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答案】D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
所以孟德尔在杂交实验前先去除未成熟花(花蕾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授粉,实现亲本杂交,A项错误;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B项错误;孟德尔根据亲本的杂交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C项错误;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D项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下列四项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也随之分开而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DD和dd不属于等位基因,A、B错误。
D和d属于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形成了D和d配子,C 正确。
D中表示的是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几种情况,D错误。
点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必须体现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且必须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3.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下图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分别作为父本、母本再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示意图,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和③都是黄色子叶
B. ③的子叶颜色与F1相同
C. 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 ①和②都是绿色子叶、③是黄色子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离定律①和②的基因型都是Yy,表现型为黄色子叶、③的
基因型是yy,表现型是绿色子叶,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 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 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解析】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实验是测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现象.即侧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是假说的内容。
所以A错误;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是需要解释的遗传现象,所以B错误;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所以C错误;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是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所以D正确。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5.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F1中既有黄果南瓜,也有白果南瓜,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
B. 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
C. 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D. 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答案】B
【解析】P代黄果与白果杂交后代为黄、白果,说明P代为一个隐性纯合子黄果aa(从F2代、F1代看)及一个杂合子白果Aa(否则F1代只有一个表型),AC正确。
从F1代看白果自交后产生两个表现型,说明F1代白果为杂合子即Aa,B错误。
而黄果为aa,F2代依次为aa、aa、Aa或AA,即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学生对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理解不清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6.玉米体内的D与d、S与s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DDSS∶2DDSs∶1DDss∶1DdSS∶2DdSs∶1Ddss。
这两种玉米的基因型是()
A. DDSS×DDSs
B. DdSs×DdSs
C. DdSS×DDSs
D. DdSs×DDSs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关于D与d,子代基因型和比例为DD:Dd=4:4=1:1,亲代基因型为Dd×DD;关于S与s,子代基因型和比例为SS:Ss:ss=2:4:2=1:2:1,亲代基因型为Ss×Ss;故亲代为DdSs×DDSs,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 ①
B. ①和②
C. ②
D. ②和③
【答案】A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所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配子形成的过程,即图中①处,答案为A 。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名师点睛】这个题看似简单,实则是历届学生的易错点,同学们最常选的是②配子间的随机结合,所以记准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间(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时期)就显得尤为关键。
8.如图所示,某植株F1自交后代花色发生性状分离,下列不是
..其原因的是()
A. F1能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
B.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红花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红白条花:白花=9:6:1,由此可以说明花色的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F1能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A正确;F1能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且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携带相同基因,所以姐妹染色体的分离不会带来基因的重组,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花色的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分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从子二代性状分离比“9:6:1”分析,这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 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 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错误;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B错误;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4=81种,C错误;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3=8种,D正确.故选: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1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 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 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正确。
染色体结构改变也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B正确。
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C正确。
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初步分析判断的能力。
1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男性与女性相当,A项错误;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均携带色盲基因,其中有一条X染色体遗传自父亲,因此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B项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项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项错误。
考点:人类遗传病
12.如图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该生物不同的类型有3种
B. 该生物与基因型相同的雌性动物交配,后代中不同于双亲表现型的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7
C. 减数分裂中,①与②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 该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中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可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答案】D
【解析】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测交后会有4种基因型和表现型,与该生物不同的类型有3种,A正确。
该生物与基因型相同的雌性动物交配,后代中基因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在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有7种结合方式,杂合子占了4/7,B正确。
减数分裂中,①与②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C正确。
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产生2种配子,比例为1:1,D错误。
13.下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B. 图②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 图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2
D. 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④中
【答案】B
【解析】图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A 正确;图②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B错误;图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2,C正确;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④细胞中也含有等位基因,也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
【名师点睛】据图分析:图①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③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4.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2、2,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丙、丁细胞
B. 若甲、乙、丙三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则丁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
C. 丙→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丁细胞中染色体上的P、Q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乙到甲是有丝分裂,乙到丁是减数分裂,甲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加倍为4,乙和丙是正常的染色体组数为2,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丙和丁,A正确。
如果甲、乙、丙三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丁中也存在性染色体,只是含有1条而已,B错误。
丙到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正确。
丁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P、Q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
15.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图上看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A项错误;人的红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B项错误;c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C项错误。
d图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因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体所以共有8条染色单体,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结合题图把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识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下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
B. 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C. 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S型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加热杀死的S型菌需要冷却后才能和R型菌混合,否则会杀死R型菌,A正确。
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类型,B正确。
该转化实验只能证明有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转化因子就是DNA,C正确。
S型菌的因为有毒性会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D错误。
点睛: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各个实验中,要牢记当时的实验结论是什么,而不是现在的总体结论是什么。
17.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该实验分别35S 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DNA 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名师点睛】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18.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 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 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 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答案】D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他们的作用;所以只有D正确。
【考点定位】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
19.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
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 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 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 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答案】A
【解析】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亲代噬菌体DNA的指导下,以宿主菌细胞中的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DNA,故A正确、B错误。
噬菌体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二分裂是原核生物增殖的方式;噬菌体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在宿主菌体内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后,组装成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消耗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后使细菌裂解、死亡,故C、D错误。
20.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
B. 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有1个
C. 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D. 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中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子的含氮碱基正好构成一个核苷酸,而b中包含的是第二个核苷酸的碱基和五碳糖及第三个核苷酸的磷酸,A 错误。
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只有1个,B正确。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是通过③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正确。
组成脱氧核苷酸的有ATGC四种碱基,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识别能力。
21.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B. DNA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2个氢键连接
C. 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结合才能保证DNA空间结构的稳定
D. DNA分子的两条链在方向上表现为反向平行,碱基关系上表现出互补配对
【答案】B
【解析】DNA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A正确。
DNA 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和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而双链上的A和T是通过2个氢键连接的,B错误。
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结合才保证了DNA空间结构的稳定,C正确。
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2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是:(1)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这为解释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提供了依据;一个DNA 分子之所以能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其原因是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精确完成,所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为人们后来阐明DNA复制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DNA双螺旋结构及其复制。
23.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 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 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D
【解析】逆转录发生时就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细胞核是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4.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 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A项,酶具有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功能。
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A项正确。
B项,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可以转录生成RNA,但其细胞核仍是转录RNA的主要场所,故B项错误。
C项,mRNA上3个相邻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故C项正确。
D项,细胞内的密码子有64个,每个密码子(终止密码子除外)对应一个反密码子(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tRNA,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5.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 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 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答案】C
【解析】转录的产物是mRNA,因此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故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因此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故B正确;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故C错误;密码子的简并性增强密码的容错性,故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本题应从转录和翻译过程着手.做此类题型时,考生要逐一分析每个选型,从中找出错误的选项,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26.已知AUG、C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
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A. 20个
B. 15个
C. 16个
D. 18个
【答案】C
【解析】先找到起始密码子,再找到终止密码子中间的一共45个对应15个密码子决定15个氨基酸,注意起始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故为16个。
【考点定位】翻译
27.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其体内可以进行图示中的每一个生理过程
B. 过程A、B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C. 酵母菌体内的过程A和C可以发生在同一场所
D. 图示过程C需要三种RNA的共同参与
【答案】D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图中包含DNA的复制,RNA的复制,转录A过程,逆转录过程B 和翻译过程C。
在细胞生物体内会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但不一定能发生RNA复制和逆转录,A错误。
转录和逆转录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完全相同的,B错误。
酵母菌体内的转录是在细胞核,翻译是在细胞质,C错误。
翻译过程中需要信使RNA做为模板,转运RNA运载氨基酸,核糖体RNA是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D正确。
点睛:中心法则要分析模板是什么,产物是什么,如果模板是DNA,产生是DNA,就是DNA复制,产物是RNA就是转录。
如果模板是RNA,产物是RNA就是RNA复制,产物是DNA就是逆转录,产物是蛋白质就是翻译。
28.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B. 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