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3讲习题 岳麓版必修2
高三历史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基础知识:1、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的原因有: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
2、“一五计划”的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其特点是:同时并举。
4、“一五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5、“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7、三大改造的意义是: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9、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0、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1、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
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
12、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名师导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分析
,但探索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等失误,更发生了“文革”,给国民经
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建国三十年间,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仍然取得很大的成就。
3.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计划经济模式转化为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 到21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向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5)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制为主要形 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7)创办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海地区,再到内地。
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
成。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 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特别是“文革”,使中国
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 的起点。
2.近代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岳麓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学习目标:1.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 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重、难点讲解: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到2002年“十六大”前后,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从三大改造完成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曲折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 过渡时期: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
2. 曲折发展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主要表现为: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但是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持续发展,直至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浩劫——“文革”降临。
3.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找到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对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实行开放,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大力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4.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
其表现是:GDP稳定增长;城镇化进程加速;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7届高考历史专题考点复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3张幻灯片)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探讨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五)对外开放 1、史实: (1)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 经济特区 (2)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 沿海港口城市 (3) 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 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 新科技园区、保税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形式多样 (5)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特点: 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探讨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2年初,“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97年十五大,完善这一理论; 4、21世纪初,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一五计划 (三)三大改造 1、时间: 1953年—1956年 2、内容: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人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 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3、意义: 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 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2(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
“第一扇窗”比喻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在1978年12月,故A项错误;“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是指改革开放,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与材料时间接近, 故B 项正确;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2.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经济特区,“特”是指特区()【导学号:72040136]A.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制度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C.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制度D.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地区便于交流【解析】特区与内地的经济制度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故A项错误;特区的“特” 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故B项止确;特区与内地的社会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制度, 故C 项错误;特区的“特”并非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地区便于交流,故D项错误。
【答案】B3.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邻港澳 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珠海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特区”之所以“特”就“特”在特殊的政策扶持。
地理位置有优势,但不是主要原因;科技领先是政策扶持的结果;资源丰富与实际不符。
【答案】B4.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己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总结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总结提升新人教版必修2知识网络时空定位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1950—1952年)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有化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年)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工业化需要土地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党内“左”倾错误的蔓延“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动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
把握主线 本讲主要讲述了新时 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巨 大成就。以十一届三 中全会为标志,中国 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 大进程,农村普遍实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城市开始扩大企 业自主权,邓小平南 方谈话和中共“十四 大”之后,中国逐步 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中国经济 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 巨大成就
课程 标准
考纲 要求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四单元 第21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目 标 定 位
明确考向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 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体制的过 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 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 特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教学课件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人 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设 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东思想”。
主义道路的起点。
。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营 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 方式 式的责任制。 管理 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 体制 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产业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 结构 村产业结构
三、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底~1966年)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秋)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 主要 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 矛盾 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
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 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 任务 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建设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 方针 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 的区别
从地域分布上看,前者更为 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 和其他开放城市;
从面积上看,前者小,是从 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
从经济发展特点上看,前者 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从发展政策上看,前者实行 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基础过关】
考点二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过程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处
1.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讲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岳
史料 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包干、大包 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 都是自己的”。 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 合脚,政策好。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 干部社员都想搞。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史证本史料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 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且所其有实的行性成质为,广大农 的自觉选择。
? (2)改革内容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 土地公 有制 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 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 企 业(集体或个人创办)。(所有制改 变)
方法点拨 图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思考: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1、地位: 中国当时有 80% 的人口在农村,中国 稳定与否首先看农村是否稳定。
补充拓展
?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 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 土地承 包经营权 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 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 经济组织,即 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但并不适
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2004年) (P102页)
启示:生产关系要不断调整
2、风险: 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 险,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企业,所 担风险较大。
3、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有些地方的 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干到户,成为改革的 先声,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的成功作法基础上,加以 肯定和推广的。
(3)意义 ①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极主大权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 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城市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人教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有成功的经验, 如1956年中共八 大和1960年的八 字方针,也有曲 折失误,如“大 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
1966~ 1976年的 十年“文 化大革 命”,使 社会经济 遭到严重 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作出了 将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 来和实行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 策,坚持对内 改革、对外开 放
鸦片战争以来,交 通、大众传媒和社 会习俗方面有了较 大变化;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 人民的生活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通讯、大众 传媒获得较快发展
主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历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 就。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有了 较大变化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二 第四单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1 单元概览 2 网络感知
必修二 第四单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单元概览
必修二 第四单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过渡时期 (1949~ 1956年底)
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时期(1956~
1966)
“文化大 革命”时 期(1966~
1976)
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1978至今)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 迁(1840至今)
内容
1951年我国 开始实行 “一五计 划”,进行 三大改造 (1956年底 基本完成)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整合 新人教版必
二、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项目 时期 内容
原因
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 建土地制度严 重阻碍生产力 发展
农业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Biblioteka 济难以满足国 民经济发展需 要核心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 所有制,实行 农民土地私有 制
把土地等生产 资料变为公有 制,实行集体 经营
意义
解放农村生产 力,促进了农 业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
极大地调动 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 生产发展
三、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 化
时间
历史背景
表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
第 鸦片 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
一 战争 “洋货”大量涌 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
次 以后 入,上海等近代化 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
大都市崛起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 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 展,成就举世瞩目。
尤其明显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旧
第 二 次
1912 年
推翻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 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 和生活方式都相应地发
生了变化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第 三 次
中华人 民共和 国的成
立
由于政府的强 制行动,一些 社会丑恶现象 被取缔
党和国家工作
重心的转移,
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 第二十六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 必修2
③家居:人们居住条件改善并引发了_________ ④语言:_________发生很大变化,生动体“装现修了热社”会生活时尚的 更新。 流行语言
第十三页,共43页。
特别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 程的加快,一方面,乡村人口涌向城镇,使得城镇规模不 断扩大,另一方面,通过县改市、乡改镇的途径,新设市、 镇。这种人口向城镇集聚(jíjù)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 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从人口流动和人口素质来 看,城镇化水平是农业劳动力逐步向其他产业转移的结果。 但我国农民进城务工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还存在文化 知识和劳动技能上的差距。
第十八页,共43页。
学以致用
1.(2009年南京(nán jīnɡ)模拟 )江泽民指出,我们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 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 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这样做的依 据是( ) A. B. C. D. 解析: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融入全球化的大潮。本题考查的内容正是全球化的趋势。 答案:B
第十九页,共43页。
二、现代(xiàndài)中国生活巨变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1)政治局势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 秩序安定,人民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2)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民经济取得举 世瞩目的成就,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进步。这是推动现代 (xiàndài)中国生活巨变的根本原因。 (3)国家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4)近代社会生活巨变的延续。现代(xiàndài)社会生活的变化不 仅在城乡普遍发生,而且更深刻更彻底。 (5)受国际环境影响。特别是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 球化的趋势,使中国社会受到很大冲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
•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 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 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缺 点,但总体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 观点二 基本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 该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造过早,脱离了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中国又回归到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应该按照《共同纲领》搞新民主主义社会, 生产力有了发展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 观点三 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
• 该观点认为,当年的所有制改造和今天的所有制形式改革都是国家 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大决策,既不能因为肯定今 天的改革而怀疑或否定当年的改造,也不能因为肯定了当年的改造 而指责今天的改革。应该探讨三大改造后期工作过急、过快、过粗 和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的原因与教训。
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在评卷点,一般都要制定一个更为详
尽的评分细则,比如同义词替换、新增要点等。为得到更多的分数,
你组织的答案包含的“要点”一定要多。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
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
“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比如:关于圆明园“维持现状”
还是“重新修建”问题,让你选择一种观点,并给出理由。你的答 案应该是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要点多),而不是把其中的某一个理 由叙述的多么充分(文字多)。因为改卷时,老师看的是你给出了几 个合理的理由——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
• [答案] (1)趋势: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走向对外开 放;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更加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3讲习题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5·长春)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
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导学号 26060889(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可知由于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是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政策环境中,所以才出现“新富农”、“国营经济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年)后,即1958年制定的,故B项错误;“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1960年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的,故D项错误。
2.(2015·益阳)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
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导学号 26060890( )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B.企业管理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种改造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合作也带来了企业管理的加强,但是并不是主要的,故B 项错误;这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使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发生转变,这是主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此项措施并不能化解企业的公私矛盾,故D项错误。
3.(2015·文登)下图是从旧货市场收购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导学号 26060891( )日期:二月廿六日时间:上午九时地点:党支部记录:李向阳出席人:全体党支部成员会议内容:讨论当年国家计划的有关指标和当月作业计划;关于资本家改造问题;关于职工生活问题A.1950年B.1954年C.1957年D.1966年【答案】B【解析】1953~1956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渐确立了计划经济模式,因此会议记录涉及到“讨论当年国家计划的有关指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本家进行改造,故B项正确;1950年对资本家改造还未开始,1956年后资本家已经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与题意不符合,故A、C、D各项错误。
所以应选B。
4.(2015·淄博)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
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
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
”可见,这次会议的最主要议题是导学号 26060892( )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答案】B【解析】从材料“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
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予以分析。
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议题,但不是最主要议题,故A项错误;“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说明最主要议题是关于建设问题,故B项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故C项错误;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故D项错误。
所以应选B。
5.(2015·烟台)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
(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因为导学号 26060893( )A.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在逐渐减少,说明市场因素在逐渐减少,当时计划经济在不断确立和发展。
依据所学知识,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A。
6.(2015·河南文综模拟)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
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导学号 26060894(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国有制扩大……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可知毛泽东是在强调要将国有制扩大,要将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从而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故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应该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而不单独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项错误;材料中除了国有制的扩大以外还包括对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济的扩大,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不是在1953年,总路线是为了建立而不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
7.(2015·景德镇三模)《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中共的许多构想中,自发革命观体现得非常明显,自发革命观强调人民群众的潜力,认为人民群众一旦被动员起来,凭借其主观意志就能改变他们的自身和整个世界。
”下列选项与材料的描述相符的是导学号 26060895( )A.统一战线政策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计划经济体制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凭借其主观意志就能改变他们的自身和整个世界”,根据所学知识,A、B、C三项都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而采取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和理论,不是凭借其主观意志制定的,不符合题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是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这个路线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该路线是凭主观意志制定的,D项符合题意。
故选D项。
8.(2015·青岛一模)下面材料节选自顾准1959年的日记,反映了当时导学号 26060896( )B.“大跃进”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自然灾害是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材料没有认识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不能说是客观认识,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大跃进”的相关内容,不能把“大跃进”等同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观点认为“劳动队是天堂”,这样的政策是正确的,仍然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外,当时错误的经济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能把原因简单的归结为自然灾害,故D项错误。
9.(2015·青岛二模)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26060897( )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D.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时间。
根据所学知识,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符合题意;据材料图示所示三个时间内社会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5%、57%和67%,国家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分别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3~1956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图示,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7%、14%和0%,可知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项。
10.(2015·潍坊)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
毛泽东发表上述看法的主要依据是导学号 26060898( )A.三大改造的实施B.“一五”计划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结合题干时间“1956年”,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故而引起“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故选A项。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排除B项;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运动,排除C项;1949年中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
11.(2015·弥勒模拟)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导学号 26060899( )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C.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D.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大跃进的认识。
从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在批评某些人对大跃进运动不同的意见,从而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大跃进运动有不同的态度。
A项是大跃进运动的后果,不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D项恰恰相反。
所以应选B项。
12.(2015·南昌十校二模)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
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