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精神是指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一种文化信仰和精神内核。

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特征是包括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其中融合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文化、周易文化等不同流派的思想和智慧。

这种文化精神强调的重要价值观念包括仁爱、和谐、廉洁、忍让、孝道、诚信等,强调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文化精神还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强调身心统一、内外统一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观念。

这种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思考和思考,对于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和修养的追求。

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和谐”,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稳定、团结、互助、共赢的渴望和追求。

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体现,如亲情、友情、爱国情、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等。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支柱,对于维系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评述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评述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评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展示了中国悠远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评述。

1. 世界遗产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许多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这些世界遗产包括了著名的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等。

长城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其建造历经了几千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边防防御体系。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展现了中国古代皇权的辉煌与庄严。

兵马俑则是中国古代陵墓中的重要发现,其规模宏大且精细的制作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2. 民间艺术除了世界遗产外,中国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遗产。

这些包括了民间音乐、舞蹈、绘画、剪纸等等。

中国的民间音乐以琵琶、古筝等乐器为主要表演工具,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思考。

传统舞蹈则通过独特的舞姿和舞蹈动作,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中国的绘画和剪纸则精美细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3. 古代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传统建筑风格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的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宏伟的建筑规模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例如,中国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而中国的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的重要地位。

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些宝贵的遗产,让它们继续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芒。

以上是对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评述。

希望通过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够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论汉代太学教育

论汉代太学教育

论汉代太学教育——读《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有感0720501142 历史田佩在我们大四的第二个学期,叶文宪老师为我们带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篇)的课程,他的课还是那么风趣而有深度,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很严肃的学问,他的课程内容很丰富,从古代信仰到宗教,从文学到娱乐,从度量衡到法律等等,使我们对古代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切身的体会。

叶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对古代深邃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在看完《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之后,在十六章中的教育篇,有我国古代教育的介绍,激发了我对太学教育的兴趣,而这篇论文就是我对太学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启示。

之前我们只是知道古代的时候有太学存在过,但是具体是什么情况下兴盛,又是为何敢于干预当时的政治却没有更多的思考。

作为我国最早的大学,太学始设于汉代,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

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1汉武帝正式“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东汉时将博士弟子改称为“太学生”。

从此,太学就作为国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延续下去。

一汉代太学概况太学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典型的形式之一。

太学建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是为了适应汉代统治政策的转变而产生的,汉代统治者吸取秦灭亡的教训,不再实行残暴的统治政策,而提出了以仁义“守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

当时的太学,由太常选民十八以上、仪表端正者五十人,随博士学习,博士为教官,博士弟子为大学生。

此外,郡国也选举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名额不定。

入学资格和年龄都没有严格规定,不管是考试还是保荐,都要坚持德才兼备、重视仪表,有的学生住在校内,也有的住在校外,五经学完,经过考试,合格的便可直接做官。

当然,也有的直接回乡从教,充当经师。

太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易》、《书》、《诗》、《礼》、《春秋》五经,每经设1叶文宪著,《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2009年版博士,他们都是全国著名的大儒学者。

非遗中的中国精神作文800字

非遗中的中国精神作文800字

非遗中的中国精神作文800字我在一阵敲锣打鼓的声响倏然惊醒,越剧舞台如同救生圈迅速充胀在眼前。

一张带桌围的赭色木桌和两把带椅披的长木椅,格外简单而错落有致,毫无装饰的舞台只有台前的大幕把台子遮掩起来,如一个大黑匣子。

月色是香的。

开戏前,外公外婆便带我早早地找个地方坐下。

台下座无虚席,大都是像外公外婆那样年纪的,他们来这,兴许都怀着年轻时的某种信仰,兴许带着某种预见性的挽惜与追寻,又兴许只是图个乐趣。

一声节奏快的锣鼓蓦然间打破黑夜的网,两块幕布如走圆场的演员,倏溜一下悄然隐退到屏风之后。

只见,黑面长鬓的官人挥着衣袖风风火火地跑进,衣袖向前一档,月琴二胡一响,他便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他唱得忘我,台下人听得入神。

曲终人散时,人们各奔东西,但在那个当下,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含情脉脉的群体。

对于父老乡亲们来说,每一场越剧出演都如灵魂洗涤,村子的礼拜。

然而,越剧,这个被立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在我记忆里黯淡,只留下片影。

究竟是看的人越来越少,还是演的人越来越少,那样的戏台如同蒸发了般不再见到,抽掉“看越剧”这个页码,我的童年怅然若失。

外公指着电视会唱戏剧的小孩对我说:“你要是从小听我的开始学,现在也会唱戏剧了。

”外婆却说:“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忙,哪有去学。

”外公黯然神伤。

电视里面传来小孩咿呀的唱声。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软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越剧,戏台,做了什么呢?它使老一辈的人在上一代的痛苦与孤独中找到了定义。

或许戏剧里的跌宕情节使他们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

戏曲艺术如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着他们灵魂深处的伤口。

戏台将这代零碎的、疏离的各个个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休戚与共的社群。

外公外婆这一代人,是“灰姑娘”的一代人,在他们的时代里,他们亲眼目睹南瓜变成了马车,开走,发出真实响声的人。

他们望见了太多美好事物的涌现,也无忘更多东西的逝去。

越剧,是他们眼睁睁看着消逝却无法无力挽留的。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领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领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领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精神》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自己坚定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包括了孝道、仁爱、礼义廉耻等。

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些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和真谛。

在当今社会,中国文化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冲击。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中,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保持文化自信,坚守中国文化的精神。

因为只有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面对来自外界的挑战。

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

首先,在家庭中,我更加注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这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更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践行。

其次,在社交场合,我更加注重礼仪和谦和的待人态度。

这不仅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修养,更可以传递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同时,读完这本书后,我也开始思考如何将中国文化精神传承下去。

我发现,最重要的是教育。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将中国文化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因此,我会积极参与到学校和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中,将自己所学所知传递给更多的人。

通过阅读《中国文化精神》,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根基,更不能永远站在别人的文化阴影下。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豪地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精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照。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领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精神》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自己坚定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读完《中国文化精神》,我深深地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折服。

这本书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智慧的深沉,以及对自然和人类的关怀。

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的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而不是剥削和破坏它。

这种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广泛传承,体现在诗词歌赋、书画艺术和建筑设计中,使得中国文化充满着宇宙观念和生态意识。

中国人注重与自然相融合,这种独特的精神价值观让我深受启迪。

书中还提到了儒家文化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强调的“仁者爱人”的观点使得中国文化以其人文关怀和道德教化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怀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这种伦理观念不仅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也成为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关怀他人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我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够秉持这种精神。

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对知识的尊重和推崇。

古代中国崇尚读书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承和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态度体现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也反映在中国文化的绚丽多彩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中。

中国人对知识的追求和推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

此外,在阅读中,我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震撼。

中国文化积淀了五千年的历史,包含着无数的智慧和经验。

中国文化融合了道德、哲学、艺术、医学和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文化体系。

这样的文化底蕴让我感到敬畏,并深深地觉得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通过阅读《中国文化精神》,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深邃的内涵,给了我无尽的想象力和启示。

我相信中国文化的精神将永远不会衰退,它将会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影响世界,让更多的人们受益于其智慧和价值观。

精神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保护

精神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保护

精神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保护第一章:引言精神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遗产,包括建筑、文物、民俗、传统艺术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

精神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而且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精神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和保护。

第二章:精神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精神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任务是进行价值评估。

价值评估是指对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具体的价值。

一般来说,精神文化遗产的价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历史价值精神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无论是古建筑、文物还是传统手工艺品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它们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2.2文化价值精神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文化审美和审美价值。

比如,中国的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造型和设计理念,反映了古代建筑文化的艺术、科技和精神面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传统手工艺品则以其美妙的手工艺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而受到人们的珍爱。

2.3科学价值精神文化遗产中不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例如,古建筑中的建筑材料、工艺和技术等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传统医药、传统农业等民间知识也是珍贵的科学遗产。

2.4经济价值精神文化遗产也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遗产的保护、修缮、开发和利用,可以推动当地的旅游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地方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精神文化遗产的保护3.1加强法律保护法律是保护精神文化遗产的基础。

国家应该加强立法和执行力度,完善文物保护和管理法规,特别是加大对非法盗掘、走私、偷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宣传教育对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尤为重要。

《中 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 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读完《中国文化精神》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心中满是感慨。

书中所展现的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这个从小就浸润在中华文化氛围中的人,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和全新的认识。

它就像是一幅巨大而又细腻的画卷,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一一呈现,从古老的哲学思想到丰富的艺术形式,从传统的道德观念到独特的生活方式。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描述。

就拿春节来说吧,那真的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大狂欢。

一进入腊月,家里的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妈妈会拉着我去集市上采购各种各样的年货,那集市可热闹了,人山人海,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卖春联的摊位前总是挤满了人,红彤彤的春联挂满了架子,那上面的字龙飞凤舞,写满了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妈妈会精挑细选几副春联,还会买上几张大大的“福”字。

我总是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贴春联和福字呀?”妈妈就会笑着说:“这是为了迎接新年,祈求福气满满,来年顺顺利利呀!”回到家,爸爸会搬来梯子,把春联和福字贴在大门上,我就在下面帮忙递胶水、拿东西,心里充满了期待。

除了春联,家里还会准备各种美食。

奶奶会在厨房里忙碌好几天,蒸馒头、炸丸子、做腊肉……那香味能飘满整个院子。

我最爱吃奶奶做的炸丸子,刚出锅的丸子金黄金黄的,外酥里嫩,咬上一口,满嘴留香。

我总是忍不住一边吃一边在厨房里跑来跑去,奶奶就会笑着说:“小馋猫,小心烫着!”到了除夕那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鱼有肉,有鸡有鸭。

爸爸会倒上一杯酒,和爷爷一起回忆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

我和弟弟则会兴奋地等着发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后,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枕头底下,据说这样可以压住邪祟,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会坐在一起看春晚。

虽然有时候我觉得春晚的节目并不是那么有趣,但那种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温馨氛围,让我觉得无比幸福。

等到零点钟声敲响,外面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烟花在空中绽放,把整个夜空都照亮了。

《中 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 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读了《中国文化精神》这本书,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广袤而深邃的文化宝库,心中涌起了无数的感慨和思考。

书中所展现的中国文化精神,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

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论阐述,而是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娓娓道来,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感受着那份独特的魅力。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讲述。

就拿春节来说吧,那可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大狂欢。

一进入腊月,家里的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妈妈会拉着我去集市上采购各种年货,那集市简直就是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

人山人海,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卖春联的摊位前,红通通的春联挂满了架子,那一个个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仿佛都带着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妈妈会精心挑选几副寓意美好的春联,还不忘跟摊主砍砍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再说说家里的准备工作,爸爸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说是要扫走一年的晦气。

而奶奶呢,则是厨房里的“总指挥”,她指挥着姑姑和婶婶们准备各种美食。

炸丸子、蒸年糕、包饺子,那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馋得我直流口水。

我也没闲着,跟着大人们忙前忙后,帮忙递个东西,或者学着包饺子,虽然包出来的饺子奇形怪状,但大家都笑着鼓励我,那种温馨的氛围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满桌的佳肴让人眼花缭乱,每一道菜都有着特别的寓意。

鱼代表着年年有余,鸡象征着吉祥如意。

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分享着这一年的喜怒哀乐。

长辈们会给孩子们发红包,祝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吃完饭,大家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当那钟声响起的那一刻,烟花绽放,照亮了整个夜空,欢呼声、鞭炮声响成一片,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和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除了节日,书中还提到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比如书法和绘画。

以前我总觉得这些东西离自己很遥远,但是通过阅读,我发现它们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1. 引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本文将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2. 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艺术品、习俗、传统技艺等,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

文化遗产是传统智慧的结晶,是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的象征。

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尊严,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责任。

3.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文化的根基,保护它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以增强国家软实力。

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塑造。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可以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4.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和困境目前,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受到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威胁,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濒临失传。

另外,由于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一些传统文化技艺和习俗也在逐渐消失。

需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扭转目前的困境。

5.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论述精神主要包括: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尊重自然、尊重人文。

尊重历史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前提。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尊重历史的沉淀和积淀,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尊重传统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键。

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保持民族精神的延续。

尊重自然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

许多文化遗产都紧邻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是共生共荣的。

尊重人文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最终目标。

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中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壁画、雕塑、书籍、艺术品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都是中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例如,春节、端午节、京剧、剪纸等都是中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
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中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承下去。

精神遗产的宝贵之处即兴评述范文

精神遗产的宝贵之处即兴评述范文

精神遗产的宝贵之处即兴评述范文
精神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包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传承的精髓。

这些遗产不仅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还承载着人类的共同记忆和价值观念。

它们是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源泉和依靠。

首先,精神遗产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遗产可以是建筑物、艺术品、手工艺品等,它们记录着过去的时代和流派的发展。

通过保护和传承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自己的文化身份。

其次,精神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和价值观念的承载者。

它们让我们能够连接到过去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思想和信仰。

这些共同的记忆和价值观念是我们文明的基石,它们帮助我们建立起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

最后,精神遗产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源泉和依靠。

通过研究和继承精神遗产,我们可以汲取过去的智慧和经验,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用更加聪明和可持续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精神遗产也为我们提供了创造力和灵感,启发我们创造出更加独特和有价值的文化作品。

总而言之,精神遗产的宝贵之处在于它们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承载者,同时也是人类共同记忆和价值观念的传承者。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过去,还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智慧和启发。

保护和传承精神遗产,是我们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责任。

《中 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 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读完《中国文化精神》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文化之旅。

书中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阐述,让我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在书中,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汉字,从悠扬的古乐到现代的流行歌曲,从精美的丝绸到时尚的服装,中国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春节期间的一次经历。

当时,我们一家人决定回到老家过年。

一进村子,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有的春联写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有的写着“万事如意展宏图,心想事成兴伟业”。

那一笔一划,刚劲有力,透露出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走进家门,奶奶正在厨房里忙碌着。

灶台上摆满了各种食材,有猪肉、鱼肉、蔬菜,还有各种调料。

奶奶熟练地切着菜,嘴里还念叨着:“这过年啊,就得吃顿丰盛的,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

”我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想帮忙。

奶奶却笑着说:“你去玩吧,这厨房啊,是我的战场。

”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的菜肴就端上了桌。

有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有红烧肉,象征着红红火火;还有饺子,因为包出来的形状像金元宝,所以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聊着天。

爸爸给爷爷倒上了酒,爷爷喝了一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道:“这日子啊,是越过越好了,咱们可不能忘了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和传统。

”吃完饭,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街上玩耍。

街上热闹非凡,有舞龙舞狮的队伍,那狮子活灵活现,一会儿跳跃,一会儿翻滚,引得大家阵阵喝彩。

还有卖糖葫芦的小贩,那一串串糖葫芦红彤彤的,让人看了就流口水。

我们买了几串糖葫芦,边吃边逛,别提有多开心了。

晚上,大家一起放烟花。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绚丽多彩,照亮了整个村庄。

我们仰着头,看着那美丽的烟花,心中充满了喜悦。

这次春节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发言稿关于中国精神文化

发言稿关于中国精神文化

发言稿关于中国精神文化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中国精神文化的一些思考和理解。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国家,而中国精神文化则是这一文化传承的精髓所在。

中国精神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独特标志。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思想、价值观、道德观、艺术、文学、历史、传统、宗教等等。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我们独有的精神风貌。

首先,中国精神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和谐、和睦、和顺,提倡孝道、友善和互助。

孔子的思想“中庸之道”过程中庸与中和,强调人应该保持守中立的态度,保持平和、稳定的情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其次,中国精神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追求与自然相合,崇尚自然、无为而治,主张不与外界作过多干涉,从而实现内心的宁静。

道家思想对于人的内心和心灵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思想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强调放下世俗的执着,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超脱,修炼人的内心世界,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和谐。

此外,中国精神文化还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和文学。

中国绘画、音乐、舞蹈、戏曲、诗歌等等,不仅造就了世界上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与审美观。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词作品,不仅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情感,也传承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与智慧。

中国精神文化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其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上。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智慧和信仰。

中国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

尊重家庭、尊重长辈、尊重师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秉承的价值观念。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并且一直在孕育和传承着这种独特的精神文化。

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的精神代代相传,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读《中国文化精神》有感[合集5篇]

读《中国文化精神》有感[合集5篇]

读《中国文化精神》有感[合集5篇]第一篇:读《中国文化精神》有感做文化自信的中国人——读《中国文化精神》有感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访华,在陪同参观故宫博物院时,习主席指出,“文化没有断流过,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

”联系最近阅读的《中国文化精神》一书,不禁感慨尤深,对于“文化自信”有了更切实的体会。

《中国文化精神》是由国学大师张岱年以及著名文化学者程宜山所著。

本书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展现了浩瀚历史长河之中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它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简明系统地对中国文化精神突破性的概括,蕴含着历史的智慧与哲理的启迪,行文一气呵成,叙述引人入胜。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一章精炼明晰地向我们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与中国思想的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并不是单纯的,而是包括了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

“天人协调”思想展现了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的相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则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崇德利用”思想则是针对个人自身而言,此三点囊括了为人处世的各项基本要义,并以“刚健有为”作为总领思想。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主要包括《周易》所提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时又含有“刚中”“及时”“通变”等引申思想,以此形成以“刚健”为核心的生活原则体系,对中国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刚健”的思想内涵始终贯彻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直到近现代,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在中国共产党人“愚公移山”的奋斗征程之中,仍然可以看到刚健思想那生生不息的灵魂,觑见刚健的中国文化精神所散发的熠熠光辉。

中华民族曾在中国文化精神的指引下创造了极为辉煌而灿烂的文明,如今,我们面临着新时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更应当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从“会通以求超胜”到“综合创造”,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之中,以创造性的综合和综合中的创造寻求中国文化思想的不断发展。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时评文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时评文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时评文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一、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重要性1.维护历史文化传承。

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可以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让后人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遗产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3.提高国家形象。

文化遗产是国家的重要象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可以提高国家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1.加强保护意识。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首先要有保护意识。

保护意识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强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2.加强保护措施。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加强文化遗产的监管和保护力度,加强文化遗产的修缮和维护。

3.加强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需要加强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

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发挥。

4.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需要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

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文化遗产,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三、结语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才能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国家形象。

我们应该加强保护意识,加强保护措施,加强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永久流传下去。

《中 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 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在阅读了有关《中国文化精神》的相关书籍后,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刻而又奇妙的文化之旅。

书中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阐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自身文化认知的道路,也让我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精神体系。

这种精神并非是抽象而难以捉摸的,而是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传统的节日习俗到日常的礼仪规范,从古老的哲学思想到现代的社会价值观,无一不彰显着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

中国文化精神中,和谐的理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相信“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这种观念并非是让人类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强调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与自然相互作用,实现两者的平衡与协调。

在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就体现了这种和谐,人们依据季节变化进行耕种,遵循自然的节奏,收获大自然的馈赠。

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延续与创新,力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仁爱”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

孔子所倡导的“仁者爱人”,成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道德准则。

这种仁爱不仅仅是对亲人、朋友的关爱,更是一种对陌生人、对社会大众的广泛同情和关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仁人志士心怀仁爱,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从古代的岳飞精忠报国,到现代的众多志愿者投身公益事业,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让整个民族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家国情怀”同样令人动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从古至今,每当国家面临危机,总有无数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为了保卫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英勇奋战。

在和平年代,这种家国情怀则体现在每个人对国家发展的关心和贡献上。

中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中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中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中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

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申报、评审工作。

已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地方人民政府要认真制定保护规划,并严格执行。

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

相关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建立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的,应当依法取消其称号,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提高馆藏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

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加强对藏品的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落实藏品丢失、损毁追究责任制。

实施馆藏文物信息化和保存环境达标建设,加大馆藏文物科技保护力度。

提高陈列展览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教育作用。

加强博物馆专业人员培养,提高博物馆队伍素质。

坚持向未成年人等特殊社会群体减、免费开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清理整顿文物流通市场。

加强对文物市场的调控和监督管理,依法严格把握文物流通市场准入条件,规范文物经营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确保文物市场健康发展。

依法加强文物商店销售文物、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的审核备案工作。

坚决取缔非法文物市场,严厉打击盗窃、盗掘、走私、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

严格执行文物出入境审核、监管制度,加强鉴定机构队伍建设,严防珍贵文物流失。

加强国际合作,对非法流失境外的文物要坚决依法追索。

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_高中作文

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_高中作文

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感谢您的阅读!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神秘禁忌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反思简短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反思简短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反思简短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反思简短正文: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中的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和历史积淀。

然而,这些文化遗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挑战,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盗窃和破坏等。

因此,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反思,寻求保护和管理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监测,杜绝盗窃和破坏行为的发生。

此外,应加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游客们也应该文明旅游,不要随意刻画、触摸和碰动文化遗产,以免对其造成损害。

同时,应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
历史0711 0720501139 洪丽华
这本书系苏州科技学院教授叶文宪所著。

叶教授一直以来从事着中国古代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所制作的课件《新概念中国古代史》在2002年获江苏省好课件奖,所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物质篇)》课程改革在2004年获苏州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融入了叶教授对传统文化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以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比可以说有很多特别之处,读后学到了很多很多。

本书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28个方面,有图腾、信仰、道教、佛教、哲学、伦理、法律、天文、地理、中医等等,而这些都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近年来,随着“文化热”在社会上激起的一层层浪,关于中国文化,全面铺开式的研究论著如行云流水,蔚为大观,但如果将几千年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中国精神文化以通识性笔法写出,而且要“写得有门道,绝不戏说与胡言”,确乎是一件很艰巨的工作。

令人欣喜的是,叶文宪教授的《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洋洋洒洒30万字,真正以学问家的思考,洗练而流畅的文笔,深入而浅出的话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凝聚着作者情思与识见的文化大餐,回答了构建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不仅必需而且可能的问题。

阅读此书可谓是一次充满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文化巡礼。

其一,本书开篇序言——话说文化,作者从多个角度阐释了文化的内涵。

文中列举了大量与文化有关的说法,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人们日常生活所说的文化,大都与事实不符:“‘文化’简直成了一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①,从而科学严谨地给文化下了定义:“一群人共同的生活方式或一个社会存在的形式”②。

原来“当我们说识字的人‘有文化’、不识字的人‘没文化’的时候,实际上是指‘识文断字’”③。

而识文断字严格讲还不能算是科学意义上的文化,顶多是文化最浅显的意思表达。

由此,我们不能笼统而单纯的把某个人识不识字当作判断某个人有没有文化的依据。

其二,文化遗产介绍的普世化色彩突出,条目排列系统、多维,令人印象深刻。

拓展问题的视域,把文化遗产置于市场化和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加以省察、思考,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作者在吸收与整合多学科有关文化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新现代性的视域,对中国精神文化遗产,以大历史的做法,选取有特点和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提纯、解读,于介绍、陈述中,探索文化传统在当下建构的实践意义、价值取向。

文章观点鲜明,视野宽阔。

其三,资料搜罗丰富,以生花之笔,敢于突破成见,分析合理有据。

在资料搜罗方面,作者主要参考了近年来发表的诸多名家名作,像著名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图名誉馆长的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著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海明的《新伦理学》;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克芬的《中国舞蹈发展史》,曾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除此之外,书中还引入了大量的图片和表格数据资料,它们中有很多都是文物考古的珍贵材料,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图文并茂,这样就为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例如作者在讲到农学时,引入了从西汉元始二年到清宣统三年的“中国历代户口统计表”,数据精确地证明了:“汉代的户均人口约为五人,而且以后历代的户均人口一直在五人上下”④,进而证实了井田制瓦解以后社会的基本单位仍然是“一夫挟五口”的小家庭。

又例如作者说到文学时,为了直观展
示文学作者、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时,⑤,作者以这样一幅简图来说明,这样在前面语言解释的基础上,配之以直观逻辑图,从而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文学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另外作者用较多的笔墨颇为用心地考证了传统文化的内生资源和外生资源,不仅注重一般问题的考究,还注意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合理内核,并对此进行了至为翔实、细致的勾勒、分析、对比和研究,一些分析颇具启迪意义。

其四,旁征博引,学科交叉、综合分析的特点鲜明,向读者展示了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这在研究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日益市场化全球化的今天,作为我们国粹的传统文化是不可丢弃的。

目前,跨学科研究正在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学术发展路向。

作者以历史与文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社会与现实相结合为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化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领域,综合全书看来,这种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特点十分鲜明。

其五,观点鲜明,阐释合情合理,可以纠正我们日常概念和史实的错误。

例如作者在解释法律这一概念时,针对传统观点把法律解释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明确指出此定义“在情感上显然是偏激的,因为它们都是在革命时期用来谴责对手或者美化暴力的一种需要,而在和平时期再强调这些定义显然就不能自圆其说了”⑥。

法律是一个社会的规范与秩序,这是我们要学习到的。

其六,作者立意较高远,很多都是从世界的、民族的角度来考量问题,不失为一个高深学者的高尚研究风范。

像序言中作者在谈到文化时,说到“任何一个民族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⑦;在谈到法律时,作者在列举并详细介绍了世界上的五大法系之后,提到中华法系具有自己特色的五大特点——伦理性、刑法性、人治性、律学性、强暴性。

这样就把中国的法律置身于世界的法律体系中,科学合理。

当然,本书还是存在一些瑕疵的。

书中作者一直在努力证实人们的日常用语很多都是错误的。

诚然,有些概念性史实性的东西,人们都应该也必须在观念中修正。

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有些非概念性非史实性非实质性的“错误”言语习惯,仅仅是言语层次的习惯,笔者认为没有必要深究它的正确性,因为有时理论是解释不了的,即使你的理论依据是多么的充分,多么的科学。

就像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Long time no see”,一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它什么意思。

可如果从英语语法的角度讲,这个句子就是错得一塌糊涂的病句。

但瑕不掩瑜,本书还是很有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与《话说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一道,《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作者经过认真琢磨的成器。

它的出版,不仅对如作者所言“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没有专门学过文史的人”会有很多的助益,即便对相关资深研究人员亦有诸多启迪。

①叶文宪:《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序言第1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
②叶文宪:《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序言第2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
③叶文宪:《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序言第1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
④叶文宪:《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第125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
⑤叶文宪:《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第239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
⑥叶文宪:《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第71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
⑦叶文宪:《话说中国精神文化遗产》序言第2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