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3)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高一化学物质量浓度说课稿篇一高一化学物质量浓度说课稿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第三节物资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先生了解物资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资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使先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使先生了解学习物资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能力目标1、经过教学的成绩性,创设探求情景,添加先生自动求知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2、运用化学探求过程,激发先生的学习兴味;情感态度目标1、经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运用,培养先生置信科学、尊重科学、依托科学的思想。

2、培养先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味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物资的量的基本概念、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意义。

1/ 8教学难点:物资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之间的计算。

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成绩探求法,类比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成绩导入:我们知道一双鞋有2只、一盒香烟有20支、一扎啤酒有9瓶,那么一滴水有多少个水份子呢?老师:我们能不能用高倍显微镜去一个一个地数呢?先生回答:分子很小,显微镜视野太小很难完成。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求这个成绩。

首先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完成基础知识的铺垫。

,1、2、3、4组为A组,5、6、7、8组为B组。

下方我们进行任务分配:2/ 8小组讨论:小组展现:A组甲同学:物资的量是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必然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乙同学:物资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丙同学:摩尔的标准就是6.02×102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就做阿伏伽德罗常,符号是N A用6.02×1023mol-1来表示,教师总结:如同长度、质量、工夫、电流一样,物资的量也是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微观粒子的集合体。

他的的单位是摩尔,摩尔的标准是阿伏伽德罗常数N A这个常数的数值是6.02×1023,单位是mol-1板书:物理量:物资的量n单位:摩尔mol3/ 8标准: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1讲解:6.02×1023是个非常大的数字,它有多大呢?打个比方,如果把6.02×1023粒大米分给全球70亿人一同吃,每人每天吃一斤,大概要吃12万年。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方案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方案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1)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mol)。
2.摩尔的定义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包含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粒子的集体。
(2)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2×10^23 mol^-1。
6.总结与拓展
-对物质的量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拓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1.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
1.教材与教辅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相关教辅材料。
-通过回顾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引入物质的量的主题。
2.知识讲解
-详细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摩尔的概念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3.案例分析
-分析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中的应用案例。
4.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和实验活动。
5.探究与讨论
-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总结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物质的量n = N/NA,其中N为粒子数,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的计算与应用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化学方程式、溶液浓度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中的应用。
3.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1)物质的量n = N/NA,其中N为粒子的数量,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高中化学苏教版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 掌握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是什么;2. 物质的量的单位;3. 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概念的抽象性;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的转换。

教学准备:1. 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简要介绍物质的量的意义;2. 利用日常生活例子,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展示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2. 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什么;3. 通过示意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量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 让学生测量不同物质的量对物质的体积、密度等性质的影响;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物质的量的应用;3. 指导学生归纳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实例。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内容;2. 提醒学生认真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对物质的量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物质的量概念解决化学问题。

同时,老师也应及时总结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和优化。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方案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及其换算。

- 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

-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如摩尔质量、摩尔浓度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的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

2.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的关系。

3.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及应用。

4.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它与质量、体积有什么区别?2. 引导学生思考:在化学中,如何更精确地描述物质的多少?(二)新课讲解1. 物质的量的概念:- 解释物质的量的定义,即物质所含粒子的数量。

- 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及其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的关系:- 介绍阿伏伽德罗常数,解释其意义。

- 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将物质的量转换为物质的粒子数。

3.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讲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摩尔质量。

- 介绍摩尔浓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摩尔浓度。

-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给出一些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反思:在学习物质的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成绩: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建议。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2.学会利用摩尔的概念计算物质的量;3.了解物质的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引入:教师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克氢气可以和多少克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2)呈现: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物质所含有的化学单位数量,也就是物质的粒子数。

”教师提问,“那么,1克氢气和1克氧气所含有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3)讲解:教师结合示意图和计算公式,详细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1摩尔是指1克元素的原子数、1克其中一种分子的分子数或者1克其中一种离子的离子数。

”教师以氢气和氧气的实例说明,1克氢气和1克氧气所含有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都是0.0333摩尔(3位小数)。

2.实例操作(30分钟)(1)练习:学生根据所给的物质和质量,计算物质的量的数值,并给出单位。

练习题包括:1克氢气、2克氧气、40克氧气、1克氯气等。

(2)自主探究: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物质质量(克)物质的量(mol)摩尔(mol)氢气1氧气2氧气40氯气13.探究活动(30分钟)(1)实验:教师组织实验,用盖有摩尔质量的糖果袋分发给每组学生。

学生将糖果质量称量,计算出所含物质的量。

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糖果袋中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2)分析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同质量的糖果袋中所含物质的量不同?”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4.拓展应用(20分钟)(1)例题:教师出一道综合应用题,学生计算学化学品中硝酸的物质的量,并结合已知氧化铁质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硝酸和氧化铁反应所需要的摩尔比例。

(2)讨论解答:学生将解答答案写在纸上,并展示给全班学生。

三、教学评价1.教学反馈: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摩尔和质量的转化和计算。

2. 理解并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计算器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讲解与探究(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解释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四、训练与应用(15分钟)
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摩尔和质量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拓展问题进行思考。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提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应用,拓展课外学习内容。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摩尔、原子量、分子量等概念,能够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摩尔与物质的关系
3. 原子量、分子量及摩尔质量的概念
4.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差异,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学习: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并讲解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验,学会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

4. 总结:复习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
1. 完成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参与讨论和答疑,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理解的深度。

3. 考试及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掌握程度。

延伸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研究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比如摩尔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耗和生成等方面的研究。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拓展物质的量的应用领域。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有关"物质的量" 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 摩尔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教案内容:内容1:知识讲解一、摩尔:1、什么是摩尔?首先复习初中有关分子、原子以及物质结构的一些知识。

分子、原子————质量小,难称量;常见物质————质量大,可称量。

所以,需要一座桥梁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2、阿佛加德罗常数:(板书)通过微粒和物质的关系,介绍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知识。

阿佛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3、摩尔的定义:(板书)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例:1摩尔碳原子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1摩尔水分子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1摩尔氢离子含有6.02×1023个氢离子。

练习:1、5摩尔水中共有多少个水分子?2、3.01×1023个水分子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4、摩尔与质量的关系:(板书)介绍1摩尔物质的质量恰好等于它的分子量(或原子量)。

例:1摩尔H2的质量为2克;1摩尔Fe的质量为56克;1摩尔Na+的质量为23克。

(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练习]:计算1摩尔下列物质的质量:(1)氦,镁,氯,磷原子;(2)硝酸,硝酸铵。

[小结]: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它象一座桥梁,将微粒和物质联系在了一起。

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板书)1、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板书)公式:物质的质量(克)———————— === 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克/摩)2、摩尔质量与分子量、原子量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比较摩尔质量与分子量、原子量的数值、单位等方面来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有关计算:例:90克水相当于多少摩尔?解:水的分子量为18,则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摩尔。

90g———— == 5 mol18g/mol答:90克水相当于5摩尔。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溶液的概念: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新人教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新人教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新人教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过程][引入基本概念] 18克水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但1个水分子却无法称;1把大米可以称量,1粒大米却无法称,但1粒大米质量可以计算,同理,1个水分子的质量也可以计算,通过物质的量进行换算。

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 一、物质的量[类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幻灯或小黑板)7个基本物理量一览。

正如时间、质量这些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

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板书]1、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符号:n。

[讲述]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的符号为mol,简称摩。

[板书] 二、摩尔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符号:mol。

[过渡] 1mol的粒子到底含有多少个粒子?又怎么跟质量联系起来呢?[讲述] 每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

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

而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也即1mol12C中所含C 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以NA约为6.02×1023个。

[板书] 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

[举例]1摩尔氧原子约为6.02×1023个1摩尔水分子约为6.02×1023个1摩尔氯离子约为6.02×1023个[讲述]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摩尔这个概念只适用于微观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言]古时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一个问题是:10kg 小米是多少粒?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思考、讨论、回答][追问]这些方法中,那种方法最科学?[追问]谁能介绍几种生活中相似的例子?[讨论回答]箱、打、令、包、条…设计意图: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 g C和32 g 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 g 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板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讲述]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离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是肯定的。

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强调:1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任务)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化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

根据物质的量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不仅在中学化学计算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

2.学情分析(1)学生起点能力分析物质的量是一个新的化学概念,比较抽象,以高一学生的已有化学知识和科学素养,要完全理解,并懂得运用比较困难。

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挖掘化学知识,并能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对比来理解记忆新知识。

(2)学生“认知方式”分析学生理解能力基本没问题,但是处理信息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等能力较差,因而在此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

3.设计理念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学会选用合适的集合概念来计量物质;学会从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抽象出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本质,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以讲述教学法为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思考去认知新知识,“发现”得出结论和规律性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通过举例,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发现化学问题,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通过例题演示物质的量单位的 换算方法
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讲解物质的量与粒子数、质量、 气体体积等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 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加强学生 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实验演示与探究
设计实验方案,演示物质的量在 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 验结果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物质 的量的理解和应用
逐步树立“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常 用的物理量的观念,并明确树立“物质 的量”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认,了解引入物质的量 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物质的 量与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 溶液浓度等之间的关系。
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开发设计涉及物质的量的化学实验,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
跨学科资源整合策略
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在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时,引入 物理学中的相关概念,如质量、 体积等,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
知识联系。
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在物质的量的计算过程中,融入数 学的比例计算、单位换算等方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跨学科应用 能力。
化学大师
在线视频课程网站,包含 物质的量等相关知识点的 讲解和实例演示,适合学 生自主学习和巩固。
化学之家论坛
化学教育领域的专业论坛, 可供教师交流教学经验、 分享教学资源,也可为学 生解答疑难问题。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生活》
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物质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contents

高中化学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3)

高中化学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3)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建立;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关系;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本节的标题为: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比较旧教材,强调“化学剂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承接上节课的“实验有关知识”,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这些物理量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定位时,不能单单就知识讲知识,而应该将这些物理量很好的融合在于实验有关的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和感受。

但课本上关于物质的量,没有设计实验内容,气体摩尔体积有“电解水的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有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

所以教师应该自主的开发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或者感悟。

2、教材前后内容:承上启下,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埋下“伏笔”。

上节课讲的是“实验室相关内容”,以后的课设计有关计算的、实验的基本都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或者说很大关系,所以本节课的地位不仅仅是承上启下,更是一个“基础"的地位,本节内容学生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了后面相关内容的计算、实验。

3、考试内容:本节课内容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年年必考,年年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相关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及其他计算、溶液的性质及其计算(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浓的的配置及误差讨论。

所以,在本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本节内容——三个化学计量,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自主的构建起来。

二、学生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对这些粒子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对宏观世界的物质质量、物质体积等内涵也有所了解;学生的这两项基本知识有利于建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这节内容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是微观粒子数与宏观质量联系的桥梁,是学生掌握化学的必备知识,是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概念,贯穿在高中化学所有学习的内容中。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2、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物质的量与粒子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四、教学多媒体选择
多媒体技术,问题探究法,类比法,讲练结合
五、教学方法: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六、教学过程
[引言]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杯水。

请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物理量来描述有多少水呢?请同学们从多角度来分析。

[生]展开分析讨论。

质量,体积,水分子的个数……
[师]引导学生回答,水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量,水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量取。

那么水分子的个数呢?可以直接用仪器测量吗?如果不能直接测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杯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激思]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讨论,提出研究方案]
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但如果已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通过计算求出一定质量的水中所含水分子的个数。

[师生评价] 同学们提出的方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成。

已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2.988×10- 23g
[学生练习]略
[师]我们注意到,我们是用已知的水分子的质量来计算的,那么,我们在实验室中能否称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呢?其他的微观粒子也是如此,那么如果没有已知一个微粒的质量,我们又能不能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目呢?宏观质量与微粒数目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大家和我一起学了今天的内空后想必就会知道了。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投影]感受6.02×1023 数据的庞大。

[设问]请大家注意观察,以个为单位表示微粒数目计算出来的数值非常大,大家使用时方不方便?类似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人们是怎样处理的呢?
[投影问题探究] 我们要购买价值为6000元的电脑,可以有几种付款方式:
1. 用面值为1分的硬币,需要600,000枚。

2. 用面值为1角的硬币,需要60,000枚。

3. 用面值为100元的纸币,则只需要60张。

……
[提问]那么同学们你们会选择哪一种付款方式呢?
[学生回答]第三种
[提问]为什么会选择第三种?
[学生回答]方便。

[提问]体现在那里?
[学生回答]数量有差异。

[追问]为什么会有数量的变化,怎样办到的?
[学生回答]改变面值(即改变单位)。

10000个一分硬币和1000个一角硬币都可以用100元这个“集体”的概念来表示。

[投影]生活小常识:12支铅笔为“一打”。

[提问]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

“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

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

科学上,我们把多少个微粒作为一个集体呢?(引导学生观察投影练习)
[学生分析]把 6.02×1023个微粒作为一个集体。

[追问] 把6.02×1023个微粒作为一个集体,如果由你来定单位名称,你会取什么名称呢?[学生分析]组、堆等
[投影]科学实验表明,在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我们就说它为1摩尔。

在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专门为摩尔这个单位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板书] 物质的量:1.是一个物理量。

[投影]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

[讲解]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符号,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板书]2 .符号:n
3. 单位:摩尔(mol)
4.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师] 在使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时应该注意:
[投影]注意: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

不能把它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②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单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等),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问]能否说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
③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粒子的集体,但没有限定是何种粒子集体,因此,我们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1molNa+或n(Na+)=1mol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1 摩尔氧
(B)1.5摩尔O2
(C)2 mol H
(D)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E)0.5 摩大米
[提问](对照投影练习)物质的量为1摩尔H
2O的质量是多少?1摩尔H
2
O约含有多少个水分
子?
[学生回答]略
[师生讨论归纳]由此看出,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物质的质量和微粒的数量联系起来,这在化学反应的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投影]宏观联系微观的示意图。

[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1mol任何粒子集体中均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教师追问]其衡量标准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练习](1)1mol O中约含有个O
(2)1mol CO中约含有个CO
(3)2mol H+中约含有个H+
(4) 6.02 ×1023个氧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师] 因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测定有很大的贡献,人们为了纪念他,称这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板书]二、阿伏加徳罗常数
1、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2、符号:一般用N A表示
3、N A≈ 6.02 ×1023mol-1
4、单位: mol-1 (每摩尔)
[练习]填空(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
1. 2N
A 个H
2
的物质的量为 mol 。

1. 0.5mol H
2SO
4
中含有 N
A
个硫酸分子。

[投影小结]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个数都约为6.02 ×1023。

[问题探究]粒子物质的量(n)与粒子的数目(N)有什么关系?
[投影](1)1molO
2
中约含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2)2molO
2
中约含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n molO
2
中约含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
[学生活动]练习,分析归纳n,N
A
,N的关系。

[板书]5.
n= N N A
[投影]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一节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
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 ;
2、单位: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符号为mol ;
3、基准: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1mol 任何粒
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目,符号:N A
2、单位:mol -1
3、数值:N A ≈6.02×1023mol -1。

三、物质的量的应用
物质的量=微粒数/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