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项目群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合集下载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一、导入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渐显得劣势,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尝试将教学方法和现代需求相融合,推动教育教学变革。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为了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的经验,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改革方案1. 引入一体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经常让学生只掌握专业知识,而缺乏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工作水平,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可以引入一体化课程,即多个学科融合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模具制造涉及到机械设计、材料学、加工工艺等多个学科,引入一体化课程有利于协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 引入行业实践教育实践是造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可以引入行业实践教育,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生产环境、生产流程与现代化设备,并在其中完成实验、课程项目和实习等任务,提高实践能力和头脑反应。

行业实践教育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由全方位、系统性地了解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等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 推广课程学习与工作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中,学院将重点放在业界合作和工作实践的推广上,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价值观,助力学生完善职场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

应将课堂教学融入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使其与工作模式相衔接,使学生在培养熟练的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工作流程、应用计算机软件,并有机会与工程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4. 创新教育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主,利用黑板、PPT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当试验和推广多媒体资源,运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新技术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相册、视频和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原型和动画,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学习动力。

三、结尾综上所述,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要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要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一起,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完成各类模具制造任务。

下面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培训等方面,谈一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一、课程设置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

要根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产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确定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延伸性。

可以将工艺制模与模具设计课程中关于材料特性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模具制造中。

二、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培养。

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和模具制造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可以开设项目实训课程,让学生分组进行模具制造项目的实践操作。

三、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有良好的实训基地支持。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可以建设一体化实训中心,配备模具设计、工艺制模、加工与装配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条件。

还可以与模具企业合作,开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将实训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模具制造的实际需求。

四、教师培训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引导。

教师要及时了解模具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行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研修班和培训课程,增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教师的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基于典型产品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实践

基于典型产品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实践

读图、 模具 结构 学 习 、模具 造型设 计 到综 合训 练后 最终 学生 完 成产
品 ,在实现了典 型模具产 品的全 流程 工作任务 的同时 ,也从理论 到实 践 完成了教 学任务 。 这样 的任务引导式 教学课程 体系 ,明确 了课 程间衔接关 系 ,避免
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训割裂、 专业课程和课程设计割裂等问题,减少了
明 确 的 核 心课 程 。
学思路 的课程体系 :
模具设计课程 体系 :机 械制 图 、机械零 件设计 、公 差测 量技 术 、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 、冲压工艺 与模具 设计 、模 具 C A D / C AM、模 具设 计实训周等 ,以典型 的企业模具设计任 务案例为 引导 ,重点打造 学生 专业基 础 知识 和 模具 造型 、设 计 能力 ,为 模 具 制造 课 程 提 高 理 论
教 学 砷 夯
基 于 典型 产 品 的模 具 专 业课 程体 系建 设 研 究 实践
战淑红 ( 长春汽 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摘 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 新重点是课程体 系的建设 ,以模具设计 与制造专业 为例 ,分析探讨任 务导向和典 型产 品课程体 系 培养模式 课 程体 系 典型产 品课程设计 块 、职业技能训练模块框架下 ,重点开发 出以工作任务 导向为专业 教
与 整 体 的 工 作 任 务 整 合 起 来 ,并 与最 终 的产 品联 系 起 来 。
在此得以有机结合 ,最后 通过真正的模 具产 品来体 现两个课 程体系 的
统一。模具专业的课 程设 置、课 程衔接 、教学 内容 等都围绕典 型模具 来展开 ,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 案中的作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任务引导式的专业课程设计 。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整个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有两个清 晰的课程体 系脉络 ,一个 是 以模具设计为主导的课程脉络 ,一个是 以模 具制造 为主导的课程 脉 络 ,两个脉络互相作用 ,最后在一个综合 实训项 目上 达到统一 ,两个

基于区域特色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区域特色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发展 。
3 . 积极发挥地方政府 的导 向作用。 江苏各级地方政
府应围绕 江苏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这一盘大棋 , 确立
相辅相成 、扬长补短 的区域经济和 区域文化发展 思路 ,
挥人们 的开拓性 、 进取性和精细稳重勤 劳的精 神 , 改变 谨小慎微的习惯 。
( ) 二 促进淮扬 文化 和吴文 化 的交 融 , 江苏 经济 使 呈整体发展态势 1 . 要努力实现整个江苏地 区的文化认 同。 文化认同 是不 同区域人们对其他 区域文化 的了解与认 可 ,在 区 域经济合 作 中,文化认 同有助于 降低 区域 间进行交易
化认 同 ,有利 于加 强淮扬区域经济和吴文化 区域之 间

【 渠爱雪 , 4 】 孟召宜. 区域 文化递进创新与 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I 1 经济地理 ,0 4 ( ) 19 5 . 20 ,3 :4—13 [】 5欧人. 关于地域文化和 区域 经济发展 问题 的几点思考 卟 经
时的法制 风险 、 经济风险和经营风 险 , 也有助于降低 区 域 问因对彼此之 间文化背景缺乏认识 而造成 的磨合成 本, 另外 当两个 或多个 区域文化 间存在共 同点 时 , 它还
有助于增强这些 区域 间的凝 聚力 。而江苏地 区南 北尽
【】 2 高庆 刚. 区域文化与 区域 经济发展 问题研 究U. 1 社会科 学论


- +
n + 一 +
- +
一 +
一 + 一 +
一 + “ +
+ 一 + 一— --一 - — 一 — 一 — + - + - } +
- + 一 +
・ + 一 +
一 +
一 十
* +
的人 口, 另外还具有 比较丰 富的矿 产资源 , 但是其特 色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从 企业 调研 情 况来 看 .模 具设 计 与制 造专 业 在 模具 企 业 的 岗位 群 有模 具 设计 类 、 模 具 制造 类 、 模 具 的装 配 与调 试 、 成 型设 备 的安 装 、 调试 、 维 护 管 理 及
作者简 介 :汪定 妮 , 黄石 职 业技 术学 院讲 师。
27
为 导 向的课 程体 系

在 发 布招聘 信息 . 对模 具 行业 人才 需求 旺盛 。 在 走访

工 作 过 程 理 念
企 业 过程 中 , 企 业 反馈 给 我们 的信 息 有 : 目前各 企 业
对 模 具专 业人 才 的需 求量 比较大 .特别 是 具 有 一定 的理 论知 识基 础并 且 动手 能 力较 强 的 这一 类人 才 的
基于工作过程 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 汪 定妮
摘 要: 文章基 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社会需求 , 分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 岗位和 典型 工作任 务 , 按 照基 于工作 过程 的教 育理 念 , 构建模 具设 计 与制 造 专业课 程体 系。
关键 词 : 基 于工作过 程 ; 模具 ; 课程体 系
我 国高等 职业 教 育作 为 高等 教育 的分 支 .近 些 年 发展 很 快 .高 职教 育在 吸 收 和借鉴 国外 先进 的理 论 和 经验 基 础之 上 .结合 我 国 的具 体情 况 逐 渐形 成
的一个 完整 的工作 程序 ” . 即工 作 任务 是 怎样 被 完 成
的。
行 动导 向的教学 与 职业工 作 紧密结 合 . 学 习过 程 中学生 能手 脑并 用 主动参 与. 学 习 的内容也 能 根据 职 业 要 求 进行 量 裁 . 为解 决 模 具 行 业人 才 缺 乏 与大 批 大专 院校 的模 具 专业 毕 业生 不被 企 业认 可 、人 才浪 费 的矛盾 局面 提供 了有 效途 径. 为培 养学 生 的职 业技 能 的职业 教育 教学 开辟 了一 条新 道路 二、 基于 工作 过程 的课 程体 系设 计 思路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09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科教平台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实践—理论—综合训练—实践”的教学步骤,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实施“模具设计—制造—装配—安装调试—生产产品”单元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使模具专业课带有浓厚的职业岗位培训色彩,较大幅度地增加模具专业实训和实验课程的比重,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模具专业是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较早的骨干专业之一,前身是鹤壁市机电中专的数控模具班,理论教学内容、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均按企业要求进行,为开设模具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模具专业课程的建设,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统一,按照企业发展规律而开展的,模具课程的设置也是按照模具工业的发展而确定的。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接受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基础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实验室、实训车间、实践基地,完整地去体验专业在现场的作用及效果,如我们讲模具结构时,受力分析、计算方法、模型设计在课堂和模具设计室完成,但设计工艺过程、考虑模具结构合理性,都要到实践基地去体验。

保证学生与企业不脱节。

1.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对模具专业的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初步能力。

二、课时、学分72学时、6学分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动向,初步形成应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课程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模具制造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几个典型模具的制造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课程模块项目名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时模块一模具零件机械加工项目一:模架组成零件的加工1、初步掌握导柱、导套、模座( 板 ) 的加工工艺。

2、了解其他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方法。

具备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并制定其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4项目二:冲裁凸模的加工1、了解圆形凸模及非圆形凸模的加工方法。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合 作 ” 色 的课 程 体 系 , 订 素 质 教 育 和专 业 课 程标 准 。 特 制 通 过 课 程 体 系 和 课 程 建设 , 范 课 程 教 学 , 高 教 学 质 规 提 量 , 学 生 获 得 的 知识 、 能 真 正 满 足 职 业 岗位 的要 求 。 使 技
1 .引入 职 业 资 格 标 准 , 革 课 程 体 系 改
将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的 考 核 标 准 融 入 课 程 ,开 发 体
现 “ 证 融 通 , 学 合 作 ” 色 的课 程 体 系 , 出 校 企 双 产 特 突 共 建 、 证 融 通 , 重 能力 培养 , 调 将 职业 道 德 渗 双 注 强 透 到 课 程 ,整 合 现 有 课 程 , 与 企 业 合 作 开 发 新 型 课 程 , 成 双证 融通 的课 程体 系 。 形
3 4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葛茂 忠
摘 要 :文 章 根 据 模 具 工 业 的发 展 对 人 才 的 需 求情 况 ,分 析 了模 具 专 业 原 课 程 体 系存 在 的 问题 , 构
建 了符 合 “ 证 融 通 , 学 合 作 ”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课 程 体 系 , 组 了课 程 内 容 , 述 了新 课 程 体 系 实 双 产 人 重 阐
的 , 程 体 系 的 内容 必须 体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牦 。 根 课 据模具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 群 的要 求 , 照 模 具 、 造 参 制 行 业 相 关 的 职 业 资 格 标 准 , 绕 模 具 设 计 能 力 、 具 制 围 模
造 能 力 和 模 具 生 产 技 术 管 理 能力 , 破 传 统 的 学科 体 系 打 课 程 框 架 , 建 适应 模 具 行 业 、 业 的 教学 内容 。 构 企 以此 为 基 础 , 模 具 企 业 、 业 共 同构 建 体 现 “ 证 融 通 , 学 与 行 双 产

基于并行工程技术的《模具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并行工程技术的《模具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等工程 意识 。 1 . 模具综合实训》 .2《 3 课程改革 之后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为导 向,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 将
模 具设计 与制 造流程分若干连 续的任务进行 能力 训练和强化 ,
将知识 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的完成有机联系起来 ,根据工作任务
学习知识 , 利用知识完成任务 , 同时在强化训练环节利用系统知
配图及相关零件 图。 由于三 门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 , 人为地将设
计 与制造割裂开来 , 学生对 自己设计模具的合理性 、 艺性 及可 工
改革经验 的基础上 , 《 对 模具综合实训》 课程进行改革 , 求逐渐 力
形成具有 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即以并行工程思想 为指导 ,
装配性 缺乏感性认识 ,因而学生综合运 用所 学专 业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 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质量 、 成本及效率
经 济市 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 于并行 工程技术 的《 模具 综合 实i1课程改革与实践 1> 1 >
葛 茂 忠 ,罗广 思
(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模具 系, 江苏 常州 236 ) 1 14
摘 要: 本文基于并行 工程技术对《模具综合实训》 课程进行改革, 重组 了课 程 内容 。实践证 明:模 具综合实训》 《 课程 的改 革可以提高教 学质量 , 增强学生的工程素养 , 确保模具开发 的成功率。
程 以及模具制造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 固 、 巩 深化 已学过 的专
业知识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 掌握查 阅
常州 轻工职业技术 学院在模具专业课 程体系改革之前 , 开 设 了《 冷冲模课程设计 》《 、塑料模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 与 及《

模具CAD/CAE/CAM课程的改革实践

模具CAD/CAE/CAM课程的改革实践

( 栋 两
研基 地 , 建 “ 宝模 具 教 学 工厂 ”结 合 企业 生 产 , 共 华 .
标 准 化 厂 房 ) “ 宝 模 具 教 学 工 厂 ” 实 行 校 内 教 学 的 华 。
实 施 模 具 设 计 与 制 造 专 业 、 控 技 术 等 专 业 的 人 才 数
培养 。

工 厂 管 理 企 业 化 、 备 生 产 化 、 境 真 实 化 、 员 职 业 设 环 人
作 分 析 表 为 本 课 程 的 开 发 依 据 ,分 析 本 课 程 所 对 应
的模 具 C AD C / AM 集 成 技 术 下 的 工 作 任 务 和 职 / AE C
务 分析 来 看 ,对 于一 个 合 格 的模 具 C AD/ E C CA / AM
技术 人 员 必 须具 备 制 定 成 形 工 艺 与模 具 结 构 方 案 、 C AE 分 析 报 告 、 品 零 件 3 模 型 建 立 或 处 理 、 模 制 D 分 与 3 结 构 详 细 设 计 、 具 工 程 图 设 计 、 工 电 极 设 D 模 加 计 以 及 CNC 编 程 ( AM ) 方 面 的 职 业 能 力 。 同 时 需 C 等 要具 备合 作共 享 、 通 协 调 、 心 细致 、 苦耐 劳 、 沟 耐 吃 诚 实 守 信 等 职 业 素 养 。课 程 内容 从 职 业 岗位 能 力 与 素 质 需 求 出 发 . 过 注 塑 模 具 CAD C 通 / AM 完 整 的 工 作 过
化 , 开 展 校 内 生 产 性 实 训 与 顶 岗 实 习 , 现 了从 模 并 实

课 程 设 计 思 路
具 设 计 、 具 制 造 、 具 装 配 、 模 到 产 品 检 测 等 整 个 模 模 试 生产 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制造技术》项目化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制造技术》项目化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制造技术》项目化课程改革[摘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凝炼和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由之路。

本文以《模具制造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效果,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养出更多管用的模具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模具制造技术前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

长期主导高职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结构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所建立的学科门类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

显然,学科结构与学术教育的功能相联系,因此,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学科课程模式主导的局面必须改变。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这一特色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表明: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应当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某一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因此,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就必然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性要求,从而也决定了课程项目化改革是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其体系结构应当是高职课程本质属性的反映。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

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的课程改革探讨摘要:本文就高职模具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改革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分别从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把改革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改革;职业能力目前职业院校模具专业是发展最快专业之一,该专业学生是各院校学生人数较多的专业,这是由我国模具产业的高速发展形式所决定的,模具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加工工艺,模具的使用更加频繁并已渗入到各行各业,它在汽车、电器、通讯、电子及轻工等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

但是,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提高模具专业的教学质量才能使模具专业在今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改革培养模式,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模具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应该按照模具示范性专业目录中的核心课程开设,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其中一些课程作适当调整,再融入各个院校的特色课程。

在改革中坚持的原则是:符合高职层次教学基本要求,在理论知识和新知识上,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度;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如何体现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特点上;为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专业类课程的内容体系由过去以分析为主线转变为以理论--实践一体化为主线。

计算机辅助应用则侧重于与模具设计、制造密切相关的典型应用软件上。

二、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的理念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人才规格的一个完整方案,它涉及到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模式、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实践条件等内容。

要打破传统观念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的理念,这是保证课程体系改革成功、培养出新型的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的关键。

为此,在制订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时,始终坚持渗透以下教育理念:一是专业教育必须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找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强调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改革

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改革

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探索【摘要】对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对模具专业毕业班学生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经过改革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调研得到,学生进入企业后,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的能力强,能迅速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中。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设置;岗位技能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生产决定了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

正是由于对模具的需求量巨大,很多高校均把模具专业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然而,一方面是全国各地高校开设了大量知识结构难以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课程,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生产企生很难选择到实用型模具人才,大部分毕业生是学不能致用[1]。

这就涉及到需要对毕业班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但课程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既涉及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岗位变迁、又涉及教学计划重构[2]。

因此对模具专业毕业班学生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情况来设置,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可以让毕业学生工作后迅速的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

一、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针对模具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供需矛盾,目前各大高校对模具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的在探讨和研究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归纳如下:(一)课程知识陈旧,所用的教材都是较老的教材,很多当时认为的先进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在企业的生产实际,一些被认为是先进的制造工艺很多在企业已经遭到淘汰。

这将造成教学与实际的工作岗位脱节,不利于培养模具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开发的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合理,所选的案例千篇一律,并不能真正代表企业的生产实际,所学和所用脱节,不利于毕业生以后对企业岗位的适用。

(三)核心课程设置单一,大多数模具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理论上去分析,而较少涉及加工工艺,重设计轻制造,而企业所急需的正是具有高水平的模具制造能力的高技人才。

高职模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高职模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习难 度 . 帮 助学 生理 解 和学 习 . 从而 逐 步 提高 他 们 的
理解 能力 和思 维能 力
信息 技 术在 这 方面 具有 得 天独 厚 的 优势 。学 生
对 生 涩 的机 械结 构 及 其 运 行 原 理 表述 理 解 有 难 度 . 可 以借 助视 频 和动 画 : 学生 对设 备 操作 不 了解 , 可 以 借 助视 频 和虚 拟仿 真 软件 :学 生 对设 计 方 案 的正 确 性 难 以把握 .可 以借 助计算 机 辅 助设 计 或 虚拟 仿 真 软件 : 为帮 助 学 生 自主学 习 , 可 以借 助课 程 网站 、 课
分应 用 . 确实 能 获得 较好 的教 学效 果 。 根 据教 学 大纲 的教学 要 求 . 笔 者将 “ 冲压 模 具 设
计 与制作 ” 课 程 分为 了六 个项 目( 如表 1 ) 。
表 1 冲压模 具 设计 与 制作课 程 项 目
冲压 模 设 计 与 制 作 项 目教 学
高职 学 生 的理论 基础 和 理解 能 力 较差 .作 为任
课 教 师不 能 一 味抱 怨 .也不 能 奢望 在 短 时 间 内改变 这种 现 实 .切实 可 行 的办法 是 依靠 高 新 技术 降 低学
将 模具设 计与制 造专业 核心课 程 “ 冲压模具 设计
与制 作 ” 整个课 程 教学 分 为 多个项 目 . 每 个项 目要 完
制 造 专业 的 必修 专业 核 心课 . 如 图 1所示 . 它 是广 东 贸职业 技 术学 院该 专业 的五 大专 业 核心 课 程 ( 注 塑模 具设 计 与制 作 、 冲 压模 具设 计 与制 作 、 模 具 数字 化设 计 、 模具 材 料与 性 能检 测 、 典 型模具 产 品部 件生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归并形成职业工作活动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配置为学习领域,构建模具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应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职业工作情境的学习情境,以专业师资队伍为保证。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行动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遵循了从职业新手、进步的初学者、内行的行动者、熟练专业人员到技术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从能力发展的角度对职业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将“在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工作”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这一课程方案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具有整体性、合作性、个体化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强调:课程的内容选择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课程结构是依据生物学上的生存论的行动体系框架结构,是与工作过程的行动顺序、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认知顺序实现融合的课程逻辑结构。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和产品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完成预期的工作效果,直到工作过程结束。

工作过程不仅是指生产和服务的流程,更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包括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等。

因此,工作过程知识不再是从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间接知识,也不仅是单一的操作知识,它包括工作经验、生产目的与生产进程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不同的劳动怎样与企业整体联系在一起的知识。

工作过程知识既包括了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也包括了与之相联系的隐性知识,它是在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具体情景中积累起来的思维和行动准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特点就是能够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摘要:通过企业调研,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以实训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沿制造到设计的知识积累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实施。

关键词:调研课程体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速度加快,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

任何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课程体系实现的,课程体系直接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流程为导向,根据模具设计制造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模具行业相关职业标准,分析提炼出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按照由易到难、从直观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而开发出专业课程体系。

本文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实践,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1.1 调研通过对柳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模具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我们准确把握区域内及周边企业对模具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流程。

调研采用参观、座谈、信访和深入挂职学习等方式。

调研的企业包括柳州福臻模具有限公司、柳州五菱集团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模具中心、柳州新方九模具有限公司、柳州天晟模具有限公司、柳州金鸿橡塑有限公司、柳州方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柳州汇众模具厂、柳州江航工贸有限公司和成都翰迅模具、成都宏明双新精密模具零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

挂职企业包括柳州福臻模具有限公司、深圳东科塑胶模具厂、东莞世茂模具厂等企业。

1.2 岗位分析模具生产从订单到模具产品交付使用经历以下工作过程:①产品工艺分析。

接到客户订单后,模具主管分析产品的工艺方案和工艺可行性,如果不符合成型工艺或成型困难的产品,与客户商讨是否进行适当的改型。

②确定模具方案并报价。

在客户确认产品之后,通过类比法或者经验确定模具方案,对于复杂的产品应当进行cae分析以确定产品的工艺和模具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模具课程群项目化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模具课程群项目化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课程群项目化改革摘要:目前高职模具课程的教学多是前后缺乏联系,相互独立。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

从表面上看学生能够完成一个个的项目练习,但要独立完成一个综合任务,学生就无法胜任。

在模具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职业学校需要灵活的调整教学,积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模具人才。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模具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61-01我国模具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模具技术的飞速发展趋势,对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

模具专业的综合性很强,以就业来说就包括了模具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工艺、模具编程、模具操作等,跨度非常大。

职业学校一般会开设分类繁多的课程,加上文化素质等常规教育课程,在三年的时间内要求学生要较好地完成课程是不现实的。

并且模具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面向学生就业、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就业前准备教育,毕业生毕业后却很难找到工作和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巨大差距,这也就反映出了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定失败。

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该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此谈谈粗浅的看法。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法是高职教育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取得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处于动态中的、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法就是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改造成以学生为主的“工作过程”,在专门构建的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法的核心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课程群项目化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课程群项目化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课程群项目化改革作者:李琦张勇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前高职模具课程的教学多是前后缺乏联系,相互独立。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

从表面上看学生能够完成一个个的项目练习,但要独立完成一个综合任务,学生就无法胜任。

在模具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职业学校需要灵活的调整教学,积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模具人才。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模具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61-01我国模具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模具技术的飞速发展趋势,对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

模具专业的综合性很强,以就业来说就包括了模具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工艺、模具编程、模具操作等,跨度非常大。

职业学校一般会开设分类繁多的课程,加上文化素质等常规教育课程,在三年的时间内要求学生要较好地完成课程是不现实的。

并且模具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面向学生就业、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就业前准备教育,毕业生毕业后却很难找到工作和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巨大差距,这也就反映出了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定失败。

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该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此谈谈粗浅的看法。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法是高职教育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取得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处于动态中的、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法就是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改造成以学生为主的“工作过程”,在专门构建的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 分 类 号 :G623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7 .36 (0 2 1 100 6 42 4 2 1)0. 0 .4 0
最近 几年来 ,我 国模 具技术有 了很大发展 ,模具设计 与制造 水平有 了飞跃性 的提高 。以宁波市为例 ,
大型 、精 密、复杂 、高效和 长寿命模 具 的制造 能力又上 了新 台阶 ,塑料模 方面 已能生产 8c 12m 大 6m ̄ 2 c 屏幕彩 电塑壳模 具、大容量洗 衣机全 套塑料模 具及 汽车保 险杠和整体 仪表板 等塑料模 具 。这些现 状及 发 展趋势 ,不断给模 具培训单位 的人才 培养工作提 出新 的课题 与挑 战,尤其 是本行业 的职 业技术教 育工 作 者 ,为紧跟企业 的发 展需求 ,只有不 断进行专业 建设与课程 体系 改革 才能适 应和满足 社会对模 具人才 的
第 1 期第 10页 0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21 0 2年 3月
基于核心项 目群 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陈乐平
陈 健

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 项 目化教学的理论研究表明 , 目化教 学已成为适应 目前 高职教育培 养 目标的课 程模 式。 项
但 目前 多数 高职课程 的项 目前后缺 乏联 系,相互独立 ,从表面上看 学生完成 了一个个的项 目训练 ,然而一旦要完成一个 综合性任务 ,学生又会束手无策。因此 ,基于核 心项 目群的课程体 系,以核心项 目群 为载体 ,贯穿专业课程始终,将独 立 的知识相互联 系起来 ,有 利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能人才的培养 。 关键词:模 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 ;核心项 目群 ;课程体系;教 学改革
体 系,具体建设 目标如下 : 1 )以就 业为导 向,以培 养学生职业道德 、职业 能力和 岗位技 能、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能力 ,提高毕业 生就业竞争力 为 目的。建立 、健 全本专业课 程教学所 需要 的核心项 目群 和课程专 属性项 目,完 备项 目化
教 学所需要 的塑件 产品 、C D 图纸等相关资料 。 A
以实际 的项 目要 求为指 导 ,在 一定 的组织 形式下 ,利用 有 限的资源 ,按实 际 的生产 要 求安排 学 习进 度 ,
完成 教学 目标 。 而 基于 核心项 目群 的课程 体系 ,就是根据 目标 职业 岗位 的能力 需求 以及 本专业 人才 培养 规格 定位 , 提取 涵盖本专业 能力培 养 的项 目群 ,遵循人 才培养 的基本规 律和科 学方 法 ,构 建基于核 心项 目群 的课程
2 )以工学 结合和校企 合作为切入 点,以突 出学 习过程 的贯通性和基于 工作导 向为重点 ,改革创新人 才 培养模式 ,打破学科 型 的课程 体系 ,围绕 职业活动 的各项 工作任 务,重新构 建基于核 心项 目群 的课程 体 系 ,并在此基 础上建立 新的人才培养 方案 。
3 以课程 建设和改 革为核心 ,提 高教学质 量 。根据职 业 岗位 ( ) 群)的要 求 ,参照相 关 的职 业资格标 准 ,基于核心项 目群整合 教学 内容和 课程项 目,改革教学模 式和考核评价 方式 ,按核 心项 目群 组织教学 ,
加强专业教 学与工作实 际的一致性 。
个综合 性任务 , 生又会束手无 策 ,即学 生只能完成工作过程 中的独 立任务 , 无法独立完 成整个工 作。 学 而
收 稿 日期 :2 1 02— 0 2— 1 1 基金项 目: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 目 【 编号 :2 1J 0 0 0G1】
第一作者 简介 :陈乐平,男,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 究方 向:模具设计与制造 ( 浙江 宁波 35 1) 12 1
无 法继 续应用于后 续课程 ,而 后续课 程 的项 目又没有来源 于前课程 ,而是新 的项 目,与前课程 的项 目没 有 联 系 ,相 互独立 。这 导致基于 工作过 程 的教学过 程割裂 ,使学 生对 实际 的工作过 程没有 整体 的认识 , 而 只 能是相互独立 的局部认 识 。最 后造成从表 面上看 学生完成 了一 个个 的项 目训练 ,然而一 旦要完成 一
需求 。 1 模具专 业课程体系 的现状
模 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从各 职业技 术院校开 办 以来 ,虽历 经多次 改革 ,但 大部分课 程仍然沿用 学科课 程 理论 体系 的传统模 式 ,课程 教学 以学科为导 向、 以知识 为 目标 、以教师 为主体 、以应试为基础 、 以逻 辑 为载体 、理论和实 践相 分离 的课程 等培养模 式,其存在 的主要 问题有 : 1 )在专业教 学计划 中,课程 门数较多且相互 独立 ,过分强调理 论性 ,甚至 内容相 互重复 ,课程之 间 的衔接不 理想 ,致使相 关知识未 能有 机地融合 在一起 。 2 )从专业 知识角度看 ,学生学 完一 门课程后 ,因不 能及时与应用 “ 口” 接 ,很难形成综合 应用能 力, 没 能把 学历教育和职 业技 能鉴 定结合 ,使原有 的专业教 学计划不 能按模具行 业所需 高技能人才 的业务 规 格进 行有针 对性 的培养 。 3 )项 目化教学 中各课程 开设 的项 目相互独 立 ,前后没有 联系 。前面课程 中的项 目只为本课 程服 务 ,
第1 期第 12页 0
陈乐平 , : 等 基于核心项 目群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1 0 2年 3月
岗的专 业培养 目标 。
3 课程 体系建设 目标
所 谓项 目化课 程就 是指 以培养 学生 的实 际应用 能力为主要 目标 ,围绕与专业相 对应 的现实职 业 岗位 中的具体工作项 目,组 织课程教 学 内容 ,并 以完成具 体 的工 作任务 为主 要教学方法 和学 习方式 的课程模 式 。项 目化 课程把 学生 的 能力培养放 在首位 ,以行 业 中典型 的工作 任务作 为学 生能力 训练 的主体 内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