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策略 顾生红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认识图形”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实物,如三角形的积木、圆形的钟表、长方形的书本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图形的特点。
还可以引入数学游戏,如数学猜谜、数学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通过播放有趣的数学动画、展示精美的数学图片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支持。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帮助和鼓励,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只有当学生喜欢教师、信任教师时,他们才会更愿意主动地学习数学。
三、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新的单元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掌握哪些数学概念、会做哪些类型的题目等。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制定的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逐步实现,让学生在不断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三策略”
很容 易地说 出“ 数轴 ” 的定义 。 教师可 以设 计这样一个 “ 议点” : “ 书本上说所有的有 理数 都 可 以用 数轴 上 的点 表 示 ,那 么
0 . 0 0 0 0 0 1 在 数轴 上 的 位置 会 是在 哪 里 ?
一
、
巧用预 习提 纲 , 培养 自学 习惯
生对新知识完成学习与构建之后 , 借助知
表 达 的是 在 数 轴 的左 边 与 原点 的距 离 是 1 0 0 0 0的 一 个 数 ( 点 ) ,数 轴 上 的
“
一
学概 念系统化 、 结构化 , 有效 地纳入 到了
自己 原 有 的认 知 结 构 之 中 。 有 效 地 培 养
无法 精 确 标 识 出这 个 位 置 。一 1 0 0 0 0又 太
“ 大” 了, 在这个 数轴上也无法精确标识 出 来 。这时老 师适 时地讲解 数轴 的三个要 素之一 的“ 长度单 位” , 告诉 同学 们 , 在建 立数轴 时, 一定 要根 据实 际情况来决定长 度单位 , 要 不就无法在数轴上标识 出我们 所想 要表达 的数 学的量 。另外 , 一1 0 0 0 0
一
。
பைடு நூலகம்
至此 , 数轴上必须要有三个要素——
原点 、 正方向 、 长度单位。 如果不 同时具备 这三个要素 , 就不能叫做数轴 。 这样 , 学生对 “ 数轴” 就有了深入的理
解 和认 识 。 这个“ 议点” 有 效 地 引 发 了学 生
二、 巧设探究“ 议点 ” 。 引导 自主探究 我们知 道培养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能力 比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但是 , 目 前也有 一些初 中数学教师 把学生 自主学 习教学 简单化 ,为了突 出学生 的 自主学 习, 甚至在课 堂 中让学 生 “ 放任 自流” , 把 课堂教学变成无序教学 ,成为无 效课 堂。 自主学 习也 离不 开教 师 的有效 引导 , 只 有在教 师有效引 导下 的 自主学习才是 高 效 的。下 面针对 如何引导 学生进行 自主 性学习提 出三个策略 , 以供参考 。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浅谈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肃南县马蹄学校李应生邮编 734028 摘要:首先让学生明白作为21世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一个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要从初中开始就必须要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盲从的心理,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真正地解放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让他们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比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提高思维的水平。
关键词:自主学习引导鼓励习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
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问题。
如何消除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等很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的现象。
进步数学教育观认为数学能力带有先天遗传差别,个人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速度不同又使其数学进一步发展的“成熟”水平不同,只有在适当的经验基础上个人的数学能力才能充分实现,经验缺乏将阻滞学生进步。
“所有学习应集中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上”.直接经验所引起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教学的基础。
因此,在一年的数学教学中,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首先让学生明白作为21世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一个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要从初中开始就必须要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盲从的心理,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真正地解放学生的心灵。
为此我的设想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争取首先强化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学会规范地书写作业,同时进行简单的课前自学训练,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些必备的学习能力。
浅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者:顾红军来源:《学子·上半月》2016年第02期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
一、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地发展,所培养的人才缺少自主精神、创新精神。
然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已转变或正在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已意识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已不会学习,习惯了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教育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另一种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关心过度,害怕学生学不好,对学生扶的多,放的少,对学生是“他主”地方太多,“自主”地方太少,不相信学生,教师“一言堂”。
或者是对学生“严格”要求过分,学生的自主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观愿望,也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不会学习。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课堂上少数学生参与转移到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会学习”的转变。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在于使学生意识上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让“自主学习”之花绚烂绽放——漫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研究让“自主学习”之花绚烂绽放——漫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曹 艳(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 江苏 淮安 223200)摘要:荀子在《劝学》中写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至理名言启发我们: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真切地体悟到个中滋味。
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策略,为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尽情感知数学知识的生发过程,充分感悟数学知识所蕴含的乐趣。
为此,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如下探究,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让“自主学习”之花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花园中绽放,不仅是初中数学教师的义务与责任,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题中之义。
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时常出现“教师讲得没完没了,学生学得疲惫不堪”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压抑学生的个性,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不利于他们真正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革新数学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让位于学生,从而让他们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一、创设妙趣横生的教学情景,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标的提出,学校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了充分重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响应学校的号召,采取有效路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等枯燥知识,不能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的生发过程,如此一来,教师则把“满堂灌”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与生动性。
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以此为学生自学打开一扇窗。
譬如,在进行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讲授时,为了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就可以创设充满妙趣、洋溢生机的情景。
注重自主,提升能力——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策略
注重自主,提升能力——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策略发布时间:2021-06-07T08:05:17.649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5月总第379期作者:陈旸[导读] 以更好地推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00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数学学习不能只依赖于机械的记忆、模仿,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探究,在自主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作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提升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的问题、知识,教师决不能代替。
教师应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以更好地推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欲望教学实际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并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学习。
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内容时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述,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结合本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只大猴子和一只小猴子分别拿着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状的丝巾,并互相争论着自己手中的丝巾更大一些。
这时,屏幕中展现出问题:到底哪个丝巾更大一些呢?学生们被教师所创设的这一情境吸引,都迫不及待的进入到这一问题的探索中。
教师也适时地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从长方形的角度思考、探索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内容。
这时,有学生动笔画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另一条边相等,并开始了对比面积大小。
对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新课程学习教学策略的探究
对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新课程学习教学策略的探究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沈富忠自主参与学习,意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就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一种学习方式。
现如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⑴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
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
因此学生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
⑵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
许多老师一味地把学生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⑶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
这样就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数学新课程把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明确了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
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呢?实际上数学新课程中有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充分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新空间。
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_2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1-04-30T15:30:47.8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作者:顾小红[导读]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确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顾小红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摘要: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确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加强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设计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感和应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深度学习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改善和优化,新目标要求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探索数学逻辑,掌握数学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深度学习意味着小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的探究知识的推理过程、知识的具体应用,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才是学习数学学科最终的目的。
一、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扭转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下,这样的传统课堂不利于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索数学知识,反而会引起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厌恶和抵触,导致整个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没有课堂参与感。
让小学生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思路和步骤的学习,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处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引领者帮助小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探究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时,在复习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复习和反思的问题,让小学生根据问题知识整理、主导课堂,例如你会用哪些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可有什么特点?找出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不同之处,并举例说明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归纳,主导数学课堂,把握数学课堂的方向,成为课堂的主体。
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初中数学的自主学习
中学教育2019 年 12 月183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初中数学的自主学习韩淑红(上海市崇明区长明中学 上海 201913)摘 要: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主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开展学习,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和能力。
在遇到数学学习困难的时候,能够勇往直前而不会轻易地退缩,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设计和开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地加大力度,将自主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改革工作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更多创新的方式和方法,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的支持,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学生大多适应了被动学习的方式,所以,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经常会比较困难,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这过程中,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学习经验不足,并且精力有限,这时数学教师的引导便成了重点,我们希望通过教师们的不断指引,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们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为自己的学习负起更多的责任。
这样的学科教学活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1]一、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中,让学生能够养成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因为数学这样的学科,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如果能够提前进行适当的准备,对教师课上要讲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那么,在听课的时候,更能够抓得住重点,也更能够解决他们学习中的一些难点。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能够在老师的监督之下,完成自主预习的任务,一开始的监督非常必要,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自主预习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并且通过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进行督促。
浅谈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小学数学的策略
浅谈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小学数学的策略作者:高胜华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7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182-01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
是从事创造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它包括认知的过程、活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和意志努力的强度,表现为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喜欢独立的解决问题,并有积极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热情,能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主动学习的条件是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等方面进行自由选择,实际上这种自由选择的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的两个方面。
主观认识是教育机制对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宽容度和信任度。
例如国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针策略等,也包括学生本身对主动学习的愿意程度和自信心。
那么,作为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客观条件取决于一定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就是指给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活动场所,学习方式,教学手段等,下面就如何创造适当的物质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谈几点认识。
1.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氛围。
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应试教育给师生沉重的桎梏,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死板的、缺乏创新的。
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先进入教学情境,全身心投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并用富有情感、生动、风趣、幽默的评议把学生带入课堂氛围中去。
教学中,教师应欣赏学生、关注学生、期待学生;诚心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智能、成绩不等的学生,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视角,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使学生身心愉悦,心境良好,那么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对教师产生良好印象,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江苏南通市跃龙中学(226001)张月虹[摘要]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实施以来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章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分层开展教学、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对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3-0048-02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主动进行观察、实验、验证和交流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书,不在教学生,而在教学生学。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一、培养良好预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很多初中生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所以不善于预习或没有预习习惯,即使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也是草草看一遍教材,没有深入理解,仅仅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习应有的效果。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预习带来的效果。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能力。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要将所学内容粗读一遍,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将自己不理解和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然后仔细阅读,对重点知识和定义进行深入体会,同时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听课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采用分层授课方式,组织全体自主学习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按照自身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让每一堂数学课都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应该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趣味化。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和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农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欲望。
要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形成系统性的数学思维,有利于他们主动开展数学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要注重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和自信心,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相互辅导,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学习互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合理安排作业和课外辅导作业和课外辅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该合理安排作业和课外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取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题目,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江苏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 洪 亮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策略,坚持做到“四个不”。
一、不代替教材去重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地方都有旁注、揭示说明和思考分解过程等,这些都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和明确的思维导向。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自己阅读课本中的导语和图示,并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是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必须先通分,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得到,看得见,无需教师一切从头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好,且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此外,还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进一步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例如,多位数的加减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等等,都是一些后续材料,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
对于这些教材上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在复习有关旧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尝试,自己探索,对照课本有关例题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步骤,进行矫正,掌握知识,教师的任务只是适当地指导和点拨。
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从学习的成功中体会到了喜悦感,又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不代替学生去说出他们自己经过努力能总结出的结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去记忆老师教给的数学结论,就不能牢固掌握知识,更不能灵活地应用知识。
因此,要重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教师请学生准备好学具,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它。
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多少个顶点,请学生数一数以后得出结论。
长方体的6个面、12条棱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自己得出结论。
这些虽然很简单,却能使学生逐步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为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作者:盛晓妍,韩云杰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5期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素质形成的主渠道。
每一位教师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学生素质的培养。
新课标中提出: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参与之中主动获取知识。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但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认识钟表》一课中,老师可以借助课件演示钟表的形成过程,出示“生活中的好朋友”——各种各样的钟表,让学生在听、看的过程中,走进钟表的世界,对钟表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发学生想了解钟表知识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教学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由观察小朋友起床,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图中钟面的特征。
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者:贾丽霞来源:《学习导刊》2012年第03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可见,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重中之重。
1 指导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预习。
有些学生的预习就是看看书,大体知道本节的内容。
至于怎么学,重难点是什么,并不知道。
预习后,这些学生并没有独立思考、自主质疑和自主发现,最后还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讲解。
因此,在预习前,我总是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
我会列出新知识的导学提纲,指导学生有目的进行预习。
让学生在预习中了解要学新知识的重难点,切实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然后,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疑问进入课堂,结合教师的讲解,对照学习,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受知识。
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得轻松和谐。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使他们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去发现新知、探索新知。
渐渐地,学生们养成了自觉预习的好习惯,有了自主性学习的思想意识。
2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直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我先让学生任意写分数,进行笔算,得出分数值,并记录下计算的结果。
然后,师生打擂台,学生报分数,教师判断结果,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于秀红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于秀红摘要: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表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搜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表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搜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们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态度,它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是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上的一种无形的动力,如果我们老师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激发,这股无形的动力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
兴趣一旦激起,学生就会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从而感到学习的需要,使得他们主动去学习、主动去用功。
二、创建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其渠道是多方面的。
新教材中有许多素材能运用,如教材中的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阅读材料、教学配套光盘等,但还不够,需要我们从生活中提炼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㊀㊀㊀㊀㊀118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0 20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Һ张㊀虹㊀(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江苏㊀扬中㊀212200)㊀㊀ʌ摘要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优秀与否已经不能够只通过成绩来进行评判,当今社会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教师利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保证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本文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简要描述,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便分析和讨论.ʌ关键词ɔ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是学生初步了解学习以及思维和逻辑建立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面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都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枯燥地听,这种机械式的教学并不利于知识的传授,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应通过不断实践来改变自己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融入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潜力.一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时代,教育理念正逐步转向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过去只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成为新的教育热潮.传统的教学方式呈现出的内容极度枯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得不到学习方法和思维上的锻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思想的普及,将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该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也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发现问题㊁思考问题㊁探索问题的过程,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充分开发数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的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学好数学必须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总是利用固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板,学生们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和开发,这不仅影响了现阶段的学习效率,更限制了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涯上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如今小学数学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只有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指引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面对困难主动探讨分析,在主观上接受知识,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而教师作为指引者,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为学生指引方向.二㊁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认识.有关调查表明,当代小学生大部分不能够准确理解自主学习的真正含义,对数学自主学习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将自主学习等同于课前预习,这种对自主学习理解的偏差,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自主学习知识的培训.也有一些教师水平一般,自身对自主学习的认知存在偏差,不能正确地为学生进行指导,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提升,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全,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的任务就是跟上教师的节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这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太深,不能把握当代新课标的主题.他们只是将自己以前接受教育的经验强加给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忽视了时代飞速发展带给教育的改变.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出的学生,他们只会更愿意慵懒地接受知识,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丧失了锻炼自己自主学习的意识.而数学又是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如若教师不能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那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不利的.3.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要靠自身去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身为一名指导者,应该在学生迷茫和困惑时,指点迷津,指引方向.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本身就不擅长管控自己的行为,再加上当今社会网络较为发达,身边充满诱惑力的东西太多,这就直接造成他们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课.产生这类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学课堂任务繁重,学生的天性得不到释放,长时间的情绪积压加重了他们的厌学心理.另外,家长的过度宠溺使得学生的意志力薄弱,缺乏直视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生活上的陋习沿袭到了学习中.三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1.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需要教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长时间地为学生提供帮.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119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0 20助和指导,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条件.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堂时间,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争取一些课上的自主学习时间,给学生呈现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保证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下逐步建立学习的信心,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是很需要时间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共同进步,参与课堂,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并通过商讨和竞争逐步提高学习质量.2.课堂上设立质疑环节.教师结合数学教学和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快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中设立质疑环节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首先,教师在课堂当中设立质疑环节能够使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数学课堂当中,这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其次,学生之间的互相质疑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疑问,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产生解题的新思路,还能够使其他同学避免错误或者学习到新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最后,数学课堂上设立质疑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才会对其中的解题方法产生质疑,学生经过不断的思考,逐渐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容.只有通过质疑才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而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例如,乘法跟加法之间的关系,以3为例,3乘3得9,而3加3却得6,这里面涉及乘法的实质就是倍数关系,加法的实质就是求和,学生只有对数字概念运算关系产生质疑,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3.设立讨论环节.讨论环节作为学习数学最为关键的一步,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建立讨论环节,能够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们建立学习的信心,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们的踊跃发言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㊁相互学习,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反映,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过程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针对大多数学生在知识点上的欠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知识补充.而且讨论阶段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了解答错并不丢人,失败是成功之母,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中都能够得到思维上的碰撞,互相鼓励,互相质疑,在成就他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所以在课堂上建立讨论机制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比较贴近生活的小例子活跃课堂氛围.4.采用合理的评价.良好的评价机制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产生推动作用.教师的评价需要一定的技巧.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在数学知识层面上进行评价,使他们更快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或是给出一些思维上的经验,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需要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只有为他们树立信心,他们才能够更加自信,也更加有勇气去面对学习以及生活上的难题,也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5.创设情境教学.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手段进行培养.当今的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蜕变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使学生的特色得到发展,不同的思维经过碰撞,学生才能感受到研究问题的快乐.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建立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牢牢把握住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启发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个人特色,充分发挥新时期新理念的优越性.例如,教师可以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通过经典题目或较为贴近小学生生活的题目,由浅及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们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隐含规律,回顾之前的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尽可能地将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语句,或利用图画的形式进行展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将课堂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降低学习的难度.6.注重合作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对系统性学习建立很好的认识,而如今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于集体意识的缺乏可能会成为他们学习上的阻碍.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一些数学学习上的活动,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深交流和合作.数学具有严格的逻辑性,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如若按照传统的管教式教学,这类性格的学生并不受教师喜爱,但教师如果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释放天性,就能够保证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赋予学生 权力 活跃课堂,在探索中锻炼学生,最后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总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本身特有的逻辑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智商的提升,更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问题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ʌ参考文献ɔ[1]张泽民.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1(4):36-37.[2]耿云芬.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9(1):190.. All Rights Reserved.。
浅析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发布时间:2022-07-01T05:08:34.6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3月第5期作者:钟瑞[导读]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施,学校在建设教学课堂的过程中,逐渐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步建设自主学习课堂钟瑞(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初级中学湖北十堰 442500)摘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施,学校在建设教学课堂的过程中,逐渐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步建设自主学习课堂。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而构建自主学习课堂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打造更好的数学学习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问题策略一、针对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现存问题(一)学生的自律能力不足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年龄,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活跃的课堂氛围更能引起学生的热情,而自主学习教学方式需要学生的自律,自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提出目标和规划,然后进行有针对地去学习,但是,自律往往是小学生所欠缺的能力,而如果学生对自主学习教学课堂不适应,学生不仅不会集中注意力,而且还会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抵触心理。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小学是正式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够的,而又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同时,处在低年级段的学生,往往会因为数学的抽象思维和开阔思路的复杂计算而感到一些害怕,从而渐渐对数学不感兴趣,不再愿意花心思在数学上,从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义务有意识地去促进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究与思考能力。
二、针对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创造现代化数学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_1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发布时间:2023-02-02T03:21:20.646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9月第18期作者:顾自明[导读] 数学是学习生涯中始终伴随我们的科目,是考试必备科目之一,学习数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发展思维。
顾自明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753000摘要:数学是学习生涯中始终伴随我们的科目,是考试必备科目之一,学习数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发展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且能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本文重点针对此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深度学习;策略引言深度学习概念源于对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随后在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中,成为基础教育各学科共同追求并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就小学数学而言,学生要想实现深度学习,必须自主感受知识生成过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落实主动学习,发展高级思维。
而以上内容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革新传统教学方法,建构新课堂,探索新策略。
1.创新课前预习创新的课前预习和传统的预习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预习模式。
首先,预习在之前的教学中不属于必要的环节,老师也不会硬性规定学生一定要进行预习学习,而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或者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决定,但是创新预习活动则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不可切割的意义,也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起点;其次,通常意义上的预习只是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下时间去完成,学生预习得比较随意,只是盲目地跟随教学的内容来进行笼统的预习。
但创新的预习模式则有着明确的预期目标,并且能够详细地掌握预习中的问题,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面向学,而不是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策略
德兴市海口小学顾生红
自觉主动地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即学生不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监视,就能积极自动地求知和学习。
它是学生开掘自身潜能的最佳途径;是塑造创造型学生的必经之途。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我们研究的是教师如何教,很少研究学生如何学。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听课的兴趣,如何把课讲得精细,不留问题,让学生都明白。
有的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但就是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学生有问必答,这实际上还是注入式或灌输式的变种。
在观摩公开课的时候,我们也是重点看教师如何讲解例题,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至于学生如何却关心不够。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学又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形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启导下,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走向生活,动手操作,活学活用。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通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应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结合生活经验,引发数学问题。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激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会举出许多事物。
比如汽车的车轮、水井的盖子等。
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
接着我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设计的理由都与圆的特征有关,等学了‘圆的认识’后,相信大家就会更加明白它设计的道理。
”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学生学习圆的认识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的目的性增强了,兴趣自然产生。
2、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养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米、毫米”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你喜欢问题的长、宽、高等,有的学生测量出书的长、宽和文具盒的高,硬币的厚度等,并能恰当地使用长度举例,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使长度单位应用得更加灵活。
再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房屋的长和宽,地板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地板砖需多少块,如果一块砖需8元钱,一共需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挖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把数学教学生活化。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塑造好的基础品格。
二、以旧迎新,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有利于揭示知识内在的联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主动探索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探索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例如在“梯形面积”的教学中,我就在复习旧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基础上,精心设问,使学生主动探索,以获取新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1、请同学回忆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请同学猜测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3、我们应该如何将梯形转换为平行四边形?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方法,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顿时便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大胆地思考。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调动。
动手探究改变了单纯由教师讲解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学生这样所获取的知识才是牢固的。
在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把握时机,让学生小组合作,积极参与。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学生在交流中互相验证、启发,会产生一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从而体验合作的魅力。
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实质上是一个集体性的自主学习。
1、山穷水尽疑无路:思考出现困难时。
许多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这是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灵感,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工程应用题”中,我出了这样一题:做一批零件,甲乙合作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做6天,乙接着做4天完成全工程的2/5,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天完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的想到用方程解,可限于所学知识,很多学生不能解答。
于是我让学生将条件摘录、整理、画图比较,寻找内在联系。
于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开展交流。
一会儿,很多学生茅塞顿开,纷纷向我汇报:把甲做的6天分成两部分,甲先做2天再与乙合作4天完成全工程的2/5,全工程的2/5减去甲乙合作4天的工作总量,剩下的就是甲先做2天的工作量,就可以求出甲的工效,甲乙的工效和减去甲的工效就是乙的工效了,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万紫千红总是春:彼此意见不一时。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式和策略,甚至出现因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认为自己的解法更好等问题而发生争执。
这是教师不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2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学生先独立列式,结果出现了三中解法:一种是用假设法,假设全程是120千米,列式为:120×2÷(120÷20+120÷30):一种是把全程看作单位“1”来做,列式为:(1+1)÷(1/20=1/30);还有一种是:(20+30)÷2。
由于答案不一,引起学生争议。
我没有立即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各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
通过激烈的辩论,全班意见统一了,一致认为第一、二中解法正确,而且认为把全程看作单位“1”较为合理。
合作学习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独立思考后的辨析、评判、争论能够引发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感悟,从而体会合作的价值,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四、引、疏、点、激,让学生观察思考,自找规律。
教师应该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导演”,是学生思维鼓动者。
“引导、疏通、点拨、激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做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教师的疏通,让学生思维流畅;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跨入新的高度;通过教师的激发,激起学生思维的激情,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在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之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一节中,我不是将其规律全盘端出,而是引导学生以1/4为例,将分母换成25以内,分子不变的分数,通过列表加以对比。
这时顺着思路,稍加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有什么共同特征: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的分母又有什么特征,并加以对比,找出规律。
最后又举出 3/15这个分数,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深层次探究,完善规律。
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本身,而且学到了探求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数学教学所期待的结果。
和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双方都感到愉悦的、卓有成效的,应该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的过程。
愿广大教师能还“主动”于学生,让学生切切实实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