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老师先进事迹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样本(3篇)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样本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____年。
____岁的她,从教近____年,退休近____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
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
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
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
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
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
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
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样本(三篇)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样本学校组织了对全国教育典范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的学习。
于漪老师,身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名誉校长及语文特级教师,已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了整整数十年。
尽管已届高龄,历经近数十年的教学生涯和近数十年的退休时光,她始终未曾停止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持续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教育、教师和学生。
于漪老师曾言:“仅是传授知识,你仅是教书匠、信息的传递者。
切勿忘记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这是核心目标。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成就,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我将深受这些先进教师事迹的启发和激励,坚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竭力提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身为教师的责任感。
我们应效仿于漪老师,秉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先的精神。
对待工作,需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教师需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感,不仅要规范学生行为,更要洞察学生思想,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时刻关注学生,理解他们,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
从自身做起,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始终以“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职责,教育学生是我们的崇高使命。
既要爱护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这是每位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老师的经历,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尊重、理解、信任和激励学生是教育的基石。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尊重他们的个性,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多与他们交流,多给予肯定和赞扬,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失误,用激励和赞美来培养他们,使他们在学校中感受到比家中更多的幸福,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和满足。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塑造新一代,自身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成长。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既要传授丰富的科学知识,又要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
于漪的教育故事
于漪的教育故事于漪老师,那可是教育界的传奇人物啊!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学生的前程。
她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和热爱,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好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盼望着它们茁壮成长。
于漪老师的课堂那可不是一般的课堂,那简直就是知识的乐园!她能用最生动有趣的方式,把那些看似枯燥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
比如说讲解一篇课文,她能把里面的人物、情节讲得就像在你眼前发生一样。
这就好比一个厉害的魔术师,能把平淡无奇的东西变得神奇无比。
她对学生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
哪个学生有点小情绪,她一眼就能看出来,然后像妈妈一样去开导。
这就跟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个知心朋友能懂你、安慰你一样。
她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就嫌弃,而是努力去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这不就像是在一堆沙子里找金子,需要耐心和细心。
想想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涯中,要是能多遇到几个像于漪老师这样的好老师,那该多幸福啊!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爱的传递。
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是仅仅盯着分数。
这就好像建房子,不能只看外表漂亮,还要看根基打得牢不牢。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应对各种挑战。
这多像给学生装上了一对翅膀,让他们能够自由翱翔在天空。
我们这些后来者,真应该好好向于漪老师学习。
学习她的敬业精神,学习她的教育方法,学习她对学生的那份爱。
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如果我们都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用心去教育学生,那我们的教育事业肯定会更上一层楼啊!于漪老师的故事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和感动。
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榜样,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
让我们沿着她的足迹,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吧!难道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吗?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也能成为像于漪老师那样优秀的教育者,为学生们带来希望和光明!。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篇)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于漪老师这一辈子,就在为实现这一高尚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努力,于漪老师把她的一辈子定格在这高尚事业上,她把教育千斤重—伟大的教育事业,与我们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为此,我要向她学习,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成为一名学识渊博、蕴藉修养、为人低调和谦谦君子合格的人民教师;用光明磊落一生,为国家培养具独立人格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去探究知识的真谛、探求教育的真知,象她那样要学会摆脱急功近利、摆脱浮躁心态,让自己始终处在教育真知的美丽、诗意的想象与求证中,不断地教育难题,不断地收获.—因为我选择了做老师于漪这个名字,对于教师而言是耳熟能详了.____多岁的高龄,依然充满着睿智、活力,炯炯有神的双眼中,总能让人感受到希望和力量.通读了学习于漪的材料后,感触很深,原来做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原来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教育家.于漪老师一直谦虚地说:“我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但是还在学着做老师”.这句话对于仍处于职初期的我有着莫大的鞭策.在做教师的路上,我还有许多要向前辈们讨教的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地前进.在语文教学中,我还需要更认真细致的备课.虽然平时备课也很认真,但是没有那么细致深入的备课,所以做不到深入浅出,这是语文教学中我要改进的地方.在班主任教学中,于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让我觉得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教育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一点机智和方法.孔夫子说“因材施教”,那么教育问题学生必须先了解问题学生的症结何在,对症下药方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起到教育的效果.耐心地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或许是我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改进的.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于漪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和领导者,她的先进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研究和学习,我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于漪的成长足迹
第三次备课是在上一个平行班之后, 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再备一 次课。
教育究竟是教什么
育人,而不是育分。不要用机械训练 去消耗学生的青春。教学当中要贯穿 德育,树立民族精神。树立爱国主义。
课后反思
一是对备课的反思 二是对自己课堂应变情况的反思 三是对经验的反思
于漪
初上讲台
与书为伴 改行教学 吃透教材 改造语言
淬炼名师
第一次的公开课 用生命来编织课
反思
学习究竟在学什么
今天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 都学了十多甚至二十多年的语文 但人们究竟能感受到多少文学的美好 究竟能感受到多少语文的力量 又有多少人认为 文字是我们安身立业的基础
备课的重要性
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资料和 教参,全凭自已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 次整体把握。
2019 11 27
··
————
事循
脉
一
代
名
师
于的
漪 自
成
述长
成 长
足
时迹
的
铭
心
往
阅 读
分 享
分
于享 分时
漪 享间 人: : 贾 子年 豪 月 日
于漪: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
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 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 她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
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 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 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模版(二篇)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模版九月____日下午,我们一起学习了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我被她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特别是这样的描述让我肃然起敬:“她是____、____授予的____名改革先锋称号中唯一的基础教育界代表,她写下了____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____节的公开课。
”“唯一”、“____多万”、“近____节”这三个数字是对她敬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几点收获:一、坚守三尺讲台于漪老师说“师爱超越亲子之爱”。
她的“爱”是教育篇章的主旋律,她将自己的美好岁月全部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她告诉我们年轻一代如何“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道理,让我从心灵深处得出这样一个感悟--“三尺人生”,不宽广但伟大!我虽然可能做不到于老师如此的奉献精神,但是我一样会“坚守三尺讲台”,热爱我的工作,爱护我的学生,用爱铺就快乐的教学路!教育是一份需要好好经营的事业,要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和爱护,这样不仅工作会取得好的效果,自己在工作中也会获得幸福感。
二、做老师,要走到学生的心里爱迪生说“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
”一件发生在课堂上的事,至今难忘。
班里有一个男生,课上经常走神,课下不完成作业,偶尔完成也是胡乱蒙上,成绩很不理想。
我多次与他谈心,也与家长商量过对策,但效果甚微。
有一天上课,他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
一次我提问了一个作家写作背景的问题,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举起了手,叫起他来,回答得很好,我试着走近他,发现他不是上课一点不听讲,只是比别人接受慢一些,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而走神。
我试着鼓励他,不论是作业还是听课状态都进步很大!所以我觉得教育有时候需要耐心、需要关注和等待,每一朵花都会开放,只是花开有早晚,我们都要静待花开。
另外,多了解学生,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这样师生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
这次于漪老师的事迹更近一步加深了我对学生沟通方面的认识,获益良多。
改革先锋·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改革先锋·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作文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隆重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和10名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
由于版面有限,本期作文君先介绍两位改革先锋和两位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的精彩事迹,在往后的杂志里,你将看到更多改革先锋和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的精彩素材哦!【适用话题】热爱专注优秀模范這次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杰出人物当中,九十岁高龄的于漪是基础教育界的唯一代表。
20世纪70年代,电视里直播了一堂于漪执教的语文课《海燕》。
一时间,上海万人空巷,全国人民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
因为课上得好,于漪的每堂课都成了“公开课”,总数超过2000节。
原崇明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陆一听过于漪整整一年的语文课,发现她上课从不会讲重复的内容。
于漪对于教育,有着热忱的追求。
她总是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也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着百废待兴的校园,饱经风霜的于漪毅然选择重返讲台。
“回归”的于漪以强烈的使命感潜心钻研语文课堂,有学生做过这样一项统计:笔耕不辍的于漪至今已经发表531篇文章、37部专著,还有100部合著及主编的作品。
对于学生的“不懂事”,于漪是这么看的:“他们毕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是可变的X,老师的任务是用敏锐的眼光发现他们的优点。
”于漪带教过77届的两个毕业班,原本底子薄弱的学生们竟然在毕业时100%考取了大学。
也正因如此,于漪被评为了特级教师。
一名学生回忆说,在教《卖油翁》时,于漪准备了一枚铜钱,当讲到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时,她出示了这枚铜钱。
学生们不知道铜钱方孔有多小,自然也无法体会到往铜钱孔沥油有多难,也就无法明白欧阳修笔中老翁的技艺有多神妙。
学生边听边看,才领会了“沥”字之妙,充分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2021年整理)学习于漪先进事迹
(完整)学习于漪先进事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学习于漪先进事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学习于漪先进事迹的全部内容。
坚持学习,不做误人子弟的老师蒋波海于漪老师说过“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教书育人,首重育人,育人先育己.古圣先哲说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时常去提高自己的修为,便很难在世间立足。
做老师也是一样,要时常去学习怎样做一个优秀的老师,言传身教,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学着去做一个好学生,垂拱而教,有如春风化雨,水之就下.于漪老师说过“没有教师,人就不能成才;没有教育,社会就会一片黑暗”,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介和桥梁”。
这就要求教师要德、才、识、能兼备,要善“养吾浩然之气”,要有愿景,要有使命感,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要有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而这一切都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教育者。
于漪老师说过“一颗狭小的心有浩浩荡荡的学子,有多情的土地,有伟大的祖国,胸襟就会无限宽广,无处不是学习的机会,无处没有智慧的闪光”,于漪老师大学专业是教育学,由于工作需要改教历史,正当教学有点眉目之际,由于工作需要改教高中语文。
当组长听完她讲的《普遍劳动者》一文后,对她说:“你虽然在教学上有很多的有点,但语文教学的这扇大门在哪里?你还不知道呢!”听了这样的评价,任谁能没有五雷轰顶的感觉,然于老师没有因此而生气、没有丧气,反而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语文教学的大门,要登堂入室,成为行家里手.如果于老师心中没有万千学子,没有对祖国深沉的爱,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对我的启示,作为一个刚入行的年轻新老师,我应该学习于老师的这种精神,将对祖国的爱融入到对万千学子的教育之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必须不断的学习,多听师傅及同科目其他老师的课,早日找到地理教学的大门甚至登堂入室。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先进事迹[修改版]
第一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先进事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同志先进事迹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自从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
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
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
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教书育人,以人为本。
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
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
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
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
一生的榜样——于漪老师
一生的榜样——于漪老师她扎根一线,坚守三尺讲台,不忘初心育桃李;她十年树木,孜孜不倦践行爱与责任,立德树人铸师魂。
她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授予改革先锋奖章中唯一的基础教育界代表。
高龄仍执着于对理想教育的追求,熟悉她的学生说:她对教育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她便是普通而又伟大的于漪老师,我一生追寻的榜样!于漪,女,1929 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采纳。
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人民教育家”等称号。
于漪,在基础教育领域,她的名字无人不知,并非因为轰轰烈烈,更多源于她的踏踏实实。
最早接触偶像,缘于一句话,“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道出了她在教育事业上永无止境的追求,述说了她对中国教育的情怀与担当,也让我感到教师这个职业需要不断地成长。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
一、为师者,潜心专研为先。
于漪老师说过,要把课上好,功夫在课外。
她学的是教育学,曾经教过历史,过了“而立之年”又改行教了语文,困难可想而知。
但她告诫自己,不能误人子弟,要独立专研。
挑灯夜战,病榻苦读,渐成日常;请教前辈,阅读论著,丰富经验。
这种“专” 的执着、“研”的韧劲,震撼着我,鼓舞着我。
1.专研教材。
于漪老师说,专研教材要有不明底里不罢休的那股劲儿,求准,求深,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
2.研究学生,她强调要了解掌握学生情况,要针对学生实际。
思考怎么教,怎么指导,学生才能掌握,才能学会,才能会学。
孜孜矻矻,不断进取,备学生,才能胜任育人的重任。
挑灯夜战——备课3.锤炼教学语言。
三尺讲台,45 分钟,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一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
于漪老师从走上语文教学岗位起,就定下目标,“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几十年,她坚持写详案,认真推敲反复琢磨每句话每个词。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五篇)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在近期,学校组织了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
于漪老师,作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名誉校长及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了长达数十年之久。
即便年事已高,且已从教及退休多年,她仍未曾停歇对理想教育的追求,以多种方式持续为教育事业、教师团队及学生群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于漪老师曾言:“教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育人,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于漪老师先进事迹的启发与激励下,我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并持续强化作为教师的责任感。
以下是我从这次学习中的几点收获,与大家分享:1. 高尚的人格魅力于漪老师将“智如泉涌,形可以为表仪者”作为自己事业追求的最高标准。
她认为,作为教育者,不仅应具备渊博的知识,更应具备高尚的人格。
她以鲁迅、闻一多等德才兼备的大师为榜样,持续在教育事业上攀登高峰,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她时刻保持两把尺子,一把用于衡量他人的长处,一把用于审视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汲取他人的优点,同时不断自我反省,提升自我。
2. 永不满足的工作精神于漪老师坚信“满足意味着结束”。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满足。
她对自己的课程始终抱有更高的期望,不断学习周围老师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
她的两千多节课,是怀着谦虚的心态去学习的;她的两三千字作文评语,是怀着对孩子的热爱去完成的。
正是因为这种不满足的精神,她才能在人格、思想、境界及感情等方面持续完善与提升。
3. 丰厚的文化底蕴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独特,每一节课都如同一幕美丽的人文景观。
这背后,是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几十年如一日对教育知识的追求与积累。
她的讲话引经据典,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功底。
她认为,作为教育者,需要广泛学习,拓展视野,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她不断汲取多领域知识,包括物理学、美术学等,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4篇第一篇: 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先进事迹介绍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我国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
在讲台上挥洒数十年,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深受学生爱戴,形成了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学风格与教育思想,影响巨大,享誉全国。
曾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一身正气,一心为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小学教师。
肩负上海5届市人民代表、3届市人大常委、2届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重任,在25年代表生涯中,广泛调研、监督,为教育大声疾呼,促进教育立法,健全教育的保障机制。
81岁高龄仍执著于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凭借信仰与激情、坚守与超越,成为一代师者楷模。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形容于漪教书教得“着了魔”。
熟悉她的学生则说,于漪老师对教育有着“宗教般的虔诚”。
从教近60年,退休近20年,于漪丝毫没有停止过追寻理想教育的步伐。
如今已81岁的她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
早年的学生退休了,来看望年迈的老师,却发现她活力四射,竟比自己都显得年轻。
2010年教师节,荣誉等身的于漪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很多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于漪根本就已经是‘教书育人’的代名词。
”一位仰慕于漪的年轻教师在博客里这样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心声。
与此同时,对于许多年轻教师来说,虽然于漪是一个让他们仰视与敬佩的名字,但在他们看来,于漪显然早已属于过去的“那一代”——只知奉献,近乎完美。
当荣誉纷至沓来,当报道连篇累牍,当于漪越来越多地被置于聚光灯下,这个时代的人们不见得真正理解她,而有的人甚至尚未了解就选择了疏离。
2010年9月,记者走近于漪,试图通过她的亲身讲述,还原一个矗立多年且“被标签化”了的教育偶像,一个作为普通教师的于漪。
人淡如菊简约的家饰、简朴的衣着,围绕于漪的一切,连同她本人,都显得简单、素净。
唯有笑起来满脸的皱纹,似绽开的秋菊。
81岁教书育人楷模于漪
81岁教书育人楷模于漪:教师是教育的希望
教育部日前评选出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是1600万人民教师的骄傲。
从这个月开始,教育部推出“每月一星”的学习宣传活动,于漪是“第一颗星”。
众人眼中,81岁的于漪当之无愧!60年的呕心沥血,她把自己一辈子奉献给三尺讲台,奉献给基础教育事业。
她曾是杨浦高级中学的校长,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她一生的理想是当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今天,她依然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教师……
人物简介
于漪:1929年2月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于漪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1978年被评为首批语文特级教师。
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
首批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0年9月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
于漪说“民族精神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内民族精神教育资源,依托民族语言教育,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机、无痕地把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
“时代的活水要在课堂上流淌。
”
正值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于漪把“世博”纳入教学计划,设计了《金色的记忆,灿烂的前景》教案。
动感版《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底蕴和现代特色,以及延伸开去的人物活动、城市化进程,都可以给学生带去丰富的感悟和思考……
“现在的教育方法对男孩子不公平”、“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更规范”、“教师流动应该是有序的”、“学生调皮是本能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天性”这么多的问题和建议,于漪无法不忘记年龄……。
于漪教育故事
于漪教育故事于漪老师,那可是教育界的传奇人物啊!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学生的前程。
她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和热爱,真的让人敬佩不已。
就好比一位执着的工匠,精心雕琢着每一块璞玉,把学生们都打磨成闪闪发光的宝贝。
于漪老师的课堂,那可不是一般的课堂。
那简直就是知识的乐园,学生们在里面尽情地吸收着养分,快乐地成长着。
她用生动有趣的讲解,让那些枯燥的知识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就像给黑白的画涂上了鲜艳的色彩。
她对学生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
她能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再小的优点,她也会像发现宝藏一样欣喜。
她会鼓励那些胆小的学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像给他们注入了勇气的力量。
想想看,如果我们身边的老师都能像于漪老师这样,那该多好啊!教育不就变得更加美好了吗?我们的孩子不就能在更加温暖和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了吗?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她强调要全面培养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能力。
这就像是建房子,不仅要把房子建得高大漂亮,还要让它坚固耐用。
她还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这就像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而不是直接把知识硬塞给他们。
再看看现在有些老师,只注重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怎么行呢?学生可不是学习的机器啊!他们需要关爱,需要引导,需要像于漪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于漪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我们不能只是敷衍了事,而要像于漪老师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去。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我们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可能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难道不应该向于漪老师学习,努力成为那个能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人吗?教育是未来的希望,我们不能让这份希望破灭。
让我们都以于漪老师为榜样,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吧!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学生都能茁壮成长!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吗?。
“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获得者中,有一位从中学课堂里成长起来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她是基础教育界唯一获此殊荣者。
这一褒奖,距离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她“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相隔9个月。
1951年,于漪从复旦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迄今68载,从未离开过基础教育的讲台。
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怀江河世界,渡人无数,桃李万千;她坚持教文育人,主讲了2000节省市级以上公开课,写下数百万字教育著述,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她从语文教学改革起步,推动全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改革,获得了来自政府和业界的所有荣誉。
于漪,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虽然她有许多个称呼,但她最喜欢的称呼还是“老师”。
今年9月,上海等六个省市的高一年级,启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等三科新教材,90岁的于漪拖着病痛的身体,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制定提出建议,依然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
2013 年9 月9 日,特级教师制度实施35 周年座谈会,于漪在会上发言。
教师首先是个大写的人于漪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她一生的追求与热爱。
于漪生长于风雨如磐的年代。
1937年,日本侵略者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于漪就读的江苏镇江薛家巷小学即将解散。
在最后一堂课上,音乐老师教同学们唱《苏武牧羊》,唤起了于漪幼小心灵的爱国觉醒。
在连天炮火中,于漪辗转考到了镇江中学,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她深刻认识到求学的目的正是解救苦难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愚昧走向文明。
1947年,18岁的于漪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
大学里,曹孚、周予等教授严谨治学的品格和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她。
1951年,22岁的于漪毕业,被分配到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担任语文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她非常紧张。
于漪勤奋读书的故事
于漪勤奋读书的故事故事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讲讲于漪老师勤奋读书的事儿。
你们知道吗,于漪老师小时候就特别爱读书。
那时候条件可不像现在这么好,没有那么多丰富的书籍,也没有舒适的阅读环境。
但这可难不倒于漪老师!她经常跑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那些有限的书来看。
有时候,为了借到一本想看的书,她会早早地去图书馆门口等着,一等就是好久。
就算借到的书已经很破旧了,她也宝贝得不行,认认真真地读,每一页都不放过。
回到家,不管多累,她都会抓紧时间读上一会儿。
有一次,家里停电了,她就点着蜡烛看书。
那微弱的烛光一闪一闪的,可她的眼睛却一直盯着书,仿佛书里有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在吸引着她。
而且呀,于漪老师还会把书中的好词好句都抄下来,反复地读,反复地琢磨。
就这样,她积累了好多好多的知识,为以后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朋友们,于漪老师的勤奋读书是不是很让人佩服呀?故事二嘿,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于漪勤奋读书的那些有趣故事。
于漪读书那股子认真劲儿,真的太让人惊叹啦!她不管走到哪儿,兜里总会揣着一本书。
坐公交的时候看,排队的时候看,甚至课间休息那几分钟,她也能抓紧看上几页。
有一回,她生病了,躺在病床上还不忘读书。
医生让她好好休息,她嘴上答应着,可一转身又把书拿起来了。
她妈妈可着急了,说她不好好养病,可她却说:“这书里的知识就是我的良药,读着病就好得快!”还有啊,于漪为了买一本喜欢的书,省吃俭用了好久。
把零花钱一点点攒起来,终于买到了那本心心念念的书,那高兴劲儿,就像得到了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别人都在外面玩耍乘凉,她却一个人躲在屋子里读书,热得满头大汗也不在乎。
冬天呢,冷得手脚都僵了,她还是舍不得放下书,裹着厚棉袄继续读。
于漪就是这样,靠着这份对读书的热爱和勤奋,不断充实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向她学习呀?。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文/陈全忠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9年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于漪是谁?在基础教育领域,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
她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公开课,她的名字和语文、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中却怀有江河世界。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1929年,于漪出生于江苏镇江,15岁时,父亲去世。
于漪的少年时代在艰难中度过,那时日本侵略中国,她亲眼看到邻居的房子被炸毁,人也因此殒命,哀哀无告。
她在往乡下逃难中不慎一脚跌倒,下巴磕出血,终身留下疤痕。
烽火连天中,于漪辗转求学:先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师范学校;1年后因学校调整,再考入省立淮安中学;读了1个学期,淮安中学搬迁,又考入刚刚复校的镇江中学。
学校条件很艰苦,宿舍是从前的养马场改造的,简易的木板当床,用油灯照明。
于漪却不觉得苦,因为那些良师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
“人民教育家”——于漪教国文的老师每堂课都全身心投入,走进教材与文中的人同悲同喜,身历其境,自己感动然后再向学生放射文字波、情感波,他的课堂深深打动了于漪。
高中数学老师毛老师,不但教给了于漪严密的逻辑思维,而且教会了她做人的道理。
一次数学期中考试,同桌问于漪一道题的答案,出于义气,于漪就把解法写在纸条上递给她,不料却被毛老师发现了,他一把拿走了纸条。
试卷发下来,她俩都是零分。
毛老师还不罢休,把于漪找去训斥了一顿。
有几句话她至今还记得:“你这是帮助同学吗?歪门邪道。
她有困难,不懂,你可以跟她一起学,讲给她听,还可以来问我。
用这种不诚实的方法,不是帮她,是害她。
”离开办公室时,他又加了一句:“学习和做人一样,要老老实实,懂吗?”这件事于漪刻骨铭心,从此,她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是否老老实实?是否想投机取巧?那时候,她梦想成为一名能够影响学生人生的良师。
感动中国人物于漪教师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于漪教师事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感动中国人物于漪教师事迹感动中国人物于漪教师事迹(5篇)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你是否在寻找“感动中国人物于漪教师事迹”?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于漪
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于漪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于漪2012年9月我作为陕西省第九批后备特级教师,在上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于漪老师的《一辈子学做教师》,令我难忘。
于漪老师的讲座从教师的人格力量、榜样激励自己追求高尚人格、“两把尺子”追求人格的完美、教师人格的自我塑造、“师风可学”与“学风可师”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于教师的人格力量,于老师指出,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老师的。
做人的老师,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
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
因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教育力量,它只能是从教师的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特殊的教育力量!不管教育行政机关有多么精细的周密的规章制度,但是都不及教师人格的力量、人格的作用!所以,要做人师,首先是要完善自己的人格。
于老师认为每一位老师应该树立自己的榜样,用榜样激励自己追求高尚人格。
于漪老师例举自己一直追求的光辉榜样鲁迅先生、闻一多先生、苏步青老先生、谢希德先生等。
她特别详细的讲述了闻一多在西南联大讲学的故事。
闻一多先生在一个破饭厅改造的教室里,在炮火烽烟中忘我地上课,吸引了每一位学生,源于老师人格高尚,源于老师忧国忧民情怀,源于老师一辈子考虑的是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他们是把自己所从事的教人的事业、育人的事业,和国运兴衰、民族存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她说,就是这些榜样,这样人格的魅力,在激励着她一辈子不断地追求,从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教的老师不断地修养自己的结果,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并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追求的是完美的人格,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两把尺子”追求人格的完美。
第一个方面是清醒地认识自己,用好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
首先,量别人的长处,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别人的长处。
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都听过不少先进教师的故事,那你知道关于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10篇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关于师德师风优秀案例学习心得范文5篇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提到于漪,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无人不知晓,今天有幸观看了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的录像,我怀着崇敬心情从头看到尾,几次让我热泪盈眶,于漪大师一生不朽的传奇深深地感动了我,这将永远鞭策着我教育第一线向更高的要求进步。
说于漪老师一生的经历是个不朽的传奇,一点都不为过:于漪老师22岁从事教育事业,到今天整整半个多世纪了,如今81岁高龄的她还坚持在教育的第一线,一生中开的公开课就达一万多节,这不是哪个老师能够随便做到的。
曾有一度,于漪老师的每天的每一节课都有媒体、同行的专家老师来听课,甚至听课的老师比学生还要多,每天暴露在同行们和媒体的闪光灯下,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正是因为这样,于漪老师的课精益求精,有时对自己的要求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她说:“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怀有这样的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岂敢懈怠丝毫?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被于漪老师这样一种崇高的党性深深地震撼了,真正的把党的教育事业当做生命一样,让我们的学生踏着我们肩膀,一步一步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于漪老师说语文老师要有自信力,我说,我们数学老师更要有自信力。
在课堂上牵动学生的思绪,叩击学生的心灵。
所以平时更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就是这个道理。
并且要学会思考善于总结,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不断地积累点点滴滴,例如平时的教学后记,课堂上的小插曲,小意外,都可能对下一次的教学带来新的启发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漪老师先进事迹于漪,女,汉族,8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
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
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
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
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教书育人,以人为本。
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
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
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
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
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
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
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
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
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
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老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基础。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于漪老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的《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感情•求知欲》等几十篇文章,对活跃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生命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这是于漪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终身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她的一生充满了理想色彩,更充满了使命意识。
对于漪来说,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
她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
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信念,使学生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于漪就开始实施德育渗透学科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当时4个班级的学生共372份抽样问卷结果看,学科加强德育渗透的教学思想性明朗和比较明朗的占86.5%。
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
同时,她还注重增强学生“做人”的意识,今日学生,明日人才。
因此必须从今日做起,提高严格塑造自己的自觉性。
学生一进校就向他们灌输“做人”的意识,把“学知识”和“学做人”结合起来,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当代学生的形象”的系列教育,并千方百计把文字表达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自觉的行动。
于漪对每个学生都满腔热情。
1975年,她带了全校一个最乱的年级,当时,“文革”尚未结束,受到社会不良影响,全年级11个班级,几乎都是乱班,打架、偷窃、倒卖粮票,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现象很多,搅得全校52个班级无法上课。
年级女老师几乎都哭过,甚至有的学生竟然将男的体育老师的鼻梁骨打断。
派出所公安干警几乎天天来。
于漪接手后,认为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相信他们会改变的。
因此,她坚持说服教育,正面引导。
向全年级同学宣讲: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知识的人是无法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
她每周坚持带领学生学理论,学历史,坚持讲理想、讲信念。
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并注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课外兴趣。
告诫学生:“光明总会到来。
现在抓紧学习,将来国家总需要建设人才。
”经过于漪和年级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年级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1977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
其中有两个班,竟然100%考上了大学,这即使在今天也是罕见的。
数年前,上海市曾开展过“今天怎样做教师”的大讨论,同时举行了“我心目中的老师”征文活动,结果在“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这一栏目里,“于漪”的名字出现次数是最多也是评价最高的。
这充分说明了于漪老师铸中华教师之魂的精神感召力。
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让于老师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视点上。
她认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为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
于老师深深热爱着我们的祖国,深深的爱着她的事业和她的学生。
她教学生学习,更教学生做人,当年的学生,今天的上海市文广集团副总裁、《新民晚报》总编胡劲军后来感慨的说:“于老师当年的教育成为我工作的动力。
”2002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金杯得主王运丹大年初一向于老师表示感谢,当年正是于老师给他树立了“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人生目标;今年,她的学生曹中柱因为“敢坐火山口”,顶着压力支持开办平价药房,多次被媒体报道。
曹中柱衷心感谢着于老师,他说:“于老师教学生,教得顶好的是教做人。
她要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要敢于负责任。
”这是她立民族教育之根的生动反映。
三、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于漪老师是一位时代感强、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在某种意义上说,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直引领着近几十年来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方向。
她认为,“时代在前进,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因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对滞后的。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克服浮躁,登高望远,要用明天建设者的要求,指导今天的教育。
勤于学习,开拓进取,努力奋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是她的追求的目标。
为此,她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达到三个“制高点”,做到三个“瞄准”。
三个“制高点”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始终把培养现代的合格公民放在首位,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战略的高度;要站在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显示民族的志气和自尊,显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威力。
做到三个“瞄准”,就是瞄准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学生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之才;瞄准国外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的教育,从严治学,发奋图强,教出水平;瞄准国内、市内兄弟学校的教育经验,博采众长,力求少走弯路,教出特色。
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上,于漪曾提出两次重要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1978年提出的“教文育人”和1996年倡导的“弘扬人文”的主张,都在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她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有力推动了语文教育由“语言––文字”型教育到“语言––思维”型教育这一划时代转变的实现。
面对21世纪信息革命的时代,于漪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为语文教育提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她的“弘扬人文”的主张,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语文性质观的反思,即丰富和完善了教文育人的思想,又促进了语文学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四、呕心沥血培育新秀,一生奉献不图名利在于漪老师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
她在这块圣土上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于漪老师深刻体会到,学校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教师队伍的未来希望在青年教师。
因此,在学校发展中,她最关心的就是青年教师的成长。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就是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漪老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经她带教的青年教师,一个个都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涌现出了一批象程红兵、陈军、王静波、王缨、谭轶斌、朱震国等知名的教学能手,这当中凝结于漪老师大量心血。
如果要问于老师听过多少位青年教师的课,恐怕她没法说清,但她在每节课后的评课中对教材的分析讲解,对上课教师驾驭课堂的指点是那么清晰、独到与深刻,被青年教师誉为“活的教育学”。
在于老师所带教的本校青年教师中,有的已被评上特级教师,有的多次在全国的教学大赛中获奖,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可谓“桃李满天下”!50年代,于漪老师扎着长辫走进了中学任教,她以刻苦的钻研,耕耘在三尺讲台;以求实的坚韧,播撒着智慧的良种。
60年代于漪老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文革的风风雨雨中,她始终坚持教育,坚信中国需要教育,教育将成就中国。
70年代末,于漪老师以厚实的功底,数以上百次的公开课和论文专著,以她高尚的师德,被首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80年代,于漪老师在教学与管理的岗位上,以远见卓识,构筑了学校的人才高地,使学校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90年代以来,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使于漪老师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弄潮儿。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拉开了帷幕,于老师飞往北京参加了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的审定,作为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学教师,她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在上海二期课程改革的教材审查中,于老师又是唯一的一名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审到高中三年级的审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