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与五四运动

合集下载

关于五四青年的相关书籍的书评

关于五四青年的相关书籍的书评

关于五四青年的相关书籍的书评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青年群体觉醒和爱国情怀的觉醒。

为了深入了解五四青年及其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许多作者写了大量的书籍来介绍和探讨这一时期的重要性。

以下是几本关于五四青年的相关书籍的书评。

1.《五四与现代中国》(作者:陈寅恪):陈寅恪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被认为是对五四运动最严谨的研究之一。

在这本书中,他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分析了五四运动的原因、目标和影响,并探讨了五四运动对现代中国的塑造作用。

该书以其客观而且深入的研究资料和概念分析而闻名,是理解五四运动的重要参考书籍。

2.《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变革》(作者:蔡元培):蔡元培是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在这本书中,他回顾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和他个人的参与,并探讨了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他指出,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书以其亲身经历和独特的观点而备受推崇,是了解五四运动与文化的重要著作。

3.《五四风暴:中国青年运动的初现》(作者:魏书生):魏书生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和作家,他的《五四风暴》是对五四运动最全面的研究之一。

在这本书中,他详细描述了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背景、运动发起的过程和运动的影响力。

他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采访当时的参与者,揭示了五四运动中的个人故事和事件,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理解这个时期的青年运动。

该书以其丰富的研究材料和生动的叙述闻名,是研究五四运动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4.《百年风云:五四运动与中国近代史》(作者:陈平原):陈平原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学者,他的著作被认为是对五四运动与中国近代史关系的深入探讨。

在这本书中,他将五四运动置于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他分析了五四运动与中国革命、文化变革以及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作用。

蔡元培: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

蔡元培: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

蔡元培: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作者:章立凡来源:《中华儿女》2009年第04期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

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与民主”旗帜,是五四运动的理念支柱。

从微观的角度观察,五四运动是爱国学生发动的一场学潮,而五四精神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蔡元培以及李大钊、鲁迅等,则并非这场学潮的实际发起者,对学潮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五四精神,不可不追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贡献。

其中值得永远纪念的思想先驱之一,即是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他1916年应邀回国,同年12月26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

五四运动的前提:教育独立和思想自由北京大学之所以成为五四运动的温床,绝不是偶然的。

蔡元培执掌北大后所推行的教育制度改革以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提供了土壤和营养。

蔡元培历来主张教育独立,他提出,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取代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

北京大学前身乃清末之京师大学堂,实为一座“官僚养成所”,衙门习气深重,学生以“老爷”相称,上学只为混学历做官。

蔡元培上任后强调:学生求学“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不应以做官发财为目的,否则只能“误己误人”;主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蔡元培掌北大之后,提倡“思想自由”的学术民主,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

他积极提倡新文化,反对尊孔及封建伦常,提倡白话文;先后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新派”人物来校任教;一些站在新文化运动对立面的旧学代表人物,如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也同时在北大执教。

蔡元培“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对于每一种学科中主张不同的教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新文化运动之父——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之父——蔡元培

如果按照现代的标准,51岁已经不是一个青年,最多也只能算做是中年。

然而,当我们回首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时,一位51岁的中年人却往往被我们归到青年之列。

他,就是蔡元培。

1917年1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了新校长——蔡元培,校工们恭恭敬敬地在校门口排好队,向这位昔日的教育总长、现在的校长行礼。

没想到蔡元培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而是脱下自己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躬。

要知道,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校长的职位相当于三品大员,蔡元培当过的教育总长更是相当二品高官。

这一鞠躬震动了北大,瞬间成为北大的新闻。

九十年后,如若再次审视着蔡元培的这次鞠躬,人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普通的一次鞠躬何以震动中国最高学府?这就要从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说起。

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陈洪捷:“那时候的北大他们叫一个官僚养成所,就培养官吏的,因为我们中国科举思想遗毒很深,当时京师大学堂或者后来的北大呢,一直被作为一个科举考试的替代物,他就认为在北大毕业相当于过去的进士,所以很多有这样的想法,来了后就是要做官,以前科举嘛,考完了就是要做官嘛,所以很多学生到北大来不是要研究学问,不是对知识感兴趣,而是把它作为进入官场的阶梯。

”作为“镀金”的地方,北大这座衙门式旧学堂处处散发着颓败的气息。

北大老师多是北洋官僚,学生多为官僚富家子弟,上课铃一响就有当差的来说一声:请老爷上课。

大学的颓靡的风气可见一斑。

蔡元培从进入校门的鞠躬开始,决心要给中国一个全新的北京大学。

他在就职演说中说:“诸位来北大求学必有一定宗旨,要求宗旨正大,必先知大学性质,我以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认为,对学校的改革,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而现代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精神,它就在于学校首先要培养一种自由的精神,尤其是学术自由,它首先是要容纳一大批各个学科的大师级的学者,让他们都能自由发展。

爱国救国 大器大象——从五四前后看蔡元培先生

爱国救国 大器大象——从五四前后看蔡元培先生

千言万法
一 归之 爱 Βιβλιοθήκη 蔡先 生认为 “ 国之 心 , 为一 国之命 脉 ” 尽 爱 国之心 , 实 国 民最 大 之义 务 ” …所 以他 在任 教育 总 爱 实 , “ 。 长, 主持制 订《 学令》 , “ 大 时 将 培养硕 学 闳材 , 国家 需要 为宗 旨”2 为第 一 条 。任 用人 员 以 国家 利益 为 应 【列 】
中 图 分类 号 : 28 K 6 K 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8 9X 20 ) — 06—0 10 —23 (090 00 4 4
蔡元 培先 生关注 民族命运 和 国家 前途 , 一心 企求 民富 国强 , 他尽力 发 展教育 、 养人 才 、 培 推进科 学 , 以 达教育 救 国 、 科学 救 国之 目的 。他 认为人 才 为 国家 元气 , 了培 养人才 , 为 他始 终 主张学 生在学校 期 间 , 应该 爱惜 宝贵 的时光 完成学业 , 为将来 效力 国家 做好准 备 , 不应该 在学校 从事社 会 事务 , 而 因为那 是学 好本领 , 学校毕 业 以后 的事。 11 年底 他 出任 北 京 大学 校 长 后 , 因张 勋复 辟 、 生请 愿 、 9 6年 曾 学 教育 经 费拖 欠 等 于 11 9 7年 7月 、9 8 5月 、9 9年 5月 … …多次 辞 校 长职 。考 察蔡 先 生 的辞 职 , 们 得 到 一个 印象 , 次 11 年 11 我 每 的辞 职都是关 乎 他的办学 理念 、 格 、 责 等原则 问题 。 11 人 职 9 9年 5月 8日的辞 职与 五 四运 动 有关 , 我们 可 以从 五 四运动发 生前后蔡 先生 的行状 看 出 , 他一 贯胸 中洒落 , 介拔 俗 的大家形 象 。 耿

蔡元培

蔡元培

总结

可以说蔡元培重塑了北大,奠定了北大在近代 中国教育史上和革命史上的声誉,影响和地位。 也有人说,时势造就英雄,即使当初没有蔡元 培也会有人来担任他的历史角色。是的,但是 历史选择了蔡元培,北大选择了蔡元培,因此 蔡元培与北大之间形成了一种不能斩断的关系, 蔡元培因北大而成就蔡元培,北大因蔡元培而 成就北大。
蔡 元 培 和 北 大
目录
1蔡元培介绍和其担任北大校长的时代背景。 2.蔡元培在北大所做的改革。 3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之间关系。 4总结。
人物简介

蔡 元 培 ( 18681940 ):字鹤卿,号孑 民,浙江绍兴人。清末 曾举进士,入翰林院, 后从事革命活动,参加 光复会、同盟会。辛亥 革命后任民国第一任教 育 总 长 。 1917-1923 年 任北大校长。 1927 年任 中央研究院院长, 1940 年病逝于香港。
时代背景
1. 1916年军阀混战政客相争,黎元洪上任后,在外留学的 蔡收到了回国任北大校长的电报。 2. 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仅存的硕果,老 师大都为北洋官僚,学生是王宫贵族及富家子弟。学生们不 是研究学术,而是热衷于玩乐和巴结官僚。学生们喜欢读法 律,而法律系教员是官员兼任的,学问不多但受学生欢迎。 学生为自己以后的仕途找靠山。
谢谢观赏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 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 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 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 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北大精神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改革
1.
2.
3. 4.
5.
6. 7.
8.

国学大师蔡元培的事迹

国学大师蔡元培的事迹

国学大师蔡元培的事迹蔡元培字鹤卿,浙江省绍兴人,被誉为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第一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蔡元培事迹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蔡元培事迹介绍蔡元培事迹包括了他早期考取清朝学位到最后抗日救国坚持教育改革的一生事迹。

清朝晚期出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的蔡元培从小发奋读书,十七岁就考取了秀才,后又陆续考入了清朝的更高学位直到翰林。

三十岁辞去朝廷任职开始转向教育行业,担任绍兴学院院长。

33岁创立了中国的教育会,并且还组建了爱国女学堂,开创中国女性学堂的先例。

此时民主改革势在必行,许多民主人士都投身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政权的革命浪潮中,35岁的蔡元培和其他民主人士组织成立了光复会同盟会等。

蔡元培事迹中最突出的就是他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中国。

蔡元培37岁的时候开始出国留学深造,学习西方的先进教育。

42岁回国后担任政府教育部长,管理教育事业。

但是当时的时局动荡,袁世凯专权,蔡元培再次选择店铺深造,去了法国德国,46岁回国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

此时他得到了法国美国大学授予他的荣誉学位。

之后在国民党政府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被选为监察委员,但是蔡元培辞去了职位专心发展教育事业。

1928年五十多岁的蔡元培担在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担任多个职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蔡元培从北平移至上海同其他国民党人士积极组建抗日保国组织,为国共合作抗日而努力。

抗日战争国内局势恶化,蔡元培带着妻儿迁往香港,并在香港定居,1940年在香港生病去世。

蔡元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蔡元培少年时期就是轰动的人物,常被江苏籍的宰相翁同龢称赞。

许多名人傅斯年、周作人、杜威、汪原放、冯友兰都纷纷称赞蔡元培。

现在北大的师生依然追怀这蔡元培,记得林语堂就说过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蔡先生了,对蔡先生的评价大家都是一致的,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确实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可以称为君子的人,近乎万人。

在他身上有中国传统圣贤的修养,但也带着西方自由博爱的思想,这是傅斯年说的,后来周恩来在1943年发表的《怀念蔡孑民先生》也说蔡元培所带的北大、他的作风、他的成就都是不能让人轻易忘怀的。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蔡元培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蔡元培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蔡元培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

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蔡元培人物生平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4岁的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

1879年,光绪五年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

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

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

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蔡元培对学生三点要求 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敬爱师长

蔡元培对学生三点要求  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敬爱师长

北大何时再出下一个蔡元培?蔡元培对学生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1916年12月26日,总统黎元洪下令,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

作为满清遗物的京师大学堂在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这座清末京师大学堂,实为一座“官僚养成所”,衙门习气深重。

蔡元培抱着改革教育、清除积弊的理念,于“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1917年1月8日到北京大学上任。

他认为:到校视事的第二天,他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日抱定宗旨,二日砥砺德行,三日敬爱师长,这三点要求,都是有针对性的。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就职演说,明确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由于学生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识的深浅,只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的教员,特别受欢迎,因为将来毕业后“有人提携”,有阔老师做靠山。

他要求北大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他又要求学生“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敬爱师友”等。

他还提倡让学生兼听不同学派的课,独立去评判。

他还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

主张沟通文理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些主张和措施,不但使北大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开创了近代高校学生自由研究学术之风。

蔡元培在整顿和改革北大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

他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阐述了自己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在“兼容并包”的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蔡元培作为重要历史人物,其形象塑造主要围绕着他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坚定立场。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事迹和人物特点:1. 教育改革先锋: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1917年至1927年),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倡导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北大从一个旧式官僚养成所转变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策源地。

2. 社会活动家与革命者:
-早年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活动,组织光复会等团体,并投身辛亥革命,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做出贡献。

-通过教育推动社会变革,如创立中国教育会,提倡女子教育,创办爱国女学堂,打破了传统性别教育的局限。

3. 人格魅力与道德典范:
-在剧中,蔡元培的形象展现了一位德高望重、品行高尚的教育家风范,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新青年,是当时学界的精神领袖。

-他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4. 时代先驱: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和领导者之一,蔡元培积极推动白话文运动,支持科学与民主理念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启蒙起到关键作用。

5.影响力与贡献:
-他在任教育总长期间,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总之,《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是一位深受敬仰的教育改革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他的言行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刘晓琴蔡元培,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深感清廷政治改革‘无可希望’,断然离开京都,南下从事教育,”①借学堂之地鼓吹革命,为推翻满清统治培养革命人才。

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主持、起草、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令,初步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

但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历史条件下,对封建教育的实质性改造无法进行下去,蔡元培仅任职六个月,就退出了内阁。

一九一七年他接受黎元洪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电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将他的教育思想局部地付诸实践。

应该指出:与辛亥革命时期不同,五四时期,蔡元培的主导思想是“教育救国”,企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建成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仅管如此,他以北大为阵地,在教育界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今天我们重新认识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蔡元培把封建的北大改造成我国第一所近代资产阶级高等学府,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北京大学由清末戊戌变法时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保留着极浓厚的封建教育传统。

教授多是“老八股”、“洋进士”,学生大都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对于学术,并没有何等兴会”。

②学生在校便结拜“兄弟”,毕业后大家钻营作官,谁的官大,其他人就到他手下捞个一官半职。

而在课堂、学校以外“竞为不正当的消遣”③斗雀牌,捧坤角,有钱的师生吃过晚饭后就坐洋车奔“八大胡同”,是妓院的好主顾。

时有“两院一堂”、“探艳团”之称,北大当时的腐败可想而知了。

为了革除科举时代的劣根性,把北大办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高等学府。

蔡元培到任后“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④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

蔡元培听医专校长汤尔和说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

五四运动时期的蔡元培先生

五四运动时期的蔡元培先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辞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二)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 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 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 明专制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 明专制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 国, 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 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 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 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 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 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 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 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 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 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 我还觉得好笑。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 我还觉得好笑。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 洪水猛兽"一样了。 就算 "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干 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 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 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 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 的校长么? 的校长么?
三、角色分析
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在《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中就 曾这样说道:“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 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专归到那几个人;可是蔡先 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蔡元培显然并不是像有些学者所说 的那样,是孙中山领导的南方国民党人在北方的代表。事 实上,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随着蔡元培将教育文化视 为最重要的工作,他的政治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 追求国家独立和民主政治中,他不再主张任何激烈的阶级 斗争和社会革命,而只赞成和平渐进方式的改良。对于国 内的政治问题,他也不再以党派的身份介入,而多以一位 学者的身份发言,表现出明显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倾向。 申而论之,蔡元培后来参加蒋介石的反共清党活动和民权 保障同盟运动,其实也是其自由主义立场之故。可以说, 蔡元培是国民党内一位真诚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五四运动时期的蔡元培先生

五四运动时期的蔡元培先生
Page 6
辞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本文系蔡元培校长1919年6月手写的辞职声明。
(一)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 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 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 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那许多官僚 的关系,哪里用呈,哪里用咨, 的关系,哪里用呈,哪里用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 照例的公牍。要是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 照例的公牍。要是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 他批准。什么大学文、理科叫做本科的问题, 他批准。什么大学文、理科叫做本科的问题,文、理 合办的问题,选科制的问题, 合办的问题,选科制的问题,甚至小到法科暂省学长 的问题,附设中学的问题, 的问题,附设中学的问题,都要经那拘文牵义的部员 来斟酌。 来斟酌。甚而部里还常常派了什么一知半解的部员来 视察,他报告了,还要发几个训令来训饬几句。 视察,他报告了,还要发几个训令来训饬几句。我是 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 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我将 进北京大学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层,所以两年有半, 进北京大学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层,所以两年有半, 天天受这个苦痛。现在苦痛受足了,好容易脱离了, 天天受这个苦痛。现在苦痛受足了,好容易脱离了, 难道还肯投入进去么? 难道还肯投入进去么?
Page 10
四、意义所在
五四运动前后,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竭力废除 封建腐朽的教育制度,大力倡导近代民主和科学的教育 思想,选用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和博学多才的知名学者专 家充实教师阵容,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爱国革命思想和真 才实学的青年学生。纵观五四运动前后的历史,蔡元培 在其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功不可抹,应该在中国 革命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
Page 11
• 一、改革教育,唯才是举,聚集精英,为五四前 改革教育,唯才是举,聚集精英, 后开拓新思想新文化打下基础。 后开拓新思想新文化打下基础。 • 二、鼓励学术研究,提倡社团活动,为催生孕育 鼓励学术研究,提倡社团活动, 五四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三、支持保护新文化运动,使北大成为全国新文 支持保护新文化运动, 化运动的中心。 化运动的中心。 • 四、最早透露和会失败消息,促成五四运动爆发。 最早透露和会失败消息,促成五四运动爆发。 • 五、最早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支持社会主 最早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 义思潮,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义思潮,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四青年运动人物和事迹

五四青年运动人物和事迹

五四青年运动人物和事迹五四青年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革命性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许多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其中一些人物和他们的事迹。

1. 陈独秀(1879-1942):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五四运动期间主编了《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批判封建思想和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文章,对中国青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鲁迅(1881-1936):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鼓励人们反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

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胡适(1891-1962):胡适是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学者和思想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主张用白话文写作,反对旧有的文言文体制,提出了一些新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他在五四运动后继续推动教育和文化的现代化,为中国的文学和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4. 茅盾(1896-1981):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他的作品多以农民和工人为题材,真实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斗争。

他的小说《子夜》和《春蚕》等作品,以及他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主席等职务,使他成为中国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5. 蔡元培(1868-1940):蔡元培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知名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倡导者之一。

他在五四运动期间支持学生抗议,并与其他知识分子共同发表了《告中国同胞书》,呼吁进行政治、教育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人物以及其他许多五四运动的参与者,通过他们的行动和思想,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们的事迹激励了后来的一代青年,并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写出五位五四运动员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

写出五位五四运动员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

写出五位五四运动员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1.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2.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XX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动颠覆中国政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XX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五四运动伟大的革命先烈。

3.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蔡元培五四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

对于"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5.方豪,字椒新,又名兆鼎,浙江金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领袖之一,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五四运动领导人物一览

五四运动领导人物一览

五四运动领导人物一览五四运动领导人物一、胡适(1891-1962),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运动的领袖之一。

二、陈独秀(1879-1942)和李大钊(1889-1927),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三、林长民(1876-1925),国民外交协会理事。

四、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义革命家和家,北京大学时任校长。

五四运动过程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而巴黎和会的消息能够及时传到国内,却是和一位四川人分不开的。

1919年1月,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分赃会议的“巴黎和会”开场。

中国政府因战时参加协约国一方,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等七项希望和取消“二十一”及换文的陈述书。

但是,会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几个强国把持下,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的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中国所能得到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被德国夺去的天文仪器而已。

当时全国人民热切期望恢复主权,收回青岛,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却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上的消息,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新闻封锁,如果没有一群爱国青年的艰苦努力,很难传到国内,让人民群众知晓。

在这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少年中国学会”及其“巴黎通讯社”。

“巴黎和会”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各项特权,“巴黎通讯社”迅速得到这一消息,抢在英、日、美通讯社的前面,最先电传到国内各报馆。

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燃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怒火。

5月3日,北京大学和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代表举行集会,决议致电巴黎专使,要求拒签和约,有一名学生当即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以示爱国决心。

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并且奔向赵家楼胡同,痛打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章宗祥,放火烧了另一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的宅邸。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

Ә史海钩沉:五四运动与近现代教育特约主持人:周㊀川(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主持人语: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ꎮ在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ꎬ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㊁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ꎮ 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 今天ꎬ我们纪念五四运动ꎬ发扬五四精神ꎬ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ꎬ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ꎬ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ꎮ 为此ꎬ本期特辟 五四运动与近现代教育 专题ꎬ刊出三篇专文ꎬ以此作为对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纪念ꎮ蔡元培与五四运动周㊀川(苏州大学教育学院ꎬ江苏苏州215123)摘㊀要: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ꎬ通过一系列脱胎换骨的改革为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奠定了基础ꎮ在五四运动从爆发到获胜的全过程中ꎬ蔡元培自始至终与运动如影随行ꎬ起到了独一无二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他的影响ꎬ运动定格在了5月4日ꎻ又由于他的辞职和复职ꎬ运动得以持续并掀起高潮以至最终获得全胜ꎮ蔡元培堪称是五四运动的引发者㊁护航者㊁助推者ꎬ一定意义上也是运动的终结者ꎬ还是运动成果在北大的延续者ꎮ关键词:蔡元培ꎻ五四运动ꎻ北大改革ꎻ五四运动发源地作者简介:周川(1957 ㊀)ꎬ男ꎬ江苏南通人ꎬ博士ꎬ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ꎬ主要从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研究ꎮ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编年纪事研究 (项目编号:17YJA880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ꎮ中图分类号:G649.29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7068(2019)02-0096-09收稿日期:2019-04-29DOI:10.19563/j.cnki.sdjk.2019.02.012㊀㊀五四运动的爆发ꎬ自有其历史的必然性ꎬ而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ꎮ蔡元培不但在两三年内通过改革形塑了一个全新的北大ꎬ为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奠定了基础ꎬ而且在五四运动从酝酿到爆发ꎬ再到高潮的整个进程中ꎬ始终与运动如影随行ꎬ对五四运动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ꎮ一㊁形塑运动发源地蔡元培是民国首任教育总长ꎬ但几个月后就69辞职了ꎬ他那时对北洋政府已经非常失望ꎬ辞职是不愿同流合污的表示ꎮ1916年9月初ꎬ正在法国留学的蔡元培接到北洋教育总长范源濂的专电ꎬ敦请 他回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首都最高学府ꎬ尤赖大贤主宰ꎬ师表群伦ꎮ海内人士ꎬ咸深景仰ꎮ [1]可以想象蔡元培接电后心里的纠结:范的 敦请 毕竟是代表北洋政府的ꎬ四年前自己拂袖而去已经表明了态度ꎬ何况时下自己仍在发表言论批北洋治下的 社会之流毒 ꎮ[2]不过ꎬ纠结归纠结ꎬ蔡元培还是接受了 敦请 并很快起程回国ꎮ11月上旬甫抵上海ꎬ蔡元培被两种不同的意见包围ꎬ一种是反对他进北大的ꎬ说北大是个大染缸ꎬ弄不好反而毁了自己的一世清誉ꎻ另一种是劝进的ꎬ 既然知道北大腐败ꎬ更应进去整顿 ꎮ据罗家伦回忆ꎬ孙中山是积极劝进的一位ꎬ孙力主蔡 应当去那个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 ꎬ如此才有利于 革命思想 向北方的 传播 ꎮ[3]蔡元培最终 服从 后说ꎬ于1917年1月4日到北大上任ꎮ那时的北大ꎬ流弊丛生ꎬ校长更是一个令人生畏的高危职业ꎬ此前的数任校长ꎬ没有一个是善始善终㊁全身而退的ꎮ蔡元培到任后不久给老友吴稚辉一信ꎬ解释了自己 允任 的理由: 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ꎬ然改良之策ꎬ亦未尝不可一试ꎬ故允为担任ꎮ [4]看似轻描淡写ꎬ但他的内心恐怕没那么轻松ꎬ蔡元培后来说进北大时有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的悲壮感觉ꎬ可见ꎬ他对任职北大的风险有思想的准备ꎬ对前程的艰难也有预判ꎬ当然ꎬ他也是有 偏向虎山行 的勇气的ꎮ蔡元培最痛心疾首的是北大的官僚化ꎮ他认为ꎬ官僚化是北大最致命的病因ꎬ也是北大其他腐败的根源ꎬ官僚化不除则北大永无宁日ꎮ蔡元培上任之后ꎬ一场与官僚化的交锋就此开场ꎮ1月9日ꎬ他在就职演讲中痛批校园里弥漫着的 做官发财思想 ꎬ针锋相对提出了对大学的新界定: 大学者ꎬ研究高深学问者也ꎮ [6]提出这个新的大学定义ꎬ等于宣示了他的改革目标:要把这个 官僚养成所 改造成一所 研究高深学问 的机关ꎮ2月5日在答«大公报»记者问时ꎬ他再次强调ꎬ 认大学为科举进阶之变象 乃对大学 最大之误解 ꎬ并称ꎬ 现在首当矫正者即此弊ꎬ务使学生了解于大学乃研究学术之机关ꎬ进大学者乃为终其身于讲学事业ꎮ学生如此ꎬ教授亦如此 ꎮ[6]官僚化是体制性的弊病ꎬ而且当时北大又病得很重ꎬ改革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ꎬ对此蔡元培真正豁出去了ꎬ他迎难而上四面出击ꎬ而且下的全是猛药ꎮ首先是恩威并重ꎬ整顿校风ꎮ恩者ꎬ蔡元培从自己做起ꎬ一改历任校长以 特任 自居㊁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作风ꎬ平等对待师生员工ꎮ发起成立 进德会 ꎬ他作为普通一员入会ꎻ废止学生对校长的呈文 陋规ꎬ改行体现平等的 公函 形式ꎻ他进出校门总要下车向校役脱帽㊁鞠躬ꎬ 打破了历任校长不理睬校役的惯例 ꎮ[7]威者ꎬ严肃校规校纪ꎬ清退许多心不在焉㊁品学不端的学生ꎬ那段时期经蔡元培之手发布的 退学 开除 处分 布告相当密集ꎬ他还颁布了一系列新校规ꎬ如 禁止匿名揭帖 绝不姑容学生对职员无礼 从严整顿校风 ꎬ等等ꎬ一副下马威的架势ꎮ二是更新教师队伍ꎬ辞旧聘新ꎮ引进 积学而热心 的教授是蔡元培的重中之重ꎮ被蔡元培引进到北大的新教师ꎬ计有陈独秀㊁何炳松㊁刘师培㊁顾孟余㊁刘半农㊁朱家骅㊁吴梅㊁胡适㊁沈兼士㊁周作人㊁李大钊㊁徐悲鸿㊁梁漱溟㊁杨昌济㊁张相文㊁张申府等人ꎮ[8]尽管蔡元培一再强调 囊括大典ꎬ网罗众家 ꎬ招聘教师只看学问不问新旧ꎬ不问政治派别ꎬ但从这份名单上可以看出ꎬ被他 网罗 进来的绝大多数显然是新派知识分子ꎮ尤其是陈独秀㊁胡适这两位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到来ꎬ对北大的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ꎮ相对于聘新ꎬ辞旧或许更难ꎬ蔡元培顶住各种压力辞退了好几位不称职的中外教授ꎬ清理了一批兼课的政府官员ꎮ师资队伍吐故纳新ꎬ使北大新旧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ꎬ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储备了充足的新型人力资源ꎮ三是改革校制ꎮ一者ꎬ调整学科: 扩张 文理二科ꎬ 截止 工科ꎬ 独立 法科ꎬ 归并 商科ꎮ这一调整显然是沿袭了19世纪初洪堡柏林大学的模式ꎬ把大学改成专事文㊁理基础学科的 纯学术 机构ꎮ用今天的眼光来看ꎬ这一改革不无问题ꎬ但蔡元培这样做在彼时彼地还有一个 不得已之原因 ꎬ那就是在他看来ꎬ法㊁商二科乃北大腐败之渊薮:法科学生多 以升官为的 ꎬ商科学生多 以发财为的 ꎬ全无 学术上之兴会 ꎬ而这种 升官发财 陋习又极 易传染 给别科的学生ꎮ[6]改革的利剑仍然是冲着官僚化去的(不过他对法㊁商二科开刀的计划ꎬ未能如愿实现)ꎮ二者ꎬ推动学术研究ꎬ设立文㊁理各科研究所ꎬ成立学术研究会ꎬ扶持各类学术刊物(如«北京大学月刊»«新青年»«新79蔡元培与五四运动潮»«国故»«国民»)ꎬ扶助各种学生社团(如新潮社㊁国民社等ꎬ这两个社团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和骨干的作用)ꎮ再者ꎬ改革学校的治理结构ꎬ健全评议会和教授会制度ꎬ废门改系ꎬ等等ꎮ这一系列涉及深层利益的体制性改革ꎬ阻力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ꎮ1917年4月ꎬ几个北大 被黜之人 内引外合 鼓动反抗 [9]ꎬ他们的靠山以 校长还要不要当 相威胁ꎬ但蔡元培始终不为所动ꎮ陈独秀㊁胡适等人放言纵论时政ꎬ深为北洋当局忌恨ꎬ高层施压要北大 解聘 陈㊁ 约制 胡ꎬ蔡元培拒不理睬ꎬ他说 北京大学一切的事ꎬ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ꎬ与这些人毫不相干[10]ꎮ面对林琴南对北大 覆孔孟 铲伦常 废古书ꎬ行用土语 的指责ꎬ蔡元培以 仿世界大学通例 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6]予以回应ꎬ据理反驳ꎮ蔡元培的勇气和担当ꎬ来自他的地位和威望ꎬ也来自他的个人品质ꎬ同样也来自他对高等教育规律的认知以及由此形成的坚定信念ꎮ蔡元培顶住各种压力和威胁ꎬ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ꎬ不仅迅速地使北大旧貌换新颜ꎬ而且他本人也作出了不畏艰险㊁革故鼎新的示范ꎬ激励着北大师生的发展ꎮ经过这一系列改革ꎬ北大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脱胎换骨ꎬ由一个 官僚养成所 初步转变成为一个 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 ꎮ在这个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里ꎬ大师云集ꎬ玉树盈阶ꎬ质疑问难ꎬ弦歌不辍ꎬ各种新学说㊁新思潮喷薄而出争奇斗艳ꎮ 思想自由之通则ꎬ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ꎮ[6]改革后的北大ꎬ正呈现出蔡元培心目中的 大学 之 大 ꎮ这种 大 ꎬ不仅是大师之大ꎬ学问之大ꎬ更是精神之大ꎬ气象之大ꎬ它表现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言行方式:不唯书不唯上ꎬ不迷信权威ꎬ敢于质疑批判ꎻ精神独立ꎬ思想自由ꎬ勇于求异创新ꎮ这样一种大气象ꎬ在精神上和思想上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做了充分的准备ꎮ所以胡适说ꎬ 五四运动不是偶然的 ꎬ它是 有两年半的新思潮新文艺做背景 的ꎬ而这 新思潮运动的意义ꎬ就是一种批评评判的态度和精神ꎬ重新估定一切的价值 ꎮ[11]周策纵更是肯定了北大改革与五四运动的内在关系ꎬ他认为: 蔡元培在国立北京大学由1917年开始推行的各种改革ꎬ其在 五四运动 发挥的重要性ꎬ不下于陈独秀之创办«新青年»ꎮ [12]其实ꎬ自陈独秀被蔡元培 网罗 进北大之后ꎬ«新青年»就成为北大的一部分ꎮ经过蔡元培改革的北大ꎬ正是因为有了大批新型知识分子ꎬ因为有了«新青年»«新潮»ꎬ所以如虎添翼ꎬ它在人才上㊁思想上㊁精神上㊁组织上都已经为五四运动做好了准备ꎬ它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实乃势所必然ꎮ二、引发运动并为运动护航1918年秋ꎬ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ꎬ可是在巴黎和会上ꎬ跻身战胜国行列的中国却在外交上一败涂地ꎬ中日不平等条约不但没有取缔ꎬ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反而转让给了日本ꎮ蔡元培与当时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ꎬ经历了一个大喜大悲的心理变化ꎬ他对北洋政府尤其是对操控北洋当局的 安福系 的不满ꎬ更与日俱增ꎮ在国人声讨北洋政府的浪潮中ꎬ北大学生原定于5月7日(国耻纪念日)到天安门举行大规模抗议ꎬ按照罗家伦(当年新潮社学生领袖)的说法ꎬ计划 由北大学生在天安门外率领一班群众暴动 [13]ꎮ后来将行动提前到5月4日ꎬ则与蔡元培有直接的关系ꎮ据当时与蔡过从甚密的叶景莘(时任北京欧美同学会副总干事ꎬ蔡为总干事)回忆ꎬ国务总理于5月2日晚密电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在 山东权益 协议上签约ꎬ3日蔡元培从汪大燮处得知这一消息ꎬ 当晚九点左右ꎬ蔡先生召集北大学生代表去谈ꎬ其中有段锡朋㊁罗家伦㊁傅斯年㊁康白情诸先生[14]ꎮ另据许德珩(当年国民社学生领袖)回忆: 最初ꎬ这个消息是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告诉蔡先生的ꎬ蔡先生马上透露给我ꎮ 许回忆这是2日晚上的事ꎬ因为正好这天晚上«国民»杂志有个例行的社务会议ꎬ 讨论了卖国的北京政府准备在和约上签字的问题 [7]ꎮ还有田炯锦(当年北大学生)回忆ꎬ5月3日下午ꎬ与田同住一室的狄君武回宿舍ꎬ说起 今天下午在一个会议上ꎬ蔡先生言巴黎和会的情势[15]蔡元培向北大学生透露这个消息是5月2日还是3日?到底首先是透露给谁的?各人回忆细节略有差别ꎬ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ꎬ正因为北大学生从蔡元培那里得到这个坏消息ꎬ遂于5月3日晚七点在法科大礼堂召开了全体学生大会(其他在京高校也有代表参加)ꎬ 会议决定次日(4日)ꎬ各校齐集天安门举行游街大会ꎬ同时推举代表到各国公使馆陈述对于青岛之民意及其决心ꎻ通电各省一致奋起抗争 [16]ꎮ可见ꎬ五四运动之所以为 五四运动 而不是 五七运动 或者其他什么运动ꎬ与蔡元培的通风报信有直接的关系ꎮ89㊀教育科学版㊀2019 23日晚上北大学生召开大会时ꎬ蔡元培在校ꎬ他对大会的决定应该知情ꎮ大会结束后ꎬ蔡元培 即召学生会干事狄福鼎等ꎬ嘱其转告同学ꎬ途中须严守秩序 [15]ꎮ当时他 向狄表示ꎬ他对学生们很同情 [12]ꎮ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ꎬ就在北大学生即将出发之际ꎬ教育部派员随同几个军警官员到场ꎬ意欲劝阻学生的行动ꎮ当时蔡元培是否在场ꎬ各说不一ꎬ有说 到场劝止 的ꎬ也有说不在场的ꎮ[12]在蔡元培本人的多次回忆中ꎬ均未提及当时自己是否在场ꎬ但他 不去阻止他们 而是默许了学生的行动[17]ꎬ这是比较确定的ꎮ因为有部员和军警到场劝阻这个小插曲ꎬ事实上北大学生是最后到达天安门广场的ꎮ随后发生的一切ꎬ从天安门前的集会ꎬ到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抗议ꎬ再到火烧曹汝霖的赵家楼㊁痛殴章宗祥ꎬ则是势在必发ꎬ也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了ꎮ就在北大学生出发后不久ꎬ蔡元培接到教育总长傅增湘奉命打来的电话ꎬ 责令蔡校长召回学生ꎬ不准游行及干预政治 ꎬ并请他到部商讨对策ꎮ蔡元培的态度很明朗ꎬ回曰: 学生爱国运动ꎬ我不忍制止ꎮ 亦不去教育部ꎮ4日那天ꎬ 蔡先生一日未离校ꎬ亦未进食 [15]ꎮ4日下午在烧楼㊁殴章之后ꎬ学生受到军警的弹压ꎬ有三十多个学生被捕ꎮ当晚ꎬ北大学生再次齐集大礼堂ꎬ商讨营救被捕学生ꎬ群情激奋ꎬ各种激进的提议都有ꎮ这时蔡元培来到会场ꎬ同来的还有他邀来的法律专家王宠惠(他们一直在商讨营救被捕学生的法律途径)ꎮ据陶希圣等人回忆ꎬ蔡进到会场后ꎬ 安静㊁祥和㊁从容 地对学生说: 现在不是你们学生的问题ꎬ是学校的问题ꎬ不只是学校的问题ꎬ是国家的问题ꎮ被捕同学ꎬ我去保出来ꎬ你们可以散会ꎮ 同时他也动情地说ꎬ 希望 学生 听我一句话 从明日起照常上课 ꎮ[15]会后蔡元培径往警察局交涉ꎬ但他的努力没有效果ꎬ悻悻然无功而返ꎮ5月5日是星期一ꎬ学生并没有按照蔡元培的 希望 去上课ꎮ这天上午ꎬ各校学生代表聚集北大ꎬ成立北京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ꎬ发动了大罢课ꎮ[18]下午ꎬ蔡元培召集北京高校校长到北大商讨营救对策ꎬ当即组成以蔡元培为首的 校长团 ꎬ随后蔡率 校长团 先后去警察厅㊁教育部㊁国务院及总统府交涉ꎮ6日晚ꎬ在蔡元培一行人的强烈要求下ꎬ警察总监终于妥协ꎬ同意 有条件放人 (国耻日不准学生参加国民大会ꎬ各校学生次日起一律复课)ꎬ蔡元培等当即予以承诺ꎮ[15]当晚十点左右ꎬ蔡回到北大ꎬ召集学生领袖罗家伦㊁方豪等人说明交涉经过ꎬ劝说他们动员学生次日上课ꎬ并表示可以用生命人格为担保 ꎮ[13]7日上午ꎬ被捕学生被各校用汽车接出ꎬ一起到了北大ꎬ蔡元培与北大师生齐集红楼门外ꎬ列队欢迎这些获释的学生ꎬ场面很沸腾ꎮ随后ꎬ蔡元培召集学生汇集到操场ꎬ先是安慰学生一番ꎬ接着又讲了一段意味颇深长的话: 实则此次举动ꎬ我居间有无数的苦衷ꎬ所以不得不望诸君稍为原谅ꎬ自己受些委屈ꎮ 并嘱咐大家以后要 坚持冷静态度 ꎮ[19]蔡元培对4日学生行动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ꎮ他向学生通风报信导致运动提前爆发ꎬ起到了促发的作用ꎻ4日学生上街以后他 不忍制止 且 一日未食 ꎬ说明他赞成学生的爱国举动ꎬ且为学生的安危担忧ꎻ当学生行动失控ꎬ特别是烧楼㊁殴章之后ꎬ 显然因为事情闹大而感到意外 [20]ꎮ他自知作为校长负有责任ꎬ内心的矛盾肯定是有的ꎬ但总的来看ꎬ蔡元培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很鲜明ꎬ其言其行都表明了他对运动的支持ꎬ这已有诸多当事人的回忆以及相关的研究可以证实ꎮ[21]更重要的是ꎬ当得知有学生被捕之后ꎬ蔡元培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为营救学生四处奔走和抗争ꎮ这从大处讲ꎬ缘于他对丧权辱国的痛恨ꎬ对北洋当局的不满ꎮ而从他的身份讲ꎬ则缘于他对校长职责的忠诚ꎮ在学生爱国运动和强权弹压之间ꎬ只要学生的安危受到威胁ꎬ校长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必须站在学生一边ꎬ充当学生的保护人ꎬ承担保护学生的责任ꎮ这是作为一校之长的职责之所在ꎬ也是校长的良心和道义之所在ꎮ5月4日至7日三天里ꎬ蔡元培对学生行动的 骚扰举动 可能有过疑虑ꎬ但他忠实地充当了学生保护人的角色ꎬ忠实地履行了为学生的行动护航㊁为学生的安全抗争的职责ꎬ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ꎮ三、助推运动高潮5月7日上午ꎬ被捕学生全部获释ꎬ北京各高校恢复上课ꎬ这场运动在北京似乎到此就可以告一段落了ꎮ如果7日上午果真就这样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ꎬ那么ꎬ这场运动的具体进程或许就会改变ꎬ意义也可能会打折扣ꎬ因为仅就4日的行动而言ꎬ它充其量也就是一场 学生的运动 ꎬ而且是一场没有达到目的的学生运动ꎬ还没有达到毛泽东99蔡元培与五四运动所高度评价的那样ꎬ成为一场 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ꎬ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22]的运动ꎮ4日学生行动的目的有二ꎬ一是 外争主权 ꎬ二是 内惩国贼 ꎬ7日被捕学生虽然获释ꎬ但运动的这两个目的并没有达到ꎮ尽管北京学联从7日开始就在酝酿新的行动ꎬ京外各地的声讨浪潮也并未平息ꎬ但北大作为运动的发源地ꎬ北京作为全国运动的中心且又是北洋政府的所在地ꎬ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ꎬ倘若北京的运动暂时停歇下来ꎬ对整个运动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ꎮ恰恰就是在这个关节点上ꎬ蔡元培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举动 5月9日辞职并悄然离京出走ꎬ瞬间成为一个新的导火索ꎬ重新点燃了北大学生的激情ꎬ于是ꎬ北京的这场运动非但没有在7日告一段落ꎬ反而从9日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开端ꎬ而且迅速扩及全国ꎬ不断掀起高潮ꎬ直至获得胜利ꎮ这个局面对于蔡元培本人来说ꎬ或许是他始料不及的ꎬ但历史就这样注定了他在这场伟大运动中无可替代的作用ꎮ蔡元培的辞职是向大总统和教育部提出的ꎬ原因如其辞呈所言: 近日本校全体学生又以爱国热诚ꎬ激而为骚扰之举动 ꎬ他作为校长 约束无方 ꎬ故 竭诚呈请辞职 ꎮ[6]北大毕竟是北洋政府辖下的学校ꎬ蔡元培很清楚自己作为一校之长对4日行动负有的责任ꎬ因而是脱不了干系的ꎮ辞呈所言只是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ꎬ而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ꎮ当时ꎬ各方反蔡势力都蠢蠢欲动ꎬ不仅威胁到他本人ꎬ甚至威胁到北大及其学生ꎮ具体来看ꎬ一是当局将运动 加罪于北大之一校ꎬ北大一校之罪加于蔡校长一身 [18]ꎬ因此 撤职查办北大校长 在当局几乎是一边倒的主张ꎬ而 解散北大 的动议也甚嚣尘上ꎮ二是安福系和曹㊁章之流更是磨刀霍霍欲行报复ꎬ他们以 烧宅 殴身 为由起诉学生ꎬ当局也明令要 将已释学生送法庭惩办 [15]ꎬ而外界传言曹㊁章欲以三百万金雇凶 焚毁北大校舍ꎬ暗杀北大校长ꎬ刺杀北大学生 ꎬ亦非空穴来风ꎮ三是因北大改革而失意的少数人也欲 乘隙而入 ꎬ里应外合ꎬ 动摇北大现状 ꎮ[18]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ꎬ蔡元培又拿出了他 政治生活中一贯的斗争策略 辞职ꎮ蔡元培在与北洋当局的斗争中ꎬ 一面毅然斗争ꎬ一面准备在不可为之时作引退之计ꎬ难进易退是他行事的一大准则[23]ꎮ总之ꎬ对于来自各方的威胁和压力ꎬ蔡元培心知肚明ꎬ 蔡某不去ꎬ难犹未已 [6]ꎬ与其被撤职查办ꎬ学校㊁学生以及他本人的安危受到威胁ꎬ不如自己辞职更主动ꎬ更能息事宁人ꎬ也更能表达出一种反抗的姿态ꎮ至于他是否预料到自己的辞职会引起学生更大规模的行动以致将运动推向高潮ꎬ恐怕未必ꎮ蔡元培9日出京前ꎬ留下一则启事: 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ꎮ 我欲小休矣 ꎬ同时声明 北京大学校长之职ꎬ已正式辞去 自五月九日起ꎬ一切脱离关系 ꎮ[6]蔡元培前脚刚刚离开北京ꎬ这则启事紧接着就在北大学生中传开并被印成传单分发到外校ꎬ 挽蔡运动 由此爆发ꎮ与5月4日下午的行动相比ꎬ 挽蔡运动 的最初几天ꎬ学生是相当理性而克制的ꎬ也许是他们意识到4日行动的过火之处以及蔡元培等人为营救被捕学生所作的承诺ꎬ因此他们只是以 呈文 教育部的形式 陈情挽留校长 ꎬ派出的学生代表还提出了三条富有建设性的 挽蔡 建议ꎮ[18]但是ꎬ安福系本来就把蔡元培看作眼中钉ꎬ必欲除之而后快ꎬ蔡的辞职正中其下怀ꎬ因此对于学生的 挽蔡 诉求ꎬ当局不仅不明确表态ꎬ反而在9日发布了三道气势汹汹的命令ꎬ一令 查办 北大校长(这一条后在教育总长的要求下撤销)ꎬ二令由警察厅将获释学生重新拘捕送交法庭 惩办 ꎬ三令 整饬学风 ꎮ[16]显而易见的是ꎬ在那个敏感的时刻ꎬ下达这样的命令无异于火上浇油ꎬ于是 挽蔡 运动急剧升温ꎬ罢课罢教掀起高潮ꎮ直到14日晚ꎬ北洋当局才在各方压力之下发布一道命令ꎬ表示对蔡元培所辞 著毋庸议 ꎬ所持理由是 妥求善后 校长职责 ꎮ[18]此令明显没有挽蔡的诚意ꎬ其言下之意似乎是:五四谁惹的祸谁收拾ꎬ别想一走了之ꎮ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ꎬ当局与这道命令同时发布的居然还有一道 挽曹挽章 令ꎬ对曹㊁章二人加以抚慰ꎬ并且对学生严词恫吓ꎮ如此倒行逆施㊁昏庸蛮悍ꎬ不仅再次激怒了师生ꎬ也激怒了广大民众ꎮ从15日起ꎬ运动迅速升级ꎬ从学生 总罢课 到北京各高校校长辞职㊁教育总长辞职ꎻ从学生罢课㊁教师罢教到工人罢工㊁商人罢市ꎮ运动迅速由教育界扩展到社会各界㊁各阶层ꎬ从北京扩展到上海㊁天津乃至全国ꎬ主题也从 挽蔡 再次上升到 外争主权㊁内惩国贼 的政治层面ꎮ学生的运动升级以后ꎬ北洋当局的态度在表面上有所转变ꎬ表态要 留蔡 ꎬ同时也多次致电蔡元培本人表示 慰留 ꎮ然而ꎬ蔡元培对当局的诚001㊀教育科学版㊀2019 2。

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

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

介绍近代革命家蔡元培的评价蔡元培在封建旧科举制度到现代教育制度的转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本身是晚清科举里的进士,但是通过到出国学习到先进文化,蔡元培不断摸索改变中国的旧教育,引领中国文化教育走向前进道路。

第一,蔡元培的包容思想。

虽然他出生封建家庭,祖先甚至能追溯到明朝,但是他个人具有博大胸怀,包容精神。

他让中国的平民,女性都有时机得到教育。

第二,他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习者走向正确的道路上,他坚决发对文化成为官场利用的工具,坚持人文开展,重视人格的培养。

在儿童教育上他做出了大胆创新,引进了新的理念,使得下一代得到更好的学习教育。

第三,他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他在外国侵略中国的时候,积极为中国自强而努力。

虽然他一直在资产阶级阵营,但是面对国难,他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精神,坚决站在国共合作这一方,并且联合了许多的民主人士共同组建联盟,为中国抗战奉献了个人力量。

蔡元培是一个以身作那么的实践者。

他自身的婚姻在早期受到封建束缚被迫接受了家族安排的妻子,但是他不断的影响和改造妻子,使妻子摆脱旧观念的影响学习男女平等先进的婚姻观。

蔡元培本身也是一个一夫一妻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实践者。

庆幸的是,所有对蔡元培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近代革命家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蔡元培这辈子最轰动的两件事:一是五四运动;二是征婚启事。

在学生眼里,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先来看看这第一件事情,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学术气氛混乱,教职工学生都是八大胡同的常客。

他将近50多岁的时候担任校长,将在欧洲游学的思想自由的观点完全运用在北大校园中。

一时之间北大之内,各种学问并存,包容力极强,而这就应该是一所大学该有的样子。

就在北大成型不久,就发生了中国在国际上受欺负的事件。

蔡元培闻知此事当然不同意,一时之间北大的学生自发组织上街抗议,至此五四运动开始。

可见蔡元培校长相当有影响力。

那么在老婆们眼里,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蔡元培先生虽然致力教育事业,但是感情生活也没有耽误。

五四运动有哪些代表人物

五四运动有哪些代表人物

五四运动有哪些代表人物五四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个时代。

在五四运动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有梁启超、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蔡元培、陈寅恪等。

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及精神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曾公车上书,掀起戊戌变法。

失败之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可以说,是梁启超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以《新青年》为旗帜的一代新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们都受到过梁启超的影响,所以说他是“新思想”的启蒙者。

李大钊李大钊对言论自由的看法是五四精神的重要表现。

他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胡适五四运动的旗手,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一生坚持使用白话文,写白话诗。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启蒙了一代学人。

是五四运动中,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

他在追寻新思想的同时也没有抛弃旧道德,被蒋介石评价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鲁迅鲁迅以批判“国民性”闻名,也被誉为“民族魂”。

为了拯救民族的精神,他弃医从文,用笔写下他的控诉与批判,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的伟大文学家。

陈独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一代先声,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

陈独秀有很多真知灼见,却也不乏极端言论。

书生意气,却又投身政治,一生命运起伏,晚年的陈独秀对自己早年的言行做了反思。

蔡元培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为北大定下的教育方针,也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大意义。

陈寅恪陈寅恪学贯中西,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对力主变法的康、梁等人 有自己的看法。维新 运动最终失败,使他对腐败的朝廷彻底失去希望, 毅然放弃官职返回家乡,在绍兴中西学堂就任 “监督”(即校长),这是他投身教育事业的开 始。
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 1902年,他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后又创立 爱国学社,宣传“排满革命”的主张;1904 年他发起组建反清组织光复会,曾主编《俄事警 闻》、《警钟日报》,提倡民权,鼓吹革命;第 二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并任上海分会会长。
• 蔡元培一生来北京十余次,与这座古城有特殊的 缘份
前三次来京
• 第一次来京会试,他本已考中贡士,如果再经复 试及殿试合格,便可成为进士。但他考试完毕后, 把自己的应试文章送某“权威”审阅时,却被认 为是“怪八股”而不得赞赏,他认为自己难以获 中,便离京返乡了。岂料公布考试结果时他竟榜 上有名,但已来不及重新赶回北京参加殿试了, 如此耽误了两年时间。
• 其实这些都是袁世凯刻意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拒 守老巢北京,使孙中山“迁都南下”的要求无法 实现 。
• 1892年第二次来京进行殿试的“补考”,居 然一举通过,被录为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并 被授翰林院庶吉士。
• 又过了两年,他第三次来京,参加散馆考试,升 补为翰林院编修,由此在北京一住就是四年。
畏涉政事 投身教育
• 在这四年里,他阅读了许多西方著作的中译本, 开始对国外的政治、科学有初步了解。1895 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获败,清廷与日本签定了 屈辱的《马关条约》。蔡元培甚为激愤,叹曰: “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惜者也!”
• 1906年,革命形势出现低潮,革命队伍内部 又出现分裂现象,蔡元培于失望之中返回绍兴。 就在这一年,清廷计划派翰林编修出国留学,蔡 元培想利用这个机会去海外学习,便再次来到北 京。
第四次来京----与 北 大 结 缘
• 由于经费欠缺,且大部分翰林又不愿去欧美留学, 朝廷便改派留学日本。蔡元培不想去日本,便在 译学馆暂时担任教授,讲授国文及西洋史。这译 学馆归属于京师大学堂,而创办于1898年的 “京信曹锟发动兵变。东 城一带火势冲天,连专使团也被乱兵抢劫,文件 行李损失贻尽。蔡元培等专使团成员从后院仓惶 逃跑,躲到一个美国人的住宅里藏了一夜,第二 天赶紧转移到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这时又听到 消息,北京附近的天津、保定等地也发生了类似 事件。都说袁世凯即将南下是引起兵变的主要原 因,反对迁都的呼声空前高涨。
• 蔡元培自己曾说,这“是我在北大服务之第一 次”。从那时开始,蔡元培便与北京大学结下了 不解的情缘。1907年6月,担任驻德国公使 的孙宝琦答应每月资助三十两银子供蔡元培作学 费,商务印书馆张元济也同他签约每月支付一百 元编辑费。这样,蔡元培终于实现了出国留学的 愿望,
第五次来北京-----“迎袁专使”
蔡元培 与五四运动
蔡元培校长的贡献
•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赞誉蔡元培先生: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 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 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 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 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 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 怕找不出第二人。”
•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2月11日 出生于浙江绍兴笔飞弄9号。11岁时,父亲去世, 他们弟兄三人靠母亲变卖家产衣饰,节俭度日而 抚养成人。
• 蔡元培自幼好学,年少通经, 17岁便考中秀才, 20-23岁校书“古越藏书楼”,打下坚实基础。2 3岁中举人。(与张元济同年)1890年24 岁时到京城参加会试,考取贡士,第一次到北京。
•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专 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的中华民国。当 年12月,蔡元培回国,在南京临时政府 担任了教育总长。第二年2月,他以“临 时大总统”特派“迎袁专使” 的身份再次 来北京。
• 孙中山给袁世凯提出了三个条件:新总统 必须遵守临时政府所颁布的一切法律章程; 临时政府的地点必须设在已经为各省代表 所议定的南京;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受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