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mol)。

o掌握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利用摩尔质量进行计算。

o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o能够熟练进行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

o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o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o树立学生尊重事实、注重实验数据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掌握复杂化学问题中物质的量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题分析,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的量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具:投影仪、黑板、白板笔-实验器材:烧杯、量筒、天平等-多媒体资源:课件、相关教学视频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提醒和处理。

3.激励措施: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课堂小测验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小礼品或加分。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批改和反馈。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物质的量教案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基本能力(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3)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及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4)掌握质量、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三者之间的转化方法2、基本品格的培养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利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学习,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能力。

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情境:暑假在家里的时候,妈妈做饭忽然发现大米没有了,让你去买米。

她是会说:“小王子,去帮妈妈买10斤大米吧”还是会说:“小公主,去帮家里买一万粒大米”呢?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可以采用“集合”的方法,将小的不可直接称量的米粒集合成大量的可以称量的一袋米;即将小的集合成大的,将部分集合成整体。

那么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是否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呢?问:Cl2 + 2NaOH == NaCl +NaClO + H2O,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Cl2+ 2NaOH == NaCl + NaClO + H2O从微观粒子角度:一个Cl2原子和两个NaOH分子可以生成一个NaCl、一个NaClO和一个H2O分子从宏观质量角度:71克氯气和80克NaOH会反应生成58.5克NaCl、74.5克NaClO和18克H2O。

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应该是相同的,既然我们得出了一个化学方程式既能表示宏观方面的意义,又能表示微观方面的意义,那就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宏观的质量和微观的粒子之间应该有联系,但联系是需要纽带的。

那么能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什么呢?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就曾经给大家提供过这样的一个桥梁,这就是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现在我们就先来复习一下这个知识点。

(二)、检查预习情况抽查学生叙述预习提纲中的前六个问题。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高一化学物质量浓度说课稿篇一高一化学物质量浓度说课稿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高中教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高中教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分子数等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意义2.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4.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分子数的关系5. 物质的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的换算、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分子数的关系。

2. 难点: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物质的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讨论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分子数的关系。

5. 练习: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应用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分子数关系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课后访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七、教学拓展1. 物质的量的应用:进一步探讨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物质的量的相关理论:介绍物质的量的相关理论,如阿伏伽德罗定律等。

3. 物质的量与其他量的关系:探讨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等)的关系。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运用,以概念学习为主导,通过学习学会接受新概念并熟练运用。

“物质的量”所占篇幅不过是课本中的一页,但有关“物质的量”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是学生计算方法和思维上的一大转变。

本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为后面介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直观思维在他们的学习中仍占据重要部分,所以对微观世界的计量这个新的知识点比较陌生,并且比较难以理解,但他们已经具备了联系宏观人是微观的能力,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3.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能解释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练运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从已有的相似概念迁移形成物质的量概念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问题——建构的模式,化静态为动态,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过程,学会概念学习的常用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多种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体会到化学微观表征的重要意义并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养成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概念系统中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及相互转换关系。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教案: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

3. 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黑板、白板笔。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铁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与物质粒子数量之间的关系。

2.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验现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讲解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15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并解释摩尔的定义和含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计算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摩尔比的确定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实例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与讨论(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学生提出问题或讨论相关问题,教师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讲解概念、进行实例分析和计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总结与讨论,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展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醒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络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才能。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和综合计算的才能。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1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3)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2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物质的量教案 (4)

物质的量教案 (4)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2.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3.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整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2. 教学难点•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实验数据表格等;•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PPT,通过提问或讲解,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量。

2. 概念讲解(10分钟)2.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用来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符号为n。

•1摩尔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基本粒子的数量,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反应有关。

2.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是摩尔(mol),符号为n。

•1摩尔等于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

•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3. 计算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包括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计算等。

4. 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测量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到表格中。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容量瓶、移液管、称量器等;2.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物质,加入容量瓶中,并用适量的溶剂溶解;3.配制溶液的体积至容量瓶刻度线处;4.将溶液均匀搅拌,使溶质充分溶解;5.用移液管吸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经过称量器称量溶液的质量;6.根据所测得的质量和溶液的密度,计算出溶液中的物质的量。

5. 实验数据处理(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溶液中物质的量,并填写到表格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新人教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等奖

新人教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等奖

新人教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其次标题。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洁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学问,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熟悉。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忙学生把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根底。

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把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通过练习把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熟悉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2)力量目标:提高规律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学问进展计算的力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信任科学、敬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把握摩尔的概念及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间的转化。

二、教学方法分析(1)实行目标分层教学法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当进展做好铺垫。

新课教学主要实行比照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比照指出化学反响中存在的一样状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根本物理量和单位的比照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忙学生通过比照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比照(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详细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留意的问题并帮忙学生由浅入深的把握本节学问。

(2)讲练结合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很快把握学生的状况,更能让学生准时地熟识所学学问。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学问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

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并通过计算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稳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加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标准化,单位使用精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索: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响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叙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生疏。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答复: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根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发光强度坎[德拉] 物质的量摩尔叙述:在定量地讨论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讨论、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殊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根底。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根底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留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看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熟悉是什么?答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5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5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5篇)★第二课时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物质的量篇一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二课时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板书:1.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板书:2.称量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

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

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

(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板书:5.洗涤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溶液的概念: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物质的量单位——摩尔;2. 掌握物质的量和分子、原子的关系;3. 通过实例和练习,熟练运用物质的量计算;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2. 掌握物质的量和分子、原子的关系;3. 运用物质的量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物质的基本概念,如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等。

通过提问,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表示的是一定个数的分子或原子。

解释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3. 实际应用(15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例如:“有 2 mol 氧气和 3 mol 氢气,求反应前后氧气和氢气的摩尔比。

”示意学生先将氧气和氢气的摩尔数化简为最简分数,然后写出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氧气和氢气的摩尔比。

4. 实验操作(30分钟)进行一个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实验,如观察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根据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量变化。

引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计算物质的量变化。

5. 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使用。

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巩固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2. 完成课后习题,熟练掌握物质的量计算。

七、教学反思通过实际应用和实验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要进行充分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量计算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物质的量物理教案

物质的量物理教案

物质的量物理教案物质的量物理教案【精选5篇】物理教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指导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促进了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

下面给大家分享物质的量物理教案,欢迎阅读!物质的量物理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物质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懂得了“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的应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物质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本课题共包括三大内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理论知识,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单位以及应用。

3. 教学目标⑴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⑵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从达到本课题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以及和本单元《从实验中学化学》中心内容的联系来看,《物质的量》这一内容的重点,可以确定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和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来看,教学的`难点应该是“通过举例分析总结得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新概念及如何应用” 。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篇:物质的量教案物质的量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4)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5)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6)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3、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2)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3)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方法](1)对比—比喻—联想结合方法;(2)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方法。

[教学用具]LCD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引入](投影)1、什么是物理量?质量、体积是不是物理量?2、如何知道一瓶水质量和体积?一瓶水有多少水分子构成?3、(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难以称量,当称量物质的实验操作时,微粒与可称量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过渡] 以上问题启发思考,使学生寻找假设桥梁,引入正题。

[阐述] 本章知识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引入基本概念] 18克水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但1个水分子却无法称;1把大米可以称量,1粒大米却无法称,但1粒大米质量可以计算,同理,1个水分子的质量也可以计算,通过物质的量进行换算。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开发学生思维。

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一、物质的量[类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物理《物质的量》教案

物理《物质的量》教案

物理《物质的量》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定义。

2. 熟练掌握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及应用。

3.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摩尔的概念计算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

二. 教学内容
1. 概念: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摩尔。

2. 计算物质的量及应用。

3.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三. 教学步骤
1. 导入
询问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情况,是否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

2. 学习
(1)讲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
量是物质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一个衡量物质数量的物理量。

(2)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即物质的量为 1 摩尔时,其含有的粒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NA,其值为 6.02×1023。

(3)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n=N/NA,并举例说明。

(4)讲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即 1 摩尔物质的质量称为其摩尔质量 M。

3. 练习
由浅入深,从简单的计算物质的量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达到掌握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及应用的目的。

4. 拓展
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即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摩尔比关系,计算出摩尔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出需要的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

五. 教学反思
本课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地为学生展示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摩尔的介绍及其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来加强学生对于物质的量的掌握。

并在课后作业中引导学生探索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深入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1单元 课时2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初步学会定量的研究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

三、设计思路
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
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
生学好这一节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节课通过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我们熟悉的知识来理解物质
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
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

在进行关于摩
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因为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
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化学方程式H 2 + Cl 2 ==== 2HCl 的含义有哪些
物质的转化: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微观粒子的数目: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氯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

质量关系:每2g 氢气和71g 氯气反应生成73g 氯化氢。

点燃
根据微观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g氢气和71g 氯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这个数目是多少呢由于这些微观粒子的质量都很小,这个数字很大,经测定约为×1023个,科学家将其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为×1023 mol-1。

符号为N
A
如此庞大的数字使用和计算都不是非常方便,因此科学家将×1023个微粒作为一个集合体,称为1 mol。

这样就将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客观存在、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练习]
1 mol H
约含氢分子。

2
1 mol H约含个氢原子。

2-约含个硫酸根离子。

1 mol SO
4
从上面的练习可知,摩尔是一个单位,可以用来衡量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

克是质量的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那么摩尔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呢这个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多少,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1023个。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单位mol-1。

物质的量只规定了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但并没规定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练习: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氢×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B. 1 molCO
2
C. 1 mol小米×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练习: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含多少摩尔氢分子
(1)×1024个H
2
(2) 5 mol O
中有多少个氧分子
2
(3)N A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粒子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为:
5. N=n·N A
练习:
(1) mol H
2
O中含有个水分子。

(2)2 mol H
2
O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1 mol H
2SO
4
中含有个H
2
SO
4
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 mol H
2
O中呢
二、摩尔质量
1.定义: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
[问题解决1]
参考下列解题方式,完成下列计算:
(1)9.8 g H
2SO
4
的物质的量。

( mol)
(2)10.6 g Na
2CO
3
的物质的量。

( mol)
(3) mol CaCO
3
的质量。

(25 g)
(4) mol H
2
O的质量。

(36 g)
[问题解决2]
根据上述计算,归纳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2.数学表达式:
M
n
m
M
m
n
n
m
M⋅
=
=
=,或
,或
[问题解决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1)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


(2)氧化铁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3)氯酸钾(KClO 3)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反应。


(4)过氧化氢(H 2O 2)分解成氧气和水的反应。


[例题]483 g Na 2SO 4·10H 2O 中所含的Na +和SO 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
含H 2O 分子的数目是多少
[解]Na 2SO 4·10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摩尔质量为322 g ·mol -1。

()mol mol g g O H SO Na M O H SO Na m O H SO Na n 50.1322483)10()10(101242242242=⋅=⋅⋅=⋅-
则Na +的物质的量为,SO 42-的物质的量为,H 2O 的物质的量为。

24123221003.91002.60.15)()(⨯=⨯⨯=⨯=-mol mol N O H n O H N A
答:483 g Na 2SO 4·10H 2O 中所含的Na +的物质的量为 mol ,SO 42-的物质的
量为,H 2O 分子的数目约为×1024。

[小结]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1 mol 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可以把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联系起来:N=n ·N A = N A ·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