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
中国-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解;洋务运动诱导;外商企业刺激 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身努力;自然经济进一步瓦 解;清政府放宽限制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 时放松;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讨论]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1、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中国人一直梦寐以求的,但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却屡 遭挫折。结合近代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分析屡遭挫折的因素有哪些?无从发展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
C、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1、实质:
从封建思想文化向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化
2、表现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是一场“观念形态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对此 前70多年的曲折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 要的里程碑。如果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的革命,那么 新文化运动就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是一场“观念形 态的革命”。
地位: ⑴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 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与发展有利于 社会的进步; ⑵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 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 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⑶从思想上看,它的产生与发展不 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 会条件; ⑷从发展趋势上看,由于各种原因, 难以独立发展。
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
经济 传统社会 自然经济 近代社会 商品经济 政治 以君主为代表 的贵族特权 以法律为标志 的国家权力 人本身 臣民 公民
人类文明史的进程
近代化
西方世界的交通变迁史
西方世界的交通变迁史班级:16外5 姓名:温峰学号:16050525马车时代开始阶段:在人类把车辆作为交通工具之前,城市公众出行以步行为主,或以骑牲畜、乘轿等代步。
货物转移多靠肩挑或利用简单的运送工具运输。
车辆出现后,马车很快成为城市交通工具的主体。
17世纪初,出租马车首先出现于伦敦与巴黎,成为最早的专门服务于城市内的交通工具。
但是由于这种出租马车速度很慢而且价格昂贵,整个18世纪,绝大部分人在城市内依然以走路为主。
适应这种交通方式,18世纪开始扩张后的城市面积也都还不大,大城市的平均半径不到5公里,基本在走路可达范围内。
公共马车在十九世纪末期出现于伦敦街头。
这是一种由几匹马共同拉动的大型厢式马车,车厢里有一条过道,过道两边是成排的座位,可以同时乘坐二三十个人。
公共马车有司机,有售票员,有固定的停靠站,价格低廉,方便快捷,它是后来公交车的前身。
在维多利亚时代,公共马车叫作Ominibus,现在英语里管公交车叫Bus就是从这个词演变过来的。
这种马车迅速大受欢迎,同时,华丽的装饰和漂亮马儿的搭配也成为欧洲皇室酷爱的身份象征。
1831年,这种公共马车被引入到纽约,运营数量在1835年超过100辆。
费城、波士顿和巴尔的摩分别在1831年、1835年和1844年引入了类似服务。
发展阶段:马车数量增多,问题随之而来。
当时西方城市普遍没有交通规则,马车的数量显著增多,常常和行人乱成一团。
据统计,19世纪末的伦敦有30万匹马,年产马粪约10万吨,巴黎的交通因数量庞大的马车而彻底瘫痪。
1851年到1869年,时任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建设。
他在密集的旧市区征收土地,拆掉了巴黎三分之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代之以当时流行的石头大房,并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而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城市的林荫大道、音乐咖啡馆和商店成为巴黎现代性的地标。
衰败阶段:1904年,四轮马拉的驿车与蒸汽列车相争而终于失败,美国内华达州富庶市镇士诺巴与高非尔之间最后的著名驿车停驶了。
西方世界的经济现代化历程
西方世界的经济现代化历程【专题概述】经济现代化是指生产方式得现代化,包括生产力上的工业化和生产关系上的市场化,市场化与工业化互相促进。
具体来讲,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世界市场得萌芽时期;18世界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蒸汽时代,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是电气时代,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二战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是信息时代,也是经济全球化时代。
经济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不平衡性和多样性。
前者体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得开始时间、规模和程度不一样,最早开始于西欧,蔓延至美国、俄国和日本,最终扩散至全球,这影响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后者体现在不同国家现代化的途径和模式不一样。
【专题结构】【重点解析】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一)两个前提1.政治前提,包括政权性质、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等,如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资产阶级统治已经确立的英国,法国由于政局动荡而工业革命受阻。
2.生产关系的调整,如自由放任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等。
(二)五个条件1.市场:如市场的不断扩大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动力。
2.科技: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
科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二战后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3.资本: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资产阶级不择手段地进行疯狂掠夺,资本原始积累最为雄厚的英国最早开展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又加紧资本输出,掠夺财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资本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扩张。
4.自由劳动力;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主要是自由劳动力,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进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5.能源条件:如工业革命被称作是“煤铁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非常重要,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原子能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二、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经济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亚洲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黄金、象牙,美洲黄金、白银、玉米、烟草,欧洲枪支、工艺品)。
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中国,在13到18世纪这段时间内,成为了西方世界极具吸引力和神秘的对象。
这些年代,中国的形象在西方世界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陌生和神秘,到后来的迷恋和崇拜,再到后期的失望和不满。
通过深入研究这段时期内西方对中国的形象演变,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西方在观察、解读和评价中国时所持有的心态和观点。
在13世纪,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首要来源。
波罗的描述中充满了对中国的神秘和陌生感觉,他将中国描绘为一个拥有巨大财富和奇特文化的国家。
这种对中国的陌生感觉进一步加强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好奇心,并引发了对中国物产和文化的期待和渴望。
到了16世纪,随着旅行家和探险家们的到访,西方社会开始对中国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国成为了欧洲国家争夺的目标。
这个时期的西方世界开始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评价中国,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
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高度集权制度表示敬佩,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而另一些人则对中国的体制持批评态度,觉得这是一种专制。
到了18世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态度再次发生了变化。
中国文化和思想开始渗透到欧洲社会,西方世界开始迷恋中国的艺术、哲学和文化。
许多欧洲人开始学习中文和研究中国的文化传统。
对于这些人来说,中国代表了一种另类和超凡脱俗的文化形式,这种迷恋吸引了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的关注。
然而,18世纪后期,随着西方与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和政治交流的失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迷恋渐渐褪去。
中国被视为一个无法与西方平等交流的国家,在各方面处于落后的状态。
西方世界开始对中国产生失望和不满,批评它的政治制度、教育体制和社会结构。
总体而言,13到18世纪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形象演变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的动态变化。
最初的陌生和神秘感觉转变为渴望和迷恋,然后逐渐消退为失望和不满。
这种形象演变的原因包括信息的有限性、文化差异、政治和经济目标的变化等多个方面。
简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危机
简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危机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了诸多危机,这些危机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西方国家和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些危机进行一番简述,以便更好地理解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政治危机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面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首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两场战争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伤痛。
战争的同时还给政治体制和国际格局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帝国主义体系崩溃,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国际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
二、经济危机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还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国家陷入了严重的贫困和失业之中。
就连战争胜利的美国也无法幸免于难,二战后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内生产率下降,通货膨胀严重,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而欧洲各国更是遭受了严重的战争摧残,经济困难重重,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三、社会危机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社会也面临了严重的危机。
战争和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动荡,传统的社会秩序遭到了颠覆,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对当局的不满情绪持续升温。
而且,战争和经济危机使得许多家庭陷入困境,失业者和难民数量不断增加,社会问题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
四、文化危机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也遭遇了严重的文化危机。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文化因受到来自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冲击而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当时西方国家的文化因息息相关的技术、市场和媒体,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这些特征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文化标准的低降、社会边缘人群的增加以及文化创作的困境等等。
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文明面临危机的时期。
这些危机既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等方面,又相互交织。
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西方国家还是在战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文章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是: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
西方世界的兴起
科技发展
西方文明在科技领域的贡献,如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等,对全球 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主制度
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民主制度,对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体制的参考 和借鉴。
文化传播
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如电影、音乐、文学等,对世 界文化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国际贸易
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促进了全球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西方世界的兴起
目录
• 西方世界的早期历史 • 西方世界的经济崛起 • 西方世界的社会与文化发展 • 西方世界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 西方世界的科技发展
01
西方世界的早期历史
古代文明
古希腊文明
01
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城邦文明,发展了哲学、文学、艺术
和科学等领域,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古罗马文明
02
罗马帝国的崛起,在政治、军事、法律和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
大成就,为西方世界奠定了基础。
古埃及文明
03
尼罗河孕育的文明,金字塔、法老、神庙等是其代表性建筑和
文化符号。
中世纪时期
01
02
03
基督教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文化, 对西方世界的信仰、伦理 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封建制度
以领主和佃农之间的契约 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需要继续发挥 其在科技、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强 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05
西方世界的科技发展
科技革命的背景
1 2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知识,为 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代中国青年如何看待今天的西方世界
当代中国青年应如何看待今天的西方世界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文明,历朝历代都对西方世界都采取不同的看待方法,有人宣扬崇尚、也有人盲目摈弃。
站在当代中国青年的立场上,我认为我们可以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进步之法来得出我们要的当代中国青年如何看待今天的西方世界的答案。
众所周知,唐朝的开元盛世及贞观之治时期堪称中国史上最繁盛的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并推行开放的民族政策。
中国人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站在世界顶端俯视西方众国。
直至乾隆末期,中国人都拥有此骄傲的资本。
当时的中国比众西方国家都要发达富足的多,所以当时的中国人非常以自己的民族繁荣为骄傲,理所当然不会瞧得起对自己国家行膜拜之礼的西方国家,更不可能主动深入地了解西方国家,对其浅薄的认知是一帮蛮夷人,西方国家深入学习中国文化,更使得中国人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没有其他文化能够与之相媲美,虽然西方文明也不断的传入中国,但正真接受的又有多少?直至清朝末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出台,中国人就开始显得愚蠢闭塞了。
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能够自给自足,盲目自大的紧。
等到西方国家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才如梦初醒——国家落后了。
可是似乎还不愿悔改,仍以封建思想治国。
庆幸的是,一部分中国人开始觉醒,学着西方开始实行改革,推行立宪制、简单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但照搬照抄终究不能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注定是失败的。
但中国人还是有不甘心落后的,通过不断摸索,吸取教训,最终推翻封建制度,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国门,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业。
五六十年代,中国人似乎特别的崇洋媚外,上海更是掀起了一股崇洋风。
有改信基督的,有吃西餐的,有穿西装打领带的,有抽洋烟的兜里总揣着包洋火。
崇洋媚外这个词的使用率便显得特别频繁。
中国人自己的特色被遗忘被丢弃了,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
似乎没有人有时间去弘扬民族文化,忙着追逐西方的新鲜事物,似乎西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人不再那么崇洋媚外了,或是没胆吧,渐渐的洋货掀起的风潮也就随风去了。
西方对世界的了解 历史短文
西方对世界的了解历史短文西方对世界的了解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阶段和变化。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世界的了解主要局限于地中海地区和周边地区。
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东方和非洲的了解相对有限,主要通过贸易和军事征服来获取信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世界的了解范围不断扩大。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传播和十字军东征使得西方对中东和东方的了解有所增加。
然而,这种了解仍然受到宗教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偏见和局限性。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行,西方世界对世界的了解得到了革命性的改变。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们开拓了新的航路,发现了新大陆,使得西方世界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了解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的地理发现和科学革命为西方世界的世界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近现代,随着工业革命和全球化的发展,西方世界对世界的了解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西方世界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文化、历史和社会情况。
同时,全球化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西方世界对世界的了解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
然而,西方世界对世界的了解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偏见。
历史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使得西方世界对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了解受到了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对这些地区的误解和偏见。
同时,西方世界的媒体和教育体系也可能对世界其他地区存在着片面的或者不准确的描述,造成了对世界的误解。
总的来说,西方世界对世界的了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从最初的局限到如今的全面多元。
然而,对世界的了解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改进,避免偏见和片面性,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ppt课件演示文稿
材料1:1945年--1970年,日本只付出60亿美 元就得到了国外耗费1800亿美元才研制出来 的技术。 材料2:日本人有个口号:一号机引进, 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 材料3:1950年日本教育经费为1599亿日元, 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 20%。
日本的崛起
客观:美国在政治上迫使日本进行 民主改革;经济采取扶持政策
1.西欧各国势力普遍削弱,国际地位下 降 背景 2.美苏大国的崛起和争霸; 3.西欧各国意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增强 自身实力
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自身安全(增强对抗苏联力量) 提高国际地位(摆脱美国控制)
目的
欧 洲 联 1967年欧洲共同体 盟 的 欧洲联盟 形 成 1991年 1993年 1999年欧元 过 《马约》 正式成立 正式启用 程 政治经济一体化
想一想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1、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2、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激光工业
说一说:
进入20世纪70年代, ①经济危机打击;②侵越战争失败 美国经济发展遇到什 ③美苏争霸劣势;④欧日的崛起; 么问题?它的霸主地 90年代后稳定发展 ; 位是否受到影响?
105 2373 256
94%
73%
德国
386
34%
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40年代末 50年代初
客观:美国援助(马歇尔计划) 主观:经济技术基础好
恢复原因
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发展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稳定的国际环境
20世纪50—70年代进入发展“黄金时代” , 联邦德国最强。
欧洲大联合
1951年 巴 黎 欧洲煤 钢共同体
1958年罗 马欧洲经 济共同体
西方国家与民族状况
•
一般来说,欧洲人的种族可以分为
4个大的区域:
• (1)大西洋人,主要位于西欧或欧洲 西北部;
8
•
(1)大西洋人,即从大西洋到波
罗地海地区的北欧人与西欧国家民族,
外形特征比较突出,身材高大,肤色白,
碧眼金发,体毛多而密.这些人以英法德
荷等国居民为主,他们多数是日尔曼民
族与罗曼语民族。
•
(2)地中海人,西班牙、葡萄牙、
6
• 各国的文化系统又可谓各有特色。如
果从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看,决定一个民
族文化特性的并不全在于其自然与人文
环境,而主要是其社会生产方式与经济
发展的历史阶段特性,西方文化当然也
不例外。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
发展中取得先进地位,归根结使它能够掠夺世
一些据点。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拉丁字母的,总数约为9.62
• 亿(按照惯例,不区分会书写和不会书写的人)。希腊字母和从
它派生出来的斯拉夫字母(西里尔字母),主要通行于中欧和东 欧,约有2亿人使用……
文字的地理分布不像语言那样复杂。在历史上,文字的民族 主义可能远不及语言的民族主义强烈。尤其在近一个世纪,使用 拉丁字母的地区大幅扩张,俨然拼音文字的主流。[ 乔治·让
•
•
四、主要语种与语系
12
• 以说,欧洲是拉丁文的故乡,拼音文 字是相当普及的。
采用拉丁字母书写的语言非常之多,分属不同语系。使用拉丁
• 文字 扩 非母展,字的至通过地南的土区北地让,美耳分洲其理(G布、和分也大前e苏最 洋o布联广 洲rg。 和各:e拉 整共s丁 个和J字 南国e,母 半a的 球闯n历 。进)这史 它了中 和亚样心 阿洲评在拉,西伯在价欧文那世,字时但争占界是夺居它北了
2020高考历史二轮9.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2.近代美术作品 (1)新古典主义美术 ①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强调理性,选择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②代表: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和安格尔的《泉》。 (2)浪漫主义美术 ①背景:19世纪初叶以后,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 ②代表: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3)现实主义美术 ①背景:19世纪中期,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②代表: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和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 2 3 变式训练 4
解析 D对: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法国大革命提出了《人权宣言》,追求人的自由 平等,因此其首要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平等。 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A项错误。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也进行了暴力革命,B项错误。 法国大革命并未根除专制复辟危险,C项错误。
1 2 3 变式训练 4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 要求内阁成员辞职是总统的权力,故C项正确,B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体现加强总统的权力,A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内阁中的意见分歧,并没有体现党派之争,D项错误。
1 2 3 变式训练 4
变式训练 (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20)1876年法国众议院选举, 结果共和党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1877年5月,君 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 强行解散众议院。麦克马洪此举 A.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
二、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等积累了原始资本。 ③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⑤市场: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成就 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答案:世界格局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整体状况。
它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世界格局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起源,并且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
首先,古代世界格局在主要由大型王国和帝国的崛起和衰落所主导。
例如,古埃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起都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王国和帝国逐渐衰落,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机会。
其次,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由欧洲的国家竞争和殖民主义运动所推动。
15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国家通过探险和殖民控制了许多地区,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大规模的帝国体系。
在这个时期,欧洲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决定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首先,欧洲国家的衰落和殖民主义的结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权力重新分配。
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他们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和冷战格局主导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世界再次迎来了新的变革。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贸易和资本流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和印度,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当今世界中,世界格局的演变依然在继续。
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贫富分化等问题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因此,世界格局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各国的政治意愿、经济实力和国际合作的态度。
专题19中西对比表格
4 世纪-19 世纪前期的世界 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 西方:人的觉醒与征服世界 14-19 世纪初的世界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 14-19 世纪初的欧洲 (1368-1840 年) 1、手工业:炼钢技术仍领先世界;景德镇 1、14、15 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 成全国瓷都,明清五彩、珐琅彩瓷,瓷器 芽。 大量外销;苏杭丝织业鼎盛;明朝中后期 2、1500 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 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缓慢发展。民营手 形开始出现。 经 工业在明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手工业 3、荷、英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 场。 济 的主导地位。 2、商业:著名商帮(徽商、晋商) ;古代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在殖 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海 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 禁政策;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 步拓展) 。 货币。 5、第一次工业革命。 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 ;设内阁(明 成祖) 、内阁获票拟权(明宣宗) 。明太祖 、英国内战、 《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 “三废” ;郑和下西洋;1553 年,葡萄牙 1 内阁的形成 2、 美国独立战争与 1787 年宪法、 政 人占据澳门 联邦制的权利结构、3、法国大革命与法国政 治 2、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人权宣言》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 体的变迁、 的影响。 1、 “文艺三杰” 主要作品;马丁• 路德的主 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 1、思想:八股取士、 ;李贽、黄宗羲、顾 的含义。 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科技: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 文 2、文艺:明清小说;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的 定了基础。 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化 历程;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 3、 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 康德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 3、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发展及社会影响。 4、科技: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经典力学 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篇1《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本由黄宗良翻译的书籍,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的主题是欧洲的崛起,以及这个过程如何影响了世界的其他地区。
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经济基础的变化、政治上的突破以及文化和思想的崛起。
这些内容构成了西方世界兴起的基础,其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作者认为,欧洲的崛起源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地理、宗教、政治、经济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欧洲的崛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欧洲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欧洲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欧洲本身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其他地区。
欧洲的崛起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论据也让我印象深刻。
例如,作者认为欧洲的崛起源于其独特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欧洲能够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欧洲在文化上的创新和开放,这种文化上的优势也为欧洲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总之,《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本很好的书籍,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欧洲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视角。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篇2《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本关于历史演进的书籍,它详细描述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重要性和特点。
本书的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了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认为,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这些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西方文明开始崛起,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历史中的近代西方世界史
历史中的近代西方世界史近代西方世界史是指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变革。
这段时期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和全球霸权的开始,也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方面来探讨近代西方世界史的历史意义和深度。
首先,近代西方世界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殖民扩张。
16世纪末,欧洲列强开始向世界各地殖民,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
这种殖民扩张不仅改变了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列强通过殖民地获取大量资源,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同时,殖民地也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传播渠道,西方价值观和文化习俗在殖民地得到广泛传播。
其次,近代西方世界史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和民主革命的兴起。
法国大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影响了整个欧洲和世界。
革命的思想和原则激发了其他国家民众的反抗意识,引发了一系列的民主运动和革命浪潮。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还体现在法兰西帝国的崛起和拿破仑战争的爆发。
拿破仑通过征服欧洲大陆,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加速了欧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近代西方世界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事件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近代西方世界史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工厂制度的建立。
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利用率。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西方世界的经济迅速发展,也加速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
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工人阶级的崛起和工业污染的加剧。
最后,近代西方世界史中的一系列战争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拿破仑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这些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两次世界大战尤为重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多极世界格局,促使了国际秩序的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的爆发导致了世界的分裂和两极对立。
西方世界的兴起
他们在该书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有效率旳经济组织 是增长旳关键原因;西方世界兴起旳原因就在于发展了 一种有效率旳经济组织”,“有效率旳组织能够建立制 度化旳设施,并确立财产全部权,把个人旳经济努力不 断引向一种社会性旳活动,使个人旳收益率不断接近社 会收益率。”在西方有效率旳经济组织形成过程中,人 口增长和人旳独立和自由是起关键作用旳两个外部原因。 他们还明确界定了经济增长:人均收入旳提升能够在两 种情况下产生,其一,人均生产要素旳实际数量可能增 长;其二,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旳效益增长,这两种情 况都能够被称为真正旳经济增长。产出旳增长能够经过 规模经济旳实现来完毕。当然,有效率旳组织旳产生需 要在制度上确立产权,以便对人旳经济活动形成一种鼓 励效应,根据对交易费用大小旳权衡使私人收益接近社 会收益。他们把技术革新、规模经济、教育和资本积累 本身看作是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增长旳源泉。这就是他 们提出旳考察和了解西方世界兴起旳宏观分析框架。
诺斯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利用产权理论来解释美国历史 中制度变革对经济绩效旳影响。诺斯旳早期著作,诸如 《美国从1790年至1860年旳经济增长》、《美国过去 旳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等等,对此作了充分旳反应。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诺斯又利用新制度经济学派旳 产权理论,分析西方世界近来两个世纪中工业化旳更为 一般旳理论。其目旳是探讨西方世界经济增长旳原因,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旳内在联络,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 旳互动趋势,经济发展对制度旳内在要求。诺斯这一方 面旳著作主要有《西方世界旳兴起》、《制度变革与美 国经济绩效》等等。
在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过程中,西方列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又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在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过程中,西方列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又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在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西方列强(主要指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控制和扩张,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格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和影响:1.领土和势力的扩张:西方列强通过殖民地的建立和控制,扩张了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他们占领、殖民了大片土地,从非洲、亚洲、美洲到大洋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2.资源的掠夺和经济依附:西方列强通过殖民地的资源掠夺,获取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农产品等。
他们将殖民地作为经济利益的来源和市场,实施了经济上的依附关系,使殖民地成为供给原材料和市场的对象。
3.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播:西方列强将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到殖民地,通过教育、宗教传教和媒体等手段,强制或逐渐改变了殖民地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这导致了殖民地的文化消失和西方化的现象。
4.社会结构与种族隔离:西方列强在殖民地建立了种族隔离的制度,将当地人民与殖民者严格分离。
他们实施了种族歧视和种族统治,并建立了贫富和社会等级制度。
5.政治和行政体制的改变:西方列强在殖民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和行政体制,通过殖民官员和军事力量来行使控制,迫使殖民地人民服从于他们的统治。
这改变了殖民地的政治结构和权力关系。
6.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引进:西方列强在殖民地引进了新的技术、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这对殖民地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改变和影响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剥削和社会不稳定。
受殖民统治的地区经历了贫困、社会撕裂、文化剥夺、民族冲突等问题。
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也促进了欧洲的工业化、经济发展,并对西方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影响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并为后来的历史和国际关系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
朱亚红
教学目标:
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2、了解欧洲式如何走向联合的;
3、掌握战后美国、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原因; 4、比较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异同; 5、总结西欧、日本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 6、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搜集资料、视频,制作课件,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搜集欧盟相关资料,了解美日军演事件。
教学流程
(二)欧日
学生;自主探究二、走向联合的欧洲1、目的2、过程3、展示平台4、讨论作用指导学生总结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指导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美
国、欧洲、日本经济发展原因表欧洲
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走上了联合
展示材料,分析目的指导学生自学课
本内容播放动画、录音(1)指导学生
进行展示(2)竞选“盟主”在展示资
料的基础上,分析探究走向联合的作
用提示(从对本国、世界两个角度分
析)
总结并记忆学
生分组、分工探
究归纳、记忆,
分析并回答自
学看、听学生展
示资料准备并
演讲讨论、回答
给学生一个整体答
案培养学生合作探
究能力给学生整体
表格自然过渡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直观
教学培养收集、归
纳资料能力,培养
合作意识提高表达
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5、知识拓展
三、谋求大国地位的日本四、拓展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从欧洲走向合作中找对我国的启示
播放《美日军演》视频引导学生谈感
想、谈看法展示谋求大国地位的资料
引导学生拓展思考(1)比较欧洲、日
本经济发展原因的异同(2)在此基础
上,引导学生,联系我国经济建设,
找经验、找借鉴板书形式课堂小结必
做:(1)美、欧、日经济发展原因(表
格或列举)选做:(1)西欧、日本的
崛起对我国有何借鉴作用?(2)面对
美日近日行为,你认为我们该怎么
做?
回答观看视频
积极发言看资
料,思考思考、
回答比较异同
积极发言理解、
记忆
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直观教学对学生进
行国情教育,培养
爱国精神培养发散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
比较分析的能力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给学生本课整
体知识框架巩固、
拓展所学,提高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