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婷-间隔年对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之影响的质性研究

合集下载

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关系研究

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关系研究

关 键词 : 大 学 生 女
感 研 究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意 识 自我 价 值 学 生 是 当今 社 会 受 到 良 好 教 育 、拥 有 高 智 慧 与 高 创 造 力 的 一 个 群 体 ,是 未 来 社 会 建 设 与 发 展 的 重 要 力
量 。随着 高等 教育 的发展 , 通 高 校 的扩招 , 大学 生在 普 女
指个 体对 将 来要 从事 的 职业 活动所 作 的具 体 的规 划 与准 备 , 从 行 动方 面反 映 了个体 的 职业 生涯 规划 意识 。 它 影 响 个体 的职 业生 涯 规 划 意识 的 因素是 多方 面 的 . 其 中一个 很 重 要 的 因 素是 “ 自我 ” 而 自 我 价 值 感 是 自我 .
201号 旬 0年月 下 刊 文教赍 1
女 大 学 生 自我 价 值 感 和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意 识 关 系 研 究
王 丽 双
( 建 师 范大学 教 育学 院 , 建 福州 福 福 摘 要 : 文 作 者 对 福 建 省 八 所 大 学 的 部 分 女 大 学 本 3 00 ) 5 0 7
生 进 行 了职 业 生 涯规 划 与 自我 价 值 感 的 测 试 结 果 表 明 . 女 大 学 生 的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意 识 与 其 自我 价 值 感 之 间 存 在 着 中等程 度 的正 相 关 , 相 关 极 其显 著 , 说 明 , 有 高 且 这 具 自我 价 值 感 的 女 大 学 生 具 有 较 强 的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意 识 且 个 人 取 向 如 一 般 自我 价 值 感 、 殊 自我 人 际 价 值 感 . 其 特 对 职业 生 涯规 划意识 有 显著 的预 测作 用 。
业 意识 不 仅 可 以为 职业 活 动 的顺 利 进 行 提 供 动力 支 持 。

论文参考内容: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其提升策略探索

论文参考内容: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其提升策略探索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其提升策略探究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活动的能力的信心和信念。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下,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体的职业选择、目标设定、以及最终的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动机,还影响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因此,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促进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目录:1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2 自我效能感在不同职业领域中的作用有何差异?3 如何量化评估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的影响?4 哪些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最有效于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5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哪些方法被证明是最有效的?6 性别和专业差异如何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提升策略?7 针对性别和专业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提升策略时,可以采取的措施1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职业目标设定、探索及发展,对个人职业成功意义重大。

1.1在职业选择和目标设定方面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就展现出明显优势。

他们勇于设定具体且具有挑战性的职业目标,这源于内心对自己能力的高度信任。

他们坚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不会因潜在的障碍而畏缩不前。

这种积极的心态促使他们朝着更高的职业成就迈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勾勒出宏伟的蓝图。

1.2在职业探索和决策过程中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在职业探索和决策时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

他们积极主动地收集各类职业信息,不满足于表面的了解,而是深入挖掘不同职业的特点、要求和发展前景。

在评估不同职业选项时,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优势与职业需求的匹配度,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职业决策。

他们不害怕尝试新的职业领域,敢于冒险,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未知的挑战。

1.3在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方面自我效能感对职业的满意度和成就感有着深远影响。

2024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物访谈录总结

2024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物访谈录总结

2024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物访谈录总结本次人物访谈共采访了五位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思考,以下是对他们的访谈总结。

第一位被采访的是杨明,他是一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大学生。

杨明表示,在迅猛发展的技术行业,他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自信。

他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项目实践,通过实际动手实践锻炼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杨明表示,他希望能够在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够适应技术行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第二位被采访的是王琳,她是一名商学院大四学生。

王琳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积极参加各类商业竞赛和实习项目,通过这样的实践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商业基础。

她表示,她希望能够在毕业后进入一家国际知名的企业工作,并在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

她认为,作为一名商科学生,除了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商业嗅觉,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商业场景。

她打算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一名出色的商业领导者。

第三位被采访的是张宇,他是一名工程学院的大学生。

张宇表示,他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但他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发现了自己对科研的兴趣。

他表示,他希望能够在毕业后进入一所研究型大学继续深造,并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

他认为,科研工作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创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贡献。

他打算通过深入学习和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位被采访的是李娜,她是一名文学院的大学生。

李娜表示,虽然文学专业在就业方面相对较为困难,但她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依然充满了信心。

她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文学社团和写作比赛,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李娜表示,她希望能够成为一名独立的作家,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关系研究

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关系研究

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关系研究作者:王丽双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3期摘要: 本文作者对福建省八所大学的部分女大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价值感的测试。

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其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且相关极其显著,这说明,具有高自我价值感的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且个人取向如一般自我价值感、特殊自我人际价值感,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我价值感研究一、前言女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受到良好教育、拥有高智慧与高创造力的一个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人数与比例逐年增加,她们的发展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然而,随着每年就业大军的不断扩充,在有限的岗位资源面前,就业难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无疑处于劣势。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重的,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有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原因,也有生理、心理,以及知识结构上的原因。

就女大学生自身而言,缺乏独立自主的职业意识是导致其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职业意识是职业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它是个体形成与保持同职业活动有关的自我概念的一种意识。

职业意识不仅包括个体对为什么要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和达到何种职业目标的认识,而且包括对怎样实现职业目标,如选择何种手段、方法和途径等方面的思考和选择倾向。

职业意识不仅可以为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动力支持,而且能够为在完成职业活动的外在要求与实现自我价值与自我满足的内在需要之间找到很好的契合点,最终达到职业与人的和谐统一。

目前我国女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普遍比较淡薄,缺少自我成长和管理意识,存在着一种“藤蔓意识”,即对社会、家庭及学校存有一种依赖性,把择业就业的希望与责任寄托在外界而不是自己身上。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们在面临毕业后选择职业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我同一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自我评价、价值观念和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了解和认同,是个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自我同一性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西·马塞林提出的,他认为,自我同一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自我评价、价值观念和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了解和认同。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在心理学上属于发展心理学的范畴。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受到家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人生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自我同一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1. 清晰个人定位自我同一性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清晰自己的个人定位。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人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念等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那么就很难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和规划。

自我同一性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做出更加符合个人发展需求的职业规划。

2. 提高职业适应性自我同一性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同程度越高,就越容易适应不同的职业环境和工作要求。

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职业发展中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迎接挑战,避免职业转换和迷茫。

而没有清晰的自我同一性的人往往容易在职业生涯中迷失方向,无法快速适应职场环境,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出国与就业Work & Study Abroad 职业规划有了明确的目标、可行的计划及专业的队伍之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要想能够按计划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还需完善的实施平台作为先决条件。

例如:建立网络辅导平台,全天候零距离开展职业心理测评与咨询;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树立职业精神.拓展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和个性化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因此应从新生进校开始,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建议根据整个过程中教育对象和教育阶段进行划分,实行全程化指导,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有所侧重。

大一,引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念,并重点对学业进行指导,树立明确的专业思想;大二,结合专业教育,引导学生完善职业目标;大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确定就业趋向,采取多种形式职业教育实践方式,并辅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整个过程,逐步教会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开展自我评估、设计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最后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职业生涯的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只是起到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跟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让学生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加强面向个体的职业咨询,才能帮助学生合理地、自主地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把职业规划教育与日常管理及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人的毕生任务,涉及自我意识、价值观、综合能力等许多具体层面,专业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适时进行宣传教育,辅导员更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注重引导大学生自己主动承担自我教育与实践,突破课堂的地域时间限制,获得真正的职业发展核心能力,为将来顺利走向社会、成功立足社会及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使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的落实有效。

《2024年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职业成长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大学生如何积极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有效提升自己的职业成熟度,是摆在高校学生和教职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前瞻性应对方式作为大学生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行为方式,在职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并为此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日益复杂,面对的挑战也更加多样化。

前瞻性应对方式强调的是对未来发展的预见性、主动性和计划性,它要求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并提前做好准备。

因此,研究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还能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策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设计主要围绕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进行,内容涵盖个人的学习计划、职业规划、应对策略等。

数据来源主要来自某所高校的大学生,通过随机抽样进行调查。

此外,还结合了个别访谈的方式,以深入了解部分典型个体的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发展情况。

四、研究结果分析1. 前瞻性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方式主要体现在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对挑战的积极态度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持续提升等方面。

具体表现为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积极寻找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等。

2. 前瞻性应对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方式与其职业成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来说,具有较强前瞻性应对能力的大学生,其职业成熟度也相对较高。

这表现在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更有效地应对职业挑战、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等。

3. 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本研究还发现,性别、专业、家庭背景等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

2024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物访谈录总结

2024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物访谈录总结

____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物访谈录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在选择职业道路时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

为了了解____年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期望,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

通过这些访谈,我得到了一些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真实想法和规划,并对他们的想法做了一些总结。

首先,大部分被访谈者都表示在选择职业时重视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的匹配。

他们认为只有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例如,被访谈者王同学表示他对科技行业非常感兴趣,因此计划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并将来从事相关工作。

而李同学表示对环保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她希望能够通过选择环保相关专业,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大部分被访谈者也认为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希望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被访谈者张同学表示他计划在大学期间参加创业社团,并争取在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一些被访谈者也表示对终身学习的重视。

他们认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社会的步伐。

被访谈者刘同学表示他希望能够继续深造,通过攻读研究生甚至博士学位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此外,培养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也是大部分被访谈者关注的问题。

他们认为在职场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大学期间的实践经验和社交活动,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被访谈者陈同学表示他计划在大学期间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扩展自己的人际网络,并通过参加演讲和辩论比赛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____年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注重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的匹配,强调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终身学习和人际关系。

这些都代表着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种理想和追求。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是多样化的,没有对错之分。

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是抵御心理问题发生最有力的武器,是维护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发生、降低危机事件发生频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山西省6所高校2735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进行调研,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

结果显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得分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年级、专业、家庭经济收入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基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全方面、针对性、多层次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水平;社会、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切实推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7-0021-04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研究①李鑫洁1,裴秀芳2(1.晋中学院,山西晋中030619;2.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太原030062)新时代大学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有10%~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由积极、持久、稳定的情感体验组成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够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等[2]。

Lavy 等人的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越高,消极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就越低,在遇到挫折、突发事件时更能从容应对,有效处理[3]。

殷中钺、陈永涌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应激情绪、生活满意度等[4]。

《2024年度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度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而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则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以期为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前瞻性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时,主动采取的积极应对策略。

在大学生阶段,这种应对方式对于其未来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其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机制,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职业挑战。

三、文献综述(一)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定义与特点前瞻性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时,主动采取的积极思考、规划和准备的行为方式。

这种应对方式具有主动性、预见性、积极性的特点,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在职业发展中所具备的认知、技能、态度和行为的综合水平。

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人性格、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社会实践等。

其中,个人的应对方式也是影响职业成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前瞻性应对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前瞻性应对方式与职业成熟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具有较强前瞻性应对能力的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成熟度。

因此,探究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进行实证研究。

(二)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某高校的大学生,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等方面的内容。

职业目标如何影响本科生的学习质量——求知欲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与遮掩效应

职业目标如何影响本科生的学习质量——求知欲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与遮掩效应

How Do Career Goals Affect Undergraduates'Learning Quality: Mediating and Masking Effects of Curiosity and Self-Efficacy 作者: 韩婷芷[1]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
出版物刊名: 中国高教研究
页码: 30-36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2期
主题词: 职业目标;学习质量;深层学习方式;求知欲;自我效能感
摘要:职业目标影响着本科生学习方式的选择,继而决定其学习质量的高低.引入求知欲和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内外部职业目标对本科生深层学习方式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就直接效应来看,内部职业目标正向影响本科生的深层学习方式,外部职业目标则负向影响深层学习方式;就中介效应而言,求知欲与自我效能感在内部职业目标影响深层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在外部职业目标影响深层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则发挥着遮掩效应.为此建议,高校发挥对大学生内部职业目标的引领作用,避免出现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大学生职业目标功利化的倾向;创设高水平的教学环境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实现深层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4年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时所采取的前瞻性应对策略,并探讨这些策略如何影响其职业成熟度。

研究结果表明,前瞻性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升其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发展水平。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时,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成熟度。

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职业决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心理准备和技能水平。

前瞻性应对方式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应对策略,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进行探究。

首先,设计一份包含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相关问题的问卷,面向大学生进行调查。

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1. 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定义与分类前瞻性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困难和挑战时,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

根据研究,我们将前瞻性应对方式分为规划准备、积极应对和灵活调整三个维度。

2.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时,会采取前瞻性应对方式。

其中,规划准备是大学生最常用的应对策略,其次是积极应对,最后是灵活调整。

这表明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方式对其职业成熟度具有积极影响。

具体表现为:(1) 规划准备:规划准备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从而提高其职业决策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间隔年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

间隔年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

Business and Trade Talent商贸人才 2017年8月191间隔年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 李曼华 吴家劲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普及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突出。

近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正尝试改变“毕业即工作”的就业观念,毕业后3~24个月内选择异地旅行、海外学习、创业考察、支教、做义工等方式了解社会和丰富自身,而不是选择直接就业。

这种现象叫“间隔年”,或者称“空档年”,也叫“慢就业”。

“间隔年”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大学生 间隔年 就业 就业观念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a)-191-021 “间隔年”的历史缘起与发展“间隔年”的广泛的定义为“个人离开正规教育、培训或工作场所为期3~24个月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代表个人中长期的职业发展轨迹”[1]。

这一活动起源于17世纪60年代欧洲的“大旅行”(The Grand Tour )[2],当时英国贵族子弟游遍欧洲大陆,其目的是为了扩大视野、学习他国语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间隔年。

当时英国国内的经济繁荣发展,英国政府支持学生参与间隔年活动,引导青年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全球意识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并且希望通过间隔年活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3]。

进入互联网时代的21世纪,间隔年活动在全球迅速发展,受到许多国家青年的欢迎。

据“间隔年”组织机构的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大概有3万多名学生在入学前参加“间隔年”活动[4]。

2012年,英国国家学生报纸《学生时代》表明,英国每年约有250万名青年参加间隔年活动[5]。

2009年,普林斯顿大学大学自行创建和组织“桥年计划”,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鼓励新生入学前,开展一次“间隔年”旅行[6]。

由于我国教育安排的实际情况,大学新生入学前几乎没有时间进行“间隔年”活动,但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间隔年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本科生论文------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研究

本科生论文------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Ⅰ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研究摘要:目的:让大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能力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来顺利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方法:采用《职业生涯规划量表》作为研究工具,以十所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结果: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高于平均水平,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的的得分明显低于其它选项;大学生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但是缺乏实践性;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显著相关。

结论: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本科生毕业论文Ⅱ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Self-cognition Ability to Their Career PlanningAbstract:Objective: To make students aware of career self-cognitive ability the important role of planning, by improving the self-cognitive ability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own career planning. Methods: "Career Planning Questionnaire" as a research tool, to 10 university students as subjects. Results: Self above average cognitive ability, but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ther options; University students’awareness of career planning, but the lack of practicality;Students self-cognitive ability and career plannin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Conclusion:Students self-perception of their career planning capability has a great influence.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 self-cognitive abilities, career planning本科生毕业论文Ⅲ目录第1章绪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综述 (1)1.3研究目的及意义 (4)第2章研究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工具 (5)2.3 研究过程 (6)2.4 数据处理 (6)第3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7)3.1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情况 (7)3.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7)3.3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情况 (7)第4章讨论 (8)4.1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情况 (8)4.2 大学生缺乏自我职业素质的不足 (8)4.3 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盲目性 (9)4.4 大学生自我职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9)4.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1)第5章结论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致谢 (17)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关系研究

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关系研究

作者: 王丽双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220-22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我价值感;研究
摘要:本文作者对福建省八所大学的部分女大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价值感的测试。

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其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且相关极其显著,这说明。

具有高自我价值感的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且个人取向如一般自我价值感、特殊自我人际价值感.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间隔年”:国外青年教育的新路径

“间隔年”:国外青年教育的新路径

作者: 陈艳萍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
出版物刊名: 青年探索
页码: 36-4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青年;“间隔年”;青年教育
摘要:在国外,许多青年由于长期繁重而紧张的学习生活,对目前的生活状态产生倦怠、迷茫,或者仅仅因为还没做好步入人生下一阶段的准备,所以在高中或大学毕业后常选择不直接进入大学或职场,而是给自己设定一个“间隔年”,“放空”自己。

到异地旅行、做志愿者或者实习工作,在此过程中增进自我了解,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兴趣点,获得新的能量和信念,从而更好地回归和融入原来的生活环境。

基于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探微

基于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探微

基于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探微
梁明子
【期刊名称】《中国就业》
【年(卷),期】2024()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变得愈发重要,传统的职业规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本文基于服务视角,探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策略,从而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提升职业技能,并找到满意的工作。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梁明子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路径研究
2.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路径研究——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
3.基于服务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路径分析
4.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路径研究
5.基于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路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自致因素与毕业走向抉择的实证分析

大学生自致因素与毕业走向抉择的实证分析

大学生自致因素与毕业走向抉择的实证分析作者:梁涤尘廖诗凡顾哲郗宏博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36期摘要:大学生毕业走向抉择备受社会关注,它是高校就业教育引导的起点,政府有关部门、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从多种不同视角、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但从自致因素上的实证研究较少。

本文选择三个自致因素,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关注时事政治、班级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优势与大学生毕业走向抉择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针对抉择偏差提出了矫正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走向;自致因素;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36.0321 研究目标与样本构成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

有的依据哲学理论,从价值观方面研究择业取向;有的依据经济学理论,从人力资本方面研究薪酬福利;有的依据心理学理论,从思想教育方面研究就业创业的引导;有的依据社会学理论,从社会公平方面研究就业政策;有的将多学科理论结合,综合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有许多教育工作者,结合大学生就业的实际,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各个不同侧面研究大学生就业等。

这些研究为大学毕业生的理性抉择,无疑提供了理论上的科学指导和实践上的有力帮助。

笔者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接触到学生就业当中的诸多问题,从就业教育和指导的视角观察,首先是大学生毕业走向的抉择问题。

这是有针对性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是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进行精准指导和帮扶的必要条件。

1.1 研究目标设计本研究拟从大学生自致因素视角,采用定量研究的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与其毕业走向抉择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探究深层原因、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助力大学毕业生健康成长、正常融入社会生活。

1.1.1 目标变量(因变量)关于“大学生毕业走向”的研究内容可细化为许多具体项目,但首要的是方向性选择。

由于各个方向的要求差别很大,因而选准方向是对标努力的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间隔年对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之影响的质性研究学院教育学院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号1007030061学生姓名梁洁婷指导教师姓名高艳指导教师职称讲师指导教师单位北师大珠海分校教育学院2014年4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位论文写作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写作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网上服务。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大学生间隔年的后影响质性研究--对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探讨广东高校大学生间隔年的成因以及间隔年经验对大学生的后影响。

选取广东高校8名有间隔年经验的学生进行访谈,其中7名在校生,1名非在校生。

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作为处理访谈资料的工具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决定大学生间隔年的开展;大学生间隔年对大学生自我认知存在积极影响,显著体现在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间隔年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大学生间隔年的自我认知作用于后间隔年体验;大学生后间隔年体验影响下一次间隔年的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间隔年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after collegestudents’gap year----Influence on students'self cognition andoccupational planningAbstractThe study discussed the causes of gap year and the effects after gap year of GuangDong college students.The investigator purposely picked8college students who had the experience of gap year that7of them are undergraduate,the other one is graduate.The research adopted N-vivo10for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coding of the entire interview material,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to do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results indicated Gap year was affected by the factors including external and internal cause.Gap year impacted self cognition of students actively, significantly reflected in their overall quality improvement.Gap year impact on career planning,includ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The self cognition of gap year led to after-experiences which influenced gap year in the future.Key words:college student;gap year;self cognition;occupational planning目录1引言 (3)2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3)2.1文献综述 (3)2.1.1名词定义 (3)2.1.2西方学生间隔年的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发展概述 (4)2.1.3中国学生间隔年的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发展概述 (5)2.2问题提出 (5)2.2.1问题提出初步设想 (5)2.2.2研究目的 (6)2.2.3研究理论意义 (6)2.2.4研究实践意义 (6)3研究方法 (6)3.1研究方法的选取 (6)3.2资料收集方法-访谈法 (7)3.2.1访谈对象 (7)3.2.2访谈过程 (7)3.3数据分析的方法 (8)3.4研究信度效度问题 (8)3.4.1信度 (8)3.4.2效度 (9)4.研究结果 (9)4.1间隔年大学生主题列表及频次分布 (9)4.2大学生选择间隔年的影响因素 (11)4.2.1外因 (11)4.2.2内因 (11)4.3大学生间隔年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12)4.3.1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13)4.3.2自我价值实现 (14)4.4大学生间隔年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14)4.4.1未来出行计划 (14)4.4.2职业规划思想 (15)4.4.3对未来工作要求多元化 (15)4.4.4扩充职业选择知识面 (16)4.5大学生后间隔年体验 (16)4.5.1特殊情况体验 (16)4.5.2对间隔年行者建议 (16)4.5.3对第三方建议 (18)4.6第三者评价 (19)5.讨论 (19)5.1大学生间隔年对自我认知影响的讨论 (19)5.2大学生间隔年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的讨论 (20)5.3本研究的教育启示 (20)5.4研究不足与反思 (20)6.结论 (21)6.1大学生选择间隔年的影响因素 (21)6.2大学生间隔年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21)6.3大学生间隔年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1)6.4大学生后间隔年体验 (22)6.5大学生间隔年与影响因素、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后间隔年体验之间的关系22参考文献 (22)附录1:预访谈结果 (23)附录2:大学生间隔年后影响访谈提纲 (24)附录3:主题编码表参考案例 (25)致谢 (27)1引言自2009年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推出,间隔年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的新生代,在大学期间更是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自由。

在长久的“填鸭式”教育体制之下,大学生从小面临着升学压力大、接触面少、思维方式僵化等问题。

在间隔年被过分吹捧和不规范的推广下,越来越多大学生冲着草根明星效应盲目跟风,纷纷选择退学、休学走上他们的间隔年之路,也有一部分在职的年青人选择辞职进行间隔年而造成职业生涯断层,甚至出现后间隔年抑郁。

也有一部分间隔年行者在间隔年后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提升了自身能力、拓展人脉,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

2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2.1文献综述2.1.1名词定义(1)大学生间隔年间隔年(gap 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指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人认为,间隔年有助于培养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了解自我,找到真正喜爱的工作。

如今,这个概念有了新的内涵---放弃原本循规蹈矩的生活,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道路。

[1]由于我国与其它国家的教育制度不同,本研究所指的间隔年是大学生利用不同假期体验与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综合各个“间隔月”来达到间隔年的效果。

(2)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2]本研究中的自我认知主要是指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改变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的变化发展。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和认知。

[2]据2007年7月14日中国青年报新浪网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仅有12%了解自己个性、兴趣、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16%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大学生自我认识有四个维度: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它有利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期望。

[14]认知自我属于自我意识范畴,它包括自我觉察、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矛盾和偏差是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所决定的,是整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在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所以它的存在是普遍的、正常的,更是可以培养和调整的。

[14](3)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深入了解各种职业、行业、环境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有效提升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应变和决策技能,发展完整而适当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3]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人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1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制约因素,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把个人发展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的基础上,对已经确认的职业起点,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提出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以最大化地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16](4)后间隔年体验间隔年行者在经历间隔年之后的情感体验与间隔年之后的思考与反思。

2.1.2西方学生间隔年的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发展概述哈佛在2011年正式提出鼓励被录取的学生延迟一年入学,作旅游、参与专设的项目或者活动、工作,也可以以其它有意义的方式度过这一年,只要不是在另一所大学就读学位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