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积不善之家的因果业报
因果报应讲解
因果报应讲解因果报应是一个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也是许多宗教和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表达了一种信念,即每个人的行为和所做的选择都会在未来产生相应的结果和后果。
因果报应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但其核心思想是人们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回应或者回报。
在佛教中,因果报应被解释为一种“业力”的作用。
佛教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留下“业”的印记,这些业力会影响到个人的未来和来世。
好的行为会带来好的结果,而恶劣的行为则会带来痛苦和苦果。
佛教倡导人们要通过修行和善行来净化心灵,以避免遭受不利的因果报应。
在基督教中,因果报应被理解为“善恶报应”的原则。
根据圣经中的教导,上帝会根据人们的行为对他们进行审判,善人会得到上帝的祝福和奖赏,而邪恶的人则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和谴责。
因此,基督教徒被教导要以善行来回应上帝的爱和关怀,同时要远离邪恶和罪恶的行为,以免遭受因果报应的惩罚。
在道教中,因果报应被称为“天道”。
道教认为,人们的行为会受到自然界和宇宙的影响,好的行为会得到自然界的庇佑和回报,而坏的行为则会遭受自然界的惩罚和反应。
因此,道教强调人们要顺应天道,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以避免因果报应的不利后果。
无论是在宗教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因果报应都被视为一种公正和平衡的力量。
它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认识到自己的选择和行动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
因果报应的存在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安慰,因为它意味着善良和正义最终会得到回报,而邪恶和不公也会受到惩罚。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因果报应的存在。
有些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行为和选择没有任何影响。
还有些人则认为,即使有因果报应的存在,但它并不一定会立即或直接地显现出来。
他们认为,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产生结果,而这个结果可能与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很长。
无论人们对因果报应的信仰如何,它都提醒着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的选择和行动不仅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也影响着他人的命运和福祉。
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善人,为官的如孔孟之道,积德行善必有后福,《易经》中有一句话叫“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在中国文化中。
一个人如果心存善念去做善事的话是会得大福的,但是一旦犯了恶业,这一生就再也没有什么福可享了。
当然我们做过不好的事不一定是坏事。
如果你把那些恶人给消灭掉了,他最后可能会得到一个好结果。
所以人必须要好好地去行善积德。
否则是会招来灾祸的!因为它叫因果关系!那么下面我们就说一说吧。
希望能够帮到你。
一、因果关系第一:因果是个概念,那这个概念呢?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有善心的人或人行前的行为都是善的,但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行为,哪怕很小的时候做了善事也会受到别人的嫉妒,但是如果你长期积累形成了习惯而且很难改变。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的话,只要你经常做善事就没问题了。
而且很容易得福报,因为只有多做善事才能获得更多福报。
第二:因为因果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才能把它变成一个好的结果。
每个人都是因果这样一个东西,我们应该要好好去做善事,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灾祸和恶果的出现和发生!我们都不想遇到坏事,因为我们心里总是想着坏事或者是一些不好的事情。
但是我们必须做好一个善恶有报这句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善事做了之后是会给你带来好处的!如果说这个事情能成好的话呢?所以说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把这种因果关系给消灭掉呢?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啊!二、善恶之报人们都会对这种因果报应进行一个总结,就是说在很久以前就是你做过恶事的,你现在在某个地方做善事的时候,是被那一些人或者是说一些坏人给攻击的。
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那个阶段,最后受到这些报应,所以说呢,善恶之报,早知道也无妨,何必一定要去做呢?一个人如果在当时也是没有勇气做善事的时候,当时那个时候你没有那么多钱财,还有很好的人脉资源能够帮助到你,其实后来也很好。
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自己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话他就不会做这个恶事的时候呢?他就会变得很善良的人。
[讲解]巨野县章缝镇冯庄村因果报应
[讲解]巨野县章缝镇冯庄村因果报应因果报应巨野县章缝镇冯庄村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者。
小人在本质上是胆小的,他们的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必害怕具体操作上的失败,但却不能不害怕报复。
设想中的报复者当然是被他们伤害的人,于是他们的使命注定是要连续不断地伤害被伤害者。
你如果被小人伤害了一次,那么等着吧,第二、第三次更大的伤害在等着你,因为不这样山东省巨野县章缝冯庄村有个小人,家里穷买了个老婆,村人看他穷帮他小孩学技术学开车做生意贪污5万多不死心贪心无厌,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小人不是对你进行人身攻击吗,千万不要与其对骂,因为君子是骂不过小人的,因为小人是什么尖酸、克薄、恶毒的话都骂得出口,你如果接招与其论,那么小人只会越来劲,此时你要做的就是“肚里撑船”,拿出来晒,让人看清其丑恶嘴脸小人德性,让人看白、看透、看清其嘴脸其丑恶人品,这样便是其最大的失败,然后你再下手调查找出其生活中的弱处,拈住其死穴、七寸,整死他。
小人最怕的就是比其更恶的小人方法或者恶人,小人胆子其实很小的。
与小人斗,鼓起勇气,不怕,人生很多时候就是搏弈~就是在搏弈中前进~另一个兄弟,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家的生活特别好,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章叔叔这么厉害,这么会赚钱。
90年左右百元大钞还很少的,一般人家都很少,他们家就一叠一叠的,当着别人的面数,很威风的。
家里一女一儿,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穿什么就买什么,比起章家另两门,差别太大了,可我们也没见到他们关照一下那两门本家。
他们经常不在家,回家时就看见他们家有很多我没见过的动物,这些动物中我只认识蛇,原来他们是捕捉野生动物的。
别的山民捕捉来,他们也收购,他们有门路把野生动物卖到大酒店去。
也不知道他们捉了多少蛇、穿山甲、娃娃鱼等生灵,总之,他们家就靠这个发财。
那时的中国人没几个用这样的方式赚钱的,小时候还真有点羡慕他们家。
现在呢,这位很会赚钱的章叔叔十几年前就因肝炎而死,事实上,因肝炎而死的人是不多的。
略论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中的因果报应观念
因 果+ 因 果+ 因 果 为三个结构单元的直线性联 结。结构 单元的增加, 使 情节丰富曲折许多, 抨击了为善不终者, 宣 扬因果灵异, 不 过这依然属单线式简单结构。
因 果 式结构单元的复式联结, 往往构成叙事 高 级形态的复合结构。 元代郑 延玉的杂 剧 看钱 奴 即属 此 类。在大幅度的时 空操作 中, 用 20 年 前后 的恩恩 怨怨 构
深层而令人不觉, 如 交互婚姻 故事即是一例。 因果报应, 或称果报, 出于 对中国 人产 生很大 影响 的
佛家基本教义。不过, 因与 果的客 观联 系, 佛教传 入之 前 的中国古人早就有所认识, 是其时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经 验 直观的概括。 尚书 伊 训 说: 作 善降 之百祥, 作 不善 降 之百殃。由于所谓虞 夏之书, 被 后世儒 家思 想浸染 过, 所 以不能断定 尚书 时 代就 有了 中国 古 人最 初的 因 果观。 但至迟也不会晚于周代。 易 坤 文言 : 积善 之家, 必 有 馀庆, 积不善之家, 必 有馀殃。 周代是 重人 事讲理 性的 时 代, 周人 事鬼敬神而远之 ( 礼记 表记 ) , 六 合之外, 圣 人存而不论 ( 庄子 齐物论 ) 。因此可以推断, 因果观 念 在萌芽之始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人事关系等哲学性思辨 的 升华, 在认识论上某种程度具有科学的意义。用唯物辩 证 的观点来看, 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 也没有 无果之因, 因 果 联系普遍存在。但自西汉末佛教东渐, 其系统而明确的 果 报思想与国人原有的果报观念共鸣互动, 始才形成具有 宗 教色彩的民族的心理意识形式, 对中国叙事之学便产生 了 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书名又为 恶 姻缘 , 结 构形 态为 多因 多果。这 种结 构 的高级之处就在于它淡化了粗线条的单纯对应的 因 果 式, 多因多 果的 交 织, 是生 活 丰富 性的 本 然状 态。因 此, 撇开因果报应的 宗教色彩 的话, 可以 说 醒世 姻缘传 结构已迈向了通往生活 原生态 的不归 路。它的 再进 一步 发展, 就是因果的更为 复杂化 细密化 的相 互交织, 使 情节 模糊化, 乃至 于无结构中求结构 , [1] ( P96) 如 红楼梦 几 同于生活原生态了。
为善必昌
若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若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定殃。
静中安的博客以上的句子完整的是这样的:为善不昌,祖上或自身必有余殃,殃尽乃昌。
为恶不殃,祖上或自身必有余昌,昌尽乃殃。
【姜秀利恭注:正如财务一样,本年利润第一步不是分配利润而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补亏后还有盈余才可分配利润。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时候,常被问到的问题。
说某某修学那么精进,又常做善事,多修福报,为什么为善不昌?还是那么多苦难?身体不好,有病,事业也不顺,贫困?有的则贫困一生。
这就是你祖上或者你自身所造的恶业,还没有消完,等恶业消完了,你一定会昌盛的。
这个祖上是指你几代以上的老祖宗。
你做善事、好事,没有得到福报,那是你的祖上无德。
你前世没有认真修行,今生业障太重,以至于各方面都不顺。
但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有一个好的结果。
至少在临命终时会去一个好地方。
老祖宗积的德就是留下的遗产,他们多行善,那么留下的遗产多,以至于下几代都可以享受到祖上的阴蔽。
就好象我们常看到有的恶人,他们无恶不作,还发财,身体又好,事业双顺,家庭也平安,有儿又有女。
为什么他们为恶不殃?那是他祖上有德,或者他前世是个积大福报的人。
祖上有遗产留下,自己前世的福报还没有享完,于是,这一生就继续享福。
但是,福享受完了昌尽乃殃。
我们以后也要成为子孙的祖宗,如果继续造恶,那么,留给后人的就是还不清的债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父债子还。
在社会上常听人一句骂人的话:说你积点德吧,小心你的孩子遭报应。
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了。
人积德行善就是给自己的帐户放钱。
做恶事做坏事,杀、盗、淫、妄、酒,那是消福,就是从帐户上取钱用钱。
所谓行善是存款,做恶是取款。
当你的帐户都消耗尽了,灾难就来了。
原来我也不懂这个道理,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他开有几个赌场,他也没有不顺的事,有儿子,有钱。
我和他太太认识,就知道他们做这个行业。
我多次好言相劝,又送书又送光碟。
他们告诉我:谁让那些赌徒贪心?我把挣他们的钱用于做善事,也一样啊。
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用德行修来的
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用德行修来的《易传》中有这样的句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行善积德的家庭,会有福报;而没有这些德行的家庭,则会有祸殃。
家庭是这个样子,个人修行也是这样子。
行善积德是一种好的行为,这种行为放到个人身上,这个人就会有好的福报。
这样的因果关系,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很多事实论证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用德行修来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用德行修来的01 “胡润全球富豪榜”今年年初,马云再度成为“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的中国首富。
这已经不是马云第一次登上这样的榜单了。
对于马云这个人,中国人并不陌生。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只要上网购物的人都不会不知道他所创办的网购平台。
很多人只知道马云有钱,但他到底有多少钱谁也不清楚;很多人只知道“马云”这个名字值钱,但他到底为什么值钱,也没有几个人能解释清楚。
也许有人会纳闷:马云长得不帅,个又不高,只凭一张嘴,怎么就能够成为“首富”呢?更有人认为,是阿里的成功,才让马云成为首富的,而阿里的成功,说到底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啊。
马云真的只是靠一张嘴成功的吗?当然不是。
能说会道的人多了,中国也只出现一个成功者叫“马云”的。
那么,他到底靠的是什么?是他的德行。
只有好的德行,才能让他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用德行修来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用德行修来的02 “你给我抬回去”据说在1995年的时候,杭州电视台做了一个测验,检验谁有见义勇为的举动——有一些人在路面上“偷”井盖,看谁来阻止。
当时,正是傍晚下班时间,路上行人匆匆,谁也不会去多留意这些,即使看到了,也不想去多管闲事。
最后,只有一个骑车的小伙子,看到这样的情景,停下来阻止并呵斥那些人:“你给我抬回去!”我们今天看到马云的个子,也能想像出他年轻时那个瘦弱的模样。
一个瘦弱的小个子,哪里来的勇气和担当?如果换了今天的你,你会这样做吗?对方那么多人,你只是一个人,并且还是身材瘦小,手无缚鸡之力,你有这样的胆量吗?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但是马云有,因为电视台的摄像机,拍下了这真实的一幕。
论中国古代小说因果轮回的实质
古代文学研究NG NG 论中国古代小说因果轮回的实质吴正荣中国本土的因果轮回思想侧重于社会道德层面的善恶相报。
早在5周易6中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0[1]的观念,往后的文学艺术一直都在透露着这种意识,宣扬为善去恶,避免恶报。
自东汉初佛教传入东土后,文章凡言及佛教者大抵皆置于三世轮回中,本土的果报观念已被佛教三世轮回思想容括,其影响之大自不待言。
由此,小说可写的内容已无限拓宽,将过去世和未来世也纳入了叙写的范围。
此时的因果报应已不单纯是道德说教的需要,更深刻的是它是国人通过佛教思想将生命置于/三世0来探讨生命本质的行为。
时间越往后,这种因果思想的表现越明显、越深刻。
一、因果轮回的道德训诫功能魏晋时期,小说初成其形,神异故事尤为发达。
有干宝5搜神记6,谢敷5光世音应验记6,刘义庆5宣验记6,王琰5暝详记6,颜之推5冤魂志6等。
此时神异故事中佛教的果报思想已经比较浓重,然而重点还在于/发明神道之不巫0[2],劝诫人们善恶有报。
另据5法苑珠林6卷十八说,谢敷就经历过大火将寺庙烧尽,但他诚心所写的5楞严经6却未损一字的神灵护佑之事。
而颜之推更说:/三世之事,信而有征。
0[3]雏形期的小说篇目多短小,果报思想也叙述得简单。
至唐传奇则写得较为深入,其中儒道的因果成分已渐渐退去,佛教果报则更加明显。
然而道德层面的因果劝诫仍然方兴未艾,这些思想则集中体现在李朝威5柳毅传6和蒋防5霍小玉传6等作品上。
另外,中晚唐时期因其大盛之后的大衰背景,文人更将眼光投向佛学。
小说中的业报轮回成分更多了,代表作品有牛僧孺5玄怪录6,李复言5续玄怪录6,张读5宣室志6,皇甫枚5三水小牍6等。
唐代是短篇小说的真正成形时期。
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唐传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与佛教思想已和人们生活融为一体不无关系,正是佛教的这种生命观为小说注入了新生命。
到了宋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采,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因果报应思想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因果报应思想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2.6.1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因果报应思想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果报应观念长期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同时也深深地渗透于文学作品当中。
就中国古代小说而言,果报思想对其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就是这样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却长期受到学术界的忽略;即便是现有的一些评论,也多因心存鄙薄,而未能深入分析。
这不能不说是小说研究中的一个极大缺憾。
本文拟就果报观念对中国古代小说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包括小说的形成、题材、主题、叙事机制、结构模式等方面),以及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因果报应思想的演变等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以期能够因此而引起人们对于此问题的重视,引发人们对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因果报应思想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因果报应,中国古代小说,作用与善晌引言因果报应思想作为一种观念的存在,至迟在唐以后就已不只是一种宗教教义,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遵从的传统思维模式,在众多人的心目中,它已被当作解释与认知自己及他人命运的固定方式。
今天,这种已然显得相当陈腐的观念,遭致了四面八方的讨伐与攻击。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影响着人们的处世态度及对事物的判断。
作为一种影响颇广的观念,因果报应思想亦长期而广泛地表现于大量文艺作品中,对于中国古代小说,果报思想的影响更是几乎贯穿于始终,覆盖了大部分的作品。
这样一种重要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格外重视。
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表现出明显的淡漠,几乎全部的评论都是简单地以消极视之而一概否定。
陈寅恪先生在谈到佛教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时,曾忿忿然地说到:“尝谓吾国小说,大抵为佛教化。
六朝维摩诘故事之佛典,实皆为哲理小说之变相。
假如后来作者,复递相仿效,其艺术得以随时代而改进,当更胜于昔人。
坏人一旦福报用完,就会遭受恶报
坏人一旦福报用完,就会遭受恶报很多人认为因果很玄,既然有因果,为什么有些坏人过得还挺好,好人却不长命?实际上我们关注的只是少数人而已,全世界曾经的暴君,比如希特勒、萨达姆、卡扎菲,他们执政数十年,在台上时,谁会相信他们最终会落得被人追杀的报应?反倒觉得他们拥有那么大的权利,一定很有福报,一定会善终。
观察我们周边的人,虽然你认为有的人是坏人,应该马上遭受到恶报,可因果是真实不虚的,做坏事的人也有他的福报啊,做坏事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从不发善念做善事。
如果他前世没有积德行善,今生哪有能力做坏事呢?你让平常人去做惊天动地的坏事,他还做不了呢,因为没有那个头脑和胆量,所以做坏人也要有做坏人的资本。
希特勒,如果是个没头脑没胆量的人,能干出那么大的坏事吗?没有强大的能量,他的国民能拥护他吗?刚开始他还是有好的愿力,想通过打胜仗,使脆弱的德国日尔曼民族变得强大,后来纳粹主义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残忍地屠杀犹太人,于是造作下巨大的恶业。
那些所谓的坏人,把他们的福报消耗再消耗,一旦福报用完了,就会遭受恶报。
就像雄鹰飞得很高时,地上看不见它的影子;潭水太深时,丢下石头听不到声音一样。
只有福报比较浅的人,行善作恶的报应才会较快现前。
对于业力太重的人,你是看不清楚的。
佛教历史上有些大成就者,他们的福报虽然非常大,但都曾经造作很多恶业,所以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把所有的罪业净化掉,整个修行的过程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
因果律非常复杂,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有些人积累了一辈子功德,却发愿来世能做恶,希望有能力统领很多人做坏事。
很久以前,有个修行人,因为家里的亲人都被仇人杀死了,而厌倦轮回,跑到山里去修行。
他每天做水供,放一些食子做供养,陆续有成千上万的野鸽子飞到他这儿来要吃的。
他死前发下愿:“希望我来世能够变成一个将军,这些吃食的鸽子全部变成我的兵,杀光我所有的仇人!”因为这样的恶念恶缘,他死后投胎做了一个杀人魔王,就叫鸽子王将军,造作了很多恶业。
因果关系的经典句子
因果关系的经典句子1.世间的事都有一个因果关系,因为你这样,所以会这样;因为你这样,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明白“因果”关系,凡事要三思而后行2.找自己的原因,反省自我3.一饮一啄,皆由前定,因果轮回,恩怨轮转。
种的今日因,必得他日果。
4.选择中善因,自得善果,果上又生因,因上又生果。
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因果最大,但因果也是种选择。
不论出世入世,行事处事,只要心是定的,每种选择都是命中注定的好因果。
5.大冰6.命运是什么?因果轮回,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只看人心所向。
7.佛经上说,众生有三世因果。
前世的因,决定了今生的果。
所以,有些人、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
命中注定我爱你,或者,命中注定我们不能在一起。
但是,就算命运只给了我一根琴弦,我也要用这一根琴弦,奏响人生的华彩乐章。
8.前世孽,此生偿今世债,来生还因果这世间本无因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无因亦无果无果也无因冤冤相报此乃轮回之道9.因缘就是一重又一重的关系网,一切众生都在这关系网内紧密联系,共荣共存。
这个网络的运作法则就是因果定律,我们伤害人的话,最终都会自食其果;若我们利益于他人,自己也会得到好处。
10.因果为引,今日结缘,你欠我钱!先记我名,后大败于我手,此番过节,亦是因果!因果为缘,天地为证。
成一生烙印,化作欠条。
偿还之日因果散!从此之后,你欠我钱,利滚利,不可改变,一年翻倍,十年后百倍,百年后万倍,因果线,成欠条,凝!11.耳根12.所谓前世来生,所谓因果轮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业障因果,因与果的逻辑关系是生生不息的,会不会是我们在这个人身上种下的因,其实会换一个人才会给我们果?抑或是我们种下了的因,也许要等到下一世才会结果,是缘也好,是劫也罢,是轮回也好,是涅槃也罢,世事太玄妙!红尘深处,我应劫而来。
13.因果,是人间的实相,中国的一部二十六史,不啻是一部最大、最翔实、最深巨的因果记录。
因果也是很高深的哲学;有因必有果,它的准确性连现代的电脑科技都比不上。
佛教所说的业报都有哪些
佛教所说的业报都有哪些业报可分为正报和依报。
正报由别业所感召,是众生的五蕴之身,行善的人都会长得比较英俊、漂亮;而行恶之人多感生丑陋之形象,比如脸歪嘴斜,身体残缺等等。
依报是依靠外围的环境,由共业感召的,比如行善之人会生在环境美好舒适之地;而行恶之人多投生在险恶艰辛之地。
每一种业报都有四类果报。
一、异熟果异时而熟的果,今生造业来世或隔世受报。
因生时嗔恨、感生到地狱道,比如喜欢对他人发脾气,生嗔恨,生出害人之心和行为的人,就会如此感生;因生时贪婪,感生到饿鬼道,有些人生前非常吝啬,死后就会到饿鬼道;因生时痴迷,感生到畜生道,那些生前对某一种行为非常痴迷的,死后就会投胎到畜生道,比如特别喜欢打麻将的人,特别喜欢赌博的人等等,就会如此感生。
只要造作了十不善业,最严重的,就会下到地狱道,其次去饿鬼道,再次去畜生道,于三恶道中受苦受难。
二、等流果《俱舍论》有云:“等流如流水,后逐前而来。
”虽已得到前世的异熟果,但是仍旧有一些报应要承受。
从畜生道转生人道的人,多保持着愚痴的等流果;而从天道转生人道的人,喜欢干净,热爱享乐。
等流果可细分为两类:(一)同行等流果即前世喜欢造什么业,今生也喜欢如是造业;前世喜欢偷盗,今生也喜欢偷盗;前世喜欢邪淫,今生也是如此。
有些小孩遇到可爱的动物,就拿着石头棍棒想要打死弱小的动物,这种心态和行为并不是大人教的,而是他的同行等流果;有些小孩天生就热爱小动物,喜欢保护他们,热爱放生,这也是同行等流果的体现。
前世的习气带到今生,就是一种惯性的心态和行为。
如果前世喜欢偷盗的人,转生到了畜生道,也会喜欢偷盗,比如做老鼠、黄鼠狼等等。
(二)感受等流果前世的感受会延续到今生。
比如前世在三恶道的人,今生往往短命多劫,被人鄙视,有很多挫折;前世在天界享福,转生为人后往往富贵长寿,受人尊重、拥护和敬爱,这些都是感受等流果。
三、增上果是成熟在生存的外部环境中的报应。
前生造恶之人,多生在环境污染严重、战乱频发、土地贫瘠、险滩等地,自己也会感召到短命多病,横死,贫困,忧愁等果报;而前生行善之人,多生在安逸舒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之地,自己会感应到健康富贵,长寿安乐等善报。
浅谈中国佛学伦理精神之“业报轮回”说
浅谈中国佛学伦理精神之“业报轮回”说文/沈文星摘要:中华民族非常讲究道德在人生中的作用,讲求道德自律。
“业报轮回”说使中国人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找到了理论归宿。
在现代文化社会中,其扮演了扶世助化、劝善化俗的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安慰大众心灵、升华道德意识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有必要汲取传统文化之佛学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业报轮回;融摄“儒道”;社会功效中图分类号:C91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05-02一、“业报轮回”说的基本内涵“业报轮回”说是佛教伦理思想中的一个核心精神部分。
它认为世界事物是“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作“因”,也不会得“果”。
人们的思想行为也是如此,都有其相应的后果,这就是业报。
其中,“业”包含三种意思,一是指“行为”;二是指行为产生的影响;三是作法、仪式。
行为产生的影响称作“身业”,除此之外还有“意业”与“口业”,是今生祸福的“因”。
个人的一切身心活动都能转化为产生不同结果的力量,称为“业力”。
“业力”是一种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续的潜在的功能,是实现因果报应的动力。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善恶行为都会成一种“业力”带来果报,生出轮回。
只要造了业,就必受相应的果报。
“报”即果报、报应。
由于身、意、口“三业”善恶性质的不同,必定得到相应的不同的果报。
轮回思想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认为众生由于无明和爱执而在三界和“六道”中流转生死。
如车轮旋转,循环不已,又称轮转、轮回转生。
“业力”是促使诸蕴和合驱使识神轮转的根本动力,是还没有破除“我执”的“不净业”。
“业力”与“轮回”的结合,就是解释众生为何流转生死苦海的“业报轮回”说。
“业报轮回”说又与“三世说”相联系,认为人们在前世所造的“业”会报于现世,而现世的“业”又会对来世产生果报,这就是“三世因果”的思想。
根据“业力”的不同,有情众生便在“三界”、“六道”中不断轮回。
什么叫福报?什么叫福报?
所谓福报,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福就是福气,报就是果报,也可以理解为是业报。
也就是说今生今世,一个人在他(她)的生命旅途中所遇到的所有好事与不好的事,好人与不好的人,好工作与不好的工作,好生活环境与不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是由前世所做业因,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果报,在现实中的体现。
福报大的人在今世可以体现为,做大官,发大财,有幸福的家庭,亲密的家人,孝敬的子女,舒适的生活环境,爱护自己的领导,喜爱自己的同事,凡事只要心想就能事成,只要努力就能马到成功。
所以啊,福报实际上是一种自身前世的业报与今世修行与否的能量体现。
能量高的人具足智慧与聪明,健康与美丽,乐观与豁达,总之顺缘多于逆缘。
而能量低的人则要么智商较低、面貌丑陋,要么易生精神痛苦与各种疾病,总之是多灾多难,逆缘多于顺缘。
福报到了时,即使是废铁也能变成黄金,所谓“运来铁成金,运去金成铁”。
福报未到或没有福报时,即使怎么努力也不能如愿获成功!世间的福报最具体、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财与官。
道次第46课十不善业果报差别心得 感悟
道次第49课心得果报大体有三种,分别为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异熟果所谓异熟,有三层含义:一是异时而熟,即因和果的时间不同。
二是异类而熟,即因和果的性质不同,比如我们因行善作恶招感苦乐不同的果报,行为虽有善恶之分,但果报本身是没有善恶属性的,所谓「因有善恶,果唯无记」。
三是变异而熟,即从因到果是发展变化的,就像从播种到结果,还要经过发芽、开花等过程。
如果以强烈的贪瞋痴烦恼造作,每种行为都将感得地狱果报;以中等的三毒烦恼造作,每种行为都将感得饿鬼果报;以微弱的三毒烦恼造作,每种行为都将感得畜生果报。
这是《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所说的。
而在《十地经》中,中和小两种不善行招感的果报恰好相反。
就是说,以中等三毒作恶,将招感畜生的果报;以微小三毒作恶,将招感饿鬼的果报。
等流果等为平等义,流为相似义。
也就是说,因和果相似的。
造作十不善业后,首先是感得异熟果,然后将继续感得等流果。
在出离恶道后,虽然已经得生为人,但果报并未结束,还要按照十不善业的次第继续感果。
因为杀生使众生不得寿终,所以招感寿命短促的果报。
因为偷盗使他人财物受损,所以招感穷困潦倒的果报。
因为邪婬使他人妻女失贞,所以招感妻不贞良的果报。
因为妄语而使他人蒙受诬陷,所以招感被人诽谤的果报。
因为离间而使他人反目成仇,所以招感亲朋乖离的果报。
因为恶口而使他人心生烦恼,所以今生就会时常听到令人不快的话语。
因为绮语而说些毫无意义的话,所以今生就没人对自己所说的话当回事。
至于贪瞋痴三者所感得的果报,就是三毒的力量越来越大。
增上果这一果报表现于外在世界,属于依报的范畴。
而等流果体现于我们自身,是正报的范畴。
换言之,十种不善行将感得恶劣的生存环境。
杀生,是杀害众生生命,使其失去生存机会,所以就会感得艰难的生活环境,凡生存所需的饮食、医药等种种资具都很缺乏,即使努力经营也所获甚少。
不与取,因为侵吞他人财物,就会时常遭受旱灾或水灾,广种薄收。
邪行,因为邪婬等不净行,就会感得生活环境充满污泥和粪秽,令人见之生厌。
依不善业论业果轻重心得
依不善业论业果轻重心得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作文,希望符合您的需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善恶的行为就像播下的种子,会在未来结出相应的果实。
说起不善业,以及由此产生的业果轻重,我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儿,让我对这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那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周末,我去商场购物。
人来人往的商场里,热闹非凡。
我在一家服装店挑衣服的时候,注意到了旁边的一位女士。
她看起来神色匆忙,手里拿着好几件衣服,不停地在比较着。
我继续挑选着自己心仪的衣物,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了售货员略带不满的声音:“女士,这件衣服您如果不买,就别弄这么乱。
”我转头看去,原来是那位女士把几件衣服随意地扔在了一旁,弄乱了展示区。
售货员的脸色不太好看,那位女士却一脸不在乎,甚至还嘟囔了几句不太好听的话,然后转身就走了。
这时候,我心里就犯起了嘀咕,这人怎么这样啊,一点都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
我买完衣服准备去坐电梯下楼,巧的是,又碰到了这位女士。
在电梯里,人比较多,大家都尽量互相避让。
可这位女士却一个劲儿地往前挤,还不小心踩到了旁边一位老奶奶的脚。
老奶奶“哎哟”了一声,她不仅没有道歉,反而还翻了个白眼,嘴里还小声嘀咕着“真倒霉”。
我看到这一幕,心里的不满更强烈了,这也太没素质了!等我走出商场,在门口的小吃摊准备买点吃的,没想到再次看到了她。
她在和小吃摊的老板为了几块钱争得面红耳赤,声音又大又尖锐,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老板一脸无奈,最后只能妥协给她便宜了几块钱。
她拿着小吃,得意洋洋地走了,留下老板在那摇头叹气。
我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这位女士的行为。
她这一系列的不善之举,看似都是些小事情,但却反映出了她的自私和不友善。
也许在当时,她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或者发泄了心中的不满,可她没有意识到,这些不善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就拿她弄乱衣服不整理,还对售货员恶语相向来说,这不仅伤害了售货员的感情,也让其他顾客对她侧目而视。
以后她再去这家店或者其他店,售货员可能会对她心存芥蒂,不愿意给她提供好的服务。
业报随身必亲受的意思
业报随身必亲受的意思1. 业报随身必亲受啊,就像你撒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一样。
你想想,你要是一直对别人恶言恶行,难道还能指望有好的回报吗?比如小明总是欺负弱小,结果后来自己也被别人欺负了,这就是业报啊!2. 业报随身必亲受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就如同欠下的债终究是要还的。
你看那小李,以前做了那么多坏事,现在不就倒霉了嘛,这不是业报是什么?3. 哎呀,业报随身必亲受,这真的太真实了!好比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反过来你若伤害别人,也会受到伤害呀。
就像小张偷了别人东西,后来自己也丢了很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业报呀!4. 业报随身必亲受,这可是真理啊!就好像你在镜子前做什么动作,镜子里就会呈现什么动作一样。
你瞧,老王以前总骗人,现在大家都不相信他了,这不是业报是什么呢?5. 业报随身必亲受啊,真的是躲都躲不掉!就像你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你看老赵以前不努力工作,现在生活过得很艰难,这就是他的业报啊!6. 业报随身必亲受,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好比你挖了一个坑,最后可能自己就掉进去了。
就像老孙以前总嘲笑别人,结果后来自己出丑了被大家嘲笑,这就是业报呀!7. 哇,业报随身必亲受啊,这太明显了吧!就如同玩火的人容易烧到自己。
你想想,小刘以前总做坏事,现在倒霉事一件接一件,这不是业报还能是什么?8. 业报随身必亲受呀,这简直就是铁律!就像你对别人残忍,别人也会对你残忍。
你看老陈以前总欺负小动物,后来自己受伤了都没人同情,这就是业报啊!9. 业报随身必亲受,真的要重视起来啊!就好像你种的花会开出相应的花朵。
你看老吴以前总说谎,现在大家都不搭理他了,这就是他的业报呀!10. 业报随身必亲受,这可不能不当回事啊!就如同你造的房子,质量怎么样自己最清楚。
你瞧,老郑以前总贪污,现在被抓起来了,这就是他的业报啊!我的观点结论:业报随身必亲受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所以一定要多做好事,少做坏事,为自己积累善报。
善恶皆有其果,起心动念便是根源
善恶皆有其果,起心动念便是根源一、世人常说天堂与地狱,其实天堂与地狱并非实质存在的状态,或许是内心一念之间的区别。
有一句话叫:“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当自己嗔心杂念起来的时候,此生便已入地狱之中,当内心以善念修正本心时,此人身已处在天堂。
有这样一句很通俗的话:对于善良的人来说,善良本身就是最好的福报。
因为怀揣善良的人内心安详平和,一个人的生活大多沉浸在此种状态之中时,他本身就已经塑造了人间最美好的福报。
而反观邪恶之人,满身嗔心戾气,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最大的恶果吗?有人对这句话持怀疑态度,认为邪恶之人内心邪恶,没有良知可言,即便做了坏事,内心也不会有负罪感,所以他的人生也不会承担煎熬。
但是,世间的因果不虚,因果不会随着一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对于内心邪恶之人来说,即便他不会因为内心的负罪感而付出代价,但是因为他所做邪恶之事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就是由恶果引起的痛苦,在他的生命中也不会减少。
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生活中但凡是品性奸邪,处事蛮横之人,家中常出现夫妻关系不和,孩子品行不佳等问题,这就是他需要付出的“恶果”,而这也是他人生的“地狱”。
《围炉夜话》有一句话叫: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做善事的人招来祥瑞福报,做恶事的人就会招来灾祸,由此可知,人间已经有了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行善未必会真的上天堂,作恶也未必真的下地狱,但是天堂与地狱的感受,却是我们切身可以经历的,而且因为内心善恶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也是确实存在的。
西汉宣帝时有一个丞相叫丙吉,他的车夫好喝酒,醉酒之后也会有一些不检点的地方。
有一次他车夫喝完酒吐了起来,而且还弄脏了车子,丞相的属官把车夫骂了一顿,并且要将车夫辞退,丙吉知道了就说:“何必呢?他本来是一个不错的车夫,现在只是因为醉酒而已,如果我们把他撵走,谁还会雇用他,他以后怎么办呢,就忍忍吧,而且我们也不过是脏了一个车垫子而已。
”于是,让这个车夫继续留在这里帮他驾车。
善恶相关关系
映的是人类存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神 秘力量和神秘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断变化、不 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各种事物之间所存在的诸多层次或过渡环节, 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பைடு நூலகம்梁和中介,是普遍联系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所认同和倡导的善恶因果律是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善恶因果律善与恶之间的因果联系不是人为的主观幻想或善良愿望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社会规律善与福恶与祸之间的联接与扬善抑恶目的的实现不是来自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而是来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来自人类对这一规律的普遍共识与信仰
谢谢
不同文化对善恶相关关系的理论
主讲人:
目录 CONTENTS
01.儒家文化的善恶相关关系的理论 02.道家文化的善恶相关关系的理论 03.佛家文化的善恶相关关系的理论 04.马克思主义的善恶相关关系的理论 05.以善恶因果律为核心的道德信仰的重建
儒家文化关于善恶相关关系的理论
传统的善恶因果律,就是民间通常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也就是中国古典哲学所揭示的“性善者得福,性恶者得祸”。关于善 恶相关的理论,最早见于先秦儒家的典籍当中,如《尚书》有言:“为善, 天降之百祥;为恶,天降之百殃”而其中最被人熟知的是《易传》中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道家文化关于善恶相关关系的理论
道教认为,人能不能得“道”成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积善 修德,二是修炼道法。其善恶因果报应思想非常丰富,在《太平经》 和《太上感应篇》中体现更为集中。如《太上感应篇》开篇即讲:“祸 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四句话也是全经的主旨 所在。它向人们揭示了善恶与福祸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人自身的行为 则是实现这种因果联系的关键。即所谓行善召福,行恶召祸。道教所 创立的众多神仙,是时刻监察人的活动的最高主宰。说明道教是以众 多神仙作为主宰人间善恶报应的神秘力量。道教的“承负报应”强调 报应可以自作他受,个人在受自己善恶行为带来的报应之余还要承负 先人的功过,个人的善恶也会承负给子孙后代,所以今世的善恶无报则 可归咎于祖上积累的善恶多寡。
3232四 业报的意义
“四、业报的意义1、微小的业力,是可以转化为广大的。
这是说,小小的善业或恶业,如不断的造作,就会积集而成重大的业力。
古人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法句经也说:「勿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所以,我们不应忽略轻业,不可随喜恶业,而应该随喜善业才好。
”世俗成语“聚沙成塔”,意思是不要小看我们小小的恶业毛病,如果不注意就会养成习惯而难以改掉,在你生命中就会产生坏作用;同样,小小的善,如果好好去做,做久了就累积成大善的动力。
众生的习性就是慢慢养成的,或善或恶的习性,都不要轻忽。
所以大乘佛法的修行,更着重观察起心动念,造业虽然表现在行为上,但行为的造作是先从心念起动的,没有心念就不会造成行为。
大乘佛法更注重心意的动态关注,起了不善的心念能马上发觉,就不会变成行为;如果是善的意念,就让它展现。
这就要从心灵上注意了,不是等到已经造成行为不可收拾了才后悔,那就来不及了。
所以,要注意小小的起心动念,更不要轻视小小的不良习惯,否则就会养成不良的惯性。
“2、从造业与受报的时间来说,可分为三时业:(1)现报业:是这一生造业,现生就会感果的。
(2)生报业:等这一世报身死后,来生就会感报的。
(3)后报业:造业以后,要隔一生、二生,或千百生才受报的。
所以造业受报,不能专在现生着想,如说:「行恶见乐,为恶未熟,至其恶熟,自见受苦。
行善见苦,为善未熟,至其善熟,自见受乐。
」”众生造业分三时业受报,这个很重要。
因为看到社会上有人非常善良慈悲,对大众也有很大的贡献,但常有不幸事情发生。
而有人自私自利没有修养,做了很多坏事,他却富裕健康生活很得意。
一般人就不相信因缘果报了。
其实佛法讲的是三时业――“不是不报,时间未到”。
有人这一生造的业很强大,一般不会马上引起现生报,来生报的较多。
造的恶业,在未解脱前,即使多少生也不会失去,因缘触发时就受报了,一生、几生、十生都不定。
这三种业报,使我们明白,业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积不善之家的因果业报
上个月,有位沾了点远亲的老人找到我家中,请我们为他写个报告,申请政府补贴。
去年当地政府有政策,房子破旧的贫因户,可以每家补助6000元建房款。
这钱却让村里卡了,他这阵子到处找人,想拿到这笔钱翻修一下房子。
闲聊之下,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实在是贫困不堪。
他父亲是疯子,母亲与妻子都去世得很早,现在膝下只有一个痴呆的女儿,女婿也是精神病人,还有两个小外孙,经常要他养活。
前些年,他在街上拾点破烂过日子。
现在挨家挨户地收废品,转手卖给废品收购站,挣点小钱,凑合着过个日子。
前几天回到老家时,我特意打听了一下他家的情况,情况真是如他所讲的那么贫困不堪。
而且很意外地打听到,他家曾有过极为显赫的背景的。
他爷爷是我们当地的大地主,当时平贩(地名)上一眼看得到的地方,都是他家的田地,可谓富甲一方。
我曾祖父自小就在他家做长工的。
他爷爷这么发达,在当地名声却非常不好,人称八阎王。
听这绰号,就可以想见他的为人。
举一个他的例子:那时时衰世乱,贫富差距极大,大部人是吃不饱肚子的。
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有人到他家去借粮食度饥荒,都是让人第二天再去拿。
当晚将稻谷用水浸泡一个晚上,次日再将泡胀的稻谷湿漉漉地称给别人。
还稻子的时候,只能还晒干的。
贫穷人家,不借就饿死,明知吃亏,也别无选择。
“因果业报,如影随形”“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钱来得不干净,也必定去得不轻松。
这般刻薄成家,最后业报现前,招来了败家子。
他家就一个独生子,读私塾读到20多岁,可谓是才学满腹,又长得一表人才。
哪知这儿子后来迷上了赌博,将家里的地契房契,都拿去赌了。
那八阎王气得够呛,苦口婆心的教育不管用,一次次将儿子绑着打。
有一次甚至绑在木楼梯上,沉到水潭下,淹得差点死了,才拉上岸。
业障缠身的人,就像毒瘾发作一般,身不由己的。
就这样,他还继续出去赌。
最后将家中财产输得精光,瓦片都没留下一片,一家老小挨家要饭度日。
建国后,因八阎王当年民愤太大,旧账重翻,还是被镇压了(判了死罪)。
后来这儿子又发了疯病,拿着镰刀将他妻子的脖子割开了,差点没救过来。
从那之后,疯得越来越厉害。
很多年一直在街上及附近乡村要饭,我小时候经常见到他。
他外号牛疯子,我们兄弟姐妹调皮捣蛋时,家中老人就经常提起牛疯子来吓我们,记得是挺让人害怕的。
他偶尔上我家要饭,每次盛一碗给他,他坐在大门口,一面吃一面咳。
母亲说,那是让他父亲八阎王沉潭之后,落下的肺病。
牛疯子现在早就不在世了。
这次见到他儿子,让我很意外。
没想到他还有个儿子,更没想到他家几代人,有这般遭际。
当年八阎王那般刻薄,能想到他的子孙会落以这般田地吗?
很多人,自己多行不义,对后代却总是寄希望于教育。
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看起
来那么乖巧的孩子,肯定能教好。
当年八阎王的儿子所受的教育还少吗?饱读诗书,受的都是正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经典教育。
加上后面的亲情感化、棍棒教育,都没见管什么用了。
业障缠身,哪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人有千算万算,只要一点不可扼制的邪念,就能让一切心血前功尽弃。
若想子孙贤,先须种心田。
自己心上这块福田没种好,就别指望子孝孙贤。
前几天,与一位朋友聊天时,提到他的一位老领导,一家前国有企业的老总。
那老领导的儿子与儿媳妇,活脱脱的就是一对败家子。
儿子超级无能,儿媳妇使劲地挥霍钱财,用的包都是爱马仕的,十万元一个。
这位老领导前不久因肺癌去世。
朋友告诉我:“败家儿媳很不孝顺的,不准我们这个老领导抱孩子的,说是怕癌症传染。
”
我问他,是不是这钱来得不干净,才招来这种败家子的?朋友说:“(就)那套房子,要卖,可以卖1000万。
他那么有钱,是个领导,你说来的钱呢?”
这种不干净的钱,有时来得太容易了。
只是不知当年那些钱财落袋为安、侥幸地以为天不知地不知时,有没有想到过,会以这么惨烈的方式偿还?有时拿到手的,看起来是真金白银,实际上很可能会是将自己与家族带入绝境的怨咒。
以前安徽定远县城隍庙门口有一副对联: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