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西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表
主管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注:1.取得的成果(经验、成效)等应附相应的支撑材料和说明。
2.本表用仿宋小四号字体填写,内容要精练,无需另附纸张说明。
3.项目类别填写:教学研究与成果培育项目、课程建设与信息应用项目两类项目。
西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表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
所属单位
立项时间
结题时间
联系电话
手机:
一、项目完成情况
(本项目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本项目的研究计划执行、变化情况)
二、项目建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取得的成果、经验及成效
成果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及结论,特色与创新之处及本项目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理论上的新观点、实践中的新举措),实践效果或应用情况,社会影响等;在线课程项目说明建设所取得的经验、成效,已开课课程的开课方式及反馈情况。
三、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四、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五、项目所在单位对项目完成情况的检查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六、专家组意见
对项目研究的任务、目标、方法,研究成果水平、实践效果、应用推广价值等进行评价。
专家组共( )人,同意结题( )人,同意暂缓结题( )人。
专家组签字:
年 月 日
西北大学研究生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办法
西北大学研究生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教育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文件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更好的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设立研究生教学平台建设项目。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加强研究生教学平台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批建设、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特色专业课程、全英文课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课程;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 MOOC)、视频公开课等在线研究生课程。
第三条项目投入以预期目标为导向,项目经费资助与津贴奖励相结合。
第一章实施方案第四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学质量,优化课程体系,规范教学要求,完善教学资料,学校决定继续建设基础性强、影响面大、具有我校学科特色的研究生精品课程。
1.申请条件:凡列入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先进、学术水平高、专业涉及面广、近两年连续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其中硕士平台课优先资助。
项目主持人必须为我校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且为该课程主讲人。
建设期内每人只能主持一个研究生教学类项目。
2.资助金额:按年度申报立项,建设周期最长2年。
每门课程3万元,立项经费采取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分阶段划拨,分别为1.2万元、0.9万元、0.9万元,鼓励有条件的培养单位给予配套支持。
经费使用范围:教学资料的购置和复印、教材出版资助费、教学课件的制作、课程建设调研费、参加教学研讨会或培训、外聘专家的交通费、发表课程改革研究论文版面费等。
3.成果要求: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建设,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在课程网站上开放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指导、参考文献等,制作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至少公开发表一篇课程改革论文,如有教材出版可单独申请经费资助。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大会校长讲话稿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大会校长讲话稿老师们、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动员部署、全面启动我校迎接省教育厅的审核评估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我省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我校将在XX年下半年接受专家组的审核评估。
省政府于9月27日召开了审核评估动员大会,庄长兴副省长发表了重要讲话,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解读了陕西省审核评估实施方案,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和我代表全省参评高校做了表态和交流发言。
总体上看,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对此次审核评估工作十分重视。
下面,我就做好这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审核评估工作的内涵及重要性1.审核评估工作的背景和内涵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
回溯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渊源,从1985年、1994年、1999年分别组织开展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工作,XX年教育部将三者合一,相继在全国高校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XX年我校在此次评估中获得优秀)。
XX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决定XX年至2018年在全国高校开展新一轮的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的特点一是坚持分级分类实施的原则,即部属高校由教育部主导评估,省属高校由省级人民政府主导评估;二是坚持管办评分离原则,即政府主导推动,但具体的评估工作由社会第三方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陕西省的审核评估工作具体由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设在西交大)组织实施。
这一次全省共有22所省属公办高校参加本轮审核评估(XX年已参加审核评估试点的学校西安理工大学不再参评),其中XX年7所高校,XX年15所高校。
审核评估在内涵上既不同于认证评估或资格评估,也不同于水平评估或等级评估。
认证评估属于资格审查模式,即达到标准就通过。
水平评估属于划分水平等级模式,即要评出优、良、合格、差等层次。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大会校党委书记讲话稿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发动大会校党委书记讲话稿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发动大会,主题是充分认识开展审核评估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审核评估的目标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做好我校审核评估工作。
刚刚,晓宏校长做了全面、重要的发动讲话,子元副校长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也做了具体安排和工作部署,这些内容都是经过学校校务会、党委会会议研究决定的,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晓宏校长的报告和子元副校长的工作部署,认真传达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工作的落实,下面,我就学校迎接审核评估工作再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重大意义审核评估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强化高校内涵建设,促进高校特色化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审核评估关乎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关乎学校办学声誉,关乎政府对学校的资源分配,所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都把审核评估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我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创建高水平大学目标,抓好、抓实审核评估工作,意义尤为重要。
审核评估是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验,关乎学校的前途命运和办学声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学校招生规模就会得以提升,学生就业率才能得以保障,学校发展才有后劲。
此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正是监督、保证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更是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验。
能否高质量通过此次审核评估,直接关乎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前途命运,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审核评估是健全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有力抓手,关乎学校获得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本次审核评估的结果,教育部明确表示将会在适当范围公开,省教育厅明文规定会将其作为“十三五”期间“四个一流”建设的直接参考。
对于我校而言,如果我们能够高标准通过本次审核评估,我们将会获得国家和省厅的政策支持,将会在奖项评审、绩效划拨、项目支持、招生计划、专业备案等各个方面被“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将会获得较大的社会资源,如校友捐赠、社会捐款捐物及校地、校企合作等。
无机化学课程组近五年教学研究项目
无机化学课程组近五年教学研究项目无机化学课程组近五年所获奖项及表彰方光荣:1.2004年被湖北大学聘为无机化学课程责任教授(校优质课程);2.2000-2005被授聘为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及编学委员会委员;3.方光荣等,探讨“三层次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建立理科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湖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4.主讲课程教学效果多数次被评为优秀,少数次被评为良好;5.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6.获2003届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证书。
冯传启:1.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999年9月获湖北工学院优秀教师称号;3.1999年9月获湖北工学院本科合格评价先进工作者称号;4.1999年获湖北工学院科学技术特别奖;5.2000年获湖北工学院科学技术特别奖;6.2000年湖北省科委频发的优秀论文奖。
周立群:1.2003年6月荣获湖北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案二等奖;2.2002~2003学年度荣获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优秀任课教师;3.2000年论文“石墨探针直接收集、石墨探针炉原子吸收法测定APM中痕量银”获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4.指导00应化杜超本科毕业论文《Cr2O3/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获湖北省教育厅优秀学士论文三等奖;5.《纳米(NH4)3PMo6W6O40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形成机理和结构纳迷硅钨酸铵的室温固相合成与物性》被评为湖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王娟:方光荣、王升富、王娟等,2004年获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王娟等,无机化学被评为湖北大学校级优质课程,2003。
王应席:2003~2004学年度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优秀教师”。
附录六:无机化学课程组近五年科研论文。
为贯彻落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批准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9〕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2009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要求,经专家评审,现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伦理》等152门课程为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单见附件)。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和专家来华讲学、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
有关高等学校应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项目管理按照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执行。
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每门课程资助经费10万元。
有关高等学校应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提供配套经费,重点做好双语师资的培养。
资金管理按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376号)执行。
三、各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示范课程的资源和经验,不断提高本校的双语教学质量,不断探索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为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成绩。
附件: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单教育部 财政部二○○九年八月十八日附件:1. 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单.doc附件: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拟支持建设项目名单序号课程负责人所属学校课程名称1李茂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伦理2蒋 硕清华大学普通物理 (3)3符 松清华大学流体力学4王方石北京交通大学数据库系统5赵海雷北京科技大学固体电解质6苏 菲北京邮电大学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基础7许家喜北京化工大学有机化学8刘国琴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9卢忠林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有机化学10刘宝元北京师范大学流域管理11姚艳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公法12浦 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财务管理13孟焰王鑫中央财经大学高级财务会计14莫世健中国政法大学普通法商法原则15贾文华中国政法大学欧盟政治与政策16刘 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材料17邵龙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岩石学18温宇红北京体育大学游泳理论19姜 澜北京理工大学现代加工技术20刘家康北京理工大学现代通信系统21林 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22何泾沙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概论23安 威首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24李 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学25刘利群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26刘晓彦华北电力大学财务会计27刘向杰华北电力大学现代控制理论28刘 玮南开大学海上保险29王劲峰天津大学生物化学30姜忠义天津大学化工分离过程31赵 征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导论32姚 军河北科技大学波谱解析33王家鑫河北农业大学兽医免疫学34张 翼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35张洪吉张希颖河北经贸大学出口行销学36曹晓卿太原理工大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37张若芳内蒙古大学分子生物学38苏海全内蒙古大学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39原毅军大连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40吕连海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化学41王淑梅沈阳大学会计学原理42关一夫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43程卯生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44史 达东北财经大学网络营销45谭会萍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务46戴明华大连工业大学国际贸易实务47王克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机械振动48于洪彦吉林大学市场营销49黄根哲长春理工大学工程材料50甄玉宝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力学51吴群红哈尔滨医科大学社会医学52于 海复旦大学发展研究53臧斌宇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统引论54陈 玲同济大学环境监测55叶为民同济大学地下水动力学56徐冬根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法57王一飞上海交通大学组织胚胎学58顾春华华东理工大学软件工程概论59丁 辛东华大学机织学60陈立侨华东师范大学水生动物营养学61邹 平上海财经大学金融计量学62凌 婕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证券投资分析63陈剑峰上海政法学院国际关系概论64周跃进南京大学先进制造系统65陈道蓄南京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66乔丕忠河海大学结构力学67谢悦波河海大学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测验学)68宋启军江南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69陈劲枫南京农业大学园艺作物育种学70徐胜元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71姜 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系统工程72张焕相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73王 勇南京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学74袁 生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75许承明南京财经大学国际金融76蒋岳祥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77吕 萍浙江大学基础有机化学78陈建康宁波大学理论力学79李小年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化学80季晓芬浙江理工大学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81任明仑合肥工业大学电子商务概论82檀结庆合肥工业大学数值分析83罗 斌安徽大学数字图像处理84朱国萍安徽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85方潜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86王松良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学87郑美凤福建中医学院经络腧穴学88蒋经法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原理89蔡 薇江西理工大学塑料成型工艺及注塑模具设计90姜作利山东大学国际商法91周庚寅山东大学病理学92谢俊霞青岛大学生理学93李 平山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94王淑云烟台大学现代物流95陈克正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导论96佟月华济南大学健康心理学97王晓云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化学98宋华岭山东工商学院项目管理学99刘绣华河南大学波谱分析100常方高河南师范大学现代物理学进展101郭学锋河南理工大学凝固技术及控制102吴 燕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103胡 钋武汉大学电路104刘惠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金融105张敦力詹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务管理106罗小平华中科技大学儿科学107曾佐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108黄巧云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109王伟军华中师范大学电子商务概论110邓引斌华中师范大学常微分方程111柏正武武汉工程大学有机化学及实验112唐 英中南大学大学物理113聂资鲁湖南大学国际公法原理与案例研究114刘云国湖南大学生态学115王仙桃湖南师范大学数学分析116高志良中山大学传染病学117黄 平华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118唐书泽暨南大学食品安全概论119宿宝贵暨南大学系统解剖学120莫蓓莘深圳大学植物生理学121易露霞广东工业大学国际贸易实务122蒋爱民华南农业大学畜产食品工艺学123马文丽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124朱文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当代商业概论125钟南山广州医学院内科学126梁碧波广东商学院国际贸易127陈保善广西大学病毒学128李隽波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129刘卫东杨静梧州学院外贸单证实务130李 燕西南政法大学外国民商法131彭 军重庆科技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132姜 和重庆理工大学生物技术制药133叶建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财务会计134王 擎西南财经大学投资学135巴登尼玛四川师范大学多元文化教育学136杨 涛贵阳中医学院实验针灸学137张晓萍云南大学管理沟通138李建平云南大学离散数学139干晓蓉昆明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40王维才西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141田高良西安交通大学财务管理142臧伟进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143刘慧侠西北大学保险学原理144房鼎益西北大学操作系统145王晓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146卢虹冰第四军医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147王瑞安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148万 毅兰州大学数字信号处理149勾晓华兰州大学生态学与陆地生态系统150久毛措青海大学管理学151马凤云新疆大学化工原理152李 锋石河子大学病理学贡献排名教师姓名所属单位课程名称项目类别排序年度戴明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2009朴赫夫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22009孙晓程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32009崔艳娟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42009范晓男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52009徐晓飞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62009。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要加强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凝练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培训、交流和合作,增强示范辐射能力,不断开拓创新,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
建设过程中应执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要不断推进国家级、省级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政策,积极组织和支持本地区、本部门高等学校与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体系的示范辐射作用。
具体名单物理类北京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类南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南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生物类清华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复旦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类: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物理类清华大学实验物理教学中心南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东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山西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类武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郑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北京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类北京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东北大学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兰州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力学类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同济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医学类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教学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经济管理类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类: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东南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福州大学机电工程实践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物理类中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吉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工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类兰州大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山西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云南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吉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兰州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气信息类大连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武汉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矿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长春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力学类清华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天津大学力学工程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河海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类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东南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兰州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类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燕山大学材料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材料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地学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心西北大学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桂林工学院基础地质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类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类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生产与疫病防制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青岛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沈阳药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类厦门大学经济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山东大学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嘉兴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实验中心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管理与创业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贵州财经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传媒类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四川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河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西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物理类重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兰州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青海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类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教学实验中心复旦大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实验中心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制药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宁夏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青岛科技大学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海南大学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电子电气信息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大连海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中心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南昌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电气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藏大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类长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燕山大学机电液一体化实验教学中心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建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类重庆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类桂林工学院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地学类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石家庄经济学院地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类东北林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类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类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遵义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宁夏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类安徽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广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哈尔滨商业大学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兰州商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管理教学实验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法学类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辽宁大学法学教学综合实训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传媒类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艺术类湖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央音乐学院乐队教学实训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长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河北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工程实训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
西北大学绩效工资本科教学业绩考核实施办法
西北大学绩效工资本科教学业绩实施办法(试行)为了进一步科学引导教学单位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规范教学过程,合理评价本科教学工作业绩,促进本科教学工作健康稳步发展,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分配范围本办法只针对承担全日制本科生教学工作的教学单位,计算各教学单位本科教学各个环节的总工作量作为分配标准,不针对教师个人。
本办法的计算范围包括:1)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2)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学校认可的各类学生竞赛、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环节;3)教改研究与成果奖励:各类教改研究项目、教改平台建设、教学成果与教学奖励;4)教学管理环节。
注:全校通识课程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单独核算,不纳入教学单位的工作量计算范围。
二、分配构成1.本办法根据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性质,将本科教学工作量分为理论课程教学、实验与实践教学、教改研究与成果奖励、教学管理四个部分,分别进行计算。
2.以招生专业为主要核算对象,以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所列的课程、学分、学年课程安排表中的分班情况与班级人数为主要计算依据。
三、分配办法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总量W =理论课程教学工作量W1+实践教学工作量W2+教改研究与成果奖励工作量W3+教学管理工作量W4(一)理论课程教学理论课教学分为专业理论课和公共理论课,其任务内容包括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等。
院系理论课教学工作总量W1=W1a+W1b1.每个招生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教学总工作量计算公式:W1a=(理论课程总学分数×18+2×课程门数)×[1+(-1 )×0.3] ×效益系数说明:○1公式[-1 ) ×0.3]为班级系数的计算公式,公式0.3]﹤1时取1;○2在统计总学分数和课程门数时,不包括新开课程、双语课程、院系平台课程等需要单独计算的课程;○3基地班、试验班效益系数取1.2,新办专业或新设专业方向(毕业生不超过三届)效益系数取1.1,其他专业取1;④对新开课程、网络教学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独创性课程(在国内同类专业中率先开设、具有一定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课程)按照公式实行单独计算。
西北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的教学改革工程与成果
西北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的教学改革工程与成果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北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建设工程、“教学科研训练”工程等的重大举措及成果。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高等理科教育一、“教学名师”工程为广大教师指出了努力追求的方向1怎样做“教学名师”?“教学名师”工程为广大教师指出了努力追求的方向。
“教学名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使过去长期困扰“谁教得好”的软尺子有了硬标准:“教学名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和真挚的教育感情。
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我校首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得主史启祯教授就是这样的人。
史启祯教授除了在外开会和生病,每日(包括假期)都早早来到办公室,思索着学科的发展,精心的耕耘,在爽朗的笑声和细语中与学生探讨论文和教材。
他说:“教师应该用自己的风范来影响感化学生,更要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关心和爱护学生。
”“教学名师”要有扎实宽厚、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
教师知识渊博,思维活泼,才能在教学中把握全局,融会贯通。
史启祯教授曾三次赴美国西北大学与美国科学院院士、原美国化学学会主席巴索洛教授合作、学习,巴索洛教授称他是“实验艺术家”。
史启祯教授任教期间,先后主持了7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其中有两项中美之间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80余篇研究论文中有140多篇是发表在SCI源期刊上。
在世界著名杂志《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的4篇论文被国外杂志、专著引用600余次。
作为学术带头人,最早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物理无机化学研究所和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与化学系其他两个省重点实验室一起组建了西北大学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教师教学工作手册
教师教学工作手册院系姓名职称年月至年月使用说明1. 本手册由教师保存,用于记录教师教学过程情况,教师每次上课需如实做好记录。
2. 请院系将教师学期授课计划填入本手册课表栏内。
3. 内容写不下时,可写在空白处或加附页。
4. 每学期结束时,各任课教师将本手册交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署意见后交交院系教务部门归档保存,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
—学年第学期(共周)课表:教学院长(主任):电话:教务办联系人:电话:学生辅导员:电话:西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一、教师职责1.课程教学(含时间性课程)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
任课教师的职责是:(1)负责推荐选用符合所任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讲义)、指导书及教学参考资料;(2)负责所任课程的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课程实习、实验、考核等环节的实施,保障教学质量。
指导、检查辅导教师备课、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3)维护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秩序;(4)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接受教研室、院系、教学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对教学状态的检查和对成绩的复查;(5)主动与其他有关课程教师及所在院、系党政领导交流教学信息,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辅导教师的职责是:(1)配合任课教师组织好各个教学环节,接受任课教师的业务指导;(2)按照任课教师的安排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批改学生作业(含实验、实习报告);(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进度;(4)向教研室、院系提出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方案;(5)对教学评估和有关教学方面的奖惩结果逐级提出异议或申诉。
二、教学纪律1.教师应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或擅自离岗,不得擅自停课、调课、请人代课或缺课。
任课教师如果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间在一周以内的要提前向所在院系请假,假满后要予以补课;请假时间在一周以上者,必须向院系及学校人事处请假,并在教务处备案,教师所在院系负责指派其他教师代课。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校情资料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校情资料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是由西北大学申办、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本科院校。
学院坐落于长安滦镇科教园陈北路一号。
校园总占地面积近千亩。
学院校园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教学区,由韶光门、大型教学楼(文法、理工、经管、艺术共四栋)、大型图书馆一栋组成。
学院设有四个二级学院,开设20多个热门的特色专业,从事专科段、本科段,研究生段的高等教育。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是由西北大学申办、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本科院校。
西大现代继承百年名校的光荣历史,以创新模式兴教办学,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她既是历史的结晶,也是时代的骄子,是新生代适应新社会的大熔炉和练兵场。
学院坐落于长安滦镇科教园陈北路一号。
校园总占地面积近千亩(为目前陕西独立学院中拥有产权者的最大)。
这里远望终南山,近伴沣河水,在历史上一直是一块风水宝地。
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发生草草堂寺近在咫尺,“终南捷径”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更有要者,据我国文化史专家研究,中华文化的主流源在西周,西周文化的源流则出自沣水,这就是有名的“沣镐文化”。
我国历史上的开明君王李世民,当政后夏季就在这里办公,最后又在这里去世。
西安古城曾是十三个王朝的建都地,而各个王朝都把这里划为皇家内苑。
现在还有叫“内苑村”的村子在沣峪十字东南角。
进入现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盛誉这里为古城的“后花园”和西安的“绿色肺”。
现已被西安市规划为人文旅游科教区,禁止在这里筹办工厂,而只发展科研教育事业。
近年来相继有电子科大、西工大、石油大学、西工大明德学院、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等在这里建校。
据环境专家监测,这里的空气洁净度和氧含量要比西安高许多,这里的地下水源自秦岭,比西安的地下水纯净得多。
2007年4月被西安市信用协会评选为“信用体系建设示范院校”学院位于被称为西安后花园的滦镇科教园内,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远看终南山,近看沣河绿水,别墅林立,荷塘片片,被称为北方的小江南。
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高职)
任春晓、张多、郝文斌、闫炳苍
一般
326
19GG013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
工程建设类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王津
刘明学、黄艳妮、张学钢、赵东、杨小玉、张建奇
重点攻关
327
19GZ016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萨马拉国立交通大学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的研究与实践
龙凤来
周博、王云云、余鸽、胡普辉、朱玲、云涛、叶树青、唐柳
一般
288
19GG004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水平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赵明威
苏宏志、张文亭、王建军、吴玉文
重点攻关
324
19GY021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电集团医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正春
张扬、李娟、王瑜、何军、高雪、张娟
一般
325
19GY022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大健康背景下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五同四融合”新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研究与实践
王云江
杨益、吴灵辉、宁翠萍、董飞燕
重点攻关
282
19GG00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刘洁
杨雪霁、王琦、卜伟、罗碧玉、雷海涛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批准2007年陕西高等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批准200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陕教高〔2007〕68号
各本科高等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陕教高〔2007〕55号)的精神和要求,省教育厅组织了200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
通过各校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经研究同意,现批准教改研究项目(本科类)154项,其中重点项目50项,一般项目104项(具体名单见附件)。
省教育厅按照课题类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学校需按规定比例进行经费配套,一般项目配套比例为1:1,重点项目配套比例为1:2(省上为1,学校为2),立项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
按照省级教改项目管理要求,省教育厅将对项目研究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指导和检查,项目研究期满后,省教育厅对本轮项目进行统一结题验收。
各项目承担学校负责项目的直接管理和协调,落实配套经费,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为项目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把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同建设、发展与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主题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通知
抄送:厅有关领导,有关处室。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2007年12月17日印发打印人:刘利平校对人:周淼共印60份
附件:
200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重点项目)
200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一般项目)。
西北大学资料
西北大学始建于1902年,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大学,1958年归属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现为国家‚211工程‛和‚小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
中文名:西北大学外文名:Nor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校训:公诚勤朴创办时间:1902年类别:省部共建大学学校类型:重点综合性大学主管部门: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学校简介西北大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北大学[1]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
建国初期,西北大学为中央教育部直属的综合大学,1958年归属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现为国家‚211工程[2]‛重点建设大学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大学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大学国家‚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高校国家‚小211计划‛高校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11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西北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3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7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近年来,学校整体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2012年中国校友会大学实力排行榜上居40位。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
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
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
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
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
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
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
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决 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要求的推动下 ,高校计算 机课程 的定位已慢慢演变为不为掌握计算机技术
而 学 计 算 机课 程 ,而 为 掌 握计 算 思 维 的基 本 方法
培养 纳入课程 的考核体 系。但是 ,目前计算思维 能力 的培养仍然处 于探索 阶段 ,还 没有形成一套
完 整 的方 法 体 系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对 学 生 计 算思 维 能力 的培 养 仍 然是 不 自觉 的 、小 规 模 的 、探 索 性 的 ,而不 是 自觉 的 、大 规模 的 、系统 化 的 。 ( 2)计 算思 维 与创新 方 法 。创新 是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灵 魂 ,包 括 知 识 创新 和技 术 创 新 ,而知 识 创 新 和 技 术创 新 能 否 实 现取 决 于 人 的创新 精 神 、 创 新 意识 和创 新 能 力 。因 而 ,只 有 不 断地 培 养 出
省部级教 改项 目;
跨越 ,关键 问题是要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计 算思维培养的方式 ,积累培养经验 。从人类思维 的三个组成部分——实证思维 、逻辑思维和计算 思维 的角度来考虑 ,计算机课程 同数学课 程 、物 理课程一样重要。计算机课程不是培养计算思维 唯一的课程 ,但却是最好 的课程 。程序设计课程
社 会 的发 展 对 大 学 生 的 实 践 和创 新 能 力 提 出
维的素质教育 培养过程 ,课程 的知识体 系以计 算思维为主线而组织 。因此 ,程序设计课程不仅 要培养学生 ,使之具有 “ 计算思维” ,还要使学
生 因具 有计 算思 维 而提 升创新 能力 。 3 . 1 亟 待解 决 的 问题
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针对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教学手段和实验安排等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精选教学内容、分类教学与加强实验环节的对策,促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教学方法;对策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新技术领域,是美国IEEE-CS & ACM 2001大纲和中国CCC2002大纲规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理论结合实践,通过理论实验、分析实验、认知实验和工程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我院三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电子工程专业和研究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文针对以往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在英国拉夫堡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学习经历,提出相应的对策。
1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内容上理论脱离实践,缺少前沿知识目前我们采用的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内容从结构上总体分为3大部分: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分层展开的原理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结构、协议、工作原理和应用;网络硬件设备和典型网络技术部分,主要介绍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及一些典型的广域网和局域网技术,如FDDI、ATM、无线网等;电子邮件、FTP和Web服务的网络应用部分。
在课堂上,关于网络原理性的概念、理论介绍很多,理论相联系的实践内容介绍较少甚至没有[1]。
关于TCP/IP协议的内容,国内很多的教材只介绍了相关的原理[2-3],至于TCP/IP协议在实际中的使用及在系统中的位置均未讲解。
西北大学 教学设计 赖绍聪
且至今价值犹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 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教学生从学习中 “学会思想”“生成智慧” “生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应当是贯穿于各类、各门课程的灵魂
z 传统学习理论越来越不适应形势: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 体现。 “知识” 主宰一切,教师强势权威。教师和学 生都只不过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工具与机械接受容器而已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 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 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 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 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 是教育
斯金纳:教育就是将学过的东西 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 东西
z 所谓“剩下的东西”就是: z 独立人格 z 探索精神 z 学习能力 z 践行能力
z 设计出每堂课的教学结构 多媒体结构 板书结构 多媒体与板书的相互关系
z 明确教学过程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z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z 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 z 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z 设计师生互动方式 z 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完善、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
z 教学又是借助不同的形式实现的 z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运用教学这一途径时可供我们
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1 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 2 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 3 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4 教学的电化形式—信息化教学
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K型 孔子型课堂(Kongzi class) 知识驱动 教师主动 学生能动
“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无损检测”课程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无损检测”课
程为例
裴梦琛;武玮;滕海鹏;王怡;王利涛
【期刊名称】《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年(卷),期】2022()7
【摘要】针对“无损检测”课程理论性与实用性较强的特点,结合“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依托西北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及考核形式等方面内容进行探索与研究,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裴梦琛;武玮;滕海鹏;王怡;王利涛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新工科背景下检测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2.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无损检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3.新工科背景下的"二元制"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以《电工电子及测量技术》课程为例4.新工科背景下的“二元制”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电工电子及测量技术》课程为例5.新工科背景下《食品无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西北大学二○一四年五月目录一、教改研究成果培育与推广计划 (3)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计划 (18)三、课程建设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计划 (33)四、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49)教改研究成果培育与推广计划一、项目类型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加强教改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教改研究成果培育与推广计划针对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中本科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开展研究,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个类型。
重点项目主要面向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在素质教育、高水平教材、卓越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的课题;一般项目主要面向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具体研究的课题。
教改研究成果培育与推广计划在学校资助立项项目以外,设立一批自筹经费项目,项目研究内容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研究专长自行拟定。
自筹经费项目所在单位推荐后由学校统一评审立项,项目经费由所在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协商自筹。
自筹项目在申报时应注明自筹经费来源及额度。
二、申报条件教改研究成果培育推广计划主要面向教学一线教师。
申报重点项目的主持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主持过校级以上(含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一般项目的主持人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三年以上(含三年)本科教学工作经历。
近三年内因发生教学事故等受到学校处分的教师不得参与本次项目的申报。
三、选题范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0]10号)有关精神,以国家和省级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为导向,提出以下选题供参考。
1.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1.1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1.2文化传承创新对教育教学促进作用的研究1.3大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1.4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工科类或应用文科类专业)1.5不同类型人才(拔尖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培养规格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6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试验研究1.7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1.8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研究1.9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10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11基于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机制研究1.1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1.13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研究1.14综合实习基地跨学科合作实习研究1.15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1.16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2.1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2.2重点专业及专业链群建设相关问题研究2.3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2.4课程体系优化整合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5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6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7基于行业标准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探索2.8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程开发研究2.9交叉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10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11新生研讨课的建设与实践3.高校课堂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研究3.1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3.2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3.3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3.4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研究3.5案例式、启发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3.6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3.7学生网络选修课考核评价研究3.8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3.9新生研讨课、小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4.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4.1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协同创新机制研究4.2高水平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3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4与企业共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4.5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6科研资源、学科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研究与实践4.7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开放合作机制研究5.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5.1教学质量管理及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5.2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5.3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试验研究5.4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5.5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5.6建立高校内外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制度研究5.7建立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研究6.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6.1基于教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6.2中青年教师成长机制与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6.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6.4学生导师制相关问题研究与实践6.5教学奖励激励机制研究与探索7.其他7.x申报者可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自行确定其他选题。
说明:以上条项均为选题的最大涵义,是某一方面内容的大方向,而不是具体的项目名称。
申请者可参考本项目指南,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立项选择,确定申报项目。
西北大学教改研究成果培育与推广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推荐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签名)填报日期:年月日1.项目参与人一栏须填写该项目所有参与人员姓名,包括主持人在内限5人;2.“选题类码”按附件1中“项目立项指南”中的编号填写;如申报项目不在所列范围内的,请填写“其它”。
78附件2:西北大学教改研究成果培育与推广计划立项申报书项目名称主持人参与人单位名称(单位公章)联系电话申请日期西北大学印制填表说明一、按表格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
本表所填内容统一为小四、楷体_GB2312。
二、申请书为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教务处。
三、封面的项目“参与人”一栏应填写所有人员名单,并按照顺序填写。
四、封面右上角的“选题类码”按附件1中“项目立项指南”中的编号填写;如申报项目不在所列范围内的,请填写“其它”;“申报类别代码”中1代表“重点项目”;2代表“一般项目”。
五、填写“已有的研究实践基础”须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发表论文目录等支撑材料。
注:第五、六项申报时不填写。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计划一、立项范围与建设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以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为龙头、以特色和优势专业为重点、以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为增长点”的专业建设格局,以现有基地专业与特色专业为基础,集成资源与平台,按照基础学科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建设项目、应用学科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三个层次建设,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学校其他专业的改革建设。
①基础学科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建设项目主要面向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校内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校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②应用学科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主要面向工科类、法律类、应用文科类等专业,培养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主要面向办学历史长、专业基础扎实、具有明显学科优势与特色、体现综合性大学学科特点的专业,强化内涵建设,发展专业链群,集成群体,丰富内涵,共享资源,产生规模和协同效应。
二、申报条件及建设内容(一)申报条件1.申报专业必须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计划”的建设内容和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成效良好。
原校级特色专业要重新申报、填写建设内容。
2.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在同类专业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3.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可行,管理有保障,成效可测量,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4.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合作育人方面有健全的体制机制。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1.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臵,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要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
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
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
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5.教学管理改革。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
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
6.各子项目同时应符合以下建设内容和要求:①基础学科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建设项目要按照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鼓励专业所在院系与专业科研院所合作办学,实行小班上课、导师制等政策;支持设立首席教授岗位、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重视学生与导师合作开展科学研究,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和博士生为学生开设创新研修课,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
②应用学科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试点项目要按照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重点,联合有关部门、科研院校、行业企业,共同探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应用学科专业积极探索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
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的申报要在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与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项目建设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