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析今天长安保定百度爱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

合集下载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制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制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童 的身高和体重显著低于城市儿童 , 势必影响城 乡协 这 调 发展 ,影响 2 世 纪中华 民族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 l
高。
编制并颁 布 实施 纲要 ,一方 面有 利于加 深人
们对 食物 与 营养 问题 的认 识 ,引 导 科学合 理 居 民饮
食 ,提高 人 民整体素 质 和 国民经济繁 荣 ,另一方 面 ,

段 时期 内 , 中国食物 发展和膳食营养改善的难点和 重
点是解决优 质蛋白质供应不足和 主要食 物营养元素不平
衡 问题 。 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优质蛋白质摄人量远远低 于城市 ,据 l9 年全 国第三 次营养调查 ,全 国每个标 92 准人平均每 日摄入 蛋 白质6g 只 占营养供给蚤标准 的 8, 9 %。 0 农村每个 标准人的每 日蛋 白质摄人量 6 .g( 4 3 其
维普资讯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O l 2 1 ) 2O 一 00年
制定背景及其主要 内容
卢 良恕
国 家食 物 - 养咨 询 委 会 5营 北京 10 8 0 0
中国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国家 , 物安 全和居民营 食 养改善 ,始终是全 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食物与营养发展 问题能否很好地得到解决 , 不但事 关人 民身体健 康 、 安居乐业 , 而且 关乎国家长治 _安和 中华 久 民族的繁荣 昌盛。
改 善 ,能量 摄人 基 本稳 定 ,蛋 白质 摄 人 量 增 加 。
制定政策 ,促进食物与营养 走上健康 轨道 。
( )关于现状 一 《 纲要 陈述 了我 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成就 ,提 出 当前食 物与营养 发展 中存在的 问题 , 并分析了食物与营 养 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近 l 年来 ,特别是 《 O年代 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 O 9 发展纲要》 颁布 以来 , 我国食 物与营养 发展取得 了显著 成绩 , 是食物综合生产能力增 强 , 一 在粮食生产稳步增 长的同时 , 肉、 、 蛋 水产 品 以及水果 、 菜生产都有了 蔬 快速 的增长 ,为人 民生 活水平提高奠 定 了坚 实的物质 基础;二是居民食 物消费质量 明显提高 , 恩格尔系数下 降, 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加; 三是居 民营养结构有较大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其中饮食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迁与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骤阐述。

一、历史背景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饮食文化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由于物质匮乏和交通闭塞,人们的饮食以粗粮和蔬菜为主,肉类、鱼类等食物只能在大型节日或者婚丧嫁娶等特殊场合才会出现。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便利,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变迁
1、由传统到现代:传统饮食以粗粮、蔬菜、豆类为主,如米、面、大豆、小米、黄豆、豌豆等;现代饮食则以荤素搭配、色香味俱佳为宗旨。

2、由单一到多样:以前人们的饮食侧重于单一的口味,现在则是多种口味搭配,如川菜、粤菜、湘菜等。

3、由环保到节能:在现代人们的节约意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传统饮食的节能、节约、环保思想也已引起关注。

三、发展
1、营养:饮食的营养已经成为了现代饮食发展的重要方面,人们开始注重荤素搭配、精细搭配、科学搭配等。

2、健康: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普遍有健康饮食的意识,在发展新的饮食文化时,建立起健康、营养、安全和时尚的饮食观。

3、多元化:在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下,中国饮食文化所形成的区域性与多元化的美食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总之,中国饮食结构经历了多次变迁与发展,虽然现代以来饮食
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传统饮食思想却仍然影响着国人,为人们的饮食带来了健康、时尚与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及改善措施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及改善措施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及改善措施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主食(如米、面、粮食)在中国居民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水果、豆类等摄入量较少。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转变。

大量的人开始增加肉类、奶制品、油脂、糖等高能量食物的摄入量,并且西式快餐等高脂肪、高糖食品逐渐流行。

这种转变导致了居民膳食结构的不平衡,缺乏膳食多样性。

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变迁与膳食结构的变迁相对应,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许多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不良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然而,与此同时,营养过剩和肥胖问题也逐渐加剧。

据统计,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三、改善措施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 提高营养教育的普及率:加强对居民的营养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引导他们合理选择食物,避免过度依赖高能量、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

2. 加强食品监管: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减少食品中的盐、糖、油脂等摄入量,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

3. 提倡膳食多样性:引导居民摄入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豆类等,保证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4. 加强学校食堂的营养改善:改善学校食堂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豆类等的供应,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5. 鼓励健康饮食习惯:提倡居民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习惯,鼓励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总结起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的变迁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

为了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需要加强营养教育、加强食品监管、提倡膳食多样性、改善学校食堂的营养以及鼓励健康饮食习惯等措施的综合推进。

饮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改变现状

饮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改变现状

02
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主要在家庭中烹饪食物,
而餐馆和外卖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这种情况直到80
年代后期才开始有所改变
第3部分
90年代的快速发 展
90年代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90年代开始,中国的饮食行业开始 快速发展。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食物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促 使了食物种类的增加和烹饪方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城市化的进程也带 来了餐饮业的繁荣,餐馆、快餐店等开始大量出现
2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外卖、团购 等新型的餐饮消费方式也应运而生。人们可 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订购食物,这也进 一步便利了人们的饮食生活
10
第5部分
现状与挑战
现状与挑战
其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资源的日 益枯竭,可持续性的饮食方式也越来越受到 关注。这要求餐饮业在采购食材时注重环保
饮食改革开放的历 史进程和改变现状
-
目录
CONTENTS
1 饮食改革开放的背景
2 改革开放初期
3 90年代的快速发展
4 21世纪的多元化发展
5 现状与挑战
2
第1部分
饮食改革开放的 背景
饮食改革开放的背景
1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 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2
其中,饮食作为社会文化 的重要载体,也经历了深
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西式快餐、日本料理等外国餐饮也逐渐 进入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饮食 习惯也逐渐改变,外出就餐成为一种常见的选择
第4部分
21世纪的多元化 发展
21世纪的多元化发展
1 进入21世纪,中国的饮食行业进一步多元化 发展。一方面,本土的餐饮品牌和特色小吃 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 另一方面,国际化的餐饮品牌也在中国市场 取得了成功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费、 营养 、 健康协调发展。
%以下 ; 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 0 %以下 , 坚持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 。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 迟缓率控制在7 主、 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优 良膳食传统 , 保护具有地域特 其 中, 孕产妇贫血率控制在 1 7 %以下 , 老年人 贫血率控 5 %以下, 5 岁 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 1 2 %以下 ; 居 色的膳食方式 。 创新繁荣中华饮食文化 , 合理汲取 国外 制在 1
高 于3 0 %; 人 均每 日蛋 白质摄人量7 8 克, 其 中, 优质蛋
5 %以上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 坚持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的 白质 比例 占4
作用 。 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合理消费 , 逐步形成 以 摄人量基本达到居 民健康需求。
营养需求 为导 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 ,促进生 产、 消 营养性疾病控制 目标。 基本消除营养不 良现象 , 控 制营养性疾病增长 。到2 0 2 0 年, 全 国5 岁以下儿童生长
膳食结构的优点, 全面提升膳食营养科技支撑水平 。
坚持引导与干预有效结合。 普及公众营养知识 , 引
民超重、 肥胖和血脂异常率的增长速度 明显下降。
医学前 沿 2 0 1 4 年 第1 期
二、 主要 任务
1 . 优 质食 用农产 品
全面推行食用农产 品标准化生产 , 提升“ 米袋子” 菜篮子” 产品质量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 ( 一) 构建供给稳定 、 运转高效 、 监控有力的食物数 和“ 量保障体系 食品生产 、 经营 , 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 , 做好农产品 稳定耕地面积 , 加快高标准农 田建设 , 积极调整农 地理标志工作。 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 业结构 , 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发 严格保护产地环境。 展畜牧业 , 提高牛肉、 羊肉、 禽 肉供给比重。 大力发展海 洋经济 , 保 障水产品供应。广辟食物资源 , 因地制宜发 2 . 方便营养加工食品 加快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方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1)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1)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1)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全文如下:从新世纪开始,我国人民生活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今后十年,将是我国居民食物结构迅速变化和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时期。

加快食物发展,改善食物结构,提高全民营养水平,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为指导我国食物与营养持续、协调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食物与营养发展的基本状况(一)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成就。

《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食物需求持续增长,全民营养状况得到全面改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食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科技进步已经渗透到食物发展的各个环节,加速了传统食物的改造,拓宽了食物发展的空间。

我国食物与营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食物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我国粮食的年均生产能力已达到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左右。

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肉、蛋、水产品以及水果、蔬菜生产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食物消费质量明显提高。

1990年到200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从904元增加到1625元(1990年不变价)。

人均食物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步降低,恩格尔系数从60.3%下降到46.0%。

食物消费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2000年人均消费口粮206公斤,蔬菜110公斤,食用植物油8.2公斤,食糖7.0公斤,肉类25.3公斤,蛋类11.8公斤,奶类5.5公斤,水产品11.7公斤。

解读《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解读《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解读《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作者:谭敦民来源:《科学养生》2014年第05期国务院办公厅年初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年—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针对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目标。

《纲要》提出食物消费量目标。

就是说,国人一年吃什么、吃多少,可以用数字表达出来。

具体是: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纲要》提出营养素摄入量目标,要求保障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保持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

到2020年,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千卡~2300千卡,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78克,其中,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居民健康需求。

专家指出,这个目标考虑了我国居民的能量需要,有利于改善当前膳食存在的不足。

我国各地区在营养方面不均衡非常明显,和经济发展一样,存在城乡差距大、东西部地区差距大两个大问题。

《纲要》提出的是未来食物营养消费方面的目标。

那么我们现在吃得如何呢?黑龙江省刚出台了《全省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报告》,对照国务院的《纲要》,发现黑龙江省居民在粮食、奶类、豆类等方面摄入不足,而肉类和食用植物油摄入超出标准。

从黑龙江省的《调查报告》,可见国人目前营养状况之一斑。

经过计算可以发现,按照《纲要》要求,一个人每天要吃粮食0. 369公斤,就是7两半左右,目前一般城市居民是达不到的。

很多城市的三口之家,一年100公斤大米还吃不完,北方人食量大些,尚且如此;而食量相对小一些的南方人则吃得更少了。

当然,还有一些面食作为辅助,但也绝对占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

解读《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解读《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展纲要( 2 0 1 4 — 2 0 2 0年 ) 》 ( 以下简称《 纲要》 ) , 南农业 居 民营养 改善 , 特制 定本 纲要 。 该纲要立足保障食物有效供给 、 优化食物结构 、
强 化 居 民营养 改善 , 绘制 出至 2 0 2 0年我 圉食物 与 营
时间编制完成。这是继《 九十年代 中国食物结构改 养 发 展 的新 蓝 图 ( 图 1 ) 。 革 与 发 展 纲要 》 、 《 中 国食 物 与营 养 发 展纲 要 ( 2 0 0 1 — 2 0 1 0 年) 》之后 的第 3 部关 于食物与营养发展 的纲
全 国粮 食产 量稳 定在 5 . 5亿 吨 以上 食 品工 业增 加值 年均 增长 速度保 持 在 1 0 %以上
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 1 3 5 公斤
全 国人 均每 日摄 入能量 2 2 0 0 ~2 3 0 0 千卡 ( 9 2 0 9 ~9 6 2 7千焦 ) 全 国 5岁 以下 儿童 生长 迟缓率 控 制在 7 %以下 全 国人群 贫血 率控 制在 1 O %以下
表 1 目标 数 据
( 2) 食 品工 业发展 目标
2 0 1 3年 , 我 国人 均 每 年食 用 油 消耗 量 达 2 2公
斤, 超过 世界 人均 2 0公 斤 的标 准。改革 开放 初期 的 1 9 8 6年 , 中 国人 均 每年 肉类 消费量 为 3 5 公 斤。 按 照
加 快建设 产业 特 色明显 、 集群 优势 突 出 、 结构 布 局 合理 的现 代 食品 加 T产 业 体 系 , 形成 - J s t t 品牌 信 誉好 、 产品质 量 高 、 核心 竞争 力强 的大 中型食 品加 工
万吨
物 质量 , 优化 品种结 构 , 稳 步增 强食 物供 给能 力 。到 2 0 2 0年 , 全 国粮 食 产量 稳 定 在 5 . 5亿 吨 以上 , 油料 、 肉类 、 蛋类 、 奶类 、 水 产 品等生产 稳 定发展 。 这些 目标 是 针对 目前存 在 的食 物 生产 消费 与居 民营养 需求不

1980—2021年中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及调整建议

1980—2021年中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及调整建议
结构调整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ꎮ
粮食) [12] ꎮ 各类食物的人均生产量计算如式 (1):
人均食物生产量 = 食物总生产量 / 总人口数
食物净进口量以食物净进口量衡量各类食物进出口
贸易状况ꎬ 各类食物的净进口量计算如式 (2):
1 数据与方法
食物净进口量 = 食物进口量-食物出口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ꎬ29(7):5 ̄9

7期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蔡少伦等: 1980—2021 年中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及调整建议

1980—2021 年中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及调整建议
蔡少伦ꎬ 乌日娜ꎬ 白晋睿ꎬ 张璇斐ꎬ 陈淏玉ꎬ 侯明慧ꎬ 徐海泉
蔡少伦等: 1980—2021 年中国食物生产供给结构变化及调整建议

口量增至 16 265 0 万 tꎬ 增长了 12 7 倍ꎬ 其中大豆净进
量大幅增至 2 195 0 万 tꎬ 增长了 755 9 倍ꎻ 水产品由净出
年粮食净进口量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中国粮油产品进出
净进口量来源于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ꎻ 不同食物膳食推
1 2 食物分类
[7-11]

根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 中的食物膳
食推荐分类和 «中国统计年鉴» 中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分
类[8-9] ꎬ 将食物 分 为 粮 食、 蔬 菜、 水 果、 肉 类、 蛋 类、
62 9
17 0
20 2
23 1
24 1
4 8
29 8
25 4
26 7
6 7
24 4
33 8
45 2
43 4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发布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发布

龙源期刊网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发布
作者:
来源:《办公室业务》2014年第02期
国务院办公厅2月10日正式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纲要》立足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绘制出2020年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蓝图。

《纲要》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思路,提出了“三个三”的发展重点,分别是“三个重点产品、三个重点区域、三类重点人群”。

其中,优先发展“三个重点产品”:优质食用农产品、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奶类与大豆食品;优先关注“三个重点区域”: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优先改善“三类重点人群”:孕产妇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

《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食物与营养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发布适宜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开展全国居民营养与基本健康监测,进行食物消费调查”“加强对食物与营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究”等。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节选)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节选)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节选)作者:暂无来源:《湖南农业》 2014年第10期一、主要任务1.构建供给稳定、运转高效、监控有力的食物数量保障体系稳定耕地面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牛肉、羊肉、禽肉供给比重。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障水产品供应。

广辟食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杂粮、木本粮油等生产。

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等产地初加工。

积极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市场网络和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卫生、布局合理的现代食物市场流通体系。

加强农产品数量安全智能分析与监测预警,健全中央、地方和企业三级食用农产品收储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2.构建标准健全、体系完备、监管到位的食物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物安全监管制度,健全各类食物标准,规范食物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

加快推进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完善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

推进食物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加大对失信企业惩处力度,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

3.构建定期监测、分类指导、引导消费的居民营养改善体系建立健全居民食物与营养监测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信息分析。

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视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

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二、发展重点1.重点产品①优质食用农产品。

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质量。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

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严格保护产地环境。

②方便营养加工食品。

加快发展营养科学的方便食品、营养早餐、快餐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型加工食品,不断增加膳食制品供应种类。

关于分析今天长安保定百度爱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

关于分析今天长安保定百度爱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

关于分析今天长安保定百度爱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

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

★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的的范德萨的地方爱的规格好文章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发布单位国务院一九九三年二月九日经国务院第220次总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发布日期1993-02-09实施日期1993-02-09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食物状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及时地引导我国食物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促进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并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食物结构,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繁荣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为此,特制定我国90年代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一、我国食物发展现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的食物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我国食物发展速度加快,食物结构显著改善。

——食物生产大幅度增长。

80年代,我国粮食总产稳步登上了4000亿公斤的台阶,人均粮食产量已接近400公斤,从而结束了我国粮食长期短缺的历史,奠定了保证全国人民粮食基本消费和加速发展动物性食品生产的重要基础。

,畜产品和水产品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持续高速增长。

199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2857万吨、禽蛋795万吨、奶类475万吨、水产品1237万吨,都比1978年增长2倍左右,12年间平均每年的增长量比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9年平均增长量高出10倍以上。

与此同时,蔬菜和干鲜果生产也成倍增长。

这些都构成了我国人民膳食和营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

——人民食物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990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量分别达到20.1公斤、6.3公斤、4.2公斤和6.5公斤,比1978年都增加1倍以上。

水果和蔬菜等食物的消费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营养与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以改善人民的饮食结构、提高营养健康水平。

本文将对该纲要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一、宏观目标《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的宏观目标是确保全民获得营养均衡的食物,且营养水平达到国际标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纲要提出了多个子目标,包括提高食品供给质量,改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宣传教育,增加饮食文化多样性等。

二、食物供给质量的提高为了确保人民获得优质食材,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此外,还要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三、改善饮食结构中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偏向高能量、高脂肪、高盐和低纤维的传统饮食模式,这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将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均衡膳食,推广优质食物的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

此外,纲要还提出要加强中西医结合,开展中医药与营养学的研究,推广中医药在营养健康领域的应用。

四、营养宣传教育的加强为了提高民众对营养知识的认识和了解,纲要呼吁加强营养宣传教育。

这包括通过媒体、学校和社区等渠道,普及营养知识,推动健康饮食观念的形成。

此外,还要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营养信息,方便消费者进行选择。

五、增加饮食文化多样性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纲要提出了加强饮食文化的保护和多样性的发展。

这包括保护传统的饮食技艺和传统的饮食文化节庆活动,推动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播,提倡绿色、健康和文明的饮食方式。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的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和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改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宣传教育和保护饮食文化多样性,中国将能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饮食变迁

新中国饮食变迁

二十一世纪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 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 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 念深入人心。
• 问题:以前因粮食 不够用来充饥的野 菜、粗粮,为什么 如今成为餐桌上的 美味呢?
丰盛并不代表浪费
饮食文化是无比复杂的人类社会生 活现象,它几乎同人类文化的任何 门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可以说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一定意义上 讲都是一种饮食文化,全面地了解 了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也就从一 定意义上了解了那个民族的历史; 反过来说,只有全面了解了一个民 族的历史才可能全面了解那个民族
的饮食文化。
• 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 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 法,粮票出现了。
革开放初期至九十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 改革开放的号角,人们餐 桌上的菜样丰富了起来, 街上的饭馆也多了起来。 这时的城市居民摆脱了计 划经济统销统购束缚,从 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 供应开始,所有的票证都 被逐出历史舞台时,也预 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 到来。
•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 天”,可以说人们将 “食”作为生活的最低 标准,同时人们也将 “食”作为生活的最高 追求和享受。从“食” 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 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 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 迁。
1.建国初期至改 革开放前
2.改革初期至九 十年代
3.二十一世纪
建国初期
中国刚经历过战乱的洗礼,粮食短缺,生 活贫困,人民食不果腹。温饱问题是当时 最大的民生问题。当时由于物质的缺乏, 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于是出现了大锅 饭和粮票。
以前中国的饮食区域特征很明显,每一个地方有着 自己的饮食特色,如湘菜,川菜,粤菜等等,后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饮食业也迅速发展,那些具 有地方特色的菜及小吃不断扩张自己的“地盘”, 最典型的就是川菜,几乎每个大小城市都可以见到 川菜以满足人们 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 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快餐等纷纷 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 年)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食物与营养发展成效显著。

但是,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作为主要任务,把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作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食物数量与质量并重。

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在重视食物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高优质食物比重,实现食物生产数量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

坚持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合理消费,逐步形成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

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优良膳食传统,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膳食方式,创新繁荣中华饮食文化,合理汲取国外膳食结构的优点,全面提升膳食营养科技支撑水平。

坚持引导与干预有效结合。

普及公众营养知识,引导科学合理膳食,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食物与营养需求,采取差别化的干预措施,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

(三)发展目标。

食物生产量目标。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提升食物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稳步增强食物供给能力。

到2020 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 亿吨以上,油料、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生产稳定发展。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迁与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饮食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饮食结构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饮食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古代,中国饮食以谷物为主食,如稻米、小麦、粟米等。

这些谷物提供了丰富的能量和营养,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

此外,古代中国人还食用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以及一些肉类和鱼类。

这种饮食结构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饮食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导致了食物分配的不平等,富贵人家能够享用各种珍馐美味,而底层人民的饮食则相对简单。

此时,中国饮食结构开始形成了“上饱下饥”的现象。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宫廷菜系和地方菜系。

宫廷菜系以其精致的制作工艺和高级的食材闻名于世,而地方菜系则因其独特的地域风味而受到广泛喜爱。

同时,中国的食材种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如禽类、畜类、海鲜等,为中国饮食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饮食结构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开始融合了一些西方饮食元素。

西餐、咖啡、奶茶等外来食品逐渐进入中国人的餐桌,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选择。

同时,中国的饮食结构也开始趋向多样化和全球化,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中国饮食结构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健康饮食、有机食品、素食等概念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人们开始注重营养均衡和健康饮食的选择。

此外,快餐文化的兴起也对中国饮食结构产生了影响,方便、快捷的餐饮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迁与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从远古时代的谷物为主食,到封建社会的上饱下饥,再到明清时期的宫廷菜系和地方菜系,再到近代以来的西方饮食影响和多元化发展,中国饮食结构不断变革,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化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化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中国饮食以稳定的主食、丰富的蔬菜和适量的肉类为主,但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中国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兴起,这也对中国饮食结构产生了影响。

传统的三餐模式逐渐被打破,人们开始追求便捷、快速的饮食方式。

快餐、外卖等方便的食品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这也导致了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摄入增加,蔬菜和纤维素的摄入减少,进而影响了整体饮食结构的平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也开始多样化。

以前以米饭为主食的传统饮食结构,现在开始逐渐被面食取代。

面食作为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主食选择,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同时,西式面点、糕点等甜食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饮食,增加了糖类的摄入比例。

这种变化也引起了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加。

第三,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有所增加。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均衡饮食,追求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蔬菜水果的摄入不仅丰富了饮食结构,也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随着人们对营养知识的了解增多,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也开始受到关注。

鱼类、禽肉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逐渐成为人们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传统的大量摄入红肉,人们开始追求更健康的蛋白质摄入方式,以减少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食品文化也开始影响中国饮食结构。

西餐、快餐等外来饮食文化逐渐渗透进中国市场,成为人们饮食的一部分。

汉堡、披萨等西式快餐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这也导致了中国饮食结构的多样化。

中国饮食结构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城市化、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全球化等因素都对中国饮食结构产生了影响。

传统的稳定主食逐渐被面食、快餐等替代,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有所增加,蛋白质摄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分析今天长安保定百度爱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

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

★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的的范德萨的地方爱的规格好文章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发布单位国务院一九九三年二月九日经国务院第220次总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发布日期1993-02-09实施日期1993-02-09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食物状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及时地引导我国食物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促进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并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食物结构,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繁荣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为此,特制定我国90年代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一、我国食物发展现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的食物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我国食物发展速度加快,食物结构显著改善。

——食物生产大幅度增长。

80年代,我国粮食总产稳步登上了4000亿公斤的台阶,人均粮食产量已接近400公斤,从而结束了我国粮食长期短缺的历史,奠定了保证全国人民粮食基本消费和加速发展动物性食品生产的重要基础。

,畜产品和水产品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持续高速增长。

199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2857万吨、禽蛋795万吨、奶类475万吨、水产品1237万吨,都比1978年增长2倍左右,12年间平均每年的增长量比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9年平均增长量高出10倍以上。

与此同时,蔬菜和干鲜果生产也成倍增长。

这些都构成了我国人民膳食和营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

——人民食物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990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量分别达到20.1公斤、6.3公斤、4.2公斤和6.5公斤,比1978年都增加1倍以上。

水果和蔬菜等食物的消费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动物性食物及其他食物的增加,开始起到了部分替代口粮的作用。

人均口粮消费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出现逐年下降,由1986年的253公斤下降到1990年的239公斤,平均每年下降3公斤多,人民食物消费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食物营养结构显著改善。

80年代,我国人民膳食中主要营养素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

到1990年,每人每日供给的热能达到2680大卡,蛋白质70.2克,脂肪56.8克,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二)随着生产和需求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食物结构和食物消费中的不合理状况日益显露出来,引导我国食物发展和食物结构调整已是刻不容缓。

首先,我国人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刚刚跨越温饱线,食物消费基本上属于“高谷物膳食”类型,总体营养水平还较低。

动物性蛋白质所占比重仍然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另外,我国一部分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还有几千万人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这种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购买力的提高,对食物的需求压力将越来越大。

其次,我国当前食物消费中仍然存在一些明显不合理现象。

一是在食物消费中优质蛋白质食物所占比例小,不仅动物性食物消费水平较低,豆类食物消费水平也明显偏低,而且增长缓慢。

二是在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含量较低且耗粮较多的猪肉比重高达80%;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耗粮较少的禽、蛋、奶、鱼类和草食性动物的比重过低。

三是一些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习惯依然存在。

酒类尤其是耗粮多的高浓度白酒消费过多,低质白酒的消费增长过快;食物尤其是优质食物由于集中消费造成的浪费现象还很严重。

四是食物消费中的不平衡性还十分突出,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的状况有加剧的趋势。

一方面,由于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富裕疾病”已开始出现,另一方面,由于食品品种单调或营养不全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营养不良症。

我国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病、北方佝偻病以及缺乏多种维生素病的发病率都比较高。

因此,90年代我国食物工作将面临着十分紧迫的艰巨任务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食物生产,以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另一方面要大力改善和调整食物结构,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科学合理的国民膳食结构。

(三)90年代是我国人民消费水平向小康迈进的重要发展阶段,食物供需状况迅速变化,是调整食物结构的关键时期,也是有利时机。

这一时期是食物观念转变的时期。

一是由传统的粮食观念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逐步转向多样化;二是由不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转向科学、文明的膳食消费,需要运用现代营养知识加以指导。

这一时期是协调食物生产、消费和营养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在解决温饱之后,增加食物生产的主要目的应是用于改善膳食构成;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必须与我国食物生产能力和人民消费习惯相结合。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粮食为主,搭配适量蔬菜和一定肉食的膳食结构,这种基本的食物结构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存在下去。

粮食在食物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

因此,应主要立足中国国情,确立科学的食物模式和食物发展战略,以有效地引导食物生产和消费步人协调发展的轨道。

这一时期是食物生产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是人民购买力的增加将有力地推动食物生产;二是在90年代实现小康目标的进程中,大力发展优质食物生产,发展多种多样的食品加工业,将是促进农村经济综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四)我国具有推进食物发展的巨大潜力。

其一,虽然我国耕地少,但非耕地食物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

不仅现有耕地的开发利用仍有一定的潜力,而且还有可垦荒地3333万多公顷、可利用的近1亿公顷丘陵、2.66多亿公顷草场、沙漠和沙漠化土地1.53多亿公顷及666万多公顷海淡水水面有待进一步开发。

此外,我国还有近1.26多亿公顷的森林面积,可以生产多种森林食物;农作物秸秆饲科资源的开发也具有较好的前景。

其二,我国食品加工业还很不发达,有的尚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食品加工,满足人民食物多样化的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

其三,我国食物发展领域的科学技术应用还很不充分,无论是食物生产,还是食品加工,以及贮藏、运输、保鲜等,应用科学技术推动食物发展的潜力也很大。

总之,目前我国食物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阶段,必须抓住时机,在进一步发展食物生产的同时,适时进行食物结构的优化,引导食物消费和生产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我国食物生产和消费水平。

二、九十年代食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五)90年代我国食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根据营养和消费的要求,进一步大力发展食物生产,全面开发利用各种国土资源和食物资源,发展各业的食物生产和食品加工业,重视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统筹安排。

要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原则,继承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中的优良传统,吸收国用的经验,改革、调整我国的食物结构和人民消费习惯。

经过不断努力,使我消费与营养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物发展道路。

(六)根据我国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的基本要求,2000年我国人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的基本目标是1·人均每日主要营养索供给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热量2600大卡,蛋白质72克(优质蛋白质约占1/3),脂肪72克。

2·人均全年主要食物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食物模式的同时,重点提高动物性食物的消费水平。

具体是口粮213公斤(其中豆类8公斤),肉类25公斤,蛋类10公斤,奶类6公斤,水产品9公斤,水果23公斤,蔬菜120公斤,食用植物油8公斤,食糖8公斤。

(七)根据上述食物消费目标,确定我国主要食物全年生产的总量目标应该是粮食5亿2000万吨(其中饲料粮占1/4以上)、肉类3900万吨、蛋类1430万吨、奶类910万吨、水产品1800万吨、水果3250万吨、蔬菜1亿5600万吨、食用植物油1040万吨、食糖1040万吨。

(八)根据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确定不同地区食物发展目标。

1·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目标到2000年,城乡人民食物中热量和蛋白质都将基本满足需要,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食物发展目标的重点将有所不同农村居民动物性食物的比重增加得更快一些,城市居民食物发展重点则是食物结构的改善。

城乡主要食物消费差距要求有所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每日的主要营养素供给水平要分别达到热量2520大卡和2630大卡,蛋白质74克和71克,脂肪81克和68克;主要食物人均全年消费量要分别达到口粮下降到150公斤和230公斤左右,肉类34公斤和23公斤,蛋类12公斤和9公斤,水产品12公斤和8公斤,蔬菜140公斤和115公斤,水果33公斤和14公斤。

2·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目标到本世纪末,不同区域人民的食物消费、营养和生产水平都将有明显提高,其中动物性食物增加较快,主要食物消费差距要求有所缩小。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将由小康向富裕迈进。

人均全年供给口粮下降到200公斤左右,肉类达到30公斤,蛋类12公斤,水产品14公斤,蔬菜120公斤,水果30公斤;供给热能基本维持在每日2600大卡,蛋白质达75克,脂肪79克。

贫困地区,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并接近小康水平。

人均全年口粮达到250公斤左右,肉类达到16公斤,蛋类4公斤,水产品4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9公斤;供给热能达到2600大卡,蛋白质67克,脂肪51克。

广大的一般地区,食物消费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实现食物发展目标的若干政策措施(九)制定系统配套的食物发展政策根据我国食物发展的总体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相应制定系统、配套的产业政策,包括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组织管理政策,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政策。

要把我国食物发展目标纳入各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计划之中,加以统筹规划。

尤其是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贸易等部门,都要围绕食物发展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好各项实施工作,狠抓落实。

(十)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粮食和饲料的稳定增长,是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始终抓紧,保障其稳步发展。

首先。

要大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建立起粮田保护区制度;其次,现行的各种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和建设投资不得减少,并保证落实到实处;此外,要尽早建立健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粮食产销宏观调控体系,以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在增加优质稻米、小麦和各种杂粮的同时,增加适应多种加工需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原料生产。

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逐步形成粮食作物一饲料作物一经济作物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使饲料作物生产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

同时,要把豆类从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作为优质高蛋白作物对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