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人工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人工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2.1工程概述 (1)

2.2土方工程概况: (3)

2.3地下通信电缆 (3)

三、施工总体安排 (3)

3.1施工总体部署 (3)

3.2工期计划 (3)

四、施工方案 (4)

4.1土方开挖与护壁施工方案 (4)

4.2 土方开挖施工 (5)

五、质量措施 (8)

六、环保措施 (8)

七、安全保证措施 (9)

八、事故应急措施 (10)

8.1组织机构及职责 (10)

8.2报警救援及其他联络电话 (11)

8.3应急物资储备 (11)

8.4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2)

8.5预防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 (13)

8.6应急响应 (14)

站房xx3-1/3-H轴短柱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 xx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 现行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4 xx站房改造及相关工程施工图

1.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7 现场勘查测量情况

1.8 设计图纸:《xx站房(结构第三分册)基础修改》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述

由于设计变更增加雨棚钢管柱基础,需在已施工完毕的站房二区2-18/2-F轴承台上增设xx3-1/3-H轴短柱,已施工至-0.3m的

xx3-1/3-H 轴框架柱也要调整(xx3-H 轴线向东移1m )。详见下图: 2-183-1

2-F 18/F轴承台(9m*9m)

3-1/3-H轴框架柱(已施工至-0.3m)

3-H

变更前示意图

变更后即将施工示意图

站房xx3-1/3-H 轴短柱与站房二区2-18/2-F 轴框架柱共承台。18/F 轴自然地坪标高-1.1m ,承台顶标高-10.7m ,xx3-1/3-H 轴短柱及框架柱在2-18/2-F 轴承台上,钢筋锚入2-18/2-F 轴承台内。短柱尺寸3.25m ×2.35m ×9.3m 。混凝土强度C45。短柱边距离2-18/2-F 轴框架柱为150mm 。

2.2 土方工程概况:

2.2.1 18f承台顶绝对标高为18.26 m。±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为28.96m,室外自然地坪约为27.86m,开挖深度约为9.6m。

2.2.2 地质地貌情况:

回填土,回填土厚度12.8m。

2.3地下通信电缆

承台西侧原基本站台通信电缆沟内有10根通信电缆南北向布置,电缆标高-1.4m。

三、施工总体安排

3.1 施工总体部署

3.1.1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场地情况和设计图纸,确定本方案开挖方式采用支护后人工垂直开挖,护壁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在基坑四角及中间设六个同护壁厚度的混凝土柱,基坑内采用型钢支撑。

3.1.2总体施工安排

拆除18轴外脚手架→清理基坑周边至-3.65m→→人工开挖第一节土、破除一节框架柱→浇筑第一层圈梁及护壁→吊机就位,垂直开挖至18F轴承台顶

3.2 工期计划

清理基坑周边至-3.65m 10月10日~10月13

土方开挖至承台顶10月14日~10月29

四、施工方案

4.1土方开挖与护壁施工方案

短柱土方采用分节垂直开挖,首先用挖机将基坑周边土层按照1:1放坡降至-3.65m(雨棚钢管柱预埋件底座标高),减少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平整后,沿基坑开挖边线浇筑250*250mm,C30钢筋混凝土圈梁,内配412钢筋, 6.5箍筋间距150。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吊机就位,两个班组同时开挖,每次开挖深度500mm。

基坑开挖作业示意图

0.5m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开挖第一节土方、破除一节3-1/3-H轴框架柱→砖砌护壁→绑扎护壁钢筋,柱子钢筋→支设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第二节土方开挖

4.2 土方开挖施工

(1)测量放线:施工之前由测量人员用白灰将基槽的尺寸线放出。并将标高点引测在不易被扰动的位置,土方开挖时以此标高点依据,引测到基坑内。边挖边抄测标高。同时在基坑周边设置观测点,用以检测基坑边坡稳定情况。

(2)机械开挖至-3.65m标高,平整场地。

为了减少人工开挖深度,采用机械按照1:1放坡开挖至雨棚钢管柱预埋件底座标高即-3.65m。随即破除一截3-1/3-H轴框架柱;平整场地后沿基坑浇筑钢筋混凝土圈梁。

基坑开挖支撑示意图

基坑四角及中间设200*200mm

基坑采用C20钢筋混凝土

柱筋

随后人工进行第一节开挖,每次开挖深度不超过为0.5m 。第一节土方开挖完毕进行护壁和基坑支护施工,破除框架柱。框架柱的破除采用先剥皮,露出钢筋后整体切割然后用吊车吊至基坑外,破除高度同每节的开挖深度。第二节依次类推,直至开挖至承台顶标高。

(3)为了防止开挖后土方坍塌,第一步开挖完毕后应立即采用砖砌护壁将基坑内壁土固定,然后绑扎护壁钢筋。护壁钢筋采用8横竖向间距150mm 。上下节护壁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钢筋绑扎完毕验收合格后支设模板。模板采用3mm 厚钢板外加3根20钢筋做背楞制作,高0.5m 。相邻模板间用螺栓与焊在模板上的角钢连接。 护壁钢模板48钢管加顶托

32地锚模板支撑与连接

护壁为250mm 厚C30混凝土浇筑。

(4)开挖过程中,渗水量不大可用人工提升,水量大时用机械(抽水泵)排水。为保证基坑内土质牢固,上下间距2m 设150mm 槽钢支撑护壁,与预先预埋在护壁内的钢板(3mm 厚)焊接。地下障碍物随暴露随在平面图上标注具体尺寸,并随时与建设单位、监理联系让其确认办理洽商后方准予挖除。

五、质量措施

(1)垂直偏差过大:由于开挖过程未按要求每节核验垂直度,致使挖完以后垂直度超过截面尺寸要求。每挖完一节,必须根据基坑口上的轴线吊直、修边、使坑壁保持上下顺直。

(2)孔壁坍塌:因基坑土质不好,或地下水渗出而使孔壁坍塌。开挖前要掌握现场土质情况,缩短每节高度,随时观察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坍孔处用砌砖,钢板桩、木板桩封堵;操作过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避免塌孔。

(3)孔底残留虚土太多:成孔、修边以后有较多虚土、碎砖,未认真清除。在植筋前后均要认真检查孔底,清除虚土杂物。

(4)孔底出现积水:当地下水渗出较快或雨水流入,抽排水不及时,就会出现积水。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井坑,及时下泵抽水。

六、环保措施

(1)施工现场各种场地布置合理、材料堆放整齐、管线架设成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职工穿戴整齐。

(2)施工场地应保持清洁,场地要有专人负责打扫及时清除挖孔过程中的废渣。

(3)搞好生活区的卫生,做到无积水、无散落垃圾,道路通畅;搭建好临时厕所,严禁随地大小便。

(4)坚持带证上岗操作,做好文明施工管理工作,推行标准化作业的现场管理。

七、安全保证措施

(1)渗水时应采用抽水排水措施,桩孔周围应用防、排水设施。

(2)作业人员必须带安全帽、穿绝缘胶鞋,严禁酒后作业,不准孔内吸烟或使用明火,工作每4小时应出孔轮换。在吊桶上下时工人应停止作业站在防护罩下面或紧贴坑壁站立,若吊大石块或混凝土时人员要全部撤出地面后才能起吊。

(3)从事挖坑作业的工人应挑选健壮的青年并经健康检查和井下、高空、用电、吊装及简单机械操作等安全作业培训且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现场施工。施工场内一切电源、电器安装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孔口围圈应高出地面0.3m以上,并设有防护拦。孔口应设盖防护。

(5)夜间作业应悬挂示警红灯。挖孔暂停时,孔口应设盖防护。孔内照明设施采用36v安全电压照明。

(6)工人和工作人员上下桩孔所用的电动葫芦、铁桶或吊笼必须是合格的机械设备,同时应配备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以防突然停电,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人员或脚踩护壁上下桩孔。

(7)上班前、下班后均应有专人严格检查并且每天加足润滑剂,保证开关灵活、准确。钢丝绳无断丝。支架应稳定牢固,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桩孔内必须放置软爬梯或设置尼龙绳,并随挖深度增加放至工作面,作为救急备用。

(8)人工挖基坑时,当孔内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或作业人员感不适时,应采取通风措施。

(9)人工挖孔深度超过10m时,应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挖孔深度大于15m时不宜采用人工挖孔。

(10)施工现场防护员现场防护,如发现边坡开裂、失稳等情况立即停止施工,组织坑内作业人员及时撤离危险区域。

(11)基坑周边设1.2m高防护栏杆及警示标志。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和安全警示灯。

(12)开挖时在边坡不易扰动位置设置变形观测点,每天观测不小于2次,如发现基坑变形位移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信号,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带。并应及时上报给上级领导,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直至危险解除方能恢复施工。

(13)现场应备应急材料(草包、木桩等),万出现险情等,作临时应急之用,做到人员、物资、设备三到位。

(14)基坑周边1.5m范围内严禁堆土,4m范围内禁止走重车。

八、事故应急措施

根据本工程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特点以及相关资料,主要针对在本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塌方等各种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保证在万一发生工程或其他险情的情况下有步骤、快速、合理进行处理,确保本工程的顺利进行。

8.1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了加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提高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

处理能力,xx站架子队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架子队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预案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工区的全体施工人员均为应急预案救援的抢修人员,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8.2报警救援及其他联络电话

应急服务信息

8.3应急物资储备

(1)现场设立专职防护员1名,防护员备齐防护备品。

(2)施工人员准备:抢修人员30人,随时应急。

(3)主要施工机具准备:15吨吊机1台、挖掘机1台、抽水泵8台、对讲机8台。

(4)主要材料准备:土方坍塌应急物资:钢板桩20根,装沙袋

80个,草袋150个,备土方200立方,随时应急。大风暴雨应急物资:防水布10卷,铁丝100公斤,雨衣50件,雨鞋50双,应急灯3套。(5)救护用品准备:担架3个、急救包5个、手电筒10个

8.4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8.5预防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

8.5.1基坑或承台开挖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达9.6米,地下土体为回填土,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应加强施工现场周边情况的巡视工作,测量、工程等监控部门加强基坑周边的监控工作。尤其下雨及雨后,加大巡视力度,发现周边出现开裂现象应及时通知施工作业人员脱离危险作业区,并迅速上报项目部应急总指挥;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项目部主要领导必须跟班进行作业监督。夜班值班人员,必须保证手中通讯工具的完好畅通,作业班组人员必须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出现人员伤亡时立即进行救助并保护好现场。

1、当坡体及附近建筑物变形超过报警值或变形速率超过规定值时,须立即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应急措施。

1)边坡工程施工出现险情时,应作好边坡支护结构和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当边坡变形超过预警值,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根据险情原因选用如下应急措施:

①坑壁根部回填反压。变形过大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必须先保证基坑暂时稳定,然后检查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具体治理

措施。对于基坑支护来说,保证基坑稳定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坑壁根部堆载加荷,增加坑壁抗力。

②坑顶卸荷,如果是由于坑顶堆载过大引起的,则在坑顶卸荷,清除由此对坑壁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保证基坑稳定。

③排水,水流活动是造成基坑变形过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位回升,、雨水排泄不畅,使坑壁土体充水,进而强度降低,容重增加,导致土体失稳。若遇此种情况,须采取排水措施,消除由此产生的险情。

2)当所有措施均无法奏效时,所有人员包括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现场,现场监督指挥人员立即上报项目应急总指挥,及时通知监理和建设单位,对边坡塌方可能造成周边建筑等倾斜或倒塌时,应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协助对建筑物内的人员进行疏散、转移和安置,由应急总指挥按预案要求立即向主管部门上报抢险和援救。

8.6应急响应

(1)发生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抢救电话“120”,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项目副经理组织应急小组进行现场抢救。土建工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施工员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

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应急小组人员按照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办公室人员协助送外抢救,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地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2)如果发生事故,按预先分工进行抢救,施工组组织所有工人进行土壁的加牢工作,防止其他土壁再次倒塌,现场清理有外包队管理者组织有关职工协助清理处理,如有人员被砸应首先清理被砸人员身上的材料,集中人力先抢救受伤人员,最大限度的减小事故损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