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申论答案

合集下载

年湖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年湖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年湖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湖南省申论参考答案1.答案提示(1)农资不断涨价,“吃掉”了农民辛苦挣得的钱;(2)学费越来越贵,农民的子女上不起学;(3)部分地区瞎折腾,没有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出发,搞一刀切,“样板村”成了典型的花架子村;(4)没有村级经济,无法解决“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5)技术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少,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缩小,农民增收困难;(6)国家对农业和农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滞后。

2.答案提示(1)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

(2)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并建立一个长效的投入机制。

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因此要在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的同时,把财政支农的重点放在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上。

同时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民有序投工投劳。

(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从农村最突出的矛盾出发,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

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的改革。

(4)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的组织建设,使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能够对接。

(5)总结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结合实际,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3.答案提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山东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材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1.2006年4月28日,《光明日报》载文:“不良的社会风气,负载着颠倒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

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是非善恶美丑混淆的现象,有许多就是这种不良风气所致。

所以,在荣辱观道德观价值观上要做到“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必须对现实存在的各种社会风气采取旗帜鲜明的态度。

既要坚持强大的正确舆论导向,又要有机制和体制层面的得力措施,才能有效地整治不良社会风气。

”2.2006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出的“时空调查:谁来做证”栏目中讲了几个故事:主人公有的贴告示,有的举牌子,更有的跑地哀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证人。

只有找到了证人才有可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为亲人讨还公道。

他们做出这些举动,可见寻找证人多么困难。

寻找证人难,找到了让他们出庭作证更难。

有这样一个数字----10%,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诉讼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平均不超过10%,证人不肯出庭作证,案件的是非就很难分清,当事人欲哭无泪,法官也爱莫能助。

3.哈尔滨一男子驾一辆跑车在居民区撞倒一老人后,公然恐吓周围的群众后逃逸。

警方和死者家属在寻找目击证人的过程中,知情人皆不愿出面作证。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育英小区的83岁老人谢杰,身子骨硬朗,生活规律,每天都在小区散步。

家人和邻居没想到他会惨死在家门口。

谢杰女儿谢晓芳说,曾有群众私下向其介绍过事发经过:2月24日吃过晚饭,谢杰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里散步。

当他走到一火锅店附近时,被一辆调头的黄色跑车撞上,老人当时就趴在车的发动机盖子上。

公务员 贵州 2006 申论 答案及解析【题目不准确】

公务员 贵州 2006 申论 答案及解析【题目不准确】

200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一、依据给定资料,概述丁部长网谈的主要内容。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字数在400字左右。

解析:此题属于常规题型概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综合概括能力。

此题通过阅读材料可知主要论述的是突发公共事件问题。

考生回答此问题时可从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表现、意义、对策等方面予以概括。

参考答案:通过阅读给定资料,丁部长网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丁部长讲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

他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社会利益冲突增多,那些处理不好的一般事件,可能演变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其次,丁部长讲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表现。

他认为,突发性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三大类:非人为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社会事件;两者兼而有之,如重大传染性疾病、生产安全事故等。

再次,丁部长讲了建立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防御预案的重要意义。

他认为,建立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防御预案,可以预防灾害、减少冲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丁部长讲了建立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防御预案的途径。

他认为,要采取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采取国家为主的投资方式,采取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民间资金、技术、人员参与突发性公共事件防御。

【题目不准确】二、有6个网友的发言,选择错误的说法并进行分析说明原因。

三、就“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问题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以内。

写作思路:此题是常规性写作题,考查考生论述论证能力。

材料的主题是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问题。

考生可根据对材料的分析,以“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中心写出一篇策论文章。

首先,可从突发公共事件的事例入手;其次,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或原因简单议论;再次,围绕“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对策。

参考例文: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如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等。

2006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含答案

2006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含答案

重庆省2006年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006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满分:100 分时限:150 分钟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分析驾驭材料能力和对文字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 分钟,作答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背景材料,按题目要求依次作答。

4.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1.今年3 月,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 立方米左右,约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的缺口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 多亿立方米,全国农村还有3000 多万人饮水困难,全国有400 多个城市缺水,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 多个,全国城市日缺水量为1600 万立方米,每年因为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 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约4000 万人。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 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 位。

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八分之一。

2.20 世纪50 年代以后,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北方地区,包括黄河在内的北方河流不时断流、河湖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许多密集的城市严重缺水。

生态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严重等,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3.研究表明,当国家和地区人均GDP 处于500 至3000 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2006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06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06年湖北省申论真题一、注意事项1.本卷总分100分,限时150分钟;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3.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第一、第三页)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4.看清答题卡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1)2005年12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经济普查资料初步预算的结果,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了16.8%。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经济普查后,我国2004年GDP总量从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六位,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4%的增长速度,我国已成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

(2)全国政协常委安启元指出,“国有经济单位中,电力、烟草、自来水、燃气生产与供应业、电信业、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行业,依靠垄断经营的优势,获取比其他行业平均工资高得多的收入。

”相比之下,有些行业职工收入仅够温饱。

在全国各地中,2004年上半年人均收入最高的5省市是:上海(8513元)、北京(7836元)、福建(7771元)、广东(7264元)和福建(5879元),平均为7453元,是人均收入最低的5省(区、市)的2倍还多。

(3)福建省发改委2005年年初完成的(福建省社会发展报告)透露,1999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13倍,但到2003年差距已扩大到2.43倍。

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从单位得到的各种实物收入、享受的住房公积金,城乡居民间的收入水平差距更大——初步预算,已超过2.6倍。

报告称,按照国际通用的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定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人均GDP的标准值应在3000美元以上,而福建离该目标尚有300美元的距离,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福建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最大掣肘。

2006年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卷总分100分,限时150分钟;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3.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第一、第三页)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4.看清答题卡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1)2005年12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经济普查资料初步预算的结果,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了16.8%。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经济普查后,我国2004年GDP总量从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六位,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4%的增长速度,我国已成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

(2)全国政协常委安启元指出,“国有经济单位中,电力、烟草、自来水、燃气生产与供应业、电信业、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行业,依靠垄断经营的优势,获取比其他行业平均工资高得多的收入。

”相比之下,有些行业职工收入仅够温饱。

在全国各地中,2004年上半年人均收入最高的5省市是:上海(8513元)、北京(7836元)、浙江(7771元)、广东(7264元)和福建(5879元),平均为7453元,是人均收入最低的5省(区、市)的2倍还多。

(3)浙江省发改委2005年年初完成的(浙江省社会发展报告)透露,1999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13倍,但到2003年差距已扩大到2.43倍。

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从单位得到的各种实物收入、享受的住房公积金,城乡居民间的收入水平差距更大——初步预算,已超过2.6倍。

报告称,按照国际通用的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定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人均GDP的标准值应在3000美元以上,而浙江离该目标尚有300美元的距离,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浙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最大掣肘。

公务员 国家 2006 申论 答案及解析

公务员 国家 2006 申论 答案及解析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一、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批。

(30分)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题,要求考生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考查考生概括归纳能力。

给定材料是一篇与某专家部长的网上聊天纪录,内容是关于政府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问题。

由于材料的表现形式为聊天实录,因此,内容更加庞杂分散,这对考生的阅读速度、获取信息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概括的主要内容应该包含这些方面:第一,全文主要探讨的内容情况;第二,这些内容反映的问题;第三,对这些情况、问题的意见、评价以及所采取的措施、政策等。

参考答案:D部长做客新华网,就突发公共事件问题与主持人、网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发公共事件不是一般的突发事故,是指因为缺乏必要的防范机制而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第二,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源一是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二是社会矛盾。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缺乏相关的预防机制和应对机制。

第三,要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第三,要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就必须引导公众树立危机意识;确保政府一定的财力储备;建立完善的应急动员机制;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责任界限,把政府责任与民间自救相结合。

第四,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也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其根源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完善。

要有效应对社会根源引发的突发事件就必须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妥善处理和解决就业问题;突出政府责任,处理好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

总之,要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就必须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制定国家总体应急预案;要保证党政统一领导体制的有效性;进行适当的宣传教育,防患于未然。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

2006年浙江申论参考答案和范文

2006年浙江申论参考答案和范文

材料介绍了在当前我国人均GDP达1000美元情况下,整个社会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卫生、医疗、住房、教育等各种矛盾,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也显得越来越突出。

题目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不超过350字的概括。

针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对材料所提出有两种观点,要求考生对此阐述自己的看法。

围绕材料反映的问题,写1000字左右的文章进行论述。

点评:1.这题目符合我们国家“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特点,就是温总理提出的要关注全体人民,关注贫困阶层。

要营造和谐社会,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人群将是关键。

要让大家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同样也是为了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2.公务员并不是高考,文字能力并不是考察的首要。

更重要的其实是考生对于国家大事、社会形势走向的把握和关注程度。

公务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关注社会问题并有所思考,这都是一个公务员的必备条件。

参考范文1公平与效率: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愈益拉大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的观点以来,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争论就没有中断,而且随着我党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如何对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俨然成为一个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问题。

笔者也在不断地思索,时而有一些想法,在此提出,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笔者的基本观点是: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而不是抽象的僵死的和非历史的统一;二者在统一过程中何者“优先”、何者“兼顾”必须视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而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

一、中国的国情:探讨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有关理论,在一种纯粹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或经济统计数学模式中推演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式,即使推演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因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存在于所谓一般的、理想的或线性的经济环境中,而是存在于非常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之中的。

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山东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材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1.2006年4月28日,《光明日报》载文:“不良的社会风气,负载着颠倒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

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是非善恶美丑混淆的现象,有许多就是这种不良风气所致。

所以,在荣辱观道德观价值观上要做到“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必须对现实存在的各种社会风气采取旗帜鲜明的态度。

既要坚持强大的正确舆论导向,又要有机制和体制层面的得力措施,才能有效地整治不良社会风气。

”2.2006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出的“时空调查:谁来做证”栏目中讲了几个故事:主人公有的贴告示,有的举牌子,更有的跑地哀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证人。

只有找到了证人才有可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为亲人讨还公道。

他们做出这些举动,可见寻找证人多么困难。

寻找证人难,找到了让他们出庭作证更难。

有这样一个数字----10%,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诉讼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平均不超过10%,证人不肯出庭作证,案件的是非就很难分清,当事人欲哭无泪,法官也爱莫能助。

3.哈尔滨一男子驾一辆跑车在居民区撞倒一老人后,公然恐吓周围的群众后逃逸。

警方和死者家属在寻找目击证人的过程中,知情人皆不愿出面作证。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育英小区的83岁老人谢杰,身子骨硬朗,生活规律,每天都在小区散步。

家人和邻居没想到他会惨死在家门口。

谢杰女儿谢晓芳说,曾有群众私下向其介绍过事发经过:2月24日吃过晚饭,谢杰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里散步。

当他走到一火锅店附近时,被一辆调头的黄色跑车撞上,老人当时就趴在车的发动机盖子上。

2006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

2006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

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二、资料2005年9月20日,新华网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请专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下面,摘录了这次网上交流的主要内容(未作文字疏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今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事件、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

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尽快找出当前社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其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以便在政策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因此,建立预防突发事件、强化危机管理的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则显得极具必要性。

今天,我们邀请社会发展专家,研究部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欢迎网友踊跃参与提问。

主持人:D部长,现在自然灾害和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政府是否应把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列为考核政府能力的指标?D部长:首先,我们要理清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它不是一般的事故,有人把它混为一般的事故,不是太准确。

当然,如果由于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而发生问题,使一般事故扩大为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能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

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

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诱因了。

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原来没有遇到过,或者原来遇过但影响没有这么大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

还有,由于中国人多,在某些建筑物或者大型活动中产生的踩踏事件等等。

实际上,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不是来自这个领域。

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总结主要内容二、找出与材料内容不符的说法三、自命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000-1300字。

申论材料:丁宁宁: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能力取决于官员素质大约8500字。

答案提示:一、要求概括D部长讲话的主要内容(500字)D部长讲话的内容,主要涉及人与自然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期人为造成的问题(就业、人口、社保、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涉及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答题的思路和表述,涉及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方面的内容,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具体来说,D部长的讲话,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安全;②稳定;③发展。

二、给出六个选项,要求指出哪些选项与D部长讲话内容有矛盾,并说明理由。

其中有一个选项是,人们能够指明突发事件的原因,能够消除掉突发事件。

这个选项与D部长的讲话有矛盾,因为讲话中指出,自然界的突发事件可以预测,但人类社会的突发事件有的无法预测,此选项与D部长讲话有矛盾。

有一个选项,把突发事件完全归结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D部长的讲话人为,应归结为机制方面,应有全国性的机制。

此选项与D部长讲话有矛盾。

三、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自己的意见。

要求写出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

答题思路:这是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或对策文章。

基本模式是论点、论据、结论三部分。

(一)论点(怎么了)1、从材料涉及的典型事件提起;2、引出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稳定、发展)(二)论据(为什么)1、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2、没有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3、归根到底,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三)结论(怎么样)1、收束全文,强调、深化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2、最根本的对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从源头上解决公共安全问题。

具体来说:(1)领导重视,把公共安全作为大事,常抓不懈;(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介绍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常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3)建立全国性的预警机制;(4)各单位、各部门要相互协调,理顺关系,消除体制性障碍;(5)为减少和防止突发性事件的发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转型期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与引进市场机制的关系。

福建省2006年度秋季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

福建省2006年度秋季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

福建省2006年度秋季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2.考生应在给定的申论试卷答题纸(另附)上作答。

3.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限定的区域内作答。

4.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二、给定资料 1.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在北京联合举办的 “义务献血国际会议”2004年4月7日结束,来自50多个国家的180多名卫生官员、专家和议员出席了第9届“义务献血国际会议”。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各国应加强献血安全方面的立法,确保通过自愿无偿献血获得医用血液。

与会人员指出,艾滋病、肝炎和其他传染病病毒对血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大确保安全献血工作的力度。

与会者建议各国完善血液检测机制、推动义务献血、停止有偿献血、在特殊情况下(如“非典”流行和恐怖袭击发生等)制定紧急措施。

2.中新网来自卫生部的消息说,卫生部提出了今后三年内全国要实现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到 100%,消灭有偿供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达到 80%以上的目标。

据称我国在血液安全和无偿献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各省的无偿献血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仍存在有偿供血;部分地区依靠政府下达计划指标献血,从外地调血现象突出;有的地方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缺乏社会的广泛参与等等。

为了使公众了解本地无偿献血情况,调动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无偿献血这一社会公益事业,为无偿献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卫生部决定建立无偿献血公示制度,定期向全国公布各省无偿献血比例,同时,也真诚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3.《京华时报》3月8日讯:从昨天起,北京市民在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街头采血点无偿献血,每人可获得由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捐赠的一份保险期为6个月的短期意外伤害险。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承担着向首都近300家医院提供医疗和急救用血的任务。

06年国考申论答案

06年国考申论答案

2006年国考《申论》试题第一题题目:假设你是一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不用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批。

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0分)我的答案:关于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围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的问题,新华网特邀D部长与网友进行深入交流,现将其谈话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请领导审批。

D部长认为:当前,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较强的动员体制,但突发公共事件仍时有发生,其核心在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责任不够明确。

因为突发公共事件不仅有因自然灾害、突发疾病等未知事件所引起的,更有因社会矛盾所诱发的,这涉及到公共服务职能的问题。

D部长指出,要有效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一是政府要明确责任,建立起具体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在危机发生时,保证各部门能够各施其职。

二是要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国家不仅要有必要的物资、财力储备,更要完善就业保障、卫生防御等机制,以此缓解社会矛盾,从源头遏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三是国家要加强干部教育和群众引导,做到通过教育提高干部应对能力;通过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危机意识。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只有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切实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才能真正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2006年国考《申论》试题第二题题目: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规定篇幅之内。

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做答,否则扣分。

(30分)我的答案:在网友的帖子中,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与D部长不一致:其一,网友甲认为突发公共事件可以消除,而D部长认为,突发公共事件有一类是难以预料的,不能消除,如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

其二,网友乙认为“非典”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引发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2005年9月20日,新华网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请专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下面,摘录了这次网上交流的主要内容(未作文字疏通)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今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事件、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

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尽快找出当前社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其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以便在政策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因此,建立预防突发事件、强化危机管理的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则显得极具必要性。

今天,我们邀请社会发展专家,研究部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欢迎网友踊跃参与提问。

主持人:D部长,现在自然灾害和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政府是否应把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列为考核政府能力的指标?D部长:首先,我们要理清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它不是一般的事故,有人把它混为一般的事故,不是太准确。

当然,如果由于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而发生问题,使一般事故扩大为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能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

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

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诱因了。

2006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6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6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申论要求”在专用答题卡上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在房地产市场中,经济适用房的规划和运营由各地政府操作,最易受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按理说应充分造福于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不应该出现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状况。

然而,在现实中,经济适用房“一房难求”、“别墅化”、“富人化”等现象在许多城市却十分突出。

经济适用房的诸多“不适之症”,与政府的粗放式管理直接有关。

对此,有三大疑问急需得到有关部门的解答。

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表态,或给出经济适用房与全部商品房的占比,或给出建设规模。

这些规划中的供应量,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老百姓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呢?这个问题难以回答,原因就在于需求量并没有被明确测算出来。

如果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与需求存在脱节,那么在此条件下给出的数字或比例是没有参考意义的。

现在,能够用来估算需求量的,只是经济适用房购买者的收入标准。

然而,根据各地划定的购买者收入标准,要么有一大半家庭符合条件,要么中低收入家庭被摒弃在外。

有人测算,按照现有经济适用房购买标准,近80%的北京市民具备条件,而北京市目前提供的经济适用房还满足不了其中10%的需求。

西安市经济适用房购买标准是在家庭年收入27500元的参照数上定的,而这显然是西安很多中低收入家庭无法达到的。

更有甚者,目前许多地方还没有明确的中低收入者标准,何谈准确测算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呢? 也许,之所以出现购买者收入界定标准不科学的情况,原因在于经济适用房的保证面过于宽泛。

根据经济适用房的定义,其供应对象是中低收入家庭,这在许多地方被理解为“中等收入+低收入”家庭。

这样一来,导致各地在确定标准时有了较大的变动空间。

经济适用房具有政策保障性质,须严格控制套型面积,国家给出的建议标准是中套住房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

2006年国考申论试题及解析

2006年国考申论试题及解析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2005年9月20日,新华网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邀请专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下面摘录了这次网上交流的主要内容(未作文字疏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事故、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今年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

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丁部长,有网友问:现在自然灾害和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政府是否应把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列为考核指标。

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丁宁宁]首先,我们要理清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它不是一般的事故,有人把它混为一般的事故,不是太准确。

当然,如果由于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而发生问题,使一般事故扩大为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事件处理能力问题。

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

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

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诱因了。

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原来没有遇到过,或者原来遇过但影响没有这么大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还有由于中国人多,在某些建筑物或者大型活动中产生的踩踏事件等。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如何界定公共突发事件,是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臵。

二、资料2005年9月20日,新华网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请专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下面,摘录了这次网上交流的主要内容(未作文字疏通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今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事件、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

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尽快找出当前社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其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以便在政策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因此,建立预防突发事件、强化危机管理的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则显得极具必要性。

今天,我们邀请社会发展专家,研究部D 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欢迎网友踊跃参与提问。

主持人:D部长,现在自然灾害和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政府是否应把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列为考核政府能力的指标?D部长:首先,我们要理清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它不是一般的事故,有人把它混为一般的事故,不是太准确。

当然,如果由于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而发生问题,使一般事故扩大为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能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

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

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诱因了。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申论”试题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2005年9月20日,新华网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邀请专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下面摘录了这次网上交流的主要内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

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尽快找出当前社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其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以便在政策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今天,我们邀请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专家、x×研究部D 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问题及如何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相关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欢迎网友踊跃参与提问。

【主持人】有网友问:丁部长,现在自然灾害和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各界政府有没有把建立突发事件的机制列为考核执政能力的指标?【D部长】首先,我们要理清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它不是一般事故,有人把他混为一般的事故,不是太准确。

当然,如果由于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而发生问题,使一般事故扩大为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能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

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

2006年湖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湖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湖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某地政府为理清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认清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近期召开了一个有政府官员,专家学社,农民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以下是该座谈会的纪录:张秘书长:首先我代表市政府衷心感谢个位嘉宾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发展生产力是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围绕如何发展农村生产力展开讨论,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陈副市长:今天“一号文件”里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中,中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没有经济实力的话,不但会加重农民的负担,甚至可能即使搞了也维持不了多久,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张秘书长:今天也来了一些农民朋友代表,咱们先听听农民大哥有哪些困难,建设新农村最需要政府帮助他们做些什么?农民甲:最近报纸上,电视里“新农村建设”喊的很响,我们农民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实惠。

农民盼什么?还不是生产发展,日子越过越好嘛!这两年政府既免税又补贴,咱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但农资一个劲儿涨价却“吃掉”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

希望国家快想想办法,别让农资涨价“掏走”了国家给农民的免税实惠。

农民乙: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儿子能读得起书!我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可以挣6000元左右,我妻子在家养了2头猪,中了3亩地,全家一年总收入8000元左右。

几个儿子都挺有出息,大儿子考上了市医学院,可刚读了一年就花了1万多元,上不起,就退学了。

二儿子考上了大庆石油学院,一开学就交了将近9000元,向亲戚朋友借了3000元,又贷款5000元,才把这笔钱凑齐。

这几年学费越来越贵,伙食费也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

(20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行业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问题却比较突出,加之国际规则的不公平造成贫富差距较大。

因此国家运用法律税收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

社会发展尤其是教育、卫生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分配水平低、不合理,乱收费现象严重。

国家应当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坚持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国际公平交易。

2、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你的看法。

字数不超过500。

(30分)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对二者关系的判断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

材料中体现的两种不同倾向性观点为:一,坚持公平优先。

主张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充分认识到经济、科技、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重视公平就业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同时指出我国由于中低阶层购买力低造成内需不足,就业率低,只有坚持公平优先,才能实现经济繁荣。

二、坚持效率优先,加快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指出计划经济时代一味追求公平的结果导致贫穷,而通过市场的引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措施,经济活跃起来,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会自动消除。

评价:前者片面强调公平,而抨击效率的弊端,是不科学的。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保障可以协调运行,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并且建立在一定财富积累的基础上。

中国的中低阶层购买力低除了历史原因外,还有政策、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等因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社会出现了不公平因素,或者说社会分配不均,并不能否定效率的作用。

后者片面强调效率,是我们应当坚决反对的,特别是垄断经济的存在,城乡、区域的政策倾斜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讲公平也不是要牺牲效率,而是在公平的基础上坚持注重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经济成绩的同时,亦造成了很说社会问题,如果继续否定公平,忽视社会保障,不但经济无法正常运行,而且有崩溃的危险。

总之,我们既要讲效率,又要坚持公平,不能厚此薄彼,尤其要防止以发展经济为名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行为。

坚持效率和公平协调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之计。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满,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50分)坚持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破了平均主义的羁绊,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成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大国。

但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项数据,目前中国基尼系数为0.15,已经超过0.4的警戒线,占人口20%的最贫穷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

同时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自2003年以来急剧加大,目前已达到第二严重的“黄灯”警戒水平,今后五年内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讲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

应当看出在世界各国的这场拉力赛中,中国还是存在较大不足的,其原因主要为:1.观念上,一直以来过分注重效率而忽略或者放松了公平,一位市场经济就是经济发展,没有考虑到全面的整体的协调。

2、不科学的政绩观在作怪,只要把GDP搞上去,就以为万事大吉,盲目追求高投入。

3、国家政策上,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并实行各种税收灯优惠措施,同时牺牲农村发展城市,存在片面性。

但是应当看到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要否定发展,而是要建立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认识以上问题的同时,实现公平基础上的社会再发展。

让效率在坚持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努力做到:1.坚持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观念,注重公平的发挥。

我们要勾践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只关注上层,而应该把眼光放低,把提高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放在及其重要的地位。

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变现有的政绩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以GDP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准,虽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嘎展,但是社会发展却远远落在后面。

教育、科学、文化一直处于被冷落的境地,经济和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仅造成经济发展后劲乏力,而且隐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

只有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将人民的疾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才有可能保障经济的继续发展。

3、全面协调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形势明显好于西部,城市明显好于农村,一方面刺激了西部农村要求发展的愿望,另一方面却由于差距过大,严重打击了这些地方的积极性。

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单靠一部分区域是不行的,不是我国要建立的小康社会。

要加大对西部的投入,同时东部地区要扶持西部,鼓励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

要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良性循环。

4、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进步一步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人口逐步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和鼓励,从财政、税收灯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合同用工制度,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民工利益,解决农民工在务工中的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贫困人口、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医疗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利用国家、集体、个人三股合力解决“看病难”问题。

总之,社会公平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措施,只有我们坚持在社会公平基础上发展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只有切实保障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是我们要谋求的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B:1.答案提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GDP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占有量非常低,资源及财富分配不均、资源享用机会不平等。

不公平主要表现在:(1)收入不公平,行业间、东西部城市间、城乡居民间收入分配不均;(2)贫富差距巨大;(3)医疗保障落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4)国际上不公平的农业补贴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还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我国政府开始从政策上不断进行调整,建设和谐社会。

2.答案提示材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经济发展的效率要以公平为基础,当前的贫富差距都是因为发展经济过程中都只注重了效率,而“兼顾公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前需要以效率优先,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自然能解决公平的问题。

其实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者之间也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效率决定公平,效率为公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效率也就没有公平。

可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产物和表现,公平会随着效率的提高,不断演变和发展。

另一方面是公平反作用于效率。

具体表现为:一是公平分配促进效率提高。

二是分配不公阻碍效率提高。

就微观经济领域而言,个人对分配公平与否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其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影响其投入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就宏观经济而言,收入分配公平与否会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及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的配置。

如果一个国家出现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

相反,推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人为抹煞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上的差异,使收入差距过小,就会挫伤人们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从而减少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生产效率。

可见,只有当收入分配较为合理时,才容易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

3.答案提示多方并抓,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因此,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当前,促进社会公平,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1)确保公民公平参与的机会。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财富分配等经济问题,还涉及社会成员和不同利益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过程中是否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竞争规则。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实际上不是收入的不公平,而是机会的不平等,或者是由不平等导致的不公平。

推进机会平等,要在制度上保障人民平等竞争的权利,核心是保证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方面的起点公平。

必须研究更公平的社会保障政策,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真正做到“低水平、广覆盖、有弹性、惠及全体人民”。

(2)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当前,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农民、农民工及城市普通工薪者的劳动报酬及福利待遇,彻底打破行业垄断,使资本所有者、劳动者与国家利益在效率原则下实现合理分配,切实解决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完善社会体制的协调机制。

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但是,当前社会保险覆盖面仍然很低。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应着眼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尽快出台最低生活保障法,以法律形式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的运作。

建立和完善低保的“准入”机制、就业援助机制、分档救助制度、动态管理机制、违规操作的惩处机制、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低保工作组织保障等机制,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加强教育和公共卫生体制改革。

政府要确保财政的公共性并满足教育、公共卫生等有关方面的需求。

因此,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要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

在农村,建立一种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低成本运行的农村医疗体系,尽快提高乡、村两级的医疗技术水平,缓解农民看不起病和看病难的问题。

再次,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一是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二是个人所得税应重点调节高收入者。

三是改革财产税制。

同时,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和完善征管制度,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严厉打击偷、逃、漏税等行为,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

(4)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公平观。

我们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公平观,看到公平应具有的历史性和相对性。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制度,只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