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呼啸山庄》创作特色与叙事风格研究
赏析电影《呼啸山庄》看其艺术的创新
赏析电影《呼啸山庄》看其艺术的创新【摘要】电影《呼啸山庄》以其独特的艺术创新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重点关注该电影在叙事手法、现代题材处理、摄影和视觉效果、音乐与声效运用以及角色塑造和表演方面的创新。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呼啸山庄》在艺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成功。
结合未来电影艺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展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方向,并总结了电影《呼啸山庄》的艺术创新之处。
这部电影通过其独特的创新元素,为电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同时也为电影艺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关键词】电影《呼啸山庄》,艺术创新,创新叙事手法,现代题材处理,摄影,视觉效果,音乐,声效运用,角色塑造,表演,成功,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介绍电影《呼啸山庄》电影《呼啸山庄》是一部根据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该小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描写了一段扑朔迷离、充满激情和复仇的故事。
电影《呼啸山庄》由导演安德烈·多米尼克执导,于2018年上映,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影片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这对矛盾纠缠的情侣展开,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情感张力。
电影中的角色形象生动鲜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故事叙事方面,电影《呼啸山庄》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通过回忆和flashback的方式将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
影片还对原著中的一些情节进行了改编和重新解读,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体验。
电影《呼啸山庄》不仅忠于原著,同时在叙事、题材处理、视觉效果、音乐和角色表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充满艺术感和现代气息的电影作品。
1.2 说明本文重点关注电影的艺术创新本文将重点关注电影《呼啸山庄》的艺术创新,探讨该电影在叙事手法、现代题材处理、摄影和视觉效果、音乐和声效运用以及角色塑造和表演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研究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研究摘要: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以深刻的主题、诗化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形象受到了读者的喜爱,除此之外,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也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呼啸山庄》以女管家纳莉和房客洛克伍德的交错叙述为主;在叙事时间上适当地加快或放慢,拿捏精准;通过自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主体;叙事时间;自然《呼啸山庄》是女性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传世之作,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在英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一席。
该部小说问世于1847年,以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复杂的人性和扭曲的社会。
在《呼啸山庄》发行之初,评论家曾质疑其纷乱且不成体统,鉴于此,本文以其叙事特色为主题,从叙事的主体和时间、自然三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的创作手法,解读《呼啸山庄》的独特魅力。
一、叙事主体的交错《呼啸山庄》以女管家纳莉和房客洛克伍德的叙述为主,交叉转换,小说中的人物也参与叙述,打破了以往小说中惯用的呆板乏味的套层结构,从不同叙述层面展开,小说由于多个叙述者的叙述,呈现出立体化的效果,小说结构紧凑,并且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从而使整部小说显得扑朔迷离,新奇而独特,引人入胜。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别具一格地塑造了两位主要的叙述者,分别是呼啸山庄的女管家纳莉和房客洛克伍德,两位叙述者的身份不同,视角不同,带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同,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丰富的情感和故事情节的曲折迷离。
《呼啸山庄》一共有三十四章,不同章节的叙事主体如下图所示:小说以洛克伍德的叙述开篇,通过他的日记,为读者展示了呼啸山庄以及山庄里的人和事,在他的眼里,似乎一切都不正常,对山庄他也充满了疑虑,从而引出了纳莉的叙述。
由他的好奇心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设计了许多悬念,围绕着这些悬念的解开,小说情节和人物也逐渐清晰起来。
纳莉是与世隔绝的理想避难所――呼啸山庄的历史见证人,山庄的人世浮沉、兴衰起落都在她的的眼前发生。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浅析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浅析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呼啸山庄》是不朽的名著,受到全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独特而具有魅力的叙事艺术。
基于此,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系统以及叙事效果三个角度出发,对《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期丰富现有的对《呼啸山庄》叙事艺术的研究。
标签:《呼啸山庄》;叙事视角;叙事系统;叙事效果一、引言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围绕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恨情仇展开。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在英国约克郡一个阴沉的荒原上,弃子希斯克里夫被带回呼啸山庄。
山庄主人之女凯瑟琳喜爱希斯克里夫,但同时又无法拒绝拥有优渥生活条件的邻居埃德加·林顿,在两人之中纠结。
希斯克里夫因受辱与恋爱不遂后离去,凯瑟琳也因此嫁给埃德加·林顿。
数年后,希斯克里夫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重回呼啸山庄,开始了复仇之路。
令《呼啸山庄》从维多利亚时期其他作品脱颖而出的是作者与众不同的叙事艺术,书中描写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黑暗色彩的虚构世界,任由读者体会欣赏其中的爱恨纠葛。
在纯净的、荒原一般的浪漫风格中,总能找到哥特的、悲剧的死亡色彩。
二、《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2.1多元化叙事视角在《呼啸山庄》一书中,艾米莉·勃朗特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视角模式,采用多种叙事视角,即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相结合。
在多元化的叙事视角的影响下,小说全文展现出一种奇妙的戏剧性结构。
2.1.1第一视角尽管艾米莉·勃朗特大幅度使用第一视角进行叙事,但与传统作品不同的是,她并没有就故事主人公展开第一视角,而是以呼啸山庄的拜访者,一个现代文明人洛克伍德来展开第一人称叙事,使这个怪奇荒凉的故事更具神秘感。
由于作者布局宏大,整篇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要与众不同地展现故事情节,吸引读者注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探析
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探析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非常有名,但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却鲜为人知。
电影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改动,十分吸引人。
在电影中,故事的叙事风格十分抢眼。
很多导演喜欢在电影中留下各种各样的悬念,吊足观众的胃口。
这样不仅能引人入胜,也增添了电影的情趣。
导演要将这些经典段落用电影的手法表现出来,而且还不能突兀和唐突,除此之外,导演描述的这些画面是导演本身和编剧对小说的理解,这种理解能不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呼啸山庄》和电影《呼啸山庄》的分析,来探究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
一、小说《呼啸山庄》和电影《呼啸山庄》(一)小说《呼啸山庄》《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小说整体比较压抑,激烈的冲突和故事的戏剧性更是让整部作品有了不一样的意味。
小说的叙事结构也与一般的作品不同,小说除了一般的平铺直叙外,还加入了倒叙等叙事手法,非常新颖。
小说中希刺克厉夫本是一名弃婴,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收养。
小说以希刺克厉夫与呼啸山庄的爱恨纠葛为主线,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沉浮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深刻刻画了希刺克厉夫与老主人的女儿凯瑟琳情愫暗生到由爱生恨的情感纠葛以及上升到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两大山庄之间的矛盾冲突。
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本来应该是幸福的一对,但由于误会以及凯瑟琳即将嫁给富有又英俊的埃德加为矛盾冲突点,直接导致了希刺克厉夫的离家出走及将来一连串的复仇行动。
爱情与复仇一直以来都是作家们喜欢的主题,这两大主题能创造出巨大的能量,引起误会、纷争和伤痛。
虽然艾米莉不免俗套地运用了这两个主题,但在《呼啸山庄》这部作品中,却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艾米莉用自己的才华和女性独有的细腻敏感,为世人奉献了一部旷世名作。
(二)电影《呼啸山庄》由《呼啸山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也许很多人不熟悉,但这不影响电影的精彩,也掩饰不住电影的光华。
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年代都比较久远,但同样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摘要:《呼啸山庄》有“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小说”的美誉,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独特的叙事结构,不管是叙事时间、叙事顺序、还是叙事视角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不拘一格的叙述方式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之所在。
本文将重点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顺序这三个方面探讨这部著作叙事方面的特色。
关键词: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顺序一、叙事时空时间和空间是小说的重要叙事要素,在小说叙述中,时间和空间的设定都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它们为人物行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可参照的起点和标志。
这部作品在叙事时间上,艾米莉以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为故事的特定场所,看似是两个简单的、特定的活动空间,但是它内在的气象却变化万千。
“风雨大作的荒原,古老阴森的山庄,为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的余地。
”《呼啸山庄》的时间线索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以洛克伍德为第一叙述人的次要线索,这一时间是从洛克伍德去呼啸山庄拜访希斯克利夫时开始,于次年秋天在呼啸山庄看到凯蒂和哈里顿成为情侣时,这条时间时间线索正式结束。
第二条时间线索从希斯克利夫被老恩肖带回呼啸山庄开始,到凯蒂和哈里顿成为情侣结束,这条时间线索的时间跨度长达31年之久。
作者没有按照平常那样平铺直叙、从头开始讲起的叙事方式,而是别出心裁地开辟两条时间线索贯穿全文,最终在终点交织,合为一体。
二.叙事视角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对于叙事视角,热奈特提出用“聚焦”这一术语,根据热奈特对叙事角度“三分法”的理论,叙事角度可以分为三种:(1)“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叙事,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2)内聚焦叙事,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呼啸山庄》电影与小说文本比较分析
《呼啸山庄》电影与小说文本比较分析《呼啸山庄》电影与小说文本比较分析小说《呼啸山庄》从问世以来就非常著名,随着同名电影的问世,更引起了如潮的好评。
电影在尊重小说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电影中设置了各种悬念,增添了电影情趣,用电影的手法表现出经典段落。
本文将结合原著《呼啸山庄》,从小说的叙事手法、电影的叙事风格等方面对其展开分析,旨在从小说的艺术特征、人物性格特征等来共同领略小说和电影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独到之处。
一、《呼啸山庄》的概述《呼啸山庄》是以希斯克利夫的成长为主线,希斯克利夫一生受到了各种苦难折磨。
出生时,他就被人抛弃,之后被人收养,其童年时代的生活充满了各种艰辛。
希斯克利夫成人之后,因倾慕凯瑟琳而受到侮辱,遭受种种打击之后,希斯克利夫决定出外闯荡,当自己足够强大时,回来向凯瑟琳一家报复。
这部作品表达了反抗压迫,努力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其深刻揭露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混乱状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小说《呼啸山庄》艾米莉所著的著名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其整体比较压抑,有着激烈的冲突和戏剧化的故事。
小说不仅有平铺直叙,还采用了倒叙等叙事方式,让整部作品具有独特的意味。
小说描述了一个弃婴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主人恩萧收养之后,希斯克利夫与呼啸山庄爱恨纠葛的故事,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述来刻画出主题。
小说中深入刻画了希斯克利夫与庄主女儿凯瑟琳之间的爱恨转变以及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之间的矛盾冲突,两人本应是幸福的一对,但因种种误会,凯瑟琳嫁给了富有的埃德加,进而导致了希斯克利夫离家奋斗又回来对其家族进行了一连串的报复行动。
《呼啸山庄》中描述了恩萧先生在利物浦码头收养了被遗弃的希斯克利夫,家庭成员都歧视、疏远他。
整个家族中只有凯瑟琳关心他,与他一起玩耍成长。
随着成长,两人感情越来越亲密,逐渐成为恋人。
但富有而英俊的埃德加出现之后,凯瑟琳爱上了埃德加并决定嫁给他,这一举动深深刺痛了希斯克利夫的心,他毅然决定离家出走。
赏析电影《呼啸山庄》看其艺术的创新
赏析电影《呼啸山庄》看其艺术的创新【摘要】电影《呼啸山庄》以其独特的艺术创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在角色呈现方面,每个人物都展现出多面性和复杂性,使得故事更加生动。
故事结构方面,影片不按传统的时间顺序叙述,通过闪回和倒叙的手法实现情节的发展,让观众在思考和揣摩中感受更多情感。
影像风格的创新让影片更具视觉冲击力,音乐的运用让每一场景更加有力量,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呼啸山庄》在艺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成功,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思考和情感。
【关键词】电影《呼啸山庄》、艺术创新、角色呈现、故事结构、影像风格、音乐运用、情感表达、成功。
1. 引言1.1 影片简介《呼啸山庄》是一部由著名导演安德烈·特库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同名小说。
影片讲述了在乡村庄园中发生的一系列家庭纷争和爱恨情仇。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复杂关系展开,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人类的贪婪欲望。
影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画面风格,展现了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的力作。
在影片中,观众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学氛围,还能体验到导演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和对人性的深刻观察。
通过对角色的多面性、故事结构的突破、影像风格的创新、音乐的运用和情感表达的深度等方面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啸山庄》在艺术创新方面的成功之处。
2. 正文2.1 角色呈现的多面性"呼啸山庄"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呈现出了非常丰富的多面性。
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展现出了令人难以捉摸的复杂性。
他既是一个痴情的爱人,又是一个报复心切的仇人。
他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葛使他成为一个充满张力的角色,让人难以忽视。
与此凯瑟琳这个角色也展现出了多重的面貌。
她既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又是一个极具权力欲望的女主人。
她的种种行为和选择都让人感到惊讶,展现出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除了主要角色外,影片中的配角也都塑造得非常立体。
比如埃德加和伊莎贝拉这对夫妻,他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欺骗和矛盾,让人不禁想要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
赏析电影《呼啸山庄》看其艺术的创新
赏析电影《呼啸山庄》看其艺术的创新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勃朗特姐妹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据相关数据统计来看,除了莎士比亚与狄更斯,在英国所有的作家中,世界范围内最为人所知和喜爱的就是勃朗特姐妹。
最近几十年以来,勃朗特姐妹的作品被多次搬进戏剧和电影中。
尤其是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几十年来竟然被先后11次搬上电影屏幕,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艾米丽?勃朗特是最具创作型的作家,《呼啸山庄》的所有版本电影中对其艺术创新性都有鲜明的表现。
而要想分析《呼啸山庄》的艺术创新,我们首先应该对《呼啸山庄》的电影内容及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呼啸山庄》电影内容及主题分析《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最成功的作品,是关于爱和复仇的故事。
《呼啸山庄》虽然只是小说,但从中我们却能看出作者艾米丽的独立、豁达、纯真以及刚毅和热情。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的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作品,但却深受人们喜爱。
《呼啸山庄》先后被拍摄改编了11次,最早的电影版本是在1939年,导演为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威廉?惠勒,主演人员是梅尔?奥勃朗、劳伦斯?奥利弗、大卫?尼文等,影片色调较灰暗,充满哥特和凄婉哀伤的气息,在电影事业发展的初期就很好证明了电影艺术的表演能力,这部影片也成为20世纪伟大的银幕经典作品之一,并荣获第1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黑白片)奖。
1954年,墨西哥重新翻拍了这部电影,虽然不如1939年那版受人瞩目,但仍然赢得了很多人的喜欢。
之后的1970年、1985年、1992年、1998年以及2003年、2004年和2009年、2011年《呼啸山庄》几乎每隔几年就会被翻拍一次,2013年,电视剧《呼啸山庄》的拍摄也被提上了日程。
《呼啸山庄》电影是根据小说拍摄,十几次的拍摄中除了细节方面的不同,所有的电影都遵循艾米丽《呼啸山庄》的主线进行。
《呼啸山庄》影片的开头是站在女管家埃伦?迪安的角度上叙述和演进的。
乡绅恩萧先生带回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进呼啸山庄,并对其极其宠爱,取名为希斯克利夫。
论《呼啸山庄》中的写作叙事手法
论《呼啸山庄》中的写作叙事手法《呼啸山庄》中的写作叙事手法,不同于一般的散文,其语言显得质朴而富有张力。
全书总共才120页左右,但却包含了大量的对话,这些对话有的温婉缠绵如歌似诉,让读者很容易就沉浸到作品之中;有的幽默讽刺,又让读者忍俊不禁;还有的充满着浓郁的诗意与哲理,像一颗颗珍珠洒落在每个章节。
在第三部分有对话40多处,几乎占据了一半,可见这本书的篇幅之短也正好体现了它的叙事特色:把相关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内心活动进行精彩细致的刻画。
整本书如果只看完了两遍或者两遍以上,肯定会有“雾里看花”之感。
一、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描述人物性格《呼啸山庄》第二卷一开始便是以内心独白的形式来交代了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因为那时候凯瑟琳已经被送回了娘家,身份是“父母双亡、孤女”,在此之前她没有讲过任何关于自己出生及其他身世的信息,而且她对外界环境充满恐惧,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从她最后决定离开狼崽子哈克去做养女的举动我们可以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勇敢面对,这样才能收获幸福快乐。
二、利用地点转换推动剧情发展《呼啸山庄》里所有的故事都在小镇上进行,通常都是“一日三餐加睡觉”的节奏,那么就需要随时注意自然环境的变化,比如说雪夜、雨天、月光等等,从而打破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小镇在不同季节更替的四季变化,让我们的思绪也随之游走。
“四月,春寒料峭,薄雾笼罩,一位穿红衣的姑娘被暴风雨惊醒,伸出一根树枝去拨弄窗帘,恰巧这位英俊的少年望向了窗户……二、利用地点转换推动剧情发展《呼啸山庄》里所有的故事都在小镇上进行,通常都是“一日三餐加睡觉”的节奏,那么就需要随时注意自然环境的变化,比如说雪夜、雨天、月光等等,从而打破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小镇在不同季节更替的四季变化,让我们的思绪也随之游走。
“四月,春寒料峭,薄雾笼罩,一位穿红衣的姑娘被暴风雨惊醒,伸出一根树枝去拨弄窗帘,恰巧这位英俊的少年望向了窗户……”可以想象在这个浪漫的夜晚,由天真单纯的哈克爱慕者艾伦小姐引入了高潮部分——两人双双坠入爱河,发誓永远厮守终身。
析《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艺术
析《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艺术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英国
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叙事时间艺术为特色,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使整个小说充满着紧张的气氛和激动人心的戏剧性。
小说采用了“时间跳跃”的叙事手法,以及“跳跃式”的时间展示。
在叙事中,作者采用了“跳跃式”的叙事方式,以一种紧张的节
奏来表达情节的发展,从而使读者更加紧张。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作者能够表达出很多深刻的思想,而不必过多地描述细节。
另外,小说也采用了“过渡式”的叙事手法,以一种舒缓的节奏
来表达情节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者运用这种方式,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小说中的各种情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
总之,《呼啸山庄》运用了多种叙事时间艺术,使小说充满着紧张的气氛和激动人心的戏剧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背景。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精品论文】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精品论文】论文正文:1847年问世的《呼啸山庄》是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短暂的一生中所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呼啸山庄》的核心和精髓是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的故事。
小说的故事情节依据相互的时间顺序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同前一代相关(幸德雷·恩箫、凯瑟琳·恩萧和希刺克厉夫·恩萧、埃德加和伊莎贝拉),另一部分同后一代相关(小凯瑟琳、林顿和哈里顿·恩萧。
其中的一个情节集中在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那种令人惊异的如饥似渴的、占有欲的、完全超越道德观的神话爱情故事里。
另一个围绕报复活动的长期影响展开,包括两对年轻人的生活的恋爱故事。
而连接着两个故事情节的持续下来的则是希刺克厉夫,他在第一个情节来充当着魔鬼式的情侣,在第二个情节中是个貌似吃人的妖魔。
整个故事主要是通过一个与它的中心事件不相干的角色洛克乌德先生和丁耐莉的眼睛展示给我们的。
在《呼啸山庄》里,故事的部分是由画眉山庄的仆人丁耐莉,部分是由在埃德加死后租用画眉山庄的洛克乌德先生来叙事的。
根据叙事角度“三分法”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的叙事理论可以将叙事焦聚分为三类,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
第一类,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相当于英语评论界所提出的无所不知的叙事者叙事,以及普荣所说的“后视角”,托多诺夫则用叙事者 >人物这个公式来表示(叙事者所知道的大于人物,或更确切地说,多于任何任务所知道的)。
第二类,内聚焦叙事相当于叙事者=人物(叙事者说出某个特定的人物所知道的情况,有分为固定式聚焦和不定式聚焦两种。
第三类,外聚焦叙事,相当于叙事者《人物(叙事者所知道的少于人物无所知道的),这是“客观”的或是“行为主义”的叙事,普荣称之为“外视角”。
读完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仅那小说的人物刻画,故事情节以及故事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那种令人惊异的如饥似渴的、占有欲的、完全超越道德观的神话爱情故事,让人激动而又沉重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小说中整个故事的叙事技巧更让读者感觉到眼前一亮,具有透明性的叙事,非常易于每一位读者接受和理解。
电影《呼啸山庄》创作特色与叙事风格研究
56电影文学Film Literature电影《呼啸山庄》海报电影《呼啸山庄》创作特色与叙事风格研究《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收养后,不堪受辱而外出,致富后进行报复的故事。
作品表达出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同一时代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充满了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
根据这部作品制作的影视作品至今久演不衰,曾获得奥斯卡多个奖项,赢得高度的肯定和好评。
一、 创作特色研究(一)现代摄影风格电影《呼啸山庄》独具匠心地通过现代摄影技术和摄影风格展现出人物形象、自然景象,通过独特的风格展现出小说及电影的主题思想,表达出作品想阐述的思想观点,将从以下几方面详细阐述:在电影的开始,展现出了一个景色凄凉、风雨交加的场景:老恩萧带着茫然、无助、失落、孱弱的希斯克利夫回到呼啸山庄,其对希斯克利夫这个路边捡来的孩子有足够的情感寄托和情感归属,给予了很多的疼爱和关怀。
老恩萧对于希斯克利夫的照顾、关爱、呵护是出于心底的驯服心态;随着自己的年老体衰,他对希斯克利夫控制效果逐步减弱,看着自己付出的辛苦随之而去,在心中积压了无法排泄的压抑和困扰,最后郁郁而终。
电影花费大量的细节和时间来描述老恩萧,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版本中有长达40分钟的时间都涉及到这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占到整个片长的约1/4时间。
电影《呼啸山庄》中通过独特的摄影细节和摄影风格,展现了导演对小说的理解和想表达的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影片中展现的老恩萧的形象极为邋遢,令人望而生畏,其头发凌乱、眼神倦怠、脸颊尖利、脸色苍白,还不时能看到他施暴动武的场景。
老恩萧对希斯克利夫进行强制洗礼,但是却遭到了希斯克利夫的叛逆逃跑,而让人气愤的是追之而来的凯瑟琳也遭到了强奸。
电影镜头还特意给了处女之血以细节特写,不同于其他影片纯洁神圣的描述、却是混着污泥流淌的景象,通过这种反常的、令人不适高 慧【作者简介】高 慧,女,陕西榆林人,西安翻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方向研究。
影片《呼啸山庄》的意象与叙事研究
62电影文学Film Literature《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而这部仅有的作品足以使其成为经典,自小说问世开始,就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可谓百年不休,而影片《呼啸山庄》是根据艾米丽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其截取了小说的一部分,通过突出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恨纠缠,使得影片主题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呼啸山庄》电影中,女主人公凯瑟琳虽然用生命爱着希刺克厉夫,但是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凯瑟琳最终选择嫁给了稍有势力的画眉山庄的主任。
凯瑟琳对于婚情的选择,直接造成了希刺克厉夫的出走,这一切均是因为男主人公的身份过于贫贱,一个无名的马夫并没有收获爱情,就是这样跌宕起伏的情景发展,才使得最终灵魂的皈依是多么难得。
导演威廉特地重新编排故事情节,在运用多种电影技巧、利用各种各样悬念的基础上,展现了与小说不一样的意象与叙事风格,增添了电影情绪,吊足了观众胃口,使得影片自身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凸显。
一、《呼啸山庄》中的意象解读影片《呼啸山庄》虽然鲜为人知,年代也比较久远,但这丝毫不影响电影本身的精彩,也无法忽视其对世界电影发展的推动作用。
1939年,影片《呼啸山庄》面世,其是由导演威廉·怀勒所创作的,虽然是黑白的有声电影,但是却不影响艺术的表现。
导演通过将自己对名著的理解与敬意融入到影片之中,使得人与人间的珍贵情感得到了充分积淀。
虽然影片《呼啸山庄》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爱情故事,但是整部影片的时长却只有104分钟,活动背景也仅限于荒原、呼啸山庄、画眉山庄三个,通过对其进行解读,不难发现,荒原正是人类灵魂的家园,代表着本我、自然;呼啸山庄则代表本我受到压抑的现实世界,体现着自然与理性的持续斗争;而画眉山庄则代表着人类的追求与理想,象征着理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首先,荒原在影片影片《呼啸山庄》的意象与叙事研究韩 菁 范 然【作者简介】韩 菁,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研究;范 然,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双硕士,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与文学研究。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摘要:《呼啸山庄》以其超越生死的爱恨情仇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独特的叙事特色是其独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艾米莉·勃朗特从女性书写的叙事角度出发,运用不可改变的叙事循环、复杂巧妙的叙事方式与叙事顺序、有意设计的叙事时距,写出了一个爱恨泯灭的自由荒原的故事。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角度;叙事方式;叙事顺序;叙事时距勃朗特三姐妹中,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远没有夏洛蒂的《简爱》出名、风靡,而且还招来批评、厌恶与反感。
但她留给世人的唯一小说《呼啸山庄》历久弥新,以其精妙的叙事手法和震撼人心的主题,激发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浓厚兴趣,吸引了众多评论家的注意。
终于,20世纪上半叶形势发生了变化,批评界对《呼啸山庄》的评价远远超过了《简·爱》,读者也开始理解这部作品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别致的叙述技巧。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们受到压迫而反抗。
他们的爱情是基于性格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志趣上的相投。
他们爱情的基础不是由互补性,而是由同一性构成的。
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带有神秘主义的味道,但又是现实的。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有着绝对强烈的情感,爱之中又掺杂着极端的狠,他一步步地实行残酷的复仇计划,一步步让那些人跌入深渊,而最后看到小凯蒂和哈尔顿与他心爱的人相似的眼睛时,他放弃了,也释怀了,与凯瑟琳在呼啸山庄的高空上团聚。
在充满野性和平静相融合的文字底下,《呼啸山庄》为我们展示的是一段时间跨度长、感情炽烈、超越生死的爱情,这与世俗的爱情有着极大的不同。
读过《呼啸山庄》的读者,都被这虐深的爱念深深地打动,到底是要爱到什么程度,男主人公表达出充满毁意的爱。
而其深深的感染力正是与艾米丽独特的叙事有关,笔者将在下文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一、女性书写的叙事角度在《呼啸山庄》的创作时代,即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女性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女性在男性霸权中所受到的不公,在不断的反叛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那便是女权主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觉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了猛烈批判;它努力发觉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重评文学史它探讨文学中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
《呼啸山庄》电影改编及小说的魅力探析
《呼啸山庄》电影改编及小说的魅力探析【摘要】《呼啸山庄》是一部备受推崇的小说,也被多次改编成电影。
本文通过对小说与电影的异同点、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探讨、风景与氛围的营造、表达方式的巧妙运用以及情感与情节的张力进行探析。
小说和电影的魅力在于它们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感受。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啸山庄》的内涵和深度。
在我们将探讨《呼啸山庄》的魅力所在,小说与电影的价值比较以及对读者与观众的启发与反思。
通过深入挖掘这部作品的精髓,读者和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呼啸山庄》带来的情感冲击和思想启示。
【关键词】《呼啸山庄》、电影、小说、魅力、探析、异同点、人物性格、命运、风景、氛围、表达方式、巧妙运用、情感、情节、张力、结论、价值比较、启发、反思、读者、观众。
1. 引言1.1 《呼啸山庄》电影改编及小说的魅力探析《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该小说讲述了希思克利夫、凯瑟琳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以及他们所在的呼啸山庄所发生的一系列悲剧事件。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世界引起了轰动,也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成为经典的文学名著。
《呼啸山庄》的魅力在于它那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性格刻画。
小说与电影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异同点,但都成功地展现了这些元素。
在小说中,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命运都被细致描绘,让读者们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而电影则通过形象的表现和场景的搭建,将这些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风景与氛围的营造也是《呼啸山庄》的一大特点。
小说中,呼啸山庄的荒凉和狂风呼啸的景象给人深深的印象,而电影则通过精美的画面和逼真的拍摄手法重新再现了这种氛围。
《呼啸山庄》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命运、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它的魅力在于不断引发读者与观众对生活、爱情、痛苦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通过比较小说与电影的价值,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同时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与反思。
论《呼啸山庄》叙事特色
论《呼啸山庄》叙事特色摘要:《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短暂的一生中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这篇小说以深奥著称,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小说。
艾米莉突破传统叙事模式,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叙事手法,这是其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
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空方面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领略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呼啸山庄》; 叙事《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短暂的一生中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出版后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小说以多重叙事视角讲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畸形的社会画面。
小说出版后,受到了评论界的关注,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小说。
这是作家艾米莉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大胆的改造了传统叙事模式,读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受到了评论界的指责,但这正是这部小说的独具匠心之处。
这种巧妙的布局,独特的手法,体现了小说的魅力,为艾米莉赢得了经久不衰的声誉。
一、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文学作品中叙述故事的方法,也就是说文本需要采用一定的视角,给读者展示故事的方方面面。
叙事视角一般有三种:全知视角、限制外视角、限制内视角。
全知视角属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叙事,作者像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限制外视角是作者退出文本,叙述者等于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他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描述,叙述范围受限;限制内视角是指叙述者是作品中的主人公,能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叙述范围也受到限制。
传统叙事大都采用全知全能型的视角,《呼啸山庄》突破传统的叙事模式,既不采用全知全能型的叙事视角,也没有采用限制内视角,而是独辟蹊径,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转化叙事视角,呈现出叙事层次间相互重复又互为补充的奇特效果。
第一层叙事是洛克乌德的外视角叙述,第二层叙事是纳莉的外视角叙述,第三层叙事是卡瑟琳、小卡瑟琳、小林敦等人的日记等第一人称叙述构成。
《呼啸山庄》以洛克乌德先生摆放呼啸山庄开篇,洛克乌德先生的叙述是基本线索,洛克乌德在呼啸山庄受到惊吓后,回到画眉山庄就病倒了,他对呼啸山庄充满了好奇,要求画眉山庄的管家纳莉讲呼啸山庄的故事,自然地引出纳莉对呼啸山庄故事的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呼啸山庄》创作特色与叙事风格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收养后,不堪受辱而外出,致富后进行报复的故事。
作品表达出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同一时代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充满了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
根据这部作品制作的电视电影作品至今久演不衰,曾获得奥斯卡多个奖项,赢得高度的肯定和好评。
一、创作特色研究(一)现代摄影风格电影《呼啸山庄》独具匠心地通过现代摄影技术和摄影风格展现出人物形象、自然景象,通过独特的风格展现出小说及电影的主题思想,表达出作品想阐述的思想观点,将从以下几方面详细阐述:在电影的开始,展现出了一个景色凄凉、风雨交加的场景:老恩萧带着茫然、无助、失落、孱弱的希斯克利夫回到呼啸山庄,其对希斯克利夫这个路边捡来的孩子有足够的情感寄托和情感归属,给予了很多的疼爱和关怀。
老恩萧对于希斯克利夫的照顾、关爱、呵护是出于心底的驯服心态;随着自己的年老体衰,他对希斯克利夫控制效果逐步减弱,看着自己付出的辛苦随之而去,在心中积压了无法排泄的压抑和困扰,最后郁郁而终。
电影花费大量的细节和时间来描述老恩萧,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版本中有长达40分钟的时间都涉及到这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占到整个片长的约1/4时间。
电影《呼啸山庄》中通过独特的摄影细节和摄影风格,展现了导演对小说的理解和想表达的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影片中展现的老恩萧的形象极为邋遢,令人望而生畏,其头发凌乱、眼神倦怠、脸颊尖利、脸色苍白,还不时能看到他施暴动武的场景。
老恩萧对希斯克利夫进行强制洗礼,但是却遭到了希斯克利夫的叛逆逃跑,而让人气愤的是追之而来的凯瑟琳也遭到了强奸。
电影镜头还特意给了处女之血以细节特写,不同于其他影片纯洁神圣的描述、却是混着污泥流淌的景象,通过这种反常的、令人不适的隐晦表达方式反映了导演的不满,也揭示了原小说作品想表达的主题思想。
电影中还有很多关于动物的特写:鸟兽死亡之后,身上的羽毛被拔光,鲜血血淋淋地流淌着。
在老恩萧死后,镜头还给了老恩萧的尸体予以一段时间的特写。
通过人和动物的镜头的对比,蕴含着小说中的思想:不管人在世的时候是如何地显耀、地位显赫、财富众多,但是在死后,都将跟动物一样,毫无体面和尊严地逝去。
(二)矛盾的夸张表现风格辛德雷在父亲老恩萧逝去后,接班成为了呼啸山庄的新一任主人。
辛德雷在别的导演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就是无恶不作的恶霸形象,和他的老仆人约瑟夫一起,对希斯克利夫进行各种方式的虐待。
而在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电影中,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影片初始将辛德雷塑造成一个道貌岸然的文明人,是小说中唯一被送入学校接受教育的人,而在父亲死后,又展现出其极其夸张的疯子形象。
约瑟夫则是一直信奉《圣经》,整个人的语言和行为完全是以《圣经》为标杆,任何违反《圣经》的言语和行为都是不可理喻、不可饶恕的。
塑造这两个人的形象,也是间接描绘了当时的社会中是以男权为主的,代表了不可一世、粗暴、守旧、顽固、陈腐、有超级优越感的高高在上的主宰者的形象,骨子里都是“非我同类、必灭之”的思想观念,与真实的文明社会形成了强烈反差。
在老恩萧去世前,希斯克利夫并未展现出兽性;但是在老恩萧死后,其身上的兽性在辛德雷的虐待下逐步展现出来。
在原著小说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是作者塑造出的两个人物形象,品性截然相反。
在安德里亚·阿诺德的镜头下,这两者不同以往电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形象塑造,而应该是雌雄同体、具有两面性的人。
从表面上来看,这两个人情深意切、爱得海枯石烂;而从根本上来看,他们之间却有无法调节的矛盾,一个接受着文明的陶冶,另一个却是充满了兽性。
在导演的镜头下,对这两人有着较多的视角和较长时间的描述:在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小时候,两人在人烟稀少的荒原上,相互依靠和吸引着;在首次见面时,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希斯克利夫受伤时,凯瑟琳亲密地为其舔伤口;驰骋原野时,两人相互对视、相互依靠、紧密贴近,那种情侣间的亲密展现得淋漓尽致,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仰慕之情也表现得惟妙惟肖,同时还在镜头中出现了成双成对飞禽走兽,这一镜头的处理也是想表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相融共生,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展现出了甜蜜幸福的恋人形象,这也为后续电影情节的发展变化埋下了伏笔。
而辛德雷在父亲老恩萧去世后,性情大变,开始采取各种方式来虐待、欺辱希斯克利夫。
希斯克利夫在这种被欺凌的状态下也性情大变,让凯瑟琳看在眼里,而对希斯克利夫的看法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认识到其与希斯克利夫的观念存在极大的差异,他们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产生。
在电影一开始,呈现给作者的是荒芜凄凉、独立孤僻、与世孤绝的呼啸山庄,而当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无意闯到画眉田庄,影片展现画眉田庄中给人以温暖的灯火时,采用的拍摄角度是从戒备森严的窗外黑暗的森林中进行拍摄的,这种独特的视角也仿佛是被困于黑暗中的野兽对窗外的窥探和向往。
画眉田庄中的温暖和呼啸山庄中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是导演夸张刻意处理的结果。
凯瑟琳向往窗外的世界,向往画眉田庄中文明的生活方式,乐不思蜀不愿离开;这种好奇和渴望让她逐步摆脱原来的生活方式,慢慢向文明社会靠近,并愿意接受闻名社会的束缚。
而对于文明社会,希斯克利夫是不愿接受的,是持抗拒态度的。
在画眉田庄的欢迎仪式上,希斯克利夫身着绅士着装是极其不愿意的,仅仅是为了让凯瑟琳高兴,但是却招来了林顿兄妹和辛德雷讥讽和嘲笑;这样一次靠近文明社会的方式却带来了深深的挫折感和失败感,激发了希斯克利夫的兽性,他在马厩中赤身裸体地作困兽斗,这一赤裸裸的影片景象却折射出希斯克利夫内心黑暗、原始、野蛮、残暴的兽性。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出现了难以调节的矛盾,两个人的鸿沟得到了彰显和放大。
二、叙事风格研究小说《呼啸山庄》中展现出了强烈的矛盾冲突、戏剧化的故事情节,叙事结构新颖地采用了平铺直叙和倒叙两种叙事方法;矛盾贯穿了整个故事中:由爱生恨的情感冲突、画眉山庄和呼啸山庄的矛盾冲突、由于误解带来的伤痛、纷争、误会和复仇等,作者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出了非凡的色彩。
电影《呼啸山庄》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通过镜头将生动、直观、具体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眼前,甜蜜的情节处理让人深感幸福,痛苦、纠结的情节处理也让人更为痛苦,观众能更为贴近理解原著主题思想,同时表达出了导演对原作者的尊敬和理解。
(一)丰满、独特的人物形象电影《呼啸山庄》一开始便展现出了呼啸山庄的荒凉、凄惨景象,对原来的故事情节予以浓缩精简,更为具体地展现出小说中的矛盾,让影片的节奏更加紧凑。
安德里亚·阿诺德导演的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之一就是塑造了丰满、独特的人物形象,对老恩萧就有长达40分钟时间的形象展现,人物的刻画和塑造生动立体,非常感人。
导演在塑造人物使,并不仅仅是展现其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展现出的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等,更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贯穿了影片情节的整体叙事结构上,人物形象与叙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特定的叙事氛围中更能展现和把握人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
电影中《呼啸山庄》中采用较多的镜头来塑造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形象,初始的甜蜜、后来的矛盾纠结、内心难以言语的痛苦,都通过演员精湛的演技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1]男主角希斯克利夫的经历较为复杂,初始在老恩萧的照顾下,隐藏了内心深处的兽性;但当老恩萧去世后,受到了辛德雷的虐待和讥讽,痛苦的遭遇让其性情大变;而得之心中深爱的凯瑟琳要嫁给他人时,导演通过对人物的特写刻意强化了其内心的痛苦。
这种种的遭遇,种种的不行,充满磨难和伤痛,也使得希斯克利夫整个人物形象变得丰富饱满起来,对整个人物的塑造至关重要。
当然,影片中的配角的演出也相当精彩,很好地表现出了小说原著中的任务形象。
(二)内涵深刻,主题突出电影《呼啸山庄》中的主题非常明确,影片中塑造的人物、描述的事件都紧紧围绕原著小说的主题展开,采用倒叙的方式展现出事件的始末和因果关系,电影的主题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不断展现在观众面前。
小说中主题众多,而影片中,将“爱情”这一主题作为重点进行描述,无论是年幼的甜蜜爱情,还是由爱生恨的复仇,影片中贯穿的情感线交错纷繁,在主题的牵动下跌宕起伏,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内,激发出了不同的火花,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视觉感觉也是大不相同的。
电影《呼啸山庄》中,虽然采用了单一的爱情主题,但是导演采用不同的手法,展现出了不同的魅力;不管是恨,还是爱,在爱情的主题下,都显得微乎其微,也更衬托出了爱情的伟大。
而故事的整个主线,描绘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纠结的爱恨情仇,因爱而起,也因爱而灭,这样强烈的反差,也给影片增加了独特的色彩,让主题更为明确、深刻。
(三)叙事结构流畅,故事情节合理电影《呼啸山庄》的故事情节合理、叙事结构流畅,采用较多的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如云流水般的结构再多个热定镜头上都有所体现和反映,构造了极具吸引力的电影划片。
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却又环环相扣,采用的故事线索能够很好地构造出流畅、脱俗的电影情节,能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强烈变化。
集中将镜头对准男女主人翁,真实地反映出了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了复杂的内心世界,主题明确深刻,结构合理流畅,镜头传递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小说的故事情节,还有镜头之外的宽广空间,使影片具有神秘感的同时也引起了观众足够的兴趣。
(四)影片画面贴近小说,令人震撼电影《呼啸山庄》中,导演用镜头展现出了多样的画面情景:凄凉荒芜的呼啸山庄、山雨欲来的肆虐风暴、风雨交加阴森恐怖的夜晚、声势浩大的电闪雷鸣等,也有一些为故事增添几抹暖意的温馨浪漫的爱恋场景,这都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展现出的具有特定情感象征的画面,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展现在观众面前,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体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呼啸山庄》改编于小说原著,选择了小说的爱情主题进行重点展现,源于原著却高于原著,主体明确、结构紧凑,很好地诠释了原著的精华部分和主题思想;为了展现出人性和爱情的弥补珍贵,电影中刻意减弱了男主角的仇恨,将男女主角的爱恨情仇作为主线,在紧凑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中,让真挚的感情作为影片的重点表达,巧妙的叙事手法让观众真情流露、感同身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