. 教师们进行自我反思,分享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七、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分离焦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应对分离焦虑的能力。
2. 幼儿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应对分离焦虑的策略,有助于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分析研究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分析研究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社会化教育,而在幼儿园生活中,分离焦虑成为了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在小班幼儿中尤为常见。
本文将从分离焦虑的定义、症状和影响因素以及针对分离焦虑的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一、分离焦虑的定义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在与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的紧张和不安情绪。
在小班幼儿园中,通常表现为幼儿在家长离开后会出现哭闹、拒绝上幼儿园、情绪不稳定等现象。
分离焦虑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反应,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行为和心理发育,因此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和关注。
二、分离焦虑的症状和影响因素1. 症状分离焦虑的典型症状包括哭闹、拒绝上幼儿园、担心家长离开后会发生意外、睡眠不安稳等。
有些幼儿还可能表现出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头痛、肚子痛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家长离开后逐渐减轻,但在接近家长接回时会再次加重。
2. 影响因素分离焦虑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如果家庭中存在着家长之间的紧张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或过分保护等现象,都可能导致幼儿对分离产生不安。
其次是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一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幼儿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幼儿园环境的改变、新老师、新同学、新规则等都可能成为分离焦虑的触发因素。
三、针对分离焦虑的干预措施1. 家长配合对于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在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保持冷静,不要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和愧疚情绪。
家长应该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表现出信任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支持的。
家长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共同寻找解决分离焦虑的办法。
2. 逐步适应幼儿园老师可以帮助幼儿逐步适应新的环境。
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让孩子在老师的陪同下慢慢适应新环境,并建立安全感。
老师也需要和家长进行配合,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做好过渡性的工作。
小班分离焦虑症教研方案(3篇)
第1篇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入幼儿园。
然而,许多小班幼儿在入园初期会出现分离焦虑症,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闹、拒绝与他人交往等。
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本教研方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小班分离焦虑症的有效干预措施。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班分离焦虑症的认识,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 掌握小班分离焦虑症的诊断方法和干预策略。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4. 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健康成长。
三、教研内容1. 小班分离焦虑症概述(1)分离焦虑症的定义及表现(2)分离焦虑症的产生原因(3)分离焦虑症的危害2. 小班分离焦虑症的诊断方法(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调查法3. 小班分离焦虑症的干预策略(1)心理疏导(2)环境适应(3)同伴关系建立(4)家庭支持4.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1)教师对小班分离焦虑症的认识与理解(2)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技巧(3)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四、教研实施步骤1. 理论学习(1)组织教师学习小班分离焦虑症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表现、原因、危害等。
(2)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分离焦虑症的诊断方法和干预策略。
2. 案例分析(1)收集幼儿园内小班分离焦虑症的典型案例,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
(2)针对案例,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评估其效果。
3. 实践操作(1)组织教师参与小班分离焦虑症的干预实践,如心理疏导、环境适应、同伴关系建立等。
(2)鼓励教师记录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分享成功经验。
4. 交流分享(1)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会,分享在干预小班分离焦虑症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
5. 总结与反思(1)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梳理研究成果。
(2)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五、预期效果1. 教师对小班分离焦虑症的认识和干预能力得到提高。
小班入园焦虑的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面临着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的转变,这一过程中,许多幼儿会出现入园焦虑现象。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减少入园焦虑,提高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我们特此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小班入园焦虑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部分家庭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幼儿独立性差,难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亲子关系:部分幼儿与父母过于依赖,分离焦虑明显。
2. 幼儿园因素(1)环境适应:幼儿园环境与家庭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幼儿需要一定时间适应。
(2)教师因素:部分教师缺乏关爱幼儿的意识,导致幼儿感到不安。
3. 幼儿自身因素(1)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难以理解入园的意义。
(2)心理素质:部分幼儿心理素质较差,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三、小班入园焦虑的应对策略1. 家庭方面的应对策略(1)培养幼儿独立性:家长可以适当放手,让幼儿学会自己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技能。
(2)加强亲子沟通:家长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多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状况。
2. 幼儿园方面的应对策略(1)环境适应:幼儿园可以设立亲子活动日,让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减轻入园焦虑。
(2)教师关爱:教师要多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幼儿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度过入园焦虑期。
(3)家园共育:幼儿园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3. 幼儿自身方面的应对策略(1)心理辅导:幼儿园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幼儿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情绪。
(2)游戏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四、教研活动方案1. 活动主题:小班入园焦虑的应对策略2. 活动目标:(1)提高教师对入园焦虑的认识,了解其成因和应对策略。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应对入园焦虑的能力。
(3)促进家园共育,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3. 活动内容:(1)小班入园焦虑的原因分析(2)小班入园焦虑的应对策略(3)案例分析:分享优秀教师的应对经验(4)小组讨论: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入园焦虑问题,探讨解决方法(5)总结与反思: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4. 活动形式: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5. 活动时间:2小时五、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希望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小班入园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帮助幼儿度过入园焦虑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入园分离焦虑是当今幼儿园内新入园幼儿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发生条件多为幼儿和其主要抚养者(主要依恋者)分离时,幼儿独自一人面对陌生环境或情境的不适应感,紧张感。
因此,如何有效地减轻幼儿在分离情景下的紧张焦虑感、缓解幼儿躁动的情绪成为幼儿园小班教师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因此本文从师幼互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师幼互动的探究来发现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师幼互动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影响A Correlation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on the Separation Anxiety of Junior Class Children//Yan HuAbstract Separation anxiety is currently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mong newly admitted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s. When a child leave his main caregivers,facing unfamiliar envi-ronment or situations alone,he will feel inadaptable and nervous. Therefore,how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tense and anxiety of young children under separation situations and to ease the agita-tion of young children have become a big challenge for junior class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s.Theref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an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ase the separation anxiety of children.Key words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junior class children;sepa-ration anxiety;influence1问题提出师幼互动和分离焦虑同属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具体追溯到有关于焦虑的相关研究。
本文拟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角度从师幼互动出发对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进行研究。
有关师幼互动的研究主要包括庞丽娟、秦旭芳等从教师的言语行为、教学行为、情感表达等方面,讨论有关师幼互动的问题。
这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马玲亚从幼儿角度出发,探讨师幼互动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国外由于对幼儿心理研究较国内早,因此西方学术界对师幼互动及其关系的研究丰富繁杂。
包括影响师幼互动的各种因素、对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影响、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即同伴交往的影响等。
有关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研究,罗增、林崇德、陈会昌、赵金霞等分别从内涵、出现时间、产生原因、影响作用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小班师幼互动方式以及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表现的观察,了解小班幼儿在经历分离后不同阶段内不同的行为表现。
并根据表现来分析研究如何才能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减轻分离焦虑的存在比重。
2研究方法2.1观察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的方法,探索师幼互动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策略。
运用自然观察法进行研究。
2.2访谈法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对幼儿的访谈以及对家长的访谈,来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和分析观察后得出的某些典型性现象和行为。
研究对象为某省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新生班,年龄在2岁半到4岁之间。
人数共有30人,男生女生各15名,其中有1名女孩在入学前接受过托班的保教与养护。
观察法的具体设计为每天共观察五个阶段,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5.30结束,每30分钟为一个时段,除去幼儿午睡后的时段,具体可分为8:00———8:30、11:00———11: 30、12:00———12:30、15:00———15:30、17:00———17:30,观察单位一共有15个,观察单位时间量为每2分钟一个单位。
内容是幼儿一天在相应时段内关于分离焦虑的具体行为表现,包括以下几点:大声哭、哭泣、默坐、依恋、不正常午餐及午睡等。
观察的记录主要包括频率记录法和轶事记录法,以频率记录来分析特点,轶事记录来分析现状。
3研究结果分析3.1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相关的结果与分析3.1.1行为表现分析上表后,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幼儿表现最主要最明显的为哭,其中大声哭在五种师幼互动对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影响的相关研究闫沪(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b.2018.03.067作者简介:闫沪(1993—),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学。
154行为中出现次数和频率最为频繁且持续时间最长;其次是哭泣,平均每天出现约8.4人次,持续时间延续到整个观察阶段,人次分布表现为少到多再减少的趋势。
在此需要注意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略有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声哭,哭泣都是幼儿在分离后内心焦虑,紧张甚至是害怕、恐惧情绪的表达。
笔者所观察的班级只有两个教师,但是幼儿人数却多达30个,教师无法顾及到所有幼儿,因此幼儿会逐渐意识到,不管何种表达方式或者抗拒心理也不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应或者改变与主要依恋者(抚养人)分开的现实,就会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情绪态度。
由强烈的行为动作或情绪的表达转变为相对较为和缓的表示,这一特点较为符合鲍尔毕关于分离焦虑提出的三个阶段:反抗、失望、超脱。
(2)另一突出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转而寻找抚养者的依恋代替物包括依恋老师或者依恋自带物。
幼儿对于与主要依恋对象的分离这一情景的陌生感和阻抗感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最根本的原因。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幼儿有满足自身安全归属需求的心理,所以幼儿往往把主要抚养人或者依恋者的随身物品以及带班教师作为自己第二依恋对象,有暂时性替代主要抚养者的功能。
通过知觉自己熟悉的物品或人,幼儿可以满足自身内在的心理安全需求。
(3)默坐、不正常进餐及午睡、独自游戏出现的频率依次递减,特别是不正常午睡、独自游戏这两项成为部分幼儿的个别行为,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教师往往对分离焦虑表现极为明显的幼儿给予大部分的关注却很少顾及到呈现出这类表现的幼儿,使这些幼儿情绪波动更为明显,起伏变大,分离焦虑感逐渐加重。
同时分析结果后发现,有三类行为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分别为不正常进餐及午睡、重复句子。
它们一旦出现,往往伴随着和主要抚养人分离这一情境或者是在其后出现。
(4)最为特别的一点是在全天五个时段内有个别的幼儿竟然完全没有出现分离焦虑的相关行为表现。
我们可以从以上结果中发现,几乎刚入园的幼儿都会有分离焦虑的表现,只是以量的差异为主,质的差异较少出现,但我们不能认为该部分幼儿自身不会产生分离焦虑。
原因既可能是幼儿个体身心发展特点存在差异,也可能是上过托班或者早教机构,能够较快地适应分离后带来的各种不适感。
3.1.2出现时间段表现(1)早上入园时间(8:00-8:30)是分离焦虑表现的高峰期。
在这一时段内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出现分离焦虑行为表现的幼儿人数最多,是由于幼儿早上入园时要面临与主要依恋对象直接分离的情景,直接导致幼儿焦虑情绪明显;二是行为持续时间过长,幼儿与家长刚刚分离,情绪波动大,其情绪情感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非常容易导致群体性行为的产生,即一个幼儿的焦虑行为带动一整个班级幼儿的焦虑行为,并且短时间内难以停止。
这一时段成为幼儿分离焦虑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段。
(2)第二个表现较为明显的时段是午餐(11:00-11:30)及午睡前后(12:00-12:30)。
有一部分幼儿出现啜泣行为,还有极个别的幼儿边哭泣边吃饭或者只哭泣不吃饭。
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家庭中幼儿是由主要抚养者照顾进食;午睡时段一些幼儿情绪慢慢平复,但仍有一部分幼儿焦虑情绪难以平复:他们大声哭泣,或将所依恋的自带物全部放在小床上,或静坐,重复个别句子。
可能是在入园前没有养成好习惯,家长习惯性的陪睡和对幼儿的放松看护是这一时段幼儿分离焦虑显著的主要原因所在。
(3)剩下的时段是幼儿情绪和心理状态逐渐平复走向和缓的时期。
同时通过分析观察结果可知,幼儿在午间起床后和晚餐前后表现出相对较为和缓的情绪状态。
晚餐前后幼儿焦虑情绪相对平静,甚至有某些认知能力相对发展较快的幼儿产生愉快和期待情绪,因为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自己已经形成一定的认知:吃过晚饭,主要依恋对象就会出现并带自己离开不熟悉的环境。
3.2师幼互动的相关表现与分析笔者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依次分析了能力强的幼儿,能力一般的幼儿和能力较弱的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并得出相关观点,具体如下:3.2.1能力较强的幼儿与教师的互动(1)在互动行为上的特点。
教师与此类幼儿的互动多为正向和中性互动,占比80%。
教师对幼儿的反馈与评价也以正向和中性为主,主要表现为表情的温和、言语的鼓励、身体的接触、态度的友善等,在互动中,这部分幼儿的焦虑情绪明显和缓,愿意积极配合教师,敢想敢说,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
(2)在互动内容上的特点。
主要是让幼儿帮助教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教师对幼儿喜爱的表达和对幼儿平等友好的姿态使得这类幼幼儿分离焦虑表现人次分布表155儿能更快地从分离中走出来,接纳新环境,平复分离带来的恐惧,不安,焦虑种种负面情绪。
幼儿的反应因此也会逐渐热烈、兴奋。
他们与教师之间的正向互动次数平均每天在5次以上,比起其他类型的幼儿要丰富频繁得多。
3.2.2能力一般的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张老师最喜欢的幼儿是炯炯。
炯炯情商较同龄幼儿明显突出,入园由于老师的积极关注不哭不闹,小嘴很会说。
在观察时段内,张老师与该幼儿互动次数最频繁多达100次左右,是频率较少幼儿的6.5倍左右。
(1)在互动行为上的特点。
张老师与炯炯的互动行为主要为正向行为和中性行为,负向的互动行为很少,只有2到3次。
笔者所听到的评价和反馈也多以正向和中性评价为主,很少出现负向评价和反馈。
炯炯对老师主动发起的互动是班上幼儿中次数最密集的,绝大多数为正向行为。
(2)在互动内容上的特点。
互动内容丰富多彩,不管是教学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有涉及,教学方面包括五大领域的各类内容,生活领域包括日常的吃穿住行甚至包括幼儿的情绪情感以及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