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与活字印刷有关的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及印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天才工人毕昇发明的。
毕昇发明的活字,是先用木后以泥为原料制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
中国世界上最早的活字,以制作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是非金属活字,如泥活字、木活字、瓷活字。
第二是金属活字,如: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等。
据文献记载,毕昇用胶泥制成一个个的单字,再用火烧坚硬后成为活字,用这批活字试制印刷书取得了成功。
对此,宋代科学家沈括著《梦溪笔谈》有详细的记载。
此后,西夏政权采用泥活字印刷佛经,并有实物流传至今;元代有人继续用此方法印刷泥活字本,可惜没有实物留传;清代时李瑶和翟金生分别采用毕昇方法自制泥活字印书获得成功,而且已留传至今。
毕昇先以木为原料制作活字,因木字遇火膨胀,效果不佳,才改木为泥发明用泥制作活字。
然此后不久,木活字即成功的用于图书印刷,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木活字本和维吾尔族文木活字的出土为此提供了实物证据。
元代农学家王祯制件木活字和轮转排字架获得成功,并于大德年间用木活字印刷了《旌德县志》,但是此书已经失传。
明代之后,木活字印刷逐渐发展起来。
并得到广泛的流传和普及。
政府和民间多以木活字印刷书籍。
尤其是乾隆皇帝用木活字印刷了《武英殿聚真版丛书》138种,最为著称。
此事的倡导人及承办者金简,写成《武英殿聚真版丛书》一书,专门介绍并全面记述武英殿制作木活字、排版、印刷的工艺流程。
有力的推动了清代木活字印刷术的广范应用。
南宋出现的锡活字,是文献记载明确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
明代时铜活字印刷兴起,以无锡华、安两家用铜活字印书为最著名,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本,是明代弘治三年(1490)年的华燧会通馆印制的《宋诸臣奏议》。
清代从康熙时期,政府就用铜活字印刷书籍,最大规模的一次是雍正年间排印的大型书类《古今图书集成》。
私人和坊肆也有多有用铜活字印刷术的应用。
清代后期泥活字印书很少见。
福建人林春奇,从18岁请人刻制铜活字,用了21年的时间,花费白银20万两,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完成正楷体大小铜活字四十多万个。
他是福建福清县龙田人,因而把铜活字命名为“福田东海”。
这批铜活字印有顾炎武的《音学五书》,其中音论为上中下三卷;《诗本音》十卷。
在《音论》卷首,林氏有一篇《铜板叙》,记录了他刻制铜活字的起因及经过。
这是继沈括记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王祯,金简记述木活字印刷之后,记述铜活字印刷的一份珍贵文献。
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包括雕版和活字),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比起近代印刷,自然是很基础的。
但是近代印刷术的基本原理,刻字(刻或铸)、排版、印刷三段基本过程,远在中国的宋代就已经具备了。
参考文献:
《简明中华印刷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